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溶液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特征;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出具体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溶液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及其特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或食盐)溶解,得出结论:蔗糖(或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合作探究】

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

答: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蔗糖(或食盐)溶解的快慢与蔗糖(或食盐)颗粒的大小、溶剂(水)温度的高低、是否

搅拌等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

1.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就不会分离。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3.由于粒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4.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算在其中。

【跟进训练】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A.高锰酸钾B.蔗糖

C.植物油D.面粉

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酒精B.食盐

C.氯化氢气体D.冰块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知识点二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完成下列填空:

1.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结论:由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由(1)(2)[或(3)(4)]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2.乙醇溶于水的实验报告: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2

2

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无论水量的多少,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合作探究】

汽油为什么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答:因为油渍能溶解在汽油中。

【教师点拨】

1.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有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则新物质为溶质;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去掉结晶水的那部分。

2.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为溶剂的溶液。

【跟进训练】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C )

A.医用酒精B.生理盐水

C.碘酒D.白醋

2.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C )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写化学式)。

(1)氯化钾溶液KCl。

(2)澄清石灰水Ca(OH)2。

(3)稀盐酸HCl。

(4)硫酸铝溶液Al2(SO4)3。

(5)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H2CO3。知识点三溶液的用途

【自主学习】

观察教材第28页有关图片及文字,完成下列填空: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

(1)农业生产上,将化肥配制成溶液后对作物进行浇灌;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对果树或庄稼杀虫、灭菌时,将农药配制成溶液喷洒。

(2)化学实验室中,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由于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加快。

(3)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注射液、医用酒精、生理盐水以及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要求配制成的溶液,以便于人体吸收。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3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3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课讲授25分钟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 [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 [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 [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 试管内加

初三化学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9.1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 1.溶液、溶质、溶剂: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溶液的用途: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溶解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消失在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现象 蔗糖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步骤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 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活动与探究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活动与探究三] 难溶于酒精 高锰酸钾 酒精 易溶于酒精 碘 酒精 易溶于水 高锰酸钾 水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同 难溶于水 碘 水 结论 现象 溶质 溶剂

(完整版)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练习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②稳定性的混合物,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如果有水参与,无

课题1溶液的形成习题

溶液的形成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2.有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是b 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A.大于b g/cm3 B.等于b g/cm3 C.小于b g/cm3 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纯净物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 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 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 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 5.对溶液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7.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 A.液体中有水时,水一般是溶剂 B.只能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C.只能将量少的一种叫溶剂,量多的一种叫溶质 D.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8.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A.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 B.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 C.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 D.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 9.下列反应完毕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B.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碳酸钠与适量的盐酸反应 10.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1l.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1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氧化钙固体 13.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成溶液的是()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3)食盐水,(4)80mL 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15.硫酸铜溶液显色,溶质是,碘酒中的溶剂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溶质是。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 溶液的特征:。 均一:。 稳定:。 2.溶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 其中)。 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实验探究3】乙醇溶于水。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 液—液互溶时,。 2.通常:有水时,。 3.溶质可以为:。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等。 【溶液的用途】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2.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性与组成; 2)了解乳浊液的概念,知道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 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 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教学难点 1、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的解释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首先给学生展示课件,说明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液体都是混合物,这些物质被称为溶液。引出新课——溶液的形成。 2、讲解新课 1)展示课件,通过实验一,介绍溶液的概念。通过溶液的 概念,介绍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再介绍溶 液的组成。回到实验一,通过展示图片,进一步解释实 验一的现象。 2)提出问题,在不同的状态下,怎么区分溶质和溶剂?给出 解答。 3)展示课件——实验二,解释溶质和溶液的辩证关系。 4)提出问题,引出实验三,介绍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 5)提问,介绍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 化学的重视。 6)总结课程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 9.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二、乳浊液的定义 乳化现象 三、溶液的应用七、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 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 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指导分析]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稳定性的意义。 (2)蒸馏水是溶液吗?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如:1.想知道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

溶液的形成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要理解, 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考试中,溶液的概念出现频率较高,都属于容易题。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二、知识要点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 指溶液形成以后,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的混合物,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 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CuSO 4·5H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其中, 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而非硫酸铜。 4、乳浊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 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14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氯化铵(NH4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氯化铵可用作_________肥。 (2)氯化铵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NH4Cl的烧杯中,加入100g的水,充分路解后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达到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NH4Cl_________g,或②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② 中所得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2、(4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陶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 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所示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_、_____(写出两种不同物质的化学式)。 3、(4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1)A组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_____.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_____.Ca(OH)2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点评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 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 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活动:下面请两位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两个、药匙(两位同学各做一种药品溶于水的试验) 做完后学生分别回答:食盐、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练习一: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渡)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小试身手 1 [基础题]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 2 [基础题]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3 [基础题] 杨刚同学按教材中的课外实验自制汽 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 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 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A.硝酸铵B.小苏打 C.生石灰D.食盐 4 [基础题]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作用 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 5 [提高题] 要使如图9-1-13 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6 [提高题]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兰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则是NaOH。 (4)若,则是NaCl。 7 [提高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 、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 水、NH4Cl 、CaCl2、NaCl。 [器材]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取三种物质各1 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 (1)表中x 为。 (2)比较实验2 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溶液,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同时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课标解读】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最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2.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个突出: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研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 一、选择题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文帝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固体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5、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喝适量洗涤剂搅拌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 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溶于水中 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C、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6、如下左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喝生石灰 C、水和双氧水 D、水和硝酸铵 (第6题图)(第7题图)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上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

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石灰石、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大理石、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 9、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a g B、(a+b)g C、(a+c)g D、(a+b+ c)g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铁锈,得到黄色液体;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的大量的热;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12、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CO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 C、镁带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收集H2后的剩余物 D、把KClO3和MnO2加热制O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震荡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震荡。 (1)“震荡”试管的目的是。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溶液,这是因为。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邓家民 摘自:《新思考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6、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

课题1溶液的形成2九年级化学第9单元

课题l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 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液这部分内容 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 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理解这两 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 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 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 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 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 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展示) 展示以上四种溶液。 (设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试管中的液体,这么漂亮,你 想到了什么? (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 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并且各抒己见,发表白己 的见解。 五颜六色的溶液,让 学生体验到化学的 美,并让学生在猜想 假设中对即将学习 的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对学生提出的 见解不急于回答,为 下面的学习留下悬 念。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溶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地方法,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从微观角度分析--------。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中)。 【质量关系】m(溶质)+ m(溶剂)= m(溶液)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 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