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卷(有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y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A.

B.

C.

2.五年级一班同学星期一第一节课到二楼教室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三楼语音室上英语课,第三节课到四楼美术室上美术课,第四节课到室外上体育课,下面第()幅图描述了这一过程。

A.

B.

C.

3.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住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A. B. C. D.

4.根据图中的信息,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是( )

A. 7+1

B. 62+1

C. 72+1

D. 82+1 5.下面每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可以相同)构成的。观察各图形与它下面的数之间的关系.猜猜最右面图形下面的“?”表示( )。

A. 23

B. 31

C. 13

D. 32

6.按1,中的规律接下来应填( )

A. B. C. D.

7.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1 2 4 8 16()

A. 32

B. 24

C. 64

D. 20

8.A、B代表家长和孩子,下图表示他们的关系,表示B是A的儿子,那么A是B的()。

A. 姨妈

B. 爷爷或奶奶

C. 妈妈或爸爸

9.按规律填空

1,3,7,13,21,( ),43

A. 25

B. 31

C. 36

D. 41 10.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千米处

B. 经过2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C. 货车平均速度为37.5千米/小时

D. 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千米/小时11.在下图中,矩形方框内有()个三角形.

A. 12

B. 13

C. 16

D. 15 1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在线段AB上,画1个点,可得3条线段;画2个不同点,可得6条线段;画3个不同点,可得10条线段;照此规律,画4个不同点,可得________条线段,画10个不同点,可得________条线段。

14.1,3,2,6,4,________,________,12,16…

15.1,10,2,9,3,8,________,________,…

16.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字。

①1,2,4,8,16,32,________;

②1,1,2,3,5,8,13,________;

③625,125,25,________,________;

④9×0+1=1;

9×1+2=11;

9×2+3=21;

9×3+4=31;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________。

17.图由火柴拼出的一组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0

个图形中的火柴的根数是________.

18.下面是小刚和小强800米赛跑的情况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

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

小刚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小强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9.按规律填空:2、3、5、8________17….

20.观察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上题中所缺的数.

________三、解答题

21.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4人……

(1)照这样,1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

(2)五(2)班有46位同学,需要多少张桌子并起来?

22.黄岩岛是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小岛,渔产丰富。一天,某渔船离开港口前往这个海域捕鱼。捕捞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外国舰艇进入我国水域向黄岩岛驶来,渔船向渔政部门报告,并立即返航,渔政船接到报告后,立即从此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渔政船及渔船与港口的距离s和渔船离开港口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渔船与渔政船沿同一航线航行)

(1)求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

(2)求渔船和渔政船相遇时,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

(3)在渔政船驶往黄岩岛的过程中,求渔船从港口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

23.找规律,涂一涂。

(1)

(2)

24.观察下列图形生长规律

(1)用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的变化规律.

(2)请填下表

通过上述填表,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25.画一画、算一算: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所得到的图形的周长、面积分别是原来的多少?

26.小小绘画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y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图形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判断。

2.A

解析: A

【解析】【解答】五年级一班同学从二楼到三楼到四楼,一直向上,最后到室外上课,再向下。

A选项,符合这一描述;B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C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描述五一班同学上楼下楼的过程,结合图形判断即可。

3.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选项中,B项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故答案为:B。

【分析】题目中问的是甲的活动,甲家在一楼,所以在0时时,甲的楼层可以看作为0,甲先到乙家,乙家在3层,甲要等乙扫完地,所以在下一个高度的时候要有横着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所以,在下一个高度只停了一下,最后又回到楼下,即又回到0。

4.B

解析: 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为:62+1。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其规律为:n2+1(n为第几个图形),即可求出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得出答案。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根据前面的图形和数字可知,△表示2,□表示1,○表示3,十位数字表示里面的图形,个位数字表示外面的图形.则最后一个图形表示的数是31.

故答案为:B

【分析】前几个图形和数字之间是有规律的,判断出单个图形表示的数字以及数字排列的规律即可确定最后一个图形表示的数字.

