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下六单元

七年级下六单元

七年级下六单元
七年级下六单元

第六单元王风芸

黔之驴

柳宗元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章寓意。

3、通过自学了解故事大概内容,理清层次。

4、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

理解文章寓意。

难点:

理解驴、虎对比在表现全文主旨上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一个,请同学解释这个成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终任柳州刺史,并客死于此,享年不到50岁,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成就极高,他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最能代表其成就。《黔之驴》是他被贬永州后所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

2、积累生词

字音黔好事者庞然大物蔽林间窥之慭慭然虎大骇远遁噬己益狎跳踉大

词义船载以入以为神大骇稍出近之庞然慭慭然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益狎驴不胜怒蹄技止此耳?

3、整体感知

(1)、阅读这篇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诫我们什么?

(老虎在屡屡试探之后,最终吃掉驴子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外表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做;貌似强大、实则无用的人。)

(2)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释疑。

(三)解读探究

1、文中详写虎从怕驴到食驴的过程,请找找这一过程中能展现老虎心理的语句。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③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④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⑤又近也前后,终不敢搏

⑥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作者在刻画虎时,除了心理描写,还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动作神态)3、老虎的形象

文中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总之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4、与虎形成对比的驴子,其技有哪些?

一鸣,一蹄而已,与其形体的庞然形成巨大反差。

5、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无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通篇故事写虎、驴相斗。作者所选写的这两个形象是很典型的:虎很凶猛;驴庞大而无能,照理一口吃掉了事,故事也就无法形成了。而文章开始,先给了一个限定——“黔无驴”,这就使读者明确地看到,故事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虎猛,然而一时并不了解驴的虚实;驴无能,然而暂时还能依仗着外表的庞大来唬人。老虎是一步步地了解对方;驴是一步步地暴露自我,最终引出了故事的结局,从而表现出既定的主题。所以,不难理解,开头的这三个字,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6、从这两个形象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文章寓意)?

本则寓言故事指出那些貌似有德有才的人,不过是像“黔之驴”那样,使用他们那点可怜的伎俩和真正有力量的人搏斗,到头来不过是自取灭亡。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指出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言之成理即可)

7、文中这两个形象的关系,在表达中心上的作用?

虽详写虎,但是是通过虎来衬驴的愚蠢、无知的。因些作者是通过这篇文章警示后人,讽刺当时如驴般的人。

8、《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的成语是?

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9、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介绍《三戒》中的《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2、联系背景体会作者在屡屡被贬之后的无奈、自嘲心态。

课后作业:

1、阅读《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原文。

2、抄字词,课后题。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陋室铭

刘禹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背诵短文,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体会陋室之不陋。

3、体会作者那种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释词、理解文意。

难点:理解作者借陋室来扬德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邸,它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世人惊叹不已,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千古传颂,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铭文。

(二)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号宾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刘受牵连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彩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写作背景

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2、积累字词

字音陋室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词意斯是陋室德馨鸿儒白丁案牍何陋之有劳形

3、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在谈及自己的陋室时的情感。(自豪、歌颂)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分析探究

1、在疏通文意之后,你觉得作者写《陋室铭》的目的是要突出什么?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文章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2、本文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呢?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思考分层和理由。

(2)下文围绕陋室如何具体描写“惟吾德馨”?哪句写景,哪句写交往的人,哪句写做的事?

(3)文章写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

3、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和品质?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投影)

4、文章意在突出陋室不陋,为何开头写山写水?(起兴、类比手法)

小结: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拓展延伸: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舍物质享受,取精神追求(联系孟子“舍生取义”)。那么在今天这样一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年代,你们是怎么看待物质与精神的?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

2、课后题。

3、课后上网了解刘禹锡的思想,只有略有“中庸”的思想,有可能使作者留下这样千古铭文。

教学后记: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通过分析理解衬托的写法。

4、体会“莲”的高洁品性及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身上如莲般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托物言志的方法,背诵。

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物走亲探友时,经常会手捧鲜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信息,说说你喜欢的花,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对于花的喜爱,心态志趣不同的人选择也是不同的,古代爱菊的陶潜,也有爱梅如妻的林逋,那么宋朝的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欢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2、字词积累

字音蕃出淤泥濯清涟不可亵玩隐逸者鲜有闻

词意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玩亵鲜有闻宜乎众矣

3、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文中都写了哪些花?作者对于莲有什么样的情感?文中怎样描写了莲用笔画出来。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分析探究

1、对于“说”的理解。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2、文中对于“莲”进行了怎样的描写,从中作者都展现了它的哪些高洁品质?

