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子贡学习说话(傅佩荣)

向子贡学习说话(傅佩荣)

傅佩荣

《向子贡学习说话》

一、引言

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科,有一科叫言语科,里面有宰予跟子贡两位。那么言语科就是要说话的,说话的条件就是要学《诗经》。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你不学《诗经》的话,说话就没什么凭借。说话本来很简单,要说得好,需要有内涵,需要能够文雅,这样才能够传之久远。所以孔子教学生《诗经》、《书经》这些古代经典,其中对于言语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古代的政治,往往是要靠说话。外交官有一句话叫“授命不授辞”。就是国君给你一个命令,他不会教你怎么说,你拿到命令之后,要设法达成任务。

一个人如果说他经常喜欢批评别人,有时候难免也会出错。比如子贡批评到最后批评到孔子了。他上课跟同学说:各位同学,我们老师孔子也没什么了不起,他只是年纪大,家里面大概是住在图书馆旁边,经常找书看,书看得很多,记忆力还不错,上课的时候不用看稿子,就是用背的。因此这个话传到孔子的耳中,孔子当然不太开心了,这么好的学生居然把他说成五个字“多学而识之”,努力学习并且把知识记在脑袋里面,这样变成一个“两脚书橱”了,指变成书呆子了。所以孔子在上课的时候就公开跟子贡说:子贡,你以为我是“多学而识之”吗?子贡知道有人告密了,知道说老师知道我在背后怎么说他的,他只好承认,他说:是啊,难道不是吗?他还想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他说,你错了,我是一以贯之。所以这里就引申出来孔子的重要的观念,他是有各种学识,但是他的思想是有中心的观念,用一个中心观念把所有的知识全部都连贯起来,变成系统。这样才能成为哲学家。否则的话,你光书念得好,记得很多,来教书,教书匠而已嘛,教书匠很多,自古并不缺乏。但是孔子是一个哲学家,能够把他的思想连成一个系统,叫做一以贯之。

二、说话技巧

1.说话要含蓄

子贡看到老师好像很想做官,但又感觉到自己有一个身份,不能够随随便便什么官都做,所以他就请教老师了,他说:这里有一块美玉,那是把它藏在柜子里面呢,还是拿去卖了呢?他这个当然是比喻说话的非常高明的艺术。孔子当然听得懂了,孔子这么聪明的人,他教出来的学生,他怎么可能说美玉在哪里,我看看再说。孔子知道子贡说的就是他自己,他立刻就回答:卖了吧,卖了吧,我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哪!一个学者有学问,他需要服务社会,但是服务社会去哪一国服务呢?就要看这个国君有没有眼光,能够分辨才才。像孔子这样的

人才,可以治国平天下的,他当然希望有人赏识他。他年轻的时候到过齐国,被当地的力量所阻止,不让齐景公重用他。他后来来到鲁国,鲁国一直在分裂状态,一直很乱。美玉藏在柜子,代表孔子在隐居,一个人过日子,有学问有理想,有一些学生可以过得很愉快。如果是要把他卖了,卖的时候就代表你要在市场上让别人估价,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等待好的商人。所以像这种就是说话的艺术。你不要直接问,直接问老师,你要什么价码才可以出山?这个是太直接了,不好听,念书人总是要文雅,含蓄一点。

