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

2、农产品供给

3、农产品需求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

6、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

8、比较成本学说

9、土地

10、土地集约经营

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12、土地制度

13、土地产权

14、土地所有制

15、土地使用制

1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1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8、农业劳动力

19、农业劳动力供给

20、农业劳动力需求

21、农业劳动生产率

22、农业剩余劳动力

23、农业技术进步

2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25、农业资金

26、农户资金

27、农业财政资金

28、农业信贷资金

29、农业家庭经营

30、农业合作社

31、交易费用

32、外部性

33、无公害农产品

34、农业产业化经营

35、农业保护政策

36、农业经营一体化

37、农业生产专业化

38、农业保护政策

39、黄箱政策

40、绿箱政策

41、感知风险

42、信息搜寻

43、良好操作规范

44、有机食品

45、食品认证

46、农业产业结构

47、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48、现代农业

49、农业现代化

50、可持续发展

51、可持续农业

52、中国特色生态农业

二、简答题

1、试分析农业的特性。

2、试从农业的地位来说明当前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3、从农业的基本贡献角度论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4、简述农业的多功能性。

5、土地的经济特点有哪些?

6、土地制度的定义及特点?

7、土地所有权特征有哪些?

8、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有哪些?

9、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与转包之间的区别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权利有哪些?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原则有哪些?

12、你认为在中国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

13、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

14、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16、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哪些?

17、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主要类型?

18、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19、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20、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21、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23、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24、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25、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

26、试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农业信贷、合作社农业信贷与政策性支农之间的关系。

27、试分析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行为方式。

28、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29、农业兼业化的原因是什么?

30、合作社基本原则是什么?

3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32、农业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3、农产品的交易特性有那几个方面?

34、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5、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36、良好操作规范的目的?

37、良好操作规范的意义?

38、实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39、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

40、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41、契约关系的类型?

42、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43、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

44、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生产经营者行为?

45、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消费者行为?

46、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47、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48、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49、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50、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51、我国农业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53、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原则?

54、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55、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56、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57、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

58、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

5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60、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61、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62、东西方生态农业的异同?

63、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64、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试用农产品供求价格弹性来分析不同农产品的市场定价规律?

2、试论述农产品供求蛛网理论及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

3、农产品的期货交易的功能及运行特征?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5、你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如何解决?

6、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7、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

营?

8、试述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必要性,你认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9、你认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转移有什么特点和困

难?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0、借鉴国际经验,试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途径的选择。

11、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何谓农业信贷资金?论述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3、论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小额贷款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难题。

14、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

15、分析新阶段发展农业合作的必要性。

16、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17、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是什么?

18、合作社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未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19、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目标?

20、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有哪些方面?

21、无公害农产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有哪些?

22、为什么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3、为什么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24、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5、从中国农业的现实情况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案例分析题

1、2003年,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道五里村委会一组的部分田地因国家修路获得一批征地补偿款。五里村一组制定的分配方案是:在校学生、参军服役的因户口不在本组可参加人口分配,但不参加责任田分配。大部分村民签字表示同意后,开始分款。1979年出生于五里村一组的姚某,1999年考入南昌某大学,2003年继续深造就读硕士研究生。当他得知村小组以自己没有田为由拒绝分配给他其他征地款后,找到村小组要求参加分配。村小组负责人认为,姚某已按照人口比例分得了征地款,他考上大学后户籍就不在本村小组,在村里也没有其责任田,没有理由按责任田分配比例分得其他征地款。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姚某做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分享其他征地补偿款?依据是什么?

2、蔡某与尹某为同村村民,1995年,两人签订了农村土地转包协议,蔡某将其承包的3亩责任田转包给尹某,协议签订后,蔡某依约将责任田交于尹某。2004年,尹某与他人在上述土地上开始从事红砖生产经营。蔡某发现后表示反对,认为尹某擅自改变土地性质,严重破坏了耕地,要求退还责任田,但尹某不同意,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转包后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承包人是否有权收回土地?

3、村民李某于1998年承包了村里的25亩耕地,承包期为30年。现李某欲外出务工,私下将其承包的土地转包给了同村的孙某,转包费为每年每亩480元。对此群众议论纷纷,认为李某通过转包土地从中渔利,要求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村委会是否有权收回李某转包的土地?其依据是什么?

