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

DBCAD BBBBC

D 1.哲学,按照词源由“爱智慧”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智慧之学

B.包罗万象的科学

C.人类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

B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练习问题

D.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3.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一思想说明划分唯物主义和维新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

A.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A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队里的根本点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原问题

B.实践的本质问题

C.意识的本质问题

D.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 )

A.都是为我论

B.都主张宗教创世论

C.都是不可知论

D.都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 6.把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这种哲学观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意志主义

D.存在主义

B 7.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其中的认识论根源是指()

A.把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B.把人事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

C.统治阶级的歪曲或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

D.生产力水平低,社会文明发展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

B 8.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派别是()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B 9.“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思想属于()

A.自然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C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朴素唯物论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

1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陷是不彻底性,它的不彻底性表现在()

A.认为人是机器

B.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C.否认失误的矛盾及其转化

D.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1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因为它们(0

A.孤立、静止、片面地看世界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说明一切现象

C.不理解无知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指示只管猜测到某一种或某几种实物是世界本原

13.恩格斯说:“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这主要是指()

A.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B.公然申明哲学是行动的指南

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

1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其中的“阶级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一个开放的体系

B.无产阶级的哲学

C.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D.在阶级社会产生的阶级性现象

15.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关键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学说

C.科学的实践观

D.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16.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通过批判地集成前任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是()

A.辩证法和认识论

B.可知论和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

17.“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思想说明()

A.物质概念是意识中的存在 B.物质实体是思想的创造物

C.感性的东西是纯粹的抽象

D.物质本身就是人脑的分泌物

18.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失误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恩格斯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9.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列宁对物质概念的规定是通过()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界定的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20.在意识的喊声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A.意识内容

B.劳动实践

C.社会交往

D.日常语言

21.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对存在的反映,后者是头脑自生的

B.前者的内容是客观的,后者的内容是主观的

C.前者可以找到其物质原型,后者没有物质原型

D.前者的反映是近似真实,后者的反映则是歪曲或虚幻的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意识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人事课题的制约

C.意识受主题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24.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A.唯理论

B.经验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25.“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因为静止时()

A.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B.运动基础和承担者

C.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26.“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相统一

B.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相统一

C.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相统一

D.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相统一

2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和主观时空的统一

B.物质运动和单一静止的统一

C.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的统一

D.物质运动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28.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这主要说明()

A.事物的静态就是不运动

B.动态是事物的有限状态

C.事物的动态不包含静态

D.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辩证统一

2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观点 B都是诡辩论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30.《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面,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31.贝克莱说:“离了心中观念的前后相承,时间是不能存在的。”这一观点()

A.主张时间是绝对不变的

B.肯定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C.认为时间观念是对物质运动固有时间的反映

D.通过夸大知觉的相对性来论证时间的主观性

3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B.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C.主张精神住在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D.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3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4.列宁说:“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3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36.现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简称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3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的问题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问题

C.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问题

3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

3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主题和课题的统一

D.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40.车顶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统一于精神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一切从观念出发

D.承认物质根源于意识

41.从世界物质同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A.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2.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指()

A.物质 B.规律 C.实践 D.认识

43.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自觉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44.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物质生产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自然关系的活动

45.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都属于()

A.生产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实践

D.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46.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正确的()

A.物质观点

B.意识观点

C.实践观点

D.文化观点

47.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所谓”对象性活动”是指( )

A.主体客体化活动

B.客体主体化活动

C.实践是精神活动

D.实践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48.实践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A.主体性

B.客体性

C.重构性

D.间接现实性

4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人的实践活动

B.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C.人的文化活动

D.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50.生态失衡,全球危机是以"天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因为这种危机是( )

A.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

B.自在世界固有的危机

C.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

D.人的实践活动进入自然系统而导致的

51.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实践是( )

A.教育实践

B.阶级斗争

C.物质生产实践

D.改造社会的实践

5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 )

A.物质

B.精神

C.运动

D.实践

53.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54.规律根本特点是( )

A.偶然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客观性

55.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十五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56.”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事物的( )

A.本质

B.联系

C.发展

D.质变

57.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失误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的

58.联系即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关于普遍联系,下述错误的观点是()

A.卜卦算命等都是客观联系

B.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59.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食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事物的()

A.外部联系 B.直接联系 C.主要联系 D.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0.人和人之间既有物质利益的关系,也有政治、文化的交往,还有思想意识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

B.只有人和人之间存在着联系

C.交往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物质利益和意识的联系是绝对的

61.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系统的()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62.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

A.事物是继承因素的集合体

B.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C.事物在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D.事物在运动形式、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63.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

A.发展 B.质变 C.否定 D.运动

6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肯定

65.列宁认为,辩证法的实质是()

A.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

6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归纳演绎法 B.矛盾分析法 C.观察试验法 D.逻辑推理法

67.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68.从根本上说事物之所以会发展是因为()

A.运动 B.联系 C.矛盾 D.质变

69.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及斗争形势,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有矛盾就有斗争性

B.不同的矛盾,其斗争性的形式不同

C.斗争性形式的改变就是矛盾斗争的消失

D.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性形式不同

70.西周史伯提出“尚和去同”,这一思想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肯定和谐,否定区别

B.除去相同,保留对立

C.尊崇十五的对立统一

D.注重十五的绝对同一

7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的发展

B.矛盾双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D.矛盾双方汇总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72.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因此矛盾双方可以()

A.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D.规定着十五发展的方向

73.城乡矛盾、脑体矛盾的最终解决时矛盾双方()

A.双方同归于尽

B.其中一方克服另一方

C.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 D.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而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74.在生物界,通过自然选择使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被淘汰。这种矛盾的解决主要采取的形式是()

