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体下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依据

水体下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依据

水体下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依据
水体下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依据

“上三带”理论

对于地面水体、松散层底部和基岩中的强、中含水层水体、要求保护的水源等水体,不容许导水断裂带波及;

对于松散层底部的弱含水层水体,允许导水断裂带波及;

对于厚松散层底部为极弱含水层或可以疏干的含水层,允许导水断裂带进入,同时允许垮落带波及。 1、三带的形成

2

1

3

p1-2

(1)垮落带

不规则垮落带,呈杂乱堆积;规则垮落带,岩块堆积排列较整齐,似层状断块

碎胀性:1.3~1.5,体积增大;碎胀系数的选取

导水:水、水砂和泥浆容易通过 高度 :覆岩为极坚硬岩层公式 (2)断裂带,曾称做裂隙带 裂隙带(左右断裂,上下离层)

弯曲,整体断裂,大致垂直于层面的裂隙,离层

一般导水,又称导水断裂带。(一般将垮落带、裂隙带称为导水裂隙带)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时,断裂带高度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较初次采动大为减小。 (3)弯曲带

断裂带之上至地表,又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动带,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隙。隔水,岩性较软时,隔水性能更好。

采深较大,弯曲带的高度可能大大超过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之和

弯曲带上方地表一般要形成地表下沉盆地,盆地边缘往往要出现张裂隙,其深度约3~5m,一定深度后闭合消失。

浅部无弯曲下沉带

充填开采无垮落带

2、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

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

所谓覆岩破坏规律,在研究水体下采煤问题时主要就是指导水裂缝带的分布形态和最大高度。影响覆岩破坏规律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有些因素的影响可以定量地描述,有些只能定性地加以说明。

(1)主要影响因素

覆岩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顶板坚硬,两带高度较大,之和可达18~28倍采高

顶板松软破碎时,两带高度较低,采厚的9~12倍。

覆岩破坏高度与覆岩力学性质密切相关。但是,要想全面考虑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等力学性质对覆岩破坏的影响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因此只能把问题简化,主要考察岩石的强度性质律的影响。

如果采区上覆岩层为脆性岩层,受开采影响后很容易断裂,所以覆岩破坏高度大。如覆岩为塑性(应力增加不大,应变增加很大)岩层,受开采影响后不易断裂但容易下沉,能使冒落岩块充分压实,最终表现为覆岩破坏高度降低。所以对水体下采煤来说,软弱的覆岩要比坚硬的覆岩有利。

当然,覆岩不可能是由单一的软弱或坚硬的岩层构成,它必然是软硬相间的。不同性质岩层自下而上的不同组合,便是覆岩的结构特征。为了简便起见,将覆岩大致分为两种强度,于是有四种组合形式,下面分别研究其对覆岩破坏规律的影响。

坚硬—坚硬型

此时煤层的直接顶板弯向采空区并发生块状冒落,上部的老顶岩层由于坚硬

不易弯曲下沉,开采空间几乎全部靠冒落岩块的碎胀来补充,加之坚硬岩石断裂后不易闭合,覆岩破坏高度最大。据观测,这种条件下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可达开采厚度的18-28倍。如果直接顶和老顶岩石的碎胀系数都小,冒落过程发展得最充分,则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可达采出厚度的30-35倍。

软弱—坚硬型

这时煤层直接顶板为软弱岩层而上部为坚硬岩层。直接顶随着开采及时冒落,但坚硬的老顶像板梁一样横跨在直接顶板之上,老顶下沉量小于直接顶下沉,开采空间主要由冒落岩块的碎胀补充,冒落发育充分,导水裂缝带一般能达到老顶的底面。

坚硬—软弱型

与软弱—坚硬型的情况相反,工作面放顶后直接顶首先冒落,而软弱的老顶随之下沉压实冒落岩块,因此导水裂缝带高度较小。在巨厚冲积层下开采时顶板条件属于这种类型。

软弱—坚硬型和坚硬—软弱型覆岩,哪一种较为有利于水体下采煤,要看软弱岩层所占的比例,软弱岩层比例越大越有利。

软弱—软弱型

此时煤层直接顶板软弱,容易冒落,工作面放顶后采空区立即被冒落岩块充填。在冒落过程中,老顶也随之迅速弯曲下沉并坐落于冒落岩块之上,开采空间和已冒落的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冒落过程得不到充分发展。导水裂缝带的高度较小,一般为采厚的9-11倍。

煤层上方有含水松散层覆盖,同时工作面又接近基岩风化带的情况,以及厚煤层分层开采出现重复采动后的顶板也应属于软弱—软弱型。

煤层倾角对两带的影响

倾角小于35°时,岩块就地堆积。垮落带和断裂带上边界离煤层的高度基本上是相等

倾角35~54°时,垮落岩块下滑。

倾角大于54°时,岩块下滚,下部垮落的发展很小,上部发展很高

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对两带的影响

一次采全高或分层初次开采时,两带高度与采高呈近似直线关系

分层或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两带高度随分层次数增加而递减

采空区范围对两带的影响

采空区范围大时,两带充分发展,反之受到限制

采空区处理方法对两带的影响

全部垮落法:上覆岩层破坏发展最充分,弯曲、离层、断裂、垮落,达到一定高度

充填法:无垮落带,断裂带高度也明显降

煤柱支撑法:两带高度介于之间

时间因素

覆岩破坏一般滞后于回采,而冒落岩块的压实又滞后于冒落过程。

(2)两带计算方法

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公式

(倾角为0~35°及36~54° )

单一煤层的垮落带最大高度

覆岩为极坚硬岩层公式

覆岩为坚硬、中硬、软弱岩层或其互层公式w —垮落过程中顶板下沉值

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公式

冒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与总采厚M 的比值表(类比法)

0°~35° 36°~54° 55°~85° 覆岩性质 煤层情况

H m /M H li /M H m /M H li /M H m /M H li /M 单一煤层或厚煤层第一分层 4~5 18~28 4~5 厚煤层第二分层 3~4 13~18 隔水性不好的坚硬岩层

厚煤层第三分层

8~12 16~21

单一煤层或厚煤层第一分层

3~4 12~16 3~4 12~16 4~5 厚煤层第二分层 3~4 8~11 厚煤层第三分层 3~3.5 6~8 6~8 隔水性较好的中硬岩层

厚煤层第四分层

3~3.5 5~6 6~10

单一煤层或厚煤层第一分层

1~2 9~12 厚煤层第二分层 6~8.5 厚煤层第三分层 4.7~5.9 厚煤层第四分层 3.9~4.6 隔水性好的软弱岩层

厚煤层第五分层

3~3.8

隔水层理论

水体底面与煤层之间应有相应厚度的隔水层,才能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 一定厚度的泥岩和粘土层是水体下安全采煤的良好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上采煤

太原群灰岩、奥陶系灰岩、茅口灰岩灰岩岩溶发育,含水丰富。 底板承压水—有一定水压、贮存和流动于煤层底板灰岩中的水体

奥陶系灰岩厚200~800m ,奥灰水的水压1.47~3.43MPa ,深部可达9.81MPa 至石炭系最下部可采煤层的距离通常仅有20~60m 1、煤层底板应力及变形分区

