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国家一等奖】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国家一等奖】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国家一等奖】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国家一等奖】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B甲0714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青岛科技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08 年 9 月2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问题。在广泛收集各种数据并对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四维微分方程组等相关知识,综合考虑影响学费制定的主要因素,从是否考虑各种因素之间关联的角度,得到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两类模型,并对几类专业的学费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本文分析出影响高校学费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相对收益率、年生均培养费用、专业冷热的区别、居民(分城镇与乡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支付能力、国家生均拨款等,从而有针对性的收集数据,避免了收集数据的盲目性;其次,本文收集了从1997年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之后十年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统计分析时,根据各种因素与学费之间的散点图,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剩余标准偏差与拟合优度两种指标,最后确定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较为理想的一元回归方程。

在上述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本文建立了两类数学模型,其一忽略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建立学费标准的多元回归模型;其二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建立学费标准的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

在建立学费标准的多元回归模型时,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学费标准因地域与专业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首先从全局角度建立了全国所有专业平均学费的多元回归模型,然后考虑专业与地域的影响,赋予两者一定的权重系数,从局部角度建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费的多元回归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置信区间。

在建立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时,合理的假设出学费和其他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的内部微分关系,建立四维微分方程组,得到微分方程稳定解存在条件和平衡点。利用差分方法计算出微分方程组的未知参数,获得学费的最优解,再通过极值法,得到高校扩大学费收取区间。

为对几类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随机选取2007年5个不同地区和不同专业的相关数据,代入上述两类模型得到学费标准与其确定区间,两类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样,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并把结果与实际学费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我国现在实行的高等教育的学费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上升浮动区间与趋势。

最后,本文对所建的模型进行合理化评价,并根据所建模型与结果分析,给有关部门提交建议报告。

关键词回归分析拟合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量化分析学费标准

一、问题重述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后,其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其经费在世界各国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对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般可通过贷款和学费减、免、补等方式获得资助,品学兼优者还能享受政府、学校、企业等给予的奖学金。

学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学费问题近来在各种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请你们根据中国国情,收集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并据此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你们建模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论文必须观点鲜明、分析有据、结论明确。

最后,根据你们建模分析的结果,给有关部门写一份报告,提出具体建议。

二、问题分析

2.1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因素

对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各种文献资料的信息,可以确定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因素主要有:(1)高等教育的成本水平,高等教育的收费应该按照其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2)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拨款(3)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根据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市场化的高等教育价格(4)高等教育的社会以及个人的成本收益情况,原因在于成本收益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及其家庭的支付愿望(5)居民的支付能力,即居民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6)政治基础与历史状况,特别是历年的学费水平。(7)专业性质,专业不同毕业后回报率不一样,对热门专业可收高费,对那些国家和社会发展必需且工作条件较差,毕业回报率的专业应低收费(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等。

显然,这些因素对高对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影响程度与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为此,根据实际国情与参考一些文献可以确定高等教育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同时高等教育事业是全民事业,因此居民的支付能力与国家的支持都必须考虑,并且考虑到能够进行量化,本文得到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费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相对收益率、年生均培养费用、专业冷热的区别、居民(城镇与乡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支付能力、国家生均拨款等因素。

2.2学费因素的数据分析处理

本文题目并没有告诉具体的数据,为此,本文针对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费的相关因素进行收集数据,为了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反映出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以来1997~2006十年的数据,然后对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计算它们的剩余标准偏差与拟合优度,对比确定出较为准确的回归方程。

2.3忽略因素之间的关联

通过确定学费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后,本文忽略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建立多元的回归模型对学费计算公式中未知参数进行求解,从而确定的较为准确的学费计算公式。最终,本文根据地区和专业差别,引入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和专业不平衡系数分别对其能够影响到的因素进行加成,从而由此评定本文随机选取的2007年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学费情况。

2.4考虑因素之间的关联

由于影响学费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在已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学费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政府生均经费投入之间的四维耦合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和极值分析,得到了学费标准变化方程,确定学费的最小稳定点,和极值条件下各学校确定的学费范围。最后,本文考虑到地区和专业的不同,分别加入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和专业不平衡系数对微分方程进行改进已确定最终的学费计算微分模型。

2.5 现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所受的制约

经济学家约翰斯通过国际比较中归纳出几个主导因素:

(1)高等教育的成本水平,即按照其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2)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跟据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确立市场化的高等教育价格;

(3)高等教育的社会以及个人的成本收益情况,原因在于成本收益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及其家庭的支付意愿;

(4)居民的支付能力,即居民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

(5)政治基础和历史状况,特别是历年的学费水平。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认为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主要因素应为个人相对收益率、年生均培养费用、专业冷热的区别、居民对大学生学费的支付能力、国家生均拨款。

2.6选择研究变量的原则

本文在数据处理上加大了投入力度,较为严格的遵循以下原则:

(1)可定量性原则,即所选变量有确定的定量数值,否则该变量对计算公式没有任何价值;

(2)权威性原则,即变量数据的来源应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是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有效性原则,指应该选择对学费起实质性作用的自变量,并深入研究该变量对学费影响程度、其衡量指标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表现形式,并在公式确定后依据历史数据得到较为准确的比例系数;

(4)简便性原则,其所选数据最好是一次性数据,可以直接从历年统计年鉴中获得,只有少量二次数据在有明确计算公式的条件下换算而来;

(5)公开性原则,所选数据具有公开性,利于社会的监督和学费公式的推广。

2.7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国际财政不再对各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包的预算管理方式,而是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分别实行全额预算、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高等学校由原来的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由于教育经费不同,便产生了教育收费。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收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免费时期:从事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为了满足社会急需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免费制度。

(2)启动时期: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党的十四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由于政府对大学的投入以满足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开始实施,但收费很低。

(3)快速增长期:从1991年《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颁布到世纪末,以“共建共管、合并学校、合作办学、协作办学、转由地方政府管理”五种为主要形式的深化改革全面展开,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模型假设与约定

