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5)01200012006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作者简介:林崇德(1941-),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创刊已20周年了,作为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刊物,在同行的支持下,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不仅成为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而且成了影响因子在国内心理学刊物中为前三名的发表源。作为主编,对此当然有一定的喜悦之感,但更多的是感激之情。在此,让我代表编委会感谢所有关心《心理发展与教育》成长的学术界、教育界的同行、作者和广大读者。

20年前,我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号上,

发表了一篇题为“试论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的道路”的拙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孰对孰错,让20年的“过去”去评判,“旧事”就不必重提了。我所从事教学与研究的领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今天,借纪念《心理发展与教育》20周年之际,想再来谈些理论问题,我拟命题为“十大关系”,旨在对我国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浅见。

1 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的内容取决于现实,现实世界既包括物理世界,又包括社会世界,这就构成心理学两个研究方面:自然面和社会面。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必然深入

研究大脑;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CT )、脑电图(EEG )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等技术的进步,心理学也必然积极参与揭示脑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机能的研究。于是心理界呈现一种大家都来购置现代器材,都来探索心理的大脑

奥秘的现象,这当然是件好事,说明研究手段正趋向现代化,但也必然引起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担忧我国心理学这种追求和时尚,认为这是心理学纯生理学化的倾向。尽管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然而,却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处理好“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

心理是自然面与社会面的统一,我们决不能因为某人研究某一个方面而视为科学与不科学、先进与落后、前进与后退。为此,我认为必须处理好研究中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必须坚持三点:首先,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研究自然面,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脑定位,二是关键期,三是可塑性。其次,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允许从不同层面上去分析,既可从分子细胞上,即微观水平上展开研究;又可以从全脑宏观水平上进行研究;也可以更多地从行为科学角度对心理发展和教育心理进行研究。第三,在今天,我们不探索自然面是一种落后的表现,但忽视了社会面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表现。在强调探索自然面的研究同时,必须重视社会面的研究,因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强调发展过程与教育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的社会化,而终生教育是个体,特别是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在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中,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到底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具体课题要求来决定,即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只要揭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哪种方法都是科学的。

2 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中国的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由西方传入的。有人根据查阅和搜集到的

1

1900~1918年间翻译过来的30本心理学书籍,尽管有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成分,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系统的具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体系的书还是很少的。约从20年代以后,作为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专门译著才开始出现。在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中, 1949年之前主要是学习西方;1949年至1965年主要是学习苏联。1978年后的2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国策下,中国心理学空前活跃:一是队伍逐步扩大;二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三是冲破禁区,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四是广泛开展国际心理学的交流与合作研究。1999年,科技部在制定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时把心理学纳入国家优先发展的18个领域之一;2004年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有6000多名代表参加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两件大事都说明中国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心理学的国际化,是提高我国心理学学术水平的基本决策。这里的国际化,既包含着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又必须坚持国际心理学研究标准并和国际接轨。在具体措施上,要认真地找出我们与国际心理学的差距,进而努力缩短这种差距;要踊跃地在国际心理学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此作为检验学术水平的一个指标和展示学术成果的一个窗口;要积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论坛,以密切我们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关系;要畅通人员交流渠道,创造条件,能派得出,又能回得来,使更多心理学家逐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的水平;要购置新资料,购买新仪器,以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研究条件。

我们在坚持国际化的同时,必须坚持民族化,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科学的根本出路。其理由在于,一是在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早已有心理学思想,包括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思想,例如,“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类似于3500年前我国的“六艺”;“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和《礼记?中庸》篇中强调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相似;二是中国人口众多,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我们在强调心理现象共性的同时,有必要关心一下中国人心理本土化和民族化特点的研究;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崭露了头角,显现出一种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越能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四是跨文化研究永远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一条途径,只有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才能探索人类心理的共性。

