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从田野走过

我从田野走过

我从田野走过
我从田野走过

我从田野走过

天,淡黑;星,微明。太阳还没有露脸,只有天边散出一点淡红,微风吹过,似乎能把这点红吹散。田间的作物也没有清醒,似乎还在浅浅地睡着。

记得今天要去老家的田野看看,我立刻不再望着窗外,一翻身起了床,穿好衣服,出发!

慢慢走入田间,环顾四周;太阳露了点脸害羞地放出红光,天已变蓝,天似乎被洒了一滴红墨水,在碧蓝的海水中氤氲成了千丝万缕,向四处弥散。一转眼,太阳成了一个小伙子,高声呼唤着作物们,而他们也听到了这急迫的喊声,苏醒了!

我深入了到了一片玉米田间,瞧!一棵棵玉米整齐排列,像一个个士兵,早已列队迎接我的到来。他们的夜,宽大而碧绿,层层叠叠,包裹着一个个玉米棒,相比之下,玉米棒的叶子小得多,但一样的富有生命的活力。

我又深入到一片高粱地里,热烈的火苗,燃烧着,而他们的身子像火把的把手,一大片火把一起燃烧的景象,真是蔚为壮观!

我正想走入下一片田地,饱览更美的风光。但忽然,一个身影吸引了我。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他离我并不远,但他却没注意到我。我看着他,他头戴一顶草帽,脸上布满了综合交错的皱纹,好像黄土高原交错的沟壑,身上穿着一件长袖衬衫,一条黑裤子。这时,他看见了我,向我厚道的一笑,又用方言向我问好。接着,他又拿了一瓶

水给我,示意给我喝。我窘迫的跑开了,又回头望了望他,他依然在耕作。原来,正是他们创造了美丽的田野。

再看看周围的美景,我发现,最美的风景不是田野本身,而是那些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创造了这一美景,而他们却被我们“路过”,只有匆匆一瞥,他们才是“美景”,比田野更美的风景!

让我们不要“路过”这些真正的风景吧!

初一七班方骏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收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采集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是或在人民口头、直接参与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与整个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民间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田野作业在这门学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仅仅坐在书斋里进行,还必须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田野作业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形式和规则 一、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形式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1、全面普查 全面普查是一种以特定区域内的民间文学为对象进行的全面综合调查,如对某一国家、某一民族、某一城市、某一乡镇、某一村庄等区域内的民间文学活动作全面的调查。 2、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是一种以民间文学中某一种体裁的作品为对象进行的特别调查,如神话专项调查、传说专项调查、故事专项调查、史诗专项调查、歌谣专项调查等。 3、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指为研究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如女娲神话、蛇郎故事、民间故事叙事的三段式结构、民歌的五句子结构等。 4、专访调查 专访调查是对民间文学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或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全面采访调查。例如对民间故事家、民歌手、民间文艺理论家、采录家等人物进行专门采访调查。 5、随机采录 随机采录就是在事先没有拟定采录计划、没有预约采录时间和地点,更没有预约具体的采录对象的情况下,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外出旅行、吃饭或娱乐)抓住机会,即兴进行的民间文学采录活动。 6、定居采录 定居采录是指采录者长期定居在某个地区,对所在地区的民间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采录工作。这种采录方式由于长期置身被采录对象之中,有利于深入扎实地开展采录工作。 7、采风队采录

描写冬天的田野作文300字:冬天田野美景

描写冬天的田野作文300字:冬天田野美景2018-10-18描写冬天的田野作文300字:冬天田野美景第一篇:冬天田野美景在乡下闲着没事做,我打算去看一看乡下的美景。 沿着铺满小石子的小路向北走了一段,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连接在一起,一望无际。 田野里有翠绿色的青菜,有嫩绿色的麦苗,还有酱绿色的油菜。 不同深浅的绿接在一起,美丽极了。 我沿着田埂在田间穿梭,看见田埂上长着一小片一小片小青草。 青草短短的,高度都差不多,一簇一簇的,给人一种柔软、毛茸茸的感觉。 远望田埂,就像一条棕黑色的长丝带上绣着几朵可爱的小青花,非常漂亮。 继续往前小跑着前进,风儿哼着呼呼”的小曲儿在田野上空快乐地奔跑,小麦苗们也拉着手,左一晃,右一晃——跳着欢快的舞。 瞧啊,前面的田野上空,三只美丽的鸟儿也飞来了。 她们身穿漂亮的黑白衣裙,在田野上空翩翩起舞,又给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气。 我蹲下身来,用手轻轻抚摸着一棵小麦苗,又用眼睛望着这一田的翠绿的麦苗。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风的吹拂中,对我微笑,向我招手……我起身,向家走去。