A.双方同归于尽 B.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D.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

7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社会基本矛盾 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矛盾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76.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是事物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根本矛盾 D.矛盾的否定方面

7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根本矛盾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肯定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8.所谓“任何个别都是一般”是指()

A.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B.一般只是大致包括个别

C.任何个别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D.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中

79.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个命题看到了()A.美与恶的直接同一 B.善与不善的绝对对立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80.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一思想主要说明()

A.掌握数学就能更新观念

B.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C.心中有数就可以克服“激变论”

D.数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81.辩证认识的实质是()

A.从量变中实现质变,从质变中把握量变

B.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种把握对立

C.从肯定中坚持否定,从否定中把握肯定

D.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82.关于事物的质、量,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事物有多方面的质和量

B.质和量同事物不可分割

C.事物的质和量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D.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83.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规定性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8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认识事物的量 B.确定事物的质

C.把握事物的度 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8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十五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整体 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86.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过犹不及”,要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质与量和事物直接同一 B.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在实践中要掌握“适度”原则 D.度就是关节点

87.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A.根本性的变化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88.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诡辩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8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C.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90.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质的要求,也有量的指标。这一目标的制定充分说明()

A.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起点

B.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精确化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D.认识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并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91.人们日常看到的相持、平衡、静止等,都是()

A.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B.事物在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C.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

92.区别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这说明()

A.政策决定事物的区别

B.质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制定政策只需要把握事物的区别

D.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93.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其中的部分质变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这一环节是指()

A.社会稳定 B.社会和谐 C.社会改革 D.社会革命

94.一个人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变化属于()

A.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B.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C.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质变过程中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95.所谓非爆发式飞跃是指()

A.事物数量的增减

B.事物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C.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

D.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96.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这种情况表明()

A.量变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B.事物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C.事物的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的质变种渗透着量变

97.所谓不破不立,其哲学道理是()

A.否定中包含肯定 B.否定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质变就是否定 D.否定是事物整个过程的核心

98.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车顶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九十五的既克服又保留

9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C.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其糟粕又保留其精华

100.“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认为()

A.否定式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定是绝对的否定 D.否定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0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这种做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A.内外因辩证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辩证的否定观 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10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03.所谓“容不得又离不得”,主要表明()

A.掌握度的重要性 B.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D.否定因素与肯定因素的对立统一

104.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

A.挫折

B.回复性

C.倒退

D.暂时的停顿

10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A.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D.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06.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

A.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B.事物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事物保留精华的过程 D.事物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过程

107.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的发展。由此可见()

A.创新意识决定事物发展 B.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

C.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D.事物的质便就是发展

10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9.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是()

A.现象和本质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原因和结果 D.可能性和现实性110.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

A.原因 B.结果 C.必然性 D.偶然性

111.“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

A.立足于偶然性 B.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

C.抓住偶然的机遇 D.认识和利用了必然

112.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

B.人们用感官感知现象,用思维把握本质

C.现象丰富、多变,本质深刻、稳定

D.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反映

1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思想说明()

A.现象和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

B.假象与错觉是一回事

C.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行动的必要条件

D.要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可能性

114.兵不厌诈,声东击西,诱前袭后,都是战争中用来迷惑对手的一种()

A.真象 B.假象 C.错觉 D.谬误

115.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这种情况主要说明()

A.本质是无法掌握的 B.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向导

C.掌握本质必须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D.真象才能表现本质

116.我们明确现在和将来的目标,既不能把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推迟到将来,也不能不顾条件,把在将来才能办到的事情硬要提到现在来做。因此,要求人们必须区分()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117.所谓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A.现实的可能性 B.非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思维中的可能性 D.坏的可能性

118.“眼望高山,脚踏实地”这句民间谚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抽象的可能性不能转化为现实

B.显示的可能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C.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

D.要面对现实,甘于现实

119.事物的内容是()

A.潜在的尚未被发现的东西

B.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C.事物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120.关于思维方法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思维方法其本质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关系

B.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C.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功能

D.思维方法比思维结果更为重要,它决定认识活动的成果

121.矛盾分析方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是指()

A.归纳 B.演绎 C.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122.思想方法是哲学观点的运用和具体化,其中的哲学矛盾论的观点具体运用所转化的思想方法主要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C.团结——批评——团结的思想方法

D.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23.下述关于辩证思维的错误观点是()

A.辩证思维就是主观辩证法

B.辩证思维施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辩证思维属于意识现象

D.辩证思维施唯心辩证的思维方法

124.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逻辑和历史相一致

125.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式相互补充、交替使用的。归纳()

A.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性

B.能区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C.所获得的结论是充分可靠

D.能揭示个别事物的多方面的属性

126.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

A.信息方法 B.结构——功能方法 C.理想化方法 D.矛盾分析方法

127.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这是思维活动中的()

A.感性具体 B.理性抽象 C.理性具体 D.感性认识

128.人们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对事物各方面的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的关于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属于()

A.感性具体 B.思维的具体 C.理性的抽象 D.思维的抽象

129.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

A.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 B.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

C.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 D.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

二、多项选择题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

A.其直接理论来源是西方哲学

B.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C.是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

D.其研究对象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

A.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

B.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

C.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D.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是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 B.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对象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感性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6.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 B.基础 C.属性 D.承担者

7.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击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一观点说明()

A.意识活动不能离开语言

B.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C.人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语言

D.语言是一种非理性因素

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0.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说明()

A.意识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差别性

C.意识的选择性

D.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11.人工智能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神秘的超物质的东西