3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心理学家在面对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研究旨趣:理解与应用。这便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类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应该看到,基础研究也好,应用研究也好,对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来说都是必要的。二者有着各自独特的目标:基础研究回答的是心理发展、教与学相互作用基本规律即“是什么”的问题,寻求的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所需的描述、预见、干预、特别是解释性的知识;应用研究则侧重于回答现实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心理发展变化的“应该”问题,旨在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角度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建议或指导。二者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基础研究奠定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彰显的是学科的学术价值;应用研究则维系着学科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凸现着学科在实际中的存在价值或生命力。同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能相互取代。基础研究所提供的描述、预见、干预、解释性的知识固然是实际问题解决的理论基础,但当运用于实际问题时,必然遭遇从“一般”到“个别”或从“抽象”到“具体”间的差异问题。而且,任何基础研究均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就等于将某一整套价值观运用于实践,而这种价值观却有可能与实际问题解决所需价值观格格不入。所有这些,就决定了应用研究不可能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简单延伸。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基础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无疑能帮助从事应用研究的心理学家预见、发现并深入理解实际问题,并为应用研究所寻求的行动建议或改进措施提供有益的启示。应用研究也能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有待解决的课题,积累必要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研究所寻求的“大理论”建构提供相关的“小理论”。特别是,由于应用研究维系着心理学同实际问题的联系,它的发展还

2

能给整个学科当然也包括基础研究赢得更多来自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心理学家为赢得社会的支持,会自觉地思考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蕴涵,甚至直接从事基础理论的应用研究;从事应用研究的心理学家也会因相关基础理论的缺乏而从事一定的基础研究。这样,就造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有鉴于此,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两者均应互相关注,互相借鉴,互相支持,切不可顾此失彼,更不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切不可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或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偏向。

4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与思路不断更新。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有关教育与个体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断总结以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寻找新的理论,提出新的措施。因此,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旋律。

我们需要“继承”。“推陈出新”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没有坚实地“推陈”,就不可能有效地“出新”,在强调“创新精神”的同时,“出新”之前的“推陈”过程更为重要。所谓“推陈”,实质就是继承,就是要将以往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加以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行为主义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等,仍将成为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并对以后的研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总结理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对研究方法的秉承。到目前为止,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方法论已经历了哲学思辨阶段、实证阶段以及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教育强调以客观实验数据为基础来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探索并逐步向自然科学靠拢,包括构造主义所采用的内省法,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实验、观察和测量法,精神分析学派的临床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多的借助于计算机软件的多元统计分析等,都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要继承的方法。

在强调继承的同时,更应当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而创新应当以解决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为最终目标。今天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面临着时代进步所产生的诸多新问题的挑战。例如,网络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社会结构变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单亲或离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等。对于这些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仅仅依靠以往的理论与方法可能难以对这些现象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全面的描述和科学的解释。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才能深入理解和准确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应当突出表现在方法层面上,尤其要从行为遗传、认知、生理等多角度对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此同时,创新还应当体现在对不同学科和理论的吸收、借鉴和整合上。

5 整体研究与局部研究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升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就是整体(综合)研究和局部(分析)研究。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整体研究,主要是研究心理的整个面貌和整体结构。当然,作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这些内容既可以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研究,也可以进行对某一个问题,某种关系或某一方面开展研究,即进行局部研究。局部研究,就是对心理发展和教育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局部研究和整体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整体研究可以为人们提供对心理较全面的认识,具体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整体研究可以认识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或全貌,便于找出心理发展一般性的规律,以及它和教育工作的关系。然而,这种类型的研究内容比较复杂,要求研究者必须有理论上和研究设计上全面的准备和保证实验研究的信效度。否则,容易顾此失彼,不一定能充分而深刻地看到发展的全貌。更严重的是有可能由于实验步骤不统一,或实验受到其它无关变量的污染等因素,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局部研究便于对某一心理机能进行比较专深的研究。

整体研究与局部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而言之,局部研究不是割裂整体、孤立地进行的,而

