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考研政治复习暑期之中国近代史3

2015考研政治复习暑期之中国近代史3

2015考研政治复习暑期之中国近代史3
2015考研政治复习暑期之中国近代史3

选择题精选及答案(三)

2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有:

A.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

B.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

C.立法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中央同地方分权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有: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协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委员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改组后的政府为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到实施宪政的过渡时期的政府,负有召集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的任务。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的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政权的这种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这对于蒋介石的独裁政体是一种限制。宪法草案又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等。这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在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保障。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忠实履行政协协议,成了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08页;《大纲解析》第259页。

23.毛泽东讲“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

A.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革命战争

B.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

C.在人心向背方面,共产党占优势

D.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后,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分析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首先,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其次,毛泽东又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这一理论的提出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蒋介石的勇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10页;《大纲解析》第260页。

24.《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A.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B.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D.实行减租减息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同时,

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二,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在质量上抽肥补瘦,使乡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第三,规定“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出租的权利”。《大纲》是一部彻底的、比较完备的土地法大纲。它的公布,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14页;《大纲解析》第261页。

25.为什么说中间路线是行不通的:

A.民主党派组织松散

B.帝国主义的压制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D.国民党的镇压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的一些人,包括某些领导人,既不满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不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和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鼓吹走中间路线即第三条道路。1945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宣言和政治报告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述这种政治见解。主张走中间路线的人,他们所坚持的,实质上是一条旧民主主义的路线。但是,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生活都表明,这条路线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治上十分软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又有割不断的经济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不可能为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创造条件、开辟道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决定了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国民党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和镇压,促使了民主党派想走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18页;《大纲解析》第263页。

2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推行彻底的土地革命

C.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D.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因此,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就是: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25页;《大纲解析》第266页。

27.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是:

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决议提出,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来了。因为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担负着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的任务。B选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矛盾已经不存在。D选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33页;《大纲解析》第268页。

28.对于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B.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C.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D.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所以选项C错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42页;《大纲解析》第273页。

29.下列关于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内容,正确的有: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作用,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定的。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按照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多少等情况,又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是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43页;《大纲解析》第274页。

30.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

A.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结束

D.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57年,各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3%,合作社经济56%,公私合营经济8%,个体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0.1%。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7%,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这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但是,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一方面,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够搞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说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的。所以选项C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45页;《大纲解析》第275页。

3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我国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B.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

C.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D.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社会革命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但我们要建立的是怎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又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中国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由于我们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我们未能避免大的曲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49页;《大纲解析》第276页。

32.《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述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关系有:

A.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涉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有三大关系。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要求避免苏联、东欧国家轻视农业和轻工业,忽视改善人民生活的错误,开辟一条同苏联不同的工业化道路,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了创造性论述。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有两大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高度,要求改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主张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力,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涉及政治生活方面的有四大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涉及思想文化方面的有一大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对待外国的科学文化,既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也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既要提高民族自信心,又要谦虚谨慎,向外国学习。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50页;《大纲解析》第277页。

33.关于1957年的整风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

B.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

C.整风的初衷是要反右派

D.其目标是要造成“六又”的政治局面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1957年的整风运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方针和方法是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到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开展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真诚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党外人士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毛泽东在1957年7月撰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通称“六又”政治局面)的思想。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整风运动是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右派”并非整风运动的初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55页;《大纲解析》第279页。

3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正确的说法是:

A.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

B.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

C.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发动“大跃进”期间,由于持续不断地批判反冒进,党内气氛紧张,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实际上已难以坚持和贯彻,而主张“大跃进”的意见却屡占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全国范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57页;《大纲解析》第280页。

35.以下属于中共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的是:

A.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B.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C.“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D.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还总结出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方针原则。这些经验和原则,尽管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还处于萌芽状态,有的未能完全付诸实施,有的没能长期坚持下去,但其中包含的许多真知灼见,仍然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它们为后来党所创立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和毛泽东提出: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计划指标须切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建设规模须同国力相适应,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要坚持国营经济的领导,坚持按劳分配和发展商品生产,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71页;《大纲解析》第287页。

3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B.是继延安整风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75页;《大纲解析》第288页。

37.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B.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要从根本指导思想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必须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这个时期的经验。为此,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讨论稿在党内高层反复讨论,又经过党内四千多人讨论修改,历时一年半时间,于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的内容主要有两点:科学总结了新中国32年的历史;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决议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维护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能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长的时间里做出这样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议,体现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熟和远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反省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道路的能力;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此,经过3年多的时间,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81页;《大纲解析》第291页。

38.1985年,中央决定开辟的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为: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

D.京津唐地区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速海南岛的开发,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对经济特区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根据他的建议,同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福州14个沿海城市,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在沿海形成了包括一个省、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到1987年,全国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项目10350项,累计协议金额625.09亿美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84页;《大纲解析》第292页。

39.下列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思想是: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社会主义本质论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精神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强调:第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二,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第三,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还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87页;《大纲解析》第293页。

4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经典概括。这些理论对于指导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

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专题笔记》第198页;《大纲解析》第301页。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必要性。

