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反思一: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先学后教,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问题提交到班内共同解决,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三个自主学习活动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台湾这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节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此本节课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结合时政,如绿色阵营、蓝色阵营,台湾入联公投等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通过对台湾形状的想象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颂读,更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一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思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给

了学生一定的空间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精讲和点拨会事半功倍。

2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计算题的动手练习或是拓展题的讨论,学生迅速的有序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使课堂节约了许多时间,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展示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3 、引入两岸政治热点话题,让地理课堂走进社会、社会进入地理课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例如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讲解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权所有,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此时,让学生理解内地与台湾: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收复台湾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关注社会、关心国情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反思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一、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紧抓新课程核心理念

本节课教学过程,创设的各个问题,都是面对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通过电脑画面展示内容,分析台湾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台湾农作物与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原因。学生在分析回答问题时,难免有错误,或者不全面。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正确的观点,教师要赞同,对学生暂时失败和不足之处,教师可热情启发,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请其他同学帮你想一想。这样使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与合理补充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接近,也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教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把握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补充相关内容。如本节教学设计中,根据台湾工业发展相关知识,增加了大陆与台湾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意义相关内容,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使学生达到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学习达成目标。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完成研究性课题,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协作学习,感受与他人的讨论、探究和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而且有利于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本节教学设计不是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1)在讲授台湾工业关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强调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分析工业分布沿海平原的有利条件时还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台北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北还是一片沼泽地,现在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城市,也是台湾省的省会。以此表明西部发展历史悠久,并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在对台湾的海陆位置,自然环境练习题训练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同时授课时,教师说明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如果不说明情况,学生很容易误会最长的河流

是哪一条,因为地理形图上显示出台湾岛上有很多条河流。

2、课堂驾驭能力方面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予以肯定,但在课堂中却经常感觉忽视了这一点。如在讲授过程中,讲到台湾农作物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时,此时有学生提出:水稻分布在西部,是因为西部靠近大陆,便于出口。的确,分布在西部便于出口,但这不是农业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因此,在学生提出创新观点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从而更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反思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以互动活动"猜猜看"引入,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适时的和学生一起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在浓郁的思乡之情中开始了这节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把内容分为三部分――"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寻根"、"寻宝"等这样简易而又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题目,并且通过这种趣味性强的活动形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授课效果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授课内容上,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同时,有机地将自然、人文与经济地理结合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另外,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从历史、文化、地质、经济、交通、人文等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掌握台湾省的概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们读图法,发散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自然环境特征中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的分析、归纳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小组合作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视频: 视频插入语: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多么美的一首歌曲啊,让我们一下子来到了美丽的台湾!今天就有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旖旎的风光!这里有神奇的阿里山,秀丽的日月潭,宏伟的台北故宫,高入云霄的101大楼,奇特的民俗风情,回味无穷的饮食文化,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海岸,还有那令人闻名遐迩的神木!它是台湾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听了导游的解说,同学们,你们说台湾美不美?(美)你们想去旅游吗?(想)要想去旅游的话,我们就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5页。(板书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确定自探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前设计,形成自探问题。教师预设: 1、你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概况吗?(从位置、范围、面积、组成、人口等方面) 2、台湾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如何?

幼儿园大班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知道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接着在第二环节,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一些著名的城市、山川、河流,初步掌握了 关于祖国的常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有部分小朋友对于中国的全称记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后面“共和国”三个字,有部分幼儿发音不准确。这些 都有待于我们以后不断的练习。从教师自身这一方面,我也发现, 老师的阅历其实也非常的重要,前面的几个环节,介绍中国地图、 认识海洋、山川等,由于之前上网学习了一些,对幼儿讲述的时候 就得心应手,但是在后面介绍祖国的美丽河山的环节,熟悉的地方 可以讲得比较生动,但是像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桂林象鼻山等这 些地方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经验还有待学习,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幼儿 教师必须继续努力的。 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我们这一代人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热子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也有了很多的了解。比如:我们 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比如:红军曾经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如: 我们梅村就有很多的烈士为了解放而牺牲了……这所以一件件的事 都在我们新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现在的孩子对祖国的概念 越来越淡漠,当你问他们“我们的祖国叫什么?”他们会茫然的看着你:当你说“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答案会让你哭笑不得。于是爱 祖国的教育变得刻不容缓。而主题“我的祖国”正好适合现在孩子 的特点。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渗透了很多有关祖国的内容,不仅仅是“首都北京”这样的内容,同样也有“宝岛台湾”、“民族大联欢”这 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孩子们不仅对自己身处的民族有了 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以及祖国的另一块领土—— 台湾也有了很多认识,而原来他们对少数民族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对台湾的了解也是少得可怜。虽然一个主题的实施时间并不是很长,

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以及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 ②在了解台湾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认识理解台湾的各种美称; ③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理解其外向型经济.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认知台湾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理解台湾〝美丽〞〝富饶〞的缘由;