G

K

3

3

E

F

ψβ

ⅣV

C

2

41

M

3

o

′ψ

V 2

ⅣD γ

H

2

3

Ⅱ′

N

Ⅲ1

L

h σ σ =k γH v Ⅳh σ h σ

σ ≈0Ⅴ

v σ ≈γH

v Ⅵ

2、煤层底板岩层中的下三带 (1)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

煤层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而产生的采动导水断裂范围,由沿层面和垂直于层面的裂缝形成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

Ⅲ 承压水导升带

Ⅱ 阻水带

Ⅰh 12

h

3

h w

γH

k γH

k γH

采煤工作面长度、采煤方法、煤层厚度、开采深度、顶底板岩性及结构通过影响前支承压力而影响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

工作面长度愈大,矿山压力显现愈充分,底板破坏深度愈大。 顶板悬顶愈大,前支承压力峰值愈大,对底板破坏愈严重。 采深加大后前支承压力的绝对量随采深加大而加大。 不同采煤方法的底板破坏深度

320

底板破坏深度160

40

8412L(m)

工作面斜长120

80

p5-3

160

200

240

280

h (m )

2024283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底板阻水带

此带内岩层仍然能保持连续性,一定厚度的底板阻水带可以阻止底板突水,也称为保护层带或完整岩层带。底板阻水带的厚度可能大小不一,甚至可能不存在底板阻水带厚度h

2

实验法

h2=p/Z;p—底板上的水压力,MPa;Z—阻水系数,MPa/m。

钻孔水力压裂法

实测单位底板隔水岩层平均阻水能力的系数

Z=pb/R;pb—使岩体破裂时的临界水压力,MPa;R—裂缝扩展半径,一般取40~50m

岩层阻水系数Z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底板承压水导升带

底板承压水导升带上界参差不齐,断层附近的承压水导升带高度一般较大,有些矿区可能无底板承压水导升带。

根据下三带预测承压含水层上采煤的安全情况

底板阻水带厚度和强度均大,安全正常开采;底板阻水带薄或强度不够不够安全,缩短工作面长度,减少破坏深度,增加底板阻水带厚度

无底板阻水带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与底板承压水导升带沟通不安全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与含水层相接易突水

缩短工作面长度,改变采煤方法,降低采出率,减小底板破坏深度,甚至对底板注浆加固;断裂构造带处导升高度与底板承压水导升带接近或切穿煤层很危险,留煤柱,改变采煤方法,对破坏带以下断裂封堵加固

3、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

1、水源条件

水量愈丰富,突水量愈大,危害也愈大。水压是突水的动力,处于封闭状态的岩

溶水不断溶蚀、冲刷裂隙,形成通道,由含水层进入底板隔水层,水压愈大,破坏愈严重。

2、地质构造

底板突水事故的80%以上发生在断裂构造附近,构造既可以充水,又可以导水;有效厚度和实际强度降低;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

岩溶陷落柱

少数岩溶陷落柱既充水,又导水,在与强含水层沟通的条件下,对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3、隔水层的阻水能力

隔水层的阻水能力取决于隔水层的强度、分层厚度和裂隙发育程度

4、矿山压力

支承压力诱发底板突水,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期间易突水,工作面后部采空区边缘附近易突水,开切眼附近底板易突水,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工作面突然停止推进或在停采线处易突水区段或分带煤柱附近易突水

周期来压期间。煤体内的支承压力达到最大,对底板破坏严重。初次来压期间。煤体内的支承压力达到最大,对底板破坏严重。开切眼附近。老顶大面积显露,直接顶不能充分垮落,底板形成较大的自由面。

4、底板突水预测

h d≥ h a

h d —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之间的实际厚度

h a —计算的安全煤岩柱尺寸

承压水上采煤的安全度符合要求。

h d< h a

h d —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之间的实际厚度

h a —计算的安全煤岩柱尺寸

当计算所得的安全煤岩柱尺寸ha大于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之间的实际厚度h d 时,需进一步评定

5、承压含水层上安全采煤的技术措施

采煤方法主要是指开采过程对岩溶水的处理方法

一、深降强排(疏水开采)

设置各种疏水工程,将岩溶水水位人为地降低到开采水平以下

疏水井巷、疏水钻孔

防止底板突水效果最好。

疏水工程量大、设备多、电耗大,因而投资大、成本高;

由于疏水引起的水位降低,使附近工农业用水缺乏,并造成地表下沉。

幻灯片37

二、外截内排(堵水开采)

在井田或井田内某一区域外围集中径流带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建立人工帷幕,截断矿井的补给水,然后在开采范围内进行疏水,将承压水的水位降低到开采水平以下特定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清楚,补给径流区集中

三、带压开采

带压开采—在煤层和含水层之间保留足够厚度和阻水能力的隔水层岩柱,在有一定水压条件下开采。

矿井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湿、松软,煤帮滴水,顶板淋水;

(2)工作面气温降低,雾化,有硫化氢味;

(3)听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冒顶,片帮,底鼓。

2、工作面底板突水预兆

(1)底鼓,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底板裂缝;

(3)沿裂缝或煤帮渗水;

(4)底板破裂,并喷出高压水,“嘶嘶”声;

(5)底板产生“底爆”,巨响,大量涌水。

3、松散含水层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有流砂;

(3)顶板发生溃水、溃砂,地表塌陷。

专业词语解释

老空: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井巷的总称。

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水淹区域:被水淹没的井巷和被水淹没的老空的总称。

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安全水头值: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防隔水煤(岩)柱:为确保近水体下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之间的煤岩层区段。

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是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预测预报”是指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害做出分析判断;“有疑必探”是指对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或排除水害;“先探后掘”是指先综合探放,确定巷道掘进没有水害威胁后再掘进;“先治后采”是指根据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回采。

“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防”主要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堵”主要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疏”主要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主要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截”主要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探放水:包括探水和防水两个方面。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

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其目的是为有效地防治矿井水做好必要的准备。放水是指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在探明情况后采取钻孔等安全方法将水体放出。

冒落带:由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破裂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范围。

导水裂缝带:冒落带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断裂,产生裂缝,且具有导水性的岩层范围。

抽冒:在浅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及断层破碎带和基岩风化带附近采煤或掘巷时,顶板岩层或煤层本身在较小范围内垮落超过正常高度的现象。

带压开采:在具有承压水压力的含水层上进行的采煤。

隔水层厚度:是指开采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面之间隔水的完整岩层的厚度。若隔水层为某些原生或次生构造裂隙穿切,造成一定的原始导水高度带时,隔水层的厚度(m)值应该是煤层底板至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地层厚度减去原始导高之后的数值。由于原始导高的值受不同构造与岩性的影响而变化,故要实际探测确定。

“三图—双预测法”:它是解决煤层顶板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三大问题的顶板水害评价方法。“三图“是指: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顶板充水含水层预处理前、后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五图双系数法”:五图指底板保护层破坏深度等值线图、底板保护层厚度等值线图、煤层底板上水头等值线图、有效保护层厚度等值线图、带水压开采评价图,双系指带压系数和突水系数。