这时,心中已经没有了一丝寒意,反而温暖了许多,不由得想:多么可爱的田野,这冬天的田野!第二篇:冬天田野美景伴随着飘飘落下的雪花,跟随着呼呼吹来的冷空气,她----冬姑娘,踏着六角型的小精灵,悄悄地来到了我们金川公司三校。 在校门口,冬姑娘洒下了一层滑滑的水晶冰,让师生们不由自主地滑一滑、乐一乐。 走进校园,教学楼被冻的瑟瑟发抖,下水管口也被冬姑娘冻上了银条,亮晶晶地特别好看。 靠近教学楼的小路也被冬姑娘洒上了一层薄薄的冰,花圃里的小花早就娇气地回到土地妈妈的怀抱里冬眠去了;而小草比小花坚强多了,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接受冬姑娘的冷水浴,虽然小草的上半身弯了下去,但下半身依然挺直,仿佛仰面向寒冷示威:我不会害怕的,我能够坚持!再看看小树,树枝被冬姑娘追逐的左右打架,树叶也被冻得抽巴到了一起。 惟有那铁栏杆,尽管冻得不停地打颤,但为了花草树木不被人糟蹋,仍然坚强地在为它们站岗。 几个扫雪的老师和同学,忘记了冬姑娘设下的陷阱,拿着扫把和铲子忘情地扭起了迪斯科……冬姑娘在天寒地冻的校园里尽情地舞蹈,而我们只能缩在厚厚的棉衣中欣赏她的独舞……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冬姑娘渐渐告别了舞台,等待着下一个冬天的到来。

家乡的田野是一道风景

家乡的田野是一道风景 时间:2016-01-04 12:41:10 | 作者:佚名 出去玩,大多数的人都去公园啊!什么名胜古迹,西湖之类的。但是,我们这一堆朋友放暑假可不是去那么高尚的地方玩耍。我们去长满野草的田野上越过一排有一排油菜花,在花中享受着奇异的香味。怎么看,我们也是一堆野孩子。 野孩子,也有野孩子的好处啊!家乡的田野是我最迷恋的地方。以前在我家乡上学的时候,我和朋友总是走田野小路回家。今天你拉我去明天我拉你去,有水泥路不走偏偏选上一条泥哇哇的路。田野,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放假我们总是去那里玩,特别是早晨,空气异常的清新我和几个朋友会起的一大早就是为看这个“早晨的田野”。我们几个拉着手,笑嘻嘻地走在田野上,闻着油菜花和露水混合的香味顿时让心情好了十倍以上呢!一眼望去,全是黄油油的菜花。一大片,那个场景想必也不用我说了,要多壮观有多壮观。 田野上,不仅有油菜花还有蟋蟀,蟋蟀在田野上也很放肆的欣赏着油菜花的美丽,还时不时地在菜花上乱蹿。还会发出悦耳的叫声,虽然不是非常好听但也给田野添加了几分韵味。蟋蟀哪摸脸的动作让我们几个只是爆笑一顿。 田野上,长着的野菜,粉粉的,一排排的长在田野上,像是在田野围蕾丝。让田野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早晨的野花也散发着异样的花香,淡淡的。野花没有牡丹高贵,也没有玫瑰艳丽但我觉得野花比那些牡丹玫瑰漂亮多了。野花没有园丁的精心照料只有靠自己在田野上经受狂风暴雨,但最后照样把花开得那么美的可不比牡丹和玫瑰差。 田野,没有高贵的动物在里面,也没有高贵的植物的植物在里面,只有野花、野草、蟋蟀这些不起眼的动物、植物。但我喜欢这样不起眼的动物、植物。但我喜欢这样不高贵,喜欢这样的野,无论是怎样,田野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当然我也喜欢我的家乡。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摘要:音乐调查,是一种从古至今存在的名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采风”到现在的“田野调查”,可谓经历了多少时代的更迭。近现代开始,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在不断地被引入,因此,“田野调查”这一称谓逐渐代替了“采风”的称谓。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目的被采用,即使所面对文化事项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使得工作方法会有很多种选择。田野调查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在本文主要在针对田野调查前期的准备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以及消除“文化隔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文化隔膜” 一、民族音乐学中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田野调查就是一个人背井离乡,离开自己习惯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语言不通、生活环境很差、交通、通讯等诸多不便的城市、乡村及部落,去到和音乐有关的地方去调查所需的音乐事象。很多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和有所突破的民族音乐学课题,都是经历过丰富而坚实的实地调查和建立在现场音乐资料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许多著名的经验分丰富的民族音乐学家及社会科学家都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进行实地调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探索,将此项工作当成自己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是民族音乐学家们的先锋和楷模,为民族音乐学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的和选择类型 对于准备实施某项实地调查,首先要明确自己考察的音乐事象和内容,要明确自己调查的目的,要调查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的某种音乐事象进行考察,通常某一地区会有比较丰富的音乐活动,若调查目的不是为了编写音乐方面的著述,就要提前确定调查对象为一个还是几个音乐事像,接着要明确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随后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和调查时要深刻细致到何种程度,再来确定调查研究要采用的方法。分析现状、明确目的之后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确定调查类型随后进行后续准备。 (二)现有材料的搜集及整理 提前了解被考察地区的相关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相关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其中,直接资料是指前辈们留下来的与调查内容相关联且是直接关联的资料,而间接资料是指背景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相同艺术资料等材料。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做无谓的重复功,才能将所调查音乐事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田野的四季作文集锦10篇

