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快速阅读变化题型(多项选择题)训练详解

快速阅读变化题型(多项选择题)训练详解

快速阅读变化题型(多项选择题)训练详解
快速阅读变化题型(多项选择题)训练详解

快速阅读变化题型(多项选择题)训练

Is There a Perfectly Safe Place to Live In?

Challenging the premise that sparsely settled outer suburbs are safer than cities, 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ofessor has concluded that persons living in rural areas like Fayette County have a higher risk of dying in a traffic accident or being murdered by a stranger than residents of a metropolitan area like Pittsburgh.

William H. Lucy, professor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tudied eight urban areas, including greater Pittsburgh, for three to four years to test theories that dictate where people bye and how they decide what is safe.

While raw statistics supported the commonly held theory that the risk of dying by homicide is higher in cities than in rural areas, when Lucy factored in fatal traffic accidents, the statistics showed that life was actually more dangerous for rural residents.

There, “people drive farther and faster and on narrow and curvy roads,” Lucy said last week. “Many people kill themselves in single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s.“

Lucy said he was inspired to do the study by his dislike of sprawl. “We would like to see cities and suburbs revived,” Lucy said in a phone interview front Charlottesville, Va. “I am interested in questions about what influences where people live. They leave places that they view as unsafe and move to places that they consider to be safe.”

Lucy gathered statistics from Pittsburgh, Baltimore, Chicago, Dallas, Houston, Milwaukee, Minneapolis-St. Paul, Philadelphia and the suburbs and counties surrounding them. In total, he compared 68 counties and cities. Lucy found that Fayette County was 14th most dangerous, based on traffic fatalities and homicides by strangers. Butler County placed 27th, Westmoreland County was 33rd, Beaver arid Pittsburgh tied for 46th and Allegheny County, excluding Pittsburgh, was 64th, one of the safest.

Contrary to commonly held assumptions, Lucy said,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persons who live far out in suburbia or in low-density rural areas actually haw, a higher risk of dying a violent death -defined as a fatal car crash or homicide by someone other than a spouse, relative or friend-than persons who live in a city.

Professor Alfred Blumstein, a criminologist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alled the study "intriguing" but said it did not convince him that urban residents should feel saf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In general, homicide rates are higher in the city than the suburbs and the suburbs are higher than rural areas," he said.

From 1997 to 1999, Lucy found, the city of Pittsburgh's homicide rate was 1.3 per 10,000 persons, compared with 0.3 per 10,000 persons in Beaver and Fayette counties and 0.2 in Washington, Westmoreland, Butler and the rest of Allegheny County. lie then refined the numbers to isolate the homicides that were committed by persons who didn't know the victims. For the same time period, Lucy evaluated the risk of dying in a fatal car crash-which he found was 2 per 10,000 persons in Fayette County, 1.4 per 10,000 in Butler, 1.2 in Washington and Westmoreland and 1 in Beaver. In Allegheny County outside Pittsburgh, the risk was 0.6 per 10,000; Pittsburgh's rate was 0.7 per 10,000 persons.

In each metropolitan area that he studied, Lucy found that the safest counties were those that bordered or rimmed the central city—Baltimore Count)', Cook County in Chicago, Delaware and Montgomery counties bordering Philadelphia and Allegheny County surrounding Pittsburgh.

His study supports the premise that people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risks of crime while

underestimating the risks of driving. Four years ago, the Post Gazette came to a similar conclusion in a study that found that residents of Fayette and Greene counties were more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die a violent death as residents of Allegheny County. That study wa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nearly 25,000 deaths in Pennsylvania during a 10-year period. It found that the single factor that increased the chance of violent deaths was cars.

No place is perfectly safe, but some places are more dangerous than others. Whether we live on a floodplain or in “Tornado Alley,” near a nuclear fa cility or in a neighborhood poorly lit at night, we all co-exist uneasily with natural and man-made hazards. As Mark Monmonier shows in his entertaining and immensely informative book Cartographies of Danger: Mapping Hazards in America, maps can tell us a lot about where we can anticipate certain hazards, but they can also be dangerously misleading.