(1)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自己承担学费的情况比较少,因此,本文将学生与家长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承担学费。

(2)假设各种专业均能培养成本与收益率都能够较为科学的计算出。

(3)本文所有的数据以及结论都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普通高等院校,暂不考虑港澳台地区。

(4)由于国家对贫困生学费的减免等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很小,为此,本文暂时不考虑国家这一方面。

(5)假设本文收集得到的数据都是准确的,能够进行计算。

四、符号说明及名词解释

-置信区间:在使用多元回归模型时,?Y的置信水平为1α

-的双侧置信区-置信区间。

间为1α

高校扩大学费收取区间:在使用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时,给出的学费标准是国家给定的学费基础标准,高校一般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学费收取标准,这个学费标准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区间就是高校扩大学费收取区间。 确定区间:指的是由模型结果所确立的区间,即回归模型的1α

-置信区间与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的高校扩大学费收取区间。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数据收集及其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的收集一些数据,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因素,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认为影响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相对收益率、年生均培养费用、专业冷热的区别、居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支付能力、国家生均拨款。为了能够较合理并准确的确定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本文收集了1997~2006十年的数据进行探究。

5.1.1 学费与高等教育成本(生均培养费)

高等教育成本是影响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现在执行的学费原则是学费占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不得超过%

25。根据我国国情,生均教育成本不仅仅依赖于每个学生每年所消耗的“教育成本”,而且还包括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等,为研究分析教育成本,本文收集到下面的数据如表1:

资料来源:中国年鉴(1997~2006)、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06)等

数据分析:

a)定性分析

由于高校资金独立化以及政府补贴相对减少,学生数量又大量增加,导致生均固定资产折旧费与生均事业费呈下降趋势。

民办高校的大量设立也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普通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由1997年的1816.25元增加到2006年的5176.65元,在这十年间,提高了大约2.85倍,与此相反,生均培养费却从1997年的7247.8元降到2006年的6341.1元。

b)定量分析

通过观察生均培养费与学费之间的散点图(详见附录一),发现可以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学费与生均培养费之间的关系,为了确定二者较为准确的关系,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与三次曲线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11Y X εβ=+?

根据表1的数据,通过Matlab 拟合得到回归方程为:

1111642.6 1.114Y X =-

三次曲线回归模型:

231112131Y X X X εβββ=+++

根据表1的数据,通过Matlab 拟合得到回归方程:

2631111344456.97157.190.02330 1.1410Y X X X -=-+-+?

两者的拟合图像详见图一,a b :

a b

(图一)

为了比较这两种回归的优劣,取4,3,2,1=m 四种曲线类型,以便观测m 取值不同时,多项式拟合程度的好坏,从而选取一条拟合误差较小的曲线。对于每一种进行试算的曲线类型计算它的剩余标准偏差:

(1)S =

其中y 为拟合值,

i i y Y -为拟合离差,S 取值越小,曲线的拟合度越好,相应的曲线即为所要选定的形式。除剩余标准偏差S 外,拟合优度R 也是衡量所配曲线

拟合原始数据效果好坏的指标,拟合优度:

R=

(2)

其中,拟合优度R越接近1时所配曲线拟合效果越好,综合考虑剩余标准偏差S 与拟合优度R来选取较为理想的曲线类型。

通过计算,对于线性回归方程,0.7834

=

S。对于三次曲线回归方

.0

R=,001

程,0.9913

=

S。综合比较R与S,可以确定三次曲线回归较为理想,

.0

R=,000

因此,本文考虑三次曲线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5.1.2学费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居民对学费的分担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虽然近年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城乡差距现象仍是十分明显,甚至加剧,因此在确立学费标准时,必须考虑城乡的差异。本文收集到以下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

数据分析:

a)定性分析

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对提高,这必然导致居民对教育投入加大,普通高校学费也相应的提高。 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从数据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出现明显的贫富差距,为了贯彻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与机会均等性原则,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应该考虑到这一方面。

b)定量分析

根据表2给出的数据,同样对学费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学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它们与学费的关系。

学费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回归分析理论,可以得到学费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221382.20.31Y X =-+

同时,可以计算出拟合优度0.8363R =,剩余标准偏差0.0000S =。 三次回归方程为:

4283

2222

19573.117.1917.14110 2.4010Y X X X --=-+-?+? 其中,拟合优度0.9950R =,剩余标准偏差0.0000S =。 两者的拟合图像详见图二:

a b

(图二)

综合S 与R 可以确定三次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学费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学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回归分析理论,可以得到学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331409.59 2.016Y X =-+

其中,剩余标准偏差7198.0=S ,拟合优度0002.0=R 。 三次回归方程为:

2263

3333

142349.1348.07 5.03610 1.3210Y X X X --=-+-?+? 同时,可以计算出拟合优度0.9790R =,剩余标准偏差0.0000S =。 两者的拟合图像详见图三:

a b

(图三)

综合R 与S 可以确定三次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学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5.1.3 学费与生均教育拨款

国家教育拨款是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的体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拨款也随之增加,从侧面影响着学费的减少;而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到教育拨款的划分,近几年由于在校人数的激增,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学费的收取。本文收集了以下数据见表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中国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8204458.html, )等。数据分析: a) 定性分析

国家教育拨款虽然上升,但普通高校在校人数的上升速度更快,导致生均拨

款金额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从而间接的影响了普通高校学生的学费标准额。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呈现一种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近几年的国

情是相符合的,如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变为第一生产力等因素刺激了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各个高等学校近几年都在迅速的扩招等因素。 b) 定量分析

根据表3给出的数据,同样对学费与生均教育拨款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它们与学费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回归分析理论,可以得到学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4411642.6 1.114Y X =-

其中,可以计算出剩余标准偏差5611.0=S ,拟合优度013.0=R 。 三次回归方程为:

263

4444

344456.97157.190.02330 1.1410Y X X X -=-+-+? 其中,可以计算出拟合优度0.7047R =,剩余标准偏差0.050S =。

两者的拟合图像详见图四:

a b

(图四)

综合R 与S 可以确定三次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学费与生均教育拨款的关系。

5.1.4 学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制定不可能忽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因为学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能力。为此,本文收集了这方面的数据表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数据分析:

为了分析学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针对表4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散点图(详见附录)可以初步得到学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三次项曲线关系,首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55Y X εβ=+?

