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法规类别】统计指标与统计调查

【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5.09.07

【实施日期】2015.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的通知》(国统字[2003]70号)的规定,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阶段。近日,国家统计局根据2014年统计年报资料、部分行业财务资料和抽样调查资料,对2014年GDP进行了初步核实,主要结果如下:

经初步核实,2014年GDP现价总量为6361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3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7.3%,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336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4亿元,增长速度为4.1%,与初步核算数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76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72亿元,增长速度为7.3%,与初步核算数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038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701亿元,增长速度为

7.8%,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3个百分点。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

占9.2%,第二产业占42.7%,第三产业占48.1%(详见下表)。

特此公告。

附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核算说明

国家统计局

2015年9月7日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01-21 09:30 根据有关资料,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如下: 表1:2013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568845 7.7第一产业56957 4.0农林牧渔业56957 4.0 第二产业2496847.8工业210689 7.6 建筑业38995 9.5 第三产业262204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27283 7.2 业 批发和零售业55672 10.3 住宿和餐饮业11494 5.3 金融业33535 10.1 房地产业33295 6.6 其他服务业100925 7.7 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表2:GDP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2011年1季度 2.3 2季度 2.5 3季度 2.2 4季度 1.8 2012年1季度 1.4 2季度 2.1 3季度 2.0 4季度 1.9 2013年1季度 1.5 2季度 1.8

3季度 2.2 4季度 1.8 注: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季度GDP核算说明 我国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累计核算方式,1-4季度GDP 初步核算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因此本说明也适用于年度GDP初步核算。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基本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指数与投资额的关系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B》 第四次论文 组员:赵诣 20122641 雷翕茜 20122624 王伟清 20122628 教师:梁涛 教学班号: 4 2015年06月

投资额与国民经济 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了互联网数据,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由于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许多经济变量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同一变量的顺序观测值之间可能出现自相关。本文用D-W检验诊断数据不存在自相关现象,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对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之及物价指数的关系,最终根据现行预测了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其次,本文选择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方面——房地产方面,通过房地产投资额和房地产投资额年增长比率这两个指标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利用计算机Matlab定量评估投资额对GDP的影响,最后还对其惊醒了平稳性ADF 检验,协整分析,物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较为有依据地定量评估了房地产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回归模型房地产

1、问题重述 问题一:利用互联网数据,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问题二:选择国民经济的某个方面,如铁路建设、房地产,建立模型定量评估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问题分析 问题一: 第一问要求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数据是以时间为序的,称时间序列数据。由于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许多经济变量均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前期的投资额对后期投资额一般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同一变量的顺序观测值之间的出现相关现象(称自相关)是很自然的。然而,一旦数据中存在这种自相关序列,如果仍采用普通的回归模型直接处理,将会出现不良后果,其预测也会失去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诊断数据是否存在自相关,如果存在,就要考虑自相关关系,建立新的回归模型。 问题二: 第二问要求选取国民经济的某个方面,从而建立评估模型,评估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里选取房地产方面。房地产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将资本投入房地产经济活动中,投放一定的货币或实物,用以开发经营房地产事业,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经济行为。它是整个国民经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投资既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又能反映下一个时期的供给。而房地产投资规模则是衡量一定范围和时期内房地产投资是否合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重要标准。当投资规模不足时,就会造成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而当投资规模过大时,又会造成社会供过于求,会延长投资周期,增加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投资成本。 本文通过房地产投资额和房地产投资额年增长比率这两个指标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进行分析。 3、模型假设与约定 1.四川省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的相关数据是以时间为序的,即为时间序列数据。 2.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时间为序的,即为时间序列数据。 3. 4、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t y :第t 年的投资额 t x 1:第t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t x 2:第t 年的物价指数

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 算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1-21 09:30 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初步核 算结果如下: 表1:2014年1-4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6364637.4 第一产业58332 4.1 第二产业2713927.3 第三产业3067398.1 农林牧渔业60151 4.2 工业227991 7.0 建筑业44725 8.9 批发和零售业62216 9.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28750 7.0 业 住宿和餐饮业11199 6.2 金融业46954 10.2 房地产业38167 2.3 其他服务业116311 8.8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表2:GDP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 GDP环比增长速度(%)GDP同比增长速度(%)2013年1季度 1.7 7.8 2季度 1.8 7.5 3季度 2.3 7.9

4季度 1.8 7.6 2014年1季度 1.6 7.4 2季度 1.9 7.5 3季度 1.9 7.3 4季度 1.5 7.3 注:1.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2.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附注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 基本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全国GDP平减指数1978-2011年

国内生产国内生产 总 值年 份总值指数 当年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名义GDP (1978年=100) 19783645.21978100.019783645.21978100.000519794062.61979107.619793922.2351979103.578219804545.61980116.019804228.728 1980107.493919814891.61981122.119814450.4451981109.911719825323.41982133.119824853.5161982109.680319835962.71983147.619835380.2671983110.824519847208.11984170.019846196.7771984116.319419859016.01985192.919857031.2471985128.2281198610275.21986210.019867653.2581986134.2589198712058.61987234.319878539.7551987141.2056198815042.81988260.719889503.0891988158.294198916992.31989271.319899889.2191989171.8267199018667.81990281.7199010268.871990181.7905199121781.51991307.6199111211.441991194.2792199226923.51992351.4199212808.031992210.2078199335333.91993400.4199314596.581993242.0698199448197.91994452.8199416505.921994292.0035199560793.71995502.3199518309.181995332.0395199671176.61996552.6199620141.661996353.3799199778973.01997603.9199722014.241997358.7361199884402.31998651.2199823738.691998355.5473199989677.11999700.9199925547.541999351.0203200099214.62000759.9200027701.532000358.15562001109655.22001823.020*******.842001365.5072002120332.72002897.8200232725.542002367.70272003135822.82003987.8200336006.42003377.21842004159878.320041087.4200439637.662004403.34962005184937.420051210.4200544120.692005419.16252006216314.420061363.8200649713.662006435.12072007265810.320071557.020*******.312007468.35262008314045.420081707.020*******.42008504.71442009340902.820091864.3200967955.692009501.65452010401512.820102059.020*******.022010534.9582011 472881.6 2011 2250.4 2011 82031.04 2011 576.4666 年 份 GDP平减指数 实际GDP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厦门大学2008、2014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西安交通大学2005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3.潜在的GDP(potential GDP)(上海大学2002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研)答:目前学术界对于潜在的GDP的界定还不尽一致:有的按凯恩斯理论来定义,有的按新古典理论来界定。学术界一般采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利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时所给出的定义,即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的GDP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潜在的GDP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出发,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潜在产出的估算,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但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4.国民收入(西安交通大学2001研) 答: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