California, for example, takes earthquakes seriously, with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seismic mapping, whereas Washington has been comparatively lax about earthquakes in Puget Sound. But as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in January 1994 demonstrated all too clearly to Californians, even reliable seismic hazard maps can deceive anyone who misinterprets "known fault-lines" as the only places vulnerable to earthquakes.

Important as it is to predict and prepare for catastrophic natural hazards, more subtle and persistent phenomena such as pollution and crime also pose serious dangers that we have to cope with on a daily basis. Hazard-zone maps highlight these more insidious hazards and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m among planners, local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With the help of many maps illustrating example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Monmonier demonstrates how hazard mapping reflects not just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azards but also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how risk can be reduced. Whether you bye on a fault line or a coastline, near a toxic waste dump or an EMF-generating power line, you ignore this book's plain language advice on geographic hazards and how to avoid them at your own peril.

“No one should buy a home, rent an apartment, or even drink the local water without having read this fascinating cartographic alert on the dangers that lurk in our everyday lives... Who has not asked where it is saf e to live? Cartographies of Danger provides the answer.”

-H. J. de Blij, NBC News

“Even if you're not interested in maps, you're almost certainly interested in hazards. And this book i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I've seen to learn about them in a highly entertaining and informative fashion.”

-John Casti, New Scientist

1. William H. Lucy, 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ofessor, is an expert in the research of

A)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B)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 security of metropolitan cities

D) crime rotes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2. According to Lucy, why do many people kill "themselves in single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s?

A) Because lonely drivers are more likely to fall asleep.

B) Because they drive faster on narrow and curvy roads.

C) Because there are more traffic problems in urban areas.

D) Because modem technology allows car to go much faster.

3. In terms of traffic fatalities and homicides by strangers, Westmoreland County was ranked

the______ most dangerous.

A) 14th

B) 27th

C) 33rd

D) 46th

4. What does Professor Alfred Blumstein believe?

A) Urban residents should feel saf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B) Killing in ear crashes should not be classified as homicide.

C) Homicide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gun possession.

D) Homicide rates are higher in the city than rural areas.

5. The Post-Gazette concluded that cars were the single factor that increased the chance of violent deaths

A) four years ago

B) in the past ten years

C) in Allegheny County

D)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6. What do we learn about California described in maps from the passage?

A) It was a floodplain.

B) It was endangered by tornados.

C) It was vulnerable to earthquakes.

D) It was threatened by pollution.

7. According to H. J. de Blij, Cartographies of Danger provides the answer for those who

A) suspect the usefulness of hazard-zone maps

B) have to deal with pollution on a daily basis

C)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D) want to know where it is safe to bye.

答案与解析

1.【B】【定位】第2段首句。

【题眼】William H.Lucy,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ofessor, is an expert in the research of 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人名定位原文后可以知道Lucy是研究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9的教授,也就是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选项

B照搬原文内容,为本题答案。其他选项都是无中生有。

2.【8】【定位】第4段。

【题眼】According to Lucy,why do many people kill themselves in single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s?

【解析】原文该段两句引自Lucy的语句构成隐藏的因果关系,前为因,后为果,由此看来,选项B重复了第一个引用的语句,为本题答案。其他选项在原文没有提及。

3.【C】【定位】第6段末句。

【题眼】In terms of traffic fatalities and homicides by strangers, Westmoreland County was ranked the ________most dangerous.

【解析】本题根据选项的数字可先将定位范围缩小至第6段末句,再根据题眼Westmoreland在其中寻找,不难找到选项C提到的33rd为本题答案。

4.【D】【定位】第8段。

【题眼】What does Professor Alfred Blumstein believe?

