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导言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年到1919年,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与抗争、沉沦与觉醒、失败与探索的悲壮历程。在这风云变幻的80年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政治极端腐败,军阀连年混战,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为了求得民族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自身的悲惨境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华民族曾以自己非凡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绵亘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然而,进入19世纪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国势日衰,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很早就出现了人类的活动。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出现了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家畜饲养等。4000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几千年来,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文学、数学、农学等在世界领先。公元前4世纪,中国发明了世界上最古的星表以及四则运算和九九表。关于圆的定义也比西方的欧几里德早100多年。而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成为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中国古代著名的两大工程——长城和大运河,显示了古代中国建筑业的辉煌;还有秦始皇兵马俑,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在思想文化领域,前人在哲学、宗教、历史、军事、政治、教育、文学艺术及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华文明历经万世沧桑而不衰,至今仍焕发着夺人光彩和无穷魅力。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对亚洲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西汉时,中国开通了到达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唐朝国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东方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各国派到长安来学习的达数千人。元代时,国土横跨欧亚,来华访问学习的更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以其亲历的东方见闻著成《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引起轰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他的学生坦普尔在《中国的创造力量》一书中,介绍了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并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创造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多半来自中国。”①

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之交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绵延

两千多年,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发达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明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丝织、棉纺织、陶瓷、冶炼、造纸等部门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手工工场。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地租率有时高达5—7成,加上苛捐杂税、无偿的徭役、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高利贷者的盘剥,农民的生活十分悲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国家中,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构,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皇帝在各地分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官府和地主绅士相结合,通过保甲、里甲,将行政法令和皇权意志贯彻到广阔的乡里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创始于孔子,自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大一统的皇权观念下,儒家道统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目的是论证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永恒性。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繁华兴盛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开创了封建社会初期盛世;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谱写了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辉煌的篇章;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也缔造出国力昌盛的“康乾盛世”,但已成为落日辉煌。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呈衰败之势。政治上,吏治昏暗,朝廷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公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经济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高度集中在地主官僚手里。广大农民“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陷入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军事上,军制落后,武备废弛。清朝的军队战斗力低下,甚至皇帝亲自检阅军队时,还有“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笑话。①思想文化上,钳制言论,大兴“文字狱”,学术界思想界“万马齐喑”,风气日趋僵化。

清王朝的腐朽黑暗及其残酷剥削,导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白莲教、天地会等反清组织十分活跃。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遍及川、鄂、豫、陕、甘等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仍然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面临着崩溃危机。

正当清王朝国势江河日下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却在飞速发展。英国在17世纪中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后期又兴起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工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英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18世纪末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资产阶级是在18世纪后期独立战争后取得政权的,起初落后于英、法,但其生产发展速度却很快,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寻求扩大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通过侵略、征服、残杀和掠夺来开拓殖民地。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

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①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先后侵入印度、新加坡、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地,拥有的殖民地是其本土的100倍,成为世界上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西方列强在染指世界各地时,也逐渐将魔爪伸向了中国。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840年6月,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性质、阶级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化。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中叶,英国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占居首位。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国一直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这显然与英国资产阶级用商品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相违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侵略者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鸦片贸易这个突破口,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罪恶的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白银大量外流,给中国带来极大危害。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林则徐在广州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侵略势力。

1840年,在英国资本家和大鸦片贩子的要求西,英国政府决定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对中国作战。6月,英国侵略者4千多人,由48艘舰船组成庞大远征舰队,从印度出发开往中国,发动了一场无耻的战争,史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古老的中国大门,终于被西方列强的大炮和强权打开。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主权被损害,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并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割地赔款,主权沦丧,门户洞开,开始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化的进程。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相继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扩展了在华特权,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步伐。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于次年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其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

①《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547页。

部分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三)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的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但是,帝国主义却始终没有直接统治中国,而是先通过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后来通过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政权,以及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间接地实现他们对中国的统治。

(四)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五)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抗阶级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阶级。

在五口通商地区,出现了一批买办和买办商人。他们受外商雇佣,常常深入内地,为外商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这些人在经济上以经纪人的身份,从中牟取暴利,在政治上成为清政府沟通西方列强的媒介,是中国买办阶级的前身。买办阶级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具有极大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19世纪40至50年代,英美等国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陆续兴办企业,设立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制药厂以及书报馆等,雇佣和剥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受雇于这些企业的工人,虽然刚刚出现,人数不多,影响不大,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