生长环境、外表形态、内在气质,展现了莲的洁身自好,品性高洁,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声名远播,端庄令人敬重的品质。

3、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6、“菊、莲、牡丹”各象征了什么样的人?作者对于这三种花及人情感态度一样吗?从文中哪些词句能展现出来的?

对爱菊之人敬佩,对如莲之人高度赞美,对喜爱牡丹之人批评鄙视。

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四)拓展延伸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

2、课后题。

教学后记:

口技

林嗣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学习本文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4、锻炼学习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

5、体会口技人技艺之高,进而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积累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难点:在展现民间艺人高超技艺时,对作者用词的准确、凝练能力的学习。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言,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人们受动物的启示,也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口技表演,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来领略一场清朝时期的口技表演。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回雁草》等。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2、字词积累

字音惊觉欠伸呓语齁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

字意不能名其一处也妇手拍儿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稍稍正坐少顷少舒两股战战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当是时以为妙绝

3、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可以作标记。

2、文章描写了口技人表演的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恐。)

3、这三个场面,作者在如何做的详略安排?哪个场面作者描写的最详细、紧张?4、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

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3、课后第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学习

1、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的特点和顺序?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2、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3、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①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②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4、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①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②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5、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①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

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②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③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④课文第4段中写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写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小结: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三、拓展延伸:链接蒲松龄的《口技》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查阅课外口技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教学后记:

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并且理解诗词的内容。

2、体会各首诗词中蕴含的诗人独特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写、背诵。

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情趣。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获得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

一、导入新课

说起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计起,至今已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作者,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古人创设的如画般的境界中,增加自己的体验。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诗歌意境平和、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地们,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王湾:字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年间进士,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名声甚大。写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字词积累

3、整体感知

①朗读三首古诗。

②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说说诗句的字面含义。

三、分析探究

学习《饮酒》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是批巨人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常所说的车马喧闹声,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脱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巨人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信在偏远安静的地方。

2、诗中的“真意”是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对从容闲适生活的向往。

学习《次北固山下》

4、诗一开始中的“客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奠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

5、全诗写出了作者看到的什么样的景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借写山川之美表达自己宽阔的胸襟和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

7、“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在烟波浩淼的大江中,诗人的一叶扁舟是何其渺小;拂晓时分,一轮淡漠的红日正从遥远的入海口朦胧地升起;诗人或许醒来好长一段时间了,江水碧绿,残夜微凉;此刻,诗人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也感觉到了时间的静寂;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也即将开始,然而诗人还将继续这孤独无奈的漂泊。本来,初生的海日与江岸春意代表的是新生事物的美好,代表的是新的希望,但此刻诗人前路渺茫、归家无期,甚至连一封家书也无从寄出,于是诗人的心灵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对照,于是一种隐隐的酸楚与刺痛情不自禁地涌上了心头。

8、结合作者介绍,自学《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由于诗人的经历和性情的不同,所以诗句的风格,作者的手法,以及渗透的情感都是不同的。

四、拓展延伸

1、练习背诵

2、链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作业布置:

1、抄写三首诗,熟读成诵。

2、查阅诗人的详细生平,阅读诗人的其它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

一、复习导入

检测背诵上节课学习的三首诗。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作品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后世称他为李昌

谷。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其才华深为韩愈所赏识,是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想象奇特,新颖诡谲,常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丰富的想象,构思独具匠心,创造也奇特瑰丽的意境。在唐代有“长吉体”之称。

马致远: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有“曲状元”之誉,以《汉宫秋》最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2、字词积累

3、整体感知

①朗读古诗词。

②说说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说说诗句的字面含义。

三、分析探究

学习《雁门太守行》

1、首联主要描写了什么?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一幅兵临城下的紧张场面,渲染了氛围的危急,烘托了守城将士的杀敌热情,也预示了一声恶战将要到来。

2、驻边将士的生活环境怎样?