“脆弱性指数法”:它是将可确定底板突水多种主控因素权重系数的信息集成与具有强大空间信息分析处理功能的GIS耦合于一体的煤层底板水害评价方法。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富水性[注]分为以下四级:

a、弱富水性:q<0.1L/s·m;

b、中等富水性:0.1L/s·m<q≤1.0L/s·m;

c、强富水性:1.0L/s·m<q≤5.0L/s·m;

d、极强富水性:q>5.0L/s·m。

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

突水点突水量的等级标准

一、小突水点:Q≤60m3/h。

二、中等突水点:60<Q≤600m3/h。

三、大突水点:600<Q≤1800m3/h。

四、特大突水点:Q>1800m3/h。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以下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粘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防=H冒+H保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含水层覆盖时(见附图7-1):

H防=H裂+H保

根据上两式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m。式中冒高(H

冒)、裂高(H

)的计算

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式中:H

-----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

-----采后冒落带高度(m);

H

-----垂直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H

-----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附图 6-1α

H ≥20m

附图7-1

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的留设(附图7-2)可参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30.5P

P

L KM

K ≥20m 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 )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 P-----水头压力(kgf/cm 2);

K P ----煤的抗张强度,即抗拉强度(kgf/cm 2)。

附图 8-2

附图7-2

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附图7-3),防水煤柱的留设:

L L L L

H L

H

H θ

α

(b )

12

3

附图8-3

L L L L

H

θ

α

H M

H 安

(c )

1

2

3

L

L L L L

H L

H

H 安

(a )

1

2

3

θ

附图7-3

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隙带上限时,防水煤柱可按附图7-3a 、b 留设。计算公式为:

123cos L L L L H H ctg H ctg θθα=++=++安裂裂

2.最高裂隙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水煤柱按附图7-3c 留设。计算公式为:

()()()123sin cos cos L L L L H ctg H M ctg ctg ααθαθα=++=-++?+安安≥20m

以上两式中:

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 1、L 2、L 3为分段宽度; H 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m ); θ----断层倾角(°); α----岩层塌陷角(°);

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 H 安----导水裂隙带至含水层间防水岩柱的厚度(m )。 H

值应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

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安全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kgf/cm 2)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 )的比值(Ts=P/M ),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s=P/M 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m )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s 值的安全临界线(附图7-4)。

H 安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H安=

10+s

T P

式中:P----防水煤柱所承受的静水压力(kgf/cm 2);

Ts---突水系数;

10---保护带厚度(一般取10m )。

=/

附图8-4

附图7-4

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它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必须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等一系列因素。

四、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图7-5),断层又导水的情况下,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主要应考虑两个方向上的压力。

1.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抗住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

2.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

附图 8-5

α

附图7-5

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

)的计算值,并不得小于20m。计算公式为:

sin

H

L

a

安≥20m式中:α---断层倾角(°)。

其余同前。

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六之二计算煤柱宽度。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大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是20m。

如果断层不导水,防水煤柱的留设,使(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含水

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

时即可(附图7-6),但仍不得小于20m。

附图 8-6

α

附图7-6

五、在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按附录六之二的规定留设。

3、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六、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

七、保护通水钻孔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根据钻孔测斜资料换算钻孔见煤点坐标,按附录六之二的办法留设。如无测斜资料,必须考虑钻孔可能偏斜的误差。

八、相邻矿(井)人为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水文地质简单型到中等型的矿井,可采用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40m 。

2、水文地质复杂型到极复杂型的矿井,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静水压力、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角、导水裂隙带高度等因素确定。

1)多煤层开采,当上、下两层煤的层间距小于下层煤开采后的导水裂隙高度时,下层煤的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应根据最上一层煤的岩层移动角和煤层间距向下推算(见图7-7a )。

2)当上、下两层煤之间的垂距大于下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时,上、下煤层的防隔水煤(岩)柱,可分别留设(见图7-7b )。

γ

1

2

3

γ

1

()

()

L

1

2岩2

附图8-7

α

α

1岩

附图7-7 图中:Hm ---导水裂隙带上限;

H1、H2---分别为上、下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 γ---上山岩层移动角; β---―下山岩层移动角;

L1岩、L2岩---分别为导水裂隙带上限岩柱宽度; L1、L2---分别为上、下煤层的煤柱宽度。

导水裂隙带上限岩柱宽度L岩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

110H H L V

-=?裂岩≥20m

式中:V---水压与岩柱宽度的比值,可取1。

九、以断层为界的井田,其边界防隔水岩柱可参照断层煤柱留设,但必须考虑井田另一侧煤层的情况,以不破坏另一侧所留煤(岩)柱为原则(除参照断层煤柱的留设外,尚可参考附图7-8所示的例图)。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境内的煤炭开采已有40多年历史,先后建有十几个矿区,分属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淮北市每年因采煤沉陷土地约5km2。随着煤炭矿区新井的建设和生产规模扩大,地表沉陷面积不断延展,沉陷深度不断增加,降雨及埋藏较浅的地下水出露使沉陷区部分形成常年积水水域。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在平面分布形成了东(东湖片)、南(南湖片)、西(西 湖片)、北(朔里片)和西南(临海童片)五大片区,涉及十四个矿区。根据2006年调查和测量成果,淮北市境内常年水面面积在1hm2以上的采煤沉陷区多达212处,分布于14个矿区,水面面积约31km2,相应可蓄水容积约7320万m3。多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淮北矿区的沉陷区通过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沉陷区水域综合整治等措施后,使治理后的土地分别用于煤矿生活设施的建设、压煤村庄的搬迁安置、恢复农业耕作、水产养殖、水上公园、休闲娱乐等方面。淮北市按照“宜水 则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治理沉陷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淮北市已开发利用沉陷区,占采煤沉陷区面积的64%左右。沉陷区开发现状见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利用情况表。 淮北采煤塌陷地基本情况 淮北市的煤炭生产全部为地下开采,煤层赋存情况以多层可采和中、厚煤层为主,地下水埋藏浅,采煤塌陷区积水率高,有的达70~80%。上述自然条件,导致了淮北矿区采煤塌陷所带来的损害相当严重,地表产生大面积塌陷,且塌陷深度在米以上的深层塌陷区占总塌陷面积的50%左右。煤炭大量开采造成了我市土地大面积塌陷,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塌陷土地达24万亩。随着我市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今后每年还将新增采煤塌陷土地约8000亩左右。一方面,淮北煤田地处平原地带,煤炭开采区地表的95%以上为耕地,造成耕地日益锐减,农业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采煤塌陷还造成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设施受损,村庄因塌陷而搬迁,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并引发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我市煤田煤层可采厚度为2-13米,2米以下浅层塌陷区约占三分之一,综合治理利用的潜力较大。因此,我市根据塌陷区土地塌陷的实际状况加以合理治理,使之继续在当地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因土地面积减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章 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