4、1994年3月,张某承包村里50亩荒地,期限30年。2004年冬,村委会帮助其积极申请政府投资10多万元,将这块地彻底改造成了良田。村委会与张某重新签订了一份承包合同,标的物由荒地变成了耕地,承包期限、承包费等内容未作任何变动。2005年12月,矿主李某经探矿发现张的承包地下有丰富的铁矿石,便主动找上门来要其“转让”承包地用于开矿。张某感觉自己也不便开采,于是以23万元的价格将承包地私自转让并订立了“十年的有偿转让合同”。合同规定,有偿转让到期后张某把土地使用权收回。经过矿主一段时间私挖、滥采,

50亩良田已面目全非,复垦已相当困难。2006年6月,张某以涉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张某转让承包地因何违法?

5、Y村初中女学生刘某某,父母离异后由母亲直接抚养,其母再婚时母女二人都被取消了土地承包权和征地补偿款分配权,承包地被强行收回,直到其母再次离婚后土地权益才得到了恢复,母女二人曾多次上访要求补偿她们恢复土地权益前的损失,并声言母女二人的土地承包权是用离婚的代价换来的。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6、精准农业是相对于粗放农业而言的,是用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精准农业技术包括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种子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田间作物动态精准监测技术。

精准农业技术2000年春季开始在兵团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当年测土施肥面积达350万亩,测土微机决策平衡施肥达58万亩,化肥深施达830万亩,施复合肥、专用肥150万亩,采用优良品种占总播面积的80%,种子包衣面积305.37万亩,膜上膜下精量半精量播种407.2万亩,膜上精量点播机试制成功,小麦、水稻等谷物收获已达到精准收获技术的要求,棉花机器收获经五年试验获得成功,收获棉花5.3万亩。精准农业技术第一年推广就获得很好的效果:采用测土微机平衡施肥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单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十个标肥;采用优良品种并包衣可增产5-10%;采用膜上半精量、精量点播可以节约棉种2-4公斤;采用机器收获棉花,一台五行式自走采棉机一个班次可采棉150亩,可代替700人手工采棉,每采一公斤籽棉可节约0.1一0.5元;;采用喷灌不仅可节约用水30%左右,而且作物可增产10-15%,采用滴灌可节约用水40-50%,而且作物可增产20-30%。

屡创棉花高产神话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年来加大膜下滴灌、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精准技术的普及推广,目前已初步形成精准技术唱“主角”的现代农业格局。据兵团农业局统计,2008年兵团农业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1184.52万亩,占总播面积76.2%。实施种衣剂面积1220.17万亩,高密度栽培面积766.58万亩,测土施肥面积788.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86.9万亩。时至今日,新疆兵团的农业精准技术正在走向整合。以棉花种植为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之后,可通过遍布田间的管网给棉花“打点滴”,按时按量将水、肥送到棉花根部。更重要的是,通过膜下滴灌向农作物高度可控性给水给肥,为精准施肥、精准用药、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从而推动了农业栽培模式整体升级。

通过上述材料分析:

(1)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精准农业技术进步属于哪一类?

(2)农业技术进步对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你认为兵团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7、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际,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同时,中共中央做出了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我国传统的运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的政策开始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2003年以来我国农业财政政策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取消农业税,增加转移支付,为农民减负。2006年农业税全部取消,这样农民负担总额减少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亿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2000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超过3380亿元,其中2007年达到782亿元。

二、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增收。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三项补贴”制度,即农民收入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购买良种补贴,并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当年“三项补贴”为163.7

亿元,2006年“三项补贴”政策又扩展为“四项补贴”政策,即又增加了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当年“四项补贴”数额为309.5亿元。2007年根据市场需求,在“四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针对生猪生产、奶业、油料生产等的补贴,这几项补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

三、调整和优化政府基建投资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在逐年压缩国债项目资金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了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规模,使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逐年提高,并确保每年用于农村的投资规模和比例均高于上年。2003-2007年,中央政府投资累计安排支农资金达3551亿元,年均增长比例为15.5%。目前,中央政府支农投资占中央政府总规模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重点支持了农村“六小工程”以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等。

四、逐步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一是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2006年开始国家对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到了2007年这一政策已扩展到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并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贴生活费的政策也由西部地区扩展到全国。为此,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2003-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教育的支出累计为795.13亿元,其中2007年为365.22亿元,比2003年的43.90亿元增长了7.32倍。二是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为了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国家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通过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解决农村贫困农民的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到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财政对每个农民的

