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SO7816(传输协议)

ISO7816(传输协议)

第一部分:卡的电气特性

一、卡的触点分配

IC卡触点的分配遵循ISO7816-2的规定,如下所示:

二、卡的电气特性

1、测量约定

所有测量均应在IC卡和接口设备(IFD)之间的触点上进行,并以GND为参照。环境温度范围为0℃~50℃。

所有流入IC卡的电流均为正值。

2、输入/输出(I/O)

该触点作为输入端(接收模式)从终端接收数据或者作为输出端(传输模式)向终端传送数据。在操作过程中,IC卡和终端不能同时处于传输模式,若万一发生此情况,I/O触点的状态(电平)将处于不确定状态,但不应损坏IC卡。

(1)接收模式

在接收模式下,当电源电压(VCC)在第6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时,IC卡应能正确的解释来自终端的信号,其特性如表2所示:

表2 接收模式下的I/O的电气特性

(2) 传输模式

在传输模式下,IC卡向终端传送数据,其特性如表3所示:

表3 传输模式下的I/O的电气特性

除向终端传送数据外,IC卡应将其I/O信号驱动模式设置为接收模式,且不要求I/O具备任何电流源性能。

3、编程电压(Vpp)

IC卡不需要编程电压Vpp。

4、时钟(CLK)

当VCC在第6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时,IC卡将在具有表4所示特性的时钟信号作用下正常工作。

表4 CLK的电气特性

当时钟占空因数处于其稳定运行周期的44%~56%之间时,IC卡应能正常工作。

当时钟频率处于1MHZ到5MHZ之间时,IC卡应能正常工作。

注:在卡片操作过程中,频率值将由终端维持在复位应答期间所用频率的±10%之内。

5、复位(RST)

当VCC在第6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时,IC卡应能正确的解释具有表5所示电气特性的复位信号。

表5 RST的电气特性

IC卡将利用激活的低复位信号,采用异步方式进行复位应答。

6、电源电压(VCC)

在电源电压VCC为5V±0.5V直流电的情况下,IC卡应能正常工作。此时,时钟频率应在第4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最大电流为50mA。

7、触点电阻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IC卡触点电阻(在清洁的IC卡和清洁的标准接口设备触点间测量时)应小于500mΩ。

三、终端的电气特性

1、测量约定

同卡片。

2、输入/输出(I/O)

该触点作为输出端(传输模式)向IC卡传送数据,作为输入端(接收模式)从IC卡接收数据。在操作过程中,终端和IC卡不能同时处于传输模式,若万一发生此情况,I/O触点的状态(电平)将处于不确定状态,但不应损坏终端。

当终端和IC卡都处于接收模式时,触点将处于高电平状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终端应在VCC上或其它装置上连接一个上拉电阻。除非VCC加电并稳定在第6中允许的范围内,终端不应将I/O置于高电平状态。见卡操作过程中有关触点激活的内容。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将流入或流出I/O触点的电流限定在±5mA以内。

(1)传输模式

在传输模式下,终端向IC卡传送数据,其特性如表7所示:

表7 传输模式下的I/O的电气特性

(2)接收模式

在接收模式下,终端应能正确的解释从IC卡发来的具有表8所示特性的信号。

表8 接收模式下的I/O的电气特性

3、编程电压(VPP)

终端不产生编程电压VPP。

4、时钟(CLK)

终端将产生一个具有表9所示特性的时钟信号:

表9 CLK的电气特性

频率范围在1MHZ~5MHZ之间,且在整个交易期间,其变化范围不超过±1%(见卡的操作过程)。时钟占空因数应在其稳定运行周期的45%~55%之间。

5、复位(RST)

终端产生一个具有表10所示特性的复位信号:

表10 RST的电气特性

6、电源电压(VCC)

终端提供一个5V±0.4V的直流电压,并能稳定输出0~55mA的电流。终端应带有保护电路以防止在误操作如对地或VCC短路时所造成的损坏。误操作既可能来源于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接口如电源干扰、通讯链路故障等。

在IC卡的正常操作中,电流脉冲可在IC卡触点上引起VCC波动。电源应能中和小于40nAs且持续时间不超过400ns的电源波动。并能承受IC卡上100mA的电流消耗。

7、触点电阻

在终端的整个设计寿命期间,触点电阻(在清洁的接口设备和清洁的标准IC卡触点间测量时)应小于500mΩ。

8、短路保护

当任何两个触点之间发生短路时,无论时间长短,终端都不应被损坏或功能失常。

9、插入IC卡后,当对终端进行加电或断电

插入IC卡后,当对终端进行加电或断电时,触点的接口界面不应出现杂乱信号或电源干扰,触点激活和释放的时序见用卡过程。

第二部分:IC卡的用卡过程

以下用卡过程是按照《EMV规范》(即《支付系统集成电路卡规范》)的规定来叙述的。对于其它应用的IC卡,只要符合ISO-7816标准的规定,其用卡过程也大体相同。

一、用卡过程

(一)正常的用卡过程

这里所说的正常用卡过程,是指IC卡所插入的终端设备将其触点断电后,持卡人才拔出IC卡而结束的用卡过程。

1、用卡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把IC卡插入IFD(接口设备Interface Device)并接通各触点。

2)使IC卡复位并在终端和IC卡间建立通讯。

3)执行交易

4)释放触点并取出IC卡。所谓释放触点。

2、IC卡插入和触点接通序列

IC卡插入IFD,但触点还没有进行物理接触时,终端必须确保所有触点都处于低电平状态(V OL值应满足终端电气特性的规定(一般为0~0.4V),而V CC小于或等于0.4V或0.4V 以下)。当IC卡按插入的方向置入时,IFD应能检测它是否定位在标准的正确位置,即IFD 触点的中心恰好和IC触点的中心相重合的位置,允许误差为±0.5mm。当IFD检测到IC卡是处在这个范围内时,且所有的触点都已接触上,其激活过程如下(如图1-4所示):

1、终端在整个激活过程中始终保持RST(复位Reset)为低电平状态;

2、触点物理接通后,应在I/O或CLK(时钟Clock)激活之前给V CC加电;

3、终端确认V CC稳定在5V±0.4V(状态H)的范围内后,终端将I/O线置为接收方式,

并提供一个(5。1。4。4)规定的稳定而适用的时钟,终端将其I/O置于接收方式可以在时钟启动之前,最迟不得超过时钟启动后的200个时钟周期。

注:根据设计,终端可以给VCC一个足够的等待时间使之稳定,待稳定后再通过测量或其它方式检查它的状态。终端将其I/O置为接收模式后,其I/O状态取决于IC卡上I/O的状态。

3、IC卡的复位

(1)冷复位

触点接通后,终端将发出一个冷复位信号,并从IC卡得到一个复位应答,过程如下:

●从T0时刻起,终端施加CLK;

