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19到1945历史回顾

1919到1945历史回顾

1919到1945历史回顾
1919到1945历史回顾

3:1911——1919.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等几个团体联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造成成都血案),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成为引发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短短一个月,全国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胜利的果实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多窃取。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清废服役溥仪复辟,仅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

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第一次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第二次护法运动,

4:1919——1927.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大地。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在思想上反思辛亥革命。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此外还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迫于压力,北洋政府释放了全部被捕的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胜利。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工人运动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实现本阶级意志的精神武器。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召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俄共的情况,并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

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决定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举行。中国一大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的条件的党的纪律等,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具体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纲领,解决了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2年9,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安源路矿1.7万工人举行大罢工,由于恰当的斗争策略取得了胜利。但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举行同盟罢工。2月7日,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党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正确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述。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额三大政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讨论了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

国共合作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始于五卅运动。

1925年5月15日,日本资本家打死13人,打伤10人,捕捉53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战争的先遣队,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北洋政府军阀的崩溃,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他们加紧寻找新的代理人。当时人国民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成为拉

拢的对象。于是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快了分裂国共合作的步伐。4月12日,蒋介石以清党的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7月1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15日,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对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进行大范围的杀害。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告终。

5:1927——1937.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内局势急转直下,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全所未有的困难。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共产党内不少人在思想上、政治上陷入混乱状态。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没有被吓到,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如:徐特立、郭沫若、贺龙、彭德怀在革命最危机的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

大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子啊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927年七一五政变之后,国民党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仍然互相对峙,经过几番周折,宁、汉合流。1928年2月,南京政府改组,武汉政府不复存在。随着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预埋的炸弹炸死之后,于12月29日,之子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3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它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

1927年9月毛泽东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但起义军一开始在战略选择上有误,在进攻敌人力量强大的长沙时受挫,毛泽东于是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10月抵达井冈山,并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之路,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我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时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随后,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得长征胜利结束。

1928年6月召开的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明确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6:1937——1945.8.15.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导演建立了伪“满洲国”建年号“大同”,溥仪就职。

2、华北事变:1935年,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

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

挑起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操控下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1937年8中共召开洛川会议。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对于中国抗战的前途,国内有各种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对此,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军队作战。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等人的率领下,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此役严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对于克服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代

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党员121万。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央委员,毛泽东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这次大会制定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1945.9.2,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了日本向同盟国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

?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5-1班孙艺晖2015213456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书籍,当我去搜索管理类书籍排行榜的时候,这本书的名字便赫然出现在我眼前,通过浏览内容简介,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刚看完《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一章,便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想起以前的老师对我们是说过,“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你能更好,不断进步,追求卓越”。当时我只觉得这是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希望通过这样的话语去激励我们,其实,我并没有理解“卓越”这一个词的含义,而如今再读到这本书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 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基业长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但书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终都出类拔萃。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 针对这一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