田野的四季作文集锦10篇 田野的四季作文1 家乡的田野是最美的,我喜欢它。 我喜欢在田野小路上漫步,那种闻着稻香与草味相交融的舒适,足以让我忘掉所有不快和烦恼,在这片稻野的天地中,感受大自然给予田野的魔力,消除红尘俗事,心境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在淮河边,虽然从小并没有下田耕作的经历,但是对田野和乡村依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春的气息弥漫大地之际,正是播谷插秧的好时机,这时回到老家去,我能看到田野里满是忙着耕种的农民,他们手里插着秧,嘴里说着笑,心里怀着期望,探测秋收的季节。场景是多么的温馨热闹,小孩子在一旁玩耍,有的更是立足于田野嬉戏。鲜鲜嫩嫩的秧苗更是乖巧安静地默默地倾听蕴蓄这秋收时的惊喜。 夏,知了在树上叫,黄狗在田边跟着主人的足迹,不断喘着大气:农民则忙着替秧苗翻土、除草、引水,秧苗更是换了一身绿色的小洋装,显得娇美之极。一阵风拂过,“绿色海洋”之上翻起一个个波涛,稻儿们被风姑娘的触抚后一定是感到痒痒了,纷纷向一边倒,瞧那架势,倒真是整齐可爱呀! 秋是最为讨人喜爱的,它的到来也同时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和欢欣,整片大地都在洋溢此种氛围,这时的稻田已摇身一变成了一张又大又暖的金色羽绒被,披在大地妈妈的身上,仿佛是大地妈妈自己爱美穿上的,还夹带一股独特芬芳——稻香味的花露水,让大地妈妈本已美艳娇滴的脸蛋更添几分妩媚妖娆。 冬季之时,田野里早是光秃秃一片,稻谷已毫无踪影,只剩下人们打完谷后的秸梗在田野里堆成小山,小孩把它当作玩具,你仍我一把,我还你一叠,玩得不亦乐乎,看,他们还在田野里玩起了躲猫猫,藏在秸梗堆里,躲在秸梗堆后,田野不时传来那银铃似的笑声,而此刻的稻田成为了儿童的乐园。 四季的田野多姿多彩,令人赞叹不已,令人钦慕不已,我爱家乡的田野! 田野的四季作文2

秋天早晨的田野(五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 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林间、田地里。这世界仿佛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清凉,有的湿润,比城市里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变成了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像羊群放牧在棉花堆里,像大力士在摔跤,像仙女在翩翩起舞。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个橙红的桔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农民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按短文内容填空 太阳还没出来,天际先是灰暗的,慢慢变成_______________了;太阳出来了,先是 一丝丝光芒,然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_,静静地依傍着大地。这篇短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分别用“√”或“×”表示) (1)白云,像绸带飘舞着。( ) (2)你吸个饱吧,会感动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 (3)(那太阳)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 ) (4)一转眼,(太阳)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 ) 2.

