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第7-12谈)

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第7-12谈)

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第7-12谈)
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第7-12谈)

第七谈·周口篇

和平语评:解中破难

易经云:?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从大地复苏、万物萌生中,对?解?有了很深的感悟。

大千世界,矛盾无时不有,困惑时常显现,前进的道路一定会有无数的荆棘和坎坷。只有志存高远,上下求索,善解人生之真谛,求解进取之要领,破解转变之难关,生命的境界才会升华,改革的力度才可强化,发展的步伐才能加大。

?解?就是打开思想和观念转变的?总闸门?,开动脑筋,积极作为,突破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症结和瓶颈;?解?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条分缕析,切中要害,有理有节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考验,纷繁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唯有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解?需要在困难中奋起的勇气,需要在困厄中苦战的决心,更需要在困境中?各个击破?的耐力和智慧。

让头脑?解围?,就要勇于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真正?解?出新思维、新眼光、新境界;给工作?解困?,就该学会?解剖麻雀?,遵循规律,真正?解?出新思路、新方法、新作风;为民生?解忧?,就应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真正?解?出新责任、新情感、新生活。

一个全国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发展任重道远,压力可想而知。在艰难前行中,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如何统筹协调,内外兼顾?又如何解中破难,力求作为呢?相信?周道?的《破难解缚求作为》一文,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破难解缚求作为

□周道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扬帆起航,对我们的一场?大考?随即而至。

省委书记卢展工鲜明地提出四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对于周口而言,这四道难题正是我们念兹在兹的重大课题。

(二)从客观上看,周口长期被?多?困扰:人多,占全省1/10,尤其是农民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省的1/6,转移就业压力大;农产品多,粮、棉、油占全省总产量的1/7、1/3、1/4,比较效益低,群众增收难。周口一直被?少?掣肘:人均耕地少,保护基本农田责任重;自然资源少,1.1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没有一块自然生成的矿石,产业发展的先天条件不足。周口多年受?低?束缚: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低,人均财力低,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3;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低,统筹城乡发展、富民强市难度大。

从主观上讲,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一些干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光短、易自满,标准低、惯凑合;思维方式僵化线性,一刀切、来回变,囿于旧、窘于新;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拍脑袋、大呼隆,急功利、好跟风;工作作风虚假浮漂,重形式、轻实效,绕矛盾、怕担责。归根到底,就是思想观念、工作理念?不合时宜?,领导方式?不适应?、?不符合?。

在这样的条件下,领导方式不转变,破解?四难?,可谓难之又难,难上加难。

(三)破难解缚,路在何方?

转变思维方式,把思想观念搞对头:不是静止地、孤立地看,善谋一域者必谋全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锁定农之势、人之势、后发之势,变?包袱?为?财富?,化?劣势?为?优势?。

转变工作方式,把工作方法搞对路:从中原经济区区域空间来审视谋划周口,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分工、交易、合作?的一般规律,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准确定位、主动融入。

转变运作方式,把工作做扎实:重实际,求实效。

从?不拖全省发展后腿?到?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方式一变,闻法解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四)不牺牲粮食和农业,舍我其谁?

从历史看,六千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口与?农?字有不解之缘。从现状看,全省第一农业大市、第一产粮大市,赋予我们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不牺牲粮食和农业,靠什么?

靠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依法、规范地以?地定权、住定址、树定根?为核心确权赋能,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就宅基地使用权而言,分两步走:一是摸清家底,发证确权;二是面向未来,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土地承包经营权来讲,对每家每户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明晰、颁证,既可稳定面积,又可保护农民权益。

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动土地规范有序地合理流转,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周口农民三年发力,专业合作社总量已突破1600家,触角伸至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从?单兵作战?到?抱团?闯市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增收致富的本领大增。商水县练集镇朱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办法,发展特色种植,实行规模经营,一亩地的综合收入翻三番。

靠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推广良种良法,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农民种地收益的含金量。良种,则优生优育优

收益;良法,则省时省力省成本。盯住粮食生产核心区不丢,围绕?十二五?末全市粮食生产165亿斤的目标,从今年起,每年建设20万亩高产稳产田,完成2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在抓好全市38个小麦、28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基础上,在每个县市建设3个以乡镇为单位整建制粮食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粮食均衡增产。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一句话: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五)农产品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得天独厚。