3

林崇德: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是在整体框架指导下的研究,整体研究也并非面面俱到,全面开花的大杂烩,而是在局部研究的基础上,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排除非本质的东西,抓住现象之间本质联系和关系的研究。因此,在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中,不能只注意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例如,行为主义只注重分析刺激-反应,而忽视了意识,从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人的行为和心理;格式塔理论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知觉的整体性,但由于缺乏分析,因而对人类的认知活动规律也还仅是一种较笼统的猜测。尤其是面对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论,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系统性的研究对象。

当今的科学发展表现出在高度分化、高度专门化基础上的高度整体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交叉学科的出现,正是由科学发展的大趋势所决定的,体现了横向整体化的特点。同时,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重点的变化直接指向人类的具体实践领域,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纵向整体化的特点。

6 个人研究与合作研究的关系从研究人员说,任何一个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是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几个人或多数人合作进行研究。

我们认为,一个心理学家应该能独立设计搞研究。他的学术水平愈高,通过个人的设想就能更好地对于某一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研究是合作研究的基础。但是,个人的研究,他的取样代表性往往不够理想,在人数或是地区上,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合作或集体搞研究,特别是全国性的研究,例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为核心的认知发展研究协作组,以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牵头的青少年思维研究协作组等,都是全国性的合作,取样广、被试多、有代表性。但这种集体合作研究,不能统一深入,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比较粗糙。

我认为,在今天,个人研究和合作研究都应该进行。前者可以往纵深发展;后者不仅是对前者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取得前者某一方面发展的一般性的特征。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以往的集体合作研究,因为集体合作研究也有一个加深和提高质量的问题。但长期追踪、深入某个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问题反复解剖、细致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设备,往往不是靠一个庞大协作组能够解决的。然而,我这么说,并不是取消合作研究,恰恰相反,个人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一个合作团体中,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知识和能力相互补充,研究过程中往往能够激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提出一种新的科学问题、思路或研究方法。因此,合作研究有利于开辟新的认识领域,促进心理学的新发现。

这里我还要指出一点,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不仅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研究方法的创新,而且也体现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这样才能保证学科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科研课题的复杂化和难度的提高,在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学术带头人。在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下,整个研究团体能接触到学科的前沿,不仅成果累累,而且还能人才辈出。所以在这里,我殷切地希望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把学术梯队建设看作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续,甘当人梯,大力地扶植年轻学者,以完善与发展自己领衔的创新团队。

7 现代化手段与常规研究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可以采用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测验、作业式实验以及闻名国际的皮亚杰的临床研究方法,就属于这一类。依靠这些常规研究手段,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某个课题的研究中,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观察室、实验室等,这对于深入研究某些课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系统和录像系统,近20年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用得较为普遍。计算机系统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实验中,一是用操作实验,控制刺激,记录反应;二是用于建立数据系统,存储数据;三是用于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录像系统主要用于对师生的活动、行为的观察和

4

2005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期

记录,以及事后的深入细致的分析。

也在近20年里,如前所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仪器,还有眼动仪(用于认知研究)、四视野速示器(用于认知研究)、16导生理记录仪(即多导仪,用于情绪研究)、诱发电位仪(用于注意研究)、行为分析系统软件(用于观察室里研究)等等,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又是近20年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数字化信息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并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相融合,统计软件开发越来越多,使得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测量和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更加准确、快捷,实验设计与控制更为全面和科学。

如果有条件,在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上述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统计方法是必要的,它不仅使研究更细致、深入,缩短时间,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科学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我们对某些本来难以研究或不可能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当然,对这些我们是倡导采用的,而且在自己的研究中已经广泛使用。但我们也认为,过分强调这个条件为唯一条件,认为没有这些装备和方法就不能取得研究的积极成果,也是片面的。

8 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任何一位优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家,都强调实验研究,上面谈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都是以实验研究为前提的。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实验研究,主要是指对教育现象有控制观察的研究。但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很难像对自然界进行实验研究那样的控制,所以,教育实验研究控制的程度不如对自然界实验研究那么严格,可是,既然属于实验研究,它也讲究控制性,为的是科学性。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功能,要从研究目的、研究原则、选择类型、变量控制和具体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

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也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就形成史论研究。实验研究是史论研究的基础,史论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升华。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后几经变革,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除了我们所坚持的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教育与发展、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四个关系之外,当前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也很快,例如,在智力发展中,出现了卡洛尔(J.