根据Matlab 可以得到30.609=ε、32.0=β,从而得到线性方程为:

55609.300.32Y X =+

拟合图像为图五(a )

a b

(图五)

再次,建立三次回归模型,得到的三次回归曲线方程为:

4283

5555

17273.16 5.026 3.812100.9710Y X X X --=-+-?+? 其拟合图像为图五(b )。

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剩余标准偏差与拟合优度,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7834.0=R ,剩余标准差001.0=S ,三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9914.0=R ,剩余标准差000.0=S ,显然,综合拟合优度R 与剩余标准差S ,可以确定,用三次回归方程研究比较合适。 5.1.5个人相对收益率

为研究个人相对收益率,本文需要获得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平均工资收入、在校期间学费与学杂费、同期高中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收入等信息,为此本文通过查找资料得到有关数据如表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新华网有关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报道等。

数据分析:

大学生平均个人5年内投资回报率V 应满足下述摸型:

%10012

)]([2

321211???+?-?=

T C T T C T C V

注:大学生毕业后工资收入为1C ,同期高中毕业生工资收入为2C ,大学求学期间学费和学杂费为3C ,大学生毕业后预期收益时间为51=T (年),大学求学时间42=T (年)。

为了简化计算,在计算在校学生学费和收益时,假设学生入校学费和年均收益在期限中保持不变,使用初始年的均值计算。

随着大学生学费和大专以下文凭持有者工资的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入

下降,平均个人投资回报率也呈下降趋势。 5.1.6 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的确立

在计算具体地方院校学费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政策存在差别,因此本文加入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该系数能反映出地区差异,通过各省人均GDP 的相对比例来替代计算:人均取GDP 排在最中间的数据为基准,将所要求的省份的人均GDP 与之相除得到商数。本文采用2007年各省市地区的人均GDP 来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i i P

P ν= 1,2,i =

其中,i ν为第i 省的2007年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i P 第i 省的2007年人均GDP ,

P 为2007年人均GDP 排在最中间(河南)的数据。

为此,本文通过查找数据得到下表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数据分析:

东西部的人均GDP差距较大,学费收取上也应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学费标准的地区差别。

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是通过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间接的影响学费标准。

5.1.7专业不平衡系数的确立

在计算具体专业时,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和教育拨款不同,学费标准也相应的不同。因此,本文采取了专业不平衡系数来反映专业的差别,通过对各专业收益排行榜来制定各专业的专业不平衡系数,排行榜如图六:

本文将位于中间的化工学的专业不平衡系数设为1,向右的专业不平衡系数顺次为1.1、1.2 1.6,向左的专业不平衡系数顺次为0.9、0.8 0.4。这样本文可以得到不同专业的专业不平衡系数,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学费影响因素。

5.2忽略因素联系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教育的公平性,对于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为此,本文先在全局方面考虑,建立全国所有专业的标准学费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再在局部方面,考虑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以及收益率不同,建立某个专业的标准学费计算模型。

5.2.1全国所有专业标准学费确定模型

通过对影响学费因素进行的回归分析,可以初步得到高等教育成本(生均教育成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生均拨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分别与学费之间的一元回归方程,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几个因素与学费呈现出三次相关关系,这些因素是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时不得不考虑的。为此,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各种因素对学费水平的共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费标准的多元回归方程,从而可以探讨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的可行区间。

考虑到各种因素对与学费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影响力高的,本文只选择其三次方作为自变量,而对那些影响力低的则同时选择其一次方与三次方作为自变量,通过采用回归分析中的强迫进入法进行筛选自变量(各种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33333

011223343546475852(3)~(0,)

Y X X X X X X X X N βββββββββεεσ?=+++++++++????

其中,(0,18)i i β= 是待定的回归系数,1X 是生均教育成本,2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X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X 生均拨款,5X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与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假设得到n 个独立观测的数据

,1,2,(,,)i i i i n y x x x ,1i n n m => ,代回到多元回归模型(3)可以得到:

0,12~(0,),1,2m

i j i j i

j i

y x N i n ββεεσ=?

=++??

?=?∑

记 1,11,,1,11m n n m x x X x x ????=??????

,12y Y y ????=?????? ,1n εεε????=??

???? ,[]0

1T

m ββββ=

则(3)式的向量—矩阵形式为:

2(4)~(0,)

Y X N βε

εσ=+???

为了根据最小二乘法准则估计模型(3)中的参数β,有(

4)式这组数据的误差平方和为:

21()()()

(5)n

T i i Q Y X Y X βεββ===--∑

利用极值的必要条件

0,0,1,,j

Q

j m β?==? ,求β使得()Q β最小,得到方程组

()0T X Y X β-=

则该方程组的解就是回归系数β的最小二乘估计。 误差分析以及回归系数β的区间估计 (1) 误差方差2σ的估计

将 β

代回模型(1)得到y 的估计值为: 0

1m

i m i y x ββ==+∑ 残差i e 及残差平方和Q 的定义与一元回归相同,而剩余方差(2σ的无偏估计)为:

221

Q

s n m σ

==--

因为模型中参数的个数为1m +,所以Q 的自由度为(1)n m -+。 (2) 回归系数β的区间估计

根据多元回归的基本假设, β

与Q 的定义具有性质: 2~(,),1,2j j jj

N c j m ββσ= 与22

~(1)Q

n m χσ

--

其中 β与Q 相互独立,jj

c 是矩阵 1()T

X X -的第j 对角元素。 根据定义可以得到t 统计量

(2)~j n t t ββ--=

=

给定显著性水平α,(2)n t -的12α-分位数为(2),12

n t α--,j β的置信区间(1,2)j m = 是:

(2),1(2),12(6)j n j n t t ααββ----?-+?