B.人们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和模拟意识

C.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的科学性

D.它会在本质上超过人的智能

12.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

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身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B.精神与物质根本性质不同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15.牛顿说:“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这一观点()

A.认为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B.属于“绝对时空“观

C.认为时空与事物的变化没有关系

D.割裂了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16.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这些都进一步证明。()

A.时空和物质运动的统一

B.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C.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时空不变与时空观念可变的统一

17.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A.无限的时空是由有限的时空构成的

B.有限时空的事物都包含无限时空的结构和层次

C.超出有限时空的界限即趋向无限时空

D.时空的无限性决定了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世界的唯一性

1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具体表现在()

A.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D.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19.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

A.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统一于物质

B.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C.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D.物质世界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结底都是()A.物质的表现形态

B.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C.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

D.物质世界自身的变化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

A.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原理的根据

22.列宁说:“除了运动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这句话表明()

A.世界统一于运动

B.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C.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23.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24.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有()

A.阶级斗争 B.艺术活动 C.教育活动 D.科学实验

25.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2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对象性的活动

B.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

C.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D.人类的存在方式

27.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创造物质世界的全部内容

28.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9.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

A.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

B.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C.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

D.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30.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A.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

B.人可以发现、完善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人可以利用规律

31.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势,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

A.不能藐视规律,但可以发明和改变规律

B.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

C.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D.要提高正确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32.关于社会规律,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社会规律是实践规律

B.社会规律包含客观制约主观和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C.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不同的表现形式

D.社会规律通过保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3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C.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D.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4.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5.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

A.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B.要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C.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36.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A.有目的地调控、改变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B.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C.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7.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是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原理相关联的问题。社会历史趋向属于()

A.历史决定论的内容

B.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C.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

D.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38.唯物辩证法()

A.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其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9.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复杂多样性 D.条件性

4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有的具体事物都是会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4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发展史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42.麻雀吃粮食,也吃虫子,捕杀麻雀而得粮食,势必也使虫子泛滥。这种现象表明()A.生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B.现实的联系是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

C.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D.直接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43.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形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A.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B.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C.整体和部分市相互渗透的

D.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44.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新事物()

A.符合历史必然性

B.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

D.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45.唯物辩证法认为()

A.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B.世界时过程的集合体

C.一切联系都要通过中介来实现

D.整体等于各个独立部分的总和

46.关于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事物的发展史永恒和普遍的

B.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或变化

C.事物的质变和否定就是发展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4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成长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D.青年人的水平总是高于老年人的水平

48.发展的过程性原理要求人们 ( )

A.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

B.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

C.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的观点

D.坚持世界时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

4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5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良好总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51.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两者都是实体范畴

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C.前者是主观辩证法,后者是客观辩证法

D.前者是可以并应该排除的,后者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52.矛盾的同一性的形式包括矛盾双方()

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渗透 D.相互转化

53.下列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现象有()

A.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B.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

C.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D.思想理论领域不同意见的争论

54.矛盾同一性在十五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星湖西区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同一性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D.同一性使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55.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有()

A.不同事物有其特殊矛盾

B.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矛盾

C.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D.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56.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强调民族的特殊性,而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全然不顾民族的特点,它们各执一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A.前者以特殊性否定普遍性

B.后者以普遍性否定特殊性

C.两者都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两者都坚持重点论

57.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58.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

A.某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B.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C.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D.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59.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B.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C.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D.新旧事物之间容不得又离不得

60.越是在恶劣环境下生长起来的生物,越是茁壮,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这一现象包含的哲理有()

A.环境是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

B.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

C.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唯有恶劣环境才能使生物生长

61.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62.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一思想说明()

A.柔弱的东西可左右坚强的事物

B.以柔克刚是事物的本性

C.至肉决定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D.至柔与至坚的对立统一

6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64.关于事物的度,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B.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度就是十五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D.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适度原则

65.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质变是()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化

C.超出原有事物度的范围的变化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66.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质变完成、体现和巩固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67.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8.有厨子在家切肉,匿一块于怀中。妻见之,骂曰:“这是自家的肉,何为如此?”答曰:“我忘了。”这则笑话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作事情要防微杜渐,毋以恶小而为之

C.习惯仅仅是自然和意识现象

D.应该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69.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

A.肯定总是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B.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C.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就是质的飞跃

D.肯定和否定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70.同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扬弃

B.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

C.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71.关于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它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

B.从内容上看,它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C.从形式上看,它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它是由各种实例的总合构成的

72.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有()

A.实践——认识——实践

B.麦株——麦粒——麦株

C.团结——批评——团结

D.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

73.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前进性体现在()

A.每一次否定都是量变,都有数量增减或场所变更

B.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倒新阶段

C.每一次否定都有一个周期,都仿佛回到了出发点

D.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74.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螺旋式的

B.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C.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基本趋向是反复

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7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命题包含的哲理有()

A.新陈代谢是事物的辩证本性

B.事物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D.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77.唯物辩证法认为()

A.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B.哲学上的肯定和否定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赞同和反对

C.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

D.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78.客观辩证法()

A.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

B.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C.是指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D.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9.主观辩证法是()