田野调查法

目录 1田野调查法 1.1 概念 1.2 工作程序 1.3 注意事项 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2.1 准备阶段 2.2 开始阶段 2.3 调查阶段 1田野调查法 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工作程序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注意事项 题目的选择:个人兴趣; 题目大小能否掌握; 题目的发展性; 语言、书目、财力、当地学者参与等。 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考量; 政治(visa,题目政治敏感度) 体能 财力 时间。 共同的特征:资料提供者(informant)或受访者(interviewee);——深度访谈者; 音乐演出、文化仪式典礼记录; 田野记录(略记、日记、记事本;包括时间金钱的安排) 音乐录音 照片 影片摄影

民间文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研究 作为学科的民间文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这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的结合。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的特点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有田野调查的参与。田野作业要求研究者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努力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尤其要参与观察当地民间文学演述的全过程,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精彩和美妙。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切身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某种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诞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变迁及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案头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除了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外,通过对前人整理的民间文学采风资料的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从而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后续的田野调查工作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此外,对于大部分研究者来说,田野调查的时间和可调查的地区都是有限的,往往只能关注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在研究的覆盖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配合调查所进行的文本研究就是对此必不可少的补充,它可以使研究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在空间跨度上,能够将研究对象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对比,在时间跨度上,能够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从而对其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目前民间文学的研究基本可以划分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评论两大板块,在研究和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基本的民间文学的评论鉴赏方法,也要了解如何进行民间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一个合格的民间文学研究者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当前,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几个较为热门的领域。第一,是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者能够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从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对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是跨国、跨民族的文学比较,以探究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共性和不同及其原因,揭示出其中包含的规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横向比较,综合宗教、民俗和文学的知识,考察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其联系,以更好地揭示这几种民间文化事象的特质,探求文化演进的轨迹。第二,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通过研究和整理某一故事的丰富异文,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者得以将它们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并对其中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进行探析,从而还原一个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第三,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的民间文学研究,通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吸收其文化研究中积累的丰富成果,研究者可以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文化要素。第四,即民间文学的评论研究,通过对相关民间文学作品和相关语境材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文献记述和田野调查成果,研究者得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从而从中引申出相应的科学结论来。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民间文学研究,都需要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两种工作方法的综合,各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只是侧重不同,而不能专门使用一种方法而摒弃另一种方法。在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过度重视田野调查使得民间文学从对象到方法皆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强势学科重合,无形中消解了民间文学的特点,被边缘化乃至于涵化,,因此呼吁“告别田野”,然而,因为过度关注田野而彻底放弃田野,本身也是令一种极端。不可否认,在当代民间文学界的确存在一些研究者将民间文学在生活中的展演而不是民间文

田野调查笔记

篇一: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 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也就是说,真正的“社会调查”指的是,根据抽样方法选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用预先设计好的询问方式来搜集社会事实数据。因此,毛泽东所采用的直接到农村去,挑选农民进行谈话、开展座谈会等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方法。我们经常在方法教科书上看到的“典型调查”,是根据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概括总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案调查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以抽样为基础,问卷为询问的结构化资料搜集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需要并且经常用到的方法。比如文史哲,就完全没必要采用抽样与问卷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也并不经常使用这种结构化的“调查”方法;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也是根据研究主题才会用到“调查”方法。“社会调查”相对来说,其实是社会学常用和必需的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二)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 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就是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田野调查”。其实翻译为田野研究也许更恰当,但是实践当中大家都习惯称作田野调查,基本上没有使用“田野研究”这一概念的。“田野调查”最早是由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发展而来,被用于研究非本族文化和相对原始部落群体,后来被社会学家们拓展用于研究本民族文化、都市社区、亚文化群体甚至是现代生活等方面。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田野”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从太平洋上的岛屿到都市中的意大利社区,从异文化的部落到本民族的村落,再到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中村”,“田野”无处不在。所以,这一概念从最初的在异文化中、在部落里、在田间村头上做调查,已经发展到只要你走出书斋,进入研究对象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就已经在“田野”中了。而“田野工作”(field work)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田野中调查时所做的全部工作,而不是另外一种调查方法。所