【解析】原文该段是唯一与题干的人名有关的段落,从该段末句的city,suburbs和rural areas的比较可以推断选项D的比较关系正确。答题时要注意选项A.它照抄了该段首句句末的宾语从句,但该句的主句but it did not convince him表明Alfred Blumstein对选项A的内容应持否定态度。因此此处要慎用“看到什么选什么”的方法,要小心这种出题的陷阱。

5.【A】【定位】The Post-Gazette concluded that ears were the single factor that increased the chance of violent deaths_____________.

【题眼】第11段第2句。

【解析】本题的选项都很短,根据题眼定位了第11段后,我们可以接着从选项人手,在原文查找与它们对应的信息,不难发现,选项A出现在第2句开头。再结合题干的内容可知选项A就是本题答案。虽然选项B和C在原文也有提及。但它们与题干构成的内容不符;而选项D是无中生有.在该段我们找不到这样的表达。

6.【C】【定位】倒数第5段。

【题眼】What do we learn about California described in maps from the passage?

【解析】原文该段不断提到earthquake和seismic两个词,从中只能看到California与选项C的earthquake有关,且从该段末可看到相同的表达。其他选项虽然在上下段有提及,但与题干中的California无关。

7.【D】【定位】倒数第2段。

【题眼】According to H.J.de Blij, Cartographies of Danger provides the answer for those who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人名定位原文后,可发现题干出现在该段引用部分的末尾,选项D出现在引用部分的倒数第2句,根据“看到什么选什么”的思维,可判断选项D为本题答案。选项A和B中有片言只语来自上几段,但在原文该段找不到相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时代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科学知识在短时问内急骤增长起来。这种知识剧增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尽可能多的书,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具有较强的快速阅读能力是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速度和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阅读一般现代文,小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快速阅读法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据有关方面研究:从人的视觉感受器官来看,一个正常视力的人不需经任何训练就本能地具有一眼至少分辨7—3行、每行12—13个文字可符号的功能,只是由于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障碍,这种潜能未 能得到充分发挥;从阅读和思维的关系来看,阅读和思维完全可能同步,但是,如果不懂得阅读技巧,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其视 觉器官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就远远低于其自身的思维速度;从心理因索来看,青少年上进心强,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较强,快速阅读的潜 力很大。因此,只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技法,克服不良为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视觉感受器官的潜力,快速阅 读并非难事。 (三)改变阅读教学现状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阅读教学几乎忽视了学生速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

的阅读速度慢,阅读量不大。据统计:小学生各年级的阅读速度均较慢且速度慢的学生比例大。平均有效读速:三年级为205.47字/分,四年级为255.85字/分,五年级为395.9字/分。如果按200字及以下为差,201-400字为中等,401字以上为优。则三年级差生占60.94%,中等生为26.61%,优生为4.5%;四年级差生为36.30%,中等生为52.30%,优生为11.2%;五年级差生占14.29%,中等生为52.30%,优生为33.34%。有些国家比较重视快速阅读,而且起步早,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与我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到这些国家去的我国留学生,几乎都需要补快速阅读课才能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与要求。一位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给来信说,美国学生的阅读速度之快,阅读数量之大,阅读效率之高,简直让他吃惊:他们一个月的阅读量,相当于我们国内学生一年的阅读量。为了缩小与国外的差距,赶超世界阅读强国,大面积推广高效阅读法、扎实开展高效阅读训练,已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申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 二、课题界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要“抓紧时间读书”,快速阅读正是根据这个理念提出的。 快速阅读,是让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改善记忆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100