补助标准也由最初的20元、40元提高到现在的80元。2003-2007年仅中央财政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其它卫生支出的补助额累计达到348.1亿元,其中2007年为174.7亿元,比2003年的13亿元增长了12.4倍。三是支持农村文化事业。2007年安排资金16.1亿元,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提高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水平,支持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以农村基层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四是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23个省(市)建立了低保制度,在2007年这项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来源以地方财政为主体,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助,2007年政府财政共投入130亿元,其中地方投入100亿元,中央补助30亿元。

五、继续大力支持生态建设、扶贫及农业综合开发。近年来财政继续大力支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03-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358亿元,支持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以及保护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等。同时,积极支持财政扶贫开发。2003-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财政扶贫资金647亿元,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缩小农村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另外,大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2003-200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0.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28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8亿公斤,对促进农民增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增加“三农”投入总量,完善投入管理机制。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首次超过 2000亿元,达到2144亿元。此后,每年都较大幅度增加,2007年达到4318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2174亿元,增长了101.4%。2003-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对“三农”的投入为 15581.2亿元,比1998-2002年的“三农”投入总量7437.04亿元,增加了8144.16亿元,年均增长17.8%,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高出1.9个百分点。社会各界公认,近5年中央对“三农”支持力度之强,投入规模之大、增加幅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近年来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探索资金整合、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投入激励手段,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从而使得多元化、多渠道投入农业的格局更加明显。

由上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日趋完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主要可以概括为:投入领域由过去注重农业生产环节为主转向现在的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不断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彻底取消农业税,加大“三农”投入,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已由“多予、少取、放活”转变为“基本不取、多予与放活并重”;不断出台和强化农业各项投入政策措施,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

由于新时期农业财政政策的完善和“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4年粮食增产,2007年产量跨过万亿斤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增幅超过6%,2007年首次突破4000元,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大大改善。广

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反映,近几年财政支农措施之实、投入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农村发展之快是多年来少有的。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

(1)何谓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

(2)我国目前农业财政资金的政策取向。

8、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产区,也是乳制品主要出口地。虽然欧盟不断东扩后,各成员间生产规模和水平差异很大,但其主要国家发展乳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组建集产加销于一体的乳业合作社。欧盟乳业生产分布广泛,欧盟主要成员国的乳业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养殖规模不大。组建和加入乳业合作社,是欧盟成员小规模奶农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欧盟乳业合作社的基本经验是:

合理分配利益机制为乳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奶业合作社加工厂的利润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加工厂的扩大再生产,一部分作为奶农交奶的红利返还,一部分用于补贴乳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的各类服务。利益返还解决了生产环节利润偏低的问题,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加工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乳业合作社使欧盟小规模奶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加工增值使奶业具备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能力。随着乳业合作社规模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所获得的附加值也使乳业获得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大型乳业合作社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小规模的乳业合作社则主要通过致力于产品多样化,占据当地市场。

利益与责任高度一致是保证乳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欧盟乳业合作社参与制定奶业生产与安全标准,并帮助奶农严格按标准执行,通过以按质论价、不合格处罚的办法保证原料奶的质量,而对乳制品的加工则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HACCP质量控制体系。优质产品使奶农获得了相应经济效益,也使质量意识成了每个农户的习惯。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欧盟乳业合作社对我国乳业发展的启示。

9、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鹿毒奶粉”事件,导致全国近5万名婴幼儿患病, 158名发生肾衰竭, 3名死亡。不仅如此,经过质检部门的抽检,国内多家企业的产品中均检出三聚氰胺,而且伊利、蒙牛、雅士力等国内大品牌也赫然列于问题榜上。“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然而,“三鹿毒奶粉”事件风波未平,在香港又检出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禽蛋生产企业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的鸡蛋中含有三聚氰胺。联系这几年来曾被曝光的阜阳劣质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甲醛水产品、吊白块粉丝、金华毒火腿等

等,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观念的淡薄,道德素质的低下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纵观所有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丧失了起码的人的良知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人为地使食品成了“毒药”。人们对这种缺德行为,以前大家认为是一些不法商贩和地下作坊的恶劣勾当,但现实告诉我们,如果缺乏制度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任何企业都有违规犯法的可能。同时也表明,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最终受害的,除了消费者,企业自身也会声名狼藉,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直至被市场所抛弃。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使包括石家庄三鹿集团在内的全国872家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注销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证而停产或倒闭。上海光明乳业因部分产品召回及退货,造成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大连韩伟公司的鸡蛋在香港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后,国内禽蛋生产企业大都受到牵连而损失惨重。由此,一个严峻的考题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觉地守法履约,诚信经营,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这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与解决对策。