3、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志愿?

使用典故写也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决心。

学习《天净沙·秋思》

1、这首曲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恬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曲前三句名词连用的效果。

前三句,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一词均为前偏后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了最简洁、最鲜明、最生动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

3、体会全文抒发的情感?

4、体会“情景交融”这种在诗词中屡屡使用的重要的方法,并举例进行评析。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有立誓战死疆场的战士,也有孤身在外的游子,诗人的情感不同,所入眼之景也是完全不同的。

四、拓展延伸

1、练习背诵

2、链接白朴的《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共同点:体裁相同(小令),描写的都是秋景,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相同(悲凉,萧瑟)

不同点:马致远的“秋思”不仅写景还写人,突出了“思”,在末尾两句时白朴写的较为平淡。

作业布置:

1、抄写、背诵。

2、查阅诗人的详细生平,阅读诗人的其它作品。

教学后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测试卷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 A.49的算术平方根是7 B.49的平方根是-7 C.-49的平方根是7 D.49的算术平方根是7± 2.下列实数3 3 , 9,15.3,2,0,8 7,3--π中,无理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8-的立方根与4的算术平方根的和是 ( ) A.0 B.4 C.2± D.4±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B.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D.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5.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 A. 2-与2)2(- B. 2-与38- C. 2-与2 1- D.2-与2 6.圆的面积增加为原来的n 倍,则它的半径是原来的 ( ) A. n 倍; B. 倍2 n C. n 倍 D. n 2倍. 7.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那么化简2a b a --的结果是 ( ) A.b a -2 B.b C.b - D.b a +-2 8.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 A 、1 B 、-1 C 、0 D 、1或0

9.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 ,则比这个数大2的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22+x B 、2+x C.22-x D.22+x 10.若033=+y x ,则y x 和的关系是 ( ) A.0==y x B. y x 和互为相反数 C. y x 和相等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2)4(-的平方根是_______,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125 8 - 的立方根是________ .38-的相反数是______,2 π -的倒数是______. 1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等,那么这个是 . 13.下列判断:① 3.0-是09.0的平方根;② 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③ 4-是16-的 平方根;④2)5 2(的平方根是5 2±.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写序号). 14.3±,则317-a = . 15.比较大小:5 16.满足52<<-x 的整数x 是 . 17.小成编写了一个如下程序:输入x →2x →立方根→倒数→算术平方根→2 1 ,则 x 为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69分): 18.(每小题4分,共16分) (1)求x 的值 4)12(2=-x (2) 081)2(33=-+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新编】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5.1.1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所示,AB⊥CD于点O,直线∠AOE=65°,求∠DOF的度数。

达标测评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二.填空: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BOD=90°,则∠BOC= 。 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三.解答题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 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 写出∠DOA, ∠BOF 的对顶角。 (3) 如果∠AOE=30°,求∠BOF ,∠AOF 的度数。