6.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观察可知,分子都是1,分母:1×3=3,3×3=9,9×3=27,27×3=81,所以

接下来的数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可得,这组数据中,分子都为1,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乘以3,据此分析解答.

7.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则16×2=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8.A

解析: A

【解析】【解答】A是B的姨妈。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和图可知,表示B是A的儿子,A和B是直系血亲关系。而姨妈虽然也代表孩子的家长,但与孩子属非直系血亲关系,与直系血亲的家长是同辈,因此是向下弯曲的曲线关系图。

9.B

解析: B

【解析】【解答】第1个数为:1=12-1+1;

第2个数为:3=22-2+1;

第3个数为:7=32-3+1;

第4个数为:13=42-4+1;

第5个数为:21=52-5+1;

第6个数为:62-6+1=3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可知,此题的规律是,第n个数为:n2-n+1,据此列式解答. 10.A

解析: A

【解析】【解答】A、0时两车的距离相差50千米,所以出发时面包车在货车前50千米处;此选项错误;

B、面包车与货车的交叉点对应的时间是2,所以经过2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此选项正确;

C、货车的平均速度:75÷2=37.5(千米/小时),此选项正确;

D、面包车的平均速度:25÷2=12.2(千米/小时),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出发点所对应的距离确定两车出发时的距离;2小时时,货车追上面包车,货车行了75千米,面包车行了25千米,求出速度后即可做出判断并选择出错误的选项即可.

11.C

解析: C

【解析】【解答】4×4=16(个)

故答案为:16

【分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个数×图形个数,那么第四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4. 12.C

解析: C

【解析】【解析】因为小明上学时的速度是匀速的,所以开始是以直线的形状行驶的,当车子坏掉修车时,小明则是停止的状态,所以中间的时间段则用平的线段表示,修好车后又以匀速行驶,所以后来的速度也要用直线表示.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直接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及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13.15;66【解析】【解答】解:画4个不同点可得1+2+3+4+5=15条线段画10个不同点可得1+2+3+4+5+6+7+8+9+10+11=66条线段故答案为:15;66【分析】画1个点可得3条线

解析: 15;66

【解析】【解答】解:画4个不同点,可得1+2+3+4+5=15条线段,画10个不同点,可得1+2+3+4+5+6+7+8+9+10+11=66条线段。

故答案为:15;66。

【分析】画1个点,可得3条线段,即1+2=3;画2个不同点,可得6条线段,即1+2+3=6;画3个不同点,可得10条线段,即1+2+3+4=10,从这些规律中可以观察到:画n个点,可得1+2+……+n+n+1条线段。

14.9;8【解析】【解答】原题可以看成两组数列第一组是124816;第二组数列是36912第一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后一个数第二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3=后一个数故答案为:9;8【分析】把原数列

解析: 9;8

【解析】【解答】原题可以看成两组数列,第一组是1,2,4,8,16,... ...;第二组数列是3,6,9,12,... ...。第一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后一个数,第二组数列的规律是前一个数+3=后一个数。

故答案为:9;8。

【分析】把原数列拆为1,2,4,8,16和3,6,9,12这两组数列,按照这两组数列的规律解答即可。

15.4;7【解析】【解答】原数列可以拆分为两组数列一组是12345;另一组是109876第一组数列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第二组数列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故答案为:4;7【分析】把原数列拆为1234和

解析: 4;7

【解析】【解答】原数列可以拆分为两组数列,一组是1,2,3,4,5,... ...;另一组是10,9,8,7,6,... ...。第一组数列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第二组数列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故答案为:4;7

【分析】把原数列拆为1,2,3,4和10,9,8,7这两组数列,按照这两组数列的规律解答即可。

16.64;21;5;1;9(n-1)+n【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则27=64;②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8+13=21;③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

解析: 64;21;5;1;9(n-1)+n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则27=64;

②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8+13=21;

③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前面一项是后面一项的5倍,则125÷25=5;5÷5=1;

④由已知数字可得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9(n-1)+n.