既然与?农?字结缘,依农兴工、以工促农,正可以成就美好?姻缘?。

财鑫?吃?玉米,加工增值十多倍;天豫?吃?红薯,土产品做出洋产业,产品远销美日韩;五得利?吃?小麦,产能全省第一。

杀鸡、宰猪、磨面、榨油、纺花、织布,这些在人们心目中上不了台面的行当,已成为周口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靠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把?量?搞上去,把?质?升上来,依托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度,改变农产品加工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竞争力弱的状况。

?解表祛里?,?通则不痛?。给丰富农产品打通一条加工、转化的通衢大道,脉络通、循环畅、肌体健。

(六)人多,正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可在此聚集财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有可为。

我们积极承接食品加工、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等产业转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周口遍地开花。淮阳、西华、商水、扶沟、鹿邑等地抢抓制鞋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分别与美国纬伦集

团、台湾制鞋工业同业公会达成协议,凯鸿、宝昌、强鸿等14家制鞋企业陆续落户,安排劳动力就业3万多人。全省鞋类产品出口三分天下周口有其一,摘得?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金字招牌。

今天的周口,?人口红利?正在利滚利。太康县台资宏星制衣可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西华县台资凯鸿鞋业的加工链条延伸到乡村,把车间建在了农民的家门口,因农务、家务拖后腿耽误外出挣钱的妇女,不出村就能数钱。

产业集聚对?人?的需求越来越旺,各县市区由以往的?组织输送农民工外出挣钱?到现在的?抓紧动员培训在家门口就业?,当18万原本外出的农民被18万个就业岗位留在家门口时,他们的脸上露出春天般的笑容。农活不误,家务顺当,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大家感叹:?在家的感觉真好!?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呈加速转移之势,转向哪儿?转向成本低、市场大之地。有346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周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必当大有作为。人多之难,迎刃而解。

(七)无矿产资源,国有企业少,说明政府手中可调控的社会、经济资源少,正可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放手发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把?看得见的手?用在引导、扶持、服务、创造环境上。让?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主体的发育、培育、资源配臵、产业转移中?挥舞?。

美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多年的?土?气中有了?洋?味。

32家台资企业纷至沓来,从台北、台中、台南到周口的企业管理人员就达130多名。

?两只手?配合默契,周口千里沃野,任凭市场主体的骏马驰骋。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8%,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占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的90%以上。

放则活,活则变,变则昌,昌则困局解除。

(八)产业集聚了,发展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是为民;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就更有能力为民。

快发展则民利多。2010年,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工人工资性收入约31亿元,县及县以下净增居民储蓄存款118.5亿元。

聚财富可纾民困。财政增收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民生领域。

(九)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不断破解难题、持续创造的过程。

直面难题,克难攻坚,持之以恒,难题不难。对于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的传统农区来说,就是要遵循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急、不能慢、不能乱、不来回变,避免发展过程中大起大落、走弯路,持续不断地创造积累,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是要千方百计发挥人口和农业优势,培育好、发展好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十二五?,周口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既要扩总量、高增长,又要转方式、高质量;既有土地、环境等要素约束的加剧,又有民心、民生的新期待。挑战虽多,机遇更大。

(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实践中,持续创优势、解难题,谋发展、惠民生,我们坚信:周口声音会越来越响亮,周口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周口人民会越来越富裕。

第八谈·濮阳篇

和平语评:谋定而动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濮阳?三变?,来自思想解放,源于科学定位,变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也一定能树立新的形象,成就新的作为。

人生不平坦,起起伏伏,难免有喜有忧。不管顺境逆境,无论功过是非,做人都要从容淡定,诚实笃定。

成事不容易,磕磕绊绊,难免有得有失。即使纷繁复杂,哪怕风云变幻,做事都要认定目标,坚定不移。

气定神闲、一锤定音、安定团结、安国定邦……

一个?定?字,揭示了运动中维持相对平衡的态势,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中蕴涵重在持续的道理。