●在T0后不超过200个时钟周期内,IC卡必须将其I/O线置为接收方式。由于终端

也必须在这段期限内置其I/O线驱动器为接收方式,所以I/O线在T0后最迟不超

过200个时钟周期的时间内置为高电平。为此,终端的I/O触点应经过一个上拉电

阻接到V CC;

●终端应从T0开始保持RST端为低电平状态,并在从T 0开始到T 1后的40,000至

45,000个时钟周期内将RST置为高电平;

●IC卡上I/O的复位应答将在T 1时刻后的400至40,000个时钟周期内开始;

●如果IC卡未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复位应答,则终端必须启动一个触点释放时序。

(2)热复位

IC卡对终端的复位应答有着规定的规格和内容(详见后述),如果终端收到的复

位应答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终端将启动一个热复位并从IC卡获得复位信号。过程

如下:

●热复位从时刻T 0…开始,此时终端置RST为低电平状态;

●在整个热复位过程中,终端应保持V CC和CLK稳定并符合上一部分的规定;

●在T 0…之后的最多200周期内,IC卡和终端都必须置I/O为接收方式,即I/O线在

T 0…后最迟不超过200个时钟周期内置为高电平;

●终端应从T 0…开始保持RST为低电平状态,并在T 0…至T 1…后的40,000到

45,000个时钟周期内将RST端置为高电平状态。

●IC卡上I/O的复位应答将在T 1…后的400至40,000个时钟周期内开始;

●如果IC卡未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复位应答,则终端必须启动一个触点释放时序。

4、执行交易

IC卡的应用选择以及其后在IC卡与终端间的信息交换都是执行一项交易所必不可少的,详情将在以后叙述。

5、触点释放序列

作为用卡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不论交易是正常或异常结束(包括用卡过程中从IFD 取回IC卡),终端必须按以下步骤释放IFD的触点。

●终端以置RST为低电平状态来开始触点释放序列;

●在置RST为低电平状态之后且Vcc断电之前,终端将CLK和I/O也置为低电平;

●最后,在实际断开触点之前,终端必须先将V CC去电,V CC在IFD触点实际断开

之前必须为0.4V或更低些。

(二)交易过程的非正常结束

如果在执行一项交易的过程中,过早地把IC卡从终端以高达1m/S的速度取出时,终端必须能够觉察出IC卡的运动,并按照上述触点释放序列,并在相对位移达到1mm之前,释放所有的IFD的触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对IC卡产生任何电气的或机械的损伤。

二、字符的物理传送

交易过程中,数据以异步半双工方式经I/O线在终端和IC卡双向传送。由终端向IC卡提供时钟信号,并以此来控制交易的时序。信息交换时的数据位和字符的规定如下所述,它适用于复位应答,以及现行的符合ISO7816标准规定的T=0和T=1两种传输协议。

(一)位持续时间

I/O线上所用的位持续时间被确定为基本时间单位(etu-elementary time uint),它和时钟频率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终端给出时钟信号的IC卡被称为外时钟卡。

复位应答时的位持续时间称为初始etu,并由正式算出

初始etu=372/f秒

式中 f的单位为Hz,表示复位响应时的初始频率。

复位应答(以及全局参数F与D的设立,见后述)之后的持续时间,称为当前etu,其计算公式为:

当前etu=F/Df秒

式中f的单位为Hz,表示后续传送时的当前工作频率。

注:《EMV卡规范》约定当前仅F=372、D=1之值受到支持,因而,初始的和当前的etu是一样的,均由372/f算出。今后,除非特别说明,凡提到etu指的都是当前etu。

在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f的值应在1~5MHZ之间。

(二)字符帧

数据在I/O线上以字符帧传送,所用约定在IC卡复位应答传送的起始字符TS中予以规定(参见后述)。

字符传送之前,I/O线置为高电平状态。

一个字符帧包含着10个相连的数位:

——1个状态为L的起始

——8数位组成的数据字节

——1位偶校验位

起始位由接收端周期性地对I/O线采样检测。采样时间小于或等于0.2etu.

在一个字符帧中的逻辑‘1’的数量必须为偶数,8个数据位和奇偶位本身都包括在此校验中,但起始位不作校验计算。

起始时间固定地从最后一个检测到的高电平至第一个检测到的低电平的中间算起`,起始位的存在必须在0.7etu之内确定,相继的的各位必须在(n+0.5±0.2)etu区间内被接收。(n为各数位之秩),起始位为位1。

在一个字符帧内,从它的起始位的前沿起到第n位的后沿间的时间是(n±0.2)etu.

相连两字符的起始位前沿之间的区间包括了字符宽度(10±0.2)etu,加上保护时间,在保护时间内,IC卡和终端二者都处于接收方式(I/O线处于高电平状态)。当T=0时,如果IC卡或终端作为接收方对刚收到的字符检测出奇偶错误,则I/O将被置为低电平状态,以向发送方表明出现错误。

三、复位应答

IC卡被终端复位后,用一串称之为复位应答(ATR-Answer To Resest)的字节应答。这些字节传达给终端的信息规定了IC卡和终端之间要建立的通讯的某种特性。

我们规定一个字符的最高位为b8位,最低位为b1位,其代码用括在引号的16进制数表示,如“3F”。

(一)复位应答期间回送字符的物理传输

复位应答期间,相连二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之间的最小间隔为12初始etu,而最大间隔为9600初始etu。

在复位应答期间(热的或冷的),IC卡应在19,200个初始etu之内发送完所有要回送的字符。发送时间应从第一字符(TS)起始位的上升沿开始,到最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后的12个初始etu之间。

(二)复位应答时回送的字符

IC卡在复位应答时回送的字符的数量和编码随传输协议和所支持的传输控制参数之值而定。本节描述两各种基本的复位应答:一种是IC卡支持T=0,另一种是IC卡支持T=1,它规定了回送的字符,以及所容许的传输控制参数的数值范围。

表1 T=0的复位应答回送的字符

表2 T=1的复位应答回送的字符

三、字符定义

以下将对复位应答中可能回送的字符做具体的说明。如果复位应答符合基本ATR(复位应答)二者之一,则一个字符是否出现,以及其容许的数值范围(如果出现的话),由说明每个字符的“基本响应”来表示。

复位应答中回送字符的最大个数(包括历史字符,但不包括TS)为32个。

《EMV》规范只要求(最低限度)终端支持这里所说的基本的ATR,以及在“终端反应”中所指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以下的说明中,如果指出一个终端必须拒绝IC卡,这就意味着终端必须发出一个热复位或释放IC卡的触点以结束用卡过程。

1、TS——起始字符

TS执行两项功能:

●向终端提供了一个已知的位组合模型,以便于同步;

●提示所用逻辑约定,以便对后继的字符进行解释。

基本响应:IC卡必须以下列二值之一来回送TS

反向约定(H)LHHLLLLLLH,其值为“3F”;

