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练习题2012

马克思主义练习题2012

马克思主义练习题2012
马克思主义练习题2012

马克思主义练习题(2012)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 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

B 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C 前者揭示一般规律,后者揭示特殊规律

D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4.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

A 一般方法

B 经验材料

C 理论总结

D 具体方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的世界观

A 劳动人民

B 无产阶级

C 为全社会服务

D 新兴阶段

6.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求真务实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7.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学习马克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 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0.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阶级统治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1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3. 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 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14.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5.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观点

A辩证法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

1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8.“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

20.“司马光破缸”的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苍蝇不盯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理是

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

23.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2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5.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

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都是相互影响、作用、制约的

26.“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表明

A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客观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的决定因素

C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27.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A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抓住本质和规律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改造世界是第一性的,认识世界是第二性的

D懂得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能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28.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和单位,为表明政绩,弄虚作假和浮夸风严重,必须坚决制止,因为它违背了

A规律是客观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矛盾是普遍的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9. 17世纪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监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1

980年10月罗马皇教不得不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A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C谬误是对客观实际的歪曲反映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3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A二者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二者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

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二者具有同一性

31.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认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32.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B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

C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原理D实践高于认识的原理

3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辈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35.否定之否定规律

A事物完成一个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的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的

36.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折衷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诡辩论观点

37.下列体现“扬弃”道理的有

A.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A绝对的和相对的B绝对的C相对的D既非绝对又非相对的

39. 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

A起决定性作用B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

C与实践共同起决定作用D起补充实践检验的作用

40.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在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4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A唯物论B辩证法C二元论D诡辩论

4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 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 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 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 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43.享乐主义是

A 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

B 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

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

D 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4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A完全是自觉的B仍然是自发的

C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仍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5.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A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46.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是人口的大多数B他们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他们具有先进思想D他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47.在上层建筑组织部分中,()占主导地位

A 国家B政治C法律D哲学

48.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4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

B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的“革命”

C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D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

5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5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宗教

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52.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

A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B彻底的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C 所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所有的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5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

A动力和源泉B形式和状态C方向和趋势D内容和形式

54.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是通过

A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的B多次否定多个阶段实现的

C一次否定一个阶段实现的D三次否定两个阶段实现的

55.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

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56.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B制定计划C方案实施D科学决策

57.俗话说:“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这句话体现了价值的

A 主体性B主观性C多元性D可变性

58.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地主为首的社会,大机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

的社会。这表明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的是

A 生产工具B生产力C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

59. 当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现存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反对变革生产关系就会犯

A“左”倾错误B右倾错误 C 急躁冒进错误D急于求成错误

60.阶级实质是一个

A历史范畴 B 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地域范畴

6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它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它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它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D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62.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人的本质在于

A社会关系B社会劳动C社会意识D社会公德

63.“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体现了

A社会进步的可能性B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C社会变革的残酷性D人的作用的相对性

64.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尺度是

A个人被社会认可的程度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D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65.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

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6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的哲理是

(1)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2)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3)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4)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1)(2)(4)B(1)(2)(3)C(2)(3)(4)D(1)(3)(4)

67.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

别是

A本质和现象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 真相和假象D真理与谬误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是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作用于实践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69. “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70.“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71.“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

A.二者都具有可能性

B.二者都具有不可能性

C.前者具有不可能性 D.后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72.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73.“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74.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好坏是“天”主宰的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75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五大

76.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开放

77.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

78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属于

A基础和前提B条件和途径

C 目标和结果D手段和方向

7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 实现共同富裕

D 保持社会稳定

81.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界限是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82.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

A 1987年

B 1981年

C 1982年

D 1987年

8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84. 坚实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85.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

A 工业

B 农业

C 科学技术

D 第三产业

86.购买债券的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A剥削收入 B 风险收入

C 按劳分配的收入

D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87. 目前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主要是

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赠与税

88.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

A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B 命令和服从的关系

C互相监督和合作的关系 D 执政党和下野党的关系

89.真正的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A 国际组织

B 国家集团和军事集团

C 国际条约

D 国际活动

90.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和归宿点是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 发展对外贸易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9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A和平统一B一个中国 C 两种制度 D 50年不变

92.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93.澳门回归祖国是

A 1999年10月1日

B 1999年7月1日

C 1999年12月20日

D 1999年12月1日

94.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

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们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95.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

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96.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

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97.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

