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1)

第一章

1、科学研究的特点:系统性和有控制。①系统的理论框架与目的②控制的机制③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①描述对象的状况②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③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即从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中概括出一般性的原则、规律和定理;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即从一般的知识出发,对特殊或个别现象作出理论和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进入科学研究的高一级水平。

3、辨证唯物论是科学研究的指导:1.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主要著作《新工具》强调了归纳法的重要性,他对归纳的三种方法: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法作了详细论述。2.笛卡尔是唯物论的创始人,他的《方法论》一书特别重视演绎法和教学方法的作用。3.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严格地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为基础,越来越称为科学研究的指导。

4、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作用与意义:作用:1增加心理学研究的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本身就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阔心理学研究的思路:心理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与影响.3提高评价研究的能力4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意义: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不仅能增加研究的知识、开阔研究的思路,而且能更有效地评价以往的研究、应用各种心理学原理

5、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1)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理论思路(2)研究的设计与评价(3)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4)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报告。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比较一致的分类,把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分成六大类: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测量方法、统计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

6、早期心理学研究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学派,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学派时期”。1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主张用客观的方法去研究心理的问题,内省法。特点:内省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缺点:它的报告受到研究者自身理论构想和主观解释的很大干扰,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和斯金纳,主张实验方法,特点,利用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用于动物研究的条件反射等方法,评价:尽管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和认知的主张渐被弃绝,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客观观察与实验方法的观点,至今在心理学研究中颇有影响.3格式塔学派:韦特墨,主张现象学方法,总结出有关知觉的一系列规律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采用了临床分析方法.5机能主义学派:内省和客观观察,研究心理过程的特点与规律。

7、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①大样本研究范式:1.1925年,费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研究工作者的统计方法》中,把大样本范式引进心理学研究。2.大样本范式以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对他们进行较少量的心理学测试,从而检验与分析有关的心理学特征与发展过程。3.大样本研究范式的基本思想是:一项研究所采用的被试越多,统计检验就越有效。②小样本研究范式:1.小样本研究范式是由斯金纳在其名著《有机体的行为》中提出的。2.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基本思想认为,对少量的被试进行大量的心理测定,能够对其心理活动展开有效的研究。

8、大样本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大样本研究范式大大提高了心理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局限性:1大样本范式并不适合于许多临床心理研究2由于条件的限制,研究者只能对少数被试或动物进行实验研究3在大样本条件下,不容易作追踪测量和深入的分析。小样本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比大样本更严密地监测了对象的行为,更系统地测量了自变量的效应,并得以更细致地进行“被试者”比较和分析。局限性:1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外部效度不易达到要求,并容易受被试系统差误的影响。

9、定性研究方法:1.所谓定量研究,是指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心理量表或其他手段,对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动作定量测定,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2.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作出定性的分析。

目前最流行的定性方法有两种,个案分析法与文献综合法。个案分析法,是指选在少量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文献综合法,是指从各种书面的、口头的方式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10、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1研究的现场化与多分支特点。2研究手段的综合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

11、信息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文章,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2.信息论是由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与传递的科学,是研究通讯与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递共同规律的通讯理论。3.1949年,米勒和弗里克发表了“统计行为论和反应顺序”一文,标志着心理学研究中开始运用信息测量。

12、控制论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维纳创立了控制论,控制论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2.控制论分析方法,是以某种标准来侦察系统状态的偏离,并采取步骤来矫正系统行为以消除差误,即通过反馈指导行为。

13、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建立了一般系统论。2.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部分组成的整体或实体。3.系统方法,则是一种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和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和精确的考察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与系统方法密切有关的是列联方法,列联方法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分析手段。它强调了系统之间关系的具体特征与模式,重视在变化的条件和具体的情况下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

14、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①计算机的基本用途:1研究数据的处理2心理学实验的操作与控制3心理过程的模拟和模型化。②计算机在心理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1计算机在知觉实验中的应用2计算机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3计算机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

1、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1.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以因果

关系分析的水平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标准 2.因果关系

分析的水平,实际上涉及到研究所包含的控制程序 3.

在心理学研究中,“控制”可以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研

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景的控制能力;二是指研究对

于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指研究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

分。

2、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1.休谟的理论观点:英

国哲学家休谟有关因果关系的理论观点,在心理学发展

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的标准:

穆勒对于因果关系的看法与休谟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方

面可以说是前进了一部 3.波普的理论:波普强调了否证

所假定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4.科林伍德等的活动理论:

科林伍德等许多科学哲学家提出所谓“活动理论”,以此

解释因果关系 5.海德的认识论观点:与活动理论密切有

关的,是一种“进化认识论”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

的,是海德的归因理论。

3、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一些原则:1因果关

系的可检验性2因果关系的层次性3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4因果关系的动态特点

4、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路:重要性:1心理学研究的理

论思路,是指整个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和分析问题的基本

路线2心理学研究中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情景和多种

因素的交互影响与作用时就显示了理论思维的重要了。

①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理论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

常常有意无意的运用某种一般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静态

观点和动态观点。静态的观点把心里学研究看成一种提

供系统知识的活动,即发现新事实、增加新信息的活动;

这种观点还把研究作为一种对所观察的心理现象进行

解释的方式。动态的观点又称为启发式观点,它强调理

论和相互关联的概念图式,并以此开展进一步研究。②

归纳与演绎:采取归纳思路,主要关心的是数据,数据

是一个技术性术语,相当于平时所说的事实。采取演绎

思路的心理学研究则强调理论解释的重要性,而数据主

要用来决定某些备择解释的正确性,研究者的主要精力

在于提出理论解释。③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假设:建立明

确的假设,这是理论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假设是

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5、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传统心理学研究中,

主要采取了三种理论思路和概念模型,即特征论模型、

心理动力模型和情景论模型。特征论模型只重视人们的

个性与智力特征;心理动力模型则主要强调人的“动态

心理场”;情景论模型则主要通过环境的考察来寻找决

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

四个方面:(1)个体的行为是他们与所处情景之间多方

向的连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2)个体在这一交互作用

过程中是有意识的和主动的;(3)在交互作用的人的方

面,认识和动机因素是行为的基本决定因素;(4)在交

互作用的情景方面,情景对于个体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

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为什么说相互作用心理学为心理学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互作用心理学的新思路,为真

正从个体好情景两方面对心理过程作出描述,解释和预

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基础,特别是对情景研究

提供了较系统的分析手段,分别从“情景内交互作用”

和“情景间交互作用”考察情景的心理学意义。目前,

相互作用心理学已从个性研究,发展到社会心理、发展

心理、教育心理、临床心理和工业心理等心理学分支,

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思路。

6、测量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即对

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数量化测定与分析的理论

原则。经典的测量理论与方法,起源于本世纪初斯皮尔

曼的早期研究,至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应该指出,经

典测量理论形成体系,还是四五十年代的事情。古利克

森的著作《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洛德的《心理测验分数

的统计理论》一书,对经典测量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

阐述和分析,称为测量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7、什么是理论::理论可以粗略定义为一组解释某些现

象的相互关联的陈述。陈述数目越少,能解释的现象越

多,则理论越有功能。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主要有两

种功能:第一,理论起着组织数据的作用。第二,理论

发挥着预测功能。

8、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和方式(1)归纳理论:归纳

理论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

原则(代表人物:斯金纳)(2)演绎理论:演绎理论从

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代表人物:

赫尔)(3)机能理论:机能式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

种成分,既强调数据,又重视解释(代表人物:费斯汀

格)(4)模型:模型被用于指导数据的收集并作为进一

步研究的框架,因此,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将越来越类

似于机能理论或演绎理论。

9、理论的评价的标准:(1)简洁性;(2)精确性;(3)

可检验性。

10、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研究本身的效度。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关心

各种心理特征与行为在不同情景条件下的变化,并设法

解释和预测心理活动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变化又称作

“变异”。研究表明,产生没能解释的变异的情况主要有

以下三种:(1)在研究中运用了无关的或关系很小的自

变量,因而不能解释因变量的变异;(2)在研究中没有

考虑较多的、正在起作用的变量,所以没能作出比较正

确的理论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变量;

(3)虽然在研究中正确的选择与变量,却由于对变量

的测量不准确而产生了差误变异。差误变异是自变量无

法解释的。

11、因果模型的构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

现、解释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论模型构建的

基本方面也是表述这种因果关系,或叫做因果模型。1

运用外源变量:计量经济学研究提出,把变量区分为外

源和内源变量,有利于因果模型的构思,这种思想已经

被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用2一般递归系统:变量系统中

在时间t上被作为内源变量的任何变量都不能同时作为

另一内源变量的原因和结果,那么这种系统就称为“一

般递归系统”3因果模型的条件:1规范的理论陈述2因

果关系的理论假设3明确的因果顺序和因果方向4自抑

式函数方程5明确的理论边界6模型的稳定性4构建因

果模型的基本步骤:1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2变量

的操作化和处理3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4实际数据

与结构模型相结合

第三章

1、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

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

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观

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是在自然发生与

发展中的现象,并非人为的创设的情景;二是对研究对

象不施加任何干预或操纵某些因素,使所进行的观察尽

可能不引人注意而影响正常活动。自然观察有许多变

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1个案研究:

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

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关键环节是取样的代表性和调查问卷设计

的质量。3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个案研究和

抽样调查的一个主要弱点,是这些研究一般是描述性

的,不容易作出有关因果关系的推论;个案研究的另一

个弱点是难以重复研究,再现原有结果,并且容易受研

究者现有的理论假设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

偏向;此外,个案研究一般取样比较小,限制了研究结

果的可应用性和普遍意义。一种个案研究的变式,称为

“偏差个案分析”,它通过对两个背景相似而结果不同的

案例的比较与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较好的克服

了个案研究不易做因果关系推论的问题。

2、相关研究:是根据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宗因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就对象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研究。