正向约定(H)LHHLHHHLLH,其值为“3B”。

终端反应:终端必须拒绝回送的TS不等于“3B”或“3F”的IC卡。

注:特别推荐使用“3B”作为IC卡的回送值,因为在以后的版本中可能不支持“3F”。

2、T0——格式字符

T0由两部分组成,高四位(b5-b8)称之为Y1,用来指示后继字符TA1至TD1是否存在,b5-b8位被置为逻辑“1“状态者,相应地表明TA1至TD1的存在。低四位组(b1-b4)称之为K,则表明历史字节存在的数量(0-15)。字符的构成及编码如下:

T0的构成:

T0的基本响应代码:

基本响应:如果只使用了T=0,IC卡将回送T0=“6X”,指明字符TB1和TC1的存在。如果只使用了T=1,则IC卡回送T0=“EX“,指明字符TB1至TD1的存在。“X”之值表明传送的历史字符的数量。

终端反应:若IC卡回送的T0为任意值,只要它正确地指明并和接口字符TA1至TD1及实际回送的历史字节一致,终端不得拒绝。

3、TAi、TBi、TCi、TDi(i=1、2、3等等)——接口字符

TAi、TBi、TCi(i=1、2、3等等)指明了协议参数。

TDi指明协议类型和是否存在后续接口字符,TDi包括Yi+1和T两部分,Yi+1为高四位组,分别表示后续接口字符TAi+1、TBi+1、TCi+1、TDi+1是否存在,T为低四位组,表示后续发送的协议类型。

Tdi指明的信息:

Yi+1——接口字符存在的指示符

B5=1,发送TAi+1

B6=1,发送TBi+1

B7=1,发送TCi+1

B8=1,发送TDi+1

T=0 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

T=1 异步半双工字组传输协议

TA1、TB1、TC1、TB2是全局性接口字符,其余的 TAi、TBi、和Tci是专用接口字符,它们的解释取决于TDi-1中的T所指明的协议类型。

(1)TA1

TA1传达FI和DI的数值,其中:

●FI用来确定F的数值,F为时钟频率转换因子,用于修改继复位应答之后由终端所

提供的时钟频率。

●DI用来确定D的数值,称为比特率调节因子,用于调整复位应答之后所使用的位持

续时间,ATR后位持续时间(当前etu)的计算方法见五(一)。

复位应答期间使用的缺省值为:FI=1和DI=1,表示:F=372和D=1

基本响应:IC卡不回送TA1,则在整个后续信息交换过程中继续使用缺省值F=372和

D=1。

终端反应:终端不得拒绝一个回送TA1=“11”的IC卡(如果T0的b5位被置为1),并在所有后继交易中,继续使用F=372,D=1。

(2)TB1

TB1传送PI1和I1之值,其中:

——PI1在b1~b5位中定义,用于确定IC卡所需的最大编程电压P值。PI1=0表示IC卡不使用Vpp。

——I1在b6~b7位中定义,用于确定IC卡所需的最大编程电流I值。PI1=0表示不使用此参数。

——b8位不使用,并设置为逻辑“0”。

基本响应:IC卡将回送TB1=“00”,表示IC卡不使用VPP。

终端响应:若T0的b6被置“1”,IC卡回送的TB1为任意值时,或T0的b6被置为“0”,IC卡回送TB1时,终端不得拒绝此卡,但也不产生VPP,并继续用卡过程,就象回送了TB1=“00”一样。

TB1的基本响应代码:

(3)TC1

TC1传送N之值,N为额外保护时间。N为TC1的b8~b1位的二进制码,其值表示了额外保护时间所增加的etu数,其值为0~255之间。N=255(TC1=“FF”)有特别的含义,它表明两相邻字符的起始位前沿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

T=0,为12etu

T=1, 为 11etu

注意,TC1仅用于从终端送到IC卡的两相邻字符间的定时,它既不用于从IC卡送到终端的两相邻字符间的定时,也不用于反向传送的二字符间的定时(请参看传输协议一节中关于

T=0或T=1的时序的叙述)。

基本响应:IC卡回送的TC1之值应在“00”至“FF”的范围内。

终端响应:当IC卡不回送TC1(假定T0的b7位被置为“0”)时,终端不得拒绝,并继续用卡过程的处理,就像回送了TC1=“00”一样。

建议在设计IC卡时,应把TC1置成IC卡可接受的最小值,较大的TC1值会导致终端和IC卡间的通信过慢,从而延长了交易时间。

(4)TD1

TD1表示有无更多的接口字节传送,以及关于传输协议类型的信息,其中

●高半字节用来表示字符TA2至TD2是否存在,b5~b8各位中被置为逻辑“1”的,就

表示相应的TA2至TD2中该字符的存在。

●低半字节提供了关于后继交换所用传输协议类型的信息。

基本响应:当选用T=0协议时,则IC卡将不回送TD1,后继传送协议缺省为T=0。

当选用T=1协议时,则IC卡必须回送TD1=“81”,以表明TD2的存在,并

后继传送传输协议为T=1。

终端反应:当IC卡回送的TD1的高四位组有任意值(假设回送之值正确地表示并与实际回送的接口字符TA2至TD2一致),且低四位组之值为“0“或“1”,则终端不得拒绝。终端必须拒绝回送其它TD1之值的IC卡。

(5)TA2

字符TA2的存在与否相应地表示IC卡是以特定模式或是交互模式工作。

基本响应:IC卡UQF 不回送TA2,TA2不存在表示以交互模式工作。

终端反应:如果终端在复位应答期间能够支持由IC卡通过TA2所指明的额外条件,它不拒绝这样的IC卡,并应能立即使用这些条件。

(6)TB2

TB2传送PI2,PI2用于确定IC卡所需编程电压P的值。当它存在时,它就取代由TB1中回送的PI1的值。

基本响应:IC卡不应回送TB2。

终端反应:终端不应拒绝IC卡回送TB2,但不论是否回送、回送了何值,终端均不产生VPP。

(7)TC2

TC2是T=0型协议所特有的,它传达了用来决定由IC卡发送的任意一个字符起始位上升沿与由IC卡或终端传送的前一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之间的最大间隔的工作等待时间(WI)。工作等待时间为:960×D×WI。

基本响应:IC卡不得回送TC2,且后续通讯中使用缺省值WI=10。

终端反应:终端不得拒绝回送TC2=10的IC卡。

(8)TD2

TD2表示是否还要发送更多的接口字节,以及关于后继传输所用的协议类型,其中

●高半字节用来表示字符TA3至TD3是否存在,b5~b8各位中被置为逻辑“1”的,就

表示相应的TA3至TD3的存在。

●低半字节表示用于后继传送的协议类型,如果使用T=1,低半字节值为“1”。

基本响应:如果使用的是T=0,则IC卡不回送TD2,后续传输协议缺省的T=0。

如果使用的是T=1,而IC卡必须回送TD2=“31”,以表示TA3和TB3的存

在,而后续传输协议为T=1。

终端反应:当IC卡回送的TD2的高半字节有任意值(假设回送之值正确且与实际回送的接口字符TA3至TD3一致),而低半字节的值为“1”或“E”,则终端不得拒绝,终端必须拒绝回送其它TD2之值的IC卡。