A.辩证的思维

B.唯心主义辩证法

C.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计算机导论试卷第1章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 A、1950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8年 2.与二进制数(10111.101)2等值的十进制数是( )。 A、23.625 B、23.5 C、39.5 D、39.625 3.与十进制数(101.1)10等值的二进制数是( )。 A、5.5 B、110010.00011 C、11000101.0011 D、1100101.000110011… 4.与十六进制数(1AE.5D)16等值的八进制数是( )。 A、(647.272)8 B、(565.727)8 C、(656.272)8 14 160 16 2 ‘ D、(656.235)8 5.与二进制数(1111111111)2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 A、FF3H B、3FFH C、210-1 D、1777O 6. 在PC机中,1MB准确等于( )。 A、1000×1000KB B、1024×1024KB C、1024×1024B D、1000×1000B 7.已知真值X= 11101010,则其补码[X]补等于( )。 A、00010110 B、01101010 C、10010110 D、0010110 8.已知机器数[X]反=11111111,则其真值X为( )。 A、00000000 B、+0000000 C、10000000 D、-0000000 9.已知[X]原=10011110,则其对应的[X]补为( )。 A、01100010 B、11100001 C、-0011110 D、11100010 10.已知A =01011101,B =11101010,则A○+B为( )。 A、10110111 B、01001000 C、11111111 D、10100010 11.1MB等于( )字节? A、10K B、100K C、1024K D、10000K 12.把十进制数215转换成二进制数,结果为( )。 A、10010110 B、11011001 C、11101001 D、11010111 13.ASCII是( )。 A、条形码 B、二~十进制编码 C、二进制码 D、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14.已知3×4=10,则5×6=( )。 A、24 B、26 C、30 D、36 15.已知“B”的ASCII码值是66,则码值为1000100的字符为( )。 A、“C” B、“D” C、“E” D、“F” 16.一个汉字字形采用( )点阵时,其字形码要占72B。 A、16×16 B、24×24 C、32×32 D、48×48 17.已知内存条的容量为16MB,则其对应的地址寄存器最少应有( )。 A、8位 B、16位 C、24位 D、36位 18.MIPS是表示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一种单位,其含义是( )。

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论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一、填空题 1、一个计算机系统有和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的使用状况,满足对资源的要求,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协调各程序对资源的使用冲突。 3、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两级接口是是。 4、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是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5、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讲,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分为、、、和用户界面。 6、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常用的处理操作系统主要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成为,它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成为,衡量这种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系统的;在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相应。设计这种系统时,应首先考虑系统的。 7、UNIX系统是操作系统,DOS系统是操作系统。 8、现代操作系统通常为用户提供三种界面:、和。 9、计算机中CPU的工作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两种。系统态运行程序,用户态运行程序。 10、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突破是采用技术。 11、操作系统的生成过程是运行操作系统厂商提供的或。 12、操作系统的五大类是,,,,。 13、多用户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在用户之间有。 14、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为,实时系统则追求。 15、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工作时必须知道。 16、分布式操作系统需要全局的,所有的CPU运行同样的。 17、批处理系统加上就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18、现在的网络操作系统常用的有和。 二、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工具软件 2、操作系统是一组()程序。 A、文件管理 B、中断处理 C、资源管理 D、设备管理 3、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按功能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1)、(2)、(3)、个人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基本类型。其中(1)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和效率,而(2)、是一旦有处理请求和要求处理的数据时,CPU就应该立即处理该数据并将结果及时送回,例如(4)等。 (1)、(2)、(3)供选择的答案为: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习题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第4章文件管理 第4章习题解答 1、什么叫文件? 答:所谓文件是指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 2、文件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存取”。为了能正确地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①、实现从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间的转换。 ②、有效地分配文件的存储空间。 ③、建立文件目录。 ④、提供合适的存取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 ⑤、实现文件的安全性。 ⑥、提供一组文件操作。 3、解释下列术语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存储介质、卷、块、记录、文件。 答:存储介质:指信息的载体,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光盘、卡片等称为存储介质。 卷: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块:存储介质上可连续存储信息的一个区域称为块,也叫物理记录。 记录:记录分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逻辑记录指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物理记录即块。 文件:把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一卷存储介质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块,能用来存放一个或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记录组成,这样的文件被称为记录式文件;一个记录可占用存储介质上的一块,或一块中可以存放多个记录。 4、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答:用户是从使用的角度来组织文件,用户把能观察到的且可以处理的信息根据使用要求构造成文件,这种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系统是从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角度来组织文件,在存储媒介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5、解释顺序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

答:1、顺序结构: 将一个文件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在存储介质(磁盘)中相邻的块上,这种存储结构保证了逻辑记录顺序和物理块顺序相一致。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是顺序结构的,因为磁带机本身就是个顺序存取的设备。) 2、链接结构(串联结构): 文件所占用的存储介质物理块不再要求连续(相邻)的,可以分散在存储媒介上。在结构上,采用链表的结构方式,将每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用来存放下一个物理块的地址,形成指针链。最后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为0表示结束。 3、索引结构: 和链接结构一样,也是一个非连续存储的结构,但它不采用链接方式,而是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索引表中存放文件中每一个记录存放的物理地址。 6、解释记录的成组和分解操作。采用这种技术有什么优点? 答:1、当文件的一个逻辑记录的长度小于一个物理块的长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合并成一组存到一个物理块中,这个工作称为成组。访问某个记录的时候,需要把这个记录从它所在的块中的一组记录中分离出来,这一工作称为分解。 2、记录的成组和分解可以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减少存储设备的启动次数。因为I/O操作每次都要读进来一块,成组后,就意味着一次读进来多个连续的记录,当顺序访问记录的时候,可以节省I/O次数。但是,成组和分解都需要设立缓冲区,成组时先在缓冲区中将记录成组,然后再将组存放到物理块中,分解的时候是将块读到缓冲区中,再进行访问记录的分离。缓冲区的建立增加了系统的开销。其次,成组与分解需要软件做额外的工作。 7、假定某个文件由长度为80个字符的100个逻辑记录组成,磁盘存储空间被划分成长度为2048个字符的块,为有效地使用磁盘空间,你可采用成组方式把文件存放到磁盘上,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文件至少占用多少磁盘存储块? ②、若该文件是以链接结构形式在磁盘上的,现用户要求使用第28个逻辑记录,写出系统为满足用户要求而应做的主要工作。 答:①、每块能存放的记录个数为「2048/80」=25个。 一共需要 100/25=4块。