最常用的研究指标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相关研究的

适用范围比较广。相关系数本身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这是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的。进行相关研究应

注意的问题:1研究中的原始数据是否满足相关分析的

基本统计假设2其他因素的干涉3职务水平的作用。

3、实验和准实验:实验和准实验是心理学研究的最重

要的类型之一。1实验是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操纵,从而

观察这种操纵对于行为的效应的研究形式。实验的主要

优点是能够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决定自变

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差异,作出有关心理现象

的因果解释。实验的特点:实验者必须进行两种水平的

变量操作,有时甚至是以操纵与不操纵作为两种水平。

实验的条件:是被研究对象的随机化和实验程序的某种

随机化,从而使各组被试的条件尽可能相等,保证实验

的周密性和严格性。实验的作用:简化各种因素之间的

作用,比其它一些方法和研究形式更为经济,可靠。2

准实验是现场条件下经常运用的研究设计,它与实验的

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

选择和实验处理。最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有“不等同对照

组设计”和“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4、发展研究:是从心理活动或事件的过程研究它们的

发展变化,影响事件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发

展研究的类型(1)纵向研究是从时间纵深的发展过程

来考察研究对象(2)横切面研究是指在较短时间间距

中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定,从而对各类对象

作出总体分析的研究类型(3)趋势研究又称预测研究,

它是在有关对象的先前情况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某种

预测模型,并在进一步的多次观察与测量中作出检验。

2对发展研究的评价:纵向研究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

象进行了周密考察,因而适合于确定引起某些特征变化

的因素,建立某种因果关系。横切面研究可以同时研究

较大样本,研究效率比较高,成本较低,费时也较少。

趋势研究的实际意义大,但要进行这种研究,需要相当

水平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各阶段的要求比较高。

5、心理学研究步骤:课题与变量的选择,研究设计的

确定,研究方法和程序的制定,研究的实施,研究结果

的分析,研究结果的总结与报告。

6、研究课题与变量的选择::①课题的选择(1)课题

的类型(2)课题选择的标准。判断研究课题的优劣标

准:1所研究的问题应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

的关系;2所研究的问题应该尽可能明确具体;3具有

通过实际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②概念和构思:概念

是把不同来源的几种成分结合为单一观念的一种看法。

构思则是由于特定科学研究目的而有意识提出或采用

的概念。③常见的变量(1)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

量1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自变量

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变量一般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观察。

2中介变量是与有机体有关的不可观察的过程或状态,

用以帮助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常作为假

设的构思,从可观察到的测定作出推论。3还有另一类

变量称作“控制变量”,这是指实验期间保持恒定的某些

潜在的自变量。(2)干涉变量:当一个变量的系统变化

可能改变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这个变量就称为

干涉变量。④变量的操作定义是有关构思的可观察指标

的具体陈述。作出操作定义包括两个程序:(1)确定与

心理学构思有关的具体测量指标;(2)在实际研究或实

验中产生并观察该变量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与检验。

7、确定研究设计1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控制原则:研究

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回答所研究的问题;

二是控制研究中的变异量。研究设计实际上具有一定的

控制机制,这种控制的统计学原则是:(1)使系统变异

最大;(2)控制外源的系统变异;(3)使差异变异最小。

2研究设计的标准(1)研究设计回答了研究问题并准

确的检验假设;(2)研究设计通过不同程度的随机化,

较严格的控制自变量;(3)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内部效度

和外部效度。3研究的计划(1)研究目的的理论框架;

(2)以往研究的考察;(3)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8、研究的方法(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

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手段等;(2)实验处理的方

法:自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方式、实验处理的实施、仪器

的配备和程序的安排等;(3)收集数据的方法:确定测

量指标及其测定方法,设计相应的量表,规定数据的记

录方式等;(4)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的特征,

选择研究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检验方式。

9、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按照研究设计行

事,并随时记录研究中发生的情况。

10、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通过统计分析并确定变量

之间的关系以后,就可以作出研究的结论。在作出结论

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单一研究的局限性

2、作结论时决策差误

3、研究的结果与理论的发展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虚无结果:从虚无结果中往往

能够发现研究中的缺陷和有待研究的新问题,甚至可能

总结出重要的新发现。

11、元分析的发展和特点:元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

总体分析,也有人称为“总分析”。1元分析的发展:罗

森塔尔,1976年对几百项有关实验者期望效应的研究

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2元分析的特点1元分析是一

种定量分析2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3元分析寻求普

遍性的结论

12、元分析的步骤:元分析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主要

包含四个基本步骤:1、以往研究的检索2、研究的分

类和编码3、研究结果的测定4、分析与评价。元分析

的应用1、有关心理疗法效应的元分析(施莱辛格)2、

有关学校班级大小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元分析(格拉

斯与史密斯)

第四章

1、取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取样程序不但

能节省人力与物力,而且能显著的提高研究的效率。1

取样能使研究的结果更为准确、有效和可靠。2取样还

能起到减少损耗、保护总体的作用。3取样是科学研究

设计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效度,特别是外

部效度。

2、总体和样本的特征:1总体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的、

可观察特征的测量值的完整集合,它也可以是个体或者

某种客体的总合。样本是总体的子集,它是从总体选取

的有限数目的成分或元素,用以代表总体。2样本的代

表性样本的基本条件是能够代表它所属的总体。所谓代

表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样本是其总体的缩影,不要求样

本具备总体的所有关特征,而是在统计意义上获得的。

3、取样的置换型和随机化:1所谓取样置换,是指取

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成分是否返回总体,继续参加取

样,这在随即取样中特别重要。取样置换可以分成两类:

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当所抽选的样本成分在抽选后

继续返回总体参加进一步抽选时,称为置换取样。当已

抽选的样本成分不再返回总体参加下一步取样时,称为

非置换取样。2样本空间:与取样置换性有关的一个概

念是“样本空间”,指所有的取样可能性。3随机化:是

指研究中的客体、被试、实验室处理或分数等的每一成

分被抽选的概率均等。

4、取样的一般程序:一项研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总体

和样本,这取决于研究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使研究结果

具有普遍意义的范围。取样过程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

(1)规定总体,对总体作出明确的定义;(2)选取样

本,运用恰当取样方法抽取样本;(3)统计推论,从样

本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总体的有关参数。样本可以是有偏

向的或无偏向的,选取样本是取样程序的中心环节。

5、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在随机取样中,总体中每一个体被

抽选的机会是均等的。运用随机取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本

称为“随机样本”。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抽彩

法”。随机取样的另一种方法是“随机表取样法”。就是

运用严格制作的随机数字表,随意的进入包含总体数目

的随机数字区,选取所需要的样本数目。随机取样又分

为两类:(1)置换型随机取样;(2)非置换型随机取样。

优缺点:在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

了解的情况下,能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但是如果

样本比较小,简单随机取样仍可能发生偏向。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把总体分成若

干层次或子总体,然后独立、随机的从每一层次选取样

本。分层随机取样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具有三方面的

优点:(1)样本更具代表性;(2)参数估算更为准确;

(3)取样更为灵活。分层随机取样可以分成比例分成

取样和非比例分成取样两种方法。缺点:在所面临的取

样任务复杂得多,比例分层取样往往容易混淆许多干涉

变量和因素,影响样本结果的实际效度。

③系统取样法是从总体中取一随机起点,从该起点开始

选取每K项元素(个体或分数等),直至取满所需要的

样本量。优点:比较简单,能在总体整个范围内有系统

地抽取样本,因此样本更为准确。缺点:在总体中存在

周期性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容易发现系

统性偏差

④聚类取样法即先把总体分成若干群类,然后再各群类

内进行取样。优缺点;这种方法成本低,但参数估算的

准确性不如简单随机取样法等方法高,取样误差较大。

⑤非随机取样有些研究为了某些研究目的或由于研究

条件的限制,不能运用随机取样方法,而需要从总体选

择具有某方面代表性的个体成分或根据一定的主观判

断抽取样本。这种取样方法称为非随机取样,又称作目

的性取样或计划取样。非随机取样主要有两种:(1)定

额取样法:按特定的标准(职业、年龄、文化、性别)

确定取样定额,这一方法与分成取样很相似,但主观成

分较大。(2)判断取样法:根据研究人员的需要或方便,

以主观判断决定所需样本,这一方法代表性很难确定,

适用于试测和可行性研究。

⑥方便取样法是以志愿者或容易招聘的人员作为样本,

而很少考虑样本的代表性。除了上述六种主要的取样方

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取样方法,例如:顺序取样法、

穿透重复子样本法等等。

6、取样的误差1样本均值的分布在心理学研究中,我

们把测量分数或个体的总体特征称为参数;把分数或个

体的样本特征叫做统计值。因此,整个分数总体的平均

值是一个参数,而样本的平均值是一个统计值。2均值

的标准误差是指样本均值分布的标准差。增大样本的数

量,可以减少均值的标准差误。

7、样本的大小和影响因素1样本的大小统计学的原理

告诉我们,均值的标准差误差和样本大小之间的关系

是,在足够大的样本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精确度范围内

估算总体的均值。2影响样本大小的一些因素(1)研

究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一致程

度。(2)研究的经费和成本。(3)总体的同质性。一般

来说,总体越是同质,就越有条件采用较小样本;总体

越是异质,就越需要选取较大样本。可以用总体单位表

示所要求的精确度,就能够推算出所需的样本大小。

第五章

1、研究效度:研究的有效性,即研究的效度。1957年,

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研究的效度问

题。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内部效度的

问题;在变量之间判断因果关系,这是统计结论效度的

问题;因果关系的构思性质,涉及到研究的构思效度;

