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7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7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1928年奉系军阍垮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袁世凯当权时实行专制统治,排除异己,强化中央集权,破坏共和制度,复辟帝制,基本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人了军阉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这些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引发多次战乱。
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各派军阀竞相扩充军队。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l)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i后改名<新青年>l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捉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

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 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他们认为孔学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是“奴隶的道德”,忠孝节义是“吃人的礼教”,要提倡民主和科学,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就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当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诚如李大钊所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

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所以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一些先进分子由龀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年7月,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11月、12月,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酌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脱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青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厦换文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豹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干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奥。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I。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样,五四爱国运动突破学生、知识分子的获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0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5.新民主主史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台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特别是“六五”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大罢工,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事实表明,五四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领导中国革命的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一重大发展,为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台。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客观上就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五四运勐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其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其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恩主义之后,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建立一个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f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
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迭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
书记,并涵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
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
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圈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0 11月,上海党
的组织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这个刊物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
共产主义方向o一些共产主义小组还利用原有的或新创办的报刊和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
其二,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便以相当大的力量直接投身到工人中去,从事比较深人的群焱工作。他们
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经过宣传教育,觉悟的工人有了组织起
来的要求。1920年1 1月,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一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北京、武汉、长
沙、广州、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还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I。
其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青年是社会上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自然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视。1920
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北京、天津、武昌、汉口、长沙等地也成
立团的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其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共严党)月刊系统介绍了党的基本知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
言),

提出了有关建党的许多重要问题。毛泽东与当时留法的蔡和森在通信中充分讨论了建党问题。毛泽
东对蔡和森提出的“和俄一致的党”的主张表示完全赞同,并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1 l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
焘、刘仁静(北京l,毛泽东、何叔衡I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f广州),
周佛海(日本东京)。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和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 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
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鉴于当耐的党“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
成“,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在当时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许多工人不久前还是小生产者。在党内,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

数量。因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同时,它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猊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自己的活动的。因此,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不经历一个曲折的探索的过程,一个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共产党要胜利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切实地、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建设。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在成立之时虽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比较弱小,但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衣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对于这个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
首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地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其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就在于未能充分地发动群众。
中共二大即指

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个党不仅“内部必须有适应于草命的组织与训练”,而且“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方面。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等在内的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者在3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孙中山正是从这个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台作的。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1922年6月,彭湃来到家乡广东海丰县赤山约,经过艰苦的工作,成立了农会。次年元旦,召开海丰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全县范围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2.第一次国共台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第~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又卷士重来,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趋恶化,“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其次,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再次,中共二大提出“联台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最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I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1.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大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全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分为三支势力: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河北)保定一带,约有兵力30万人;由直系分立出来的孙传芳盘踞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约有兵力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万人。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同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的农民运动为重点。在湖南,1927年初,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200万人。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真正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工人运动也迅速走向高涨。1927年初,党领导下的工会共拥有280万会员,产业工人基本上都已经组织起来了。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

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工农运动酌高涨,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一方面,他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游弋在长江江面的英、美军舰借口保护侨民,猛烈炮轰南京,使中国军民遭到重大伤亡。另一方面,他们拉拢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在大革命初期,蒋介石起一般资产阶级代表人的作用。1926年3月,他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他的立场就转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变为新右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除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3)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

胜利。
再次,中国革命酌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
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颁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4)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焱基础。
再次,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动员和组织工农群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并在国民革命军中奋勇杀敌,推动北伐胜利进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