B.Caroll)的智力发展的三层级理论(the Three Stratum Theory of Intelligence),出现了斯腾伯格(R. J.Sternberg)的“成功智力”、加德纳(H.G ardner)的“多元智力”、珀金斯(D.Perkins)的“真智力”、塞西(S.J.Ceci)的“智力的生物生态理论”和梅耶尔(J.D.Mayer)与戈尔曼(D.G.oleman)的“情绪智力”等理论。教育心理学什么时候诞生,这在国际上是有争议的,前苏联认为最早正式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卡普切列夫(П.Ф.Каптерев)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Психология);但西方一般认为桑代克(E.L.Thorndike)首先建立教育心理学,他的《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于1903年问世,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在教育心理学中理论很多,光在学习领域,就涉及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涉及有关记忆、学习迁移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学习规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于是出现了自我调控学习、学习风格和内隐学习等学习研究的新进展。所有这些,都说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史论研究的必要性。

9 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定量研究采用源自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力图保证所研究问题与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概括性。这种研究取向认定事实是独立于研究者而存在的,是客观的;研究者应该与所研究的问题保持距离,其自身的价值取向不能变成研究的一部分;研究本身是一种演绎思维的过程,它源于研究的理论与假设,并且以一种因果的顺序被检验,其目标是检验一个理论的概括性,使人们能够运用理论了解并预测某些现象。定量研究的方法通常包括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定性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个体或社会的现象,这里研究通常在现象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借以把握该现象的整体轮廓。这类研究者认为,在给定的情境中存在多种事实,要在研究中反映这种多样化的认识;研究者应该参与到所

5

林崇德: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研究问题之中,研究过程是研究者与所研究问题的互动过程;认为问题的含义有其背景特点,不能将问题与具体的环境剥离开来,注重在更大的背景和脉络中来解释事实;这类研究遵循归纳推理的过程,研究者对所研究现象或问题没有预设的理论与假设,理论的出现来自于被试所提供的信息;研究的目标在于揭露存在于所研究现象中的理论,并从不同的角度检验其准确性。定性研究的常见方法包括个案研究、人种学研究以及现象学研究等。

虽然有些研究者强烈地坚持其中的一个而否定另一个,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强调两种研究取向的结合,并探索可能的结合途径。在国际上已有人提出了两种研究取向结合的“多方法三角测量(cross2method triangulation)”的观点,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在效度研究中的“多特质多方法模型”(multi2trait multi2method matrix)。另外,又有人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结合方式:系列组合(sequencing combination)和混合组合(hybrids)。前者指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如发展一个量表,在开始阶段采用访谈法获得被试对所研究的特质的可能的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后,再形成标准化的问卷,获得定量数据;后者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本身同时包含定量和定性的成分,比如关于评分者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中就同时包含定量和定性的成分。我希望我国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界的研究者,积极探索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的结合点,以便使研究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10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当前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普及与提高”关系尤其突出。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性质、特点、任

务、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研究者对此作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要求所有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便涉及到心理学乃至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与自身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中,各类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新课改中,课程改革者涉及并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在“振兴教育、教师为本”的前提下,要为教师教育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为培养与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必须进行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性学习;在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纠正他们的情绪、适应、学习、思想道德和智力问题;独生子女是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应该把他们中间存在的消极性格变为积极性格;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要防止老年心理危机,促使老年人健康生活,安定社会秩序……

所有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向全社会不断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使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体育运动、人员选拔、技术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建设、广告与营销、产品设计、司法工作等诸领域,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要求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对人的心理现象以及社会、自然关系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从中可见,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艰巨任务和广阔前景。

