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 第二版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 第二版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 第二版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 第二版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第二版)

分章导读

第一章导言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分为四个小题目:语音学和音系学,理论和分析,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全书的框架。

第一小节介绍本学科的研究范围。作者提出语音学和音系学从两个层面研究人类语音的发生和感知:第一个层面是语音的解剖和生理层面,涉及发音器官及功能、语音、传递语音的声波、听者对语音声波的分析和处理。在这一层面上的研究称为“语音学”,可以细分为语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或感知)语音学。在第二个层面上,语音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具有传达意义的目的,在这一层面上的语音研究称为“音系学”,因此音系学常被看作是与特定语言内部的语音构造有关的。

第二小节论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指出本书旨在介绍一种科学的理论方法,是与会不会发音或会不会模仿截然不同的。普通人通过说话表达意义,从不有意识地考虑自己的哪些器官在做什么样的动作,但语言学家所感兴趣的恰恰是说话者的这些细微的过程和活动,并对此进行分析,对器官的动作和活动如何表达意义作出解释。

第三小节首先讲解语音学和音系学对口语的记录和描述以及对英语拼写的指导作用,然后讨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有关英语标准发音(RP)的争论,最后说明语音研究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联系。从事录音、语言描述和语言教学工作的人对语音知识会有一定的兴趣,而从事听力学、语言矫治和言语病理学的人员需要具备坚实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基础。二十世纪的科技进步为语音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使语音研究的成果与生理学、物理学和电子学有了更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语音研究与科学技术结合在语音合成和语音-文本转换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对理论探索的兴趣,使语音学家和音系学家得以更加紧密地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

第四小节叙述本书的框架,指出各章的目的和方法。本书在结构上比较特别,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内容交叉进行。第二、三、六、七、八章明显属于语音学的内容,其余各章属于音系学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模糊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界限,使这两个在很长一段时间独立进行研究的学科更加一致起来。

思考题:

1.语音学和音系学在对语音的研究上有哪些异同点?

2.语音学和音系学与我们平时发音的关系是什么?

3.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哪些其他领域?

4.语音学和音系学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什么关系?

本章讲述语音的发生,分为十六小节。第一小节是引言,简要说明什么是语音,其余部分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发音机制(2.2 – 2.6)。

2.元音(2.7 – 2.8)。

3.辅音(2.9 – 2.16)。

关于语音的发生机制,本章强调各发音器官的功能作用,其生理作用放在第六章讲述。在第二节(2.2)中,图2.2.1描述了发音的过程。多数语言的发音依靠肺部气流的释放,因而呼吸系统成为语音的能源,肺部即储气室,通过挤压肺部使气流向外移动,再对移动的气流进行各种调整,即形成语音。气流调整的重要步骤是声带的振动以及口腔、鼻腔、舌位的变化,发音时气流是否受到某种阻塞又区分出辅音和元音。发元音时,主要依靠口腔和咽腔的形状变化;发辅音时,气流在声腔的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受到阻塞,形成各种不同的辅音。第三节(2.3)告诉我们各发音器官的名称,第四节(2.4)指出语音的描述要求我们必须把语音切分成音段,而音段的有序构成正是语音有别于其他杂音的关键所在。第五节(2.5)解释气流的生成机制,重点讨论了肺部气流、声门气流和软腭气流三种气流机制。第六节(2.6)介绍喉部的成音作用,计有清音、耳语音、挤喉音、浊音和吱嘎音五种。

元音在第七节中称为vocalic sounds,认为比vowel sounds更为确切。元音的发生主要依靠舌和唇位置的变化调整口腔的大小和形状。基本元音图将口腔按高低、前后分为八个部位,分别代表根据双唇张开和闭合构成的十六个可能的发音部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音部位代表的是一种可参照的部位,因为它们是口腔前后的极端位置,发出这些部位的音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具体语言的发音极有可能只是接近这些位置,例如英语中的[i]与基本元音中的[i]便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只能说二者具有近似的音质。元音图把口腔上下分为四个部分,前后分为三个部分,在同一个位置上又因圆唇和不圆唇而有两个不同的元音。在具体语言中,个别元音又参照基本元音有长短、高低、前后的细微变化,在窄式音标中用附加符号标出。接着,第八节(2.8)讲元音的长度(长元音)和滑动(双元音)问题。