变量之间关系的普遍意义,则是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

2、内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1内部效度的定义效度常常

是指一项测验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

程度,也有人叫作真实性。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

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2内部效

度的条件首先是由于正确的选择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

变量;内部效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周密的实验和研究

设计。

3、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历史因素,包括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2选择因素。3成熟因素。4研究被试的更换和淘汰。5测量和测试手段。6统计回归效应。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高、低极端分数者会在重测时倾向于向平均值偏移,即发生统计回归效应。7实验处理和程序。8多种研究条件和因素的交互作用。上述8种主要因素,都是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较高内部效度的设计之一,是著名的“所罗门四组设计”。它通过随机化程序和设立四个不同处理的实验或对照组,保证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4、外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1外部效度的定义研究的外部定义,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的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实验效果的普遍性和可应用性。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比较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外部效度的条件外部效度的要求是使研究能够代表真实世界的情况。这种多重实验手段,是获得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可应用性的重要条件。

5、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总体效度,这是指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者最终感兴趣的总体的普遍意义。2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3对测量的敏感化。4多重实验的干扰。5特异性效应。6试验者效应。7研究与实际情景的相似性。8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6、统计结论效度1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统计结论效度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检验,它并不涉及系统性偏向的来源的问题,而是研究差误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驻澳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程度的效度是以数据的质量作为基础的。二是统计检验的假设,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的统计检验假设。2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1)统计功效低(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测量信度低(4)实验处理实施的可靠性(5)研究背景中随机的无关因素(6)被试的随机异质性

7、研究的构思效度1构思效度的定义和条件研究的构思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为了使研究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首先,要求研究的理论构思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并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严格的定义。其次,针对研究构思的特点,给予明确的操作定义,并确定相应的测量指标。2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1)对于研究构思的解释(2)单一操作的偏向(3)单一方法的偏向(4)实验者期望和被试猜测(5)构思水平之间的混淆(6)不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8、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和构思效度,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统计结论效度实际上是内部效度的特例,它们都涉及研究本身的因果关系和统计检验的可靠性。构思效度则与外部效度有一致之处,即它们的基本点都在于作出概括性和结果的普遍性。构思效度与外部效度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前者所指的目标总体较难具体确定,而后者则往往要求一般化到实际上存在的特定总体、背景和时间等条件。影响研究效度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成四类:(1)与被试有关的因素;(2)测量与具体研究方法方面的因素;(3)研究构思与程序设计因素;(4)实验条件与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

第六章

1、现场背景的特点1边界特点1变量强度2变量变化范围3变量操纵的频次和持续时间2结构特点1时间结构2自然单元3复杂性

2、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1现场研究的情景效应在现场研究条件下,情景是开放的、动态的,往往会产生某种情景效应。2研究的代表性研究的代表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验处理或程序的代表性。3现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现场研究中包含着众多的因素,又不易对变量作出有效的控制或操纵。此外,多数现场研究花费多、代价高,而且不易有多组被试参加研究,这些都是它的一些局限。

3、现场研究和准实验现场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设计并不一定都是在现场进行的。准实验设计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五种类型:(1)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2)回归间断点设计;(3)不等同对照组设计;(4)间歇时间序列设计;(5)重复处理设计。

4、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准实验设计的概念,是心理学家坎贝尔和库克在讨论研究效度问题时首先提出来的。准实验设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新动向:1研究方法论重点的转移2传统实验的局限日益明显3日益重视研究的质量

5、准实验设计的类型1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CLPC)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假设:1交叉滞后组相关所表示的因果关系不随时间的推移变化;2同步相关与稳定性相关都尽可能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应有合理的解释;3交叉滞后组相关中包含了主要的变量,并已作出相应的测量。2回归间断点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处理与事后测量回归线的间断点的特征,确定准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常见的回归间断点设计都包含着事前与事后测量,用以考察某些实验性措施的效果。3不等同对照组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是经常采用的准实验设计之一。所谓“不等同”,主要是指参加研究的各组之间至少有一种特征的“总体期望值”不相同。不等同对照组的设计运用了对照组和事前、事后比较,大大加强了研究的内部效度。4间歇时间序列设计间歇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象作出多次重复观察或测定,并通过对整个时间序列的测定结果的比较,确定实验处理的效果。最基本的间歇时间序列设计包括一个实验组和实验处理前后的多次观察。

6、实验室实验的一般问题1实验室实验的特点(1)试验者创设情景并操纵事件或变量;(2)通过控制手段确认变异源,包括实验操纵和统计控制两种方式;(3)实验室环境中能最有效的运用实验控制策略。实验室实验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是可以运用各种与实验策略有关的控制手段;同时,有条件较准确的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实验室实验的形式实验室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标准实验室实验和模拟实验。3实验室实验的程序(1)有关实验程序的描述说明;(2)训练被试;(3)实验背景的设置。

7、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是两种常用的分配被试的

方式:一种方式是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

或水平,称为被试间设计;另一种方式把相同的被试分

配到不同的条件或水平,称为被试内设计。1被试间设

计这种设计比较保守、安全。2被试内设计实验效率比

较高,但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在被试的个体差

异比较大的情况下,宜选用被试内设计;当实验处理可

能造成污染时,应采用被试间设计。

8、因子式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类

型,由于这种实验包含着多个因子和因子的多种水平,

因而适合于研究复杂情景下因子的交互作用。这种实验

设计还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之

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度,成为心理学研究中重

要的实验手段。

9、因子式实验设计1因子式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所谓

“因子”,是指构成实验设计的基础变量,它不同于“因

素分析”里所说的“因素”。因子主要有两种类型:顺序

性和称名型。在进行因子式试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1)因子与水平的组合(2)随机化2

因子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因子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分

为顺序性和非顺序性两类。3被试间因子式实验设计被

试间因子式试验设计是让不同被试分别进入不同因子

条件,从而比较实验的结果。4被试内因子式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常常能节省被试并控制个体差异。由于被试

在记忆能力方面的差异比较大,因而有关记忆的实验多

用被试内设计。

10、小N实验设计就是小样本范式的实验设计,主要

有三种类型:反转型设计、扩展式反转设计和多重基线

设计。多重基线设计的特点:在引入自变量之前,不同

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基线期;而且,这种设计既可用于被

试内设计,也可用于被试间设计,从而能克服前面提到

的“污染”问题

11、拉丁方和希腊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原来主要用于

农业研究,例如不同土壤配方的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为

了控制顺序效应。希腊拉丁方设计是以正交方式结合了

两个拉丁方,使每一因素的各种水平交错在一起。平衡

拉式丁方的特点:在实验条件数目为偶数时,平衡式拉

丁方设计比较容易;当实验条件为奇数时,每一被试必

须在每一条件中测定两次,才能获得平衡式拉丁方。

第七章

1、经典测试理论起源于斯皮尔满在本世纪初有关智力

和智力测验的著名研究。1斯皮尔满的分数模型提出任

何心理测验所得到的分数(X),都是由反映对象稳定

的心理特征的真分数(T)和由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分

数(e)这两种成分所构成。这个分数模型依据三个基

本假设:(1)模型中真分数是稳定的,对相同对象多次

重复测量的误差分数呈正态分布;(2)真分数和误差分

数是相互独立、互补相关的,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3)真分数和误差分数是以简单可加的方式结合在一

起的。2经典心理测验理论的主要局限和问题(1)测

量结果特定于具体测验(2)测量参数特定于具体样本

(3)忽视项目反应的模式

2、①潜特征测验理论这类理论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中

期的瑟斯顿有关“心理年龄量表”的研究。潜特征理论认

为,测验成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心理特征。这

些特征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所以称为潜特征。这

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测量结果与那些不可观察的

特征之间的关系。潜特征测量理论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1)潜特征空间的维度如果单一能力或特征可以说明

测量结果,则称为单维,否则为多维。(2)局部独立性

是假定被测者对某一测验项目的正确回答的概率不受

其他项目成绩的影响,可以用X2检验法检验项目反应

的局部独立性。(3)项目特征曲线是项目分数对于能力

的回归线,它说明了从具有特定潜特征的总体随机选取

的受测者作出特定反应的条件概率。②项目反应理论是

潜特征测验理论的新发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这个

理论指出了个体某种反应类型的概率与个体某些特征

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思想与潜特征理论其他许多模型

是一致的。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特征:(1)测量指标与

反应者的潜特征联系在一起(2)用数学函数确定项目

特征参数(3)通过项目信息函数来推算测量的信度和

标准误

3、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正得到日益广

泛的应用,其中应用比较多的课题有测验项目的分析、

成绩测量表和态度问卷的设计、测量项目库的设计,以

及社会心理气氛和管理作风的研究,等等。

4、测量的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

测量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

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常用的有内容效度、同时效度、

预测效度和构思效度。信度是良好效度的必要前提,却

不是充分条件。

5、测量信度的评定在评定测量信度时,需要区分两种

测量误差:(1)测验内误差变异;(2)测验间误差变异。

评定测量信度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有重测信度、等同

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等。1重测信度重测信

度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运用同一测验作出重复测量所

得到的信度系数。2等同信度是以两组等效测验分别作

出测量来评定信度系数。3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后对测

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他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