同样的可以确定0β的置信区间为:

0(2),10(2),1(7)n n t t ααββ----?-+??

其中1(,,)T

m x x x = 。

同理可以得到Y 的1α-置信区间为

(2),12(2),12

n n Y t Y t αα----?-+??

根据本文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其详细情况见表7:

资料来源:中国年鉴(1997~2006)、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06)等通过表7的数据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本文得到学费与这五个因素之间曲线模

型为:

33333

01122334354647585

Y X X X X X X X X βββββββββ=++++++++ 注:09631.48β=-,91 3.4210β-=?,82 1.0110β-=?,3 4.946β=-,74 3.1510β-=?,

5 1.646β=,9

6 5.9710β-=-?,

7 1.153β=,9

8 6.4510β-=-?;方程的拟合优度

0.9958R =,剩余标准偏差0.000S =。

5.2.3专业学费标准模型

高等教育事业是一个关乎国家的重要的公共事业,细分到某一个专业,就需要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要想研究某一个地区的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就需要

引入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和专业不平衡系数来对其影响的各因素综合考虑。本文在全国所有专业学费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某个省份某个专业的学费标准。

在影响全国学费标准的因素中,生均培养费用与生均拨款会随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受到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为此,在全国所有专业标准学费确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针对某个地区某个专业的标准学费的数学模型:

3333

301154642233337585()()2

Y X X X X X X X X μνβμβββνβββββ+=++++++++

注:Y 为某地区某专业的学费标准,1X 是生均教育成本,2X 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X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X 生均拨款,5X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1,,8i i β= 为上述模型所得到的参数,μ为专业不平衡系数,ν为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

5.3 考虑因素之间关联的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

通过上述模型的分析,本文在考虑各因素之间关联后,使用微分方程形式对学费的确定问题进行分析。 5.3.1 模型准备

在考虑因素之间的关联后,本文假设学费标准()Y t 是时间t 的函数;α,β,

γ,0λ>分别为家庭人均纯收入、政府的生均经费投资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高校的生均培养费用;0δ>为大学生投资成本系数,它与大学生投资回报系数成反比。

(注:为了表示模型的不同,本文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上述模型中的相同数据。)

若设高校的生均培养费用λ、大学生的投资成本系数δ固定为常数,而居民人均纯收入α、政府的生均经费投资标准β与高校的招生人数γ都是时间t 的函数。

本文在实际状况的条件下做出以下假设:

(1)()Y t 的时间相对变化率与高校的招生人数、居民人均纯收入、政府生均经费投入成正相关,而与生均培养费用成反相关,与大学生的投资成本系数成负的线性相关(不妨设有关的比例系数为1)。 (2)如果学费标准较高(或较小),就需要政府充分考虑学校的承受能力,通过加大(或减少)相对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来进行合理的调控 (3)如果政府生均经费投入较多(或较少),那么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减少(或增加),从而使得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增加(或降低)。 (4)如果家庭人均纯收入较高(或较低),能够支付高校费用的人数也增加(或减少),那么高校的招生人数也发生增加(或减少)。 5.3.2 模型建立

在政府给定高校一个学费基数m Y ,家庭人均纯收入有一个标准m α,政府的生均经费投资有一个标准m β,且高校的招生人数在一个标准m γ时,根据前面的假设,我们得到如下关于学费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政府生

均经费投入之间的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

11()

(8)1()1()m

m m dY

Y Y dt d p Y Y dt

d q dt d l dt

αβγλδββαββαγααγ?=++--??

?=-???

?=-???=-?? 其中:p ,q ,0l >为比例系数。

根据Routh Hurwitz -判别准则和稳定性判别法,以及极值分析,我们得到四维耦

合微分方程运动模型有平衡点:

****(,,,)(Y ,,,)(9)m m m m m Y Y βαγβαδλαβ=+-- m

将(8)式在(9)式处可以得到线性化系统矩阵如下:

*

00000

m m m m m m m m m Y Y Y Y p pY q q l l δβ

αβγα-????--????????

它的特征方程为:

432

2

()[(()())]m m m m m m m m m m m r Y pY q l r pY p l q p Y ql r δβαδδαββαβ++--+++--++22

[()(()())]m m m m m m m m m p l q Y p l q l p pq Y r

δαββααβδβ+--+-++++2*()0(10)m m m m m m m m pql Y pql Y δαβαβγαβ++-+=

上述方程的所有根具有负实部的必要条件是方程(10)的所有系数均为正,即:

2

22

2*0[()()]0

(11)()(()())0()0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Y pY q l pY p l q p Y ql p l q Y p l q l p pq Y pql Y pql Y δβαδδαββαβδαββααβδβδαβαβγαβ+-->??++--++>??--+-++++>??+-+>?

