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完整word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整理版讲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儿童心理学诞生: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 2.将儿童心理研究年龄扩展到青少年:霍尔(1904)《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4.儿童发展——毕生发展:埃里克森,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心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5.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他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6.维果斯基:历史文化观,内化说 7.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08),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9.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1925),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10.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和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何谓有意识的教师?(貌似不用) 成为有意识的教师:1.了解学生需要,思考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及方法2.不断地教学反思,形成对教学的批判性思维3.较强的教学效能感4.集体效能感5.尝试多种策略来解决教学问题6.不断地学习 2.有意识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P24) 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计划、行动的实施、总结与反思。 所谓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有三个特点: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第二,高效;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 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1.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45 表格(貌似不用) 2.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重要)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决定论,遗传前提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普遍现象: (1)屈赖恩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这说明了遗传对动物行为能力的影响。 (2)高尔顿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977名名人和普通人发现其家族成名人物,名人组332人,普通组只有1人,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3)双生子研究设计,可以说明遗传而非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环境外因论,环境是指保持生物机能必需的自然环境(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两种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1)早期经验的作用,孤儿院小孩与正常家庭比爱闹事,更依赖、更散漫多动。 (2)家庭的影响,母亲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同一批学生不同教师的成绩差异。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 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 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问卷法(5)测验法 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 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 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 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6、高尔顿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 17、不同心理学家关于人格个别差异的理论:(1)人格类型差异;性向说、独立—顺从说、机能类型说、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文化—社会类型说(2)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 18、智力诊断的工具:(1)筛选性测验;分类测验、画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简称DDST)(2)诊断性测验;儿童智力筛选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斯丹福—比纳智力量表、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 20、桑代克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21、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教材分成许多小单元,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学完第一小单元,就按程序学习第二小单元,依此程序前进。 2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4、替代强化:是通过观察榜样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简介引起的强化作用。 2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P3 二、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P5 三、顶叶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P12 四、人类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P15 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P16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知道华生的这句话代表外铄论观点即可) 七、心理发展的特点:P20 (每个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话展开)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八、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P29 九、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P31 十、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P37 十一、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进来,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P39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P48 二、领域的特殊性:持有领域的特殊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发生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P51 三、威廉姆斯综合征是认知领域特殊性的例子。P52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59 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的儿童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即能意识到被移出视野的物体仍然存在并试图找到它们。 2、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局限于对具体物体进行推理; 出现守恒的概念。 五、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P62 1、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2、总体上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个高级发展这样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最新资料.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 述 1.1 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 的基础学科之一,广义的包括动物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研究院是人类的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填空) 1.2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这本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3 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普莱尔。(使用方法:观察法)1.4 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衰老:人的后半生》---1929年霍尔出版(单选)1.5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 理学命名的著作---《发 展心理学概论》----美国 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单 选) 1.6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发 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荣格(单选) 1.7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 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 理学》 3.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多选) 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 3.9 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 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10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 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 化所带来的影响 3.11 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 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 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3.12 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1)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 变质变的规律(2)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 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3.13 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这主要表现在:(简答) 答:(1)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又让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 (3)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 程。即学生有权在研究过程中终 止参与研究 (4)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研究人员应该做好保密工作 (5)无论本人同意还是不 同意,发表研究资料一定要采用 假名的形式。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 1.1 人格-----是一个人行为 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 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 产物。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 的习惯系统。 2.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具体年 龄阶段 答:第一阶段:口唇期(0-1 岁)第二阶段:肛门期(1-3 岁)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 (3-6岁) 第四阶段:潜伏期 (6-11.12岁)第五阶段:生 殖器期(11.12岁以后) 2.3埃里克森将心理社会性 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答: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 (出生---1岁)第二阶段:自 主与羞怯、怀疑阶段第三阶段: 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第四 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 岁)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 混乱阶段(12-20岁)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 (20-40岁)第七阶段:繁殖与 停滞阶段(40-60岁)主第八 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 岁) 3.4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 发展的因素有那四个? 答:(1)成熟。指神经系统的 成熟。(2)练习和习得经验 (3)社会经验(4)平衡 3.5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 顺应、平衡 3.6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 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 段: 答: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 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 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后) 4.7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 人之一--------维果斯基(前苏 联心理学家) 4.8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 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 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4.9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 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有?(简答或多选) 答:(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 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 括机能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 的关系不断变化并重新整体性, 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 级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 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5)心理 活动的个性化 4.10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 系,维果斯基的观点 答:(1)从“最近发展区”的 角度(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 展的前面”(3)从“学习的最 佳期限”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1 染色体异常疾病:唐氏综 合症、特纳氏综合症、克兰费尔 特氏综合症 1.2 唐氏综合症,又称先天愚 型,变现在第21对染色体中多一 个染色体,导致儿童发育中严重 的身体异常和智力缺陷。他们肢 体发育短粗,体态动作笨拙,生 活不能自理,智力测验分数严重 低下,智商在50-60之间 1.3家谱分析法-----就是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 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 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 家族史中出现相识特征的 对象的数目。 1.4成熟----指随着年龄增 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 心的成长变化。 