一个?定?字,彰显着锲而不舍的韧劲,宁静致远的境界,愚公移山的执著。

谋定而动,好像对弈,首在夺势。登高望远,调兵遣将,方能心怀全局,胸有成竹。

谋定而动,恰似航行,重在方位。校准罗盘,把稳船舵,方能破浪前行,通江达海。

谋定而动,如同长跑,贵在坚持。鼓足勇气,步伐矫健,方能奋力争先,勇创佳绩。

科学的定位,才有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定则稳、定则坚,定去开拓、定能成功。?濮兴?的《科学定位谋发展》,字里行间透出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

科学定位谋发展

□濮兴

(一)定位是发展之纲、成事之基、领导之要。定位引领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取向、模式和未来。

定位不当,满盘皆输;定位准确,事半功倍。

(二)濮阳,这个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建立的城市,曾定位?建成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迅速在豫北平原上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实施?名城带动?战略,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逐年衰减,加上其他原因,濮阳发展步伐放慢了,有些沉闷了,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新一轮的高标准城市建设中,濮阳已经被甩在了后面,新区开发慢,老城变?破?了,城市名片褪色了。

尽管转型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产业结构单一、油气依存度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2008年下半年一场金融危机导致油价大跌,使得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濮阳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财政收入仅增长0.1%。

与此同时,由于濮阳偏居河南东北一隅,不通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又没有享受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濮阳上下受?被边缘化?的情绪困扰。

于是,部分干部群众士气低落、悲观彷徨——

自我矮化、怨天尤人,总认为濮阳是?被遗忘的角落?;

自我封闭、消极依赖,片面认为上级关心支持帮助不够;

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推诿扯皮、懒散拖拉,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下。

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形势大好,而濮阳上下却安于现状、缓慢前行。

(三)省委书记卢展工去年到濮阳调研时指出:?濮阳不要老讲边缘化,濮阳有很多优势。你们是伸进山东的一条‘金刚腿’,要踢

出个样子来。濮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前锋。?省长郭庚茂也对濮阳提出了?天当其时,抢抓机遇,奋发而后起?的要求。

书记、省长的点拨,一语道出濮阳症结——

濮阳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发展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折射出的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应人心,把握时机,一场变革之风在濮阳大地上掀起——2010年10月份以来,濮阳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活动,向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作风、旧习俗宣战。

一次次学习讨论,一次次外出考察,一次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务虚会等,一次次查摆剖析整改,濮阳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终于走出了?被边缘化?的思想藩篱。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这?三变?,迅速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

(五)?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站位中原经济区全局审视自己,濮阳人豁然开朗,更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濮阳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离日照、黄骅两大港口仅300余公里,是中原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大通道。

濮阳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实力,有土沃粮丰的农业基础,有集?七城二奖?于一身的城市品牌,有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和龙文化,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优势。

濮阳是豫鲁冀三省经济、社会、文化交融的汇集地,一头依托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一头连着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

圈,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濮阳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

——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

——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

——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三个新定位不仅对加快濮阳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能够更好地展示河南形象,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影响深远。

一个地方发展慢下来,不过三五年;要赶上去,也就是三五年。濮阳因势利导,提出了力争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二三五?奋斗目标。在未来经济格局中,濮阳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

(七)准确定位不仅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内涵,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新定位带来新思维。干部不再悲观抱怨,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尤其是?濮阳发展、人人有责?的家园意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努力实现‘二三五’目标?的赶超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等?六超精神?激励干部奋力前行。濮阳人现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二分,才能赶上或反超。

——新定位带来新思路。事实表明,顾此失彼,一条腿走路,势必难以为继。只有统筹兼顾,走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工业做强。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以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精密仪器为

主导的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体系。

把城市做美。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通过改造、建设、管理、教育四条途径,重点抓好建成区综合提升,重新擦亮城市名片;启动城市新区建设,三五年后再造一个新濮阳。

把?三农?做活。濮阳提出要跳出?农村只有农业,农业就是种地?狭隘观念的束缚,在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用政策、机制激活农村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新定位带来新作风。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坚持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三个带头?,各级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蔚然成风。

