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课程纲要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课程纲要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课程纲要

编制人:

编制人单位:

教材版本:

适用对象:

课程目标:

知识:

1.掌握一个历史概念:洋务运动。

2.明确洋务运动在近代前期中国社会近代化起步阶段线索位置:

(1)(政治)救亡图存的探索;

(2)(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化,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文化)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开始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3.历史呈现:

(1)文献材料:日本人笔下的汉阳铁厂

(2)图片:

人物:①张之洞,②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建筑:①总理衙门,②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③福州船政局,④汉阳铁厂。

(3)图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4)实物:

(5)遗址:

(6)影像:

(7)历史文学作品:

方法:

1.感知历史: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 用要素分解的方法,分析洋务运动;

(2)用综合的方法,整合教材中涉及洋务运动的内容,如中国近代海军;

(3)用线索归类的方法定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地位。

2.理解判断: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1)时序与地域:洋务运动时期主要企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2)原因与结果:洋务运动原因

(3)动机与后果:洋务运动动机与后果

(4)延续与变迁:近代前期,中国社会思潮变迁;晚晴统治主导思想嬗变;近代前期,中国社会习俗嬗变——洋务运动的作用。

(5)联系与综合:近代前期,洋务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在联系。

3.探究历史: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1)历史事件:P35.评价洋务运动

(2)历史人物:①P36.评价李鸿章,……奕

4.学习历史:

(1)计算历史年代方法(历史时序):

①世纪与年代内涵及应用:P3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②中国近代史内涵及脉络: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③农历与公历纪元换算:P3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④文化常识中的历史信息:“夷”“洋务”“封建地主阶级”“中国近代化”具体内涵及演变。

(2)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方法:在预习中具体体现。

①注意史论结合。②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③仔细推敲词句。④提炼和概括要点。⑤圈点批划。⑥编写读书提纲(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3)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①把握主题,弄清范围;②辨别方位,搞清位置;③注意图例,看清标注;④联系史实,理清变化;⑤突出重点,认清主旨。

(4)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方法:①明确时序,主要通过图名、主题词等;②明确主题,主要通过图例等;③联系史实,理清变化。

(5)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①广泛的阅读、上网浏览——如从“夷务”到洋务”、奕 奏折、李鸿章反省等。

②参加社会考察——洋务运动期间的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6)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阅读历史材料的方法(定时地位定线索定章节),史论结合。

5.解释历史:表达见解言而有据,推论得当;探究历史善于合作,兼听则明。

情感:

1.史观:

(1)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尝试理解近代化史观的基本内涵;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在世界历史潮流中的地位,尝试理解全球史观的基本内涵;

(3)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尝试理解文明史观的基本内涵;

(4)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转型,尝试理解社会史观基本内涵;

(5)通过分析洋务运动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基本性质,尝试理解唯物史观基本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富强——主权

①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历史责任感:救亡图存——P35.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②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学习西方——P32.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治

①社会规则:——学习机制

②科学意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洋务运动史料对接

③人文素养: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小组合作学习、历史是人类智慧科学。

(3)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权

①生命主权:

②健全人格

第一,对自己的态度:接受自我、独立自主——相信自己能学好历史,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自我实现方式:理想信念、积极进取——历史伟人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物传记拓展阅读。

第三,对现实适应性:同情心、觉察力——历史电影《甲午风云》。

第四,对环境控制力:仁爱、友善——曾国藩

课程内容:

知识点:

【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二、地点:沿海、沿江——理解为什么?

三、人物:

阶级性质:洋务派(开明官僚——封建地主阶级)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中枢机构:总理衙门

四、原因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冲击清政府统治,部分官员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巨大作用。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以改善清朝的统治危机。——史料补充

五、措施

1.自强: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1875—1888年,建设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

2.求富: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文教:京师同文馆,翻译馆,派遣赴欧美留学幼童。

六、意义(识记、理解、应用)

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改革

2.结果: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标志。

3.影响:中国近代化开端

(1)经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

(2)文化:洋务派创办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

考试点:

一、2009—2014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考试双向细目表

二、2009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2009年中考真题:

22.(5分)阅读材料,结台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轨迹。(要求:包含重大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用箭头连接)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雏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又请来了德、赛两位先生,挥动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评分说明:写出材料中包含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事4例且书写正确,条理清晰并用箭头连接可得5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

情给分.如顺序颠倒.有错别字或不用箭头连接。酌扣l 一2分.