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必要性是:①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③当代大学生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页;《大纲解析》第302页。

2. 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全会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报告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页;《大纲解析》第303页。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第二,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A、B、C选项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页;《大纲解析》第303页。

4.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第一,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第二,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第三,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A、B、C选项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页;《大纲解析》第303页。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价值多样化态势下提出的主导型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它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征:①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②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③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具有巨大的作用。B选顶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页。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精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A、B、D项均为干扰项,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页;《大纲解析》第172页。

7.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B.对理想的美好向往

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D.为理想而献身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条件。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0页;《大纲解析》第307页。

8.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D.为理想而献身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表现在:①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②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③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1页;《大纲解析》第308页。

9.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B.文化传统C.风俗习惯D.法制观念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3页;《大纲解析》第309页。

10.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B.文化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要求。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4页;《大纲解析》第314页。

11.“人心齐,泰山移”,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爱国主义D.文化传统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1)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进入近代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第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第二,“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6页;《大纲解析》第310页。

12.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对中国人民的热爱D.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A、B、C为干扰项,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7页;《大纲解析》第311页。

13.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是:

A.自强不息B.勤劳勇敢C.革命精神D.爱国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第一,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第二,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1页;《大纲解析》第312页。

1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是:

A.政党B.国家C.社会D.政府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超级大国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抗衡大国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9页;《大纲解析》第312页。

15. 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方设法辗转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辛勤工作,体现的爱国主义观念是: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C.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内涵。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第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第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B、D选项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的观念,但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0页;《大纲解析》第312页。

16.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A.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C.经济全球化D.道德传统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3页;《大纲解析》第313页。

17.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积极进取B.改革创新C.与时俱进D.自强不息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时代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

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3页;《大纲解析》第313~314页。

18.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及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既为人生活动指明方向,又是人生活动的动力源泉。第一,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最终决定着人们对待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评价。第二,确立了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0页;《大纲解析》第317页。

19.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人生价值的评价

D.人生价值的标准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评价及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第一,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第二,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6页;《大纲解析》第321页。

20.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

A.个人的自身条件

B.动机和效果的尺度

C.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D.个人需要的满足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7页;《大纲解析》第321页。

21. 爱因斯坦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该段话体现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掌握适当的评价方法。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局限于物质贡献,而忽视其精神贡献。第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评价人生的

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第三,社会劳动的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相互转化和统一,精神贡献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A、C、D均为适当的评价方法,但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7页;《大纲解析》第321页。

22.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

A.掌握科学知识B.提高自身素质C.社会实践D.树立远大理想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第一,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第二,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39页;《大纲解析》第322页。

23. 以下原则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的是:

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A、C、D均为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但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1页;《大纲解析》第324页。

24.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A.社会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平等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本质。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第一,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第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1页;《大纲解析》第324页。

25.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

A.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B.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C.人与人关系的和谐D.人与劳动对象的和谐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4页;《大纲解析》第326页。

26. 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生产关系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C.劳动D.人类社会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6页;《大纲解析》第326页。

27.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如果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7页;《大纲解析》第327页。

2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

C.社会主义荣辱观D.集体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选项D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54页;《大纲解析》第332页。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D.社会主义荣辱观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第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第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55~56页;《大纲解析》第332页。

30.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D.为人民服务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58页;《大纲解析》第334页。

31.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

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ABCD都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61页;《大纲解析》第336页。

32. 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的方法是: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知行统一的方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省察克治的方法即自我教育法。(3)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4)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5)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66页;《大纲解析》第338页。

33. 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公共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美德D.职业道德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69页;《大纲解析》第341页。

3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0页;《大纲解析》第342页。

35.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法律的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3页;《大纲解析》第343页。

36. 下列关于法律的预测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B.法律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C.法律的预测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D.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法律的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法律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法律的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因此选项A错误;法律的教育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因此选项C错误;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的是法律的指引作用,因此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3页;《大纲解析》第343~344页。

37. 下列关于法律的评价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B.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C.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不可以同时适用

D.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法律的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3~74页;《大纲解析》第344页。

38.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

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与最高层次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9~80页;《大纲解析》第346页。

39.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适用于:

A.工厂工人B.公务员C.现役军人D.农民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1页;《大纲解析》第346页。

40. 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

A.《法官法》B.《检察官法》C.《公务员法》D.《人民警察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务员法》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公务员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规定的是全体公务员具有共性的内容,而《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是特别法,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两者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互为补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2页;《大纲解析》第346页。

4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文明礼貌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8~89页;《大纲解析》第351页。

42.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母子女关系B.兄弟姐妹关系C.夫妻关系D.邻里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9页;《大纲解析》第351页。

43.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男不得早于21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D.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

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9页;《大纲解析》第352页。

44.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B.离婚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C.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D.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结婚的禁止条件。