?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谋划+决策+落实+总结+奖惩=效率、效益、效能。濮阳出台了促进加快发展的36项意见、政策、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的问题,树起?跑与不跑一个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用人导向。比如,组建重点工作合力团,实施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分析、季观摩、年总评制度,推行台账式管理等。如今的濮阳主动服务成为常态,早办快办成为常态,明争暗赛成为常态。

——新定位带来新合作。没有油田就没有濮阳。油田是濮阳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龙乡人民衣食的重要来源。濮阳上下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油田建市、油田兴市、油田强市的意识;二是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意识;三是服务油田、支持油田,濮阳发展了要反哺油田的意识。油田也强化了国有大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濮阳的发展。油地关系现在是建市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中石化产业园稳步推进。

拓展新的开放空间。与山东菏泽、聊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了濮阳向环渤海经济圈融入

的步伐。

坚持交通对接先行。加快晋豫鲁铁路建设,不通国铁的历史即将过去;加速推进濮范高速、德商高速范县段建设,推进林南高速东延和范台梁高速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正在形成;郑濮济高铁、无水港建设谋划力度加大,从濮阳出海的梦想指日可待。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作为省级、国家级贫困县,既是有名的穷地方,又是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濮阳围绕新定位,依托中原经济区,正在积极谋划推进濮范台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中石油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下决心把这条?金刚腿?踢出样子来。

(八)观念新,定位准,作风实,环境优,势头好。

目前,濮阳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今年第一季度,濮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前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速全省第二,GDP增速全省第九。

(九)风鹏正举,时不我待。

赶超发展,振兴濮阳,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365万濮阳人信心百倍,步履铿锵!

第九谈·信阳篇

和平语评:善做善成

走红大江南北,香醉四海宾朋,?信阳红?的成功告诉我们——立言立行,善做善成。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做人,做事,做文章,做生意……?做?,现实中无处不在;?做?,与我们如影随形。?做?,方可彰显生命意义;?做?,才能造就人间奇迹。

做同样的事情,运作有高下,效果大不同。浮光掠影之人,浅尝

辄止,效果平平,可能贻误良机;不得要领之人,方法不对,劳而无功,乃至南辕北辙;善做敢干之人,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势必推动全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只有扎扎实实做,勤勤恳恳做,遵循规律做,开拓创新做,求实求效做,才能做细、做深、做透、做大、做强、做优。

善做善成,就要科学谋划做。志存高远,深思熟虑,谋定而动,把目标定准,把规划落实。

善做善成,就要尽心尽责做。心随责走,责随职走,权高责重,不放松要求,不马虎行事。

善做善成,就要持之以恒做。坚定方向,坚持不懈,坚守待成,有耐心做实,有决心做成。

只说不做,嘴上功夫,只有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才是实功夫、硬功夫、真功夫。?信念?的《在?做?上下真功》,以生动的实践,印证了一个常谈常新的道理:成功不凭想象,只能靠我们的聪慧、毅力、勤劳去实现。

在“做”上下真功

□信念

(一)人言为信,日升成阳,大别淮水育茶乡。

千百年来,信阳人与茶结缘,因茶而做,日复一日地用心种茶、采茶、做茶,靠勤劳和执著,把毛尖茶做成了最美最靓的城市名片。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变换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念。

(二)2009年12月2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信阳调研时指出,信阳应该加大夏秋茶的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展红茶加工,而且可以命名为信阳红。

书记一番点题,信阳人像做学问一样认真学习、锐意创新、潜心实干。经过106天的日夜攻坚和无数次的反复试验,信阳红终于横空

出世。

(三)信阳红的诞生,是敢做的经典,她打破了人们思想的误区,创造了高纬度生产红茶的纪录。

信阳红的诞生,是会做的结晶,她突破了传统的禁区,改写了河南不产红茶的历史。

信阳红的诞生,是做好的见证,她冲破了发展的盲区,信阳茶农因加工红茶每亩增收2000多元。

信阳红的诞生,无可争辩地印证了:只要我们把科学的理念转化为务实的行动,扎扎实实地去做,孜孜不倦地去做,满怀激情地去做,小茶叶能做成大产业,小茶叶能做好大民生,小茶叶能做出大文章。

(四)为什么千百年来,我们守着一座座茶山,一片片茶园,一棵棵?摇钱树?,却没有想过开发红茶或其他品种?