2.先了解对方的心意再进行沟通

冉有想知道孔子在魏国愿不愿意做官,因为在鲁国做官做得最后不欢而散,周游列国,到了魏国以后也可以做官了,当时是一个周朝天子,那各国的人都可以互相交流的。那么孔子到了魏国,就想说,老师会不会做官呢?他就问了子贡。冉有自己不敢问,因为冉有一直很内向,总怕说万一问了老师不高兴怎么办呢?他跟子贡说:老师在魏国会不会做官呢?子贡说:我来请教老师。他就走进教室,跟老师说什么。换了我们就直接问,老师你在魏国要不要做官呢?他不是这样问,他问:老师,伯夷、叔齐,是怎么样的人?那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嘛,你问了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再问:他们两个会不会抱怨呢?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是什么意思呢?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王的两个公子,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当国君,就逃到西边去了,到了原来周朝的地方,正好周武王起来革命,这伯夷、叔齐就反对,他说我们都是商朝,商朝六百多年了,那六百多年下来,源远流长,你怎么可以革命呢?周武王说不行,我的父亲就是文王被商纣王害得很惨,曾经被他关在羑里,关了七年,周文王借这个七年就把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全部写出来。周武王的父亲等于是商纣王害死了,过世以后,所以周武王起来革命。革命成功之后,伯夷、叔齐这两个人说,那你们现在是周朝了,我不吃你们的饭,叫做“义不食周粟”很讲道义,不吃周朝的饭。说实在的,那个米长什么样子,商朝变周朝那米还是一样啊,但是他这个伯夷、叔齐不肯,他说不行,现在是周朝的天下,就逃到山上饿死了。所以这个伯夷、叔齐后边抱怨,子贡就问这个典故。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又何必抱怨呢!子贡就没有说话了。就离开教室。出去之后就冉有说:我们老师不会替魏君做事。各位想想看这个太厉害了,同学问他说,老师会不会在魏国做官。他进去完全没提这个事儿,提一个古代的历史,他问老师说,你对这个历史评价如何?老师评价完了他就出来说,老师不会做官。这个学生真的是聪明,当然也可能误会了孔子,这个我们很难找孔子来再请教他,会不会误会了。所以像子贡这个学生,口才的好在什么地方呢?他也很能了解孔子的心意。

三、子贡对老师的评价

1. 温、良、恭、俭、让

孔子当时带学生周游列国有一个习惯,到了每一国都要跟那国的大臣好好地谈一谈,了解当国最重要的政务。后来学生就觉得说这个老师太关心政治了,到了每一国都要问这一国的政治情况如何,现在谁执政,谁是好官,谁是坏官,都问这些。后来学生就跟子贡说了:老师到每一国,都要问每一国的政治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贡就说出一段精彩的话,这段话正好代表学生对老师的了解。他说:我们老师有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是后代对孔子性格的描述,能够“温、良、恭、俭、让”代表一个人的素养,他的情绪智商都很好,叫做情商,不太发脾气,又很客气,很多事情都自己有本事,但是不会嚣张,这样的一个人,他到各国去请教各种政治的情况,别人也很乐意跟他谈,他不会随便出主意,他会给你适当的参考做决定。

2. 固天纵之将圣

吴国的太宰曾问子贡:你们老师孔子是不是个圣人啊?他怎么那么多才干哪?子贡当然毫不客气,他说:“固天纵之将圣”。是老天让我们老师变成圣人的,没办法,你们也不要羡慕,而且还让他有这么多才干,这就是子贡的回答。这个对答后来传到孔子的耳中,孔子就说了一句话,说他小时候的遭遇。他说:太宰很了解我吗?“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千古下来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像孔子这么伟大的人,别人已经说他是圣人了,他还说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地贫穷、卑微,所以我会做各种琐琐碎碎的事情,一般人不懂得。比如说,怎么管会计,会计怎么让他记得正确?怎么去管牛羊,让他繁殖长得好。这都是孔子会的事情。另外帮别人办丧事,孔子更是在行,他甚至以这个作为他的基本的收入来源。子贡这个话在外面听起来就很冠冕堂皇,天纵英明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子贡这个人他的言语方面的表现是可圈可点。

四、子贡与孔子间的交流

孔子有的时候问子贡说:你跟颜渊谁比较杰出?这话一听就知道如何回答,谁能跟颜渊比呢?子贡就说:我怎么能跟颜渊比呢?颜渊是闻一知十,我闻一知二。他非常谦虚,说自己大概比得上颜渊的五分之一吧。孔子很欣赏他,说你的确比不上颜渊,我跟你都比不上颜渊。这里面就让孔子做老师的风范表现出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说明孔子对学生颜渊的肯定,也对子贡加以肯定,说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聪明是聪明,但是可以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有一次子贡就跟老师请教说,我最近要到外地去,你能不能给一个字,让我当座右铭。很多年轻的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跟老师说,临别赠言,送我几句话。子贡就提出来了。孔子说就是一个字,好,就是“恕”这个字,宽恕的恕这个字。底下就说出孔子思想最受人引用的一句话,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这个字就代表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

我,我就不这样对待别人,这代表将心比心,替别人设想,互相尊重。所以这八个字就成为孔子的标签一样,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八个字以外的,也是子贡提出来的。