计算机概论第一次作业

1、请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1)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2)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3)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空间。 2、什么是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操作系统的种类很多,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到超级计算机的大型操作系统。 3、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 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 4、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设备,它采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来存储信息。这些器件也称为记忆元件。在计算机中采用只有两个数码“0”和“1”的二进制来表示数据。记忆元件的两种稳定状态分别表示为“0”和“1”。日常使用的十进制数必须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才能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中处理的各种字符,例如英文字母、运算符号等,也要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才能存储和操作。 5、计算机硬件有哪些部件,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作业治疗概论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 作业治疗概述 一、作业治疗的概念 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choose)、参与(engagement)、应用(apply)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与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与贡献社会。 1、作业治疗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的一门学科。 2、作业治疗的基本目的是使人能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 3、作业治疗师通过促使患者参与活动来提高患者的参与能力或通过环境改造来改善患者的参与能力。 4、作业疗法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包含通过作业治疗促进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的学科。 5、作业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让人们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1)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作业治疗师通过协助、引导患者还有他们的社区、家人一起工作和共同制定计划来提高他们去从事于他们想要的,需要的,和所期望去做的活动的能力。 或者通过改良他们的作业和环境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作业参与。 二、作业治疗的目的: (1)维持患者现有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自理、家务、社交、心理多方面得到最大的独立性,在生活各方面继续参与并作出贡献,选择自身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2)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3)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自助具。 (4)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 (5)强化患者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三、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是一种治疗手段。患者在反复实践和完成作业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康复。 四、作业范围 (一)、活动行为范畴: 1、日常生活活动: 2、工作/生产力: 3、休闲娱乐:

第四章 复习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

第四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B)次序登记在空 闲区表中。 A. 地址递减 B. 地址递增 C. 长度递减 D. 长度递增 2.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 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 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 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 3. 不适宜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存储管理方式是(D)。 A. 页式 B. 段式 C. 段页式 D. 可变分区 4.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采用了页式存储管理。如果允许并行工作的道数为n(n>1),则 系统中同时建立的页表数一定为(C)。 A. 1 B. n C. <=n D. n+1 5. 在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中,可供用户使用的主存区域起始地址存放在(B)。 A. 基址寄存器 B. 界限寄存器 C. 限长寄存器 D. 相联寄存器 6. 重定位的含义是(C)。 A. 把主存中的一个程序从一个区域重新定位到另一个区域 B. 把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C. 把逻辑地址换砖成绝对地址 D. 把辅助存储器中的程序定位到主存的某个区域 7. 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因而,分页的工作是在 (C)时进行的。 A. 用户编制程序 B. 地址转换 C. 操作系统装入作业 D. 系统初始化 8.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 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 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 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 9. 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若发现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储器中,则硬件要产生一个 (C)中断。 A. I/O B. 缺段 C. 缺页 D. 访管 10. 主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假定这些地址用n个二进制位来区分, 则主存储器的容量为(D)。 A. 2n个字 B. 2n-1个字 C. 2n-1个字节 D. 2n个字节 11. 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C)页面调出。 A. 最先进入 B. 最后进入 C. 最近最久未访问 D. 最近经常访问

新版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习题答案-新版-精选.pdf

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 (1) 试说明什么是操作系统,它具有什么特征?其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解: 操作系统就是一组管理与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并对各项任务进行合理化调度,且附加了各种便于用户操作的工具的软件层次。 现代操作系统都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特性,其中并发性是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性均基于并发性而存在。 (2) 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解: 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等特性。其中有效性指 的是OS应能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方便性指的是配置了OS后的计算机应该更容易使用。这两个性质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设计目标。开放性指的是OS应遵循世界标准规范,如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可扩展性指的是OS应提供良好的系统结构,使得新设备、新功能和新模块能方便地加载到当前系统中,同时也要提供修改老模块的可能,这种对系统软硬件组成以及功能的扩充保证称为可扩展性。 (3) 操作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 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一个优良的运行环境,以便多道程序能够有序地、高效地获得执行,而在运行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响应速度,并保证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因此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此外,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方便、有效的使用系统能力的手段,现代操作系 统还需要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接口。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操作系统中通常还具备基本 的网络服务功能和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支持。 (4) 试说明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在交互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异同。 解: 交互性:分时系统能够使用户和系统进行人-机对话。实时系统也具有交互性, 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及时性: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是以人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为标准,而实时控制系 统对响应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它是以控制过程或信息处理中所能接受的延迟为标 准。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系统可靠性要比分时系统高。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采用多级 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及数据的安全。 (5) 试比较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异同。 解: 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网络操作系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它们