5.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O点,且∠AOC=28°,作∠DOE=∠DOB,OF平分∠AOE,求∠EOF 的度数 附达标测评题答案: 1.D 2.135° 3.180° 4.(1)∠AOD、∠COB;∠AOE、∠BOF (2)∠BOC、∠AOE (3)30°、150° 5.62°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垂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实数(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 ) A. 6 1- B. 21-)( C.12+a D.222-+-x x 2.在下列说法中:①10的平方根是±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③ 94的平方根是32 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⑤ 24a a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现有四个无理数5,6,7,8,其中在实数2+1 与 3+1 之间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实数7- ,-2,-3的大小关系是( ) A. 237--- B. 273--- C. 372--- D.723--- 7.已知351.1 =1.147,31.15 =2.472,3151.0 =0.532 5,则31510的值是( ) A.24.72 B.53.25 C.11.47 D.114.7 8.若33 )2(,2,3--=--=-=c b a ,则 c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A.c b a B.b a c C.c a b D.a b c 9.已知x 是169的平方根,且232x y x =+,则y 的值是( ) A.11 B .±11 C. ±15 D.65或 3143 10.大于52-且小于23的整数有( ) A.9个 B.8个 C .7个 D.5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3-绝对值是 ,3- 的相反数是 . 15.已知212+++b a =0,则 a b = . 16.最大的负整数是 ,最小的正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 ,不超过380-的最大整数是 . 17.已知 ,3,3 12== b a 且0 ab ,则 b a +的值为 。 18.已知一个正数x 的两个平方根是1+a 和3-a ,则a = ,x = . 19.设a 是大于1的实数,若 312,32,++a a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记作A 、B 、C ,则A 、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 1.文学常识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内容 3.重点词语 挑逗(tiǎo dòu):撩拨;逗引。枯槐(kūhuái):槐树意思:枯了的槐树。终极(zhōng jí):最后,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外四溅。 繁密(fán mì):繁多,密集,繁茂。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着。凝望(níng wàng):目不注目远望。 伶仃(l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jīn):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xiān lùqióng jiāng):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鲜美。 蜂围蝶阵(fēng wéi 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盘虬卧龙(pán qiúwòlóng):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如龙一般。 发端(fāduān ):开始,起头。依傍(yībàng ):依靠。 4.重点句子 (1)从三个方面写紫藤萝花 答:A、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C、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为什么写气味还带着颜色,是梦幻吗? 答:作者将香气写成浅紫色,写成梦幻,是为了突出紫藤萝的茂盛,进而引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索。 (3)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答: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么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5.重要问题 故事情节脉络梳理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答: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51的平方根是15 ± B 、-9是81的一个平方根 C 、0.2的算术平方根是0.04 D 、-27的立方根是-3 2、若a 的算术平方根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一切数 B 、正数 C 、非负数 D 、非零数 3、若x 是9的算术平方根,则x 是( ) A 、3 B 、-3 C 、9 D 、81 4、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2 B 、=3 C 、16=8 D 、22=2 5、估计76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 A 、75和77 B 、6和7 C 、7和8 D 、8和9 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组是( ) A 、-2与2)2(- B 、-2和38- C 、- 21与2 D 、︱-2︱和2 7、在-2,4,2,3.14, 327-,5 π,这6个数中,无理数共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B 、数轴上的点与无理数一一对应 C 、数轴上的点与整数一一对应 D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9、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①1251144251=,②4)4(2±=-,③3311-=- ④20 95141251161=+=+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若有理数a 和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分别在原点的右边和左边,则2b -︱a -b ︱等于( ) A 、a B 、-a C 、2b +a D 、2b -a 二、填空题 1、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 ;设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那么x = . 2、9的算术平方根是 ; 94的平方根是 ,27 1的立方根是 , -125的立方根是 . 3、81的平方根是 ,364 的平方根是 ,-343的立方根是 ,256的平方根是 . 4、25-的相反数是 ,32-= . 5、=-2)4( ; =-33)6( ; 2)196(=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 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 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 “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 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 》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 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

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

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 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 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 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 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 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 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 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 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 a:懈,放松。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 正解:B. 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 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综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长方形的宽为6cm,则它的周长L 与长a 之间的关系为 . 2.某种储蓄的年利率为1.5%,存入10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年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 ,3年后的本息和为 元(此利息要交纳所得税的20%). 3.一辆汽车以45km/h 的速度行驶,设行驶的路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则s 与t 的关系式为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4. 小时他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数是 ; (2)小华在 时间里工作量最大; (3)如果小华在早晨8时开始工作,则他在 时间没有工作.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与气温x(oC)之间在如下关系:3315 3+=x y 。 (1)当气温x=15 oC 时,声音的速度y= m/s 。 (2)当气温x=22 oC 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s 后才听到声音响,则此人与燃放的烟花所在地相距 m 。 6.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7.地面温度为15 oC ,如果高度每升高1km ,气温下降6 oC ,则高度h(km)与气温t(oC)之间的关系式为 。 8.汽车以60km/h 速度匀速行驶,随着时间t (时)的变化,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 9.小明和小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小强跑得快,如果 两人同时起跑,小明肯定赢,如图所示,现在小明让小强 先跑 米,直线 表示小明的路程与时间的 关系,大约 秒时,小明追上了小强,小强在这次赛 跑中的速度是 。 10.小雨拿5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80后所剩钱数y (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 (枚)之间的关系式 为 。 二.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1.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L ,汽车每行驶50km ,耗油10L ,则油箱中剩余油量y (L )与汽车行驶路程x (km )之间的图大致是( ) 2A .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B .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带拼音