子贡常听老师提到,圣人多少伟大,孔子也说圣人我不敢当,连“仁”者我也不敢当,所以子贡就问了,说老师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广泛地照顾百姓,又能够帮助百姓,这样算不算合乎行仁的要求呢?孔子就说这何止是贤人,应该是圣人啊。因为圣人可以照顾天下的百姓,连尧舜都不见得做得到,接着孔子就说到一段话,他说:真正的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从前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你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不想碰到的事,后面就说,当你要立足,就要帮助别人立足,你要通达,就要帮助别人通达,前面是自我约束,后面是把人我的关系推己及人,就像是后来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可以说是这两段话是跟子贡有关。

五、有关子贡的故事

在《庄子》里面有描述子贡的故事,有一次有三个人好朋友过世了,是道家的朋友,孔子就派子贡去帮忙,举行丧礼,因为孔子的职业之一是替别人办丧事,他的学生都懂得怎么办丧事。所以他想去帮忙,子贡真的去帮忙了,就跑到人家家里面去。到了人家家里吓了一跳,为什么?因为这三个朋友一个过世,另外一个在唱歌,还有一个人一边在编草席,一边在唱歌,子贡吓一跳说:你们两位怎么可以这样子呢?面对尸体唱歌,这很无理啊,这也很不符合常情啊。这两个人就笑了,他说你们儒家懂什么呢?我们是道家,不一样的,所以后来子贡回去就问老师,这个两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呢?居然做这种事。孔子说:你不要随便比,我们是方内之人,他们是方外之人,所以儒家把这个当做是方内,方就代表人间嘛,在人间之内,道家是超越人间的规矩,不一样的观念,我们很难去评价谁对谁错,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对错的。而是说你能不能够在自己的原则上过自己的生活。

另外一次,庄子就写子贡到楚国去,经过汉水的南岸,看到一个老人家,抱着瓮去浇那个菜园,抱到菜园的时候水都倒了一半了,子贡看了很不忍心,说老人家你这样做太没效率了,我来教你,用桔槔,桔槔就是我们乡下地方有时候打水的水井,简单的机器,打一打水就出来了,很快,我小时候还用过。他说你为什么不用接羔桔槔呢?装个小机器,就可以把水从河里面打上来了,这老人家就生气了。他说,我的老师告诉我。他老师是谁呢?当然是道家的。就说你们这些人老是想用机器,使用机器的话,就会有机心。我们现在讲心机,古时候讲机心,倒过来。你用机器就有机心,你心里面有这个计算的想法的话,就代表心里很乱,常在想这样好不好,那样好不好,这个赚多少,那个赔多少,老是算这些。这些算到最后,有效率你也不见得就快乐,你心里面就乱掉了。这也是拿子贡做例子,代表他到各地跑,遇到很多事情,也代表孔子的学生里面最特别的一位,可以跟其他学派的人来往,来往之后,

不见得代表子贡是对的,但至少让你见多识广,通达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评语,就一个字“达”。一个人只要通达的话,他做官没有问题。

六、子贡从商

子贡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后来他做生意去了,在当时做生意需要得到官府的特许,就是去申请一个特许状才可以。那时因为春秋时代到了末期,天下开始乱了,很多规矩都没有人管了,子贡一看有机会,反正很多人都没有特许状就去做生意,子贡也做。孔子说子贡“亿则屡中”,就是他猜哪一支股票涨,哪一支股票就涨。说到这个哲学家做生意,子贡在孔子学生是第一位,司马迁后来写的《货殖列传》就是从《论语》里面这句话来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货殖就成为后来做生意的代表。子贡发财之后,就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思考了。他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很难做到的,贫穷的人人穷志短,很容易谄媚,看到别人有钱了自然露出谄媚的神色,希望别人分一点什么好处给我。那么有钱人就容易骄傲,人一有钱之后财大气粗,就很容易骄傲了。孔子说:“可也,末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贫穷要以道为乐,富有的话,要能够好礼,喜欢礼仪。因为有钱人你把排场做得很好,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才是对的。子贡接着问:老师,您所说的是不是像《诗经》里面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于子贡的精益求精,孔子感到很高兴,他说:子贡啊,以后跟你谈论《诗经》,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要想象将来情况的发展。老师教学生开始的时候,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听,教到后来学生自己反省,有了心得,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跟老师就可以讨论,就可以切磋、琢磨。老师说,根据你的理解再告诉你多一点,你就可以不断进步,到最后的话,就是闻道有先后,老师先知道我现在也知道了,就跟老师可以成为朋友了。所以古人常常讲,亦师亦友。