第一章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 煤矿开采的三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困难性; 特殊困难条件下的开采 三下一上(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上);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三软煤层;深部;边角煤;极薄煤层。 采用特殊开采工艺方式 短壁开采;充填采煤;上行开采;水力采煤;煤与煤层气共采;煤的地下气化 1、下沉及变化规律 主断面内地表移动向量的铅直分量,用W表示。坐标O点:最大下沉值处的地表点W坐标轴向下为正,单位为mmx坐标轴向右为正,单位为mW=W(x)最大下沉值在盆地中央,Wo=W5; x增加,W由零增加到最大,而后又趋于零W(-x)=W(x);边界点由d0决定;下沉曲线凹凸分界的拐点处,下沉值约为最大值的一半 2、倾斜 倾斜是指地表单位长度内下沉的变化,用i表示单位为mm/m,i坐标轴向下为正 倾斜是地表下沉的一阶导数,i(x) 正负号的决定:① i=tga 下沉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倾斜为正; 下沉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倾斜为负。 倾斜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垂直于地表下沉曲线的杆状物倾倒的趋向与x轴正向相同时,倾斜为正;杆状物倾倒的趋向与x 轴负向相同时倾斜为负。 3、水平移动 水平移动-地表移动向量的水平分量,用U表示,单位为mm,U=U(x),有两组方向不同的水平移动

规定:正值的水平移动与x轴的正方向一致 负值的水平移动与x轴的负方向一致 水平移动U(x)和倾斜i(x)的变化趋势同步他们之间相差一个有单位的比例系数B 4、曲率 地表单位长度内倾斜的变化,用K表示,单位为mm/m2或 10-3/m。 曲率坐标轴向上为正 . 正负号 倾斜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曲率为正; 倾斜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曲率为负。 曲率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 正曲率的物理意义是地表下沉曲线在地面方向凸起或在煤层方向下凹.负曲率的物理意义是地表下沉曲线在地面方向下凹或在煤层方向凸起 5、水平变形 水平变形—单位长度上水平移动的变化 用 e 表示,坐标向上为正,单位:mm/m 正负号 用tga,水平移动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曲率为正; 水平移动曲线的切线与x轴正向所夹锐角为-a时曲率为负。 水平变形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 水平变形正值的物理意义为地表受拉伸变形,负值的物理意义为地表受压缩变形。 水平变形的变化规律 两个相等的正极值和两个相等的负极值 正极值为最大拉伸值,位于边界点和拐点之间; 负极值为最大压缩值,位于两个拐点之间; 盆地边界点、拐点和中点处水平变形为零;

采煤沉陷区一次性补偿标准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采煤沉陷区安置补偿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鹤壁市采煤沉陷区安置补偿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5月21日 鹤壁市采煤沉陷区安置补偿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序推进我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保障煤炭企业和采煤沉陷区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参照《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鹤壁市国家建设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鹤政〔2012〕11号)相关内容,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补偿对象。鹤壁市行政区域内因采煤沉陷受损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建(构)筑物、受损耕地。 第三条补偿方式。采取货币化补偿。 第四条市政府工农关系办公室负责全市采煤沉陷区的安置补偿协调工作。区、乡两级政府工农关系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采煤沉陷补偿协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实施。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鹤煤集团)负责对所属企业工农关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采煤企业、受损村庄为采煤沉陷补偿工作的主体单位。 第二章补偿原则 第五条采煤沉陷区安置补偿遵循以下原则: (一)谁损坏谁补偿; (二)村、企兼顾; (三)公平、公正、公开。 第六条根据补偿对象实际受损程度,分轻重缓急依次补偿。地质结构未稳定的采用维修与租赁、易地搬迁的补偿办法,地质结构已稳定的采用分级一次性补偿和就地重建相结合的补偿办法。

(一)维修与租赁。受新采动影响的村庄,地质结构未稳定又不具备易地搬迁条件的,由采煤企业每年对一、二级房屋补偿维修费;对已无法居住的三、四级危房,补偿租赁费。地质结构未稳定期间若房屋受损级别增大,按其增大后的标准补偿,或按增大级别补差 (不包括已补偿的四级房屋)。待3—5年地表相对稳定后,依照相关政策进行补偿。 (二)易地搬迁。对受采煤影响时间较长,地质结构未稳定,地表沉降幅度较大,建 筑物受损普遍较重,或待开采煤田开采后预计将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具备择址重建条件的村庄,应优先实施易地搬迁。易地搬迁由所属区人民政府负责规划和选址,新址应以不压煤、不占或少占耕地为原则。 (三)分级一次性补偿。沉陷区建筑整体受损程度较轻,采动影响过去多年,地质结 构已相对稳定的村庄,按房屋受损级别(附件1),依照受损房屋及附着物补偿标准(附 件2)进行分级一次性补偿。 (四)就地重建。三、四级受损房屋达到70%及以上的村庄,经技术部门鉴定,地表 相对稳定且符合就地重建地质结构指标要求的,可按照就地重建的方式补偿。 第七条补偿项目要与市、区城乡建设规划相符合。 第八条对已进行分级一次性补偿、就地重建、易地搬迁终结的补偿范围不再重复补偿,对已签订补偿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第三章补偿程序 第九条补偿要求由采煤受损村庄向采煤企业提出,同时向所属区、乡政府报告。 第十条补偿过程的信息和数据由村委会及时向村民公示。村民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市政府工农关系办公室提出复查申请,由市政府工农关系办公室聘请有资质的技术人 员对有异议的部分重新鉴定,最终以重新鉴定结果为准。二次鉴定费由申请方预付(500 元/户),如鉴定结果与原鉴定结果相同,鉴定费由申请方支付;如鉴定结果与原鉴定结果 不同,鉴定费由采煤企业支付;如鉴定结果与原鉴定结果部分相同,鉴定费由当事双方共 同支付。 第十一条补偿协议由采煤企业与村委会签订。采煤企业按协议约定的金额和时间支 付补偿金。受损户按协议约定的内容和时间按时进行房屋维修、危房拆除和重建。鹤煤集团、区工农关系办公室、乡工农关系办公室对补偿工作的相关过程进行监管。 第十二条受损村庄自采煤沉陷受损开始至最终补偿结束期间,由采煤企业负责每年 对所涉及的受损村庄进行一次普查,一户一档登记造册,做到准确掌握受损情况,及时解 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普查信息资料报区工农关系办公室备案。首次普查 中非因采煤沉陷影响的破损房屋,采煤企业不予补偿。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分析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分析 摘要: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开采矿井,由于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工作面开采后均形成与工作面走向一致的长条形塌陷区。矿井开采初期,各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单一、独立,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煤层开采后的塌陷区范围在走向和倾向上不断加大。目前,塌陷区已基本连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采煤塌陷区;治理与分析 1 矿井基本情况 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矿井,位于安徽省凤台县城西约4km,井田面积6.8174km2,设计年产60万吨,1994年开工建设,1996年10月投产。矿井开采上限-200m,开采下限-800m。分三个水平和四个生产采区,一水平标高-340m,已基本开采结束;二水平标高-550m,为现生产水平;三水平正在开拓准备;四个采区分别为西一、西四、西五和西六采区。其中,西一采布置在工广保护煤柱和刘集乡保护煤柱之间约300m范围内,开采下限-470m左右,属于局部可采采区;目前,矿井已开采至-480标高上下。 2 塌陷区特点及形成机理分析 新集三矿由于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工作面开采后均形成与工作面走向一致的长条形塌陷区,呈锅底形,两侧宽缓,中间最深。开采初期,各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沉陷积水区相互独立,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煤层开采后的塌陷区范围不断加大,且相互叠加;目前,塌陷区积水范围已连成一片,塌陷区整体形状呈椭圆形。实测最大沉陷深度位于13-1煤上方,最大积水深度为4.2m。矿井开采已造成塌陷区面积7166亩,其中下沉大于1.5m的2508亩,下沉小于1.5m 的4658亩。 (1)采煤塌陷区沉降观测 投产初期,我矿就在地表对应西一、西二采区13-1煤及8-1煤走向和倾向上分别布置了三条沉降观测线,现场实际观测地表沉降特征,并与设计岩移参数预计结果进行比较,确认矿井实际岩移资料与由合肥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岩移参数预测结果基本相符。目前我矿均采用合肥设计院提供的岩移参数对开采沉陷进行预测、预报。 (2)采煤塌陷区形成机理 由于煤层的开采和地下水疏放,改变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介质(不同岩层)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介质单元之间原有的联系关系发生变化,引起了煤层及其顶、底板岩体沿着一系列原生裂隙和后期形成的连续性裂隙、非连续性裂隙发生移动,使介质单元互相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后充填入采空区,从而

