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练习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练习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练习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练习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蓄电池充电与放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蓄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蓄电池使用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关于电池使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型号的电池性能不同,不要把不同型号的电池混合使用,但新旧电池可以混合使用 B.废电池应分类投入回收箱中

C.不能把把电池投入水中,也不能投入火中燃烧 D.不要随便将电池拆开

3.关于电池含有有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蓄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不可随便丢弃

B.化学电池的铅电极板和电解液如果乱丢弃,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C.化学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不可随便丢弃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干电池放电 B.给蓄电池充电 C.风力发电 D.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5.下列关于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常用的化学电池的电压都是1.5 V B.3个铅蓄电池串联的电压是6 V C.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D.用西红柿可制作电池,用苹果不能制作电池

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它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下列设备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是( )

A.电动机 B.电磁铁 C.发电机 D.电水壶

7.下装置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 )

A.电动机 B.发电机 C.电磁铁 D.电磁继电器

8.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C.麦克风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9.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

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图 1 图 4 图 3 图2

B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D .闭合电路的全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1.图1四幅图中,哪幅图是表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

12.某同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如图2,ab 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体接

在量程为3 A 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电流表指针指零.当把ab 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

B .钢丝太细,换用铜棒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

C .应把ab 改为向左运动

D .应把ab 改为上下运动

13.若高压线断裂落地,请不要靠近,更不要用手去挪动,正确的做法是派人看守现场,迅速

找电工师傅来处理,这是因为( )

A .高压线温度高,会烧死人

B .高压线的电压高,对人和物有巨大的推斥力而置人于死地

C .人走近时会造成跨步电压触电身亡

D .高压线有巨大的吸引力,把人吸去而触电身亡

14.如图3各实验现象揭示发电机原理的是( )

15.下列四个研究电和磁关系的实验(图4)中,其中研究“磁生电”的是( )

16.下列(图5)四幅实验装置图所反映的原理,对电动机的发明有直接影响的是( )

图6

5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 .电磁铁磁性强弱只与电流大小有关

C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

D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18.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能生磁,磁不能生电

B .发电机发电的过程能量不会转化

C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D .导体在磁场中往复运动产生的电流方向不变

二、填空题

19.如图6所示,当闭合开关,导体AB 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摆动,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此时,在这个实验电路中,_____ _____相当于电

源,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 __________。

20.南孚牌干电池的外包装说明(部分)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每小题各答一点即可)

(1)保养或使用电池过程中应注意

(2)废旧电池应如何处理 .

21.现在有一种“手机自生能”技术。手机上装有特制电池,上下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这

种装置实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如果将手机上下摇动一次,相当于将200g 的物体举高lOcm 。由此可知,每摇一次可以获得的电能为 J 。若每秒摇动两次,则摇动手机的功率为 W 。

22.电动机车利用电动机产生动力以200 km /h 的速度高速行驶,电动机把 能

转化为 能.由于 所以行驶的列车在动力消失后不能立即停下.当高速

运行的列车开始制动时,电动机变成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减速,发电机应用

物理现象工作.

23.小明制作了一个柠檬电池,当他把一只阻值为4Ω的小灯泡接入电路中时,测得通过小灯

泡的电流为0.2A ,小明由此可计算出柠檬电池两端的电压约为 V .电路中的电能是由柠檬的 能转化而来的.

24.如图7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这种手电筒不用化学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时只要将它来

回摇晃,就能发光,并且来回摇晃得越快, 手电筒发光越强. 这种手电筒所产生的电能是根据 现象获得的,其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成电能.

25.在变电站旁常常立有如图8所示的警示牌,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提醒人们不能靠近高压带电

体,从面避免发生 触电。

26.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如图9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

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这种灯不用化学电池,是通过车轮的转动来带动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发电机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三、计算题

27.据资料显示,2003年底我国660个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l.5亿吨,并且每年以4%的

速度递增。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建设及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变废为宝,利用垃圾中的可燃物质燃烧发电。2003年1月在一城市建成了垃圾焚烧电厂,该

厂年处理垃圾可达2.16 x 105 t .研究表明,生活垃圾的平均热值约为6.27×106 J /kg .如

果利用垃圾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每燃烧1t 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40 kW·h,那么:

(1)生活垃圾燃烧发电的效率是多少?

