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生态文明111

关于生态文明111

关于生态文明111
关于生态文明111

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

——学习贯彻十八大全面落实厅局长会系列谈(1)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仅仅一个月后的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在京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赵树丛局长代表局党组向全国林业系统发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号召。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生态和民生林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明是人类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与进步的状态。换言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步、合理成分的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大文明发展阶段。原始文明经历100万年时间,农业文明有近1万年的历史,而工业文明还是近300年的事。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生态危机从而危及自身生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生产力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且更自觉地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专家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文明建设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勾画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根据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它体现了党对21世纪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文明的提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深刻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涵盖了全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面对最严峻挑战所取得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看,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人与自然共同生息,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人、经济、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历程先后出现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也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第四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森林的兴衰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从文明的横向拓展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相辅相成的一种文明形式,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并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对其发展予以“生态化”引导和制约。一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就难以有持续的物质成果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要求社会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生活行为应当限制和规范在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范围内。物质文明主要强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精神文明主要引导人们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政治文明主要促进建立人与人之间正确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则侧重于指向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就以物质(经济)、精神(文化)、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等为维度,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明体系。

二、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大建设“五位一体”,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与经济建设是一致的。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树立生态观念,建立生态保护的政策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相一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是四大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创造的生态成果,如生态环境、生态理念、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不仅直接为四大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而且直接对四大建设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四大建设的重要保证。缺少这种生态基础,违背生态规律,以牺牲生态去追求发展,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生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创造并实现真正意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是四大建设的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

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不仅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保护),消除社会不公,使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而且还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引进四大建设领域,是四大建设的理论升华。

生态文明是对四大建设的“生态化”引导和制约。生态文明并非独立于四大建设之外,而是对四大建设予以“生态化”的引导,规范着四大建设的发展方式和内容,赋予四大建设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确保四大建设的“生态化”、“和谐性”和“可持续性”。事实证明,如果缺少生态文明这种引导和制约,人类的发展就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挑战作了科学而明确的回答,不仅从更广泛的领域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而且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丰富和完善。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体现了生态文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更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新观念,它以科学发展为主旨,摒弃了长期以来人们所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它告诉人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所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会极大地推动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升。

三、生态文明的结构内容包括五大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从结构内容上看,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五个方面,五位一体,相辅相成。

一是生态环境文明。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坚持节约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生态产品已走进人们生活,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生态产品不仅能被一个人、一个家庭使用,而且可以被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或全球的任一公众使用,如清洁的空气、美丽的

森林景观等。生态环境文明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谐等方面。

二是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物质文明是指经济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它经济活动的绿色化、生态化、无公害化。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物质文明的关键环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集约型的新型发展道路。生态物质文明包括生态资源、生态产业、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等内容。

三是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精神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树立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生态平等,生态平等包括人与自然平等、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生态精神文明可以被视作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生态价值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生态文明理念会随着人类生态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和完善。生态精神文明包括生态意识、生态责任、生态义务和生态权益等内容。

四是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社会文明又称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行为,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行动。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在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解决生态问题归根到底须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转变和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倡导一种以自然为师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种保护自然的实践活动。生态社会文明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五是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政治文明又称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特别强调健全生态法治体系,突出强制性生态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体现社会公正的法律和制度,才能确立消除社会生态不公的制度规范,从更深层次提高文明水平,维护社会公正。生态政治文明包括生态法制、生态政策等内容。 (李世东)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乃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立足生态优势、创建生态大县,既是我县自觉服务长株潭“两型社会”核心试验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书写中国梦我县篇章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一、深化执政理念,自觉担当生态使命 近年来,我县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建设“美丽幸福岳阳”的总动员。我县作为“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理应响应中央、省、市的号召,担当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责任所在。我县县地处省会长沙一小时经济圈内,版图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境内有过境193公里的汨罗江和2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覆盖率达%,比长株潭地区高近10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补充碳汇资源,减少重金属污染,拓展环境支撑区域,起到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意义十分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竞争所逼。随着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增长方式的转变,优美的人居环境逐渐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到2013年为止,全国已有12个省市的55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县(市、区)”命名。目前,湖南省虽然没有一个县市获此命名,但浏阳等县市已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我县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在生态,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获得先机,就必须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生态品牌,否则发展又会慢人一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民心所向。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质量、原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强烈,都期盼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我县生态建设虽然小有成绩,但生态基础条件落后、生态资源保护不力、生态整治容易反弹、生态修复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必须顺应民意,下决心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机遇所赐。从战略布局看,长株潭城市群正在成长为国家重量级经济板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板块。我县已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并被视作“一肾两肺”生态规划的“左肺工程”,生态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重要。从宏观政策走势看,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如果错失良机,不但难以积蓄能量后发赶超,今后还须付出更大的发展代价和生态建设成本。基于以上几点理由,我县必须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描绘生态蓝图 生态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和纲领。为提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指南,我县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一是划分功能区域。根据我县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按照“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城市精致、乡村美丽、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定位,对全县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其中:按生态功能将全县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三大功能区域,按主体功能将全县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和谐发展、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构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生态文明建设(讲稿)

讲稿 云岩区中天社区服务中心 主题: 《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4年4月3日 地点:中天社区服务中心 宣讲人:张琼