的根本目的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8.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 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 实现祖国统一

D 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99.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B 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100.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的党派中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 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0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 党的历史任务

B 党的历史方位

C 党的执政环境

D 当的执政地位

10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

A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B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C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 D 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103.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A目的和归宿B前提和基础C方向和保证 D 动力和源泉

10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 2001年B2002年 C 2003年 D 2004年

105.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A 必然要求B根本保证C 必要条件D 根本要求

106.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党的建设称为

A 新的万里长征

B 新的严峻考验

C 新的伟大的工程

D 新的历史性课题

10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多项选择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近代哲学具有的共同的特点(AB)

A 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脱离

C 都是不可知论哲学

D 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E 都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2 任何哲学都是( AC)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E 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ABDE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B 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 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D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

E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BCD)

A 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核心

B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 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

D 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

E 它是代表全人类根本利益的哲学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ABCD)

A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

B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 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E 马克思主义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6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BCDE)

A 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

C 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

D 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E哲学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7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BCD )。

A 它主张全部抛弃历史上的一切

B 它坚持新陈

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E 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8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AB)。

A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 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 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 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E 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

9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BC )

A 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 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 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E意识的创造性是无限的

1. 唯物辩证法认为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 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 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E 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

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C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

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E 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

4.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

A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 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可以把发展理解为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E 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

A相互联系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

7.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E 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

A矛盾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9.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

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 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10.事物的质和量都是

A同事物的存在直接统一的B多方面的C客观的

D事物的内在规定性E事物的外在表现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12.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

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

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

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13.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

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C必然性由根本矛盾产生,偶然性由非根本矛盾产生

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

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1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

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

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的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16.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

E可能性的大小

17.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

A现实性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 C 现存的东西

D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E没有原因的现象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现实性

D 现实的东西E可能的东西

19.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内容的有

A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B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D社会形态中的上层建筑

E语言表达的思维

20.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表明

A现象就是本质B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C本质和现象是并列关系D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E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2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三个统一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统一

E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22.辩证的否定指的是

A既肯定又否定B既克服又保留C既批判又继承

D既抛弃又摄取E既否定又肯定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具有

A社会性B客观性C主体性D能动性D规律性

24.由于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观测资料有限,因而预报能力不高。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E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25.价值具有

A 主体性B主观性C客观性D相对性E绝对性

26.下列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生产方式B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D地理环境E人口因素

27.下列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 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基本适合的

D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客观规律

28.阶级是一个

A历史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地域范畴E地缘范畴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

A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生产力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 D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E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决定的

30.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C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E改革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列属于新出现的阶层有

A 个体户B私营企业主C知识分子D自由职业者E蓝领

3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我们党的三个法宝是

A实事求是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密切联系群众E党的建设33.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

认识。这“三个规律”指的是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B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规律C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D无产阶级专政的规律E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D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

E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35.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行政领导E理论领导

3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A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C毛泽东思想的精髓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E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因为

A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B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C它是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E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社会性质B社会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D社会发展阶段E社会发展模式

39.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E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改良

4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 发展是手段 E 改革是目的

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工业B农业C第三产业D能源和交通E教育和科学

4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

A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制度

B不要中央政府的领导的制度

C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D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制度

E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放任自由的制度

43.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包括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B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4.就香港来说,“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

A和平磋商B成立特区C制度不变D高度自治E港人治港

三、判断题

1.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2.在实践的基础上,物质能转化为意识,意识又能转化为物质()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联系和发展( )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5.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6.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伟大()

7.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8.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共中央()

10.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

歧()

11.“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反映了社会生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

始()

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1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6.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CBCAB 6-10DAABA11-15DCAAD 16-20BDDBD

21-25ACBBD 26-30CBBBD 31-35BCBDA36-40CDADB

41-45BABDA 46-50BBDCA 51-55DAAAC 56-60CACBB

61-65DBBCB 66-70BAABC 71-75CBABA 76-80CDADA

81-85DDADB 86-90DBCBB 91-95BACCB 96-100DDCCC

101-105BABAB 106-107CA

二、多项选择

1、ABDE

2、ABCE

3、ABCE

4、ABCDE

5、ACDE

6、ABCD

7、ABCDE

8、CD

9、ABDE

10、BC 11、ABCD 12、CDE 13、ACDE

14、ABE 15、ABE 16、ABCE 17、CD 18、CD

19、ACE 20、BDE 21、ABC 22、BCDE 23、ACD

24、BC 25、ACD 26、ADE 27、ABE 28、AB

29、AB 30、BC 31、ABD 32、BCE 33、ACE

34、ABCD 35、ABC 36、ABCDE 37、ACE

38、ABCD 39、ABC 40、ABC 41、BDE

42、AC 43、ACDE 44、BCDE

三、判断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10、对11、对12、错13、对14、对15、

对16、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B.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D.实事求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规划了(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监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因为( )。