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4内部一致

信度内部一致信度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效果较好的信度

评定方法。它不需要把测验项目分成两个部分,而是从

测量构思层次化入手,使测量项目形成一定的内部结

构,并以内部结构的一致性程度,对侧量信度作出评定。

内部异质性信度主要有两种:库德—理查森的公式20

和克劳伯克的α系数。

6、测量效度的评定1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

度上表示了所要测定的特征范畴。2预测效度是指测验

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程度。3同时效度人们用

测验分数与当时行为表现或工作实绩之间的相关作为

效度指标,称为同时效度。4构思效度是要检验测验是

不是真正测量了我们所提出的理论构思。5聚合效度与

辨别效度坎贝尔和菲斯克于1959年提出两种新的效

度: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聚合效度是指运用不同测量

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构思时测量结果相似的程度,即不

同测量方式应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辨别效

度是指在运用相同测量方法测定不同特征或构思时,辨

别不同特征的程度,即不同特征的测量结果之间不应有

高相关。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的概念主要基于以下的考

虑:(1)测验总是一个“特征—方法”的单元,特征的测

量总离不开一定的方法。(2)只有通过相似性和差异性

的联合测定方法,才能准确的描述和解释测量结果。侧

量效度的评定是一个理解、掌握、完善和实践心理测量

的工作过程。

7、1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1测量项目的数目2测量的

程序3测量项目的质量4测量人和受试者2影响测量效

度的因素1测验的组成2测量的程序3效标的特征4样

本与受试者特点

8、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问题①心理测量的水平是以

不同量表方式进行的,常用的有四种量表方式,也叫做

心理测量的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

比量表。(1)称名量表又称类别,即以测量对象的类别

方式记分。(2)顺序量表既们有相等单维,又没有绝对

零,只是要求评定人在若干个备择项目中按照一定标准

排出等级次序。(3)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

对零,因而其测量水平比顺序量表提高了一步。(4)等

比量表等比量表更进了一步,它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

零,因而属于最高测量水平。②心理测验的种类心理测

验是主要借助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

的系统心理测量。常用的心理测验分成两大类:(1)最

大成绩测验这类测验用以测量人们的最大作业成绩,从

而对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作出评定。这种测验包括各种智

力测验和技能测量,还包括成就测验。(2)典型反应测

验这类测验不是测量人们能够干些什么,而是测定人们

在特定情景中的典型行为或感受,主要包括个性、习惯、

兴趣、焦虑、情绪等。③影响心理测验的因素(1)测

验的形式和练习因素(2)焦虑和动机(3)主观倾向和

反应定式(4)测验实施中的因素

9、心理测验的应用及其效果1一般智力测验和能力倾

向测验一般智力测验对于实际学习和工作成效的预测

效度并不高,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略高一些;某些婴儿

智力测验几乎没有预测效度。2标准成就测验主要用于

教育领域。实际应用情况表明,阅读测验和数学测验比

语言测验和社会研究测验效度高得多,因为前者更少受

到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就测验主要用于

三中目的:(1)检查和控制教育质量;(2)评价课程设

置和培养计划;(3)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和评估。3兴

趣测验在单独使用时实际价值并不大,但是,如果把兴

趣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结合在一起,能够在职业选择、

人员挑选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比较有效的依据。4个

性测验传统个性测验主要采用自我报告和投射技术。自

我报告的的个性测验对于在学校、职业或生活方面的成

功并没有多大的预测价值,主要用于诊断某些症状。投

射测验主要用于心理治疗,但是,这种测验的信度比较

低,其效度一般都比较低,不易用于学校、企业等作为

心理测量工具。5情感和态度的测量这方面的测量多半

用于问卷量表或访谈法,这方面测量的主要局限和问

题,是受试者根据需要而虚构情况的倾向、设法作出符

合社会要求的反应的定势、项目用词的语义问题等。

10、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1项目的准备项目的特征:内

容效度、难度和辨别力。在项目和测验的试测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1)试测的对象,应从正式测验所要

应用的总体中取样,注意其代表性。(2)试测力求正规

化,使得实施过程与将来的正式测验时的情况尽可能相

似。(3)试测时,应使受试者有足够的答题时间,使结

果更为可靠。(4)在试测过程中,随时记录受试者的反

应,包括答题的一般进度、题意不清之处等情况。2项

目分析的基本步骤(1)把测验按分数高低排列顺序,

清点测验份数N (2)以N乘0.27并去掉小数,取整数n(3)

从测验的高低部分从最高向低取n份最好的卷子(4)

分别求出高,低分组中答对项目的比例,P ,每一个项

目都求出这一比例

(5)求出项目难度P,(6)

求出项目辨别力D

11、心理物理方法是由费希纳创立的。费希纳在有关感

觉阈限的研究中,设计并采用了三中方法:(1)最小变

化法;(2)恒定刺激法;(3)平均误差法。我们把这三

种方法称为经典心理物理法。一些新的更好的方法中,

最有意义的是坦纳和斯韦兹于1954年提出的信号检测

理论和方法。

12、经典心理物理方法1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这

是让被试通过一系列尝试,对强度渐增或渐减的刺激作

出反应,检验有关这一刺激的感觉阈限。2恒定刺激法

又叫正误法,其主要特点是以被试在判断中正确与错误

或者肯定与否定的频次与比例来决定感觉阈限。3平均

差误法又叫调整法,它的特点是让被试调节比较刺激,

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或匹配,并以匹配的差误来计算感

觉阈限。

14、心理物理方法的新发展在心理物理方法的新发展

中,有四个富有意义的里程碑。这就是福勒顿-卡特尔

原则、瑟斯顿比较判断定律、赫尔森适应水平理论、斯

蒂文斯幂函数定律。

15、信号检测法信号检测论以统计决策论作为基础,由

坦纳和斯韦兹首先应用于人的知觉研究。根据信号检测

理论,控制信号检测有两种基本心理过程:(1)建立感

觉印象(2)决策判断。信号检测论最初应用于人的听

觉检测和辨别,后来被用来研究工业检验、医疗诊断、

警觉行为和信息检索系统等方面的课题。

第八章

1、访谈法的特点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

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

方法。研究访谈的性质研究访谈是有研究者发动,目的

在于采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这种访谈集中于研究

的特定内容,以期系统的解释、描述和预测一定的心理

特征或者活动。访谈的结果往往不象心理治疗那样直接

影响被访者,而是有比较长远和广泛的利益。

2、访谈法的类型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

分为不同的类型:(1)“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

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

式;(2)“无结构”方式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

自由提问和作出回答的访谈形式。还有两种半结构的访

谈:(1)半结构访谈Ⅰ,要求被试自由的回答预定的访

谈问题,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2)半结构访谈Ⅱ,

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的问题。

3、访谈法的优点:1访谈法比较灵活、适用面广;2访

谈法能够比较有效的收集人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

的资料;3访谈法能够了解被访人的动机、个性和情感

特点;4访谈法容易建立主客双方融洽的关系。缺点:

1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复杂,要求由专门的人

员进行;2访谈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向也会影响被访

人的反应,必须事先进行适当的访谈技术训练;3访谈

工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价比较高。

4、问卷法不但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最经常应用的研究

方法之一,也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和各种教育

研究的重要方法。问卷法的性质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

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

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问卷法的类型问卷法象

访谈法一样,可以分为有结构和无结构问卷,问卷提问

的方式决定了问卷的结构程度。问卷法由于采用了量表

形式,因此也可以用心理测量的分类方式,即称名型、

顺序型、等距型和等比型问卷量表。

5、问卷法的优缺点:优点:(1)它比较客观统一,效

率比较高,可以用团体方式进行;(2)结果统计高度数

量化、规范化;(3)费用低,不用花很多力气去训练使

用人员;(4)在有的课题的研究中,由于问卷不记名,

使得答卷人更加开放,真实的反映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缺点:(1)它不够灵活,多数问卷要求以有结构的方式

回答问题,使人感到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态度,有时还

有由于不回答许多项目而使问卷失效;(2)问卷法只适

合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得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6、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1成功访谈的条件(1)资料的

可及性(2)被访人的认知(3)被访人的动机2访谈人

的影响(1)提问方式(2)探究方式(3)激发动机(4)

访谈记录。此外,访谈人的注意、兴趣、倾向、记录能

力等也都影响访谈的效果,在访谈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

和控制。

7、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访谈信度通常以稳定

性来评估,即我们所说的重测信度。还可以用客观性来

考察,“客观性”是指两个或多个访谈人在划分反应类别

上的一致程度。访谈的效度比较难确定,可以根据谈话

标准计算预测效度或同时效度,也可以进行构思效度的

分析。提高访谈信度和效度最有效的办法,是对访谈人

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设法控制访谈人的个性特征对于

访谈结果的影响。

8、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成

功访谈的三个主要因素:信息资料的可及性、问题的认

知因素以及被访人的动机。1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

在访谈设计中究竟应采用开放式问题还是闭合式问题,

应该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1)访谈的目的(2)被访

人的信息水平(3)被访人意见的结构(4)对被访人情

况的了解程度2直接问题与间接问题3问题的组织与编

排在访谈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组织与编排问题:(1)

问题的编排使得问题由广泛、一般到具体,由较大问题

到小问题,问题过渡自然。(2)访谈初期的问题起说明

背景、激发兴趣的作用;重要的问题放在中部,容易引

起不愉快或疑惑的问题尽可能排在后面。(3)对复杂课

题,应多用复合性问题或多重问题。

9、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1受试人的主观倾向2工具方

面的因素3情景方面的因素

10、问卷量表设计的层次包含着四个层次,这就是问卷

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问卷项目

的语句和问卷的用词。

11、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

收集所需资料;(2)确定问卷形式;(3)列出标题和各

部分项目;(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5)试测,以

30-50人为试测样本,求出信度、效度;(6)进行项目

分析,重新修订;(7)正式测试。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五个方面的特点:1)效度