一、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轩。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_。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1)A;D;B;C (2)干净而清爽;又快又稳;他是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 (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哑巴老人摆船又快又稳;收费便宜,渡河只收一毛钱;在这里过河,不会耽搁行程。(5)炸桥、摆渡、建桥;哑巴老人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真正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doc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姓名 班级 学号 1.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的气味 B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D .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2.已知在101kPa 时:CH 4(g)+2O 2(g)=CO 2(g)+2H 2O(g);△H=-820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B .CH 4的燃烧热是820kJ C .11.2LCH 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 D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0.2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0.1molO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B .300mL2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7g 硫化氢气体所含质子数目为9N 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 A 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干燥Cl 2 B .检验K 2CO 3中的K +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 3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Al 2(SO 4)3+3H 2O 2Al(OH)3+3H 2SO 4 B .铜跟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4NHO 3(浓)=Cu 2+ +2NO 3- +2NO 2↑+2H 2O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O 2+4e -→4OH - D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Cl 2 浓H 2SO 4 NH 3 稀H 2SO 4 C 6H 6 生成物能量总和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反应物能量总和 能 量 反应进程

快速阅读训练的五种方法

快速阅读训练的五种方法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1.调息训练 调息训练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丹田呼吸。快速阅读是一项必须严肃认真从事的脑力劳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的新鲜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许多人读书时间长了,都会产生头晕脑胀的感觉,快速阅读要以超过普通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来阅读,而且理解和记忆水平还只能提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丹田呼吸的方法,

并且要求学生对这种方法从有意识的转变为无意识的、自觉的。 在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在软件前特意开辟出静心调息一栏。在调息一栏里,软件运用音乐、声音、图片、文字等方式的引导,让学员尽可能地集中精力,让身体进入高效阅读的最佳状态。 2.眼力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配备了一整套视觉机能训练图,对学生进行眼力训练,有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扩大视读野,使眼球变得更灵活。 在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眼力训练是最基础训练项目。包括视幅类的视野扩展、舒尔特表、字符扩展、文字扩展和焦点移动类的横向移动、纵向移动等六个训练项目,通过这些训练逐步提高学员眼睛视幅范围、定向搜索能力和视幅移动速度,让学员在阅读中能够尽可能多地看到更多更大的文字词组、句组、行甚至是页,为快速阅读提供生理基础。 3.节奏训练 我们平时所惯用的阅读方式是点式阅读,也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快速阅读是在不降低理解和记忆水平的前提下,几倍、十几倍,乃至上百倍地提高阅读速度,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瑞安隆山高级中学:项玲玲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必要性阅读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范围、阅读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以及课外阅读活动的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阅读材料。 一、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记词汇量等。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以外,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23万词以下,八级应达到30万词以上。虽然英语实验教材在话题、语篇和词汇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阅读量有限和题材单调等问题。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在使用现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笔者经过观察、与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二105名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①有8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语言复现率,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②有56%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③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主要来源是报纸(英语周报或学英语报)。很多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的首要目的要提高英语程度。④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⑤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在课外的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呈正相关。⑥有60%的学生希望教师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和展示。本文将介绍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践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1)发展性和拓展性 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并作为其延伸,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新颖且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激发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探究和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利于拓展思维和开阔其视野,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阅读实践能力。 (2)趣味性

(完整)五年级阅读训练题10篇(附答案)

深山含笑(五年级阅读训练一)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 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 (五年级阅读训练二)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 究竟是怎么回事?”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能力测练题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能力测练题 测练一 (一)《窃读记》选段。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躲藏()光临()勉励()充分() 2、这片段主要写了 3、用“ ”画出表达“我”复杂心情的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写写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5、读文后,你一定能写出一些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或名言吧。 成语:、、、(写四个) 读书名言: (写两句) 测练二 (一)《梅花魂》选段。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愈是(),花开得愈(),愈()。她是最有(),最有(),最有()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仿照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写一个句子。 3、请你写一段赞美梅花的话,也可以默写一首赞美梅花的诗词。 测练三 (一)《松鼠》选段。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chāchà)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zhāzā)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窄,勉(mián miǎn)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zuīzhu ī)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luòlà)在窝里。 1、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通常()舒适()坚实()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危险()简明()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松鼠搭窝过程的动词。 (二)《新型玻璃》选段 夜深了,在一座(陈设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猛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áhuà)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kān kàn )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用“√”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2.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3.问答: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哪种玻璃,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4.如果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的玻璃是什么样的呢? 测练四 (一)《落花生》选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话选自,作者是。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这段话写了父亲拿、、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的特点。 4、从这段话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身手不凡。只见它在蓝天里,忽而展翅作高空盘旋;忽而又急速俯冲低空……