②利用教材的〝活动〞这一板块,展开分析,认识台湾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解其〝外向型〞经济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②了解台湾与本地的紧密经济联系,增生对台湾.台胞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预备铃响.播放音乐:>. 正式铃响,开始〝热身运动〞:根据提供的信息,联想到中国的哪个省区? ①古都.沙尘暴.中关村 ②毗邻广东.人多地狭.博彩旅游业 ③金融业.京九铁路线.紫荆花 ④妈祖庙.地震.岛屿 点击呈现本课三大板块:〝导学目标〞〝知识框架〞〝本课总结〞. 新授: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紧密的联系

①地缘关系: ②血缘关系: 补述: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族? 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展示图片:高山族的服饰.著名艺人 ③历史渊源: ④文化渊源:例,两地居民都尊奉妈祖,都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展示:余光中> 简介:余光中,台湾诗人,祖籍福建.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由于台湾可以说是我国现在的一个热点,大部分学生关于台湾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熟悉省级区域的一部分,在我国的省级区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 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把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 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熟悉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特色;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教学难点:台湾省物产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基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的学习内容,主要采取了一下的教学方法:读图识图法、讲授释疑法、分组探究法。 (二)学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老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问题情景让学生理解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视频赏析,导入新课: 请同学一边聆听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边欣赏台湾的景观图片。让同学判断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图中景观是哪个地区,从而引入新课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二)、讲授新课: 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针对台湾领土归属问题,我设置了第一个活动: 活动一:追溯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历史源渊,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首先追溯台湾的历史源渊,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课文的活动题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等方面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再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地图上通过比例尺量算出基隆到福州的距离,并计算出海轮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以飞机400公里的时速行驶到达两地港口所需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台湾与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

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物产及经济特征。 (3)描述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简单了解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4)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3)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2.教学难点 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的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引入新课时,用歌曲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歌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正课进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设置了以随机“刮刮乐”为主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结时,利用台湾各地理要素的关联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课件中设置了随机抽人小插件,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小组内组织组员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 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PPT底部显示歌词。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有两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全部放完,如果时间紧的话,则可只放第一段,但部分图片则得不到展示。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模范小学鲍建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以及开发台湾的历史。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有个百灵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你们想不想听。请听祁晴带来的一首《月亮船》,同学们边听边记下歌曲中介绍了哪些旅游名胜? 生:日月潭阿里山 师:它们来自中国的那个省? 生:台湾省。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伴随着这首动听的月亮船,我们的“海峡两岸”节目正式开播了。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你,对那湾浅浅的海峡那头的台湾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二)、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出示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 师:看看与祖国的哪个省最近?(福州)(东邻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总结:从地图上看台湾和大陆仅仅隔着一道海峡,其实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师: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总是被人们冠以什么盛誉? 生: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师: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 生:因为它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随机板书) 师:小组讨论: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进行交流。派出代表汇报发言。 A、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美丽的日月潭。(学生读资料)老师用视频加以补充。 B、我们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阿里山。(出示图片) C、我们组介绍台湾的物产,(水果王国)(生: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什 么水果?我可以帮你们介绍。) D、鱼仓森林之海 珊瑚王国兰花王国学生介绍,老师出示图片。 东方糖库蝴蝶王国 米仓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了解台湾的。(出示图片如:高楼大厦,台湾小吃)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每个孩子都能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 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赞美一下台湾吧!请听《赞台湾》。(三)台湾的开发 1、师导入下一话题:是啊!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肥沃地土地,丰富的资源,繁华的街道,美丽的高楼大厦,背后流淌着我们的祖先的多少辛勤汗水,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时分不开的。(看图解说) (图1)你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对台湾进行了那些开发吗? (图2)看图补充资料 (图3) 看图补充资料 师:通过这些文字资料,我了解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准备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已经对台湾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的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目标、引导——学练——堂堂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思维拓展: 有一首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说说出你对台湾省知道那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由此可见台湾所处温度带? 3.台湾岛的山脉走向?其主峰是?找出台湾最大的湖泊以及河流,并分析河流水量水能特点。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活动建议: 1-2-6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 1-4-2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分析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观察、阅读地图和文字,从地图和资料中得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自己个人或同桌互助归纳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设计旅游线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与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形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宝岛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 认识(某区域)宝岛台湾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要贯穿始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图、读文、析图,思辨等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在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2.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比如先帮助学通过“读图、析图”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然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我是怎样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和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课前准备:教师写好教(学)案,准备好帮助学生探究台湾岛的相关资料,制好课件。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导墅中学史卫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 领土。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重点) 2.台湾的经济特色(难点) 三、教具准备: 台湾省CAI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高山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能歌善舞你能说出他们世代居住在我国的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吗? 〔讲授新课〕 2.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她包括了哪些部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多媒体填注: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处在东海与南海航线的要冲,位置重要)、钓鱼岛等岛屿,个儿不大,3.63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4%,而台湾岛就占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显然,应当是我们游览的重点。 〔过渡句〕那台湾岛到底家安在哪里的呢? (1)读教材33页图,抽学生讲,教师在空白图中填:东——太平洋;西——台湾海峡(大陆上——福建省);北——东海;南——南海。 (2)抽学生回答读图,然后教师总结:台湾岛家安在我国大陆东南100多海里的海面上,太平洋与台湾海峡之间,与福建省翘首相望,离大陆很近(板书——近)。 (3)抽学生回答读图题第4题,教师总结: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其纬度低(板书——低)。 3.气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组成。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 2、通过地形、气候分析台湾人口的分布。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人口分布的原因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朗读《乡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这头、那头分别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 导出课题: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台湾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呢?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谈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科相互渗透,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历史的见证: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4、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5、1895年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此后长时期两岸隔绝。 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对我们的宝岛台湾了解吗?它的位置在哪?地形情况如何?是什么气候?人口怎样分布?资源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台湾。首先我们来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反思一: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先学后教,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问题提交到班内共同解决,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三个自主学习活动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台湾这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节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此本节课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结合时政,如绿色阵营、蓝色阵营,台湾入联公投等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通过对台湾形状的想象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颂读,更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一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思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给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doc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二、设计思路及不足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