由此可得条件(12)式。再根据平衡点的稳定性判别法,我们得到平衡点(9)式稳定的必要条件是(12)式成立。

**2(12)()max{,,}()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q l l pq pq Y p p l q γαβαγββααλβαβδβδδδδαβ?>+??--+++-+<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

1998年第2期 第35卷(总186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 RN A L OF PEK IN G U N IV ER SI T 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 o.2,1998  Gener al No.186 Vo l.35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 闵维方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高等教育从其本质上看,不仅是一种成本很高的产业,而且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目前建立起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新机制,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 社会成员中的配置结构的公平性,是从长远的宏观角度考察的。然而从现实的微观的角度来考察, 在实行大学收费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制定必要的配套政策,例如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减免学费,建立 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从而使大学收费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成本补偿 社会公平 在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精神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全面展开。在当前众多的高教改革热点问题中,与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相关的大学收费改革是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国家教委多次重申,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高等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部分培养费,改变由国家独揽统包办学经费的局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新体制,使学校逐步走上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道。对学生来讲,则开始了统一实行收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进程。一石击水,引起众说纷纭,其中议论最多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有人指出,实行高等院校收费的这种成本补偿政策的确可以增加大学的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但是,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大学收费会不会对社会公平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又应该怎样在高等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予以认真解答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出发,对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为了理解大学收费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深入理解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是要发生成本的,其中包括教职员的工资、教学业务费、教学设备费、图书资料费、行政管理费、校舍修建费、后勤服务费,等等。高等教育从其本质上来看,不仅是一种成本很高的产业,而且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这是因为,大学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能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高级人才,它就应该而且必须反映并代表社会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水平,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配置先 179