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在5年时间里,柯林斯和他强有力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包括吉列、金百利-克拉克、富国银行、菲利普·莫里斯等公司,它们在15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平均累积股票收益是大盘股指的6.9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65年向这些公司中的一家共同基金投资1美元,到2000年,这只股票的收益将增长471倍,而市场上一般的股票基金只增长56倍。这些实现跨越的公司在什么方面比那些公司中的巨星,如英特尔、可口可乐等企业表现得还要优异? 柯林斯将这11家公司与那些实现跨越但并不能持久的公司和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因为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作者具体围绕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三方面展开分析。他并没有当事人的理性来看待这件事情,而是以数据事实说话。柯林斯为我们拨开迷雾:那些业绩卓越的公司之所以卓越,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作力和更高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就是《从优秀到卓越》,这是一本能带给人思想以顿悟的书籍。作者对世界上众多大型公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许多宝贵的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去不断理解与消化吸收,这本书明确的说明了优秀和卓越的本质区别,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从优秀到卓越的七个重要因素。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自己很好,我已经不错,已经超过了身边其他的人,我只要保持住就可以了,可是却有一部分人已经做到了卓越,他们觉得“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告诉我们仅做到优秀是不够的,应该追求卓越的突破性进展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卓越呢?书上讲了七个重要的因素,我就谈谈其中两个我感悟比较深刻的两个因素: 一、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我们水泥公司也是一样,车间员工差不多百来号人,他们各有个的性格特点和长处,我们就是要合理的用人,在他们的性格特点上去培养,合理安排在生产中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普通工序中来。车间员工是一个大的团队,只有各尽其职发挥所长才能更好的控制工艺、更好的提高功效。人员调配和培养是一门学问,也是是我们集团各个公司需要好好考虑的重要环节。 二、飞轮效应 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相反,需要靠我们不断地实践和突破创新。飞轮效应有两点启示: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并持续用力,直至突破。2、累积到突破是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记得好像是一句广告词。但是,我记住了,以此勉励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当我读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之后,顿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浑身有了动力,知道了怎样去做,才能成就自己。 拿起这本书时,当我看到了这句话‘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就有了往下继续看的欲望。为什么优秀的公司还要迈向卓越?从优秀到卓越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想要实现这样的飞跃,到底该做些什么?再看此书第一部分内容,令我倍感困惑:优秀是卓越的大敌?难道优秀还有错?当我读完此书,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因为优秀而消失在人们的眼界之外,而又有多少企业走在从优秀到陨灭的路上,徘徊不前。 为什么优秀是卓越的敌人?作者通过搜索、与什么相比、黑匣子之内、从千头万绪到理念明晰四个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总结。从优秀通向卓越,中间就好像有一个黑匣子,只有打开这个黑匣子我们才能得知一切。作者就此专门组建了研究小组,对1965-1995年间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公司进行系统的搜索和筛选,选出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11家直接对照公司和6家未能保持卓越的间接对照公司,进行分析比对。同时,收集这28家公司过去50年的文章和对公司大多数主管进行的采访,从收购到经理人薪酬,从商业策略到公司

文化,从人员裁减到领导风格,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给出了如何从优秀实现到卓越的跨越。实现跨越必须有三个因素: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 一、训练有素的人 首先,人是作者最先提出的理念,即?第五级经理人?。第五级领导(Level 5 Leadership)有人说,柯林斯的工作就是一种特殊的考古学——让业绩辉煌但鲜为人知的公司和公司 领导人?出土?。他颠覆的是卓越公司和卓越领导人的神话。五年的潜心研究让他结识了一批很?土?的企业领导人。他发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领导人是一批与商业媒体上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完全不同的人。第五级领导则尽可能与媒体和公众绝缘,总是以有利于股东和客户的利益为指向。柯林斯认为,这种类型的领导是最高级(?第五级?)的领导。其特点是个人谦卑与职业意志、外表的胆怯与深藏的雄心形成巨大的反差——?谦卑而执着,羞怯而无畏?。只有他们才能带领企业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他们不是?卓越?的领导,而是?伟大?的领导。 其次是?先人后事?。?帕卡德定律?说:没有那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 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书中解释到: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是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