A.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领导核心

B.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的

C.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前进方向

D.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后,党已成为先进文化的领导力量

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 )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A.与时俱进B.群众路线

C.三个代表D.共同富裕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

提出了( )。

A.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策略方针B.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策略方针

C.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D.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策略方针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B.党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判断

C.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D.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

10.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思想,首先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奋进上下功夫。

A.统一思想B.统一行为

C.统一路线D.统一部署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 )。

A.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B.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部署

C.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D.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12.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A.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要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C.要把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D.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13.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 )。

A.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

B.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兴起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新高潮

D.兴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高潮

1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巾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因为( )。

A.中困共产党是上人阶级的政党,而上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集合了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其成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C.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代表先进生产力

D.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15.“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D.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 )。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

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17.江泽民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

A.坚持以德治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持依法治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科技兴国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 )。

A.共同精神食粮B.共同文化基础

C.共同思想基础D.共同奋斗目标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党的建设方面,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C.干部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D.提高防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C.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E.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成果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实质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C.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武器

D.建国立国的政治基础

E.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5.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是“三个代表”的( )。

A.出发点B.落脚点C.关键点D.最终归宿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意义,表现在( )。

A.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C.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D.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E.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

A.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国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各级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领导核心作用

D.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8.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的特征是( )。

A.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B.民族的

C.科学的D.大众的

10.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E.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11.十二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基础是( )。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

C.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D.集中全党智慧

E.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来

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 )。

A.工人阶级B.广大农民C.个体户D.私营企业主

1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 )。

A.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使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

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B.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极目标

D.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15.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A.重要方针B.立党之本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概念。 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 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是形而上学。 近代的“科学”中产生了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这种实验是一种可靠的可控实验手段。这时使哲学和科学才分道。 真正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科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纯粹理论精神的复活”是科学的文艺复兴的真正涵义。 方法、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自觉,表现为以“方法论”为依据,以哲学为基础。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即使一种成功的“方法”,也亟需解决“方法论”依据,才会有生命力。方法有科学上的方法和哲学上的方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上升到哲学角度就成了方法论。 二、“科学”、“哲学”、“宗教”三者在“知识类型”上的差异。 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另外,“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但是,要想关照生命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需要同神灵一脉相通的感觉,而这就构成了宗教的根本基础。” 三、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是实验科学的产物,代表了培根的科学方法论观点。他反对经院哲学,倡导“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他承认怀疑论论点,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确的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形成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须清除掉所有在认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幻象”。“知识就是力量”是要达到控制自然的实践目的。培根认为只有以控制自然为目的,才有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他坚持理性主义,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通过实验的得到的知识更为深刻。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培根所谓的知识即是人们对现象的感觉,认知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所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四、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评论。 霍布斯的政治科学:1,“价值中立”。这个理论的证明仿佛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能适应,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模式。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学习培根和笛卡尔的自然科学方法论。3,“自然状态”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意义: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假设和虚构,使其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秩序,一种机械的动力学结构。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是霍布斯解释整个“自然状态”的简单的、自明的原则。然后,从这个“自然状态”到达“人类社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测试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 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为、C 2、关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服务于困难群体 B、促进社会和谐 C、营利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服务对象和服务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正确答案为、D 4、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大 正确答案为、C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只扮演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角色 B、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牙要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C、从间接服务的层面来看,其主要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者和研究者 D、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和间接服务的角色 正确答案为、A 多项选择 1、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 A、是一种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观 C、强调专业方法 D、营利性 E、多方协同 正确答案为、A,B,C,E 2、对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 A、维持社会秩序 B、促进社会和谐 C、推动社会革命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E、促进社会公正 正确答案为、A,B,E 3、关于社会工作者,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助人行动的主体 B、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C、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 D、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 E、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正确答案为、A,B,C,E 4、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其中主要包括() A、理论方面的知识 B、政策方面的知识 C、技术方面的知识 D、文化方面的知识 E、上述ABCD四个选项中不全是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构成部分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绪论 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与其历史任务相适应的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3)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去,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4)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于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6]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题