信阳红收获的不仅仅是做的果实,还有深深的反思。

曾几何时,我们热衷于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会没少开,文没少发,事没落实,说了没做,真做的氛围不浓;

曾几何时,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谈起优势头头是道,转化优势却不见真招,说得多做得少,想做的欲望不强;

曾几何时,我们留恋于老区、苏区的?红帽子?,向上要资金、要政策、要项目,不善于找市场,想做的事没做成,会做的办法不多;

曾几何时,我们习惯算小账,不会算大账、算长远账,习惯找红头文件,不善变通,该做的没做到位,敢做的勇气不足;

曾几何时,我们满足于过得去,工作标准不高,农业没有催生出大的龙头企业,工业一直是一块没能拉长的短板,中心城市带动乏力,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比较靠后,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省平均

水平的70%,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0%。

(五)凡此种种,无不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无不与我们动手去做有关,无不与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有关,说到底,还是做得不具体、不深入、不彻底。

面对改革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滚滚浪潮,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嘹亮号角,信阳到底应该怎么做?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大史学家司马光对?做?的诠释,无疑为我们怎么去做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作之不止,作之不变,自然之法,成事之道,君子之风。想做不犹豫,真做不空谈,会做不盲从,做好不懈怠,信阳要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必须在?做?上下真功。

(六)想做,就要认认真真地做。

想做是一种动力,认真是一种态度。孔子倡导?事思敬?,即做事要敬业、要严肃、要认真。信阳红的诞生,就是因为我们想做在前、真做在后的结晶。

想做,就要敢于超越前人。长期以来,信阳偏居一隅,很多人不敢奢望当先进,更没想过争排头兵。如今,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是自甘落后,无所作为,还是沉着冷静,从容应对?信阳人选择的是在沉默后奋起,在清醒中进取。

以新型工业化打造区域增长极,以新型城镇化构筑战略支撑点,以新型产业化放大改革试验区,我们庄重地立下誓言:立足于做,认准于真,一往无前,永不放弃。

(七)真做,就要踏踏实实地做。

真做是一种品质,踏实是一种作风。说一千遍是个零,做一件是个一。如果说信阳这几年有新发展、大变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五禁止?、?十不准?,说了就算,定了就干,一点一滴

做出来的。?禁酒令?不是我们的原创,但信阳做的真切,办的较真;经营城市不是我们的发明,但真做实做,八年磨剑,我们有了信阳新区的大气、大美、大模样。

真做,就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妄想、不虚谈、不作秀,咬定目标,坚定前行。在今后五年里,力争再有2至3家企业上市;实施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2至3年内再造一个?华英?。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真做,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敢趟改革的?深水区?,敢闯发展的?无人区?,敢破经验的?权威区?。继续无怨无悔地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力争早日扛回国家级牌子,为农村改革发展趟出更多的路子。

(八)会做,就要持之以恒地做。

会做是一种本领,坚持是一种境界。有了这种本领和境界,就能为?做好?破题。?六城联创?之初,部分干群存在畏难情绪,市级领导带头干,当?路长?、当?园长?、当?场长?,以自身行动感动大家、引领大家,攻下了一城又一城。开发羊山新区没有钱,我们向市场要钱,靠点子生金,做活了要素市场,做来了建设资金。经过市场运作,新增城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一座信阳城。

会做,就要善于发现优势、利用优势,放大优势。我们将化信阳的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强势,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探索打造新型工业经济谷、绿色农业生产谷、宜居宜业健康谷、休闲度假旅游谷、民生和谐幸福谷,把信阳建设成为鄂豫皖区域生态经济谷。

人贵有恒,恒则事成。我们要继续实施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常态化?,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闭门选官?为?开门纳贤?,激活干部一池春水。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双薄弱村?第一书记,让干部沉下去抓民生抓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行信访?四家工作