(2)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3)同质性(4)信度(5)

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常用的问卷量表有:总加量表

法、累积量表法、一致定位量表法和语义区分量表法等。

1总加量表法又称利克特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克

特于1932年创制的。2累积量表法由古特曼于20世纪

40年代提出的。3一致定位量表法由瑟斯顿在20世纪

20年代末提出的,是等距量表问卷设计中最常用的方

法之一。4语义区分量表是由奥斯古德、苏奇和坦嫩鲍

姆等在1957年研究提出的,已在问卷设计中被广泛应

用。语义区分量表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分为三个部分

分数:概念间分析、量表间分析和被试间分析。

14、观察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

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①观察法的类型1

观察法可按事先是否确定具体观察项目而分成“有结构

观察”和“无结构观察”;2还可以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

加所研究的活动,分成“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3

观察还可以按照对行为的不同取样方式,分成“事件取

样观察”和“时间取样观察”。②观察的特点1首先要考

虑的问题是究竟观察什么;2观察需要确定“行为单元”,

即观察测定中所用的行为成分的大小;3观察推论的程

度,即观察要求观察者作出多大程度的推论;4观察系

统的普遍性或者可应用性。

15、观察的测定1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1)晕轮效

应,这是以对客体的一般印象而形成的恒定的评级倾

向。(2)宽大效应,这是在评级中出现过宽或过严的倾

向,前者称为正宽大效应,后者叫做负宽大效应。(3)

趋中效应,这是在评级判断中避免作出极端性判断,而

倾向于在量表中断打分的偏向。2混合标准评级量表以

行为的关键事件作为评级依据。3行为定位量表对各行

为等级以具体事例定位,定义明确,评级误差小,测量

效度较高。

16、观察法的评价1观察法的优点(1)观察数据比较

客观、全面和准确;(2)观察具有较多的“时间信息”;

(3)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把握作出有关心理因果

关系的推论。2观察法的缺点(1)观察结果的质量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特征(疲劳等);

(2)在有些情况下,观察活动可能影响被试的正常行

为,使观察结果失真;(3)观察法的运用,需要花费较

大精力和较多时间对观察者进行严格的训练,观察工作

的成本也比较高。

第九章

1、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1)被试的行为可以看作在

一定“问题空间”的搜索,随着这种搜索,被试逐步积累

起有关问题情景的知识。(2)被试的每一步搜索,都包

含着某一种与任务有关的算子,被试把算子应用于短时

记忆中的知识,从而进入问题空间中新的层次。(3)被

试的口语报告,相应于其最新获得的信息以及短时记忆

中的部分信息。(4)被试短时记忆中包含的信息主要由

算子输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算子所产生的新知识记忆目标表征与子目标表征的符号等几方面内容组成。

2、口语报告法的基本程序分为问题设计、口语报告、记录与转译、数据编码和结果处理等五个程序。

3、口语报告法与传统内省法的区别首先,理论假设与依据完全不同;其次,口语报告法采用天真朴素的被试,不了解其有关行为的理论构思,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而内省法的被试经过专门训练,往往就是研究者自己,明确的了解理论设想与构思;第三,口语报告法要求在心理活动的当时收集数据,边作业边报告,随着时间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而测量心理特点,而内省法则在作业完成以后,用问卷、访谈或自我追忆等方式进行。

4、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进行口语报告的编码,首先要设计相应的编码系统。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编码系统必须能反应任务的特点,适合于特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必须反映出研究的理论构思,符合理论上的要求。1在设计出编码系统以后,下一步工作便是实际编码。2口语报告结果的另一种处理方法,是进行“决策树”分析。

5、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一是探索性研究,作为有关认知过程的初期资料,以此寻求有规律性的东西;二是用于对其它数据进行补充,对其它数据作进一步的说明;三是用于检验假设,运用口语报告数据,检验某种理论假设;四是用于建立心理模型,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

6、社会测量的概念和特点社会测量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社会测量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果—人际知觉方式。社会测量法具有一些重要的特点:(1)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的变量;(2)社会测量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3)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7、社会测量的标准可以按其重要性分成强标准和弱标准。强标准是指对于工作或生活有重要意义和长期影响的标准;若标准往往是临时或短期性的活动或任务。选择标准时,应注意掌握两条原则:(1)让受测者了解标准的内容;(2)标准尽可能具体,说明一起参加什么工作或活动。

8、社会测量的实施应明确指导语,并指出测量目的;让受测者在自愿基础上参加测定,并向它们说明,将不公开测量结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定了选择标准和数目以后,应向被测人说明测量意义,熟悉它们的情况,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使测量顺利进行。

9、社会测量的几种形式1社会测量图:以矩阵方式标出选择对象,按喜爱程度作出等级,然后以等级顺序加权记分。2靶式社会图:这种形式比上一种形式更有用,这是以靶图方式标出被选频次,靶心为频次最高的人,越向外周越是不被人选择的人物所处的区域。3“猜测”技术: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给受测人呈现一些有关积极或消极特征的简短描述,让他们列出与这一系列描述相匹配的人,然后根据这些选择作出分析。

10、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和指数分析。1社会测量矩阵分析这种方法对团体心理特征的研究最有效。这种分析法主要适合于小团体,当团体增大时,很难从数目差异中纵观整个人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测量图更有效果。2社会测量图解分析又称指向图分析。3社会测量指数分析社会测量指数分析,也许对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意义更大,因为它以一个综合指数表示了团体的社会结构关系。

11、社会测量法的评价社会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和自然的采集心理研究数据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团体方面的研究。作为一种测量方法,我们还需考虑一下它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主要是指它的信度和效度。社会测量法也有较大的局限性,选择模式并不能说明选择的理由与原因,选择数据只表明表面性的关系,不能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社会测量数据的应用主要是分组、诊断、治疗和评估四个方面。社会测量法的发展趋势是广义化、数量化、多元化和系统化。

12、Q技术的性质和意义以“人”作为分析单元,重点在于分析“人际”的关系,这就是Q技术。Q分类技术是由斯蒂夫森1953年在《行为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是用于研究所谓“人际关系”。Q技术适宜于小样本或少数被试的研究,特别对个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3、Q技术的程序Q技术运用等级顺序程序对客体作出分类,这些客体可以是陈述句、单词、图片等,让受试者根据一定标准把这些客体分类成几堆。在分类以后,每一陈述获得了相应的分数。在数个受试者分类以后,可以求出“人际关系”。

14、Q技术的类型1非结构性Q分类是对一组同质项目按不同程度而作出的分类。2结构性Q分类是一个把理论构思结构化的过程。常见的结构性分类有两种:(1)单向结构性分类是运用一种变量分类基础的结构性分类,类似于简单的单向方差分析。(2)双向结构性分类适合于较复杂的理论构思,即进行两个维度的分类。15、Q技术的评价1Q技术的优点(1)与理论密切结合;(2)适用于单一被试或很少的样本的研究情景;(3)用于检验自变量对于复杂因变量的效应;(4)特别适宜于进行探索型的研究,有助于提出和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5)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使这一方法更为实用。2Q技术的缺点(1)作出的有关人员类型分类的普遍性往往不高;(2)项目不易满足某些统计处理方法的假设;(3)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使得限制了受试者的自由反应,并可能满足重要的信息。

第十章

1、数据的分布特征(1)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2)具有不同的离散程度;(3)具有不同的偏态度;(4)峰态度。

2、集中趋势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有不同的指标,常用的算数平均数、众数和中数。算数平均数是数据分布的平衡点。众数是指分布中频次最高的分数,它最少受极端分数的影响,在做粗略估算时,计算简单。中数是分数的频次分布上50%处的分数值,在这个值两边各有相同个数的分数。

3、标准差和方差(变异)标准差和方差(变异)是分数离散度的指标。

4、偏态度一组数据分布偏斜的程度,可以用偏态度来表示。

5、峰态度又可分为尖峰态和低峰态。

6、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中,平均值和标准差之间具有

特定的关系,即均值与不同标准差之间在曲线下所包含

的面积成一定的比例,表示了分数的百分数。

7、标准分数为了了解个别原分数与总体分布的关系,

应同时考虑总体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这就需要计算标

准分数。不同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也需要先使测量分

数标准化。(1)z分数z分数有三个特征:z分数与原

分数的分数分布的形状相同;z分数的平均值总是等于

零;z分数的标准误差总是等于1。(2)标准九分数在

计算时,将原分数按其频次分布的积累百分数转换成

1-9的标准分数。

8、统计功效是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Ⅱ类错误的

概率。统计检验的功效一般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1)