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课后练习答案

1.1节 1. 上面的两个输入中有且只有一个必须为1,且最下面的输入必须为1。 2. 下面的输入1被NOT门取反为0,使得AND门的输出变为0。因此,OR门的2个输入均为0(记 住,触发器上面的输入保持为0),因此OR门的输出变成0。这就意味着,当触发器下面的输入变回0,AND门的输出仍将保持0。 3. 上面的OR门的输出将变为1,使得上面的NOT门得到一个输出0。这会使得下面的OR门得到 一个输出0,并使得下面的NOT门得到一个输出1。这个1被看作是触发器的输出,同时反馈给了上面的OR门,这时,它将该门的输出保持为1,即使在触发器的输入已经变回0。 4. 当时钟为0时,触发器将屏蔽掉电路的输入值。当时钟为1时,触发器将响应电路的输入值。 5. a. 整个电路等同于单个XOR门。 b. 这个电路也等同于单个XOR门。 6. a. 6AF2 b. E85517 c. 48 7. a. 01011111110110010111 b. 0110000100001010 c. 1010101111001101 d. 0000000100000000 1.2节 1. 在第一种情况下,地址为6的存储单元最后结果为值5。在第二种情况下,它的最后结果值为8。 2. 在步骤1当新值写入3号存储单元时,该单元的原始值被擦去了。因此,步骤2并没有将3号存 储单元中原始值存入2号存储单元中。结果是:两个存储单元最后的值都是最初2号存储单元中的值。正确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2号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移到1号存储单元。 步骤2,将3号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移到2号存储单元。 步骤3,将1号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移到3号存储单元。 3. 32768位。 1.3节 1. 有较快的数据检索速度以及较高的传输速率。 2. 这里要记住的一点是,与计算机内部运作速度相比较,机械动作的缓慢表明:我们应该把必 须移动读/写磁头的次数减到最少。如果我们要在写满磁盘的一面后再开始下一面,那么当我们在写满一个道时都必须移动一次读/写磁头。因此磁头移动的次数就大约等于磁盘两个盘面所有道的总和。不过,如果我们通过电子方式在磁盘表面之间切换读/写磁头,我们就只需要在每个柱面写满时才移动一次读/写磁头了。 3. 在这个应用中,必须从海量存储系统中随机地检索信息,而对于CD和DVD等设备中使用的螺 旋系统,这种方法是很耗时的。(而且,现在的技术还无法使CD和DVD设备中的某部分数据进行更新。) 4. 存储空间是以物理扇区为单元分配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扇区组为单元)。如果最 后一个物理扇区没有被写满,可以再填加新的文本,而不需要增加此文档的存储空间。如果最后一个物理扇区已经被写满,那么无论要给该文档填加什么内容,都需要分配额外的物理扇区。 5. 闪存驱动器不需要物理运动,因此所需要的响应时间比较短,而且不会有物理损耗。 6. 缓冲区是一个临时的数据存储区域,通常用作解决数据源与最终目的地不一致性的手段。1.4节

操作系统概论复习大纲

操作系统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了学习操作系统必须先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系统 2.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的形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发展 5.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6.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二)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用户与操作系统的关系;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系统功能调用的作用。 重点是: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程序状态字的作用;系统功能调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特权指令 问答题: 1.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有哪些功能? 3. 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4.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系统功能调用”?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管理部分的实现,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多道程序设计 2.进程的概念 3.进程控制块 4.进程队列 5.中断与中断处理 6.处理器调度 7.线程的概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时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的;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的基本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处理器调度策略;中断的作用。

重点是:多道程序设计,进程,处理器调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 名词解释:多道程序设计,进程,中断,线程 问答题: 1.进程有哪些基本状态,画出进程基本状态变化图。 2.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3.简述中断响应的过程。 4.设计调度算法的原则有哪些? 5.有哪些作业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有哪些进程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7.在分时系统中采用时间片轮转的调度策略有哪些优越性? 8.采用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越性? 综合题(辅导时可以修改下时间) 1.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四个作业到达输入井和需要的计算时间如表所示,现采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算法,忽略作业调度所需的时间。当第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后就可开始调度。 (1)填充表中空白处 (2)四个作业的执行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计算中心的一道单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A、B、C三个作业在等待处理,它们到达系统的时间和估计需计算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法调度时各自的等待时间和完成时间。

计算机概论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概论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人工智能。 答: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2、简述虚拟内存。 答: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都使用了虚拟内存,如Windows家族的“虚拟内存”;Linux的“交换空间”等。 3、简述计算机总线工作原理。 答:计算机系统总线在微型计算机中的地位,如同人的神经中枢系统,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储器的内容进行读写,同样通过总线,实现将CPU内数据写入外设,或由外设读入CPU。微型计算机都采用总线结构。总线就是用来传送信息的一组通信线。微型计算机通过系统总线将各部件连接到一起,实现了微型计算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交换。一般情况下,CPU提供的信号需经过总线形成电路形成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按照传递信息的功能来分,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这些总线提供了微处理器(CPU)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连接线。可以认为,一台微型计算机就是以CPU为核心,其它部件全“挂接”在与CPU 相连接的系统总线上。这种总线结构形式,为组成微型计算机提供了方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规模不一的内存和接口接到系统总线上,很容易形成各种规模的微型计算机。 4、简述计算机编码及常用编码。 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在存储和运算时都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因为计算机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例如,像a、b、c、d这样的52个字母(包括大写)、以及0、1等数字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例如*、#、@等)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也要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具体用哪些二进制数字表示哪个符号,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约定自己的一套(这就叫编码),而大家如果要想互相通信而不造成混乱,那么大家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常用编码有:ASCII、Unicode、UTF-8等。 5、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答: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理论的要点是: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冯·诺伊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伊曼体系结构 6、什么是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操作系统的类型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移动电话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计算机的大型操作系统。许多操作系统制造者对它涵盖范畴的定义也不尽一致,例如有些操作系统集成了图形用户界面,而有些仅使用命令行界面,而将图形用户界面视为一种非必要的应用程序。 7、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作业治疗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 一、学习目标与考纲精要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作业的概念,作业活动的围、层次及容;作业治疗的定义及分类;作业与人生、生活、健康、环境和处境、文化素质的关系。 2. 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作业治疗例、实践模式、参考架构、及治疗方案的关系; 3. 掌握作业治疗的四种临床思维层面及两种思维过程,作业治疗过程的最基本六个步骤,和常用的六种干预手段。 4. 熟悉作业表现模式、人类作业模式、及人、环境与作业模式的基本理论,及常用之参考架构。 5. 了解普通科作业治疗、社会心理作业治疗、发育性作业治疗的容;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及一般专业守则的简介。 6. 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欧美作业治疗发展、作业治疗在亚洲其它各国的发展,、、国作业治疗发展概况;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之比较。 (二)考纲精要 1.作业的概念及活动的意义。 2.作业治疗的定义。 3.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 4.作业治疗临床思维方法。 5.作业治疗的容与分类。