数学建模高校收费标准

论文题目:高校收费标准的探讨 论文作者1:张小平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2:李军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3:王雷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摘要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合理定价,是关系到国家、高等学校和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利益的大事。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分析数据,基于高校的收支平衡初步确定高校基本学费。再对这近几年的基本学费的研究,从学校、学生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影响学费变化的四个要素,再考虑三个变因:学校、专业类型、地区差异对学费的影响,对部分地区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大量收集数据,找到我国高校的收入、支出数据,从收支平衡关系计算得到使学校能够正常运行时的基本学费。再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考虑影响学费的因素,这里我们从学校角度分析得出生均教育经费和国家拨款比对学费起到关键的影响,而学生角度影响学费的决定因素为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通过深入研究四个要素,即生均教育经费、国家生均拨款比、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与基本学费的关系,进而得出学费的计算方法。具体做法是分别对四个要素进行拟合,得出基本学费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对总体得出的四个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其函数的系数。从而得出计算学费的初步模型。计算方程是: ()()()()()43214321107063.035682.046228.021145.0,,,x W x W x W x W x x x x W -++= 通过此初步模型,我们对2000—2009年的学费进行预测,得到初步的合理学费是: 由于初步模型没有考虑学校、地区、专业的差异对学费的影响。因此我们再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考虑学校差异、专业类别、地区差异三个变因对四个要素的影响而建立优化模型。从而修正了四个要素对学费的影响。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12 341234T i j j n j m W W x W x W x W x αγθγθβθγξθ=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部分计算出北京、湖北、甘肃的985高校的平均收费标准,以及北京某985高校的各专业类别的平均收费标准。 最后我们针对我们计算的结果得出我们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收费标准 最小二乘法拟合 收支平衡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 中旬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实践中,生均教育成本仍然是决定或影响学费定价的主要因素。 然而,生均成本究竟是如何界定的?与学费定价有关的生均成本到底是哪个生均成本?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将标准生均成本和实际生均成本混为一谈,笼统地研究教育成本计量,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为此,本文对生均成本核算加以研究, 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提供借鉴。一、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之比较 生均成本属于教育成本的范畴, 简单的说,生均成本是高校在校每生每年的平均教育成本。目前,生均成本从计量和运用上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标准生均成本;二是实际生均成本。尽管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生均成本计量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计量方法、计量依据、计量主体、计量目的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如下所示: 1.计量方法不同。 (1)标准生均成本是与实际生均成本相对应的概念,又称预算生均成本,它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教育机构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学生,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一年)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标准生均成本是以会计、统计为主要方法,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的学生为前提, 通过研究、分析而测算出来的生均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用计算公式表示为:标准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标准人均工资÷国家规定的该专业的标准生师比。 (2)实际生均成本是利用现成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经过适当调整而得到的生均教育成本;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计量基础,对高校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系列会计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也就是教育的财务成本;或是以高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后计算的高校学生年人均培养支出。用计算公式表示为:实际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实际工资总额÷年末在校学生当量人数。 2.计量依据不同。 (1)实际生均成本是根据各高校实际资产占用状况和实际财务支出计算的成本, 它取决于学校收入规模、学生规模、财务支付能力、资产占用规模等因素,并受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各高校的实际生均成本通常差别较大。 (2)标准生均成本不以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依据,它按国家科学统一标准或地区平均水平为取值基础。有些指标可以采用“高等教育本科水平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如师生比按1∶16、生均设备值按4000~6000元、生均图书按70~100册、生均校舍面积按6.5平方米等,然后,按一定的方法测算有关取费定额,如图书单价、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教师工资标准等。它包含了很多可变参数 (如学校类型差异、专业学科差别、地区价格因素等),加入不同的参数,就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成本计算数额。与实际生均成本一样,标准生均成本也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数值,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参数标准,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教育成本。但与实际生均成本不同的是,标准生均成本不受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实际财务支出所影响。它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平均成本”的性质。 3.计量目的和作用不同。 (1)核算实际生均成本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首先,实际生均成本的核算, 可以反映学校的真实消耗。其次,将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教育成本的节约或超支程度,有利于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科学制定教育投入和管理措施。 (2)计量标准生均成本首先是评价、影响和控制实际生均成本。此外,标准生均成本作为“社会平均成本”,它应是大学学费标准和财政拨款定额的数量依据。 4.计量主体不同。 (1)由于实际生均成本是依据学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的,并且其计量是以高校内部管理为需要的,所以实际生均成本由学校自身组织核算比较准确。 (2)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发生额无关,故应由第三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董欢 (516003) 【摘要】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实际生均成本和标准生均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大学学费定价机制中的生均成本只能说明高校对教育资源的真实耗费水平,只有标准生均成本才能作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关键词】标准生均成本实际生均成本高等教育学费定价88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江苏高教 2001年第3期教育投入与效益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 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X 李文利 =摘 要>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教育机会分布的公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实施,对公共教育资源和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支出的负担能力不同,收入水平越低,对学费水平的变化越敏感,因此在实施大学收费政策的同时,要辅以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以保障低收入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补偿 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1)03-0054-03 本文中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是指由受高 等教育者个人或其家庭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培养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高等学校不仅不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且要拨出相当一部分资金补贴学生学习期间的部分生活费开支。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尝试招收少量自费生,并在1989年确立了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政策(见5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6)。在随后的年度里,无论是自费生与公费生并存的双轨制时期,还是全面收费的并轨时期,成本补偿的力度都在逐年提高。 在我国实行免费高等教育时期,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能够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微乎其微,通过考试进行筛选是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唯一途径。成本补偿政策被认为不仅可以缓解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而且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实行成本补偿政策的 初期,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人们担心越来越高的学费会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丧失或减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结果会影响社会公平的原则。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说明如何衡量社会公平,然后分析成本补偿实施前后社会公平的变化。 一 关于社会公平,教育经济学一般考察三个方面的指标:1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布状况;o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结构的公平;?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众中分配的均等性。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布状况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1公共教育资源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o公共教育资源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均是受初等教育的人最多,受中等教育的人次之,受高等教育的人最少。世界银行的一项研 54 X =收稿日期> 2000-12-26 =作者简介> 李文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北京 100871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财教[2014]35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精神,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现就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意义和原则 (一)意义。 高职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持续增长,推动了高职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职教育投入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多渠道筹措经费和财政生均拨款稳定投入机制还不够健全,高职院校总体投入水平仍然偏低,区域间差异较大;财政投入激励高职院校改革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高职教育经费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等等。新形势下,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加大高职教育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筹措高职教育经费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整体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高职教育更好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二)原则。 1.明确责任。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地方是建立完善所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责任主体,省级要统筹推动本地区全面建立完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引导各地建立完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举办高职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是建立完善所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责任主体,并负责落实相关经费。 2.多元投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投入要向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倾斜。同时,防止财政“大包大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高职教育经费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直接投资或捐赠等形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3.促进改革。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深化校企合作等制度改革创新相结合,形成激励相容、奖优扶优的机制,促进高职院校面向市场、面向就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注重绩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强化绩效管理相结合,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全过程,体现目标和结果导向,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地方为主建立。 1.明确实施范围。各地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应当覆盖全部所属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举办高职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参照院校所在地公办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建立完善所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2.科学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办学成本差异、财力状况以及学费收入等因素,同时,统筹协调公办高职院校与本地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水平以及民办职业学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未来郑永年中国高等教育在量上有很大的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未来 郑永年 中国高等教育在量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本次讲座主要谈一些批评。 对高等教育的批评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高教改革以后开始的,尤其是1998年扩招以后。现在的状况是,高等教育不仅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大师,更严重的是,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拖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浪费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高等教育的成败必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甚至政治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中国文明的进程。 现在整个社会有一个共识,就是高教要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希望,但是关于高等教育究竟怎样改革却没有共识。这么多年,高教改革措施不少,但却有“越改越坏”的趋势,很多人对高教改革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既然越改越坏,那不如不改”。 实质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不能单从高等教育本身来看。因为高等教育只是中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高教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其他制度的一个衍生。因此,如果不能从总体制度出发,就会既找不到高等教育问题的症结,更难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评价及其改革的建议,需要区分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 第一类是发展性的问题,表现为教育本身的种种不足,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和科研经费不足等;第二类是体制性问题,表现为资源的配置、激励机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等;第三类是政策观念问题,表现为混淆高教改革和一般的社会经济改革,以经济改革的方式推进高教改革,将市场化作为高教改革的方向和手段。政策观念问题经常导致改革观念的错误导向,政策的错误导向进一步使高教改革误入歧途,改革越多,问题越重。 这三类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表现,但是它们需要不同的诊治方法。基于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以及中国社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从长远来看,第一类问题不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这类问题不具有本质性,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得以解决。相比较而言,后两类问题更加严重,是体制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增加投入可以逐步解决第一类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后两类问题,所以后两类问题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一、高等教育体制问题及改革方向 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体制、人才(产品)和知识创新。体制的治理过程、人才培养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构成了高等教育三个有机的方面。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教和其所依赖的官僚体系之间的关系,即高校和外部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二是高教内部的管理体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过去建立的苏联式的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很多改革,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重大的突破。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确定问题。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学费标准。文中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影响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和学费标准的评价模型。 对于模型一,首先分析出可能对学费产生影响的六个因素,分别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年收入、招生人数、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并对这六个影响因素与学费间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在Matlab环境中得出具体的关联度见表5-1。通过分析,挑选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收入这三个对学费影响显著的因素。考虑到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收费的差异较大,我们将学费的标准分为两类来探讨。并分别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确立两类高校学费的回归方程 度确定区间上限,将学生在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总投资额定义为大学四年的学费与没有工作而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的负价值之和。通过调查分析认定,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四年的净收益能够超过大学教育的总投入资金,则认为可以接受。并将毕业四年中平均每年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产生的负价值之差作为学费上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如果学费低于生均培养成本的0.1倍,则认为教育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故将此临界值作为学费下限。最后我们利用此模型分别对A、B两类高校在2001年至2005年的收费进行检验,得出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学费相比整体较高。但对于两者的发展趋势来说,民办大学收取的实际学费不合理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公立大学却向坏的方向发展。 最后,结合模型一和模型二中的结论,我们对教育部门提出了五条建设性建议,具体条款见后文分析报告。对高校制订高等教育学费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负价值标准区间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1高等教育学费现状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依据高校年日常运行费用生均值的25%计算出来的。有学者将我国当前的收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及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高等教育收费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高校收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处于新高水平。 社会诸多人士指出,学费标准不能按高校日常运行成本来计算,如离退休人员费用、后勤服务支出等显然与教育成本无关,认为应该按学生的培养成本来计算。而生均培养成本如何算,至今却没有人能说得清,学校和政府在现行制度下不可能提供系统的成本信息。研究表明,核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即便如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仍然要深入探究学费标准,在政府、学校、学生家庭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大学学费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影响学费标准的因素有哪些呢? 2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 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最终效益是外在于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使国家获得了符合社会经济与文化科技发展