管理学名著导读《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管理学名著导读 课程论文 题目: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302班 学生姓名:张力文 学号:201317050205 2015年6月30日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可以称之为优秀,但绝不可谓之优越。不少优秀的企业就是因为优秀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还有不少的企业正在从优秀走向陨灭而并非卓越,特别是中国的企业,优秀的不多,卓越的更少,不论是优秀也好,卓越也好,需要人-思想-行为三要素,而三种要素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是一种力量的蓄积,才能实现值得跨越,才能从优秀到卓越。 细究这些企业优秀而并不卓越的原因,可以从《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得到以下解释:首先,优秀者容易满足的心理告诉自己,优秀即可,超越了大多数已经是不小的胜利,和卓越者相比,他们缺少一种上进心和进取心。其次,优秀者的畏惧感。优秀的成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作为一个优秀者如此之难,卓越者更是难上加难。而正是这种难上加难给优秀者造成了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卓越,害怕挑战。再者,优秀者的自负感,优秀者往往容易自以为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三个方面造成了优秀者“安于现状”的优秀者退出优秀行列,继而消失不见。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渡,是一种升华。《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通过对选取反系目标企业的大量的调研和访谈,总结归纳这些做到“卓越”的企业的共同点,提供给了众多管理者实现卓越的一些“站在巨人肩膀”的经验。书中主要从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这七个方面展开论述,且作者多以其本身的实地调研,以其独特的视角,悟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真谛。 本书的开篇所讲述的第五级经理人极为深刻地阐述了企业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经营理念,也是管理史上首次提出这样一个领导人的概念。第五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深有感触,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谷底啊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人,卓越的领导的基本原则。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安邑 │山西夏县┃ ┃ │前21世纪初—约前├───┼────┨ ┃ │17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 ┠────┼────────┼───┼────┨ ┃ │约前17世纪 │亳 │河南商丘┃ ┃商 │-前11世纪├───┼────┨ ┃ │ │殷 │河南安阳┃ ┠─┬──┼────────┼───┼────┨ ┃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 │陕西西安┃ ┃周├──┼────────┼───┼────┨ ┃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 ┃ │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汉├──┼────────┼───┼────┨ ┃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 ┃三│魏 │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 ┃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国├──┼────────┼───┼────┨ ┃ │吴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 ┃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晋├──┼────────┼───┼────┨ ┃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 ┃十六国 │ 304-439 │ - │ -┃ ┠─┬──┼────────┼───┼────┨ ┃南│宋 │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沈奇 最近读了一遍美国人——吉姆?柯林斯写的《从优秀到卓越》,该书建立了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把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则描述的简洁明了,读后颇有感触,深受启发。 什么是卓越? 卓越是一种挑战,永远不会有终点的挑战!就像我们无法给予成功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一样,卓越也是。吉姆?柯林斯这样明确了卓越的状态:“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断追求更高的表现和更大的影响。无论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相比,你始终有不足。因此,对卓越的追求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可言的。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从中我读到了三点:一是对待卓越的辩证法,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永不满足是卓越的真谛。二是卓越不是因为你投入了多少,你付出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取得了持续的成效,持续的进步。三是从优秀到卓越有其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只要坚持,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达到卓越的第一步:训练有素的人才 第一条原则:要寻找或培养第5级领导人。作者把领导人分

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即第五级领导人都雄心勃勃,时刻以事业、组织和工作而不是他们个人为重,只要是事业需要,他们就会竭尽所能。他们既有谦虚的个性,又有十足的职业精神。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其必然能发挥出超人的能力。其实我们需要第五级领导人,也需要其他四个级别的领导人,也需要优秀的员工,缺了谁,你不能成为卓越的团队。 第二条原则:要先人后事。对于创建伟大组织的人而言,在决定驶向何方之前,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并请不合适得人走开。他们总是先考虑“人”,再考虑“事”。金钱是一种商品,但人却不是。如果缺乏资金,往往可以通过时间和人才来弥补,但如果缺乏合适的人,金钱却是不能弥补的。把每一个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马云曾经说“企业要消灭亏损,就必需建立一支能够消灭亏损的团队。”任何组织要从优秀到卓越,关键在人。由此想到了另一本书《新加坡之所以能》,人民行动党选人用人的机制值得借鉴。目前政府的选人用人注重对干部实绩的考察和工作的监督,方向正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但机关用人的弊病却一直无法改变,人员只进不出,不合适的人员不仅影响了工作,而且阻碍了合适人员的进入。 达到卓越的第二步:训练有素的思想 第三条原则:学会面对冷酷的现实。这里面有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也一定能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有残酷的方面,比如说你坚信能做成的事没有成功,又要有冷静面对的勇气。通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令狐采学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乍看此书名,令我十分疑惑:为什么优秀的公司还要迈向卓越?从优秀到卓越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想要实现这样的飞跃,到底该做些什么?再看此书第一部分内容,令我倍感困惑:优秀是卓越的大敌?难道优秀还有错?当我读完此书,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因为优秀而消失在人们的眼界之外,而又有多少企业走在从优秀到陨灭的路上… “优秀者多,而卓越者少”,细究优秀消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优秀者的满足感。优秀者满足的心理经常告诉自己,优秀就可以了,比大多数人强。如果和卓越者比,其实相差甚远。他们缺少一种上进心和进取心;其二,优秀者的畏惧感。优秀的成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来之不易。作为一个优秀者如此之难,卓越者更是难上加难。而正是这种难上加难给优秀者造成了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卓越,害怕挑战;其三,优秀者的自负感。正是有了“优秀”这个保护伞,使一些优秀者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过去的成绩成为了一种炫耀,自以为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三个方面造成了优秀者的“安于现状”的顽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诸多优秀者出现便会使这种“安于现状”的优秀者退出优秀行列,