故答案为:①64;②21;③5;1;④9(n-1)+n.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推导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这一规律解答即可。

17.【解析】【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有4根火柴棒;第2个图形中有1+3×2=7根火柴棒;第3个图形中有1+3×3=10根火柴棒;…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有1+3×10=31根火柴棒故答案为:31【分

解析:【解析】【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有4根火柴棒;

第2个图形中有1+3×2=7根火柴棒;

第3个图形中有1+3×3=10根火柴棒;

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有1+3×10=31根火柴棒.

故答案为:31.

【分析】先根据前面几个图形判断出图形个数与火柴棒之间的规律:火柴棒的根数=图形个数×3+1,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18.快;慢;慢;快【解析】【解答】小刚是先快后慢小强是先慢后快故答案为:快;慢;慢;快【分析】观察图像可知小刚前3分钟跑的快后来跑的慢耗时55分钟小强前3分钟跑的慢后来跑的快耗时45分钟

解析:快;慢;慢;快

【解析】【解答】小刚是先快后慢,小强是先慢后快。

故答案为:快;慢;慢;快。

【分析】观察图像可知,小刚前3分钟跑的快,后来跑的慢,耗时5.5分钟。小强前3分钟跑的慢,后来跑的快,耗时4.5分钟。

19.【解析】【解答】8-5=38+4=12故答案为:12【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解析:【解析】【解答】8-5=3,8+4=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20.【解析】【解答】48÷6-5=8-5=3故答案为:3【分析】观察前三个图形的数字用下面两个数字的和乘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右上角的数字;由此用第四个图中右上角的数字除以左上角的数字再减去左下角的数字就是未

解析:【解析】【解答】48÷6-5

=8-5

=3

故答案为:3

【分析】观察前三个图形的数字,用下面两个数字的和乘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右上角的数字;由此用第四个图中右上角的数字除以左上角的数字,再减去左下角的数字就是未知的数字.

三、解答题

21.(1)解:18×4+2=74(人)

答:1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74人。

(2)解:(46-2)÷4=11(张)

答:需要11张桌子并起来。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张桌子上下两边各坐2人,即一张桌子可以坐4人,再加上左右两边的两个即可,所以一排可以坐的人数=桌子的个数×4+2,需要桌子的张数=(学生的人数-2)÷4。

22.(1)解:150÷( -8)=45(海里/时)

答: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是45海里/时。

(2)解:渔船的速度:150÷(13-8)=30(海里/时)

相遇时间:150÷(45+30)=2(小时)

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30×2=60(海里)

答: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是60海里。

(3)解:相遇前:(150-30)÷(45+30)=1.6(小时)

8+1.6=9.6(小时)

相遇后:(150+30)÷(45+30)=2.4(小时)

8+2.4=10.4(小时)

答:渔船从港口出发经过10.4小时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

【解析】【分析】(1)根据图意可知,当渔船出发了8小时后,渔政船接到报告,从港口

出发赶往黄岩岛,在时到达距离150海里的黄岩岛,用路程÷渔政船行驶的时间=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据此列式解答;

(2)观察图可知,渔船返回时用了(13-8)小时,用路程÷时间=速度,据此求出渔船的速度,然后用路程÷两船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最后用渔船的速度×相遇时间=渔船和渔政船相遇时,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据此列式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在渔政船驶往黄岩岛的过程中,8<t≤13,渔船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有两种可能:①S渔-S渔政=30,②S渔政-S渔=30,据此列式解答。

23.(1)解:如图:

(2)解:如图:

【解析】【分析】(1)两个涂色的小正方形依次在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左下角;(2)涂色的图形依次向右平移一格,再向上平移一格。按照规律画出图形即可。

24.(1)面积呈倍数增加

(2)解:2,2,6,14,34,82,98,478;1,2,2,6,14,34,82,198,下一个图形的宽是上一个图形长,下一个图形的长是上一个图形的宽加上长的2倍.

【解析】【解答】(1)观察图形可知,图形的面积呈倍数增加;

(2)观察图形,填表如下:

通过上表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宽是上一个图形长,下一个图形的长是上一个图形的宽加上长的2倍.

【分析】根据图形的长与宽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宽是上一个图形长,下一个图形的长是上一个图形的宽加上长的2倍,图形的面积呈倍数增加.