【故事1】

很多人常常说你们这些人一天到晚讲爱好智慧,不切实际,你这个生活都没有特别好的条件,凭什么谈这些呢?希腊哲学家泰利斯就说好,我就示范给你看。他观察天下,以前的哲学家在西方都要懂科学的,懂天文学,懂各种自然科学的。他就发现,今年的橄榄会丰收,因为在希腊地区橄榄油是重要的商品。他发现今年橄榄油会丰收,橄榄丰收之后,你就要有机器来榨油啊,他就先把城里面所有的榨油的机器厂房全部包下来,我全部租下来了,都属于我的,结果呢,橄榄丰收之后呢,没有机器可以榨油,那怎么办呢?只好跟他再转租,他在这里面赚很多的钱,一年就可以赚一辈子的钱,他跟别人说看到没有,你说我不会做生意,我一年可以赚到一辈子的钱。

我们学哲学的都很喜欢这些故事,因为我们永远赚不到这些。所以就看到子贡可以做生意,西方也有这样的哲学家能做生意的,因为他了解人情世故,各种社会资源的发展。所以哲学家不是不愿意把力量用在这些地方,他有更高的一个目标去奋斗,比如说,我好好学习,将来服务社会,来做官。所以子贡作为孔子的学生在言语科,言语好的话,才可以做政务、做事务,可以做官了,所以言语好的话,脑子聪明,做这些都不是问题。

七、孔子论“天”

孔子每一次谈到天的时候,通常旁边都会有子贡。比如说我们讲子路的时候,觉得子路很率真,他看老师生病了,就办治丧委员会,就被老师讲了一顿,说我的身份现在不应该有这个委员会,你何必做这个事来欺骗天呢?这是子路要负责的。那跟子贡在一起的时候,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代表礼乐教化各种制度的表现,子贡说我可以听说,知道老师的礼跟乐教化的理想特别高,但是老师谈论信跟天道我没有机会去了解,所以后代就是孟子发挥孔子的人性论,《易传》发挥孔子的天道论,就是配合子贡这句话:人性跟天道我没有办法了解,然而人活在世界上,所谓的哲学就是要了解现象背后的问题。你看到一个人做很多事,你很希望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性,我们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儒家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人性。

子贡的这句话说明他想要了解地深刻一点,那么有一次孔子大概心情不好,“予欲无言,”不想说话了。子贡在旁边,说:老师你不想说话的话,我们这些学生将来怎么去教别人呢?老师说的话,我们记下来,我们才有办法去教别人嘛。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是很深的感叹。说明什么?说明天也没说话,我何必说那么多,我说再多,天下还是那么乱。我教你们这些学生教你们半天,也不可能让天下立刻改善吧,所以我觉得说我再多说也没有用。那学生问他说:天说什么话呢?春夏秋冬四时照样在运行,宇宙万物照样在生长,天不用说话,也有这样的效果,代表很多事情让它自然而然的发展,有它发展的趋势。然而人活在世界上有时候很无奈,你不能选择时代,你也不能选择生存的社会,而你接受的时候你可能有抱负,有理想,想要去改善,那么如何去做?你怎么知道你做了会有效果呢?这是儒家的问题。在后来就称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明明知道不能实现这个理想,还是要做。

八、子贡对孔子孝敬的表现

子贡言语方面很好,后来做官做得也不错,而且他还很尊敬孔子。孔子过世以后很多学生舍不得他,就在他的旁边盖上房子,替他守丧三年,《论语》就是在这三里面由孔子的这些学生整理出来的。三年即将结束得时候,弟子们大家抱头痛哭一场啊,因为想到终于要分散了,所以每一个人各自回家。离开的时候,子贡一个人再回来,盖一栋房间,再来住25个月,替孔子守丧。不只是因为他比较有钱,更多的是他对老师的一种孝敬之心。子贡后来做大官了,表现非常杰出,就有人开始拍他的马屁了,有人跟他说:子贡你老是说你老师很了不起,我们就看你老师有什么了不起。子贡回答说:我家的墙到肩膀这么高,你一看就看到我家里有什么摆设有什么装饰,我们老师家的墙好几丈高,不得其门而入就不见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就是我们老师家墙太高了,里面非常地富丽堂皇,你找不到门进去就不了解我们老师,所以我不怪你。