继而消失不见。 绝大部分企业未能成为卓越的企业,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优秀的企业。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问题,人类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经过长期大量的实地调研,以自身独特的视角,揭开了从优秀到卓越的黑盒子,得到了企业从优秀走到卓越的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分别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领导者呢?如果真的想让事业迈向“卓越”,就要以“第5级经理人”的标准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培养谦逊、

《从优秀到卓越》内容简介及读书笔记

大师档案 1988年,吉姆·柯林斯走上斯坦福商学院的讲坛,时年33岁。1992年,他打败所有教授,被学生选为最杰出教师。柯林斯曾经任职麦肯锡公司、惠普公司,担任星巴克、时代集团等知名企业的顾问,也是许多非盈利性组织的咨询对象,其中包括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管理基金会,以及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政府改造会议。 柯林斯是全球畅销书《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等书的作者。其中《从优秀到卓越》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 柯林斯还主持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Boulder)一家管理教学机构。从优秀到卓越 我想给你洗脑,我想让你忘记所有你了解到的关于产生伟大结果的做法,我希望你能够意识到,几乎所有让公司产生大规模变革的药方都只不过是个神话。 变革程序的神话:认为变革的路径是开始、结束和中间阶段大规模的活动。燃烧的月台的神话:这个神话是说,只有当危机产生时,才能让没有明确动机的员工们接受变革。 员工认股的神话:这个神话认为,职工优先认股权、高薪水和福利水平是变革的润滑剂。恐惧驱动变革的神话:认为对别人胜利的恐惧、对自身失败的恐惧都是变革的推动力。 技术驱动变革的神话:认为采用跨越式进步的技术可以获得你所期待的突破。 革命的神话:认为大的变革必须是根本性的、极端的、痛苦的,是一个巨大而突然的爆发。错、错、错,这些全错了。 很多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并非师出有名,也完全没有制订一套完整的执行程序;他们对危机既不过分激动,也不过份倾心——他们决不会凭空制造出一个所谓的“危机”来;他们从不采用某种方式去“激励”职工,他们的职工总是自我激励,也从没有证据显示金钱和变革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恐惧也不是变革的驱动因素——但它确实使平庸者长存;技术当然是重要的. 但它只能在变革已经开始之后起作用;至于最后一个神话,戏剧性的结果不见得来自戏剧性的过程,即使你希望这样的戏剧性不断地继续下去。一个让经历其中的人感觉激动人心的革命,基本上不大可能导致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年鉴对照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讲述了政府、学校、企业、公司等 组织团体如何从优秀转变为卓越,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 司跨越的宏伟蓝图。这本书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从七方面进 行了阐述: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 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 就感触最深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领导。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 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 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 5 级经理人,其中第 5 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是决定 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下 面人员的价值取向。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达到卓越的境界,其领导人必须做到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 人得失的,思想超越、品德高尚,常怀雄心壮志,善于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的企业从优秀开始,向卓越迈进。 二、卓越的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理念。书中阐述了一些新颖的理念,如“先人后事”的理念。强调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择定