开采沉陷形成机理及其预测方法

开采沉陷形成机理及其预测方法 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使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开裂、冒落等),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Mining subsidence)。 有用矿物的开采可以是井工方法开采,也可以是露天方法开采;开采的有用矿物可以是层状的也可以是非层状的。本材料主要指的是层状有用矿物(特别是煤层)的井工开采,“开采沉陷”也是特指煤层地下开采后产生的开采沉陷。 岩体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介质,它不仅是出各种不同性质的岩层组成,而且还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如褶皱、断层、开裂、火成岩侵入、陷落柱等)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连续面。岩体在受到各种不同开采方法的开采影响时,产生的开采沉陷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时间上来说,在移动过程中,开采沉陷的形式和大小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开采沉陷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开采沉陷的形式和大小逐渐趋向于稳定,开采沉陷变成“静态的”或“最终的”。从空间上来说,若地下开采的范围较小、开采的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大,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往往只局限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若开采范围较大、开采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小,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就会从岩体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地表进行,所以地表移动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普遍。 第一节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 一、地表移动的形式 所谓地表移动,是指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后,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在地表沉陷的研究中称这一过程和现象为地表移动。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过程,受多种地质采矿因素的影响,因此,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采煤方法及煤层产状等因素的不同,地表移动和破坏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在采深和采厚的比值较大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在空间和时间上是连续的、渐变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当采深和采厚的比值较小(一般小于30)或具有较大的地质构造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在空间和时间上将是不连续的,移动和变形的分布没有严格的规律性,地表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缝或塌陷坑。地表移动和破坏的形式,

第十一章 水体下采煤技术

第十一章水体下(上)采煤技术 水体下(上)采煤特点 (1)水体下(上)采煤对地表变形量的大小关心较少,主要关心破裂岩体是否触及到水体;(2)保护对象一般来说不是水体而是矿井本身; (3)水体是一整体,只要破裂带触及到水体,就会使水大量溃入井下,淹没矿井,因此水体必须作为整体加以保护 矿区水体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意点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标高 潜水面:潜水所具有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 从对水体下采煤的要求出发,将采空区上覆岩层按破坏程度划分为三带:垮落带、裂缝带和整体弯曲带 导水裂缝带:冒落带、裂缝带合称导水裂缝带 导水裂缝带分为四个区:垮落性破坏区、严重开裂区、一般开裂区、微小开裂区 影响覆岩破坏规律的因素 (一)覆岩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二)煤层倾角 (三)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 (四)开采面积 (五)开采厚度 (六)时间因素 (七)重复采动 水体下采煤技术措施:留煤柱、处理水体、开采措施 一、留设安全煤岩柱 目的:使导水裂缝带不触及水体或触及水体但不会使水大量涌入井下,达到安全采矿的目的。安全煤岩柱:在水体和矿层开采上限之间留设一定垂深的岩层块段和矿层 安全煤岩柱可分为:防水安全煤岩柱、防砂安全煤岩柱和防塌安全煤岩柱 1.防水安全煤岩柱 在水体底界面至矿层开采上限之间所留设的防止水体中的水溃入井下的煤和岩层块段称为防水安全煤岩柱 2.留设防砂安全煤柱 在松散弱含水层底界面至煤层开采上限之间为防止流砂溃入井下而保留的煤岩层区段称为防砂安全煤岩柱 3.留设防塌煤岩柱 在松散粘土层或已经疏干的松散含水层底界面至煤层开采上限之间设计的用于防止泥砂塌入采空区岩层区段称为防塌煤岩柱 二、水体处理措施 (一)疏降水体 (二)处理水体补给来源

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问题 探讨 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孔改红1,李富平2 (1.河北理工大学交通与测绘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2.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摘 要:在分析了我国采煤区地表沉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主要方法。 关键词:开采沉陷;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 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083(2006)01-0004-02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ol in mining sinking region K ONG G ai-hong1,LI Fu-ping2 (1.T raffic and Survey Institute of HeBei Science University,T angshan063009,China; 2.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ebei Science University,T angshan063009,China) Abstract:Analysi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reas ons and in fluence of the surface subsidence,an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inking region in coal-mining fields,suggests,for the above problem,reas ons and main measures。 K ey w ords:subsidence mining,sinking region in coal mi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tegrated control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我国的采煤塌陷范围以每年200km2的速度递增,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采煤沉陷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区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采煤区地表沉陷问题现状 井下采掘过程中,顶板冒落后,引起地表面下沉,形成塌陷。塌陷是井下煤田开采对土地破坏的主要形式,塌陷地面一般占井下煤田开发区总土地破坏面积的80%以上。 我国的煤炭工业以井下开采为主,绝大多数是长壁工作面、全陷落法管理顶底板,再加上开采强度开采规模的日益加大、开采方式和工作面结构参数优化不合理、小煤矿的不规范开采等影响,致使采煤区地面塌陷比较严重。据调查统计,每从地下开采1万t煤约使1000~3000m2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塌陷。目前我国因煤炭开采塌陷土地近3万km2,每年增加200km2。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1/10,而复垦整治率非常低,仅占20%左右。所以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 采煤区地表沉陷的影响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地表耕地受到破坏。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有些矿务局平均开采1万t煤要破坏耕地3000~4000m2时,每年破坏耕地3~4km2。 (2)采区水文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当开采单一煤层时,塌陷多呈碟形或槽形洼地形态,扇缘洼地塌陷后,埋藏不深的浅层地下水露出地表或地表水系遭到破坏,地表水汇集在塌陷地中部,形成湿地或沼泽、湖泊化,使耕地无法耕种、生态环境恶化。在干早山区还可能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使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发生困难。大面积的塌陷引起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加强了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促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3)地表各项设施遭到毁坏。当开采单一煤层形成稳定性塌陷时,塌陷地边缘地带,虽然下沉深度不大,但因受岩层破碎应力的影响,常见断裂和裂缝致使城镇、乡村地面建筑,排灌水系,道路等遭到破 4 河北煤炭 2006年第1期