快速阅读与记忆的训练方法

快速阅读与记忆的训练方法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 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 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 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 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 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 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一、训练时间安排与注意事项每天训练一小时,总时间设定为 30天—60天。之所以把时间定为30—60天之间,是考虑到年龄等 方面的差别,每个人所取得的效果也会不同的原因。训练前的准备 主要是调整好心态:“我能行”要绝对相信自己能够达到速读的目标,在充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和浓厚的兴趣前提下开始训练。 二、注意事项 1,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最好是网络训练;训练时要选择安静的地方,有噪音及其它声音的地方,容易使精神分散。 2,用隐形眼镜的人,请换上普通眼镜。因为进行扩大视视野训时,需要眼球急剧转动,眼睛就会和镜片发生摩擦,有损眼睛的健康,或使隐形眼镜脱落。 3,严格遵守一天1小时的训练时间(不包括辅助时间)。如一天 的训练时间过长,眼角肌和神经系统就会疲劳,引起头痛或眼痛。 4,练后请记录下自己的训练结果填写在规定的表格中。每天晚上,回忆当天训练的内容,越详细越好。 三、训练内容、方法与要求:按照四大内容齐头并进,分三个阶段方式训练。

(一)集中注意力并激活“α”脑电波的训练有项目1、2 项目1,丹田呼吸法。训练方法和要求: 1,端正地坐在椅子上,背部伸直。下颏微收,静心练习。 2,全身肌肉放松,坐势安适。若有不适之感,可改变姿势。 3,鼻子呼吸。呼吸要细、长、静、深,不能急促而发出声音。 另外,不要刻意做口形,脸和唇部的肌肉也要放松。 4,频率:逆向呼吸法,吸气用6秒钟,呼气用12秒钟(意味着 呼气还要缓慢);腹腔呼吸法,吸气8秒钟,呼气8秒钟。用哪种呼 吸法可自己选择。 5,就意味着每分钟要求成人的呼吸不到四次,它与正常人呼吸 16次左右相比,慢了很多。但呼吸的气量却大了许多,便会给大脑 充氧,并自律神经,安身养神。 6,每天开始训练时,每次呼气之后,请暗示自己:还有30%的 新鲜空气留在下丹田部。实际上,吸入的大部分空气已经呼出去了。但是,想象腹中吸入了新鲜空气,“气沉丹田”这是至关紧要的。 但在进入读书或作其它项目练习时,就是只作深呼吸即可。若呼吸 还要用神经系统来控制的话,就说明并未能真正达到无意识状态。 就还需要加强锻炼,直到你一读书就自动进入丹田呼吸法这种无意 识的状态。项目2,固定点凝视训练。方法:睁大眼睛,闭上嘴。 暗示自己:固定点扩大了,且清晰入目。尽量不眨眼睛。练到眼睛 能一眨不眨地凝视这个点的变化。在前30秒钟和后30秒钟时,要 求能将凝点放大或缩小,随着意念运用自如为止。中间一分钟,应 随着凝点放大和缩小。也可自己在眼睛前方,确定一个点,来自己 训练。 (二)扩大视野训练项目有:项目3,4、5 训练中不要眨眼。训练时间间隔10——20秒,休息时要多眨眨 眼和做些轻微的活动。眼睛疲劳时节可做眼睛保健操。