10、我国农业人多、地少、条块分割,科技含量低,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仍处于分散、落后的家庭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主要产品质量、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市场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收益低、市场风险大。资金一般是流向高附加值、高收益的领域,所以,农业不但不能自动吸引外部的资金,甚至也无法阻止农业资源的流出。因此,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引导,制定适度的农业财政、信贷政策,才能弥补农业的弱质性,增强农业的综合实力。我国从1996年执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开始到现在也不过10年的时间,由于时间短、财力有限、经验不足,至今尚未形成完整和合理的政策选择。例如,在边境保护方面,关税结构设置不合理;转基因措施多次延期执行;新型的保护措施有待加强;数量预警型调控受到挑战。在国内支持方面,支持总量不足,特别是县乡财政支农能力严重不足;支持结构不合理,对黄箱支持重视不够,绿箱支持比例结构失衡;支持(补贴)方式扭曲,运行效率低;支持(补贴)体系不完善。在体制和外部环境方面,现行农业外贸和农业投资管理体制不利于加强农业保护;愈演愈烈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新的贸易障碍,而我国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农业保护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现行农业保护措施也难以持久。2004~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支持农村发展的。文件以农业税的免征和减征为核心,强调给农业更多的反哺,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些文件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保护和农业科技的重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业保护的未来走向。

由以上案例分析请提出你对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建议。

1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力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进入八十年代

中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日益显示出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种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各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演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

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山东省诸城市等地倡导的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以及后来的农工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

第三阶段是一九九三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充分肯定了山东维坊等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做法,并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和地位等。

1996年以后,我国各地都开始行动起来,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1997年,农业部对全国11824个有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统计,这些经营组织共联结农户达1995万户,约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9%,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31万,占农村全部劳动力总数的3%,平均每户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新增人均收入为150元左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基本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主导产业或产品也各有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类型也不尽相同。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45%。

(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近年来也出现不少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29%。

(三)批发市场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并通过合同契约或其它较稳定的经济关系,连接广大农户,实施产销一条龙经营,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13%。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类型外,还有一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科研教育单位,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为农户专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这些类型占调查总数的13%。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和主导产业或产品结构,反映出内部的利益联结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从目前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合同契约制联结形式。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各利益主体通过合同契约形成的稳定利益联结关系。通过合同关系,确定保护价收购或优惠价格,也有的制定出保底利润等。如广东省新兴县温氏集团采取合同关系,公司保证农户出售一只鸡,要净赚2元钱左右。合同契约联结关系,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利益联结关系,占调查总数的70.5%。

(二)股份合作制联结形式。是指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农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如江西省东乡县糖厂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出售甘蔗不仅直接获得全部收入,同时糖厂还将收入的10%列入糖厂当年的股份,算作虚拟股本,年终参与整个企业的利润分红。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销售的利润,农民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这种联结方式占调查总数的18.8%。

(三)合作制联结形式。是指农民组建并加入合作社(协会等),以整体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据交易额大小进行利润返还的联结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合作社集产供销为一体,农民既参与生产经营,又参与民主管理,盈

余按社员对合作社的交易量实行返还;另一种是合作社+公司,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合同后,合作社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企业或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盈余按合同规定返还给合作社后,合作社再按照社员对合作社的贡献进行分配。有的地方将这种分配形式称为二次结算”或“二次分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茧农合作社在连接富安茧丝绸集团公司和农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生产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1995——1997年三年,集团公司在年终从蚕茧加工、销售中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利润,通过合作社对茧农进行分配,茧农得到的“二次分配”款共计700多万元。这种联结方式占调查总数的11.7%。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学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 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最新《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重点(精)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1.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思考题: ●1.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2.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 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完善:①.贯彻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土地流转机制;③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④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3.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助,平等互利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全院必修 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鲁宾费尔德,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曼昆北大出版社 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人大出版社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等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宋则行经济科学出版社 专业必修 外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史《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箫国亮新华出版社 《资本论》选读《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叶静怡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赵靖北大出版社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Jeffrey church,Roger ware 清华出版社 信息经济学《The Theory of Incentives》Jean laffont Princeton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程》吕随启,苏英姿北大出版社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李权北大出版社 分类选修 博弈论基础《博弈论基础》吉本斯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学方法论《理性与信仰——经济学反思札记》王曙光新世界出版社 经济学名著选读《国富论》等 劳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伊兰泊格,史密斯人大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Alfred Field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轨经济学《转型与经济学罗兰北大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王志伟北大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 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刘次邦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融经济学导论《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人大出版社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s,Industuments and Institution》 Santomero 投资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何小锋中国发展出版社 营销学《营销管理》科特勒,菲利普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专题《全球网络经济》箫琛华夏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朱小平人大出版社 财政学《财政学》刘怡北大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易纳,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现代金融理论简史《金融学》《数理金融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北大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上海人民出版社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陆立军中国经济出版社农业经济学《社会注意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 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谢经荣东北财大出版社 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中国经济出版社