三、2010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2010年中考真题:

22.(7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2分)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1

分)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分) 22.(7分)

(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与技术的落后。(意思相近即可,但必须体现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内容,2分) (2)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北洋海军止式建成;京师同文馆创办。(任意两个即可,2分) (3)《马芙条约》签订与百日维新。(1分)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答出一条给1分,共2分)

四、2011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2011年中考历史真题:

4.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 C 】

A .维新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五、2012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六、2013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2013年中考历史真题:

2.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C 】A.谭嗣同B.詹天佑C.左宗棠D.邓世昌

七、2014年中考双向细目表

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2分)

22.(7分)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1分)洋务运动。(1分)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它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1分)

(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出其它义务民用企业也可。)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兴趣点: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教师要善于在历史与现联通的节点上,寻找基于民族与国家、社会生活与导向、人权人生与臧否的现实热点、重点的历史钩沉,更能激起青少年学生对国家、社会、人生的思考。

1.留美幼童故事;

2.评价李鸿章;

3.北洋舰队……

课程实施:(需要在每一课中具体完善)

一、贯穿兴趣教学,从兴趣点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方案1.剪辑《留美幼童》视频,从分析原因、过程、影响展开教学,并从派遣幼童留美学习活动夭折角度渗透19世纪后半期清朝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宏观概括洋务运动基本特点;

方案2:概述李鸿章一生基本点,围绕评价李鸿章展开教学,贯穿洋务运动内容;

方案3:观看《甲午风云》电影片段,从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力量对比角度,渗透洋务运动教学。

二、贯穿史料教学,提供丰富史料,注重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让学生在阅读史料中学会学习历史。如:

材料 1.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思考:洋务派认为中国贫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洋务派的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材料2.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号称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材料3.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材料4.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地官派留学生。近代思想家严复;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是其中杰出者。

材料5.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

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三、贯穿史观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理解基本史观。

体现史观但不宜向初中学生深入解读史观内涵及缘由,主要落实简单了解,并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的历史观。

如第二单元主题“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背景下,明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在于体现了晚晴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四、体现教学内容问题化,用核心问题贯彻教学过程。

(一)从历史人物切入,以人带史。

如李鸿章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有人说他为推动中国近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有人说他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结合洋务运动前后历史事实评价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二)从历史事件切入,以史证人。

如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上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它是成功的,有的认为其是失败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评价洋务运动。

五、体现宏观教学原则,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一)要站在完整历史概念角度宏观分析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晚晴中国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其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内容很丰富,影响很深远,要系统梳理各方面情况,并站在不同的历史维度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1.要素法分析,整体化构建洋务运动这一重要历史概念。

2.要站在完整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将教材中前后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迁移过来,统一整理。

3.要站在不同史观的维度全面理解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融入世界、改造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意义。

(二)要站在单元主题背景下宏观分析洋务运动,特别突出站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要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宏观分析洋务运动,认清其在特定时代的典型特征和进步价值、局限性,认清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要站在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宏观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六、体现自主教学原则,让学生开展辩论和创作。

(一)预习课扎扎实实。

1.向学生提供经过筛选的史料,并要求学生结合史料阅读教材,编制本课知识树(思维导图)。

2.向学生提供核心思考题,并要求学生列出思考要点。

3.完成同桌或小组内的相互检查,并初步修改自己预习作业。

4.预习课可以单设一节课,也可以在一节课之初单设15-20分钟。

(二)展示课轰轰烈烈。

1.展示预习成果就是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理解的洋务运动。

2.学生展示前要做充分准备,如自制PPT、解说稿、微视频等。

3.小组展示一人主讲,其他补充。

4.老师要做好总结、点评。

七、体现探究教学原则,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将本课学习纳入全年历史研究性学习规划,在正式学习本课前后推荐阅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曾国藩传》《李鸿章传》等相关书籍或片段。

(二)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后撰写历史文章,如“我眼中的洋务运动”、“另一只眼看李鸿章”等。

(三)要求编制本课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课程评价:

一、紧扣三维目标,开展针对性评价。

(一)知识目标:围绕主干知识,明确要素与要点。

(二)方法目标:强化方法意识,明确操作与熟练。

(三)情感目标:突出史观意识,明确感悟与体验。

二、落实激励原则,开展多样性评价。

(一)课堂教学

1.展示性评价

(1)每人一张《手抄报洋务运动专刊》,栏目包括思维导图、考点例说、历史疑案、史观高论、法眼瞭望、历史现场等,并请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报评报,全班交流展示后装订成册。

(2)模拟“中国近代突出人物颁奖会”,分别为奕 、曾国藩、

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设立一个奖项,撰写“颁奖词”,并根据其不同历史特征制作一个与颁奖词对应的“奖杯”。现场“颁奖”体现洋务运动全貌。

2.纸笔测验(例题)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2)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道,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海防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李鸿章筹办海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与列强妥协的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窳(yu)滥(破旧),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lie)(同等),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这自主”。

材料二: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材料三:……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四: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回答:

①请结合材料回答李鸿章的认识变化。

②有人根据材料四认为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这种观点所说失败的内涵是什么?

③有人并不认同洋务运动失败的判断,请你给出理由。

(二)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选

1.“洋务运动学习优胜小组”

2.“洋务运动学习优胜人物”

3.“洋务运动学习优胜作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