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陈情表 教案

完整版陈情表 教案

完整版陈情表  教案
完整版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教学重难点:从对陈情艺术的品味中,体会作者所陈述的复杂情感,并由此体悟作者所坚守的精神家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解题

陈:陈述;情:情况、衷情、情理;表: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奏章,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古代给君王的奏章,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那么,李密呈给晋武帝司马炎的《陈情表》到底要陈什么情呢?

三、齐声缓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本内容,初步感受所陈情感。

1、齐读,正音

鲜、期、强、逮、洗、有、更

2、所陈何情?

“愿乞终养。”

向晋武帝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孝情

3、陈情目的?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陈情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定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在如此背景下,李密的陈情必然要慎之又慎,他如何陈才能打消多疑的晋武帝的怀疑,并且让他准许自己辞官孝养祖母呢?

四、进入文本,分析李密如何陈情。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1)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做官(忠心)退:孝亲(孝情)

李密如何写两难呢?

2、解读文本一、二段。

(1)、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李密是如何来陈孝情的?

明确: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伶仃;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是祖母刘躬亲抚养长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需人照料。——凄苦、悲凉

目的: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怜悯。

(板书:身世孤苦悲惨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2)、齐读体会

(3)、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李密是如何来陈忠情的?

叙写朝廷的征召之切: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的忠君之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感激、恳切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圣命难辞的紧张气氛

进——则刘病日笃,退——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板书:沐清化蒙国恩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小结:进,则祖母情深似海,无以报养育之恩;退,则圣上恩重如山,无以报知遇之恩。又要孝亲,又要忠君,内心煎熬,实在是苦。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作者多用四字骈句、整句,增强了语势。齐读体会。

五、作业

1、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

2、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何在第二段提出辞官原因?

《陈情表》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中的陈情艺术,感受文章蕴涵的复杂浓厚的情感,理解作家的坚守家园亲情、坚守自我内心的精神;

2. 学习和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从对陈情艺术的品味中,体会作者所陈述的复杂情感,并由此体悟作者所坚守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课,导入

1、什么是表?(齐答)

2、所陈何情?(齐答)

3、第一、二段内容?(齐答)

二、反馈交流

1、第一课时作业交流:作者为何在第二段提出辞官的原因?

明确:有了第一段的凄惨身世的铺垫,可以触动晋武帝,让他心软,化严为慈,产生怜悯同情之心,在此基础上提出辞官请求,成功率就会高。

(板书:心软凄惨的身世)

2、“狼狈”的把握

困窘:又要忠君,又要孝亲,内心煎熬。把李密的进退两难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此,李密巧妙地把拜官赴任和孝养祖母的外在矛盾转化为了内心的矛盾,婉言谢绝朝廷的恩遇。

这就是陈情艺术:把外在矛盾转化为内心的矛盾。

接着,李密继续施展陈情艺术,终于让晋武帝同意他的辞官请求,史书上记载:“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让照顾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还感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李密的陈情艺术。

三、精读第三段,品味李密陈情艺术。

1、抽读,思考:假如你是晋武帝,哪些地方能打动你?

2、学生讨论交流,品味其精湛的陈情艺术:

自降身份:少仕伪朝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反问:岂敢

..?表面不徘徊还是为了说徘徊。

..盘桓,有所希冀

主动打消晋武帝的怀疑: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写下这八个字的时候,什么感受?——无奈、痛苦。自己朗读,把握情感)

反复:无以

..终余年。无以:没有什么用来。突出无奈之情以及..至今日,无以

祖孙相依为命之情。

比喻、夸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可引起同情。

夸赞新晋:圣朝

理论依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新晋治国国策,板书:以孝治天下)

李密说现在是“圣朝”,说过去是侍奉“伪朝”,这是对晋武帝的夸赞,而“以孝治天下”是武帝的治国方针,他又是特别孤苦的大孝子,他辞官终养祖母是支持武帝的治国策略的。(板书:以孝治天下)

大家看,这其中是不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我的孝养祖母的私情完全是符合治国方略的,况且我不是心念旧朝,况且(重音)我本来就是一个贪图宦达、不讲名节的人,我不赴任只是(读重音)因为祖母是问题,二我的祖母朝不保夕,实在是离不开我。陈情的内在逻辑层层递进,不容辩驳,与沉沉的情感水乳交融,不能不让人心动。

所以他得出了什么结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作何解?——拳拳的

“是以”,因此,表结果。上文这样情理交融的陈情,使他在此处流露这样一种肯定的语气有了充分的依托。大家试着把这句话和前文的“狼狈”一句连起来读,品一品这两句话语气上的差异。(有感情地散读)

体会到了没有?相对于前句,后句语意上进了一层,已经有了一种斩钉截铁的肯定。因此这句话不能放在第一、二段结尾,只能放在这儿,才顺理成章。

再看,第一段陈述基本事实,第二段陈述两难之情,第三段明确表态,文意一层层推进,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李密委婉而又缜密的陈情艺术。

3、总结陈情艺术,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作者的陈情艺术不可谓不精湛,老师也总结了几点:(PPT显示)

齐读:以凄恻真挚之情动武帝之心;

自己的身世凄惨,祖母的凄凉晚境,以哀情动人。

齐读:以不容辩驳之理封武帝之口;

圣朝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母孙更相为命,陈情内容层层递进,情理交融,不容辩驳。

齐读:以谦卑示弱之态释武帝之疑;