1《邓稼先》 元勋yu dnx m奠基di cnj 1选聘xu dip in谣言y doy岔背诵bais?ng昼夜zh?uya昆仑k ml m挚友zh i(3u可歌可泣k%來也1鲜为人知xi diw?ir?nzh 1至zh i 死s i不懈btxia 鞠躬尽瘁j qg mgj i cu i当之无愧d aigzh iwtku i家喻户晓ji cy曲讽i d锋芒毕露f mgm a ngb 1 u妇孺皆知f厅q i ezh 1 2《说和做》 梳头sh辻?u抱歉b coqi c n秩序zh lx u深sh宙宵xi c o伴侣b c l u小楷xi d ok d 硕果shu?gu o 卓越zhu?yua 迭起di?q i 澎湃p?ngp C 大无畏d d/vtwai 锲而不舍qia?rb u h e 目不窥园mdb Uu iyu dn沥l i尽j 1心血x i xua心不在焉x inboz C y m 慷慨kmgk d淋漓l inl [气q i 冲斗牛ch mgd?uni o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 d o揩k C碟di?捆k tn咳嗽k?sou调羹ti dog e g绞ji d o肉r?u薪金x inj in校 对ji C du i草率c d oshu C 洗澡x i d o悠然y aur印吩咐f enf u抹杀mesh c疙瘩g eda深恶痛绝sh e nw U?ngju? 不以为然bf y iw?ir d 5《黄河颂》 巅di c 劈p i气q i魄p?狂ku dng澜l印浊zhu?流li o宛wdi转zhu d屏p ing障zh C ng 哺 b t 育y u 榜b d g 样y C g 浩h co 浩h c 荡d eng 荡d eng 6《最后一课》 捂w u 踱du?婉wdi 转zhu d喧xu cn 闹n C o 气q i 氛f e诧ch C 异y i 懊C o悔hu i 惩ch?ng 罚f d奴n o隶i钥y C o匙shi字z i帖tia祈q i祷d d o 7《土地的誓言》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中学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8.05 (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部编版教材研究组) 项 目 一 二 三 总分 核对 等 第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校.订(ji ào ) 气冲斗.牛(d ǒu ) 晌.午(sh ǎng ) B.挚.爱(zh ì) 忍俊不禁.(j īng ) 告罄.(q ìng ) C.商酌.(zhu ó) 锲.而不舍(q ì) 修葺.(q ì) D.震悚.(s ǒng ) 诲.人不倦(hu ǐ) 拖沓.(t 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严谨 鲁莽 怏怏不乐 毛骨耸然 B.模拟 辜负 语无轮次 千钧重负 C.俯瞰 竹篾 尽态极妍 略胜一筹 D.严谨 拯救 海市蜃楼 忧心仲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C.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D.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14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临沂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我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C.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最后一课》的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陋室铭》中的“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7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本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复杂的心情?(2分) (3)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2分) 7.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阅读活动主题,完成练习(5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孝亲敬老。 (1)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2)摘抄两句以“孝”为主题的名言诗词。(2分) (3)搜集两则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2分) 8.古诗文默写(10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出自杜甫《望岳》)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亲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情感。(分别出自《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二、阅读与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回答9—12题。(12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② 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同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杜处士好画》)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拊:拍。③搐(ch ù):收缩,此指“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2)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4)一日曝.十画: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测试题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地球按经度划分西半球和东半球。下图是东半球,结合图中信息完成1~4题)1.图中地点甲的纬度为0°,经度为 ( ) A.70°E B.20°W C.90°W D.160°E 2.图中乙海峡是 ( )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英吉利海峡 3.图中丙半岛是 ( ) A.巴尔干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朝鲜半岛 4.图中丁区域的地表 ( ) A.森林茂密 B.河网密布 C.冰雪覆盖 D.沙漠广布 5.世界四大洋中,都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6.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分别来自 ( ) A.亚欧大陆和太平洋 B.亚欧大陆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北冰洋 D.非洲大陆和大西洋 8.我国东部和南部夏季降水的多少主要受 ( ) A.冬季风的影响 B.夏季风的影响 C.东北季风的影响 D.西北季风的影响 9.国家俄罗斯和印度分别位于 ( ) A.北亚和南亚 B.西亚和中亚 C.中亚和北亚 D.中亚和东亚