农业经济学-作业题

复习题库 第一章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小农经济 *3.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5.农业经营形式 **6.家庭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二、简答 **1.怎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 简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3.简述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性 *5.合作社需遵守哪些原则? **6.简述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补充的经济形式结构的原因 ***7.制约农业经营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分散经营的性质 三、论述 **1.述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2.论述现阶段农业多种经营形式同时并存的必然性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 *2.农业现代化 *3.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 **4.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5.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6.农业电气化 *7.农业水利化 二、简答 *1.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3.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4.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有哪些? **6.世界农业现代化中,根据内部生产力要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先后关系可以划分哪几种形式? 三、论述 **1.述说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2.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二、简答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范围 **2.农业自身哪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业领域的管理职能? ***3.国家和政府法制与法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4.改善和提高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7.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几种含义? 三、论述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2.述说农业保护的阶段性 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 **3.农村产业结构 **4.农业生产结构 二、简答 *1.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3. 简述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4. 简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5.简述农业生产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6.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 **1.产业结构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 述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 案.d o c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美国有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大学

美国有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大学 在21世纪世界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形成了以信息化、国际化、协调化、持续化和无周期性经济危机为特征的农业新经济发展模式,代表了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对海外留学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小马过河留学专家,也可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123-267! 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生产力和投资及国内/国际发展趋势.这包括了很多经济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美国开设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学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乔治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 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新版农业经济论》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新版农业经济论》 [日本]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 沈金虎、周应恒、张玉林、曾寅初、张越杰、于晓华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定价:25元 目录 中文版序 新版序言 第1章现代世界农业问题 1.1 世界粮食、农业经济的不平衡 1.2 经济发展阶段与食品供需结构 1.3 农工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1.4 三种农业问题 第2章粮食问题的理论 2.1 问题概要 2.2 粮食问题的理论模型 2.3 经济发展模型与粮食问题 第3章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 3.1 问题概要 3.2 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 3.3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农业调整问题 3.4 农业保护的经济学 3.5 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第4章农业增长与粮食问题的解决 4.1 国际展望 4.2 日本农业发展的宏观展望 4.3 稻作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4.4 技术转移的条件 4.5 “绿色革命”与世界粮食问题 第5章经济发展与农业问题的转换 5.1 经济发展与农业的地位 5.2 历史的展望——农业与财政 5.3 农业政策的性质转变 5.4 战前、战后的基调变化 5.5 农地改革的意义 第6章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 6.1 农业保护的主要手段 6.2 从国际比较看战后日本农业保护的特征 6.3 混乱的农产品国际贸易 6.4 世界农业体制的改革 第7章价格政策的失败