农村社会工作定义: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政府或准政府农村社会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小女人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与村民的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的社会政策改变或使政策更符合农民的真实需求,减少社会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费正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项目的推行,以使村民获得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通过对村民提供个人、家庭、小组等直接支持服务,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适应社区重建的需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目标。 特征:一、以特定的农村社区为基础:一项制度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系统为基础,与系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与功能发挥,必须以农村社区为基础,依据农村社区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社区结构等,掌握你们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工作的抓也理念结合,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与技术,这是其首要特征。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市民相比,你们自身的特殊性是想而易见的。发展上的不平衡性,致使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三、方法的系统整合性:由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差异性,在开展具体实务工作时,不是简单的将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移植到农村社会中,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整合。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等,决定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而言,指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差异。另外,还指不同地区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干群关系差异性很大。 功能:一、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通过农村社会工作,对已经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问题产生的个人及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社会功能。二、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包括配置农村社会工作本身的资源;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三、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农村社会工作者一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提高农民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四、促进农民潜能的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相信农民的潜能,致力于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农民摆脱困境。五、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说人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人士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和处理意识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意识的本质是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⑴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5、矛盾的两重属性是什么?简述两者的含义及其关系。 矛盾 :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两种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两重属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0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 B.社区睦邻员的出现 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 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 2.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下列属于社会工作早期服务对象的是( )。 A.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 B.患职业病的员工 C.极度贫困的农村社区 D.遭受工业污染的社区 3.某地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4.老王失业在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老王感到无脸见人,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和妻子、儿子也时常发生冲突。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家庭走访时,发现老王为人踏实,身体状况良好,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小李与辖区内的一个超市主管多次联系并争取,为老王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 )。 A.行政管理者 B.资源争取者

C.服务研究者 D.政策影响者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者应将资源投放给有潜能的人 B.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让人们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C.社会工作者应用统一的标准同等对待不同的群体 D.个人应发挥潜能以实现社会功能,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6.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助人自助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B.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自立 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D.服务对象也有潜能反过来帮助社会工作者 7.社会工作者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 A.利用此机会接近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工作关系 B.终止提供服务 C.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将其转介给其他同事 D.与儿子核实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 8.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出口贸易下降,许多工厂倒闭。失业民工纷纷回到家乡谋生。负责农村社会工作的周某,把募捐来的有限物品分发给生活难以维持的民工。村子里原来的贫困户对此不满,觉得回乡的民工获得了优先服务的机会。周某便召开大会,向所有村民解释。上述过程中周某体现了社会工作伦理中的( )原则。 A.公义与正义 B.差别平等 C.改善生活质量 D.真诚开放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加)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 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 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期末考试卷社会工作试卷A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专科)试卷(A卷)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政法系,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入场 科目:社会工作学班级:10社管1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社会工作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三类。 2、现代社会福利的两种基本形式:剩余型或残补型和(制度型)的福利制度。 3、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4、(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 5、督导的功能有:教育功能、(行政功能)、(支持功能)。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福利性、以社会性服务为主、(专业要求高)。 7、罗斯曼(J. Rothman)将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8、青少年社会工作包括:发展性服务、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从社会工作的起源来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D )。 A.促进就业 B心理辅导 C.社区照顾 D.救助贫困者 2、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 D )的范畴。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心理 C.人的需要 D.人的发展 3、当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当不可避免会伤害到与问题有牵连的一方或另一方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的伤害最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得到弥补的方案,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难题时应坚持( D )。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精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概念,近代的“科学”概念。(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四个概念的比较) 我认为四者的关系是整体综合发展的。从魔咒开始,到希腊“科学”从神话中提炼出研究自然的哲学观点,再到近代的“科学”提出“意识”的哲学主题,人文主义的“科学”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性质的人文主义哲学逐步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最后到现代的实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它综合了以上科学,并且成了今天人的解放与改变世界的评判标准,跳出意识形态:历史科学及其方法论革命 1、古希腊的“科学”是西方哲学的本源,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 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 2、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 3、近代的“科学”是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哲学,作为有别于古代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就事物本身而考察事物的,那么,近代“科学”则为对世界和人的考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意识。从这个角度说,现代哲学是二阶的。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回到了人自身。不论笛卡尔的我思还是康德的“先验统觉”,都涉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这个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上情下达 B. 下情上达 C. 与同事协调 D. 向公众交代 E. 对自己负责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四章第二节组织的行政运作。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与同事协调, 向公众交代 2 3.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作动机 B. 管理方式 C. 服务对象 D. 服务时间 E. 对机构的认同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二章第三节志愿者管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工作动机, 管理方式, 服务时间, 对机构的认同 2 4.社会服务机构中,团体决策的优点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较多替代方案