好人员,如果没有适合的人选,宁可少人也不要让不适合的人员滥竽充数;“做“刺猬”不做“狐狸”的理念。强调做事情要向“刺猬”一样,朝着自己锁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奋勇前进,最终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远大理想。这些卓越企业理念,对于做好我们企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三、卓越的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员工。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 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 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只有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 员工,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企业。因此,企业要想迈向卓越,就应 当善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关爱与尊重并存,共同享受 美好生活。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图书城这个优秀的团队,虽然实 现卓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拓荒的豪放,守诚 的细腻,赛跑中拒绝平庸”的理念,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持续 前行,只争朝夕,我们就一定能超越自我,实现卓越的梦想!

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经理述职报告】 在阅读完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中的很多观点比如,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刺猬的三环理论、核心策略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无论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都隐约的感觉到一个问题,许多作者的观点我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仔细思考一下之后,我又会觉得作者的观点貌似有什么问题,所以,我想讲一下我的感受并且同时表达一下我的疑问。 首先,我想讲我认为贯穿整本书的一个问题。《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讲到的例子都是那些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间里股票市值大涨的公司,作者和他的同伴们从1000多个案例中选了11个,从股票市值上来看,这些公司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业绩的增长幅度都高于大盘的3倍以上,尽管从数据上来说,这些公司都是非常卓越的,但是或许是出于人类天生的对于数据的怀疑,我总感觉有什么问题在其中。虽然很多人认为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的真相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一直认为既然数据是认为采集的,那么这个所谓正确的数据就一定会带有一定的立场。比如说棒球比赛中存在的一些诸如盗垒、保送、上垒、策略性放弃等人为的因素会干扰比赛的数据统计。因此,我认为,市值高的公司不一定是一家卓越的公司,比如说中国的中石化,

30年前中石化也许连一家优秀的公司都算不上,但是,现在他确实 世界500强,事实上在中国诸如中石化这样的公司数不胜数,他们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垄断、 __、以及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还有,也许某一家公司他完全 做到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各种管理措施,但是就是没有完成卓越(请原谅我无法举出具体的例子,但我认为一定会存在)。所以,我会觉得会有这个问题,就好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为作者在选择案例时很自然的排除了诸如中石化以及那种拥有成为卓 越的一切条件但就是没变得卓越的公司,而且,作者在选择对照公司带有一种很明显的倾向性,即通过对比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我一直很迷惑于是因为卓越的公司所以有卓越的市值,还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卓越市值,从而来说明这家公司在某方面来说是卓越的。 其次,我想讲一下我既觉得很正确有觉得有失偏驳的刺猬理念。《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所强调的刺猬理念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组织性的观点,一个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论,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这个观点我很认同,但是对于书中柯林斯认为的即应该把这种观点当作实践方法,用应该将这种观点奉为追求的目标的思维,我很难认同,尽管我同样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简单的,但是我更认为为了追求简单的本质,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只要可以获得简单的本质。即我认为柯林斯坚持用“一”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果,而我则觉得可以用“多”的方法去追求“一”的结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范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精品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 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XX 年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柯林斯 和其研究团队对 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500 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 研究,筛选出 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俞利军先生翻译。 1、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 秀的管理论著,读后感觉受益非浅。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 向卓越的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 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 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 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 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 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 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 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看来这也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我作为 控股公司下属公司的一名年轻管理人员,将以此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 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 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看镜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责备 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 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 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 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 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自立自强 奋进不息