6.作业治疗的专业组织及专业守则。 7.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 8.作业治疗技术发展之趋势。 二、自测训练题(一)名词解释 1. 作业 2. 作业治疗 3. 活动 4.作业表现 5.环境 6.处景 7. 例 8. 实践模式 9.参考架构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活动: A、睡眠活动 B、学业活动 C、没有受薪工作

D、自我照料 E、以上皆是 2.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作业治疗的服务对象: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燥狂症 D、截瘫 E、思觉失调 3.下列哪项不属于休闲活动: A、看电视 B、打太极 C、跑步 D、修饰 E、闲聊 4.作业活动的层次不包括: A、能力/ 技巧 B、角色 C、环境 D、任务 E、行动 5.在环境之中,哪项是属于人类环境? A. 辅助沟通方法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第4章文件管理 第4章习题解答 1、什么叫文件? 答:所谓文件是指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 2、文件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存取”。为了能正确地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①、实现从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间的转换。 ②、有效地分配文件的存储空间。 ③、建立文件目录。 ④、提供合适的存取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 ⑤、实现文件的安全性。 ⑥、提供一组文件操作。 3、解释下列术语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存储介质、卷、块、记录、文件。 答:存储介质:指信息的载体,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光盘、卡片等称为存储介质。 卷: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块:存储介质上可连续存储信息的一个区域称为块,也叫物理记录。 记录:记录分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逻辑记录指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物理记录即块。

文件:把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一卷存储介质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块,能用来存放一个或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记录组成,这样的文件被称为记录式文件;一个记录可占用存储介质上的一块,或一块中可以存放多个记录。 4、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答:用户是从使用的角度来组织文件,用户把能观察到的且可以处理的信息根据使用要求构造成文件,这种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系统是从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角度来组织文件,在存储媒介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5、解释顺序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 答:1、顺序结构: 将一个文件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在存储介质(磁盘)中相邻的块上,这种存储结构保证了逻辑记录顺序和物理块顺序相一致。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是顺序结构的,因为磁带机本身就是个顺序存取的设备。) 2、链接结构(串联结构): 文件所占用的存储介质物理块不再要求连续(相邻)的,可以分散在存储媒介上。在结构上,采用链表的结构方式,将每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用来存放下一个物理块的地址,形成指针链。最后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为0表示结束。 3、索引结构:

操作系统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1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设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1.方便性; 2.有效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提供用户与硬件系统之间的软件接口,使用户能通过操作系统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2)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使之得到有效利用。(3)作为虚拟机,合理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 总之,所谓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操作系统能够把一台“裸机”改造成一台功能更强大,用户使用更方便灵活,更安全可靠的“虚拟机”。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 1.1.3操作系统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备五大功能。 1.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又称“处理机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对中央处理器(CPU)进行管理。为了提高宝贵的CPU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单道程序技术的缺点,操作系统采用多道程序技术,即在内存中同时驻留若干道已经开始但又尚未结束的程序,当一个程序因等待某一条件而不能运行下去时,就把CPU的使用权交给另一个程序;或者,当出现了一个比当前运行的程序更重要的可执行程序时,后者应能抢占CPU的使用权。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多个程序共享CPU资源,CPU的利用率较高。在多道环境下,程序之间并不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需要通过同步、互斥等通信手段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多道程序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选择题 1.在网络上只要有一个结点故障就可能会使整个网络瘫痪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B、总线型C、环型D、分布式网络 2.一般来说,用来组织广域网的拓扑方案是()。 A.总线型网 B.星型网 C.环型 D.分布式网 3.以下关于星型网说法正确的是(假定集中区所用设备是集线器)()。 A.一旦集线器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就会崩溃 B.如果有一段网络介质断裂了,则整个网路不能正常工作 C.因为网络的唯一集中区位于集线器处,所以星型拓扑结构易于维护 D.星型网络消除了端用户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4.以下关于局域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B.局域具有较高的就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 C.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局域网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5.最先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E thernet C.B ITNET D.Internet 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A.数据通信B、资源共享C、远程登录D、分布式处理 7.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使用了()。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调制解调器 C.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D.集中器 8.消息服务的典型应用是()。 A.天气预报 B.文件归档 C.电子邮件 D.数据移动 9.组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相互共享资源,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 件与()。 A.大型机 B.通信系统 C.服务器 D.数据 10.下面哪一项不是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全互联性 11.一个拥有80个职员的公司,不久的将来将扩展到100多人,每个员工拥有一台计算机,现要求将这些计算机连网,实现资源共享,最能满足此公司要求的网络类型是()。 A.主机/终端 B.对等方式 C.客户/服务器方式 D.Internet 1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A.资源子网 B.F DDI网 C.通信子网 D.城域网 13.广域网通常比局域网慢的主要原因是()。 A.广域网要更多的中转,而每个中转需要花费时间 B.广域网为了覆盖大的范围,通常采用慢速的公众交换网络 C.广域网的硬件技术没有局域网的硬件技术先进 D.广域网的软件技术没有局域网的软件技术先进 14.局域网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类型主要有()。 A.总线型 B.总线型、环型、星型 C.总线型、环型 D.总线型、星型、网状型 15.()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提供各种连接技术的信息交换技术。 A.计算机系统 B.数据通信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通信控制处理机 16.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A.OCTOPUS B.Newhall C.DA TAPAC D.ARPANET 17.在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中,()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任务。 A.资源子网 B.局域网 C.通信子网 D.广域网 18.在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通信线路 C.主机算计 D.终端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一、本章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 1、操作系统的定义: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相关的一层系统软件,由一整套分层次的控制程序(模块)组成,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它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等。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让用户无需了解硬件细节,而是直接利用逻辑命令就能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 2、操作系统的特性:操作系统具备了程序并发、资源共享和独立随机可访问三大特征。(1)程序的并发: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把一个功能上独立的程序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都需要占用一部分系统资源,包括占用处理器时间、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若某一段时间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进程在运行,则称为“程序的并发”。 (2)资源共享:资源的共享是指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多个拥有授权的用户或程序所共用,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 (3)独立随机可访问:在多任务环境下执行的每一个进程在逻辑上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如果有充分的资源保障,每一个进程都会独立的完成并且其执行速度与其它进程无关,进程执行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也是独立的并且是随机发生的。这种独立和随机性形成了对操作系统的客观要求,即必须具备同时处理多个随机并发进程的能力,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程序要保证对资源的访问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3、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最主要任务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中央处理机的使用进行调度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处理能力。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的管理实现对处理机的管理,包括进程创建、进程执行、进程通信、进程撤销、进程等待和进程优先级控制等。 (2)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指对内存及其扩展空间的管理。由于内存资源的紧缺性,存储管理的目标是为程序设计者提供方便、安全和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为每一个进程分配内存并保护每一个获得内存空间的进程不被其他进程破坏; ②将分配给各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正确地映射为相应的物理地址空间; ③利用虚拟内存管理实现扩大内存空间的效果; ④进程完成或撤销时及时回收分配出去的内存,以供其它进程使用。 存储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①分区式存储管理; ②页式存储管理; ③段式与段页式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指对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管理。通常设备管理技术包括中断、输入输出缓存、通道技术和设备的虚拟化等技术。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 ①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备的类型控制设备工作、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操作; ②当多个进程同时请求某一独享设备时,按照一定的策略对设备进行分配和管理,以保证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③充分利用系统的通道和中断功能等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4)文件管理:大量的程序、文档、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外存中。文件管理系统是操作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第三版).doc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 第一章一、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把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同意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3、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几十万次以上。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市纪委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有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高超的记忆能力。能够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即把编号的程序输入计算机,机器便可依次逐条执行,这就使计算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4、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 实时控制(4)人工智能 (5)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6)娱乐和游戏 5、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2·采用现金的信息技术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 7、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 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多方位的,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的人才。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8、说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及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含义。 9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些?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硬件、软件、网络及其应用等。 第二章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数制?采用位权表示法的数制具有哪3个特点?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特点:(1)数字的总个数等于基数。(2)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 (3)每个数都要乘以基数的幂次,该幂次由每个数字所在的为止决定。 2 二进制的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则是什么? (1)加法运算规则:0+0=0 0+1=1 1+0=1 1+1=10 (2)乘法运算法则0*0=0 0*1=0 1*0=0 1*1=1 3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证书的规则是什么?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除基取余,先余为低,后余为高。(2)乘基取整,先整为高,后整为低。 4 将下列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6,12,286,1024,0.25,7.125,2.62 5 答:(6)

作业治疗概论

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宿迁市宿城区 人民医院 作业治疗概述 一、作业治疗的概念 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choose)参与(engagement)应用(apply)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与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与贡献社会。 1、作业治疗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的一门学科。 2、作业治疗的基本目的是使人能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 3、作业治疗师通过促使患者参与活动来提高患者的参与能力或通过环境改造来改善患者的参与能力。 4、作业疗法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包含通过作业治疗促进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的学科。 5、作业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让人们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1) 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作业治疗师通过协助、引导患者还有他们的社区、家人一起工作和共同制定计划来提高他们去从事于他们想要的,需要的,和所期 望去做的活动的能力。 或者通过改良他们的作业和环境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作业参与。 二、作业治疗的目的: (一)维持患者现有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自理、家务、社交、心理多方面得到最大的独立性,在生活各方面继续参与并作出贡献,选择自身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三)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自助具。 (四)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⑸强化患者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三、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是一种治疗手段。患者在反复实践和完成作业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康复。 四、作业范围 1. 、活动行为范畴: 1、日常生活活动:

操作系统概论重点整理(2017年张琼声版)

操作系统概论-02323(2017年张琼声版本) 第一章: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软件,是不同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初始化文件的集合,可执行。 操作系统是提供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并且通过这个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接口是两个不同部分的交接面。接口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最终都是由硬件的操作来实现的,计算机屏蔽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 操作系统完成的两个目标: ○1与硬件相互作用,为包含在所有硬件平台上的所有底层可编程部件提供服务。○2为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即用户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现代计算机特点是支持多任务,,一方面保证用户程序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 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的发展: 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微机操作系--实时操作系统 无操作系统阶段:电子管,无存储设备,第一台: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尼阿克」 单道批处理系统:晶体管,磁性存储设备,内存中有一道批处理作业,计算机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多道程序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终端)。 微机操作系统:第一台Intel公司顾问GaryKildall 编写的CP/M系统,是一台磁盘操作系统,用于Intel8080.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海底探测、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 ●批处理、实时、分时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单道批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优点:减少了等待人工操作的时间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优点:能够使CPU和内存IO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