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及教学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及教学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及教学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总体目标中提到: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本文对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因素

1 定势。定势是指心理的一种暂时的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尤其是思维定势在小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制约着学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固定化、程式化,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3 知识量。个体解决问题受自身知识量的影响,这里的知

识量既包含知识的数量又包含知识的质量。就知识的数量而言,又包含知识经验的总量和与问题的相关知识量。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解决问题;具有的相关知识量越多,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知识的数量只是为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如果仅有一堆杂乱无章的知识更是远远不够的。就知识的质量而言,主要强调知识的有序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即知识的“活”性。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的知识经常是按层次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能组织知识经验,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4 动机与情绪状态。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解决问题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人们就会为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这样,活动效率也就会越高。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它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时,人的思维才活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相反,动机强度太弱,对解决问题漠不关心,自然不能调动个体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的思维活动和人的能力的发挥,这时易产生畏难,退缩行为。但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

(二)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客观因素

1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知觉方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 噪音等干扰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噪音会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也影响人的思维。①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原因,本身在不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方面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注意力就更不够集中,容易分散,当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其思维就会受到影响,这样毫无疑问就影响其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内驱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同时,重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一特点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好的情境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

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务实知识基础

知识和能力内在关系的规律揭示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

养提高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状况的精确洞察与把握,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的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提醒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深化广义的知识背景;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注重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三)加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元认知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鉴于中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学中不一定把精力放在让学生去把握理解元认知的理论概念方面。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应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教师可以问:当面临问题情境时,是怎样判断问题性质的?针对问题特点,采取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当遇到不确定信息时,怎样选择鉴别等问题?而对解决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学生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其陈述因果关系;然后教师再做总结、评价、比较、鉴别。这样经常性、多途径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激活并强化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调节功能,使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

能力得到更全面、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四)教给解决问题的策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支撑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让学生了解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基础。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