生态文明建设 宣讲人:张琼 一、生态文明的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国情。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一、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一些城市也大多倾向于将城区部分污染的企业迁到农村区域。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在 眼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临委发[2014]54号、临委发[2014]55号文件和六月三十日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镇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认真排查,科学安排,草拟了本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秋季开学起,将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为临泽镇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拟定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创建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学校创建工作有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宣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创建工作有保障,按要求扎实开展。 2、拟定计划,宣传发动 利用秋季开学会,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设置宣传栏,对生态文明创建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工作内容 (一)制度完善、资料完整 1、资料收集归档。 有关生态文明创建的文件,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教案、等可收集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单独建档。 2、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设立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员 (二)教育活动 1、学科教育。 有机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2、生态教育。 (1)每学期的班(团)队活动至少安排2次生态文明教育专(主)题活动 (2)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对宣传内容照像存档 (3)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对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课题 (三)环境整治 1、校园生态。 各校园在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 (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以上。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得时代背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得时代背景 党得十八大之所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独立篇章全面加以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主要就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今世界得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就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得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得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得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得就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得现代化道路。但就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得弯路。并不就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就是这条路就是一条死路。当今得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得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得能源与40%得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得22%,如果走西方得工业化道路,就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得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得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得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1]。

(二)中国得国情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得现实基础 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得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得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与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得严峻形势就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得现实国情。 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就是一个地大物博得国家。国土面积得65%就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得影响,33%就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得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1]。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得1/4—1/2。一方面就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就是有限得资源存在存在浪费得现象。 与此同时,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流得水功能严重失调,特大洪涝灾害频繁;土壤污染、危险废物、空气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与矛盾凸显期,资源浪费与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瓶颈因素。 我国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得发展环境,所面临得资源约束与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得都更加严峻。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得增长模式,将导致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人口居住问题、养老保障问题、农村耕地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都成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生态环境与人类一切息息相关,所以生态问题成为这些问题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于是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它也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也是对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相应和贯彻。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 导言 还记得1998年的那场洪水吗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吗还记得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所以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与经济是唇亡齿寒、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发展,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1.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 其实环境保护并不是从现代才开始的,人类开始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商周时期了。中国历朝历代也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说明早在周朝就开始规定春天不能不能乱砍树木,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说明当时国家对环境相当重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1】这也说明了当时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使经济与环境良性发展,使资源能够得到循环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也占了一个重要地位,他们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儒家认为,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天即自然界的功能,自然界是有生命的自然界,它本身就是生命整体。儒家倡导“畏天命”,要求人们敬畏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的行为要保持警觉。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应按这些规律办事,如果违反这些规律,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doc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题目: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XX年1月至XX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推出了包

关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生态文明意识不強,认识不到位;行政管理空间的“封闭性”、“条块性”;资金供给不足;生态政策法规缺失、规划滞后等问题。 标签:县域生态文明思考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并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由此可见,对于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来说,除了要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之外,我们还必须高度认识和把握“生态化”,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和“新四化”同等重要的高度,坚定不移的走生态化道路。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县域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主体,它的成效影响甚至决定着总体效果的实现。如果在县这一级出现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扭曲,则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就会走形甚至是落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 一、县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随地区的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而我们甘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全国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甘肃的大多数县区,特别是白龙江、洮河流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主要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但是作为这一任务实践主体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却并未普遍达到应有的程度。究其原因,一方面,生态文明观念是在工业化高度发达,至少是在工业化接近完成的阶段产生的新思想、新理念,而甘肃大多数县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文明的渗透力弱,这就导致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达不到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在群众心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以前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如今是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人都希望享受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河流干净空气清新,抬头有蓝天出门有公园,散步有绿道,能在城市中感受到四季光阴的变化,能在乡村中体验到山水田园的风光,这理应成为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 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文明思想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绿水青山中,寻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绿色经济释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红利,生态建设昭示美好未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浙江余村曾因石灰石开采,烟尘漫天,事故频发,痛定思痛后,创新发展思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余村竹林摇曳,绿水潺潺,百姓安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定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5年来,无数个余村探索绿色发展模式,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绿水青山的中国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 贾道尔吉从20多岁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到两鬓斑霜的花甲老人,一辈子只干了造林、护林两件事,让树木染绿了座座荒山。草根治沙人谢海荣,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让27万亩沙漠披上绿装,种植枣树等经济林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铺就了金色的致富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美丽多姿的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富饶丰盛的金山银山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迈上新征程,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自觉谋划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合自身: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是参与者。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增强绿色低碳意识,将环保融入日常生活,从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从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点滴小事做起,从我们出发从我做起,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要倡导自然尊重爱护环境的绿色价值观念,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通过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河湖能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

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 一、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坦认为,城市是人类以技术编织出来的体系,具有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而这种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维持既需设计、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和适宜的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基础部分,不仅创造绝大多数财富,还激发对技术的需求,而且其布局和形态对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几乎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益驱动城市政府、土地开发商、金融机构相互协作,一方面驱动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城市发展中,传统的目标是谋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忽略了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同步协调发展,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忽略了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式、掠夺式方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一次性使用,生产模式是物质和能量的线性流动,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 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即所谓的‘两高一低’)。这种经济模式实质上就是将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垃圾,通过自然的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线性生产,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城市垃圾的日益增多,引发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垃圾围城等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环境论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当代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充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 未来发展展望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班级:14级汉语国际教育班学号:xxxxxxx姓名:xxxxx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锐减,沙漠化加剧,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人口压力等方面。 在这样一个发展艰难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发展后劲不足越来越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5倍。目前我国不足4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主要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生态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党和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上,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十八大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展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