(9)TA3

TA3回送信息域长度整数(IFSI),它决定了IC卡信息字段长度(IFSC),并规定了IC 卡能够接收的字组的最大长度。它以字节形式表示IFSC的长度,取值范围为“01”至“FE”之间的任何值,“00”和“FF”二值留作备用。

基本响应:如果使用了T=1,则IC卡必须以TA3为“10”至“FE”间之值予以回送,以表示初始的IFSC在16至254字节的范围内。

终端反应:终端不得拒绝未回送TA3(假设TD2的b5位被置为“0”)的IC卡,但如果接受了这样的IC卡,它必须以“20”作为TA3之值继续用卡过程。终端必须拒绝回送的TA3之值在“00”至“0F”间或为“FF”的IC卡。

(10)、TB3

TB3表明了用来计算CWT和BWT的CWI和BWI之值, TB3由两部分组成,低半字节(b1~b4)用来表示CWI之值,而高半字节(b5~b8)用来表示BWI之值。

基本响应:如果使用了T=1,则IC卡应回送这样的TB3:高半字节取值为‘0’~

‘5’,低半字节取值为‘0’~‘4’。即CWI之值为0至5之间,而BWI之值为0—4之间。

(11)、TC3

TC3指明了所用的块错误检测代码的类型,类型由b1位表示,而b2至b8未用。

基本响应:使用纵向冗余校验(LRC)作为错误检测码时,IC卡不必回送TC3。

4、TCK——校验字符

TCK具有一个检验复位应答期间所发送数据完整性的值,TCK的值应使从T0至TCK (包括TCK)的所有字节的异或操作结果为0。

基本响应:如使用T=0协议,将不发送TCK,而在其他情况下,都发送TCK。

终端反应:在使用T=0协议时,终端应拒绝回送TCK的IC卡。如果IC卡回送了TCK,终端应能对TCK进行赋值。

接口字符的基本响应字符编码表

表中B表示适用于T=0和T=1两种传输协议;X或Y表示可为0或1,编码的限制参看各有关说明,——表示《EMV规范》中未采用。

(四)复位应答的序列和一致性

随着IC卡的触点的实际接通,终端必须启动一个冷复位。

如果IC卡的冷复位的应答所回送的字节不符合前面小节中的规定,或IC卡的复位应答未在19,200初始etu之内完成,终端不必立刻取消用卡过程,而是发出一个热复位信号。

● 如果应答符合要求,而且是在19,200初始etu 之内回送,则终端必须使用回送的参数

进行卡片操作过程。

● 如果终端启动了一个上述的热复位,而IC 卡对热复位的应答所回送的字节仍不符合上

述小节中的规定,或IC 卡的复位应答未能在19,200初始etu 之内完成,则终端将执行释放IC 卡的触点序列,从而取消用卡过程。

● 如果对热复位的应答符合这些规定,而且是在19,200初始之内回送,则终端必须使

用回送的参数处理卡片操作过程。

● 不论是对冷复位或热复位,如果在应答时由IC 卡回送的相邻二字节的起始位的上升沿

之间的时间超过了9,600初始etu ,终端就必须执行释放触点序列,从而取消用卡过程。

(五)复位应答——终端的流程

图10展示出IC 卡回送复位应答给终端的流程,以及由终端为保证对本节的一致性而执行的检测。

,,通 2

出IC 卡,并采取所需之正确措施后,重新置入IC 卡再试之,此时在终端上应显示相应报文.

ATR 的参数,可在这一点. 图10 复位应答——终端的流程

四、传输协议

本节规定了在异步半双工传输协议中,终端为实现传输控制和特殊控制而发出的命令的结构及其处理过程。

在此规定了两种类型的协议:字符协议(T=0)和字组协议(T=1)。IC卡必须支持T=0协议或T=1协议中的一种,但不是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终端则必须同时支持T=0和T=1的两种协议。在IC卡和终端间后续的通讯所用的协议在TD1中指明,必须是T=0或T=1,如果在ATR(复位应答)中无TD1,则设定为T=0。在复位应答后立即使用IC卡使用的协议,因为这里没有协议类型选择(PTS)过程。在复位应答中提供的其它参数,以及相关的具体协议将在本节的相应部分予以规定。

两种协议都是按照如下的分层模型制定的:

——物理层,描述信息位的交换,是两种协议共用的。

——数据链路层,包括下列规定:

a) 字符帧,规定字符的交换,是两种协议共用的。

b) 字符协议T=0,规定了T=0所指定的字符交换。

c) 规定了T=0的错误检测和校正。

d) 字组协议T=1规定了T=1所指定的字组交换。

e) 规定了T=1的错误检测和校正。

——传输层,规定了各个协议的面向应用的报文传送。

——应用层,根据应用协议规定了报文的交换,应用协议对于两种传送协议是共用的。

(一)物理层:

T=0和T=1两协议所用的物理层和字符帧已在前面章节做了规定,适用于IC卡和终端交换的所有报文。

(二)数据链路层:

本小节说明T=0和T=1协议的时序、信息字段INF(INFormation Field)和错误处理。

1、字符帧

在前面章节中描述的字符帧适用于IC卡和终端之间的所有交换报文。

2、T=0字符协议

1)特定选项——用于T=0的时段分配

在复位应答中,TC1的值决定了终端送到IC卡的相邻二字符的起始位的上升沿的最小区间在12至266etu之间。

由IC卡传送给终端的相邻二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之间的最小间隔必须是12etu。

由IC卡送出的任何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与由IC卡或终端送出的前一字符的起始位上升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工作等待时间)必须不超过960×D×WI=9,600etu。(位速率转换因子D的缺省值为1。当ATR中不回送TC2时,WI的缺省值为10)。

相邻二字符起始位上升沿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在反方向传输时不小于16个etu.。

由终端传送给IC卡的相邻二字符的起始位上升沿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是由TC1之值控制的,可以小于反方向传送的二字符间所容许的最小区间16etu。

2)命令头

命令均由由终端应用层(TAL——Terminal Application Layer)发出的。它经终端传输层(TTL——Terminal Transport Layer)以5个字节的称做命令头的形式向IC卡发出命令。命令头由五相连的字节构成:

●CLA——命令类别

●INS——指令代码

●P1、P2——指令附加特定参数

●P3——由INS的编码而定,或是表示命令中送给IC卡的数据,或是等待从IC卡响应

的最大数据长度。

对于T=0,这些字节和随命令一起发送的数据就构成了命令传输协议数据单元(C-TP-DU)。命令应用协议数据单元C-APDU到C-TPDU的变换在后面讲述。

TTL传送这五个命令头字节给IC卡并等待着一个过程字节。

3)过程字节

IC卡收到命令头后,应回送给终端传输层(TTL)一过程字节或状态字节。过程字节向TTL指明下一步必须采取的措施。过程字节的编码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如表4-1所示。

在情况Ⅰ、Ⅱ或Ⅲ时,当TTL采取的措施实行后,它就等待着另一个过程字节。当情况为Ⅳ时,在收到第2个状态字节SW2之后,TTL必须处理如下:

●如果过程字节为“61”,则TTL送出一条GET RESPONSE命令头标给IC卡,其中

的最大长度为“XX”, “XX”为SW2的值.