孩子快速阅读的好处和训练方法

孩子快速阅读的好处和训练方法 小学三年级到初中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学习方法掌握的关键时期。而学习方法关乎学习效率,习惯关乎学习的最终成果。要让孩子学习快速阅读,我建议您最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抓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快速阅读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采纳。 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快速阅读,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孩子提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十三五";时期,快速阅读教育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首先可能在一些重点大专院校、中学试验教学,这是新的教育科目推广的前提。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三年级阶段,提前对孩子进行了成功的快速阅读训练,使其掌握了一些速读技巧,在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避免了学不进去、跟不上进度和补学快速阅读课程的尴尬。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提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学到了好多孩子应该学习而没有学习的技能。 第二,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中央提倡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创新离不开学习,学习离不开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和阅读习惯有没有养成,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一次在微信上收到一个常年居住外国的朋友发的一则消息,他去坐飞机,发现好多外国人利用候机或飞机未起飞前的时间看书,而好多中国人在用手机玩游戏或聊天,在火车站、火车上几乎情景相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素质上的差距,但不能不重视并改变这个让人痛心的现状。可能与教育体制、社会风气有关,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崇尚读书学习的。我觉得让孩子学好快速阅读这门技艺,更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甚至能够养成喜欢阅读的健康情趣,这对家长、对孩子是多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第三,有利于孩子接受快速阅读训练。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逐渐成型期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加上快速阅读能够适当解决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时间紧张的矛盾,迫使他们更愿意接受快速阅读。我女儿上初一的时候,面对领回来的厚厚的书本,面对突然加大的作业量,学习兴趣信心一下子下降了,期末成绩很不理想。我试着让她利用假期时间接触智慧蓝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没想到孩子很感兴趣,练习效果也好。第二学期成绩全面提高,语文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尤其喜欢看书了。 第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孩子的"厌学症";。细究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没面子,没信心。初中孩子,大多表现欲比较强烈,考试成绩排名出来了,排在前面的受到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沾沾自喜,更容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排在后面的师长批评,同学不屑,觉得很没面子,如果连续几次,必然自暴自弃,得上"厌学症";。如果能够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掌握高效学习法,加上孩子的努力,学习成绩上去了,"厌学症";自然就好了。当然,提前让孩子学好快速阅读,实现轻松学习,轻松学好,肯定能够预防"厌学症";。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时代和现今的义务教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之,提高阅读速度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竞赛

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比赛 成绩 姓名班级 Passage 1 ( 10分) 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Hello, I’m Jack. I am a student. I usually get up at 6:00 in the morning. Then I do morning exercises. I read English at 6:30 every morning. I eat breakfast at 7:00.I go to school at 7:15.I have lunch at school. I go home at 4:30 in the afternoon. I eat dinner at 6:30.I do my homework at 8:00 p.m.I go to bed at 9:30.This is my day. 1.( ) John is a teacher. 2.( ) John reads English every day. 3.( ) John has lunch at home. 4.( ) John watches TV at 8:00 in the evening. 5.( ) John goes to bed at 9:30. Passage 2 ( 10分) 阅读短文,判断正“T” 、误“F”,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My name is Danny. I’m a student in Class Two, Grade Six. I am twelve. David is my good friend at school. He and I are the same age. I go to school by bike. Sometimes we go home together. He often play sports and visits his grandparents on the weekend. I often play sports and watch TV with my brother on the weekend. ( ) 1、Danny is a student in Class Six, Grade Two. ( )2、David is twelve ,too. ( )3、They both like play sports. ( )4、They always go home together. ( )5、Danny often watch TV on the weekend.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4题

24题题型训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第一次社会转型) 1.【2013年全国I卷.24-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4年全国I卷.24-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3.【2014年全国II卷.24-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4.【2015年全国II卷.24-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C.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5.【2018年全国II卷.24-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6.【2017年全国I卷.24-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2016年全国Ⅲ卷.24-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8.【2015年全国I卷.24-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