水体下开采书籍

水体下采煤 地下开采对水体的影响、安全煤岩柱与水体下压煤开采条件、水体下采煤安全技术措施、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缩小防水煤柱、矿井充水条件下的河下采煤规律、准南矿区水体下编号:HD-42680 规格:四册+1CD 册数: 作者:孙文华 定价:998 售价:打惊爆折扣出版 社: 中国煤炭出版 社 出版日期:2005年 商品介绍:三下采煤技术实用手册购买指南 三下采煤技术实用手册简介: 地下开采对水体的影响、安全煤岩柱与水体下压煤开采条件、水体下采煤安全技术措施、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缩小防水煤柱、矿井充水条件下的河下采煤规律、准南矿区水体下采煤技术经验、滨河地区含水砂层下采煤技术经验、邢台煤矿缩小巨厚冲洪积层防水煤柱技术经验 第一篇三下采煤概论 第一章我国三下采煤概况 第二章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 第三章三下煤层地下气化研究 第二篇建筑物下采煤 第一章国内外建筑物下采煤概况 第二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条件 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的井下开采措施 第四章减小地表变形的采矿措施 第五章地下开采引起的建筑物变形与破坏 第六章受采动影响的砖墙承重建筑物的受力分析 第七章砖墙承重建筑物的保护 第八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保护 第九章特种结构物的保护 第十章采动区新建建筑物设计要点 第十一章建筑物下采煤的观测工作 第十二章国内各地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三篇水体下采煤 第一章地下开采对水体的影响 第二章安全煤岩柱与水体下压煤开采条件 第三章水体下采煤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缩小防水煤柱

第五章矿井充水条件下的河下采煤规律 第六章准南矿区水体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七章滨河地区含水砂层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八章邢台煤矿缩小巨厚冲洪积层防水煤柱技术经验 第四篇铁路下采煤 第一章地下开采对铁路的影响 第二章铁路下压煤开采的条件 第三章铁路下采煤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林密二级铁路干线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五章开滦唐家庄矿铁路桥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六章峰峰矿区铁路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七章淮南李郢孜一矿急倾斜厚煤层铁路下采煤技术经验 第五篇枣庄矿区三下采煤技术与典型实例 第一章枣庄矿区概况 第二章枣庄矿区三下压煤与开采现状 第三章枣庄矿区地表移动基本规律 第四章枣庄矿区覆岩破坏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枣庄矿区三下采煤技术 第六章枣庄矿区三下采煤典型实例 第六篇建筑、水体、铁路及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水体下采煤的特点 首页>>经典图书摘录>>摘自三下采煤新技术 应用与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实用手册 水体下采煤的特点 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能使开采煤层围 岩内的含水层中的水、溶洞水 或位于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水体的水、泥砂溃入 井下,威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因 此,在水体下采煤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开 采过程中不发生灾害性透水、溃砂 事故,避免矿井涌水量突然增大,保持井下正常的工作环境。 在矿区范围内,从水体下采煤的工程问题出发,可将水体大致分成以下三种类 型:地表水体(包括江湖河海、水库、沼泽、坑塘等),第四纪、第三纪松散含水层水体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潘集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和土地生态恢复模式是进行潘集煤炭塌陷区治理的两种主要形式。采煤塌陷区通过生态农业经济的形式不仅达到了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缓解了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既达到了土地的恢复利用,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也为矿区的稳定创造了保障。 [关键字]潘集塌陷区综合治理 0前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不言而喻。但是常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周围大量的土地沉陷,土地沉陷不仅破坏了地表形态,摧毁农田和村庄,同时也破坏土壤结构,导致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肥力下降,或形成积水区,无法耕种,逐渐荒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垃圾和各种污染,严重威胁矿区居民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影响了矿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据中国煤炭报资料,我国煤矿已塌陷耕地40万公顷,并且伴随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沉陷区的面积将会继续增加。因此对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淮南潘集区地处黄淮平原南端,全区总面积590.1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拥有五座现代煤矿分别是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及刚建成投产的潘北矿和朱集煤矿,煤炭储量丰富,境内地下煤炭储量达30亿t[2]。潘集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1度,平均日照时数2298.0h,无霜期215.5d,年降水量905.2mm 左右,植被类型主要有三类:阔叶林、针叶林、经济林。阔叶林主要是杨树、刺槐;针叶林主要是侧柏、黑松;经济林以桃、梨、葡萄为主。区里种植物主要是小麦、水稻、大豆等种植物,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住宅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3]。 1.2研究区沉陷现状概况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毫无疑问的会带动淮南潘集区的经济增长,人民收入的增加,但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塌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沉陷治理,势必会影响全区经济的发展步伐和社会稳定[2]。目前潘集区内已有五对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开采形成了大片塌陷区,主要分布在田集、泥河、潘集、芦集等4个乡镇内,共涉及48个自然村庄。截止2011年底潘集区

济宁市采煤沉陷区的具体治理措施

济宁市采煤沉陷区的具体治理措施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济宁市的煤炭开采最早追溯到宋代,规模性的煤炭开采始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目前,济宁煤炭基地的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济宁市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鲁西亿吨级煤炭基地的主产区。 济宁市煤炭资源大部分处于平原区,多位于耕地、村庄和河流下方,可采煤层厚、埋藏深,沉陷区具有范围广、深度大、积水严重的显著特征。因采煤沉陷矿区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各类基础设施失去功能,耕地面积和农业产能大幅下降;部分地上建筑斑裂甚至倒塌,大量村庄、企业和机关被迫搬迁,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树志团队以科学发展观、生态济宁的理念为指导,以《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济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各类规划为实施依据,基于具体分区与治理模式,最终提出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具体复垦规划。 1)东部矿区生态景观治理区,地处济-兖-邹-曲城市空间交互带发展核心区,区域面积约471 km2,是城市群中的开阔地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且区域井田大部分已开采,煤层采厚大,采深大,塌陷集中连片、地下水位高且积水严重。该区规划围绕济宁都市区城市发展方向,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以生态恢复治理