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由那些直接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及商办企业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二是由那些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前,他们站在时代前列,充当社会改革和政治革命的领导角色。

三、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突出的矛盾。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正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首先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找到一条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640页。

四、基本历史线索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①毛泽东这一论述,勾画出了从1840年至1911年80年历史的主线。据此,可将这80年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840年至1864年,这一阶段是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斗争的起始时期。其间,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1864年至1901年,这一阶段是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为寻找民族和国家出路而奋起的时期。其间,经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反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到1919年,这一阶段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高涨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其间,经历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632页。

教学模板——下编综述

教学内容: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1949~1952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

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的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创造性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得到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知识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必要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走向近代的及中国落伍的原因。明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新趋向。掌握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教材P6-7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地主制经济。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3)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5)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教材P7 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教材P9 4、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教材P11-12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教材P16-17 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教材P17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1、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B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我国日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外国侵略势力是:( C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有( A ) A、60多个 B、70多个 C、80多个 D、100多个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的是:( A ) A、美国 B、苏联 C、法国 D、英国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 B ) 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B、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 A、B、D ) A、外国帝国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本国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主要有:(A、B、C、D )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两重性的阶级,这两重性是指:( A、B ) A、革命性 B、软弱性 C、动摇性 D、不彻底性 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A、B、D )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广大士绅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种建国方案可由中国人民在政治实践中选择,但从根本上说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 B、C ) A、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继续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C、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D、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三、辨析题 1、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答:正确。在旧中国,官僚资本就是垄断资本。这种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又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卖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除国家垄断资本外,官僚的私人资本也属于官僚资本。而掌握着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 是非判断题: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 )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 4、 十月革命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部分。( )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所以它是一场社会主义革 命。( ) 6、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 斗争目标的。( ) 7、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 8、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占据 优势地位。( ) 9、 中国官僚资本与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一样,都是经过一般垄断 而后进入国家垄断的。( ) 10、 中国官僚资本实际上主要是商业投机资本。( ) 11、 官僚资本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发展起来的,是中国 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 12、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生活经济的 主要形式。( ) 13、 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 14、 “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案。( )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 16、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和无党派人士最终放弃了“第三条道路”,大 多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 二、 单项选择题: 1、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属于(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农民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小资产阶级革命 3、在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在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在20世纪以前,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 )占主要地位。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6、(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A、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B、1917年11月的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D、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

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6—2006)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9-200页) 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时代从此终结,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中国和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安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

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及时向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及解决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困难和紧迫问题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解决措施 第一,完成里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继续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通过上述措施。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起了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开展稳定物价的斗争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稳定了物价,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废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驱逐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收回海关治权,抗美援朝战争等措施。 第四,通过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等措施,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上述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引言 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近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历时三十年,并且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近代中国进入新时期后,其社会性质、主要的社会矛盾及革命斗争的主力,同五四运动前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但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中国民主革命的营垒壮大了,并且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命的面貌逐步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5页。 在这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紧密相联的。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14.8——1918.11 战争爆发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压迫和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对中国来说,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先是英国占主要地位,后来是日本占主要地位。 在此期间,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是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侵占殖民地的时期。到十九世纪末,世界已被瓜分完毕,于是它们开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战争的概况 战争主要在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之间展开。 但是,它席卷了世界上的30多个国家,卷入人口15亿,伤亡总人数超过2800多万。战争的性质 它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不义战。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纲要教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2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 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 2、经济上落后 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 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 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 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 (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2、战争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条约及内容: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2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 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 2、经济上落后 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 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 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 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 (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2、战争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条约及内容: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4、后果: 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于1849年强占了澳门,中国的主权的独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上编综述至第三章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C ) A.1839年10月1日 B.1840年1月25日 C.1842年8月29日 D.1843年7月22日 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D) A.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A.19世纪40至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属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C.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8.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 A.振兴实业 B.政体变革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改革教育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条约中,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是(A B C D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美《望厦条约》 E.中英《北京条约》 2.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A B C D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E.军事主权 3.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A D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E.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4.西方列强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是()

上编综述、第一章

上遍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课程重点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均见书,兹不罗列)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重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 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从阶段上看 (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第二章对国家出