(2)请你谈谈对城市建垃圾发电厂的看法,以及你对人们在生活中收集垃圾有何建议。

9 图8 图

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9.切割磁感线;导体A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0.(1)写出表中的一点内容即可;(2)应分类回收;

21.机械能;0.196;0.392; 22.电;机械;惯性;电磁感应;

23.0.8;化学;24.电磁感应;机械; 25.高压电弧.26.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计算题

27.(1)13.78﹪;

(2)看法:建立垃圾发电厂使能源再次利用,有利于节约能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建议:可将垃圾分类回收。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二、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第17章-轮系习题答案

第17章轮系(作业) 1. 由一系列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它一般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类。 2. 轮系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 中心距较大,(2) 大传动比,(3) 变速运动,(4) 改变从动轮转向。 3. 轮系中主动轴与最后一根从动轴的转速之比,称为该轮系的传动比。若用i kl表示,则下标k表示主动轮,l表示从动轮。 4. 计算轮系传动比时,除计算其数值大小,还要判断其转向。首末两轮转向相同为+号,转向相反为-号。 5. 在定轴轮系中,只改变传动比符号而不改变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6. 惰轮的作用有两个:(1)改变转向;(2)增大传动中心距。 7. 在周转轮系中,轴线固定的齿轮称为中心轮,轴线转动的齿轮称为行星轮,而支持行星轮的构件称为系杆。 8. 周转轮系按所需主动件数(或机构自由度数)又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两类。有两个主动件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9.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可通过转化后的转化轮系求解获得。 10. 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优点是(1) 结构紧凑、(2) 传动比大、(3) 重量轻、(4) 效率高。 11.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反,故传动比为B;而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同,故传动比为A。 A.正;B.负。

12. 定轴轮系总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数值等于所有B 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A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A.主动;B.从动。 13. 对于平行轴定轴轮系,其总传动比的正负号决定于该轮系中外啮合的齿轮对数m,m 是偶数为正,首末两轮转向B。 A.相反;B.相同。 14. 惰轮在计算总传动比数值时A计入,在决定总传动比正负号时B计入。 A. 不需;B.需要。 15. 用箭头表示图中各轮的转向,并指出哪一个是惰轮。 其中z2是惰轮其中z2,z3是惰轮其中z2是惰轮16. 试确定下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并确定其末端转动或移动方向。 (1) 卷扬机传动系统,求蜗轮转速及重物G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已知:z1=18,z2=36,z3=20,z4=40,z5=2,z6=50,D=200mm.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十七章 索赔

第十七章索赔 一、思考题 1.简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产生的原因。 答: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的产生往往是因买卖双方的各自的权利、义务问题而引起的,甚至导致发生仲裁、诉讼等情况。买卖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1)卖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交付货物或虽然交货但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等不符合合同规定。 (2)买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派船接货、指定承运人、支付货款或开出信用证,无理拒收货物等。 (3)合同中所订条款欠明确。例如,“立即装运”、“即期装运”,在国际贸易中无统一解释,买卖双方对此理解不一致或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各执一词。 2.各国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区分方法有哪些区别?对于不同违约行为的违约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 答:(1)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同期间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又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英国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要件”,受损害一方除可要求损害赔偿外,还有权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担保”或“违反随附条件”,受损害一方有权请求违约的一方给予损害赔偿,但不能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中间性条款或无名条款”,违约方应承担的责任须视违约的性质及其后果是否严重而定。 (3)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美国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以致使另一方无法取得该交易的主要利益,则是“重大违约”。在此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如果一方违约,情况较为轻微,并未影响对方在该交易中取得的主要利益,则为“轻微违约”,受损害的一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无权解除合同。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 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若一方违反合同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受损害的一方就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同时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损害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3.何谓索赔期限?为什么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索赔条款中通常应规定索赔期限? 答:(1)索赔期限的含义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 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 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 是哪组数据? 2.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 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 连接成了图17.1-3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 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 1.(1)图略 (2)“1.2V 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

