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通关锦囊:历史必须知晓二十大锦囊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通关锦囊:历史必须知晓二十大锦囊

2011年高考历史必须知晓二十大锦囊

2011高考一轮复习必须知晓的二十大历史锦囊

--政治活动篇

锦囊一: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

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

锦囊二:****主义与中央集权

****是从决策方式上来说的,它和民主相对。中央集权是从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上来说的,它和地方割据相对。****主义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步退出政治舞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当今世界,不论是美国式的联邦制还是中国式的省制,都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锦囊三:科举制的前世今生

(1)科举制隋时创立,唐代进一步完善,宋代实行"糊名法"以防止作弊行为,明清两代发展为"八股取士",1905年科举制被正式废除。

(2)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公务员,到今天,全国所有的省份,都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3)科举制度有利于官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锦囊四:多角度评价君主****加强的历史影响

君主****的特点是个人独裁代替集体决策,人治代替法治。君主****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秦朝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行更有效的管理。

锦囊五: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从地方官员产生的方式和选官的依据上看,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国君按血缘的亲疏分封世袭;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朝廷依据才能任命,有一定的任期,与血缘无关。

(2)从地方官员拥有的权力看,分封制下诸侯国国君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军权、财权和人事权;郡县制下郡守、县令只有行政管理权,军权、财权、人事权都直属中央。

(3)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地方高度自治,与中央联系不是很密切;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中央与地方联系紧密。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两种制度都曾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统一,但从长远来看,分封制在制度设计上具有致命的缺陷,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国家统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锦囊七: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狭隘"和"最充实"

(1)最狭隘--享受民主权利的仅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被排除在外。

由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雅典民主的范围非常小,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2)最充实——全体公民在立法及处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参与的权利。

①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以多数人参政激发每个公民,有利于公民聪明才智的发挥;采取群众监督公职人员的措施,降低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②创造了民主运行的新方式,如下:

古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西方民主政治是一种间接的代议制民主。古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

锦囊八: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锦囊十四: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锦囊十六: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分裂问题的不同

(1)从成因上看,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是由外国干涉所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这就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德国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不可以用同一种模式。

(2)从性质上看,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统一都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统一;台湾问题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

(3)从统一的方式上看,两德统一、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台湾问题的解决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锦囊十七: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锦囊十八: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之初一边倒,和平共处是原则。

求同存异广建交,国际社会都认可。

七十年代不平凡,中美中日联合国。

进入改革新时代,大国地位担责任。

锦囊十九:巧记两极格局

战后两极已形成,意识形态各不同。

美苏之间打冷战,你争我夺四十年。

两大集团互对峙,战争阴云罩全球。

冷战热战并相存,大战危机孕和平。

锦囊二十: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的比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政策:

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1)对政治的影响: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这样才有条件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2)对经济的影响: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众多海湾良港,为工商业者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亦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锦囊九:古雅典的主要民主机构

机构成员性质、职能

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公民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并决定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抽签产生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民众法庭抽签产生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参加立法

十将军委员会部落民主选举产生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轮流执掌军事指挥权

锦囊十: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不同点

(1)产生或建立的方式不同。古希腊城邦主要是从氏族发展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是周王分封的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

(2)性质不同。古希腊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奴隶制国家,具有多种类型的政体;初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与周王是隶属关系,后期逐渐摆脱周王的控制,政体由单一的奴隶制向封建君主制过渡。

(3)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大多主张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4)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如雅典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制度。

锦囊十一:详解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特点是:(1)形式上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2)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3)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各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学生复习时注意从国家政体、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国家元首地位、政府首脑和政府产生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异同,分析其特色。具体列表如下:

锦囊十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在主张和实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全国卷)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北京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解析)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B 项错误是“中西交通起点”及“楚文化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这与事实不符。C项与本题资料的事实不符。D项从本材料无法得出“楚国与西域有广泛交流”,更得不出“生活方式趋同”。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解析:A项“百家争鸣”在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已结束,《汉书》形成于东汉。B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久远,与东汉《诗》、《书》位列官方史书没有直接关系。D项无关。C项正确,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导致后代《诗》、《书》位列官方史书的主要原因。 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夕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A项错误在于该材料得不出“官府垄断茶利”及“商业环境恶劣”。B项得不出“农产品“减少”,货币使用率“高低”。D项题意无关。C项反映出张咏知县的做法,反映出内心固守的“重农抑商”思想。故正确。 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解析:A项错误在于“仅作为”、“不参与”政事与事实不符。B项本材料无法得出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C项与事实获得“票拟权”不符。尽管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是仍需服从君权的需要,该材料反映出皇权“至上”,故D项正确。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完整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 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时期 (政治) 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 封侯、伯 夏 荣时期 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注意:特征 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 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相、卿士、卜、祝、史 王位世袭制的确 家与国密切联系 西 立;等级森严的分 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制和宗法制的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我国早期政治制 巩固统治 秦 度。 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内容 (分封 时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最多是同姓诸侯 )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 期 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具 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 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 国密切结合。 影响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 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 选官 制度 世 官制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 部统一;分封制逐 战 渐 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 关系 相同 王室衰微 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 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 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 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期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 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实现了国家的大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一统;专制主义集 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 秦 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 ①建立 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 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 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 核心。例如:虎符调兵 为 36郡 ②内容 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 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 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 级地方行政机构。 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汉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 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 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2)消极方面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 按 军 功 赐 爵,皇 帝 任 命

2011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1

2011年全国卷I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 1、(4分) D 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 D 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 B 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故B项正确。 4、(4分) B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 D 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 副本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12.图6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3.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图6 B.《离骚》抒发了作者优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14.图7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 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 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15.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1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颅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17.图8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 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 中“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①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③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④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 19.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的动物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20.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12世纪时罗马法出现于意大利和欧洲中部一些自治市的法典中,以解决自身的法律缺陷,罗马法的程序规则被整理并引入法庭中。这些现象出现源于罗马法 A.是成文法,有利于按律判决和量刑B.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罗马国家的兴衰 C.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的既得利益D.体系完备、程序严谨有一定普适性 21.图9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1—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小论文汇编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 图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word完整版)2019年北京卷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 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 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14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 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15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 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 .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17.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8.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 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② B .③④C.①③D.②④ 19.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0. 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打牢基础是一轮复习的目标,落实是一轮复习成败的关键,规范是提高成绩的主因,把握方向是提高效率的捷径。转眼半年过去,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教师先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探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借鉴其他老师的网上备课,搜索相关专题,下载教案、习题等资料,围绕新课标整合教案和习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二、加强单元整体备课,统领课时备课 《历史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三大变革:一是设置学习模块,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三是分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第二大变革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也应更加开阔,这种编排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体统筹,加强单元备课。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强调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统领课时备课更符合新课程的结构设计和编排理念,也才能一步步落实模块教学和课标要求。 三、运用学案导学。

高考试题文综历史(北京卷)含答案详解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回答第12、13题。 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 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 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 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 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何学好高考历史,在高考中不拖后腿?高三网对此做了相关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 第一次鸦X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X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

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AD选项不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使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没有实现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相反地方诸侯实力强大,所以导致春秋战国时候的割据混战,所以才会有以后的郡县制。B选项不对,西周没有王权的高度集中。西周时代的宗法制是血缘基础上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秦汉统一。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成就。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正确。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 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B不正确;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

恢复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应排除。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纵然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继承了其本质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中华先贤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因孙中山的推崇而非常熟悉。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苏格拉底是与古希腊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本题中“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一句,表明苏格拉底在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B正确。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的认识。巴黎公社在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但并未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C不正确。巴黎公社是一次孤军奋战的城市武装起义,它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也未能发动广大农民,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由此排除A、B。从发布文告的内容来看,是希望得到农民的支持,故D正确。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 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 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男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 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 《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 15.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16.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 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 .②③ C

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及练习共18套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及练习共18 套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及练习共18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XX?湖南永州模拟)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A ) 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解析] 由“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政治等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

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说明战国秦汉时期,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显著下降,这表明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时间不符合“战国秦汉时期”,排除D项。 2.(20XX?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 C ) 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 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可以看出,此次会盟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故答案为C项。会盟现象实际上削弱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项;礼崩乐坏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仍然在延续,排除D项。 3.(20XX?安徽黄山质检)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