法?,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倾情打造群众信访之家。

(九)做好,就要求实求效地做。

做好是一种信念,求效是一种追求,也是做的真谛和灵魂。我们靠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建设工业城电子工业园,先栽梧桐树,再引金凤凰,引来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入驻,把招商引资做出了实效。我们积极推行新农保,建起了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全市已有4个县、1个市辖区、6个市管管理区、开发区推行了新农保,覆盖农村人口200多万。今年要实现全覆盖,力争让全市人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做好靠环境。我们将继续开展?六城联创?,实施浉河治理,持之以恒地落实?五禁止?、?十不准?、?一周办结制?,把环境做美、做优,扫净庭院迎宾朋。通过彻底地做,坚决地做,营造一个靓丽的信阳、好客的信阳、开放的信阳,充分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让信阳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福地,宜居的天堂。

做好要看标准。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是最大的浪费。鸡公山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我们定位为高端开发,大手笔谋划,高标准运作,围绕港中旅项目打造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围绕上海文广项目打造鸡公山国际影视文化基地,围绕志高集团项目建设中部动漫产业园,把鸡公山做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抢占现代旅游市场的制高点。

(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守说了就做、做就做好的信念,830万信阳人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第十谈·漯河篇

和平语评:质比天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没有

?食?,天穹就会塌陷;没有?安?,社会就会混乱;没有?质?,民生就会艰难;没有?诚?,发展就会放慢。

安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质量,是发展的根本保证。重安必重质,有质才有安。我们讲质量,不仅仅是食品产业的质量,所有产业、所有工作都要高度重视质量。质量是一切事业的?生命线?。

?质量是大计?。因为它事关百年的国计民生。没有质,量就是空的;没有质,效就是虚的。有质量,发展才有实际意义;有质量,为民才能落到实处。

?质量是民生?。因为它事关百姓的安危冷暖。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桩桩件件,都要做到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

?质量是关键?。因为它事关发展的兴衰成败。抓住质量?牛鼻子?,才能一头连起效率,一头带动效益,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质量是形象?。因为它事关地方的声誉影响。绷紧质量?这根弦?,才能弘扬正义正气,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更好地树立河南的良好形象。

?质?是娇嫩的花朵,必须用责任来浇灌,只有坚持从严、从紧、从细、从高,做好每一项工作,才会越开越鲜艳;?质?是丰硕的果实,必须以真诚来守护,只有恪守诚实、诚恳、诚挚、诚信,才会越长越甘甜;?质?是木之本、树之根,必须靠环境改善来滋养,只有健全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才能让产品之树越来越茁壮,产业之林越来越繁茂。

?实诚?谈?质?,反思?瘦肉精?事件的深刻教训,发人深省,予人警策,催人奋起。深省源于切肤之痛,警策来自风雨洗礼,奋起体现知耻后勇。《以质为本促提升》一文,说的是?食?,挖的是?质?,换的是?脑?,动的是?心?,谈出的是以人为本、质比天大的深刻道理。

以质为本促提升

□实诚

(一)贾湖骨笛,远古回声;《说文解字》,许慎?字圣?;古渡沙河,千年帆影。

历史的长河联通着食品之都的前世今生。从九千年前酿酒作坊,到当今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直演绎着食品行业不老的传奇。

在全国,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来自漯河;在香港,漯河肉制品占全港供应量的1/4强;在河南,鲜冻猪肉出口漯河占90%以上;在漯河,培育出全国食品百强企业4家、全省食品50强企业8家,形成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果蔬加工四大优势行业,产品达到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食品名城,正在奏响激昂奋进的壮美乐章!

(二)5月16日,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华美开幕,八方客来,万商云集。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出席盛会,并深入企业、乡村、学校、社区调查研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卢展工在漯调研时的讲话激荡沙澧两岸,震撼中原大地。

漯河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警醒,在警醒中奋起!