自立自强,奋进不息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从事事业的不断学习、创新、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我们所看到的成功光环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练和艰难的过程。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在成功后,若再想创造辉煌往往都像跳高运动员想要打破自己创造的记录一样困难重重。而《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一本关于“成功之后如何更成功”的著作,全文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实例的分析,非常具有权威性,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发人深省,而我对其中的三大观点记忆尤为深刻: 首先整本书的首章观点“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从开始就引人入胜,正如文章中例举所说,少数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全都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也是绝大多数优秀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陶醉于自我的优秀中,安享“太平盛世”,不思进取,不思发展,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最终都会被自己

的“优秀”打败、击垮,由强盛变为衰败,逐步退出优秀的行列,直至消亡。或许那些谦逊,认为自己不是最优秀,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反而会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又因为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倾注的心血和心力更多,所以,他收获的成果、取得的成就也就更多、更大。“安于现状”才是阻碍迈向卓越的绊脚石。而要踢开这个绊脚石唯有保持一颗“无所畏惧的好奇心”,不断的去探索,前进……,保持在路上的感觉,永远追求不到,但还是在不断的追求当中…… 第二点,书中将公司的经理人分成了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品质谦逊、意志坚定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立业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 这让我感触很深,也深知距离甚远,这不仅突出了高尚的思想修为,这也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 我们该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呢,如果想让事业“迈向”卓越,就要以第5经理人的标准来鞭策自己,不仅在业务能力方面提高自己,更要在思想品德上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外看,把成功与人分享;遇到挫折时检醒自己,责备自己,勇于担当。第三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的态度:“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

中国历史朝代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对照简表☆―编录者: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09.8,重排于2013.7。 朝代国名首位国君兴亡时间国都 夏夏启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阳城、斟□、安邑。 商商汤约前16世纪~约前1046。亳邑、嚣、相、邢、殷、朝歌。周.西周姬发约前1046~前771。宗周。 周.东周.春秋姬宜臼前770~前476。成周(洛邑)。 周.东周.战国姬骄前475~前221。新都成周。 秦赢政前221~前206。咸阳。 汉.西汉刘邦前206~25。长安。 汉.东汉刘秀25~220。洛阳、许昌、长安。 三国.魏曹丕220~265。邺城、洛阳。 三国.蜀刘备221~263。成都。 三国.吴孙权222~280。武昌、建业。