隔一段时间又有有人说他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老是说你的老师很伟大呢?我们看你就够已经非常伟大了,不要再提你的老师了。子贡说一般人的伟大像丘陵一样,你爬一座小山,很容易爬过去,我们老师的伟大像天一样,非常楼梯可以上去,所以你再说子贡,子贡就说的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你问我说我们老师怎么样?我会跟你说到最后跟天一样高,没有楼梯可以上去,那时候也有人开始批评孔子,子贡说你最好不要批评孔子,我们老师像日月一样,你再怎么批评太阳还是那么亮,月亮还是那么圆,还是一样的。所以能够在老师过世之后,还是那么地维护老师,这不简单的。他不是说一种纯粹出于情感,他还出于深刻的理解,知道老师教的是对的。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特别写一句话,他说:孔子过世以后,他的名声可以传扬于天下,主要是子贡的功劳。因为子贡口才好,他本身在做官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杰出。他曾经在鲁国出现危险的时候,齐国准备讨伐鲁国,这个时候子贡出马,在五年之内就让各个国家发生变化,保存了鲁国让齐国有他自己的困难。我们说吴越之争,跟子贡也有关系。因为子贡出主意,希望吴国去跟各个国家做斗争,让越国勾践才有机会。子贡这个学生,他的表现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生,他可以学以致用,一个人如果说他的口才不错,代表他的书念得好,脑袋灵光、聪明,他可以设法随机应变但他也是很有原则的。

【故事2】

子贡也很喜欢把同学们加以比较,比如有一次他说我们同学里面有两位,一位叫做子张、一位叫做子夏。这两个人,一个人子张,非常地偏激,个性非常地高傲,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马当先,希望把它做得完整、完善。子夏就比较保守内向,很多事情都不太愿意先做,任何事情都是让别人先做,他再看看情况而定。所以有一次子贡就问他,说:我们两个同学一个是子张,一个是子夏,老师认为他们两个如何?孔子就说了,子张是“过”,子夏是“不及”。子贡就说那应该子张比较好了。从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来,子贡认为说你比较积极进取,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孔子说什么?他说不对,过犹不及。我们今天讲过犹不及就来自于这里。过度跟不及都不好,很多事情你过度之后呢,你收不回来。你不及的话,还可以勉强再增加一点动力,做的稍微积极一点。

九、总结

以孔门弟子作为我们的学习楷模,不只是看他们的本身,要透过他们深刻去了解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老师,我们学习孔门弟子跟我们一样,也是从年轻慢慢成长,每一个人比起孔子来,都相差一段岁数,就好象是他是从青年阶段慢慢往上发展。当然像子贡这种学生他会说他永远赶不上老师,但是孔子本身不希望我们这样想,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跟他一样,他也承认我生下来并不能生下来就有知的,我们是学习慢慢成长的,

喜欢古代的知识跟智慧,赶快去学习,学习没有秘诀,就是用功而已,手脚勤快,找书本看,努力去学习,不断地累积,到一定时候自然就豁然贯通了。

颜渊描写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抬头看老师真是越看越高,想去研究老师的学问,越研究越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看他在我前面,忽然跑到我后面。接着就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善诱就来自于这里,等于是颜渊很清楚就了解孔子这个人作为老师他本身就思想有圆满的系统,任何一个年轻人跟他学他都欢迎,因为他教学生的时候,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孔子自己本身也不断进步,他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每十年就有新的体会,他并不是说我现在当老师,拿到一个教授证书了,我就可以教你们了,或者可以教每一年的学生了,不是的,他自己比学生更用功,比学生更重视怎么样修养,以至于他的生命很快就进入到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生命整个都应该跟自然都融化为一体,可以说“无路而不自得”非常自在的。这儒家的生命最后表现出来的是颜渊所代表的快乐,再怎么穷困都要快乐,如果有钱的话,也可以快乐,这个快乐不受制于贫还是富。那么到子贡的话,那么就到他的言语上,他的反应非常地快,特别聪明,口才特别好,这个时候他在跟别人互动的时候可以使社会每一个地方只要他经过,就有正面的效果。所以子贡他做官也好,负责外交也好,都有非常可观的成效。那么司马迁说得也很对,孔子后来能够让天下人都佩服,子贡有他的贡献。

《孟子》里面就用子贡的话,来称赞孔子,子贡说:你看到一个人他礼跟乐的表现,就知道他如果执政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作为。他说在我个人看来,我们老师孔子,是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超过孔子的。到现在你到孔庙去,看到四个字,“生民未有”这就是《孟子》里面所记载的,子贡说的话。所以我们今天介绍子贡,可以说是把他的思想,他的生平,顺便对于孔子的对天的看法都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