10.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地势的影响北亚地区河流多自南向北流 B.受气温的影响东亚地区河流冬天都会结冰 C.受降水的影响南亚地区河流夏季水量大增 D.南亚和东南亚的河流都流入印度洋 11.你知道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2.(2007年株洲市中考)“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的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C.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 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13.亚洲的季风气候类型有几种 ( ) A.1种 B.2种 C.3种 D.4 种 14.下面人类文明发祥地不是位于亚洲的是 ( ) A.尼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15.关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 A.冬暖夏凉,春秋短促,降水丰富 B.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严寒,夏季暖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16.我国东南部与红海岸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却并未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高,气温高 B.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 C.地势低,平原分布广 D.气温低,蒸发量小 17.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南极洲 C.非洲 D.亚洲 18.在俄罗斯的商店里经营着中国生产的各日用品,而在我国商店却少见俄罗斯生产的日用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测试卷精编习题

第九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所给的数值中,为不等式230x -+<的解是( ). A .-2 B .-1 . D .2 2.下列式子中,是不等式的有( ). ①2=7;②3+4y ;③-3<2;④2a -3≥0;⑤>1;⑥a -b >1 A .5个 B .4个 .3个 D .1个 3.若a <b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3b B .-3a >-3b .a -3>b -3 D 错误!>错误! 4不等式02≤-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 . D . 5不等式组2201x x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网]

6.“与y 的和的错误!不大于7”用不等式表示为( ). A 错误!(+y )<7 B 错误!(+y )>7 错误!+y ≤7 D 错误!(+y )≤7 7.不等式组错误!的最小整数解是( ). A .-1 B .0 .2 D .3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等式-3>2的解集是>5 B .不等式<3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0是不等式2<3的一个解 D .不等式+3<3的整数解是0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421--x x , 在第四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2 .1<x <2 D .无解 10.不等式-5<2≤4的所有整数解的代数和是( ). A .2 B .0 .-2 D .-5 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41 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2 B .-3<a ≤-2 .-3≤a ≤-2 D .-3≤a <-2 12若不等式组0,122x a x x +??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 (B) 1-≥a . () 1≤a . (D) 1

初一生物下册第六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一生物下册第六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第六章试卷 (考试内容: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将唯一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则患者() A、为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B、为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C、为近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D、为远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下列哪一个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玻璃体 D.虹膜 3、狗边吃食边分泌唾液与熊边吃食边表演节目分别属于何种反射活动( ) A.非条件(简单)反射,条件(复杂)反射 B.条件(复杂)反射,条件(复杂)反射 C.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 D.非条件(简单)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 4、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是() A、胰脏 B、心脏 C、脑垂体 D、甲状腺

5、右图所示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B神经 C反射弧D神经系统 6、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的是( ) A听说酸梅时分泌唾液B无意间眨眼C膝跳反射D手触到火缩回 7、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8、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没有导管②具有导管③由腺细胞构成④分泌激素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9、视觉的形成分为两步骤,下面正确的是( ) A.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光后在视网膜成像;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B.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光后在视网膜成像,在感光细胞形成视觉 C.通过晶状体、玻璃体折光;在视网膜上成像 D.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光;由晶状体产生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