快速阅读中计时训练的作用及功效

快速阅读中计时训练的作用及功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快速阅读中计时训练的作用及功效,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计时训练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简便易行的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借助计时手段,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来提高人们阅读时的眼球正确运动能力,校正不良用眼习惯,克服音读和默读的阅读障碍,逐渐扩大阅读视幅和瞬间“识别间距,提高对读物文字的整体感知能力,最终达到“眼脑直映以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因此,美国速读专家弗赖博士称计时快速阅读训练为“已知的训练法中最好的一种。 为什么说它是最好的一种呢?它在速读训练中作用和功效如何呢?目前速读业界对计时速读训练的方法和要求等问题谈得较多,但对计时训练在速读中的作用和功效方面等方面涉及较少,这也是我们在速读训练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以更好地运用计时训练这种手段为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服务。 一、计时,精英特速读训练的前提大家知道,世界上所谓快和慢的说法,往往是以时间为其衡量标准的。 如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衡量是如此:牛车慢,因为它的单位时间内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都用时长;而高速列车和普通列车的差别同样也是用单位时间内的运行速度来衡量的。

再如奥运会的百米赛跑,也是在单位距离百米之内以计时来衡量的:能在14—13秒内跑完成百米的,一般是民间跑得快的普通人的标准,能在12—11秒内跑完百米的,往往是专业运动员中男女百米运动员的高水平体现;如能在10—9秒之间跑完百米的就是世界顶尖级的高手了。 对以速度为要求的运动项目是如此,对快速阅读的要求同样也是如此。 人类习以为常几千年来的传统的慢读,为什么说它是慢读,因为它从来没有时间限制和要求,大家都是慢慢腾腾地进行所谓的“精读,摇头晃脑一分钟只读它一两百字;而快速阅读则是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成几倍地速度去阅读,其衡量的标准同样是时间。 所以说,快速阅读从速度的角度上来看,“它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成倍提高阅读数量和质量的方法,计时是各种快速阅读的前提,没有计时就不存在速读。 因此,在任何场所进行速读训练必须以计时为基础和前提,把它作为衡量我们是否是快速阅读的判断依据。 精英特计时阅读训练的原理是:依据人的自身潜能和基础,在规定的计时单位条件下,即每分钟计时单位,通过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逐渐增大阅读者的感知面和瞬间识别间距,从而获得快速阅读的能力。 事实上,学员在在阅读训练时时,眼睛始终处在运动与停顿相互

五年级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1、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2、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

选择题专题训练7

选择题专题训练7 1、☆☆☆如图所示,A 、B 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木板C 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 拉木块A ,使A 、B 、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 AD ) A 、A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B 、 C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 、B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D 、C 对B 的摩擦力向右 2、☆☆如图所示,重物质量为1kg ,动滑轮质量不计,竖直向上拉动细绳,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m/s 2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F 在1s 末的瞬时功率为( A ) A 、75W B 、37.5W C 、12.5W D 、15W 3、☆☆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之比为 1:7,相距为r ,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位置,则它们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CD ) A 、4/7 B 、3/7 C 、9/7 D 、16/7 4、☆☆☆☆如图所示是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 B ) A 、52A B 、5A C 、3.52A D 、3.5A 5、☆☆☆☆在一根铁棒上绕有一线圈,a 、c 是线圈的两端,b 为中间抽头,把a 、b 两点接入一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横放一金属棒ef ,导轨间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若要 求a 、c 两点间的电势都高于b 点,则金属棒沿导轨的运动情况是 ( B ) A 、应向右加速平动 B 、应向右减速平动 C 、应向左加速平动 D 、应向左减速平动 6、☆☆☆如图所示,天平左边放着盛水的杯,杯底用轻线系一木质小球,右边放着砝码,此时天平平衡,若轻线发生断裂,在小球加速上升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天平将( B ) A 、左盘下降 B 、右盘下降 C 、保持平衡 D 、右盘先下降后又上升 7、☆☆☆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开关S 1闭合时,电磁铁F 将衔铁D 吸下,C 线路接通,当开关S 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 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 BC ) A 、由于A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B 、由于B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C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无延时作用 D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延时将变长