朝代国名首位国君兴亡时间国都 晋.西晋司马炎265~317。洛阳。 晋.东晋司马睿317~420。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宋刘裕420~479。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齐萧道成479~502。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梁萧衍502~557。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陈陈霸先557~589。金陵(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北朝.北魏拓跋珪386~534。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南北朝.北朝.东魏元善见534~550。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南北朝.北朝.北齐高洋550~577。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南北朝.北朝.西魏元宝炬535~556。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南北朝.北朝.北周宇文觉557~581。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杨坚581~618。大兴(今陕西西安)、洛阳。唐李渊618~907。长安(今西安)。 五代.后梁朱温907~923。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唐李存勖923~936。洛阳。 五代.后晋石敬瑭936~947。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汉刘知远947~950。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周郭威951~960。汴州(今开封)。 十国.吴国杨行密892~937。扬州。 十国.南唐李昪937~975。金陵(今南京)。 十国.前蜀王建891~925。成都。 十国.后蜀孟知祥925~965。成都。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打造训练有素的文化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柯林斯的书读起来非常的舒服,无论是《基业长青》还是这本《从优秀到卓越》。本书中,柯林斯用大量的事实和案例给我们呈现了公司从一般(或者濒临破产)走向卓越的本质原因及其相同的特质。本书逻辑性非常强,内容言简意赅,有理有据,没有那些深刻的理论,所以读起来一起合成。 本书重点阐述了卓越的在5个方面的特质。第一,是先人后事,及一个公司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要有“合适的人在车上”,合适的人则是指有“核心价值观和目标”的群体,在5级经理的带领下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飞轮”前进。第二,要具有敢于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和信心。卓越的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强大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凡风顺的,会面对很多的困境。当困难出现后,要有足够勇气的面对残酷现实,冷静地对客场现实做深刻的分析,制定正确的决策,同时要时刻保持一定会成功的坚定信念,无论困难有多大,永不言败。第三,要建立“刺猬理念”。所谓“刺猬理念”就是将复杂的世界简化成简单而实用的观点的一种感悟。运用刺猬理念,不断洞察外部的环境,感悟自身的真正需求以及潜能,基于上述感悟确定真正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然后集中所有力量去实现这个目标。第四,建立训练有素的文化。训练有素的文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一种规范而且公平的制度;另一方面,在此制度框架下,赋予足够的自由、责任以及创新。训练有素的文化不同于无休止的强制和压迫。前者是充满生机而且循序渐进的,后者桎梏和枷锁,逐步使企业失去活力。第五,要应用合理的技术,加速企业的发展的变革。技术不是一个公司走向卓越的关键,而是加速器。合理的使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企业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推动公司向卓越迈进的步伐。卓越的公司,主动选择应用先进的技术为自己服务,从而蒸蒸日上。而平庸的公司,源于对技术落后的恐惧,而被动且盲目的滥用技术,从而徘徊不前。当一个企业具备上述的5种特征,那么企业的飞轮就是旋转起来,并不断地积累动力和能量,建立自信,冲破短期的困难和险阻,当飞轮越转越快,最终实现伟大的跨越。 虽然,本书根据大量的事实列举一个公司走向卓越的5种该有的特质,但本书给我们的启发远不止这些。下面,主要从建立训练有素的文化的,谈谈本书给我的启发。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文化是什么?或许我们都听说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一、关于“帕卡德定律” (来自第三章《先人后事》) “帕卡德定律”说:没有那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书中解释到: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是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合适的雇员”呢?企业又应该如何找到这关乎超越的“合适的雇员”呢?我联想到粗略读过的《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的作品)。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于是,员工成为“不合适的雇员”了。在“彼得原理”的作用下,员工总是趋向于成为“不合适的雇员”。 那么让我们跳出这个原理的框框,思考一下如何尽量不让“合适的雇员”变为“不合适的雇员”的解决办法。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职位上力求表现,但是是原地踏步一再留恋过去的成绩,还是有勇气开辟新的天地?如果是开辟新天地,又如何保证不成为不合适的人呢?从员工和组织两个角度来研究,要避开彼得原理的陷阱,从我工作的经验和观察来看,员工必须非常善于学习,随时随地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永不止息且勇于尝试。 员工不急于挤入高处不胜寒的阶层,而深刻领悟巧胜于早的哲理。组织的领导和决策者要领悟,理想境界永远无法达到,明白管理要寻

求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运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以及不断进行工作轮换,员工提升和下沉的措施兼而有之、交叉使用,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素质不断革新。回到《从优秀到卓越》,第三章结尾处总结到:“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这似乎是组织选拔“合适的人”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斯托克代尔悖论” (来自第四章《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斯托克代尔悖论”说:“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他们是什么。”这个源于越战时期被俘投入集中营达年之久的美国海军上将吉姆斯托克代尔事迹的原理,阐述了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心理秘诀。他告诫我们,将人们区分开的不是困难的有无,而是对待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态度。这使我依稀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课文――毛泽东先生《矛盾论》中关于“对立统一的法则”的论述。“坚定成功信念”与“直面残酷的现实”是一对矛盾,困难容易使人产生惰性,畏惧退缩。而成功的信念则会支撑思想循着心灵的地图摸索前行。信念使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是变得软弱,而是变得更加强大。正如毛泽东先生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提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样,“坚定成功信念”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直面残酷的现实”即是“战术上重视敌人”了。我们看到,“斯托克代尔悖论”符合《矛盾论》的“对立统一的法则”(纵观古今中外,这类理论总能找到异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