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
【[重点]1】2010年高考复习专题指导[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5.以下句中加点词并非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16.下列句子中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7.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8.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0.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

A.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

寡人与大国执仇,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2页)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 )

A.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是( )

A.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4.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D.故今之墓中全乎

为五人也

25.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

2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

A.管仲贤佐也B.桓公霸君也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7.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8.下列句子中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9.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苏秦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其内部结构不同子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故不闻其过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32.下列加点的“以”意思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

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皆以美于徐公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3.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34.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5.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三句的是( )

A.亚父南向坐B.(河伯)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C.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D.燕引兵东围即墨

36.下列句子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

C.人生孰无死,贵死得所耳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37.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38.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9.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

A.乃人见,曰:“何以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40.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

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

B.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吾从而师之.

词类活用练习(40题)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3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谨庠序之教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B、前辟四窗

C、沛公欲王关中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顺流而东也

D、使不上漏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4页)

2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B、垣墙周庭

C、必为之辞

D、填然鼓之

23、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而其见愈奇

C、西望下口

D、而耻学于师

2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了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白露横江

D、内外多置小门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过秦论

2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君子不齿。

D、而此独以钟名。

29、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登高而招

C、蜂房水涡

D、日削月割。

30、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择善而从之。

C、多可喜,亦多可悲。

D、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

3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B、思知止以安人。

C、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惧谗邪

B、何必劳神苦思

C、人君当神器之重

D、不念居安思危

3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3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B、六王毕,四海一。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3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惊姜氏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以侮辱先人

D、《齐谐》者,志怪者也

3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是从散约败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内立法度。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B、秦地可尽王也

C、猥以微贱

D、会盟而谋弱秦

39、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B、沛公奉卮酒为寿

C、谨拜表以闻

D、无以终余年

40、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D、请略陈固陋。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4页)答案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A.(主谓倒装。) 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B.(都表被动。)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A.(其余被动句。)

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5页)

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中间省略介词。) 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13.C.(名词,作主语;其余名词活用作状语。) 14.D.15.D 16.A.17.B.(“来”,省略宾语“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

法。) 18.C.(“王之”,使动,使之为王,让他做王;“目”、“函”、“吏”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刃”相同。) 19.C.(“饮赵盾酒”,“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

20.A.(“屈豪杰”、“却之”、“夭梅病梅”中都有使动用法。) 2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作边邑。其余为使动用法。)

2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 23.C.(名字ABD中的“名”都是“命名”之意。) 24.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25.D.(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

26.C.(宾语前置句,余为判断句。) 27.A.(用于偏正短语中,相当于“的”;其余用于主谓之间,无义。) 28.C.(都是使动用法。“粪土”“患”意动用法,“破”“附”“固”“止”“止”为使动用法。)

29.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

30.D.(主谓短语,其余为偏正短语。)

31.D.(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作动词。)

32.C.(动词,“认为”。其余连词,“因为”之意。)

33.B.(A应为: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

34.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

35.D.(方位名词作状语,其余名词。)36.C

37.C.(“出与(之)战”,B“以(之)为然”,D“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38.A 39.B 40.D.

词类活用答案

1、B A.名词作状语,向下;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 名词作状语,亲手

2、A 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D A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名词作动词,责备C、名词作动词,处罚

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4、B 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5、C 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6、B 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7、C 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8、A 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

9、D 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10、B 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11、C A、名词作动词,灭族B、名词作动词,攻下C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6页)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名词作动词,种植

12、A A、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囊一样B、使动用法,使……来C、使动用法,使……愚昧D、使动用法,使……跟从)

13、D A、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14、A A、意动用法,以……为鉴B、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地C、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15、D A、名词作动词,登记B、名词作动词,放火C、形容词作动词,照明D、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16、C A、名词作动词,乘坐辇车B、名词作动词,登上C、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D、名词作动词,用草绳系

17、B A、使动用法,使……来B、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C、使动用法,使……斗)

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8、B A、名词作动词,归罪B、形容词作动词,交好C、名词作动词,说明白D、名词作动词,引,招致

19、C A、名词作状语,像财物一类的B、名词作状语,在前面C、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D、名词作状语,像人腰,像鸟嘴

20、D A、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B、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C、名词作动词,使眼色D、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21、B A、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B使动用法,使……活C、名词作状语,向东D、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22、A A、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B、名词作动词,砌上墙C、名词作动词,找借口D、名词作动词,击鼓

23、C A、名词作动词,命名B、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C、向远处看,眺望,动词D、意动用法,以……为耻

24、B A、消减、增长,动词B、动词作名词,生者、死者C、白色的,形容词D、设置,动词

25、D A、使动用法,使……绿B、使动用法,使……为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C、使动用法,使……牢固D、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过失

26、A A、名词作状语,成群地B、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道义C、名词活用为动词,祝寿D、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学习