全脑快速阅读训练的方法

全脑快速阅读训练的方法 1.扫读训练 为了较快地获得有用的重要信息,加快阅读速度,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可以运用扫读的方法。这里扫读即扫视阅读内容,从中发现重要信息,如果我们需要查找某些特定内容,运用这种办法最为便捷和有效,它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快速发现目标,达到速读的效果。 扫读有些类似于走马观花,但马不能走得太快,花也要看清楚,有的时候甚至停下来仔细观赏一番,所以扫读并不是一扫而过,什么也没留下来,而是扫有所得,扫有所获。因此必须要掌握扫读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扫读,应事先心中有数,扫读的时候就有目标可循。 扫读时仅仅围绕着所要回答的问题展开扫描,有些类似于军用雷达对目标的搜寻。 了解和掌握自己所要扫寻的内容以及它所具有的某种反应形式。 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扫读中,快速移动视线,捕捉所要回答问题的某些线索。 在目标物被发现之后,就可以终止扫读了。 把注意力集中地放在扫读到的目标物上,大脑进行加工,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扫读训练,也可以把它们直接运用到实际阅读中去。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快速检阅电话簿、手册之类的印刷品。用扫读报纸、文章等来进行扫读训练、用学习资料 进行训练或实际应用,都会提高扫读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2.导引训练 导引训练就是用手指导引阅读文字,这是用来训练的一种技巧,实际读书中并不要求用手指导引,这种用手指导引的方式可能还会减慢速度,但是用它来训练却是一种好方法,它也可以用来帮助人们纠正某些读书出声、视点回归的不好习惯。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用手指引导视线,在文字上移动,手指移动的时候视线跟着移动,但头不要随着转动。 这种训练能够有助于以手指带动眼球移动,加强理解、记忆,避免视线回游,加快阅读速度,开启心智等,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来训练: 眼睛跟着手指往下移,手指要在文字的下方,不影响视线,手指移动的速度要和眼球移动的速度同步,不要一快一慢。 阅读一页结束的时候手指将要移往下页的开始部分,这时可以用左手来引导阅读,右手翻卷书页,也可以换只手来做,即用右手引导,左手翻书页。自己觉得怎么方便、顺手就怎么来,但要两手配合使用。 眼睛随着手动,眼睛可以阅读手指左侧的文字,也可以阅读右侧的文字,也可以阅读上方的文字,但不宜阅读下方的文字。 手指在导引阅读中碰到疑难问题等,速度可以降下来,让大脑在这些问题上有时间来加工处理。 手指导引阅读尽可能避免漏字、漏词和漏词组等。 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可以快速导引。 3.反向导引 反向导引是与上面正向导引对应的一种速读训练方法,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印刷品大多从左到右,所以手指导引也是从左到右训练的。

教师考编真题

教师考编真题 1, 简述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其基本天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问题性等 一、主动性(我要学)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表现为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这样的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的需要。通常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我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并且效率很高,事半功倍。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学习的责任,意识到现在的学习跟自己未来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事业等等密切相关,这时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独立性(我能学)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他们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充分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三、独特性(我就是我) 独特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方式和结果、思考方式和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类型,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因此,新课程要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空间。同时,学生客观

上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一种需要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这样认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四、体验性(我发现了!我感受到了!)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只有亲历和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体验才可能使学习进入生活、生存和生命的领域。体验一要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闻、用自己的舌头尝、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肤觉去感觉,当然更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或制作。只有这样地学习,才可能使自己的脑子在自己经验指导下去思考、自己的心灵产生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感悟。体验二要重视直接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我解读和理解;指导学生学会改造和发展自己的直接经验。 五、问题性(我疑惑,因此我要探究) 六、合作性(原来他眼中的世界是那个样子!) 2,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