李密是亡国贱俘,朝中无人,作为前蜀旧臣的他还要在夹缝中谋求立世。你们现在还小,等你们长大了会知道,人啊,有时候会陷入一种道德和现实的夹缝,要在夹缝中谋生存,只能不得已地去选择一种恰当的言说方式。内外交困的李密找到了适当的方式,动人以情,示人以弱。

齐读:以精炼婉转之辞消武帝之念。

大量使用精炼的四字句,骈散结合,或制造情势(祖母危在旦夕),或渲染气氛(上责下催的紧张气氛),用既急迫又诚恳婉转的措辞打消武帝的征兆之念。在极其艰难的语境下,李密用极卑微的姿态,完成了一次并不卑微的抗争和坚持。在他一再伏低伏小、隐忍退让的语言之后,是一颗并不退让的心。

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陈情表所陈何情?除了上节课我们所说的孝情之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板书:惶恐、对武帝的敬畏、感激之情,对祖母的报恩之情,无奈的、痛苦的、矛盾的)

对,可能还有对蜀汉的怀旧之情、对可能后果的恐惧之情,种种复杂的情感!当然,即使痛苦无奈,他还是——(板书:坚守)

这种情感交融在一起,成就了这篇《陈情表》,低回却不低头、隐忍但不退让。

4、再读体味

四、自主研读第四段

根据总结的陈情艺术的几个方面,谈谈作者是怎样继续陈情,把情感陈述得更为圆满的?

自读、思考,任选角度朗读交流。

提出了解决方案:先尽孝后尽忠。

齐读体会。

五、诵读总结

1、对孝情的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孝情——知恩图报的孝情——在艰辛中坚持的孝情

2、对生命内核的坚守

3、对自我“家园”的坚守

小结:李密的陈情表正如他的名字,充满了浓密的孝情,并进行了缜密地表述。陈的不是普通的孝情,是充满感恩的孝情,说出了敦厚、持重的士人内心的艰难,是对生命内核的坚守,对自我家园的坚守。

带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整理重要字词、成语、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

2、就本课的陈情艺术写一篇感想。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 沭阳县潼阳中学孙兆宁 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本单元话题是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就文体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高中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从散文的角度学习文学作品《陈情表》,要按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引导学生感受《陈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两全的思想局限,进而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关爱亲情的思想意识。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

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晏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体会作者理性地表达诉求的艺术 2 . 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挈,廓清思维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成功的原因。 (二)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切入、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忍弃之不顾。李密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本文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范例,学好了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在第一、二课时里,我们完成了关于文意的理解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文言现象学习,本课重点是赏析文本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李密面对天子的指责,面对城头频繁变幻大王旗帜的局势,居然成功的说服了靠野蛮杀戮起家的晋武帝,原因何在?《古文观止》是这样描述《陈情表》的。(展示)历叙情事 ,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 , 嘉其诚款 , 赐奴婢二人 , 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 , 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如果我们从中找到他打动人心的两个关键字,你觉得是什么?(真,诚)他的真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1

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体味感恩之情,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成语; 2、通过翻译课文,理顺思路,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 的陈情技巧。 3、通过课外探究,资料补充,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看结果:李密是否打动了晋武帝呢? 【见课件】小结: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见课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今天为大家带来陈情表公开课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情节,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3.引导学生赏析李密说情的艺术以及至真至诚的说情语言。 教学流程(3课时):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 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 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 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 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

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 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 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 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 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师引导:对,李密的童年和他们很相似,我们可以推测他还会有哪些遭遇呢? 生:受人歧视,没钱读书,没有同伴,没有玩具,性格孤僻,自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21(精品教学设计)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教学设计>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一、导入课题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教学设计>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

《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终鲜(xiǎn )兄弟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rù)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 1、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2、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陈情表》精品教案讲课讲稿

《陈情表》精品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钱国雷 2014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

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见《金榜》P30自主学习:字音辨识)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六、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 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 三、为何陈情? 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 四、如何陈情? (一)诵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 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 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重点字词梳理 以:因为。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吊:安慰。 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 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 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 明确:孤苦多病。 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内外无人。 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刘婴疾病。 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明确:相依为命。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我们一起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8课《陈情表》教案

20课《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陈情表优秀教案完整版

陈情表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陈情表》教案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体味感恩之情,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成语; 2、通过翻译课文,理顺思路,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 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通过课外探究,资料补充,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 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童占香年级高二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014年11月19日 课题《陈情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类型公开课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二、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教学难点: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六、教学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 七、教学策略设计: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孝行故事导入课文,让大家对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2.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及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古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那么,《陈情表》是怎样一篇作品,李密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700年前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一位大臣,他六个月时父亲亡故,四岁时母亲改嫁,长到九岁还不能行走,是祖母刘氏一手把他养育成人,官做到尚书郎。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曾分离。不久,魏国灭蜀,司马氏篡夺魏国统治权,史称西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晋武帝司马炎征召李密入朝为官。一边是养育自己成人、体弱病重的祖母,一边是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皇帝。李密将作出怎样的抉择,一篇《陈情表》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二、介绍文体、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1.“表”,意义同“疏”,是古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2.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三、熟读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①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②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③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 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

《陈情表》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陈情表》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413 09:38 :: 《陈情表》优秀教案(转自网络)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陈情表 经典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必修 7 陈情表 李密 教案 A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诏。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微贱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 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 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