研究所确立的备样假设H1,即当虚无假设H0为伪时,

假定为真的那个假设。(2)研究者所选择的α值和相应

于α的拒绝区域,一般来说,当α值较小时,统计功效

降低。(3)样本的大小,当1-β>α,随样本增大,统计

功效提高。(4)所研究总体的变异程度,在其他条件均

等的情况下,总体离散度减小,统计功效将增大。

9、相关分析:1相关是用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

测度,也是许多高等统计技术的基础。相关的思想是由

高尔顿首先提出的,皮尔逊继而推导出相关的统计学度

量,称为积矩相关系数。布莱恩在他的经典研究“随意

运动能力的发展”中,第一次把相关方法应用于心理学

研究课题。2相关类型和变量性质相关有各种不同类型,

分别适合于不同性质的变量。测量信度越高,则相关衰

减越少,校正量也越小。3偏相关和复相关(1)偏相

关两个变量之间偏相关的系数,是在一个或多个其他变

量的所有线性影响被排除的情况下,这两个变量之间仍

然存在线性关系的指标。(2)复相关复相关是数个变量

的联合效应与某一变量之间的相关。4决定性系数决定

性系数决定了连个变量共同变异量的百分数。

10、回归分析1回归效应和回归分析的假设(1)回归

效应相关越高,预测越准确;相关越小,预测误差越大。

(2)回归分析的假设2回归方程3最佳直线拟合和预

测差误(1)最佳直线拟合最佳直线拟合是指回归线与

散点图中所有各点达到的最佳的配合。(2)预测差误预

测标准差误的解释与标准差相似,当分数分布呈正态分

布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非常明确的解释。4回归和相关

的比较在心里学研究中,只要有条件,就应使用回归分

析,只有当不可能运用回归分析时,才考虑使用相关分

析。

11、方差分析和它的基本成分方差分析作为一种统计技

术,是要对J组均值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作出评估。方差

分析由统计学家费歇尔在他1925年的经典著作《研究

工作者的统计方法》中首先提出的。主要有以下优点:

(1)它可以在进行多组比较时准确的确定犯Ⅰ类错误

的概率;(2)它的统计功效更高;(3)它还可以同时评

估两个以上自变量的效应。方差分析中最简单的设计称

为单向方差分析,又叫简单随机组设计。这种设计把随

机选取的被试随机的分配到不同实验条件中去,使每种

条件人数相等,并在不同条件下收集各组的数据。

12、因子方差分析是一种分析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于一

个因变量的独立或交互效应的统计方法。优点:1它可

以同时操纵和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2它能够控

制没有操纵的那些变量;3它比简单方差分析更精确;

4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它研究自变量对于变量的

交互性效应。

第十一章

1、非参数统计的基本问题1、什么叫非参数统计1非

参数统计是一种不限定总体分布形态的统计手段。2非

参数统计主要用于检验假设方面,同时也已经应用到心

理学研究设计中。3非参数统计主要适用于称名型和顺

序型的数据资料,也可以运用于等距或等比型的数据。

2、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假设(1)各观测之间是相互独立

的;(2)变量具有基本的连续性和一致性;(3)数据呈

顺序型或称名型。

2、常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1单样本检验2两个相关

样本的检验:所谓相关样本,是指运用“匹配”等程序对

外源性差异加以控制的两个样本。3两个独立样本的检

验。4多样本检验和非参数相关测定

3、非参数方差分析1单向方差分析这是一种运用等级

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的非参数检验方法。2双向方差分析

在心理学研究中,当对被试运用了匹配程序,或者对相

同被试进行了一次以上的观察和测定的情况下,可以运

用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等级顺序方差分析法,也可采用

普通的双向等级方差分析。3一致性系数测定等级之间

的联系程度,是检验假设的更直接方法。著名计学家肯

德尔提出的一致性系数是这种等级相关的重要指标。优

点:从比较来看,一致性系数的运算更简便,适用范围

也更广,在心理学许多领域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心理测

量的结果分析中,都可以运用一致性系数考察多个变量

之间的关系。

4、贝叶斯统计的一般问题: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以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样本统计数据去研究和检验有关

总体特征的假设,这种方式又称为“取样理论”式的统计

推论。第二种统计推论和决策方式称为贝叶斯统计。它

与传统或经典统计学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正式的利用了

样本信息以外的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作为统

计推论和决策程序的基础。用以结合的信息机制就是贝

叶斯定理。贝叶斯统计的基础就是条件概率的概念,即

事件A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概率。

意义:它可以充分利用研究者有关课题的知识,对各种

假设确定先验概率,并运用贝叶斯定理作出结论和推

断。运用:在各种不确定的事件,或者需要在不确定条

件下作决策,这就需要运用贝叶斯统计

5统计决策理论着重于研究和分析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

问题,其主要课题是决策规则的选择,即如何根据有关

证据决定“怎样决策”的问题。这个理论实际上补充了一

般统计理论,通过获得样本结果概率的信息,提供了以

最佳方式达到决策目标的信息。统计决策理论的重要方

面之一就是确定不同的效用函数。

6、决策的损失和效用:决策的损失是指在作出某项决策

时预期的损失。决策效用是指对于决策后果的主观评

价。

7、对策论是对不确定情境中一些“冲突”或“竞争”情景

的决策分析,旨在寻求最好的对策策略。对策论主要研

究两类对策问题:严格规定的对策和混合策略的对策。

对策论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两难对策

法”。

第十二章

1多元分析方法又称作多变量分析。它是一组用于分析

较复杂数据的统计技术,用于研究涉及多个自变量和因

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多元分析方法的发展多元分析方

法是由高尔顿首创的。人们把斯皮尔曼称为“因素分析

之父”。

2、数据的连续性(1)连续数据这是某些量表值平滑变

化的量表测量的数据,可以取量表范围内任何值。(2)

离散数据在多元分析中,往往把离散变量再分类为一系

列两分变量,这一程序称为“亚变量编码”程序。正交性

正交就是指完全没有联系,如果连个变量的向量成直

角、相关为零时,它们呈正交。这时,从一个变量无法

了解另一个变量的线索。

3、标准分析标准分析是在评估每一变量对于结果的贡

献时忽略重叠部分,而只把这部分变异作为对总结果的

贡献。层次分析在层次分析中,研究者把优先顺序分配

给各个变量,第一个变量分配到其它变量的任何重叠变

异,随后的变量则取其独特变异与任何剩下的变异。

4、多元分析技术的分类:一类方法用于分析自变量与

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多个自变量的基础上预测某一因

变量的情况;另一类方法则用来解释一组变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或者对多个变量进行分类,并不明确的划分自变

量与因变量或者作出有关因果关系的假设。

5、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1多元回归优点在于,它既可

以分析因变量与几个相关自变量的关系,也可以分析自

变量相互独立的问题;多元回归还可以用于连续变量或

两分变量的统计分析。多元回归的一个特殊用途,是进

行因径分析或因果分析,这也是多元回归的最重要应用

之一。多元回归有“标准多元回归”和“层次多元回归”

等集中类型。多元回归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最

重要的局限,是因果关系的推论问题。2典型相关典型

相关分析主要用来了解两个或多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

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是运用的最少的一种多元

分析方法。3多元方差分析适合于多个参数量表式因变

量的情况。4判别函数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各种预

测变量的情况来预测它们的组合效应。判别分析需要解

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决定两组以上分数差异的统计

显著性;(2)对变量进行一定组合,使组间判别程度最

大;(3)决定各组成员的特征。5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

析这种分析主要应用于没有规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多

变量问题。6聚类分析的目的与因素分析很相似,它用

于把许多变量分成小组或群类,这类的变量之间有高相

关而与其它群类的变量相关比较低。聚类分析也可以分

成“非层次法”和“层次法”。

6、因素分析的发展人们一般都把因素分析归于斯皮尔

曼,称他为“因素分析”之父。因素分析的应用因素分析

的主要用途,是从众多变量的交互相关中找出起决定作

用的基本因素;其次,为建立科学理论提供明确的证据。

因素分析应用历史最长、最广泛的领域是智力和能力结

构等的研究。

7、因素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因素分析时,不要

过分的解释相关系数的意义。(2)防止测量差误所造成

的分析错误。(3)重视样本的选择。

(4)数据分布应近于正态分布,相关应是线性的。

8、因素是一种构思,是存在于大量变量之中的某种共

同变异。因素是由因素荷重作出操作定义的,因素荷重

是变量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因素荷重有关的一个

重要概念,叫做公共因素方差,也称共同性,是所有公

共因素荷重的平方和。

9、变异是因素分析的重要基础,它在统计学上是分数

离散型的指标的平方值。因此,因素荷重的平方表示了

变量在共同因素上所说明的变异量。

10、因素的数目这是指在因素分析时应抽取多少因素为

宜,这既与理论考虑有关,也与数据特点有关。常用的

有以下几种:(1)凯泽的标准(2)卡特尔的徒阶检验

法(3)其他标准

11、因素分析的基本类型(1)R型因素分析R型因素

分析是在所有被试的基础上计算成对变量的相关,着重

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Q型因素分析这种分

析是在所有变量的基础上计算被试之间的相关,对被试

样本作出分类和解释。(3)P型因素分析P型因素分析

主要分析单一个体,计算个体在多次测验后变量之间的

相关,找出个体所特有的基本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R

技术。

12、转轴是指因素坐标绕其原点旋转至一定的位置,使

得因素结构更为明确。因素分析中采用两种方法,直转

法和斜转法。

13、简单结构的原则使得因素分析有可能达到结果的不

变性。

14、因素分析的基本步骤(1)数据的采集(2)求出相

关矩阵(3)因素运算(4)参照轴旋(5)因素的解释

和命名

15、重心法因素分析重心法是以多个变量的矢量的重心

作为基本因素参照轴位置的因素分析法。用这种方法抽

取出的因素又叫重心因素。(1)抽取第一个重心因素(2)

计算第一因素残余

16、验证型因素分析最新的发展是进行验证型因素分

析。验证型因素分析是基于以下的考虑而提出的,即社

会与行为研究中的许多变量都是不可观察的或者潜变

量,因此,不应该以单一的指标来表示特定的构思,而

需要用多重指标,才能有效保证有效、可靠的说明变量

的特征。

验证型实验分析特别适合于纵向研究的数据。

17、多元回归运算与分析1、回归系数的计算2、复相

关系数3、显著性检验4、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18、因径分析是多元回归分析的一种形式,它运用因径