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课程设计:FTP的设计与实现 一、目的 Internet提供了很多类型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实际上都是应用层的服务。FTP服务是基于TCP协议的网络服务。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都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通过完成一个文件传送协议FTP的实现,学会利用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掌握TCP/IP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二、内容和要求 每两人一组,分别实现FTP协议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客户端程序具有文件列表、下载文件、上传文件等常用功能。服务器程序支持改变工作目录、文件列表、下载文件等常用的服务。 因为FTP协议比较复杂,为了简单起见,客户端只实现FTP客户端协议的一个子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功能: ●连接到指定的FTP服务器; ●断开和主机的连接; ●进入子目录; ●退出子目录; ●列出服务器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从服务器下载指定的文件到本地(可以同时指定多个文件连续下载) ●从本地上传指定的文件到服务器 实现以上几个功能时会涉及到下面的几个FTP命令: ●USER username ●PASS password ●CWD directory-name ●PORT host-port ●TYPE A or I ●RETR filename

●STOR filename ●LIST directory 用户界面应该能够为程序输入下面的信息: ●服务器主机名 ●用户名、口令 ●数据的传送类型 ●要进入的服务器目录 ●要下载的远程文件名 ●要上载的本地文件名和远程文件名 同时,界面也为用户输出以下的信息: ●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列表 ●从服务器返回的应答 使用Socket进行Client/Server程序设计的一般连接过程是这样的:Server端Listen(监听)某个端口是否有连接请求,Client端向Server端发出Connect(连接)请求,Server端向Client端发回Accept(接受)消息。一个连接就建立起来了。Server端和Client端都可以通过Send,Write等方法与对方通信。 对于一个功能齐全的Socket,都要包含以下基本结构,其工作过程包含以下四个基本的步骤: (1)创建Socket; (2)打开连接到Socket的输入/出流; (3)按照一定的协议对Socket进行读/写操作; (4)关闭Socket. 第三步是程序员用来调用Socket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关键步骤,其他三步在各种程序中基本相同。 /****************client.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define DEFAULT_PORT 2302 #define DEFAULT_BUFFER 2048 #define DEFAULT_MESSAGE "This is a test of the emergency \ broadcasting system" char szServerip[128], // Server to connect to szMessage[1024]; // Message to send to sever int iPort = DEFAULT_PORT; // Port on server to connect to //DWORD dwCount = DEFAULT_COUNT; // Number of times to send message BOOL bSendOnly = FALSE; // Send data only; don't receive int dirfun();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1.实验目的 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 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 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 2.实验设备 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 STC_ISP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 异或计算小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异或计算小软件 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out 3.实验原理 3.1 高频RFID系统 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 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IC卡内部结构图 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VC6.0) 使用Socket进行Client/Server程序设计的一般连接过程是这样的:Server端Listen(监听)某个端口是否有连接请求,Client端向Server端发出Connect(连接)请求,Server端向Client端发回Accept(接受)消息。一个连接就建立起来了。Server端和Client端都可以通过Send,Write等方法与对方通信。 对于一个功能齐全的Socket,都要包含以下基本结构,其工作过程包含以下四个基本的步骤: (1)创建Socket; (2)打开连接到Socket的输入/出流; (3)按照一定的协议对Socket进行读/写操作; (4)关闭Socket. 第三步是程序员用来调用Socket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关键步骤,其他三步在各种程序中基本相同。 /****************client.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define DEFAULT_PORT 2302 #define DEFAULT_BUFFER 2048 #define DEFAULT_MESSAGE "This is a test of the emergency \ broadcasting system" char szServerip[128], // Server to connect to szMessage[1024]; // Message to send to sever int iPort = DEFAULT_PORT; // Port on server to connect to //DWORD dwCount = DEFAULT_COUNT; // Number of times to send message BOOL bSendOnly = FALSE; // Send data only; don't receive int dirfun(); int getfun(); int putfun(); int pwdfun(); int cdfun(); int mdfun();

实验3、HF高频RFID通讯协议

实验三、HF高频RFID通信协议 一、实验目的 1.1 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 1.2 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 1.3 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 三、实验原理 3.1 高频RFID系统 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 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 图 3.1 IC卡内部结构图 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图 3.2 常见高频 RFID 应用系统组成 下面以典型的IC卡MIARE 1为例,说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的整个过程。读卡器向IC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标签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如图 3.3),其谐振频率与读写器发出的频率相同,这样当标签进入读写器范围时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标签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图 3.3 IC卡功能结构图 3.2 非接触式IC卡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非接触式IC卡,它们按照遵从的不同协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各类IC卡特点及工作特性如图1.4所示,PHILIPS的Mifare 1卡(简称M1卡)属于PICC卡,该类卡的读写器可以称为PCD。 图3.4 IC卡分类

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协议,它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上方便地传输文件。早期FTP并没有涉及安全问题,随着互连网应用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在介绍了FTP协议的基本特征后,从两个方面探讨了FT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协议在安全功能方面扩展;协议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用户如何防范之。 1. 简介 1.1 FTP的一些特性 早期对FTP的定义指出,FTP是一个ARPA计算机网络上主机间文件传输的用户级协议。其主要功能是方便主机间的文件传输,并且允许在其他主机上进行方便的存储和文件处理。[BA72]而现在FTP的应用范围则是Internet。 根据FTP STD 9定义,FTP的目标包括:[PR85] 1) 促进文件(程序或数据)的共享 2) 支持间接或隐式地使用远程计算机 3) 帮助用户避开主机上不同的 4) 可靠并有效地传输数据 关于FTP的一些其他性质包括:FTP可以被用户在终端使用,但通常是给程序使用的。FTP中主要采用了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PJ81],和Telnet 协议[PJ83]。 1.2 重要历史事件[PR85] 1971年,第一个FTP的RFC(RFC 114)由A.K. Bhushan在1971年提出,同时由MIT 与 Harvard实验实现。 1972年,RFC 172 提供了主机间文件传输的一个用户级协议。 1973年2月,在长期讨论(RFC 265,RFC 294,RFC 354,RFC 385,RFC 430)后,出现了一个官方文档RFC 454。 1973年8月,出现了一个修订后的新官方文档 RFC 542。确立了FTP的功能、目标和基本模型。当时数据传输协议采用NCP。 1980年,由于底层协议从NCP改变为TCP,RFC 765 定义了采用TCP的FTP。 1985年,一个作用持续至今的官方文档RFC 959(STD 9)出台。