为主,重点营造以湿地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和农业观光景观,开发城市生态绿心功能区。 2)中部矿区城市功能开发治理区,位于济宁市主城区周边,区域面积约610 km2,属于城市潜在规划区,煤层采深、采厚、潜水位埋深变化较大。该区规划围绕城市发展,在塌陷区域拓展城市空间,构建生态宜居组团、引领城市向塌陷区域发展;结合南四湖旅游特点,开发开放式、历史文化、农业经济、区域产业等生态旅游区;围绕河道景观在塌陷区构建休闲、观光、体育、养殖、苗圃等经济与景观复合区;开发资源枯竭煤矿空间与土地资源的转型与再利用途径与模式。 3)西北部矿区农业综合治理区,位于各区县境内,区域面积约495 km2,煤矿数量较多、分布零散,多数矿山规模较小、产能低,多为长壁垮落式开采,煤层采厚变化大,采深较大;多数煤矿处于开采稳定期,采煤塌陷区域分布零散。该区规划围绕县市区农业经济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等农业经济;常年积水塌陷区建设平原水库或光伏电站,增强水域的雨洪调蓄利用能力和湿地水域利用率。 4)南部矿区环湖治理区,位于微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区域面积约844 km2,煤层采厚变化大,采深较大;矿井分布相对集中,开采沉陷集中连片,地下潜水位高,积水严重。该区规划围绕微山湖湿地保护、航道与河流治理、水产养殖业开发、生态景观旅游、特色农业建设;开发湿地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防洪、蓄水、净化、养殖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在对采煤塌陷区现有土地复垦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复垦中出现的不均与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塌陷区复垦;不均匀沉降;积水下渗;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是指随身缠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中“谁损毁,谁复垦”的基本原则,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土地履行复垦义务。矿山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科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主要就是对塌陷土地复垦、塌陷积水区土地复垦和塌陷区综合治理[1]。 1土地损毁现状 截至2009年,我国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11407万亩,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约2100万亩,共复垦3382万亩[2]。至2012 年底?我国采煤沉陷土地面积约156 万hm2(2340万亩)?损毁土地约78万hm2(1170万亩)[3]。 2复垦技术 国外利用CAD和ArcGis技术设计绘制采前与采后及复垦后的地貌对比、剥离岩土的分别堆放与腐蚀土保护和开采沉陷地作为湿地加以保护、无覆土的生物复垦及清洁采矿工艺[4,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6],但随着我国土地复垦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复垦措施的不断优化,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和实施力度都在提高,已从原来简单的埋压充填发展到挖深垫浅、输排降水非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2.1塌陷土地复垦 采煤塌陷地是指地下煤层采出后,上部覆岩、覆土失去支撑,力学平衡被打破,在重力和应力作用下重新调整,随之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位移,导致地面塌陷下沉,并形成地表洼陷的塌陷区[7]。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塌陷坑、塌陷槽、裂缝条[7,8,9]。采煤塌陷引起的主要危害表现在:耕地被破坏、水土流失、诱发滑坡塌陷、同时对人生和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对于大面积的整体沉降区域主要是在沉降稳定之后进行表面覆土、翻耕、种植,以恢复原有地貌[10-14]。对塌陷坑、塌陷槽和裂缝条的复垦分为四步:一是坑内熟土取出;二是固体废弃物填充,可以利用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进行回填,也可以将生产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填充,但严禁发生二次污染。回填过程

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分析

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水库下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同时还要保护地表水资源和水库坝体的安全。根据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进行了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从而对水库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和论证。结果表明:各工作面开采以后,上覆岩层中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标高与基岩顶部边界之间有较厚的基岩岩柱,即导水裂缝带不会波及到地表水水库。同时,根据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结果,分析了各工作面开采对水库坝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水库下安全采煤。 关键词:水库;堤坝;水体下采煤;采动损害 国内外水体下采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各主要产煤国家在海下、河流下、湖泊下、含水的松散层和含水的岩层下、人工修建的蓄水工业建筑物下、充水的巷道与采场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开采工作。英国、日本、加拿大、智利和澳大利亚还成功地进行了海下采煤;美国则非常重视长壁开采对地表河流甚至小溪的影响。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不仅平原地区、丘陵和山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各类水体下压煤量也很大[1-2]。长期以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水体下、湖泊下及河下的采煤经验[3-4],水体下采煤技术已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我国在各类水体下,已安全采出超过2亿t煤炭,如我国已在淮河堤下采煤取得了巨大成功[5],龙口矿区已经成功地进行海底下采煤等。

水体下采煤技术是涉及到采矿、地质、岩石力学等多学科领域[6-7]。研究水体下采煤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水体下的安全采煤。根据地质采矿条件及开采方案设计,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提供技术保证。因此,正确评价和分析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实现水体下的安全采煤,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矛盾、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州煤电(集团)公司米村煤矿26扩大区地表有一水库,该水库是影响26扩大区安全开采的主要水体。水库下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同时还要保护地表水资源。为确保在此水体下安全采煤,采前必须对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本文在收集现场地质采矿资料和有关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米村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对水库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和论证。 1地质采矿条件及水库情况 1.1地质采矿条件 米村煤矿26扩大区地面标高为+272.5~+280.6m。走向长200~1050m,倾向长340~590m地质储量约2.58mt,可采储量约2.19mt。该采区地面西北高,东南低,沟谷发育,黄土覆盖层较厚。采区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无大的断裂构造,地质条件简单。含煤地层为石炭纪、二迭系含煤岩系。开采煤层为二1煤,上限标高–20.0m,下限标高–118.0m,煤层厚度为

采煤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修复措施

采煤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修复措施 1 采煤对邹城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 研究区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北部,包括中心店、北宿、平阳寺、太平、唐村5 个乡镇,共164 个行政村,总面积34035. 48hm2 。研究区境内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储量为33. 4 亿t ,煤层总厚度13. 5m ,煤种以低硫、低灰分的气煤和肥煤为主,是优质动力煤和良好的炼焦煤。这些煤田全部分布在平原地区的高产稳产田上,导致采煤过程中对耕地的严重破坏,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 1 土地沉陷面积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2 年,由于采煤塌陷造成研究区土地破坏面积4166. 32hm2 , 其中积水面积1173. 53hm2 , 绝产面积1728. 19hm2 ,涉及到20 多个行政村。随着煤炭开采数量的逐年增加, 土地塌陷面积每年将扩大200 ~300hm2 ,预测到2010 年因煤炭开采塌陷土地将达到5300hm2 。持续的土地塌陷使得矿区农村人均耕地急剧下降,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 03hm2 的村已有15 个,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 2 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采煤地层内部形成了不同的落带、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致使地表出现大面积的塌陷坑和纹裂带,道路、水利设施和地下水系均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研究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3 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占压大量耕地,粉尘飞扬,内含的苯并(a) 芘、重金属、二氧化硫、硫化氢、总悬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空气、水资源造成严重 污染,不但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了矿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近年来该区患呼吸道、肺部疾病和癌症的病人有所增加。