图帮助构建研究思路或者检验复杂的假设。通过因径分

析,可以估算出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直接或间接的效

应,并以因径系数表示。

第十三章

1、计算机与统计理论计算机对于统计分析和检验是极

为有用的,既快又准确。

2、统计软件包的使用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统计分析中

应用日益广泛。它由一系列统计程序组成,并有一定的

操作规程,每一种软件包都有专门的起用指令,在计算

结束后,需要用特定指令推出程序。计算机数据处理可

以分为“联机”和“整批”处理两个类型。

3、①SPSS是社会科学软件包的英文缩写,它有联机系

统和整批系统两种。SPSS的使用有两个步骤:建立两

个数据文件或数据库;写出SPSS程序,执行数据分析。

(1)数据文件(2)程序与指令②SAS软件包SAS是

统计分析系统的英文缩写,是比较新的软件包。

4、结果解释的意义和原则结果解释的工作是一种创造

性的活动,不但需要理论的指导和足够的知识,而且需

要丰富的想象力,解释也是对研究程序和资料的实际评

估,又是一种沟通心理学含义的艺术。在对结果作出解

释之前,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数据分类原则:其中最重要

的是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类别;第二,各

类别相对独立,并且不重复,这就要求变量的定义十分

明确;第三,各个类别必须是处于同一维度或层次,这

些都是在进行数据分类时必须注意遵循的。

5、结果的解释结果的解释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的,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推论法这是指从结果

统计证据,作出逻辑推论,即从已知的事实,推出未知

的原理。2、演绎法这是由一般的原则推论出局部的道

理。3、归纳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正好相反,它以许多特

殊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则。

6、撰写报告的意义研究报告对对于研究的成果、事件、

情况、进展或者解释结果的陈述。撰写研究报告,是心

理学研究的最后阶段,撰写明确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报

告,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技能。

7、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要求心理学研究报告与论文的评

价有八个标准,可以供我们在撰写论文报告时参考:(1)

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2)结果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3)论文思想新异,或者

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4)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

(5)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6)论文

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思想的问题或局限;(7)研究有

明确的研究图式或者实验操作;(8)所报告的结果或理

论具有普遍性。

8、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1、标题;2、摘要;3、引

言;4、方法(1)被试(2)仪器(3)程序;5、结果;

6、讨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自考管理经济学课后题教学教材

自考管理经济学课后题 管理经济学绪论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答: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答:联系:两者都是研究企业的行为,都需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区别:①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所以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因尔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 ②微观经济学是一企业的唯一目标—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管理经济学把企业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短期看,有条件的牟取更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目标看,追求价格最大化。济学是以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需要依靠多学科知识对数据进行预测,在

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3.假定某公司下属两家工厂A和B,生产同样的产品,A厂的成本函数为TCA=QA2+QA+5,B厂的成本函数为:TCB=2QB2+QB+10。假如该公司总任务为生产1000件产品。试问:为了使整个公司的总成本最低,应如何在这两家工厂之间分配任务?解:MCA=2QA+1MCB=4QB+1∵MCA=MCB ∴2QA+1=4QB+1 QA=2QB又因为QA+QB=1000 QB=QA= 1 4.大河电子公司有库存的电子芯片5000个,它们是以前按每个元的价格买进的,但现在的市场价格为每个5元。这些芯片经过加工以后可按每个10元的价格出售,加工所需的人工和材料费用为每个6元。问该公司是否应加工这些芯片?请解释之。解:单位不加工的机会成本=5 单位加工的机会成本=6+5=11 所以,应该选择不加工,因为加工的机会成本大一些5.张三

原来的工作年薪60000元。现他打算辞去原来的工作,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预期公司的年收支情况如下:总的咨询收入70 000元3 000元广告费保险费 2 000元秘书薪水12 000元000元其他支出7 问:张三的会计利润是多少?张三的经济利润是多少?解:会计利润=70000-=46000元经济利润=70000--60000=-14000元第一章4.某产品在三个地区中每个地区的需求曲线如下:地区1:Q1=307-5P地区2:Q2=204-3P 地区3:Q3=500-9P 请求出三个地区的总的需求曲线解:QT=Q1+Q2+Q3=307-5P+204-3P+500-9P =1011-17P 5.假定棉布的需求曲线为:QD=10-2P,棉布的供给曲线为:QS=P/2。试问:棉布的均衡价格是多少?棉布的均衡销售量是多少?如果政府规定棉布的最高价格是3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答卷首页务必注明你的姓名和班级 (注:以下为四类考试题型的答题参考例题,不可将例题照抄到自己的答卷里)名词解释举例 ?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是指对所有系列呈现的项目进行最后的自由回忆时,所有各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都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对各个系列分别进行即时自由回忆时,这些同样的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前者与之相反,所以称之为负近因效应。 简答题举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1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各类研究变量。研究者通过系统控制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重复,可以进行校验。 3 )由于实验具有目的性,充分性,可重复性及控制性,使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石。 图表题举例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组内、组间、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举例: ?下面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用的材料是 16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要求他们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管理经济学(笔记)第二版 张利痒

管理经济学(笔记) (第二版) 张利痒李宝山主编 来源:广东专插本加油站长原创作品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5637992.html, 注意:本笔记仅供同学们自己做笔记模板参考,此笔记只做了一个开端,下面的笔记需要你自己去整理,自己去创造。按照这样的模式,对你学习的提高,您一定行的。此书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专插本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考试科目。 第1章绪论 学习要点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决策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对管理决策理想思路的启示 。边际分析法及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思路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西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基础理论性课程。 第1节管理经济学概述 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吉尔.帝恩(Joel Dean)出版了第一本管理经济学专著,掀开了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新篇章。 一、基本概念 “他是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分析工具相结合,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它是一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一)不同描述≠没有主题 1.什么是经济学 下面是经济学的一些定义: ·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 ·经济学分析经济总体的运动——价格、产量、失业和外贸的趋势。 ·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他研究人民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资源(劳务、设备、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这些物品以供消费。 ·经济学研究货币、银行、资本和财务。 进行提炼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分: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功能;微观经济学则分析单个部分,如行业、企业和居民户的行为。 ⑵经济学的核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供参考)

研究生班《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题目类型: 1.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2.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图表题(任选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研究设计题(任选1题,15分) 请根据上面的要求,从下面给出的试题中进行选择: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变量(variable) 2.交互作用(interaction) 3.个案研究(case study)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 5.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6.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7.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s) 8.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9.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1.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 1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13.问卷法(questionnaires methods) 14.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 15.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16.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17.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18.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basement effect) 19.单被试实验(single-case experiment) 20.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21.自然观察(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22.假设(hypothesis) 23.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24.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s) 25.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26.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s) 27.恒定刺激法 28.ROC(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29.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30.平均差误法(调整法)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3.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4.单被试实验设计 5.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混 淆? 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 7.随机取样的方法 8.对观察法的评价 9.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的比较 10.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 11.简述心理学理论优劣的标准 12.简述科学研究的目的1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4.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 15.什么是自变量?自变量的种类有哪 些? 16.操作定义及重要作用 17. 实验方法与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 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吗? 18.调查法有哪些特点?在调查问卷的问 题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19.数量估计法的程序安排 20.简述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2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2.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合适?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管理经济学学习笔记