1.5成熟的作用: 答:(1)大脑皮层机能成熟 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神经系统结构和技 能的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第二信号系统发展 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6 第二信号系统的两个功 能: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 1.7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 提出可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主张 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2个,成 熟和学习 1.8 布鲁芬布卢纳将社会环境 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 答:(1)核心子系统是家庭与 父母(母亲>父亲>同胞) (2)中间子系统是托儿 机构和伙伴关系。 (3)外在子系统是社会 网络和社会阶层 (4)外在大系统是历史 文化 2.9 个体发展的参数主要包括 (多选、简答) 答:(1)发展的时间。个体心 理发展是由一定的程序,它既有 一定的连续性,又有一定的阶段 性。阶段的种种特征是在一种特 定时间或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 (2)发展的速度。既有稳 定发展的阶段,也有加速发展的 时期 (3)发展的稳定程度。 (4)发展的协调性 (5)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2.10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 的主导作用(多选) 答:(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 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 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 (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 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2.11 知识经验的内化要经历 的过程(多选) 答:(1)动作定向阶段 (2)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 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12 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答:(1)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 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2)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 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 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3)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 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4)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 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 心理发展的动力。 (5)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 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 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4.13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 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 用的时期。 4.14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 展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的原因(简答) 答:(1)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 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也不完全相同 (2)随着社会的发展,教 育教学条件的干山,导致儿童心 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存在差异 (3)儿童生理发育的状况 虽大体一致,但也因遗传、营养 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有一定的 差异 4.15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 育工作的意义?(80页) 答:(1)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 时期。抓住关键期内学生心理发 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 育,会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 (2)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 敏感期, (3)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 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 (4)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 快的时期,教育工作一定要跟 上。 4.16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稳定性的具体表现(简答) 答:(1)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大脑的发展,它有着相对稳定 的顺序。 (2)心理发展受个体所掌 握的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 的制约。 (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 到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提高,需 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 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 也是一个要不断经过量变质变 的过程。 (4)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 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 期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 展(重点章节) 1.1 脑的重量:新生儿—390 克,是成人脑的25%;第一年脑 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1 克,到九个月时平均脑重达到 660克左右。2-3岁, 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 重的75%;6.7岁,脑重1282 克左右,接近成人水平,达到成 人脑重的90%;9岁,1350克;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必备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个体心里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他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的各科具体的心理学问题。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有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5》综上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但从总体来看,它更是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称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同年,他又写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事前结合的典范。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1)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学的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心理学思想基础。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这儿童心理学的诞生。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1927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学的著作。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目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1903年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另一种观点以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索心理学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提高其素质。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2》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里活动进行评价。3》聚合式交叉设计。 9、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饭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测试法10、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的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11、观察法的种类:长期观察法和定期观察法;全面观察法和重点观察法。1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13、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4、华生的心理学发展理论: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2》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3》华生论人格发展4》华生的儿童教育观15、弗洛伊德论心里发展的动力弗洛医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1》原我受欢乐原则支配,即寻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原我的核心就是本能。2》自我3》超我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知,一是自我理想。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是人格控制系统。但他们控制的成都不一样。超我有是非标准,自我则是控制原我的盲目冲动。以保护机体免受损伤。16、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7、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被世人公认是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竖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18、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1》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3》主动与内疚阶段(3-6),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4》勤奋与自卑阶段(6-12),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19、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展认识论的创始人。20、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动阶段(2-7):第一,自我中心主义。第二,直观形象性。第三,不可逆性。第四,知觉的集中性。3》具体运动阶段(7-12):第一,守恒性;第二,去自我中心主义;第三,进行群集运算;第四,具体逻辑推理。4》形成运算阶段(12岁以后)20、维果斯基是钱苏联心里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1、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角度。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22、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子代在表现的现象。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23、家谱分析法,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数目。高斯顿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遗传决定论。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高斯顿是第一人。24、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身心的成长变化。25、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同。因此,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成长的人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26、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决定性)27、遗传只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社会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28、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第一,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第二,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29、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30、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的结果。31、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所谓的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33、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于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印刻”。印刻现象最初由斯波丁于1872年提出。 34、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第一,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学习则是如此。第二,印刻是不可逆的。而学习则不会这样。第三,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第四,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35、差异可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群体差异指的是以热的某种属性相区别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等。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称为个别差异。3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差异和人格因素的差异。37、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划分人格类型。心理活动的力量如果趋于外部事物,则形成外倾性人格;若倾向于主观内心世界,则形成内倾性人格。37、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特指在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38、美国特曼用斯丹福-比纳量表、特曼集体测验等方法,得出:在天才儿童中,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屈不挠、有进取心、有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不自卑及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品质上,显著优于成就最小者。39、超长儿童的元认知特点: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远认识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40、人们都将致力测验作为鉴别智能超常儿童的主要工具,把高智商(IQ在130-140以上)作为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指标。41、遗传和环境对智能超常都是重要的:遗传素质是形成超常儿童的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是超常成长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催化剂。42、智力落后儿童:智商(IQ)值在70或70以下的。茅于燕把智力落后的病情划分为轻、中、重三中类型。43、智力落后的预防:1、劝阻近亲结婚。2、避免高龄妊娠。3、加强任期保健和产前检查。4、搞好儿童保健和提高抚养质量。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44、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学习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45、美国以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4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吧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