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1.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 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 ,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 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 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 ,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4. 某同学认为:“由I = U/R 变形可得R = U/I 。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75A 2. 2V 3. 8.3Ω 解析:1.根据公式I=R U 2.根据公式U=IR 3.根据公式R = U/I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 一个小灯泡上标着“ 2.2 V 0.25 A ”,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8.8 Ω。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 2. 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 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机械设计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17-1解1)选择型号:因此类机组一般为中小型,所需传递的功率中等,直流发电机载荷平稳, 轴的 弯曲变形较小,联接之后不再拆动,故选用传递转矩大、结构简单的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如凸缘联轴器。 2)按传递最大功率『=刘世求计算转矩 P 20 『=9劳。==曲50尺三二=砧.粉叫.厢 转矩用3000 。 由教材表17-1查得,当工作机为发电机时的工作情况系数《* T 3。则计算转矩 T c=K1T=L3^63.i? = S2.71N.m 根据计算转矩、轴的转速邱=3叩° '『面、夕卜伸轴直径d=45mm 查手册,可用标准 GB5843- 1986饺制孔型凸缘联轴器YL9。其许用转矩为】『]=地口由,皿,许用最大转速 卜5。。〃血" 他主要尺寸:螺栓孔中心所在圆直径孔=[[?洒,6只M10螺栓。 17-2 解(1 )选择型号:因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子较重,传递的转矩特大,轴有一定的弯曲变形,工作环境为高温高压蒸汽,轴有伸长,故选用耐温的齿式联轴器。 (2 )求计算转矩 T=95如-=蜘队—=9550M m 转矩H300。。 由教材表17-1,当工作机为发电机原动机为汽轮机时的工作情况系数仍可取虻,=13。则计算转矩 3^ = £i r=L3x 5530 = 12415JVm

根据计算转矩、轴的转速H = U叩叮血、夕卜伸轴直径d=120mm 查手册,可用标准 ZB19012- 1989GCLD型鼓型齿式联轴器GCLD7。其许用转矩为[门颁°加'巾,许用最大转速 =300Cr/min 17-3 图17.2 题17-3图图17.3 题17-3解图 解可选用一超越离合器,如图17.3所示。电动机1和电动机2的转速是相同的,但电动机1经过蜗杆蜗轮传动后,转速降至氐'L,并有啊4气j。当两电机同时开动时,因心L Y,超越离合器松开, 传不到轴上,口=轴由电机2带动。若电动机1开动后,再停止电动机2,那么当电动机2停止转动 时,= 口,》成日,超越离合器被滚珠楔紧带动°!轴旋转。所以任何时间都不会卡死。 17-4 图17.4 题17-4图

第17章习题解答

第17章习题解答 17-1 对比等电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 CO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其中1个是由O 提供电子对的配键) N 2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 CO 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N 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临界温度126K ,熔点63K ,沸点77K 。 CO 的化学性质:(1) 还原性;(2) 配位性;(3) 与非金属作用。 N 2的化学性质:键能大,不活泼,在高温下才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17-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5)PdCl 2。 解:将浓硫酸滴到HCOOH 上即可得到CO 气体;或用草酸晶体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可得到CO 和CO 2混合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固体NaOH 吸收CO 2,即可得到纯的CO 。 CO 可用排水集气法,因CO 难溶于水。 (1) 4CO + Ni 50℃ Ni(CO)4 (2) CO + CuCl + H 2O HCl 溶液 Cu(CO)Cl·2H 2O (3) CO + NaOH 433K 加压 HCOONa (4) CO + 3H 2 CH 4 + H 2O CO + 2H 2 CH 3OH (5) CO + PdCl 2 + H 2O === CO 2(g) + Pd + 2HCl 17-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 (3)黄磷着火; (4)油着火; (5)木器着火 解:金属镁,钠,黄磷着火应用干沙灭火,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不宜用水,泡沫灭火器以及CCl 4等。因为这些物质会与镁、钠、黄磷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爆炸。 油着火可用干冰、泡沫灭火器和沙子等,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不宜用水。 木器着火可用水以及上述几种灭火器均可达到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而灭火的目的。 Fe,Co 或Ni 523K,101KPa Cr 2O 3 ZnO 623~673K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17.1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的种类. 17.2 需采用液相色谱法(指定离子色谱或反相色谱) 17.3 减小填料粒度 17.4 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7.5 梯度淋洗适用于分离一些组分复杂及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复杂试样。 17.6 分子扩散项。 17.7 示差折光检测器——长链饱和烷烃 荧光检测器——水源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17.8 空间排阻色谱 17.9 叙述从略。 17.10 梯度洗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但可互溶的溶剂,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连续改变色谱柱中冲洗液的极性,离子酸度或PH等,从而改变被测组份的相对保留值,提高分离效率,加快分离速度的一种洗脱方式。 液相中梯度洗脱和气相色谱中程序升温作用相同。不同的是在气相色谱中通过改变温度条件,达到高效快速分离目的;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达到目的。 17.11 下列色谱法中最适宜分离物质: (a)气液色谱——适宜分离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 (b)正相色谱——适宜分离极性化合物。 (c)反相色谱——适宜分离多环芳烃等低极性化合物。 (d)离子交换色谱——适宜分离离子型和可离解化合物。 (e)凝胶色谱——适宜分离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2000) 例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f)气固色谱——适宜分离永久性气体及烃类化合物。 (g)液固色谱——适宜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或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特别适合分离异构体。 17.12 分离下列物质宜用(几种液相色谱方法) (a)宜用液固色谱或液液分配色谱 (b)宜用反相色谱 (c)宜用离子交换色谱 (d)宜用正相色谱或反相离子对色谱(需控制pH) (e)宜用凝胶色谱 17.13 解: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推断此为正相色谱,故分离物为极性物质,若 改用极性物三氯甲烷(极性大于甲苯流动相),势必减小该溶质的保留时间。 17.14 指出在正相色谱中以下物质顺序:(先→后) (a)正己烷、苯、正己醇。 (b)乙醚、硝基丁烷、乙酸乙酯 在反相色谱中以下物质说明顺序(先→后) (a)正己醇、苯、正己烷