我国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7-10-24T16:26:04.3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邢松战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理论方法发展进行分析,随后提出水体下煤矿安全采煤技术实践新进展,最后提出水下采煤技术发展展望,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永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本文首先对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理论方法发展进行分析,随后提出水体下煤矿安全采煤技术实践新进展,最后提出水下采煤技术发展展望,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发展 在采煤实际工作中,水体下采煤占有重要的比例,在不同的矿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水体下采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溃水、溃泥、溃砂或超限涌水,实现对井巷的有效保护,避免其受到破坏,保证采煤工作的安全进行。随着水体下采煤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不同的理论成果被研究出来,并相继运用到采煤实践中,它们在水体下采煤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水体下采煤技术概况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对水体下采煤技术的研究[1],通过多个水下煤矿的开采试验工作,我国在水体下煤矿开采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水体下采煤对采煤的过程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在采煤中要避免发生透水溃砂等安全事故;保证涌水量的均匀和稳定;保护地面水体,使其免受破坏等。在水体下煤矿开采之前,为避免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保证采煤工人的生命安全,使采煤作业能够顺利进行,要对煤矿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排泄条件和隔水层厚度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了合理的开采方案之后才能开始采矿工作。 2.水体下采煤技术理论方法的发展 在水体下采煤技术理论上,几项新的技术被提出:(1)防水安全煤柱的留设方法,为使在综采和综放条件下,防水安全煤柱能得到合理的留设,可通过形成垮落带、导水裂缝带或保护带,通过露头留设的方法留设安全煤柱;(2)覆岩破坏的数值模拟方法,在覆岩破坏度比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模拟覆岩破坏的发展过程、形态和移位变化情况,方便采煤方案的制定;(3)涌水量渗透数值分析技术,在地质、水文等采矿条件发生变化时,通过相关软件,包括 Feeflow、Modflow 等,对涌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对矿井和工作面涌水量的预测;(4)人工智能理论的运用,即运用人工智能理论,对水体下煤矿的涌水量、含水层的富水性、采煤作业的安全性等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采煤方案的准确性。 3.探测和试验技术新进展 (1)覆岩破坏高度探测。水体下安全采煤的关键是掌握覆岩破坏高度,而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实际探测覆岩破坏高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总结,探测手段取得了显著进步,由单一的钻孔冲洗液漏矢量观测法发展为结合钻孔电视、钻孔声速、数字测井等综合判断法。物探法包括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地震探测等方法。(2)仰上孔水文探测。主要针对顶板含水层探测,包括探放基岩含水层,探测松散地层底部粘土层厚度,松散地层砂土流动性等,井下仰上孔可作为水文观测孔,观测水位动态,利用井下仰上孔疏放松散地层底部砂层水,实现留设防砂煤柱开采。(3)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岩石和土层的工程性质,作为水体下安全采煤的依据。方法包括: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崩解试验,评价岩石的隔水性;砂土渗透性试验,评价砂土层的富水性;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评价粘土的隔水性和流动性。 4.水体下煤矿安全采煤实践新进展 4.1 机械化顶水采煤技术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在理论上研究水体下采煤技术,并在实践中开始运用,其主要的开采方式是炮采和普通机械化开采。到了八十年代,为了满足开采的需要,提高开采效益,进行了大量的水体下安全综采研究和试验[2]。综采的采高一般为三至六米,比炮采和普采的采高要明显高,这样会导致覆岩破坏高度明显增大。对于综采工作面来说,其机电设备比较多,因而抗水患能力比较差,所以,对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要求更高,防水安全煤柱尺寸也更大。 4.2 机械化放顶煤顶水采煤技术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水体下综放开采的研究越来越多,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厚煤层和特厚煤层,工作面的采高在五米至十五米之间,采高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综放工作面面积较大,上面的机电设备较多,如果工作面涌水量较大的话,会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所以,在水体下采煤中,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大,变化幅度大,防水安全煤柱尺寸大。为了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煤矿开采效益,一般采用台阶式限厚放煤的方法,以降低采高,减小防水安全煤柱厚度。例如,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在四十至五十米煤柱段八米煤层进行全厚放顶煤;在四十三至五十米煤柱段进行隔二架放四架限厚放顶煤开采;在三十米至三十五米煤柱段进行隔二架放二架限厚放顶煤开采;在二十八米至三十米煤柱段进行采高三米只采不放,限厚开采。通过这种方式,该工作面采出原压滞煤量22.3万吨,取得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4.3 保水采煤技术 就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地域分布不平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山西、内蒙、新疆、宁夏等地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十分匮乏,并且生态环境比较脆弱[3]。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渗漏,水位大幅下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水采煤要求导水裂缝带不波及地表及浅部含水层,防止水体向矿井渗漏。目前在采煤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条带法、房柱法、充填法,其原理是,通过保留部分煤柱或充填采空区,降低导水裂缝带高度,以达到保护上面含水层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4.4 海下采煤技术 海下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缓解能源紧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步估算海下煤矿地质储量约为一亿吨,并且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该地区正是我国的缺煤地区。因此,运用海下采煤技术,积极开采海下煤矿对满足当地人们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海下采煤还具有其它采煤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不会破坏建筑物等等,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总结,海下采煤会取得进一步发展,其运用范围也会更为广泛,目前,我国很多煤矿矿区已经开采海域

22-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综述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胡炳南1,郭文砚 2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采煤沉陷对矿区的土地、水资源、建(构)筑物、生态环境等都会造成严重破坏, 直接影响到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煤沉陷区采出煤量、塌陷面积等调研数据,以县(市区)为采煤沉陷区研究单元,得出我国重点采煤沉陷县(市区)排名;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存在的土地、水资源、建筑物等破坏问题,归纳总结多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及应用案例;提出绿色开采对策与综合治理建议。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绿色开采;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25(2018)02-0001-04Mining Subsidence Area Status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 and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 HU Bing-nan 1,GUO Wen-yan 2 (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2.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Mining subsidence would destroyed land of mining area ,water resource ,buil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and mining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influenced directed also.According some investment data of extraction coal quantity ,subsidence area and soon ,it taking county as studying element of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nd the ranking of emphasis mining subsidence counties in domestic was obtained ,to some destroy problems of land ,water re-source and building in mining subsidence in domestic ,generalized and summarized multiple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s and applica-tion cases ,green min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yntheses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mining subsidence area ;syntheses governance model ;green mining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 [收稿日期]2017-10-09 [DOI ]10.13532/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15610581.html,11-3677/td.2018.02.0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68002-003)[作者简介]胡炳南(1960-),男,浙江金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岩层控制与矿区采动损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引用格式]胡炳南,郭文砚.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J ].煤矿开采,2018,23(2):1-4.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国民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1] 。但煤矿开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陷,我国采煤沉陷区分布范围广,采煤沉陷区经常发生地表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房屋建筑损坏、地表积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土地、水资源、建(构)筑物、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到国土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命财产安全。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直接影响到矿区的经济、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煤矿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采煤沉陷 区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十三五”规划纲要[2] 中,明确将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改造转型、加大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修复治理力度和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因此,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也是近年来矿山工作者与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概述 1.1 煤炭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3] ,煤炭在我国能源总量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如图1,2006—2016年煤炭产量从2.57Gt ,增长到3.41Gt ,其中,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最大值3.97Gt ;煤炭与能源生产总量占比,由77.45%下降到69.6%,其中,2011年占比最大,为77.8%。随着煤炭需求放缓、新能源发展加快和环境制约加剧等,我国原煤产量开始减少, 煤炭在能源中占比也相应减少。尽管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占比逐渐减少,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1.2累计采煤量 采煤沉陷区与累计采煤量紧密相关。通过调研和收集国家统计局与工业协会原煤产量数据,得出全国2006—2016年累计原煤总产量37.49Gt 。按累计原煤产量省份排名前10名依次为山西、内蒙、 1 第23卷第2期(总第141期) 2018年4月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23No.2(Series No.141) April 20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