春天的田野作文(精选15篇)

《春天的田野作文》 春天的田野作文(一): 春天的田野 春天悄悄走来!万物复苏,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像 在那田野里,一大片碧绿的小草伸展出了小懒腰,它们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在还没种田的地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白的,黄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五彩斑斓。那紫色的花还真个性,一簇一簇的,那紫不是一般的紫,它紫得鲜艳,紫得纯净,紫得梦幻!有点像君子兰,又有点像蝴蝶兰,燕尾蝶,还有薰衣草。站在花丛中,蝴蝶在翩翩起舞,忙着采花蜜的小蜜蜂乐得几乎要喷可乐! 在小溪边,柳树宝贵的头发掉进了小溪,像姑娘在洗头发一样,小溪叮咚叮咚的欢快地唱着歌儿!水里的鱼儿为她伴舞,有的围成一圈,有的两只一齐拉拉手!真是可爱极了!鱼儿有的还在看电影呢!望着纯洁无暇的蓝天白云的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在看《白云历险记》!鱼儿的生活还真是有滋有味,绚丽多彩! 午后,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电影,疯狂地舞蹈,都结束了。细雨盖住了景色,景色也随着蒙雾进入了甜美的梦香只剩下小青蛙偶尔也出来唱几首催眠曲。 春天的田野太美了!我爱春天的田野!我更爱这美丽无奇!梦幻仙境般的大自然! 春天的田野作文(二): 春天的田野 春风吹醒了大地,吹绿了树林,也吹绿了田野。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野外踏青,欣赏着春天田野的美景。 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一阵阵春风,舒服极了。脚下沉睡着一个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豆角苗整齐地立在田埂旁。 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庄稼,金黄色的油菜花儿开得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那里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那吻一吻。还有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柳枝发芽了,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摆;还在拔节的玉米苗,秧苗像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地上;一棵棵高大的榕树挺直腰板,真像这个田野的守卫。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期望。 我喜欢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 春天的田野作文(三): 春天的田野 大自然中,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有蔚蓝的天空,还有不安分的雨宝宝,个个都是自然界的使者。而我却独爱那富有农家风味的美丽田野。

描写田野里的片段

描写田野里的片段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发 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 午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头,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在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 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 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两三天,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变成了绿色一片.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叶,多像一株葱绿的小草. 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他们吮吸着晶莹的雨露,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 前面有块凹地,我上前一看,那里种满了蔬菜:火红的辣椒,翠绿的青菜,簇拥而生的草头……我拔起一棵青菜,他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那叶子和菜柄就像一块块乒乓板.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 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服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苗整齐的立在田埂旁. 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正在拨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 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我高兴的对伙伴们说:"可惜我不是画家,否则我将用彩笔画下这家乡迷人的田野,让它永远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春播时,这些老菜农嘴里叼着烟袋,整日待在小园里,挖土、整畦,他们会像捏面团一样把稍粗一点儿的土团搓碎,把菜畦弄得平平整整,用老人们自己的话说,“像一本新书一样”。苗儿出齐后,说要中耕、锄草、捉虫、上粪。当瓜菜长大开花时,院落就被各样的绿蔓绿叶、各样的花缠绕、包围起来了。 稻谷绽开笑脸,静静地接受你的抚摸,愉快地随风上下起伏,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那边的高粱,焦急地等待着,像一团炽热的火;胆小的玉米娃娃紧裹在小被里,听见外面闹嚷嚷的,也好奇地探出头来倾听你的歌声……刹那间,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湖水清了,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玉米、黄橙橙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每到金秋时节,稻子飘香,那黄橙橙的稻田翻着金浪。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稻田,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农人拿着镰刀,开着机车在田梗间来回穿梭。轰隆隆的声音响彻耳际,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百花争春,春光明媚,这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其实,秋天更美丽,秋天的色彩灿烂绚丽。