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并讲述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再由传说过渡到课题,着重理解“潭”。 二、教学方式多样

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内容:祖国的宝岛台湾 课型:探究型课 课时:三课时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思品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涉及到了台湾的形成发展,以及目前的传统习俗,灿烂文明,同时介绍了我国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知道祖国大陆跟宝岛台湾是根脉相通,一定要统一的。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热爱祖国,知道台湾,但不是很了解台湾。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台湾的古今事宜,进而对祖国大陆以及宝岛台湾有更深层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仪、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件、有关台湾的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信封信签纸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美丽的宝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 师:(课件出示祖国的宝岛台湾:在祖国东南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座形状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同学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吗?如果你知道就请到讲台上从这地图上把它找出来吧。 生:(观察、思考、答复)是台湾,台湾在地图上就像一个芭蕉叶。 (上台在地图上找出台湾。) 师:不错,程宜真聪明,来,奖你一张小贴画。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台湾呀? 生:想!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板书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学生齐读。) (二)分析问题,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很多年以前,台湾跟祖国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但现在它们却分开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1:我认为是因为一次巨大的地震将大陆和台湾分裂了,然后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他们分开了。 师:请坐,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生2:我猜是自然的缺陷造成的,比如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塌方。 生3:我认为是海底火山爆发引起海啸,导致低处淹没,台湾漂移。 师:我们班的孩子知识面真广,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陆和台湾分隔的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阅读58页,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仔细阅读,并思考。) 师:好了,孩子们,刚才谁的推理是正确的? (指着生2,掌声想起来) 师:不错,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师: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有这么多漂亮的岛屿,你们想想看,台湾美不美呀? 生:美!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台湾不但有好多的岛屿,而且呀,它还有好多的别称呢,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然后竖起小耳朵,静静地去感受台湾

人教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祖国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本次赛课我讲的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学习目标是: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上完本节课感觉处理比较好的方面: 1.课一开始,我利用漂亮的图片《日月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到的资料,再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调查结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大量的文字,生动的图片知道了台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所以是我国的宝岛。 3.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的限制,他们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史实不太了解,很难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及大陆亲人的心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用一首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创设了哀怨、思 念亲人的氛围,连接龙的血脉。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这里,讲述当年的历史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体会到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热盼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教学也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4.预习作业。每节课我都认真设计作业做到课内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我们的《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是本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如果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不通过多种活动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已经升华的道德情感也易渐渐地冲淡。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悟明理,更应重视课后延伸这一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把课文中讲明的道理内化为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提高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 上完本节课也有有很大的遗憾: 1.师生交流不算最好,由于是星期一孩子刚参加完升旗仪式,来晚了不在状态。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第一课时 二、教学活动课题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教材分析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 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四、教学活动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百度搜索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资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方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 生互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亲戚朋友或网友在台湾吗?(有的话让其简介台湾) 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台湾吗?(有去过的话让其简介台湾) 3.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台湾吗?(想) ——那么请你们先谈谈自己了了解的台湾的情况吧,,(学生交流) 师:很好。同学们对台湾已经有所了解,但都只是了解了某一方面星星点点的东西。今 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台湾) 二、活动探究,了解认识台湾。 1.播放台湾宝岛风光片,欣赏台湾风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5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4.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 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 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结合课本p66 -67页图7.41-7. 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是我国最的岛屿。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 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台湾省的居民中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 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两岸人民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 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下面是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 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 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 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 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 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 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 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 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 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 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 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