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89~90页;《大纲解析》第352页。

4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

A.行政法B.经济法C.社会法D.宪法相关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宪法相关法。

习惯上,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作为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93页;《大纲解析》第35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试卷和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后附有标准阅卷答案 (课程代码03708)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2.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3.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人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歼 D.石达开4. 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5.到l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建成的新式海军中的主力是 A.北洋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6.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国闻报》 C.《湘报》 D.《时务报》7.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着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9.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0.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A.护国战争 B.护法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11.1930年8月,国民党民主人士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华职业教育社 12.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是

2015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1851 年 B.1853 年 C.1856 年 D.1864 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0.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11.20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1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13.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阿Q 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1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份运动巧 15.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鲍安 16.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2018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试题与答案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课程代码 03708)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19 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 A .美国B.英国 C.日本D.俄国 2.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3.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 .《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 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5.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 .林则徐B.王韬 C.龚自珍D.魏源 6.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7.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时务报》B.《国闻报》 C.《湘报》D.《新民丛报》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2015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1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13.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阿Q 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1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份运动巧 15.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鲍安 16.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A.上海机器工会 B.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华全国总工会 1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26.1951 年底到1952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27.1988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A.珠海经济特区 B.汕头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28.1990 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是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三步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0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015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马关条约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轮船在上述各地搭客载货;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2、辛酉政变 1861年11月,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控政权。奕?等人因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3、黄祸论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说:“一旦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4、领事裁判权 历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亚非国家的领事按照本国法律对本国侨民实行司法 管辖的特权。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以亚非国家的法律制度劣于或异于他们的制度为由强迫亚非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事裁判权强加于许多亚非国家。从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看,英美两国曾分别于1843年和1844年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事裁判权在世界范围内不复存在。 5、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

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经验分享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迫切需要考研过来人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但并不是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辈指点一二,天津考研网每年服务上万名考研学子,汇聚优秀考研学员经验,针对各个专业及科目分类成册,现将我们已有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下面为大家分享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经验。 历时一年多的考研征程终于谢幕,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南开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录取。回首这一年多来的考研心路历程,有开心也有失落,走了不少弯路也获得了不少经验,下面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验。下面我将从计划、专业课和公共课三个方面来大概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历程。 首先简介一下,我本科是一普通二本院校,高中学理,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因为对历史学的浓厚兴趣,决定跨考,先后参加了2011,2012,2013年的研究生考试,三年报的都是南开大学,有幸今年被录取,长久以来,潜水论坛,获益良多,现在想和大家分享下经验。同时也谢谢在考研复习备考的过程当中给我帮助的师兄师姐,和研友们。 读研肯定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首先必须自己想清楚要不要考研,一定要下定决心,目标要明确,三年来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南大。我是以一种愚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历史学主要考客观史实,客观史实主要靠积累,所以我下次考试肯定比这次好,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考上。 就具体知识层面来说,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察对客观史实的掌握,尤其对考名校的同学来说,面一定要广,边边角角都要照顾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红宝书是由天津考研网组织多名一线大学老师及过去几年在南开大学研究生初试中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共同编写及整理的一套复习材料。本套材料对考研指定教材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和总结,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使得同学们只要使用我们这套材料便可以掌握南开大学此门课程几乎全部的考点、帮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全面而有深度的复习。此套材料适合全程复习使用。此资料在本科笔记、授课重点、高分经验等众多资料基础之上编制而成,区别于市面将各种资料罗列且看不清晰、资料陈旧等诸多弊病,目前已成为市面唯一一套针对南开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权威有效的复习全书。否则你即使通过初试,复试仍然很难通过,尤其对跨考生而言。就我个人而言,通读了传说的11本,教辅用了山东大本,北师大版,2000题,长孙博和砼惜刚的名解,以及历年名校真题解析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015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代码:03708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歼 D.石达开

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吱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0.1904年至l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11.20世纪初,邹窑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12.1905年至l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13.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1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选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题干】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选项】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题干】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选项】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C 【解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后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题干】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选项】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学林西报 D.万国公报 【答案】D 【解析】基督教在华设立最大出版机构是:英国人李提摩太创办的广学会,发行《万国公报》。《万国公报》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题干】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选项】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武装斗争。【考点】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5、【题干】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选项】 A.林则徐

B.王稻 C.龚自珍 D.魏源 【答案】D 【解析】魏源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843年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6、【题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纲领性文件是()。 【选项】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7、【题干】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选项】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1 2

全国自考2015年4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课程代码 037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问是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歼 D.石达开 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0.1904年至l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11.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12.1905年至l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和答案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和答案 (湖北专升本网整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虎门条约》 2.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D) A、军队素质较差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综合实力太弱 D、社会制度的腐败 3.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A) A、奕沂 B、桂良 C、文祥 D、曾国藩

4.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是(B) A、《人类公理》 B、《仁学》 C、《变法通义》 D、《天演论》 5.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D)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6.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D)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建立于(C) A、北京 B、湖南 C、上海 D、武汉 8.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中,邓演达领导的是(C) A、乡村建设派 B、中华职业教育社 C、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青年党 1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1.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的错误倾向是(A) A、“左”倾盲动主义 B、右倾投降主义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完整试题含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A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答案】B 【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选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答案】C 【解析】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转折点,它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危机。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有个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3修订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