张睿田野考察课程报告

1.课程主要内容 田野考察,又称“田野工作”(Fieldwork)或田野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田野考察属于一种定性研究范式。田野考察是来自文化人类学基本研究的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考察。田野考察涉及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文学、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一、运用艺术人类学方法研究设计艺术的三个基本思路 第一,从设计行为切入。 对行为关注可以获取对设计现象的一系列认识,如价值观、信仰、习俗、方式、过程、经验等等。格尔兹认为,在人类学研究中,“必须关注人,而且要有某些精确性,因为文化形态正是在行为之流中得到表达的。当然,它们同样也在各种人造物和各种思想状态中得到表达”。设计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并不关注那些经典的、宫廷的、为特殊阶层所享用的那种人造物,而是关注那些普通阶层所用的、一般的、生活中常备的人造物。研究者更要关注人,把设计制造者、使用者当作一个文化“信息体”,围绕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掘设计的新意义。 第二,注重设计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文化通过共有的意义和价值让一些人生活在一起,艺术设计所以具有特殊性,也是因为受到了潜藏于生活中的文化影响。因此,对于设计的人类学研究来说,应把设计文化作为理解人类设计活动的中心,这些包括工匠行会组织、仪式与习俗、禁忌与家庭社会、传承方式等。这些方面都与设计紧密结合,它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整体地把握这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非常重要。我们要注重设计文化现象对设计传播的作用、设计的比较以及设计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场域体验的操作方式。 设计的人类学研究可以遵循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基本前提是亲历性、整体

2018——2019关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关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不同的时代音乐文化也截然不同,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音乐调查,是一种从古至今存在的名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采风”到现在的“田野调查”,可谓经历了多少时代的更迭。近现代开始,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在不断地被引入,因此,“田野调查”这一称谓逐渐代替了“采风”的称谓。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目的被采用,即使所面对文化事项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使得工作方法会有很多种选择。田野调查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在本文主要在针对田野调查前期的准备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以及消除“文化隔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文化隔膜” 一、民族音乐学中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田野调查就是一个人背井离乡,离开自己习惯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语言不通、生活环境很

差、交通、通讯等诸多不便的城市、乡村及部落,去到和音乐有关的地方去调查所需的音乐事象。很多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和有所突破的民族音乐学课题,都是经历过丰富而坚实的实地调查和建立在现场音乐资料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许多著名的经验分丰富的民族音乐学家及社会科学家都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进行实地调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探索,将此项工作当成自己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是民族音乐学家们的先锋和楷模,为民族音乐学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的和选择类型 对于准备实施某项实地调查,首先要明确自己考察的音乐事象和内容,要明确自己调查的目的,要调查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的某种音乐事象进行考察,通常某一地区会有比较丰富的音乐活动,若调查目的不是为了编写音乐方面的著述,就要提前确定调查对象为一个还是几个音乐事像,接着要明确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随后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和调查时要深刻细致到何种程度,再来确定调查研究要采用的方法。分析现状、明确目的之后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确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就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得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得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得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得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得了解,对民间文学得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得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得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得珍惜、热爱之情与保护民间文学得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得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得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得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得基本知识与理论,内容涉及到 民间文学得含义、性质;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民间文学得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具体得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得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得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得理解与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得主要内容与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得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识记:民间文学得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得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得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得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得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得含义。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得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得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得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成就与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得方法搜集整理身边得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神话 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 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著名神话得基本情节。