——始终牢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必须担负起?天?大的责任,必须把食品安全放在食品名城建设的第一位。

——始终牢记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我们必须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抓紧抓好,在食品名城建设过程中更加关注质量、注重质量、提升质量,更好地树立诚实、诚信、真诚、实诚的良好形象。

(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没有质,量就是空的,就没有效益

可言;没有质,食品产业就难以持续,食品名城就难以提升。

曾几何时,我们查找食品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习惯于就产业说产业,就产品说产品,老是从?四多四少?上找问题: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多,竞争力强的大个头企业少;?原?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大众化的产品多,名优品牌产品少;老面孔的产品多,新生代的产品少。仅仅从?多?、?少?上去找原因,必然局限于?量?的思考,很难触及?质?的灵魂。

突如其来的?瘦肉精?事件,对我们当头一击,让我们痛彻心腑,给我们提出诸多?质?问。

当我们欣然畅谈双汇由原来行将倒闭的小小肉联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的大集团时,有没有意识到产业链体系中暗伏的食品安全危机,是不是做到了严把质量关??瘦肉精?事件问题出在源头,出在上游,但也与企业内控机制不严有关。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时,有没有把质的提升摆上突出位臵,是不是做到了以质为本、以诚为根?质量与诚信密切相关。产业的质量、品牌的形象一旦受损,社会的信任、消费者的信心一旦受挫,重建起来谈何容易!

当我们的一些干部对企业说长道短时,有没有考虑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不是做到了责随职走、履职到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固然有企业的责任,但各级干部的服务质量也不能不受到拷问。

当我们纠结于?社会猪?还是?企业猪?的困扰时,有没有探究体制的弊端、政策的缺陷,是不是做到了监管有力、落实到位?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痛定思痛,剖析根源,?瘦肉精?事件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说到底,是我们发展食品产业在质上认识不够,在质上忧患不够,在质上着力不够。我们做强做优食品产业,关键要在求质上动真劲,在求质上出实招,在求质上见实效,努力以食品名城质的跃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

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湖北浩星科技有限公司、欧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源泉电器有限公司、神舟晶体有限公司、西瑞克斯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等,产品主要有高端专用汽车、大型制冷机组、大型起重机及相关配件、电子信息元器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2-01-18T10:10:55.26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柏宣宇余亮 [导读]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柏宣宇余亮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253】阶段性成果。 摘要: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及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这成为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应试制度存在误区和实践环节弱化等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而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新性复合人才的需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 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其中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重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 同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名列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重点推进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六大区域发展。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的第一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新时期河南省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意义重大。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将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 (三)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关键 那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从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10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定立为主要目标,并将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创新人才计划纳为重点。这既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也应作为局域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四)高等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责任 提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则责无旁贷。在“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于鸿君指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因为高等教育肩负着科教兴邦的神圣使命,是孕育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主要原因 (一)单一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其主要表现为:1.培养目标单一;2.课程结构单一;3.教学渠道单一;4.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5.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刻板的教学方法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然而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教师仍在教学中,沿用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三)应试制度的误区 应试制度是教学的“指南针”,是阻碍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依然停留在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进行标准量化的阶段。由于考试目的的功利化、考试内容的教材化、考试题型的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单一化、评分标准的精量化,造成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造成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其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曾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训练。究其根源,我国传统教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例文.doc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 :黄书贤徐玲 字数:2417 4月24日上午,201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刘怀廉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主持。 今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探索,明确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等。 刘怀廉在发言中指出,“中原环保世纪行”开展17年来,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勇于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河南环境保护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共同愿望。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

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曝光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采访报道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正面宣传与批评曝光相结合等方式,唱响节能环保主旋律。对报道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盯住不放,尤其是对有条件改正但不改的,要进行深层次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仪式结束后,本刊记者兵分两路跟随督察采访团冒雨奔赴开封、新乡两地进行采访。 开封行 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督察采访团来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 去年9月29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被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施挂牌督办,要求其停止生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3个月内整改完毕。 然而,督察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却看见,被塑料膜包装好的整件啤酒堆放在厂区道路两侧,每堆啤酒垛有一二十米长。路边还有大货车正在成件成件地装啤酒。 “这个厂不是停止生产了吗?怎么还堆这么多啤酒呢?” 一名自称公司销售负责人的男子说:“我们厂已停产,放假五六天了。”但堆放在路旁的啤酒瓶盖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4月23日,事实表明,督察采访团到来的前一天该公司仍在进行生产。 河南省环保厅对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下发的整改通知提出了扩建废水事故池、安装锅炉烟气、COD在线监测装置等6