7.1 粮食管理法下的米价政策 7.2 向新粮食法的过渡 7.3 从价格支持向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渡 第8章农业结构改革的挫折 8.1 经济增长与农业结构 8.2 农地制度与技术进步 8.3 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途径 第9章日本农业政策的课题 9.1 自立农业的构想 9.2 阻碍农业自立发展的主要原因 9.3 发展自立型农业经营的努力 9.4 条件不利地区的环境与社会 9.5 食品供给的安全保障 9.6 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农业 著者简介 速水佑次郎(Hayami Yujiro, 1932年生) 1956年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毕业。曾先后在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东京都立大学、青山学院大学工作。从2000年起兼任国家开发高等教育机构(FAISID)研究生院Program Director和政策研究研究生院教授。Iowa大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日本农业的增长过程》(创文社,1973年)、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ith Ruttan, V. W., Jho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5)、《农业经济论》(岩波书店,1986年)、《发展经济学》(创文《新版发展经济学》(创文社,2000年)、Development Economics: From the Poverty 社,1995年)、 to the Wealth of Nations (Oxford Press, 2001)、Communities and Marke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青木昌彦, Oxford Press, 2001)等。 神门善久(Godo Yoshishisa, 1962年生) 1984年京都大学农学部毕业,1987年该校农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中退,任职于滋贺县立短期大学,现为明治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京都大学农学(农林经济学)博士。主要论文有《对农业经济学的反思》(《农业经济研究》日本农业经济学会,第73卷第2期,2001年)、《农地问题和日本农业》(奥野、本间编《农业问题的经济分析》日本新闻社,1998年)等。 译者是在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现代农业经济学 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农业经济学重点内容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需求:指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农产品供给定理: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农产品物流: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其发展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流通就是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也不等于农产品储运 5、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与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6、“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 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 业支持措施。 “黄箱”措施(Amber): 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与补贴。 “蓝箱”措施(Blue):根据限产计划,按固定面积与产量给予。 7、农业合作经济:(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y)就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8、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指农民,特别就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与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9、农户家庭承包经营(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HRS): 指土地属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的农业经营制度。 10、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就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 11、农产品供求均衡: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恰好相等。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其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12、农产品需求定理:又称农产品供给规律,其基本内容就是: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二、填空 1、《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与研究农业中的生产关系2 3 4 以现代农业科学为支撑。 5、日本农协的组织特点广泛性、兼容性、系统性、全面性、非盈利性、民主性、依附性 6、日本农协的主要职能有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信用合作、金融服务、社会服务、权益保障。

现代农业经济学 课后思考题重点知识交流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中国农业发展30年4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

中国农业发展30年 第一节农业发展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以农业为突破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走过了30年的历程,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由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道路。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给农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扭转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或下降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30年中,从粮食到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产量都有了飞速增长,不但满足了人民的温饱而且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还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与翻番,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国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穷落后的旧农村正向富裕发达的新农村转变。 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万吨到1984年为万吨,增产了10000多万吨,有了一个稳步的提高。但是由于出现了“卖粮难”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等问题,致使1985年以后的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但仍维持在40000万吨左右。随着改革的深化,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

实现了粮食连续增产,1996年粮食产量达万吨,1998年突破了51229万吨,创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到2003年粮食生产略有回落,但是2004年产量开始回升,到2006年末粮食总产量回升到了50000万吨。其中2006年的稻谷、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和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近1/3、1和2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改革以来肉、蛋、奶等人均畜产品占有量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占有量从1979年的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公斤,净增加40公斤;人均奶类的消费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上升,2006年年人均消费量为公斤,是1980年公斤的18倍多;2006年人均蛋类消费量达到了公斤,比1985年增加了4倍多。其他蔬菜和水果等消费量也有大幅的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和人均畜产、水果等消费量的增加,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优化了膳食结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实现了长期持续增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用水等自然资源短缺,所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说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有过深刻的教训。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最艰苦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此期间,粮食的严重短缺,造成营养不良,浮肿病蔓延, 表1农产品供给情况(单位:公斤)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多选80题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多选80题多选题: 1、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BCDE ) A、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B、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大小 C、农产品用途的广泛水准 D、农产品的必需水准 E、工业对农产品的依赖水准 2、属于WTO农业协议中“黄箱”政策的有( AE ) A、按产品种植面积补贴 B、食物安全储备 C、为环境保护提供的补贴 D、不挂钩收入支持 E、价格支持 3、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合作社曼彻斯特原则中有( ADE ) A、关心社区 B、一人一票制 C、现金交易 D、按社员购买额分配红利原则 E、对政治和宗教保守中立原则 4、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 BDE ) A、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 B、该农产品的价格 C、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替代品、互补品的价格 E、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5、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有( AC ) A、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水准 B、农产品用途的广泛水准 C、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期的长短 D、农产品的可替代水准

E、农产品的必需水准 6、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1844年)制定的合作社8原则中有( ABC ) A、自愿互利原则 B、一人一票制 C、按社员购买额分配红利原则 D、出售商品分内部价和市场价 E、如实介绍商品 E 7、如果小麦的需求弹性是0.10,那么说明( AB ) A、小麦价格每上涨1%,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0.10%; B、小麦价格每下降1%,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增加0.10%; C、小麦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上升10%; D、小麦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10%; E、小麦价格每上涨0.10%,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1%; 8、下述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观点,来自于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BC ) A、促使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是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B、原住地缺少工作机会,农作物收成不好,社会关系不和,居住环境恶劣,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C、迁入地公共设施好,气候好,收入高,文化氛围好等,是拉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D、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流动,因为收入之间的明显差别。 E、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持续扩大生产,农村人口持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