中编综述(3)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明确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弄清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了解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和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较量,懂得中国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中国的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 3、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革命斗争的主力与五四运动以前都没有变化,不同的是,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为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 主要参与国家,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协约国:俄国、法国、英国。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大战根源和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2、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一次最伟大的创举。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各国无产阶级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勇气。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因为事件发生在俄历10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人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2010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朝的统治衰落了 “18世纪,无论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很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西方初兴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正是其黄金时代。产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更为其原始资本积累注入了第一桶金。世界已别无选择地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第3页。)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处于自己的传统时代。发端于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宋,烂熟于明清的中国传统时代——教科书中通常称作封建社会,期基本特征,既不是什么“封建”,也不是什么地主制经济,而是以男耕女织、高度集约的小农生产方式为经济基础,以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为政治的上层建筑。小农经济以其集约化而著称于世。相比若干民族的游牧经济以及西欧粗放的农牧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但是反过来,中国的小农经济显然要比其他经济能够供养多得多的人口。中国因此以其众多的人口而著称于世,也因此在传统时代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一直居于世界最先进的行列。 从战国直到清代,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成分始终是被称为“四民”的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四民既是社会职业的分工,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汉代人对四民的定义是:“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四民中,又以农为主要成分。清代学者包世臣说“三民居一,而五归农”,意思是说,士农工商三民(也是非农业人口)加起来约占总人口的1∕6或16.7%;而农业人口则占到5∕6或83.3%。(包世臣:《说储上篇后序》,见《安吴四种·中衡一勺》卷七。参见姜涛著:《人口与历史——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第四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传统时代发展到清代,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清代缙绅地主的特权垄断地位遭到相当严重地削弱,无功名官爵的庶民地主(多数为中小地主)大为发展。乡居地主中的绝大多数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他们以及与其直接对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D.百团大战 3.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为直接斗争目标的是()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大革命 D.土地革命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地位的是( ) 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 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官僚垄断经济 C.封建经济 D.半封建经济 6.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 C.工商业 D.农业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8.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 1928年6月,南京政府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其内容主要包括( ) A.关税自主 B.废除领事裁判权 C.租界权 D.内河航行权 3.地主常常和()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农民。 A.官僚资产阶级 B.商人 C.帝国主义 D.高利贷者 4.中国资产阶级可以分为() A.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5.官僚垄断集团为了加强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先后成立了() A.资源委员会 B.工矿调整委员会 C.邮政储金汇业局 D. 中央信托局 6.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政治力量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8.为了阐述工人阶级和其它进步势力的建国方案,毛泽东主要写了()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三)简答题 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2.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掠夺农民的? 3.什么是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特点? 5.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特点和作用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五)材料分析题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

下编综述作业及复习资料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主要有( ) ①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②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③自然灾害严重④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2.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D. 叶剑英 3.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

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的“五反”运动。 A.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年年年年6、到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年年年 D. 1952年7、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朱德 B. 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8、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 )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 A.外国侵略者 B.地主阶级C.资本家 D. 国民党官员9、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大致状况;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由学生自学。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7-19世纪上半成叶,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从暗潮涌动到形成澎湃之势,并开始向东方流动。这时的中国,已在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下缓慢地发展了两千年。 政治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就其政治控制机制而言,存在着一个二元的社会结构:一方面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政权;另一方面,是以宗法制度为特征的乡族社会,国家政权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对社会实行专制集权式的政治控制。 17世纪40年代,在世界的东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西方,英国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东方,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就皇帝的全面素质而言,清代诸帝从光绪以上,都不低于中人,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比可称一代英主。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满族贵族专制统治,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宗室贵族大臣权力,如雍正时设军机处,康熙时清除辅政大臣鳌拜集团,又平定了“三蕃”,对外抵抗侵略,如雅克萨战役,与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实现空前统一。经济上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文化思想上,注意利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

5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是非判断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 )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 4、十月革命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所以它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 6、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 7、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占据优势地位。( ) 9、中国官僚资本与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一样,都是经过一般垄断而后进入国家垄断的。( ) 10、中国官僚资本实际上主要是商业投机资本。( ) 11、官僚资本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 12、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生活经济的主要形式。( ) 13、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 14、“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 16、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和无党派人士最终放弃了“第三条道路”,大多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属于()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农民阶级革命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D.公有制的确立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A.林彪 B.陈毅 C.贺龙 D.彭德怀 3.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 B.1949年10月1日至1957年 C.1949年1月1日至1956年 D.1949年1月1日至1957年 4.新中国第一部法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纯洁干部队伍展开了() A.整风运动 B. 民主改革运动 C. “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6.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 A.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 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9.新中国与苏联确立同盟关系的条约是()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友好条约》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