(完整)实验一-文件传输协议设计要点

实验一: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1.实验设计目的和要求 2.背景知识 3.课程设计分析 4.程序清单 5.运行结果 6.总结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文件传输是各种计算机的网络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它是按照客户或服务器模式进行的工作,提供交式的访问。是INTERNR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以及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是建立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上。 用 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俩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1.掌握TCP/IP 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 2.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后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0面(含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封底)。 2.背景知识 第一个FTP的RFC由A.K.Bhushan 在1971年提出,同时由MIT 与Harvard实验实现,RFC 172提供了主机间文件传输的一个用户级协议。长期发展过程由于底层协议从NCP改变为TCP,RFC765定义了采用TCP的FCP. FTP协议在今天已经发展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很多开发的比较成熟的FTP 客户端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课程设计分析 Server端Client端 创建ServerSocket对象,在某端口提供监听服务Client端 等待来自Client端的服务请求 接受Client端的请求,用返回的创建Socket对象,向Server Socket建立连接的监听端口请求 通过向Socket中读写数据来通过向新的Socket中读写数 与Client端通信据来与Server端通信 关闭Socket,结束与Server端的通信关闭

读头RS485接口通讯协议

485测试协议 波特率为19200,检验位为EVEN 读卡器的通讯协议是RS232系列感应式读卡器的标准通讯协议。协议格式如下: 发送格式: HEAD BCC CHECK SOH TYPE ID FC DATA BCC1BCC2 END 0x09 起始 型号 地址 功能 0x0D 结束码 返回格式: HEAD BCC CHECK SOH TYPE ID FC DATA/错误检查码 BCC1 BCC2 END 0x0A 起始 型号 地址 功能 0x0E/data 错误标志/数据 错误代码 /数据 0x0D 结束码 注:BCC1 包含自己从SOH 到 DATA 的16进制效验码的高位字符对应的ASCII 值 BCC2 包含自己从SOH 到 DATA 的16进制效验码的低位字符对应的ASCII 值 1、 SOH 和END 都是一个位元组的控制字元: SOH 控制端定义为[0x09] 读卡器端定义为[0X0A] END 控制器及读卡器端均固定为[0x0D] 其中[0x]为十六进制表示法。 2、 TYPE 为读卡器型号编码,固定为一个位元组,本型号读卡器编码固定为“A ”。 3、 ID 为读卡器端的地址代码,这一位元组的ASC Ⅱ字元必须是在1[0X31]到8[0X38]的范围内。如控制器端传送的ID 值与读卡器的地址编号相同时,则该读卡器将接收控制器端传送的资料,而读卡器回应时,也会传相同的地址编号。 4、 FC 是通讯功能码和资料相关,固定为一个位元组,这些资料请参考通讯协议表和相关说明。 5、 错误信息代码为二个位元组。第一个位元组固定为[0x0E],第二个位元组为错误代码,请参考错误信息代码表。 6、 8 BITS BCC 是所有字元检查栏位,为二个位元组,有关8 BITS BCC 的资料和范例程序请参考附录A 。 7、RS485传输格式请设定为“E 、8、1”,波特率“19200”。 错误信息代码表 代码 错误信息

(整理)应答器报文读写器通信协议规范V001

应答器报文读写器 通信协议规范V0.0.1 泛亚华智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2012 年09月14日

修改记录

签署页

目录 1概述 (6) 1.1.目的和范围 (6) 1.2.缩略词与术语 (6) 1.3.命令简略图 (6) 1.4.参考文献 (7) 1.5.数据编码说明 (7) 2PC机到读写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9) 2.1.通信数据概述: (9) 2.1.1.通信数据包: (9) 2.1.2.加密后的数据的源码内容 (9) 2.1.3.CRC32校验方式 (9) 2.2.通信命令定义 (9) 2.2.1.读码命令 (9) 2.2.2.读有源默认命令 (10) 2.2.3.写码命令 (10) 2.2.4.改写命令 (10) 2.2.5.读应答器ID命令 (11) 2.2.6.写应答器ID命令 (11) 2.2.7.修正读写器时间命令 (11) 2.2.8.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1) 3读写器到PC机的数据通信格式 (13) 3.1.通信数据概述: (13) 3.1.1.通信数据包: (13) 3.1.2.CRC32校验方式 (13) 3.2.应答命令定义 (13) 3.2.1.应答读码命令 (13) 3.2.2.应答读有源默认命令 (14) 3.2.3.应答写码命令 (14) 3.2.4.应答改写命令 (15) 3.2.5.应答读ID命令 (15) 3.2.6.应答写ID命令 (16) 3.2.7.应答修正时间命令 (16) 3.2.8.应答写入或改写读写器信息命令 (17) 4读写器到应答器的数据通信格式 (19) 4.1.读码 (19) 4.2.读有源默认 (19) 4.3.读ID (19) 4.4.写码 (20) 4.5.写ID (21) 5数据加密算法 (22) 5.1.算法说明 (22)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____ 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2010年1月5日

设计摘要 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 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实现下述命令功能:get , put, pwd, dir, cd, ?, quit 等,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目录 1、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18 1. 1 具体设计任务----------------------------------------------18 1.2 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8 1.2.1基本思路-------------------------------------------------18 2.2.2 相关理论--------------------------------------------18 1.3设计流程图------------------------------------------------19 1.4实验运行情况----------------------------------------------19 1.5 核心程序--------------------------------------------------22 2.5.1 服务器(sever)程序---------------------------------22 2.5.2 客户(client)程序----------------------------------29 1.6心得体会-----------------------------------------------------------------------------37 参考文献--------------------------------------------------------38

读卡器读写数据通讯协议

1.调用流程 2.命令格式 -----------------关闭天线--------------------- 发送02 00 00 04 05 00 09 03 返回02 00 00 03 05 00 08 03 ----------------设置模块工作方式---------------------- 发送02 00 00 04 3A 41 7F 03 返回02 00 00 03 3A 00 3D 03 -----------------开启天线--------------------- 发送02 00 00 04 05 01 0A 03 返回02 00 00 03 05 00 08 03