27、C A、意动用法,以……为奇(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B、意动用法,认为……小(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C、使动用法,使……寒冷D、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28、B A、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B、名词作状语,用瓮、用绳子C、名词活用为动词,提起D、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29、B 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形容词作名词,高处C、名词作状语,像蜂窝、像水涡D、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30、D A、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C、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D、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31、A A、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于……之下B、使动用法,使……安宁C、使动用法,使……快乐D、使动用法,使……端正

32、B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B、使动用法,使……疲倦)C、形容词作名词,重大地位D、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专项突破练习(第7页)

、意动用法,以……为羞耻B、意动用法,以……为老师C、名词活用为动词,称帝称王D、意动用法,以……为奇怪,认为……壮美(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34、B A、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数词作动词,统一C、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35、D A、使动用法,使……惊动)B、使动用法,使……弯曲C、使动用法,使……侮辱D、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

36、A A、动词作名词,条约B、名词作动词,南飞C、名词作动词,成为王

D、名词作动词,南行

37、D 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名词作状语,在国内C、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D、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8、C A、名词作动词,南行B、名词作动词,称王C、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D、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9、B A、使动用法,使……充满暖意B、名词作动词,祝寿C、使动用法,使……知道D、使动用法,使……结束

40、D A、名词作状语,在家外B、名词作状语,当面C、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D、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200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高考语文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6 更新时间:2008-11-18

2009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说

(一)考点及解说

2003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03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8个,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不同的,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往往相对大一些,非得把功夫使在对文段的深入阅读理解、对有关信息作去伪存真的深刻思考上。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通览

文言实词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 答案:1.D 2.A 3. C 4.B 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1999年上海卷)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 (一)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如: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

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 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 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胜者,阳城人也《涉世家》 2、诸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楼之大观也《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楚《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动使动使……长肉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使……往东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意动 3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为动用法 37、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而死为动用法 38、非伤.亡簪(zān)也。为……伤心为动用法 3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为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谓)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同上) 4.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8.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瓮牖绳枢。(同上) 11.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子墨衰絰。(《之战》) 13.妇抚儿乳。(《口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口技》) 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 2、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6、不蔓不枝。(《爱莲说》) 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童区寄传》) 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杂记》) 9、君子不齿。(《师说》) 10、昨日入城市。(《蚕妇》)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文言句式 课标《考试说明》规定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等。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四)变式句 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非常有帮助。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文:因此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译文:天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中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呢?

文言文词类活用

关于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 分册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增分方案第二步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 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复习进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 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 名作动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成为帝王 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水 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 名作动 8、扣弦而歌. 唱歌 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做诸侯 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踢 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标记 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天天 一月月 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在朝廷上 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往上 往下 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 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当面 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 收入 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 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 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盔甲 锋利的兵器 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力所罕至焉。 危险僻远的地方 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 疏远 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交情 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 使……着急 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 动使动 使……长肉 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 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使……往东 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 (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 之。 以……为师 名意动 36、夫人将启. 之。 为……打开城门 为动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动使动使……长肉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使……往东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意动 3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为动用法 37、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关知识,一起来了解下。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学生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1. 父利其然也。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3. 心乐之。 4. 鞭数十。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7. 一狼洞其中。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惟吾德馨。 11. 不蔓不枝。 12. 石青糁之。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14. 每至晴初霜旦。 15. 皆披发文身。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18. 策之不以其道。 19. 腰白玉之环。 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1. 手自笔录。 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3. 名之者谁 24. 泉而茗者。 25. 罍而歌者。 26. 红装而蹇者。 27.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8. 置人所罾鱼腹中。 29. 夜篝火。 30.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1.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2.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33. 以光先帝之德。 34. 深入不毛。 35. 吾义固不杀人。 36. 环而攻之而不胜。 3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9. 人恒过。 4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1. 惠子相梁。 42. 神弗福也。 43. 公将鼓之。 4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学而时习之。 2.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 石青糁之。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 故外户而不闭。 7.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0. 日光下澈。 11. 窗扉皆洞开。 12. 其一犬坐于前。 13. 与余舟一芥。 14. 斗折蛇行。 15. 犬牙差互。 1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7.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 父异焉。 2. 邑人奇之。 3. 渔人甚异之。 4. 天下苦秦久矣。 5. 固以怪之矣。 6. 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1. 忿恚尉,令辱之。 2. 以乐其志。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凄神寒骨。 5. 而竖其左膝。 6. 必先苦其心志。 7. 劳其筋骨。 8. 饿其体肤。 9. 空乏其身。 10. 行拂乱其所为。 11. 然后知生于忧患。 12. 死于安乐。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2. 香远益清。 3.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4. 互相轩邈。 5. 亦不详其姓字。 6. 辱于奴隶人之手。

(新人教)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超好

【语法知识】(名词)(副词)(动词) ( 形容词 ) ( 名词 ) (定语)主语[ 状语 ] 谓语< 补语 > (定语)宾语 词类活用的现象包括哪些? 名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四、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一、作名词二、使动用法三、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二、作动词三、意动用法四、使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名词三、作形容词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规律: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词/数 (能愿动词如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种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踢 规律: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一、考点针对练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 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

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译文: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