需要的人才资源,社会获得了具有较高劳动效率、工作技能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就需要对高等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产生显著的个人收益,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智能、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预期收入,甚至在择偶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高等教育学费作为受益者应付出的必要代价,它应和个人收益程度相关。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小于其社会效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不全面调查显示,高等教育的平均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24%、17%和1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到10%的个人收益率相比之下显得过低。而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应高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那么就决定了目前大学收费标准不能超过学生培养费用,政府仍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 年生均培养费用 学生培养费用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核算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要科学、合理、准确地测算出教育成本,现阶段可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笔者这里所指的“培养费用”,

最新 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及标准-精品

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及标准 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是高校保持运行和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校所能获得财政资金的多少取决于高校自身办学条件是否满足相应的合格标准。与高校所招学生的数量相关,也与高校办学层次、高校类型和学科专业密切相关。并且,不同地方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存在差异,因此,政府部门在划拨教育财政资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保教育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一、政府对地方高校拨款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先后采用了四种拨款模式,分别是1955年至1985年的“基数加发展”模式;1986年至2002年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2002年至2011的“基本支出预算价项目支出预算”模式,2011年至现在为“生均拨款加专项”的模式。我国现行的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是“生均拨款加专项补助”。部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负责各项经费,以项目或国家专项工程项目名义拨款;地方高校主要由省教育厅负责生均拨款加专项经费,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负责部分专项经费。湖南省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中,“生均拨款”按照拨款因素可分为“标准学生生均拨款”、“学科折合生均拨款”,这两类财政拨款项目都属于公式拨款,每个项目会设置有相关的因素系数。地方高校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政府才能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划拨相对合理清晰的财政资金;“专项经费”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特殊用途和专门目标的资金,主要用于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项目,还包括其他政策性补贴项目、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等。湖南省最常见的专项经费拨款是“办学历史及绩效因素拨款”,绩效拨款方式既可以按公式进行分配,也可以不按公式分配。公式分配即根据各项绩效指标分配一部分或全部地方高校财政拨款;若不按公式分配,政府就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列出地方高校的教育财政经费清单,这种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教育财政拨款透明和公平。 二、湖南省地方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构成 随着教育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逐渐形成了以经常性拨款为主体,专项资金支持为辅助的高校财政拨款体系。其中,经常性拨款由“标准学生因素拨款”、“学科因素拨款”和“历史及绩效因素拨款”这三个方面组成,它们的因素构成分别是标准学生数,学科折合学生数和办学历史及绩效因素,相应的财政拨款权重分别为50%、30%、20%。 (一)标准学生数标准学生数是根据高校各层次的学生折算系数而算成的。参照《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指标说明》中的学生折算系数,湖南省各类学生对应的折算系数分别为,中专(职)生:0.5;普通专科(高职)生:0.8;普通本科生:1;硕士生:2;博士生:3;留学生:2.5。根据以上折算系数,按照不同类型的院校,标准学生数可分为两种:(1)本科院校标准学生数=普通专科生数×0.8+普通本科生数+硕士生数×2+博士生数×3+留学生数×2.5;(2)高职院校标准学生数=中专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 潘懋元 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精英学校拼命搞大众化的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上挤,所以变成千军万马过一条综合化、研究型的独木桥,这与社会、国家的需要是不一致的。十六大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不但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大家都奔一条道,都想往综合化、研究型的大学去挤,放弃了自己应有的培养目标。几千万大学生培养出来都是一个模式,行吗?像高职高专这种学校放弃了它应该走的道路而一心想专升本,升了本以后就搞理论型的,搞了理论型的就参加评估,通过评估以后就招硕士生、博士生,然后说我要成为清华、北大。如果全中国的大学都成为清华、北大的话,中国就完了,连饭也没有吃的了,因为你不能叫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种粮食。另外,研究型大学为了创收拼命搞大众化教育,培训班也办,成教也办,二级学院也办,冲击了精英教育。现在全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精英教育受冲击最厉害。因此,前不久我提出一个口号叫“保护精英教育,发展大众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精英教育。 因此,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要定位就要先分类,分类在世界上也是个难题。在江苏高教学会的年会上四川大学老校长卢铁城介绍了卡内基的分类法。卡内基分类法就是一层层分下来,事实上是鼓励大家往高处爬。我们现在应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来考虑我们的高等教育分类,然后在高等教育分类中考虑我们的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对世界所有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而卡内基分类法只针对美国,不一定对我们很适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既考虑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也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它提出一个比较普遍适用的分类。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在层次上,一般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博士生教育几个层次。编号上0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1是小学教育,2是初中教育,3是高中教育,4是过渡阶段,如升大学的预备班,或高中后学点专业知识、技能,5是高等教育,6是博士生教育,这是纵向分。5字头分为5A和5B两类。 5A是理论型的(包括应用型的理论),5B是职业型的、技能型的。5A又可细分为两小类。一类是为准备搞研究工作而设置的,如4年后上博士,但是大量的是第二类,它培养的不是搞研究而是培养各种专业的应用人才,即培养高级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应用型人才。5B相当于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阶段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研究型的综合性的,这一大类大体上是现在我们的重点综合大学(有的名字是工程类,实际上也是综合类的),第二大类是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第三类是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的。前几天我向教育部的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中国应该赶紧搞中国的学制。中国从1954年颁布新学制之后几十年来还没有正式颁布过新的学制。学制最困难的部分是高等教育这个层次的学制。假如颁布学制的话,应该是这三种类型。然后每所学校在它自己的类型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高职并不是一定是二年制、三年制,高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以职业岗位为主的系统。从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 6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实证研究的深入,以及各国教育财政状况的普遍恶化,使成本补偿——受教育者通过缴纳一定的学杂费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采取何种成本补偿措施、如何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问题,对世界各国大学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一、高等教育成本补偿(cost-recovery)的必要性及实现形式 成本补偿有利于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 世界银行专家60年代以来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而且即使随着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下降在三级教育中也是最缓慢的。当然,除了直接收入效应以外,高等教育还为个人带来社会地位、健康状况、寿命、子女教育生活情趣等多方面,然而无法精确度量的收益。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平。