6

2005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教育心理学》作业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 3. 心理学 ( 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丁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学记》 2、19世纪末,实验 3、美,桑代克 4、1903 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 6、学习,教学 7、教学,教学 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 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灵魂论》, 11、植物,动物,理性 12、德、智、体 13、比纳、西蒙 14、潘菽 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三、选择 1、(1)学习心理学 2、(3)知识分类学习论 3、(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生活,学校是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组成的。一方面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必然引起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不仅服从于在一般生活实践中人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 例如,年幼儿童最初掌握的概念多属日常概念,日常概念一般既含有本质属性,也含有非本质属性,或者只含有非本质属性,经过一定的学习,接受了科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就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达到理性认识。儿

童认识能力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变化。又如,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渐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在先天素质基础上,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于是便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既如上述,那么,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学从它的发展来看,最早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在它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以前,许多教育家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他们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近代欧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8125995.html,enius)、裴斯泰洛齐 (J.Pestalozi)就持有这种观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E.Herbart,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是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观点。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也有人类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1范围)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625) 考试范围说明: 此次考试范围为颜色标识的知识点部分,颜色不同代表考试的题型不同,具体如下:红色:名词解释 蓝色:简答题 绿色:综合运用 紫色:论述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关系所做一些早期研究。并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知识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心理期待;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成长过程;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3)罗森塔尔效应(p8) (4)教学效能感(p9)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6)认知师徒制(p20) 2、理解与应用 (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18) (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10) 第二章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以及学生认知、人格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及其教育含义;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32) (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影响社会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5)人格(36) (6)自我概念(39) 2、理解与应用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的教育含义(36) (2)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含义(35) (3)自我意识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42)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了解学生在认知和性格两方面的个别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结构的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概念(不作考试要求);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的鉴定(不作考试要求);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儿童的类型;特殊儿童的流行率(不作考试要求);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 (2)学习困难(6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对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健康、幼儿()心里与教师心理。 3.教育是()传递的系统,是培养、造就()的系统。 4.幼儿教育是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人才 3.幼儿园教育 4.幼儿园心理学 三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的儿童。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四、解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的是指? 3.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可以树立科学的(),提高幼儿教育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解答题 1.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法、测量法、()法、()法等 2.教师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逸事记录、()时间取样和()。

3.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客观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五种基本研究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有长期观察和()观察、全面观察和()观察、直接观察和剪辑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等不同类型。 5.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组、做好观察(),消除观察()。 二、名称解释 1.观察法 2.作品分析法 三、解答题 1.联系实际教学谈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在幼儿园情境中,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 3.作品分析法的作用是什么?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下面不属于非幼儿园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远程教育 D.网络教育3.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4.()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性 5.()是指只对要考察的指定行为、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是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6.()原则是指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幼儿的心理也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着。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7.()指依据观察目地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8.()原则是指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立足于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或盲从潮流。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9.()是指选取一样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时间取样 B.可查表 C.时间取样 D.逸事记录10.()是指利用实现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格,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是时,就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二、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法、()法、测量法、()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内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简述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简述 一、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将心理学同教育学相结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在教育教学作用下,受教育者的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教育心理学含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揭示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及其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发展,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通过研究受教育者学习及其规律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体系,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此外,教育心理学的特殊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人性特质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教学,在学生身心成长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与理想。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回顾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并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向的研究,希望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史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并且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过程。早在1806年,著名学者赫尔巴特在其作品《普通教育学》中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第一

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其后,俄国教育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而对教育心理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他在1903年发表著作《教育心理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宣告了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当代教育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逐渐明确了自身的研究对象,规范了研究方法,确立了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正在越来越走向科学、系统与独立。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二十初,西方教育心理学传入中国到现在,中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社会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独立研究,教育心理学从传入中国到发展不过百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最早记载是在1922年,中国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南京师范大学授课,并于1924年编写《教育心理学》,此书被认为是我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廖世承还陆续出版了多本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著作。但是这一时期教育心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题范围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简答: 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论述: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其他: 1、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使用最多)(2)实验法(3)调查法(4)行动研究法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第二章 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

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实验:位 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 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舒茂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随着清朝末年师范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 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其于1914年出

版的《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内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内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内容、体系上仍存在缺陷,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人类学习实质缺乏深入研究; 成熟与完善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①内容日趋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