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0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Ⅰ. 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 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

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

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 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5.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的本质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际组织
(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
文化生活
1. 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

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 大抗议书?
② 内战?
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① 法国大革命?
②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
②《人权宣言》
4. 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 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
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
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
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
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l)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城乡规划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

原则
3.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2)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2)生态环境问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




Ⅲ.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Ⅳ. 试卷结构
题型 题号 考查内容 题量 题分 备注 选

题 1-11题 地理 11题 44分 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 12-23题 历史 12题 48分 24-35题 政治 12题 48分 非


题 36-37题 政治 2题 52分 共6题,满分160分。 38-39题 历史 2题 52分 40-41题 地理 2题 56分 全卷 共41题,地理、历史、政治各100分,满分300分。
Ⅴ. 内容比例
学科 内容 占满分值比例 备注 政治 经济生活 约27% 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 政治生活 约27% 文化生活 约18% 生活与哲学 约28% 历史 古代 约23% 近代 约39% 现代 约38% 地理 自然地理 约32% 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 约68%
Ⅵ.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Ⅶ.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1~2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答案:D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答案: B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3,回答3~4题。
图3
3.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草原
答案: A
4.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
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时 B.12日8时 C.12日16时 D.13日8时
答案: B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4和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图4 某河段示意图
答案:B
6.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答案:A
7.图 5 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图5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答案:A
8.与图 5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海口 C.太原 D.合肥
答案:C
读图 6回答 9~11 题。
9.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
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
规律 图6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答案:B
10.图中 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11.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推论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答案:D
12.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

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皇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13.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明朝 B. 清朝
C. 民国 D. 新中国
答案:B
14.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表示极大的敬意,“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一行动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 D.确立了“联俄”政策
答案:B
15.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答案:B
16.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的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表1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1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 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B
17.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美国经济的崛起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答案: A
18.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
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 科学社会主义者 B. 第一国际领导人
 C. 巴黎公社领导人 D. 空想社会主义者
答案:D
19.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 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 两极对峙变成了欧、美、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 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 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
21. 图7(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① 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 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 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 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2.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并向路人收取电费却遭遇多数人拒绝,张三因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只好拆掉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①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④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3.“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
答案:A
24.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①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②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③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5.表2是某县政府在2002年和2007年召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
表2
时间 会议总数 会议主要内容及次数 2002年 20次 研究招商引资问题 14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次
研究提供就业信息和改善就业环境问题 2次

集体学习 2次 2007年 20次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 3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次
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础设置建设问题 2次
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 3次
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 6次
集体学习 4次 如果仅从会议内容和次数来判断该县政府的行为,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政府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 B.文化职能得到了显著增强
C.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 D.政府职能的种类明显增加
答案:C
26.《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①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②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③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④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27.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 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A
28.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答案:A
29.“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①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 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 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3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3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1)根据表3,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参考答案: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2)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等。
(3)中国共产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出发,关注“三农”问题,制定了农村改革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多项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加大农业投入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个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约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有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机驱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约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央这里打走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间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的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价值评价往往因人而异,人民的社会地位不同 需要不同 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或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这个特点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依据,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并劝说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 表4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 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
①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③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⑥ 协调区域发展。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委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党“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村官”工作的实施对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村委会在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上采用民主决策听证等形式,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自治管理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某年,小杨所在村的镇政府计划为该村招商引资,镇政府通过小杨所在的村委会向村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情况,并请村民商议。村民会议投票表决,同意在本村引资建厂。几年后,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受村民欢迎,镇政府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3)有人认为,政府事事让村民决策,就能增强政府权威。你对此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了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

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等职能,所以政府不能事事让村民决策;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所以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应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政府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既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又要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权利,才能树立政府权威。
35.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二 表5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
相关税收政策 调整情况举例说明 提高部分商品
出口退税率 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提高到13%。 下调住房交易税 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率至1%。 增值税全面转型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13%调至17%。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说明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如何体现政府宗旨的。
(3)结合材料一,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① 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