物流园总体设计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编制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产业转移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趋向明确化,产业由发达国家梯次向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进口产品已经从农产品、原材料为主转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给汤阴物流园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城乡规划和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省物流体系强化带来的契机 《(汤阴)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地处中原的省在全国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和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确立了以为核心物流枢纽,以、、、、分别为豫北、豫西、豫西南、豫南、豫东区域物流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总体格局和长远发展规划。市是豫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极具区位交通优势的物流中心城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将建设成为对市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充分支撑保障作用和对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2012~2020年是汤阴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汤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提升战略、产城互动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和统筹发展战略,打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服务业相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将汤阴县建成中原经济区北部豫冀交界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工贸强县。为了给现代化工业和商贸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条件,汤阴县提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豫北区域性的物流基地。 3.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以高投入为主,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新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国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指导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我国当前进行城乡建设和规划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因、思路、方法与重点 1.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因 (1)汤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食品医药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汤鹤一体化战略支点,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宜居城市。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摘要:基于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为了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战略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线,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战略举措 一、引言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凝聚一亿河南人民激情与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河南省发改委2011年1月26日宣布,国务院印发了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基本依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表明,由我省主导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凝结了一亿河南人巨大的激情和期待后,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是,河南仍然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

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现在,不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且表明当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原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南的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在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应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意义、优势、目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一)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人,占中部地区的47%;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11-08-26 14:29:24 华夏经纬网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

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 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初,按照朝阳市委、市政府“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朝阳县依托二十家子镇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立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提出了开发区与新市镇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设想,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4月,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下面将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委托辽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开发区按照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三支柱、双培育”的产业发展“3+2”模式,产业发展将经历以下两个阶段,全面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产城融合新局面。第一阶段(2015--2020年)开发区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也会促进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就业人群构成逐渐丰富,各类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建设职业学校、人才公寓、酒店、产

业服务平台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设施。第二阶段(2020--2030年)开发区由产业功能主导区逐渐转变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工业新区和二十家子镇区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就业人群和居住人群结构匹配、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联系紧密的产城融合新局面。工业与贸易的双轮驱动,二十家子新市镇社会经济达到全县一流水平,成功打造为朝阳县副中心。 二是明确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发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核心命脉,依托“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三基地一园区”,具体为:利用温甬台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契机,依托标准化厂房和张世新能源汽车这个龙头,打造北方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利用县域内丰富的钒钛资源,依托中科院过程所辽西钒钛湿法冶炼新工艺,打造钒钛产业基地;利用化工产业园优势,依托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打造辽西地区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转化承接地;利用开发区距离锦州港仅有65公里的区位优势,依托国电投锦赤货运专线东大屯车站,打造国电投朝阳(保税)物流产业园区。 截至5月中旬,现已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有64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21家,包括张世新能源汽车、辽宁精锐、

试论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其次分析中原经济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原经济建设的对策。针对中原地区的现状及问题,只有从全局思考,合理布局做好宏观规划,深度分析区域历史现实条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中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繁荣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中原;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 1 绪论 (一)课题背景和目的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建设经济区的具体形态有很多种,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很多可以尝试和借鉴的形态。如: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之间不仅相互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而且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尽最大可能消除贸易壁垒,使各成员获得比较利益。共同市场,实现各成员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力图实现各成员在若干重要经济领域协调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为解决中原经济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建议。通过新颖的论点和想法来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再运用四年所学习的知识来补充和加工。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 (一)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二)中原地区“三农”问题成为老生常谈话题1、中原地区“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2、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3、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虽然中原粮棉肉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但是其中大部分仍是采用分散的小规模家庭作业生产的,成本高、效率低,农业体系极其脆弱。(三)、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一直以来农业是中原的支柱产业,中原的粮棉基地是全国重要农业基地,以河南为例,河南省的常住人口是9405万,但有1200万还外出打工,超过6个月的都统计在外地,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有待协调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起来,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增强才,科技,文化,信息,教育等软国力。 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抓住中原经济根本问题,制定合理战略方针。第一,农业效益低,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一个根本支撑点,低效率产业的长期存在将会极大地拖累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后腿”。因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