高等教育财政公平是指付费者与受益者之间的适度平衡(Johnstone,1986)。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低收入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中不占人数优势。因此高补贴或者免费的高教财政将产生一种劫贫济富的效应即低收入阶层通过税收为高收入阶层学生支付教育成本,而高收入阶层占有相对多的教育机会却无需承担成本。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们通常凭直觉认为收费将对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机会均等。但是在政府等其他经费来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费收入适度增加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从长远看这能促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根据成本补偿与教学活动发生的时间关系,可把成本补偿的实现形式归纳为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三种。 实时付费制是指学生在每学期或学年初一次性缴纳学费。这是一种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较为流行的成本补偿形式。它的好处是确保了学校的经费来源,减少成本补偿中的不确定因素。 预付学费制是指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就由家长按现行价格为孩子付清全部学费或者以储蓄形式为孩子预先储备学费。这种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精品教育文档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回顾 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发生了巨变。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高等教育免费时期(1977年―1988年);(2)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试行期(1989年―1993年);(3)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形成时期(1994年―1997年);(4)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完善时期(1998年―2002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198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人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自此以后,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提高。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学费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学费标准是根据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学费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学校办学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 1997年,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对各高校的计划内学生和计划外自费生实行并轨,对全部高校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由各省物价部门分别测算和规定,高校将学费用于补充办学经费中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 1999年,国家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下,做出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计划在三年内扩大招生数量一倍。全国高校基本上都加入了扩招行列,至2005年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比1999年增加了3倍。同扩招的急速发展相比,国家对高校拨款的增加不成正比,高校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二、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总体情况 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高校的生均实际学费不断提高,2006年达5935.511元,2003~2006年期间年平均增长9.17%。与此同时,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事业性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模式经过不断改革, 成效显著, 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但仍未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财政拨付模式。文章分析了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其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 参考了国外较为成熟完善的绩效拨款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财政; 绩效拨款;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历史发展 (一) 基数加发展阶段 教育财政经费基数是高校前一年度到账的拨款数, 在基数加发展的模式中, 下一年的拨款数额是根据前一年的拨款基数, 同时适当考虑和估测下一年学校发展所需, 据此增加一定数额的经费。这个拨款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所定数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真正科学的测算, 同时公开透明程度也不足, 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在实际使用中经费限定的使用范围太死板, 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经费的高效率利用。

(二) 定额加专项补助阶段 “定额”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生均经费是根据高校在校生人数为基数核定的, 即每个学生给予固定的培养费用。这部分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补助”是指拨付给高校的额外经费。其主要以各个高校上报的项目为依据, 拨付专项经费。其主要根据在校人数和学校各种基础支出为标准来确定和拨付经费。但这个模式经常会导致高校的盲目扩张, 通过扩张招来更多学生以期获得更多定额经费。 (三) 基本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基本预算”是指支撑学校日常运转的所需经费, 而“项目预算”是支撑学校自身项目开展和事业发展的经费。这个教育财政经费拨付模式具有集中拨付、收支分开的特点。同时还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因而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 投入型拨款模式效率低下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问题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问题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备受关注,其中,收费标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高等教育收费的必要性与收费标准的现状,联系国外高校收费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进行反思,并试图探索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方法。 标签: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成本核算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不过110年,然而在这过程之中,高等教育的收费却经历了许多阶段。发轫之初,实行免费教育;之后又实行有偿教育,高等学校学生一律缴纳学费;而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政策,横亘近40年。这份免费的午餐从1989年开始取消了。1989-1996年,学费制度试行改革,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一般缴纳学杂费,自费生缴纳培养费、学杂费,委陪生由单位代缴费用,学费一般比较少。1997年,我国高等学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但2001年至今,学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高等教育收费渐渐变得饱受争议,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高等教育所收之费,应当是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成本,也就是对成本的补偿。因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也就能够在成本负担、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1 高等教育收费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商品。从其分类上来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公共性的,有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避免了人口素质低下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因此义务教育是纯公共商品,义务教育的成本应当由政府承担。 但是,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而是一种“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不是纯粹的公共品而是混合商品。同时高等教育虽然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但高等教育有很强的私人属性,个人收益很明显。一旦受教育者获得了较为高级的教育机会,有了专业的知识,其所取得的相应收益,如就业前景、薪水、地位等,将是内部化的。高等教育不收费,就相当于未享受高等教育之人为享受之人付账,也就好比,现在的穷人为未来的富人付账。这将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若单独由国家承担则会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同时有伤纳税者的公平。 这一切,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收费。 2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现状 目前收费项目主要为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标准,一般是四人间1200元∕年,八人间600元∕年。学费标准在1990年不到100元,1994年升至400多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高校详细排名)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高校详细排名)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19年3月结题,内容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挑大学选专业--2019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连续第17年出版发行的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长欢迎、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对象是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普通本科高校。 全国31省市区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9北京市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北京市为54所普通本科大学。北京市大学教师学术水平2.0259,全国第1名。教师绩效2.1241,全国第1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17099人,全国第1名。毕业本科生111403人,全国第11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70402人,全国第1名。

2019天津市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天津市为18所普通本科大学。天津市大学教师学术水平 1.3958,全国第5名。教师绩效1.3323,全国第4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2455人,全国第14名。毕业本科生63142人,全国第23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17230人,全国第15名。

2019山西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山西省选取21所普通本科大学。山西省大学教师学术水平0.4342,全国第22名。教师绩效0.5928,全国第21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720人,全国第20名。毕业本科生83160人,全国第18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10136人,全国第23名。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