25.解:画一个长是8,宽是4的长方形,缩小后长是2,宽是1,

周长:(8+4)×2=24,面积:8×4=32;

整除:(2+1)×2=6,面积:2×1=2;

6÷24=, 2÷32=

答:所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原来的,面积是原来的.

【解析】【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缩小的倍数与周长缩小的倍数相同,面积缩小的倍数是长和宽缩小倍数的平方倍,由此计算后判断即可.

26.解:按照规律画图如下:

【解析】【分析】每四个图形一组,粉色正方形的位置依次是左上、左下、右下,那么第四组图形中粉色正方形的位置应该是右上;按照这个规律确定第四组图形中每个小图形的位置即可.

《数学广角──找次品》课标解读

《数学广角──找次品》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侯周俊(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标解读 (一)通过探究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充分经历“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 “找次品”的教学内容实践探究性较强,教师教学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找次品的方法,而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知道“找次品”问题的含义,充分地比较、观察、讨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为后续寻求最优策略作好铺垫。教学时可以设计有层次的、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逐步地进行归纳。先从最简单的“3个”的情形入手,让学生感知基本的推理过程,即“如果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然后研究“8个”“9个”的情形,比较分析,寻找规律,再用“10个”“11个”等情形进行验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

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精品)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及习题

五年级上册第七章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如图:间隔数=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2、 两端都载:如图:间 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3、 两端都不载如图:间隔数 -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棵树+1)=间隔长基础知识 为了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例题一一座桥长30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 最后一盏灯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几盏灯? 举一反三 或

1、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 树? 2、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花? 3、少先队员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72 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4.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 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 题型二 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例题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题型三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容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的研究开题报告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课题背景: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来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是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选题意义: 因“数学广角”作为新内容更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如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实验教材提出的改革措施需要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加以验证。目前,对“数学广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有效性”教学数学广角,更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辩证的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最本质、最金诚、最有价值的,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它与具体的数学内容相分离;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一但掌握将受益终身。数学思想包含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又蕴涵着数学思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数学广角”这一平台,有效的把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渗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建立数

学模型,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因此这更能显示该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数学广角”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人教版教材通过“数学广角”这个知识载体来更好地体现并达成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待这一模块内容时,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1、由于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里指出,“数学广角”单元内容只作思维训练课,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范畴,最多是放在评价试卷的最后“数学思考”里面作为附加题进行评估。正因为这个应试导向,因此在我们很多的常规课上,“数学广角”渐渐地淡出了很多老师的视线。还有一些老师的自身教学素养先天不足,学科功底浅薄不肯钻研,自认为难以把握这一板块的知识,所以将“数学广角”沦落为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成为各种各样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优质课的“宠儿”!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还有的是跟随“潮流”,觉得比较时髦,最能体现课改理念。 三、数学广角的目标内涵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课标解读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董艳(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标解读 教材中设置“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机械的公式和抽象的模型,而是让学生体验探索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

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中体会解决基本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呈现在教材上;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承载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和“数学建模”等,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点段关系),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在困顿中感悟“化归”的思想 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在教学例1中,教师引导学生对“100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进行验证,在画图时引发困惑,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20米),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在探究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案