走向田野与社会_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

走向田野与社会: 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 邓宏琴 [摘 要]在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实现研究理论的本土化!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的普遍共识。?走向田野与社会#正是此种学术理路影响之下的结果。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作者提炼出区域社会史眼究的理论与方法,即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首先要把握区域特性,注意区域内在的历史分期,并要从长时段对区域史进行把握。同时,区域史研究需要有整体性!的关照,从社会史角度重新审视政治史、制度史,注意考察社会史的政治语境!是实现整体性!的有效路径。另外,通过田野考察,既可发现新的问题意识、搜集到具有区域个性的材料,又能加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这种史料、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三位一体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或可概括为走向田野与社会!。 [关键词]区域社会史;山西;田野;社会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8)06?0173?04 [作者简介]邓宏琴,博士生,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030006 本土化!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词汇。众所周知,西方理论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影响至深,学者在进行学术创作时,常常会有意无意地从西方理论中寻求答案,或者套用西方理论框架解释中国的历史事实。对于完善而成熟的西方理论,我们无法视而不见,但若将其奉为圭臬,不加思辨审慎地运用,不仅无助于学术的发展,使中国学界的研究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注脚,而且也伤害了自身的学术品质。目前,这种趋向已经开始逆转,许多学者避免西方理论的简单嫁接,努力从中国历史事实中提炼问题意识和阐释模式,以建构本土化的学术理论。走向田野与社会,开展区域社会史研究是行龙先生在?走向田野与社会#(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中对如何实现本土化理论的回答。在论著中,作者注重对社会史、区域社会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理论反思,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语境中的本土化理论和研究方法。 区域社会史研究强调挖掘区域历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和运行机制。水!是至关山西历史发展的主线,并因此而形成水利社会!。社会史研究以人口问题为起点,作者在国内较早出版了近代人口史研究的专著,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互动的问题意识,并最早倡导从社会史角度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的研究。明清时期的山西人口稠密而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各流域村庄常常因争水而发生械斗事件,所以水!不仅至关个人的生存,而且是整合流域村庄的家庭、邻里、村际关系、地域联盟的纽带,也是影响当地各种社会关系冲突与分化的重要因素。以流域为主线形成的区域社会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发展模式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秩序。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凸显的是研究视角的转换和研究程度的加深。山西的集体化时代也颇有特点,从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李顺达的第一个互助组到农业学大寨!,可谓一路风光,家喻户晓,是全国的典型,也是研究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的资料库(第32页)。水利社会!和集体化时代!是作者对山西区域特性的理论概括。 不同的研究主题有不同的时间尺度,也有不同的时段划分,区域史的研究要重视分期问题(第30、46页)。元末明初的战乱使全国人口总量有所下降,尤以中原为甚,但山西此时因少受战乱,人

最新二年级四季的田野作文

【篇一】二年级四季的田野作文 美丽的田野在四季里各有特色,假期的我从校园来到田头,从城市来到农村,感受着农田四季美好风光。 春天,农田是嫩绿的。所有的农作物都发芽了,绿油油的麦田远远望去就像舒服的大床,身子也跟着摇晃。嫩芽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迫不及待的抬起头环望着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夏天的农田则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南方,农民伯伯开始种植水稻,而有的田地种植了小小的西瓜,还有的'田里种了黄豆和玉米。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好一个繁忙的世界。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灿灿的田里像金子一样发着光,风一吹,麦田里掀起了麦浪。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叔叔,脸上红红的,头摆得低低的。尤其在夜晚更能看到昆虫在飞舞,好像在为农民伯伯庆贺丰收的喜悦! 冬天的田野被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小河的水也结上了冰,田里的麦苗和过冬的油菜在白雪的覆盖下也顽强的露出了绿叶,这就是它们对来年春天的渴望!冬天的农田虽然是寒冷的,但是农民伯伯的家里却是暖意融融,个个脸上都充满着喜悦,准备过春节! 感受了四季的农田美景和农民伯伯的辛劳,从田头回到校园,从农村回到城市,我会告诉我身边的每位同学,让他们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让他们珍惜粮食,爱护环境,爱护我们这个地球! 【篇二】二年级四季的田野作文 (一)耕耘的时令 “快快起,耕耘的时令已到来了……当阳春三月,农村的孩子唱着自编的歌谣时,农民早早地来到田野,睡了一个冬天的原野,露出点点的绿意,好像在欢迎主人的到来。 插秧苗,种菜籽,忙碌了一天之后。绿油油的禾苗在夕阳下闪光,而还没发芽的种子寄托着早日萌发的生机。 (二)成熟的标志 除虫、除杂草,施肥……繁忙的劳动,使人感到粮食来之不易,纷纷加入烈日下的队伍。

田野即景优秀作文(通用15篇)

田野即景优秀作文(通用15篇) 田野即景优秀作文(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田野即景优秀作文(通用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田野即景作文1阳光照射着大地绿油油的麦苗,宝宝直直的站着,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模样 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乡下的老外公家,我飞快的推开车门,双手插在口袋里,蹦蹦跳跳的来到田边。稍一走近,便闻到了一股股麦苗的清香,似乎嘴里也有小麦苗的甜味儿。 我慢慢的在田野边上走着,微风把我的碎头发吹到了后面。刺眼的太阳光射在麦苗上,光反射回来,一片麦苗都像是抹了油一样,突然我的脑子里掠过了一个想法,我走进家,把表妹统统抱了出来,然后拉着她的小手,走在田野地上的小土堆上。人的脚踩在上面,走过,土堆上的土不断的滚落