关于辅音(2.9 – 2.16),描述的参数主要是口/鼻、清/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而发音的部位和方式又是术语的难点。辅音是对气流在某个位置以某种方式进行阻塞,因此首先要熟悉各个发音部位的名称(2.10),其次要掌握发音方式的要领(2.12)。

辅音与辅音、辅音与元音连接在一起,往往会使某个单音发生细微的变化,如齿音前面的鼻音会出现齿化现象(2.11),辅音的部位和方式不同会影响到后面元音的口型发生变化(2.13)等。此外,同一个部位、同一种方式的辅音在强弱(2.14)、长短(2.15)、清浊和送气(2.16)等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应该说明的是,语音的这些变化,就语音学来讲,是音质上的差别,而在音系学上,则需研究变化条件的规律。

思考题:

1.语音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2.辅音和元音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怎样描述辅音和元音的音素?

4.单独的语音音段和语音连串中分离出来的语音有什么不同?

在任何一个科学体系中,我们都试图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单位进行研究。语言的研究单位可以是语音、音节、词、句子,这一方面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更主要的还是语言本身也是由这种可分离的、有限的成分构成的,好比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和原子既是物质构成的成分,又是化学家研究的单位。

语言的有限成分构成了语言的系统性,对有限成分进行选择和结合,就可以构造出无限的语言实例。因而我们可以说,英语中conduct是由七个音素组成、有两个音节的一个词。这里,音素、音节、词都是语言研究的单位,假如我们要讨论英语重音问题,音节就是必要的单位。

语言的研究单位可以因语言而异,如汉语中有“字”的单位,而英语中没有,但多数情况下语言的研究单位是共享的。难办的是,语言单位的分离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要在连续的语音中分离出独立的音段,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章第一节(3.1)论述了语音单位的划分,针对音段和音节的切分进行了分析。语音切分的难点在于“复合发音”(3.2),包括:

· 鼻化(3.3),指口腔音带有鼻腔共鸣。相邻鼻音引起的口腔音鼻化称为“同步鼻化”,有些语言中口腔塞音由鼻音起发,称为“前鼻化音”,反之称为“后鼻化音”。

· 唇化(3.4),指不圆唇的音发生圆唇现象,主要由临近的圆唇音引起。

· 硬腭化(3.5),指发齿龈音时舌尖向硬腭前部移动。

· 软腭化(3.6),发齿龈音时舌面向软腭或咽部移动。

· 塞擦音(3.7),由塞音后接擦音构成的一个音,如英语的[ts]。

· 双塞音(3.8),两个塞音构成的一个音。

· 儿化(3.9),即美式英语和北京话常在元音后带有的儿化音。

· 双滑音(3.10),由两个元音构成,前一个元音向后一个元音滑动。包括三种情况:上滑音(前音短,后音长)、下滑音(前因长,后音短)和双元音(二音等长)。

以上复合发音引发了元音辅音的区分和音节结构的一些问题,本章最后三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音节(3.11)是一个比较难确定的单位,曾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这里介绍的是一个比较普遍接受的看法,即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核心构成,有时前面有辅音作起音,后面有辅音作尾音,因此音节的划分常以元音决定。但在许多语言中,特定的辅音也可以构成音节,例如,英语中词尾的鼻音或边音常与前面的塞音构成非重读音节,德语的词尾鼻音亦有此倾向。半元音则是在发音方法上似元音,而又不构成音节的。

由于各语言的不同,在语音和音节切分上的难易程度也不同(3.12)。双元音的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3.13),有些语言有三元音,有些语言的双元音是由一个元音和一个半元音或一个半元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也有两个元音中间夹着一个半元音的,还有两个元音相邻却根本不是双元音的情况。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本书在3.14中进行了分析。

思考题:

1.针对汉语或英语进行语音单位的分析。

2.什么是复合发音?它是一种什么现象?