数学广角数和形的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和形》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和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 历猜想和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 能力。 3.情感和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感受数学 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 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和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和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 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 )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7 数学广角 一、填空。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有()个间隔。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 2.把10根橡皮筋连接成一个圈,需要打()个结。 3.在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四条边上最多能摆()枚,最少能摆()枚。 4.豆豆和玲玲同住一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 级台阶,豆豆住二楼,玲玲住五楼。豆豆要从自己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走()级台阶。 5.15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都是2 m,这个圆圈的周长是()m。 二、选择。 1.7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8千米,每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正确的算式是()。 A. 7÷1+1 B. 8÷1-1 C. 8÷1+1 2.工程队埋电线杆,每隔40 m埋一根,连两端在内,共埋71根。这段路全长()米。 A. 40×(71+1)=2880 B. 40×71=2840 C. 40×(71-1)=2800 3.小华和爷爷同时上楼,小华上楼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当爷爷到达4楼时,小华到了()楼。 A. 8 B. 7 C. 6 4.一根20 m长的长绳,可以剪成()根2 m长的短绳,要剪()次。 A. 10;9 B. 10;10 C. 9;10 三、星光小区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 m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 100 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需要画多少个“⊥”标志? 四、在400米的环形跑道四周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两面黄旗,需要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 旗? 五、学校“六一”庆祝会上,在一个长9 m、宽3 m的长方形舞台外沿,每隔1 m挂一束气球 (一束气球有3个),靠墙的一面不挂,但四个角都要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经典)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答案:30。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答案:,1+4×4;37,201。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 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答案:21;51;。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答案:10;。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答案:16,4;5;。解析: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个点看作边长是1的正方形,并由此类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结果。对于的解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结果归纳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这一结论即可。 二、选择 1.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 A.82个 B.154个 C.83个 D.121个 答案:D解析:分别数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图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总结出白色三角形的增长规律,以此推算出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9+27+81=121。 2.有一个从袋子中摸球的游戏,小红根据游戏规则,做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树形图,则此次摸球的游戏规则是()。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内容 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内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经历“问题模型——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第一学段,数学广角出现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问题导入。 1 ?课件出示问题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 “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 ?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 ?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 ?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例题。 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图中图1到图2有什么变化?图2到图3又有什么变化? (图1到图2增加了3个,图2到图3增加了5个) 1 1+3 1+3+5 动动脑,尝试一下还能用什么算式来描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 (1=1 2X2=4 3X3=9) 现在,我们把不同的算式综合起来 1二(1 )2 1 + 3=( 1+3+5=( 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同桌两人合作,依照黑板上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部分怎么写,一个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可以在草稿上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数学广角习题精选一.用方程或假设法解下面各题 1 鸡、兔 78 只,共有 200 只脚,求鸡和兔各多少只? 2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3 .储蓄罐里共 2 分和 5 分硬币 70 枚,一共有 19 4 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4 .一班 30 人捐款 20 5 元,同学每人了捐了 5 元或 10 元,你知道捐 5 元和 10 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5 .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 20 个,雨天每天只能采 12 个。它一连 8 天共采了 112 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6 .一次数学竞赛共有 20 道题。做对一道题得 5 分,做错一题倒扣 3 分,刘冬考了 52 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7 . 52 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 11 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 6 人,每只小船坐 4 人。求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8 .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 32 辆,这些车一共 108 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9 .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 千米,雨天每天走 28 千米, 11 天一共走了 350 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 10 . 100 个和尚吃了 100 个面包,大和尚 1 人吃 3 个,小和尚 3 人吃 1 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11 .一队强盗一队狗,二队拼作一队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问有多少强盗多少狗?

1 .鸡 16 只,兔 14 只。 2 .鸡 30 只,兔 18 只。 3 .鸡 56 只,兔 22 只。 4 .鸡 22 只,兔 14 只。 5 . 20 分邮票 25 张, 50 分邮票 10 张。 6 . 50 分邮票 8 张, 80 分邮票 12 张。 7 . 2 分硬币 52 枚, 5 分硬币 18 枚。 8 . 5 元 19 人, 10 元 11 人。 9 . 2 元 27 人, 5 元 7 人。 10 .晴天 2 天,雨天 6 天。 11 .男生 35 人,女生 15 人。 12 .做对了 4 道题。 13 .做对了 8 道题。 14 .大船 4 只,小船 7 只。 15 .小轿车 22 辆,摩托车 10 辆。 16 .晴天 6 天。 17 .大和尚 25 个,小和尚 75 个。 18 .蜻蜓 7 只。 19 .强盗 275 个,狗 85 只。

数学广角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探索 (2)