下来,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五岁那年从楼梯上滚下来的痛苦经历,唉!现在这些土肯定也很疼吧! 过了一会儿,我的同情心没了,觉得走在田野地里也不过瘾了,便把表妹放在另一个土堆上,和表妹开始赛跑起来,我跑得飞快,像一阵风似的,掠过棵棵麦苗,我抬头往前看,看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扭头往后看,看到了自己跑过的那么长的麦田,心里又高兴又自豪。 我又低头往下看,看到自己跑过时麦苗的摇动,我吸着新鲜的空气,使我更加精神了起来。我迈开大步,张开双臂,一次次和轻风拥抱,而小小的表妹也学着我的样子,张开那又白又嫩的小胳膊,迈着那对于我来说的小碎步,飞快的奔跑呀,跑到规定的终点了,我刹不住车了,一个漂亮的转身,右腿在前,死死的踏着地,而左腿却把土给弄进了一个更大的土堆,我就这样和表妹跑了几个来回。我们实在跑不动了,我抱着表妹走出麦田,就下一片小麦苗的头含在嘴里,那股清香让我感到比我最喜欢吃的西瓜还甜,我闭上眼睛,享受着田野给我的幸福。 太阳渐渐西下,我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被太阳伯伯染红了朵朵白云,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看着一片绿中间的点点彩色,看着…… 田野即景作文2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看到这欣欣向荣的景色,我不禁暗暗赞叹了一声:“这真是神奇的

习作教学:从“书斋”走向“田野”-2019年教育文档

习作教学:从“书斋”走向“田野” 儿童习作的根本旨趣是解放儿童的“本质力量”,让儿童在“成事”中“成人”“成文”。因此,儿童习作必须从狭隘的书本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田野是儿童习作的生命之所在。在“田野化习作”中,儿童能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达自我对生活的体认、发现,放飞自我的生命,探寻自我的心灵,完善自我的人格! 一、田野化习作:表达儿童生命的田园牧歌 在儿童的生活田野、活动田野中蕴藏着丰饶的习作资源。走进田野,儿童的身心将会受到自然的沐浴,受到生活气息的滋养。在田野中,儿童可发掘生活的情趣与意义,并学会用“笔”将其激活、唤醒与弘扬。 1.我需要――寻获“生长性”的习作内容。生活是“田野化习作”的源头活水,是儿童创作的丰厚土壤。生活世界中孕育的创作素材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儿童在生活中的诸种活动都可以成为儿童的创作对象。例如乡村儿童的挖野菜、捉蝴蝶、钓龙虾等活动,城市儿童的搭积木、玩魔方、溜溜球等活动,它们是儿童创作的鲜活素材。在生活中,儿童的诸种感受例如高兴、忧伤、苦闷、愤怒等都可以融入到习作中去。“田野化习作”开启了儿童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儿童囚禁的情愫。浸润于生活中,儿童的思想得到迸发,情感得到释放。

2.我喜欢――创生“吸引性”的生命体验。“田野化习作”镶嵌在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寄寓于儿童的感受与体验之中,是儿童生活的“体验性表达”。在生活中,要强化儿童对事物、事情的体验,丰富儿童的感受触角,让儿童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灵去感受。在“田野化习作”中,儿童不是从作文书上或词典里抄套语,更不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是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进行体验性表达。在生活中,儿童“发现事实、事情的真理”,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由此萌生新奇感、向往感,并产生认识事物的悟性和灵性。 3.我擅长――形成“凝聚性”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儿童不是缺乏“生活体验”,而是缺乏“生活的表达”。著名思想家狄尔泰认为,“一切表达都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儿童的表达离不开语词、言语、话语。因此,“田野化习作”必须切入儿童生命中的“话语系统”,引领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惟其如此,儿童的习作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说句子”,将修辞和表达手法寓于其中,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言语丰富着意义,承载着情感,在言语表达中儿童获得知识,润泽生命。 二、融通活动:激活“田野化习作”的动感地带 儿童的“田野化习作”需要游戏、敏感和热情,同样也需要好奇心、求知欲。我们不仅需要将儿童周遭的人、事、物纳入写作的视野,更需要将语文教材文本中的人和事,将那些表面上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