第一讲 导论 管理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理论与决策科学理论,改进企业的管理决策 企业的目的: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企业价值最大化 工商利润: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去机会成本 边际利润:对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就得到边际利润 dQ d? ,当边际利润为零的时候,总利润最大。 作业 P24-3 第二讲 供求与供求理论 需求与需求量 第三讲 需求分析与需求估计 3.1需求的价格弹性 Ep=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P dP Q //dQ = — Q P ·dP dQ 弧度弹性价格:E D = — 1P 2P 1Q 2Q --·1 Q 2Q 1 P 2P ++ 边际收益MR=P (1-1/ E D ) 3.2 需求的收入弹性 Er=(△Q/Q )÷(△I/I) 3.3 需求的交叉弹性 Exy=(△Qx/Qx )÷(△Py/Py) 作业P44-5 第四讲 生产理论 当边际产出等于平均产出时,平均产出达到最大 最佳投入量:边际产量收益=边际成本支出 即MRP=MFC N 总投入品:MP1/P1=MP2/P2=MP3/P3 P110-2 P111-6 第五讲 成本分析 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最低 边际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第六讲完全竞争 6.1 完全竞争的6个条件 产品同质;买卖双方人数众多;市场自由进出;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交易双方在市场进行选择时,价格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6.2 完全竞争的几个特点 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单个厂商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产量是厂商唯一的决策变量 MR=MC=P 均衡点:A TC=MC 停产点:A VC=MC 6.3 完全竞争的不足 超额利润为零 产品无差异化,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第六讲垄断竞争下的厂商行为 6.1 垄断竞争的定义 厂商基本自由进出,直到经济利润为0;没有一家厂商有明显优势; 每家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异;厂商的决策独立,追求利润最大化 6.2 垄断竞争的几个特点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价格弹性较大,厂商选择价格的空间有限 长期下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6.3 最优的广告支出 贡献毛利MPC=P-MC 广告边际成本MCA=△AK/△Q (K是广告信息A的单位成本) 最优广告支出MPC=MCA AK/PQ=(P-MC)/P * E A 即广告密度等于毛利率x广告弹性 广告密度决定于两个因素,即毛利率和广告弹性 第七讲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行为分析 7.1 完全垄断的定义 只有一家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没有紧密的替代品; 不存在与其它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存在相当高的进入壁垒 7.2 完全垄断根据不同市场结构的三个特征决定 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程度;进出难易程度 7.2 完全垄断的特点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全国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4月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选。 1.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 B ) A.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2.经济利润是指( A ) A.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B.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 C.企业总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D.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3.在得出某种商品的厂商供给曲线时,不保持 ...常数的因素是( C ) A.消费者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偏好 4.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C ) A.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增加 B.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减少 C.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无变化 5.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 A ) A.最大的产品数量 B.最小的产品数量 C.适中的产品数量 D.产品数量 6.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的是( C )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7.某先生辞去月薪2 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 ) A.3 000元 B.2 000元 C.1 000元 D.500元 8.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力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C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停止生产的条件是( D ) A.P≤AR B.P≤MR C.P≤AC D.P≤AVC 10.完全竞争长期均衡与完全垄断长期均衡的差别是( D ) A.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低的价格 B.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高的价格 C.完全垄断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低的价格 D.完全垄断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高的价格 11.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的产品是( A ) A.汽车 B.肥皂 C.感冒药 D.牙膏 12.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B ) A.产品成本 B.销售渠道 C.产品的需求 D.竞争对手情况 13.净现金效益量是指( D ) A.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 B.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的增加量 C.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 D.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 14.假定某投资案的净现金投资量为20 000元,第一年的净现金效益为8 000元,第二年为7 000元,第三年为5 000元,第四年为5 000元,则该项投资的返本期为( B )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15.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及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这叫做( B ) A.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B.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D.程序性决策 二、名词解释。 16.公共物品 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两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7.需求的变动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这种变动叫做需求的变动。 18.市场调查 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9.边际分析法 用于成本利润分析,把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比较以决定增减产量的法。如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就应增加产量,如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就应减少产量,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20.完全垄断 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样的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2018年4月自考02628管理经济学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 A.帮助企业进行优化管理活动 B.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C.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D.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管理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其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会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先增后减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方程为P四Q=k的双曲线,表明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是 A.完全非弹性 B.非弹性 C.单元弹性 D.完全弹性 4.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则这两种商品是 A.互补品 B.替代品 C.奢侈品 D.劣质品 5.在生产决策分析中,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 A.部分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B.部分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C.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固定的 D.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6.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函数是 A.收益函数 B.生产函数 C.消费函数 D.成本函数 浙02628#管理经济学试题第1页(共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2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目(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小题15分) 1.分层随机取样: 2.操作性定义: 3.真实验设计: 4.交互作用: 5.主效应: 二、选择(1-5单选,6-10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单选 1.有 A、B两个因素,其中A 有两个水平,B又三个水平,可以称其为()设计。 A. 2ⅹ3 B.2ⅹ2ⅹ2 C.3ⅹ3 D. 3ⅹ3ⅹ3 2.年龄、性别等是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自变量,他们属于() 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 成的被试差别。 3、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A. 等距量表 B.顺序量表C.称名量表 D. 比例量表 4、利用区分效度法,可以确定测验的()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C.效标效度 D. 相容效度 5、随机数码表进行的抽样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多选 6.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有() A.随机组设计 B.ABBA平衡法C.匹配组设计 D.拉丁方设计 7.可将T 检验用于检验实验设计显著性的设计有() A.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B.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C.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D. 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 8、影响效度的因素有() A. 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 B.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C. 效标团体的性质 D. 效标的性质 9、元分析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应包括哪几个要素() A.研究对象 B.研究设计 C. 处理因素 D. 研究效应 10、因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A.可以观察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B.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 获得更生态化的实验结果 D. 实验设计与实施相对复杂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 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识记+计算(外+内) 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 +计算 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P3 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 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 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P4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P5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 需求 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3 识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价格↑→需求量↓) 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需求量↑) 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 ④消费者的爱好 ⑤广告费用 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P15 识记 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P16 识记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识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P16 识记 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P16 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P16 供给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8 识记 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P20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1 (1) n t t i t TR TC i = - + ∑ 式中, t TR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 TC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自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 历年真题 单项选择答案汇总

二、 7.ANOVA中最简单的设计是(单向方差分析)。 1.Q分类通常要求客体数目在(60-120 )。 14.Q分类技术以人为分析单位,其重点在于分析(人际关系) 2.自然观察有许多变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抽样调查和( 个案研究)。 3.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墨)。 4.心理统计中用以表示分数离散度的主要指标有标准差和( 方差)等。 5.小样本研究范式的缺点之一是(研究的外部效度不易达到要求)。 6.控制变量是实验中保持恒定的某些潜在的(自变量)。 7.一致定位量表是以(心理物理测量)为基础。 8.访谈信度通常以(重测信度)作为评估指标。 2.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的心理学理论构建类型是(.归纳)理论。 3.费希纳等人提出了( 心理物理法),揭示了客观刺激量和主观感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建立“实验学校”或“基地”,对同样对象反复多次的进行心理学或教育实验研究,容易产生 多重实验的干扰,从而削弱研究的(外部效度) 6.用来表示“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程度”的是(预测效度) 7.观察者在评级中出现的过宽的倾向,我们称之为(正宽大)效应。 8.“原始报告分析”指的是( 口语报告法) 9.统计功效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 .Ⅱ)类错误的概率。 10.多元分析的两种不同的策略是( .标准分析和层次分析) 2.心理学研究中,外源变量相应于(自变量),内源变量相应于(因变量)。 3.小N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多重基线设计)。 )。4.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 )。5.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平方6.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判别函数分析)。 8.等比量表的特点是(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9.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实验方法),研究可观察、可测量、可控制的外显行为。 10.简单随机抽样法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它们是(.抽彩法和随机表取)样法. 1.避免严重损害内部效度,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1 2.能够最有效运用实验控制策略的是(实验室实验) 14.问卷设计中的最高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 15.两种常用的标准分数是标准九分数和(.z分数)

全国管理经济学2009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应包括( A )绪论-4 A.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B.建立经济模型、均衡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C.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蛛网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 D.创新理论、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C )1-16 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B.由于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C.由于该产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D.由于消费者爱好发生改变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3.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其销售收入( D )2-35 A.一定增加 B.一定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增加 4.长期生产函数中( B )5-85 A.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固定的 B.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C.各要素的投入量部分固定部分可变 D.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有固定的比例 5.厂商组织生产时,当仅有单一要素投入可变时,该单一可变要素最优使用量应满足( C )3-56 A.MRP>P B.MRP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1. 在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时,需要考察哪些因素?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 间差异的检验。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检验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2)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⑶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错,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 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有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答: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作、 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被测者某些心理现象或行 为的变化。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余变量称为额外变量,在额外变量中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被 称为潜在的自变量。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词频为自变量,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而被试间的差异、词频的定性、材料的选择、实验任务、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会是潜在的自变量。对于这些潜在的自变量,应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1)控制被试间差异,应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试。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以随机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学生作为被试。(2)用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定性词频,如以字或词在报纸、书刊、教材等语言 材料中使用次数统计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引起的词频不确定性,可以用大被试量来加以控制。 (3) 材料的选择方面,若以拼音文字为实验材料,拼读规则的运用会使词频效应被低估。所以应选择非拼音类文字,如汉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汉字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验可将此作为一个自变量加以操纵。(4)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因变量为反应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命名、判断、再认、补笔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 由于不能确定词频效应究竟发生在字词识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选择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词汇判断、命名和词汇命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更准确的结论。(5)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为了达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应把词频和字类型作为组内设计。但为控制不同类型任务间的相互干扰,任务类型应作为组间设计。(6)实验环境应尽量保持恒定。(7)运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时。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后,再得出结论。以上是对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个案研究是心理学历史最长的研究形式之一,学派时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就是对一些临床个案观察和分析的成果。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还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是一种自然观察,它既可以作定性的考察,又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观察法,目前最多采用的是参与观察法,即由观察者或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或事件。 2?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象机、摄象机、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主试的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本身的个 性特、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也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人们早就注意了这种效应,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 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4?横断研究: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的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5.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 7.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群组”,如果这个组比较大的话)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 9. 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 10.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门槛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出现了低限效应。 11. 访谈法:使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 方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 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 形,考察被试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的不同注视时间(次数、每次时间长短),以判断被试对某一物体的偏好,一般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笔记 一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对管理决策的意义。 答:184页第二段第三段。 二如何理解企业和利润的含义。 答: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在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并不限于商业性或盈利组织。随着社会发展,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肯定是公司类型的企业。 利润(profit)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三用供求法则分析,汽车需求增加对汽油价格的影响。 答:汽油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总量是一定的。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汽油来满足汽车运行的需要。由于汽油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在汽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需要的汽油随之增加。需求增加,则供给从远期来看不能满足需求,则会出现汽油价格上涨的情况。 四用弹性理论解释何为“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及“过年货的涨价现象” 答:用需求弹性来解释。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供给下降百分比,这时商品供给量将无法满足商品需求量则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这是“过年货的涨价现象”。 五如何理解劳动集约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已及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答:劳动集约型技术进步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技术进步。以这种方式实现技术进步,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技术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是,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以劳动替代资本及劳动/资本比率上升(或资本/劳动比率下降)的情况。由于每单位资本试用更多的劳动,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资本节约型的。这样,达到原有的产量现在只需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劳动/资本比率上升(资本/劳动比率下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其基本特点具有:1.不可替代性。2. 发展阶段性。3. 存在广泛性。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六如何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