数学广角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探索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有的单元。是新增设的内容,是传统教学所不曾涉猎的,所以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方法比较少,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目标不明,有的把“数学广角”上成了简单的游戏活动课或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课;由于思维含量比较高,有的上完课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作业不会……这说明有不少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目标如何定位?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教材的编排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来驾驭“数学广角”内容来落实数学思考呢?……带着这些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看清现阶段“数学广角”教学的误区和盲区,深入感悟探究“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真切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广角教材编排困惑和误区教学策略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较为集中的安排了训练思维的教学内容,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进行渗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册数单元数内容 一(下) 第八单元找规律 二(上) 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组合逻辑推理 二(下) 第九单元找规律 三(上) 第九单元排列组合 三(下) 第九单元重叠问题等量代换 第七单元运筹学 四(上) 四(下) 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 五(上) 第七单元编码问题 五(下) 第七单元找次品 六(上) 第七单元鸡兔同笼问题 六(下) 第五单元抽屉原理 二、数学广角教学目前存在的误区和困惑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广角——数与形

本讲主线 1、等差数列的数形结合。 2、几个特殊的数列。 知识要点屋 1、等差数列, ⑴求和:()2=+?÷和首项末项项数 =?和中间项项数 ⑵()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课前小练习】(★) (1)数列3711L ,,,, 第18项是 。 (2)数列4914L ,,,, 其中254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3)数列4812160,L ,,,,这个数列共有 项。 【例1】(★★) 已知数列16111621146L ,,,,,,,问: ⑴这个数列中第20个数是多少? ⑵81是这个数列的第几个数? ⑶这个数列一共有几项? ⑷将数列中所有的数加起来,和是多少? 【例2】(★★) 7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7,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几呢?

【拓展】(★★) 8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64,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一、探究新知 ( )13+= ( )135++= ( )1357+++= ( )135791113151719+++++++++= 二、常见数列求和 ⑴123n ++++=K ⑵1231011109321+++++++++++=K K ⑶()135791113151719+++++++++= 【例3】(★★)运用计算规律算一算。 ⑴ ()135791113++++++=

⑵( )1357959++++++=K ⑶()135797531++++++++= 三、常用计算公式 ⑴ ()()22a b a b a b -=+- ⑵ ()2 222a b a b ab +=++ 【例4】(★★★)计算 ⑴22121119- ⑵10109988772211?-?+?-?++?-?L 【巩固】(★★☆) ()20078.58.5 1.5 1.5101600.3??-?-?÷÷-?? 【例5】(★★★)计算 111111248163264+++++

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知识提炼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在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在不封闭路线上植树,可以看作在直线上种树,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 棵树=段数+1 棵树=段数 棵树=段数—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灵活的选择上面的三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不管这条封闭曲线是什么形状的,规律始终不变。即:棵树=段数。 二、例题讲练 方法1、沿一条不封闭的路线的一边植树,可看作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植树时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段数+1。 例1 在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100米种一棵,从头到尾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巩固练习 园林工人沿公路两侧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90棵。这条路有多长? 方法2、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一条路线上植树,它的两端都不植树,每侧植树的棵树比段数少1。即:棵树=段数—1 例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市实验小学在两座教学楼之间插彩旗,每隔15米插一面彩旗,已知两座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是345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巩固练习 一路公共汽车起点站与终点站之间的路程是3200米,如果每隔400米设一个停靠点,一共要设置多少个停靠点? 方法3、在一个首尾相连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植树棵树=段数。 例3某个风景区里有一个周长1200米的圆形广场,广场的周围每隔25米装有一盏路灯,这个广场周围一共装有多少盏路灯? 巩固练习 同学们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圈做游戏,这个圈的周长恰好是100米,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都是2米,参加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方法4、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已知每边植树的棵树,求四周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运用,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与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就是“待分的东西”,什么就是“鸽巢”,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就是否属于鸽巢问题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

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就是体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方面。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问题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有时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分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与第69页例2)。

《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 敖江上山小学周明镇 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再如: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5,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共有9个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的题目(含例题、“做一做”、练习题),涉及学生在生活(比赛人数、水果品种、参观人数等)和学习(按要求填数、写成语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中体现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自主探索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1)在例1教学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体会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 (3)提出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脱离具体的集合元素,从集合基数(元素个数)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中的例1。 一、说教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二、说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大体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三、说教学目标 《数与形》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图形直观的解释算式中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五、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m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5m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