聚类分析例题及解答

聚类分析作业 例题: country populatn density urban religion lifeexpf lifeexpm literacy pop_incr Afghanistan 20,500 25、0 18 Muslim 44 45 29 2、8 Bangladesh 125,000 800、0 16 Muslim 53 53 35 2、4 Cambodia 10,000 55、0 12 Buddhist 52 50 35 2、9 China 1,205,200 124、0 26 Taoist 69 67 78 1、1 HongKong 5,800 5,494、0 94 Buddhist 80 75 77 -0、1 India 911,600 283、0 26 Hindu 59 58 52 1、9 Indonesia 199,700 102、0 29 Muslim 65 61 77 1、6 Japan 125,500 330、0 77 Buddhist 82 76 99 0、3 Malaysia 19,500 58、0 43 Muslim 72 66 78 2、3 N、Korea 23,100 189、0 60 Buddhist 73 67 99 1、8 Pakistan 128,100 143、0 32 Muslim 58 57 35 2、8 Philippines 69,800 221、0 43 Catholic 68 63 90 1、9 S、Korea 45,000 447、0 72 Protstnt 74 68 96 1、0 Singapore 2,900 4,456、0 100 Taoist 79 73 88 1、2 Taiwan 20,944 582、0 71 Buddhist 78 72 91 0、9 Thailand 59,400 115、0 22 Buddhist 72 65 93 1、4 Vietnam 73,100 218、0 20 Buddhist 68 63 88 1、8 进行聚类分析,步骤如下: 1、标准化的欧式距离聚类 各类所属 得出以上结果,以欧氏距离为计算距离方法,把以上17个亚洲国家地区按6个变量欧氏距离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Bangladesh 第二类为:China 第三类为:Malaysia 2、尝试其她类间距离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模拟考题及答案

、判断题 (对)1X (兀公2丄,X p)的协差阵一定是对称的半正定阵 (对)2标准化随机向量的协差阵与原变量的相关系数阵相同。 (对)3典型相关分析是识别并量化两组变量间的关系,将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转化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另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对)4多维标度法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在低维空间中再现研究对象间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错)5X (X-X2,,X p) ~ N p( , ),X,S分别是样本均值和样本离 S 差阵,则X,—分别是,的无偏估计。 n (对)6X (X「X2, ,X p) ~ N p( , ),X作为样本均值的估计,是无偏的、有效的、一致的。 (错)7因子载荷经正交旋转后,各变量的共性方差和各因子的贡献都发生了变化 (对)8因子载荷阵A (a j)中的a ij表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 (对)9判别分析中,若两个总体的协差阵相等,则Fisher判别与距离判别等价。(对)10距离判别法要求两总体分布的协差阵相等,Fisher判别法对总体的分布无特 定的要求。 二、填空题 1、多元统计中常用的统计量有:样本均值向量、样本协差阵、样本离差阵、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2、设是总体X (X」,X m)的协方差阵,的特征根i(i 1,L ,m)与相应的单 位正交化特征向量i (盼无丄,a m),则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是 y1 Q1X1 812X2 L QmX m 方差为1。 3设是总体X (X1,X2,X3, X4)的协方差阵,的特征根和标准正交特征向量分别为: 1 2.920 U;(0.1485, 0.5735, 0.5577, 0.5814) 2 1.024 U2(0.9544, 0.0984,0.2695,0.0824) 3 0.049 U3(0.2516,0.7733, 0.5589, 0.1624) 0.007U4 ( 0.0612,0.2519,0.5513, 0.7930),则其第二个主成分的表达式是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