3.怎样判断音节?查阅一下其他书籍,找出有关音节的一些理论。

4.结合本章内容,讨论如何解释复杂的语音现象。

第四章语音的音位结构

音位概念的形成是19世纪70年代。关于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涉及的人物,Geoffrey Sampson的Schools of Linguistics (Hutchinson, 1980, p. 246)有所提及,R. H. Robins在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Longman, 1997)一书的第八章有比较详细的讨论,本书第十一章也有专节介绍。作为本章的背景,这里首先作一简要介绍。

法国语音学家德斯热奈特(A. Dufriche-Desgenettes)于1873年最早使用phoneme一词。英国的斯威特(Henry Sweet)在其Handbook of Phonetics (1877)一书中也论及音位的概念,指出有些语音变化具有区别性,有些不具有区别性,在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性的音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具有区别性。斯威特提出了“宽式”和“窄式”的注音方法,尚未使用phoneme这个词。索绪尔(F. de Saussure)在1878年出版的Memoire一文中使用了phoneme这个词。对phoneme 这一概念进行比较完整的阐述是当时在俄国教书的波兰籍教授库尔德内(Baudouin de Courtenay),他的音位理论论著于1893年出版。自然,他对音位的认识和研究应该早于这个时间,与德斯热奈特和斯威特的时间相仿,只是他们之间当时并没有什么联系。

在20世纪20年代,围绕音位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把它看作是心理学实体,有人认为是生理学实体,有人说它是抽象实体,也有人觉得它仅仅是用于描写的工具。Robins 认为音位理论第一次最为有意义的进展是当时以特鲁别茨科伊(N. Trubetzkoy)、马泰休斯(V. Mathesius)和雅柯布逊(R. Jacobson)为首的布拉格学派。他们运用索绪尔的理论阐述音位概念,用结构主义观点解释语言成分。这样,语音属于“言语(parole)”,音位属于“语言(langue)”。他们不把音位看作是一组语音或一种注音方法,而是看作一种复杂的、通过语音来实现的音系单位。布拉格学派还确定音位符号放在 / / 内,语音符号放在 [ ] 内,以示区分。

了解了音位概念的来龙去脉,再看一下本章叙述的音位理论的主要要领。

在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分意义的语音数量是有限的,例如英语一般认为有44个单音(一说为48个),实际上这就是音位的数量。从上一章中我们知道,这些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是有变化的,而变化后的语音数量是很大的。举例来说,英语中的 /l/ 在元音前是[l],而在元音后是[…];/p/ 在 [s] 后不送气,在其他位置送气。清塞音的送气与不送气在英语中并不构成意义上的区别,但在汉语中则构成意义上的区别。这种构成意义区别的单位就是音位,不构成意义区别的是语音。造成语音实现上差异的主要是协同发音或同化(4.1),这两个概念类似,协同发音侧重语音音质上的相互一致倾向,同化侧重发音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因此在语音学中主要使用“协同发音”这个术语,在音系学中主要使用“同化”一词。

音位理论是音系学的基础理论,现代音系学的目的是找出音位变体的规律,即变体的分布条件(4.2 – 4.3)。形态学中语素的变化规律也常常被认为是以音系规则作为条件的(4.10),如英语名词复数、动词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和规则动词过去式等。此外,自由变体也是有的(4.11),它们不依规律性的变化条件而变化,也不会造成意义上的影响,往往同个人的习惯或语速有关。

思考题:

1.音位理论对语音研究有什么意义?

2.英语和汉语的音位系统有哪些不同?

3.英语中音位变体的规律主要有哪些?

4.汉语中音位变体的规律主要有哪些?

5.音位变体和语速有关系吗?

第五章生成音系学

本章应该说是本书音系学部分的重点。首先简述生成音系学的起源(5.1):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家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音位学。这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作为新一代的语言学家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他的语言理论中语音系统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何运作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语音系统,这在他与哈勒(Morris Halle)合著的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Harper & Row, 1968, 简称SPE)一书中进行了阐述。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成音系学的诞生,也代表着发展到今天的现代音系学的主流学派。虽然此后的音系学理论和SPE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但直到九十年代的“优选理论”,许多人仍愿意把自己看作属于生成音系学的范围。

正统的生成音系学(5.2)的核心是音系规则的形式化,用区别性特征表示一组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然后再用线性的公式(A?B / C__D)表述音位在某一特定语音环境下的变化。

学习本章的难点在于掌握音位和语音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和规则表达式(rule notation)。然而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上是有缺陷的,本章只叙述了正统的生成音系学是怎么回事,并未告诉学生区别性特征是怎样一个体系,又怎样写出音系规则的表达式。全书在第十章专门讲特征系统,但第十章也只讲了“来龙”,没有讲“去脉”,附录二中罗列的几种特征体系也都是过时的,仿佛只有历史意义而没有现实意义了。