----------------CPU卡复位---------------------- 发送02 00 00 04 53 52 A9 03 返回02 00 00 17 53 00 7C 12 0E 63 10 78 80 90 02 20 90 00 00 00 00 00 7C 12 0E 63B2 03 ------------------选择目录,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0A 54 00 A4 00 00 10 02 00 10 02 06 03 返回02 00 00 0F 54 00 6F 08 84 00 A5 04 9F 08 01 02 90 0041 03 -----------------获取随机数,标红的为返回的4字节随机数,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08 54 00 84 00 00 04 E4 03 返回02 00 00 09 54 00 86 67 DA E790 009B 03 ----------------外部认证,认证方法见后,将加密结果替换红色部分发送给读卡器;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10 10 54 00 82 00 00 08 8B E7 87 44 E3 F5 A1 9B3F 03 返回02 00 00 05 54 00 90 00 E9 03 ----------------选择文件,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0A 54 00 A4 00 00 10 02 00 05 09 03 返回02 00 00 05 54 00 90 00E9 03 -----------------写入数据,写入了3个字符,0x31,0x32,0x33;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0D 54 00 D6 00 00 05 00 10 03 31 32 33 D5 03 返回02 00 00 05 54 00 90 00E9 03 -----------------选择文件,蓝色标识位置为90 00 则命令执行成功--------------------- 发送02 00 00 0A 54 00 A4 00 00 10 02 00 05 09 03 返回02 00 00 05 54 00 90 00E9 03 -----------------读取数据,红色为读取的数据,前两字节为有效数据长度;蓝色标

触发型读写器通讯协议带地址 带心跳

触发型读写器通讯协议(地址带心跳) V2.0 一.适用范围 本协议适用产品ZWT-RFR3000/ZWT-RFR6L00触发型读写器、ZWT-TGW6C01触发半有源电子标签二.概述 触发型有源电子标签采取两种工作模式可选,一是低频触发工作模式,二是以400ms为周期工作模式;在读写器天线的有效接受区域内,读写器接收到被低频触发后电子标签的发射的信号后,自动将数据向PC 机发送。 通讯设置:波特率可调,8位数据位,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 PDA固定波特率38400,地址码固定0x00。 三.通讯协议 读写器接受标签发送的ID信息后,以ASCII码的形式向PC机发送数据,格式如下: 发送数据格式: 1:卡数据 说明: 1、注释1:读写器的编号 2、注释2:触发标签的ID号码 3、注释3:ID状态(1byte) = 位7(1=在激活区,0不在激活区),位6-0(暂空,用于扩展) 4、注释4:激活ID由激活器设备ID+天线ID两部分组成, 其中: 激活器设备ID由低字节及高字节的bit0-bit5表示; 天线ID用高字节的最高两位表示: bit7+bit6为00代表天线1,bit7+bit6为01代表天线2,bit7+bit6为10代表天线3 5、注释5:RSSI(1byte) = 激活强度,(0-31) 0为离激活器比较远,31为离激活器比较近 6、:注释6:CRC为前面所有字节的异或 2:心跳数据

在无卡的状态下,每隔5秒钟发送心跳包,为了和卡数据长度保持一致,格式定义如下: 四.波段开关设置 本机器的后窗盖可以被打开,开启后在主控板左侧有一个8位的波段开关,用于对机器进行设置。 8位波段开关 ●Bit1~Bit4 读头地址码编号:0~15 ●Bit5 定义为蜂鸣器&LED的开关 ●Bit6~Bit7 定义为总线方式 ●Bit8 定义为波特率设置 2/ 2

三种文件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五版谢希仁) 文件传送协议篇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端口号为69) 支持文件传输不支持交互 1.主要优点: (1)用于UDP环境,例如:当程序和文件向许多机器下载的时候就是用到该协议 (2)其代码占得内存较小,不需要硬盘,只是固化TFTP 特点细分: (1)TFTP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中有512个字节,最后一个不足512个字节 (2)数据报按序编号,从1开始 (3)支持ASCII码和二进制 (4)可对文件进行读与写 (5)使用很简单的首部 工作原理: 发送完一个数据块等待对方的确认,确认是还必须指明所确认的块编号,发送一段时间后仍然收不到确认重发PDU,如果还没有确认的话继续重发 一开始工作时,TFTP发送请求报文给服务器,TFTP会选择新的端口与客户进程进行通讯,若文件正好是512 的整数倍,则

文件传送完毕,文件传送完后还必须发送一个有简单首部无数据的数据报文,这个报文正好不足512个字节,所以作为发送结束的标志。 FTP协议 支持交互,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类型与格式,并允许具有存储权限的设置 特点: (1)若存取一个文件的时候,必须获得文件的副本,在文件的副本上进行修改,然后将副本传到远点工作原理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51)是客户程序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发送连接请求 (3)客户发来的请求交给从属程序处理,(从属程序在处理 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创建一些子程序) (4)回到等待的状态,等待其他的客户程序发来连接请求 (主程序与从属程序的处理并发进行的) FTP有两个从属进程:控制进程和数据传送进程 控制进程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都是打开的,客户端发过来连接请求时,通过控制连接发给服务端的控制进程,控制连接不用来传送文件,服务器的控制进程在接受到FTP时就会建立数据传送进程,数据传输连接,用来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数据

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初始条件: Windows XP C++,SOCKET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掌握TCP/IP 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 2.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后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0面(含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封底)。 时间安排: 6月18日查阅资料、方案论证 6月19日方案设计、调试 6月20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21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运行正确的程序:: 1.服务器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b, "wsock32.lib") #define PORT 4523 char buf_send[1024]; char buf_rec[1024]; SOCKET sockSrv; //socket初始化 DWORD CreateSocket() { WSADATA WSAData;//WSADATA结构被用来保存函数WSAStartup返回的Windows Sockets初始化信息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0)//WSAStartup完成winsock的初始化 {printf("socket initialize failed!\n"); return (-1); }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定义为面向连接的,返回值送给sockSrv if(sockSrv==SOCKET_ERROR) { printf("socket create failed ! \n"); WSACleanup();//中止Windows Sockets DLL的使用 return(-1); } SOCKADDR_IN addrSrv;//TCP/IP使用SOCKADDR_IN 定义地址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计算机IP地址 addrSrv.sin_port=htons(PORT);//协议端口号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地址所属协议簇 //绑定端口 if(bind(sockSrv,(struct sockaddr FAR *)&addrSrv,sizeof(addrSrv))==SOCKET_ERROR) { printf("Bind Error"); return(-1); } return (1); }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从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个标准的网络协议,用来在一个基于TCP的网络从一台主机到另一主机传输文件,如互联网。它经常被用来上传到一个公共的Web 托管服务器的网页和其他文件,由私人发展机。FTP是建立在客户端- 服务器架构,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单独的控制和数据连接。[1]在协议中,FTP 用户可能使用明文自己的身份标志,通常以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但如果服务器被配置为允许匿名也可以连接。为了隐藏(加密)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加密内容的安全传输,您可以尝试以客户端使用SSH文件传输协议。 第一个FTP客户端应用程序是交互式的命令行工具,执行标准的命令和语法。在今天使用的许多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客户,至今已开发包括一般的网页设计方案,如Microsoft Expression Web中,如CuteFTP的专业FTP 客户端。 内容 1协议概述 ?1.1与HTTP的差异 ?1.2通信和数据传输 ?1.3登陆 ?1.4 匿名FTP ?1.5穿越NAT和防火墙 2 FTPmail 3 Web浏览器支持 ?3.1句法 4 安全 4.1 安全的FTP