B.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C. 责任明确 D. 快速省时 E. 信息较完整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三章第二节决策类型与模式。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有较多替代方案,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信息较完整 3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 1.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 答: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决策的类型会有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依据理性的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直觉决策、判断决策和问题解决式的决策;(2.5分) (2)依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例行式决策与非例行式决策;(2.5分) (3)依据决策参与的人数,可以把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2.5分) (4)依据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角色,可分为咨询式决策、协商式决策、协助性决策和权威式决策;(2.5分) 2.简述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的区别。 答:(1)职位权力,是指从组织体系中特定职位中衍生出来的权力,会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化。人格权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因其自身的特殊禀赋而不是其特定职位而获得的影响力。(4分) (2)从来源上看:职位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而人格权力来源于个人魅力。(1分)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个案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卷A卷答案

个案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卷(A卷)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15分) 1、C 2、C 3、D 4、C 5、B 二、多项选择题(3×5=15分) 1、ABE 2、ABDE 3、ABE 4、BCDE 5、ABE 三、判断题(3×5=15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3×5=15分) 1、简述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个案社会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个案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助人自助 个案社会工作过程的系统性 个案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2、简述问题解决学派基本理论和实施特点 第一,对问题的界定。问题解决学派要求将问题界定为具体的、可以解决的问题。(3分)第二,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经验。(2分) 3、简述行为治疗模式的设计评估方案 第一、A-B设计(1分) 第二、A-B-A-B设计(2分) 第三、多基点设计(2分) 五、材料分析题(20×1=20分) (1)、B(2分) (2)、B(2分) (3)、社交恐怖症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对社交恐怖症治疗的原则就是要打断案主的症状体验和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治疗。 (一)系统脱敏法(10分) 我们首先可以对案主运用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目前心理学上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一种主要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1.身体松弛训练。帮助案主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案主靠在沙发上或者靠在椅子上,让他自己的全身都处在一个最舒适的位置上,双臂自然下垂或者搁置在沙发上,深深地吸气,再缓缓地呼出……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反复练习,直到达到“呼之即来”的可以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2.制定恐惧等级表。根据紧张的程度给自己的恐惧对象分级记分,记分的标准就是:相处自然毫不紧张的人,比如说父母记0分;极度恐惧的比如说领导记5分(最高分);其他不同程度的恐惧对象可以根据从轻到重的程度依次记1、2、3、4分。 3.逐级脱敏。首先在头脑中逼真地再现最低等级的刺激场面,也就是在社交场合中最低等级的使他感觉到紧张的场面,当确实体验到有些紧张的时候(主观平分在1分左右),就停止想象并且全身放松。等到平静以后再重复上面的这一过程,如此循环,直到恐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D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分,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1. 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 20m ?=,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 =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C )。 A 滑动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 C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D 不能确定 2. 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平行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组成的空间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图示偏心轮顶杆机构中,轮心为C ,ω=常量。选杆端A 为动点,在C 点固连平移系(动系), 则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方向分别为( B )。 A 垂直于AO ,沿AO 方向 B 垂直于CO ,沿CO 方向 C 沿AO 方向,垂直于AO D A 点切线方向,沿AC 方向 4、正方形薄板由铰链支座A 支承,并由挡板B 限制,使AB 边呈铅垂位置,如图所示。若将挡板B 突然撤去,则在该瞬时支座A 的反力的铅垂分量的大小将( C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入括号) 1(本小题4分). 如图所示,沿长方体不相交且不平行的棱上作用三个大小等于F 的力。问棱长a ,b ,c 满足( 0c b a --= )关系时,该力系能简化为一个力。 2(本小题4分). 正方形板ABCD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z 转动,点1M 和点2M 分别沿对角线BD 和边线CD 运动,在图示位置时相对板的速度分别为1v 和1v ,则点1M 和点2M 科氏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2v ω )和( 0 )。 y x z O c b a 3 F 2 F 1 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