4.1.1 FTPS 4.1.2 SFTP 4.1.3 通过SSH到达FTP (不从SFTP) ? 5 FTP命令的列表 ? 6 FTP 回应码 ?7 参见 ?8 参考文献 ?9 进一步阅读 ?10 外部链接 协议概述 与HTTP的区别 FTP运行在OSI模型的应用层,用于使用TCP / IP传输文件。要做到这一点,FTP服务器必须正在运行,并等待传入的请求。然后客户端的计算机能够沟通服务器上的端口21。就此,称为控制连接,在会议期间仍然开放。第二个连接,称为数据连接,可以由服务器从20端口打开谈判的客户端端口(主动模式),或从任意端口到客户谈判的服务器端口(被动模式)传输文件数据。控制连接用于会议管理,示例命令,识别和使用像一个telnet协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密码。例如“RETR命令名”从服务器到客户端传输指定的文件。由于这两个端口结构,FTP被认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带协议,而不是如HTTP协议波段。 通信和数据传输 该协议在RFC959中指定,这里总结。 服务器响应超过三位数的状态代码的ASCII控制连接与可选的文本消息。例如“200”(或“200 OK”)意味着最后一个命令是成功的。数字代表的响应代码,而可选的文本代表一个人可读的解释或要求(如Need帐户的)。通过控制连接发送中断消息,可以中止正在进行传输文件数据的数据连接。

UHF-Reader通信协议

SC UHF Reader 控制协议 UART通信 波特率:115200 8个数据位,没有奇偶校验位,1个停止位。(8 N 1) RCP(Reader Control Protocol) 协议格式 Payload End Mask CRC-16 Preamble Message Type Code Payload Length (unit of byte : N) 1 BYTE 1 BYTE 1 BYTE 2 BYTE N BYTE 1 BYTE 2 BYTE RCP 协议中,同一域段里,高字节在前。Preamble为最先发送字节,CRC-16的低字节为最后发送的字节。 Preamble and End Mark field Preamble 的值为0xBB.(不参与计算CRC) End mark 的值为0x7E. (参与计算CRC) 在Payload中也可能包括,0xBB与0x7E。因此不能以0xBB,0x7E判断帧的开始与结束。 Message type field Command :用户发送到读写器的信息。 Response 和notification :读写器返回给用户的信息。 Code value (HEX) Command 0x00 Response 0x01 Notification 0x02 Command and response Command:用户发送到读写器的命令。 Response:读写器响应用户的命令,每一条命令都会有相应的响应。 Notification 读写器主动返回的信息,如:查询标签命令发送后,当有标签在读写器范围内时,读写器将会返回标签的EPC号。

实验HF高频RFID通讯协议

实验二、HF高频RFID通信协议 一、实验目的 1.1 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 1.2 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 1.3 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 三、实验原理 2.1 高频RFID系统 典型的高频HF(12.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 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 图 2.1 IC卡内部结构图 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2.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图 2.2 常见高频 RFID 应用系统组成 下面以典型的IC卡MIARE 1为例,说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的整个过程。读卡器向IC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标签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如图 2.3),其谐振频率与读写器发出的频率相同,这样当标签进入读写器范围时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标签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图 2.3 IC卡功能结构图 2.2 非接触式IC卡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非接触式IC卡,它们按照遵从的不同协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各类IC卡特点及工作特性如图1.4所示,PHILIPS的Mifare 1卡(简称M1卡)属于PICC卡,该类卡的读写器可以称为PCD。 图2.4 IC卡分类

文件传输协议和文本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和文本传输协议 一.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简介: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二.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一个用于在两台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机器中传输计算 机文件的软件标准。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 FTP是一个8位的客户端-服务端协议,能操作任何类型的文件而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就像MIME或Unencode一样。但是,FTP有着极高的延时,这意味着,从开始请求到第一次接收需求数据之间的时间会非常长,并且不时的必需执行一些冗长的登陆进程。 FTP实现的目标: 1.促进文件的共享(计算机程序或数据) 2.鼓励间接或者隐式的使用远程计算机 3.向用户屏蔽不同主机中各种文件存储系统的细节 4.可靠和高效的传输数据 缺点: 1.密码和文件内容都使用明文传输,可能产生不希望发生的窃听。 2.因为必需开放一个随机的端口以建立连接,当防火墙存在时,客户端很难过滤处于主动模式下的FTP 流量。这个问题3.通过使用被动模式的FTP得到了很大解决。 服务器可能会被告知连接一个第三方计算机的保留端口。 FTP虽然可以被终端用户直接使用,但是它是设计成被FTP客户端程序所控制。 运行FTP服务的许多站点都开放匿名服务,在这种设置下,用户不需要帐号就可以登录服务器,默认情况下,匿名用户的用户名是:“anonymous”。这个帐号不需要密码,虽然通常要求输入用户的邮件地址作为认证密码,但这只是一些细节或者此邮件地址根本不被确定,而是依赖于FTP服务器的配置情况。 FTP有两种使用模式:主动和被动。主动模式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打开并且监听一个端口以建立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由于安装了防火墙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创立了被动模式。被动模式只要求服务器端产生一个监听相应端口的进程,这样就可以绕过客户端安装了防火墙的问题。 一个主动模式的FTP连接建立要遵循以下步骤:

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第ChpNum章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1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利用Winsock 简单实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通过完成此设计,了解Winsock API函数调用方法和一般网络应用程序的编程方法,理解FTP协议,掌握C语言设计FTP协议软件的基本技术,为将来开发其他通信协议软件打下坚实基础。 2 设计准备 (1)连入同一局域网的PC,每人一台。 (2)PC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 编译器及开发手册MSDN 。 3关键技术 文件传输协议介绍 FTP 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在实现的层面上,FTP又可理解为一个可用于文件传输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机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规则为FTP协议。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请求,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比如说,用户发出一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向用户传送某一个文件的一份拷贝,服务器会响应这条命令,将指定文件送至用户的机器上。客户机程序接收到这个文件,将其存放在用户目录中。在通信协议的分层模型中,文件传输协议是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之上的一个应用层协议,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需要用到传输层提供的字节流透明无误传输服务。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TCP/IP协议栈,应用程序可通过Winsock API函数的调用实现端到端透明数据链接的建立。 Winsock API介绍 因特网(Internet)最初是基于Unix的,而Sockets(套接字)是Unix第一个支持TCP/IP 协议栈的网络API,最早于1982年8月随BSD版Unix推出,常被称为Berkeley sockets (伯克利套接字)。Winsock(Windows Sockets API)是从Sockets移植过来的TCP/IP编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