本章对基本音系表达式的讲解(5.3)依据的却是比较近期的区别性特征体系和规则表达式方法,但缺乏对整套特征的描述和语音的特征矩阵。限于篇幅和著作权问题,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列出整套的区别性特征和特征矩阵,建议参考Morris Halle和G. N. Clemens编的Problem Book in Phonology (MIT, 1983),该书中的特征体系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也是本章使用的体系,可惜的是本书在第十章和附录二中都没有介绍这一体系。该体系后来又进行了一些调整,调整后的特征体系见Andrew Spencer编写的Phonology (Blackwell, 1996, pp. 141-4)。

本章对生成音系学的叙述非常拘谨,仅局限于SPE的模式,而此后的发展都放在第十一章“音系学的进程”中一带而过,不时地叫读者参看其他教材(如Michael Kenstowicz的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 Blackwell, 1994)。这固然是作者限于本书的“导论”性质,但即便如此,作为教材,本章的内容过于潦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思考题:

1.生成音系学是怎样产生的?

2.阅读SPE前三章,看看里面讨论了哪些问题。(不要急于撰写批判文章,因为这里面的许多内容显然已经过时了。)

3.什么是“有标记性(markedness)”?结合本章第5.8节,阅读并讨论SPE的最后一章。

第六章语音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在本书第一版中,这一章是放在最前面的。本章和后面两章都是技术性比较强的,考虑到内容的难度,在本版中这一章放在发音语音学、音位理论和生成音系学之后,介绍语音学的生理学基础,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声腔的各发音部位。

人类语言的发音是由神经控制的,不同神经控制不同发音部位的肌肉运动。在神经的指挥下,肌肉进行各种收缩和伸张运动,用以发出不同的语音。从语音的感知来说,也是由听觉神经起主要作用的。本章第三节(6.3)介绍神经系统及其对语音发生和感知的作用。此外,呼吸系统在语音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语音的发生主要是气流的运动。第四节(6.4)讲解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发音的关系。

第五节以后讨论各发音部位的作用。喉部(6.5)是呼吸系统的阀门,与气管连接通向肺部。喉部有声带,声带的运动决定语音的某些差异,如声带的颤动具有成音作用(6.6)。咽腔(6.7)连接喉部、口腔和鼻腔,分为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三个部分,利用其形状和容积的变化起影响发音的作用。咽腔上接软腭和鼻腔(6.8),软腭位于口腔后部,它的升降决定口腔音和鼻音的差别。口腔(6.9)是声腔中决定语音质量的最重要部分,人们通过口腔各部位的运动改变口腔形状和大小。口腔中贡献最大的是舌部(6.10),舌的各部位向口腔各部位作运动,是改变口腔形状和大小的根本。口腔最前面是双唇(6.11),双唇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作灵活的运动,其张合、圆扁、升降等活动可以带动相关肌肉的运动,进行不同的发音。下颌(6.12)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但如果想想下颌脱臼就无法说话,其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下颌可以作上下、前后和两侧的运动,其中上下运动对语音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思考题:

1.结合第二章学习的内容,深入领会语言发生过程中各生理部位的作用。

2.为什么说口腔中贡献最大的是舌部?

3.下颌在发音中起什么作用?

第七章语音发生的声学问题

这是本书最长的一章,主要是插图造成的。与发音相关的声学问题是语音实验的基础,它依赖于实验设备,可以把语音变成图形,使听觉形象成为视觉图像,是语音学中和科学技术最为接近的部分。

本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至八节(7.1~7.8)简述语音和声波的性质,第九至十三节(7.9~7.13)讲解语音的声学分析,第十四至十七节(7.14~7.17)介绍现代语音学中的频谱分析方法。最后两节(7.18~7.19)论述发声和声学的关系,并提供了节律的声学分析方法。

声学是对声音从甲物体传递到乙物体进行的科学研究。语音作为一种声音具有声学的性质。声音是振动的结果,振动又靠某种能源生成。振动成为可以听到的声音需要三个条件:传播介质、频率和振幅。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递。频率指时间单位内振动的次数,振幅指振动的幅度。频率和振幅必须在可听到的范围内才能成为可以感知的声音。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振动构成连续的声音,否则为脉冲。声音还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是周期性的,噪音是杂乱无章的声音。这样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时一种声音中既有乐音成分,也有噪音成分。另一个因素是音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音符,因其音质不同会造成感受的差异。这些都是声音的基本性质。

声音的传播是无形的,当声音发出以后,周围的空气受到挤压,由于空气具有弹性,被挤压后还会膨胀,声音在不断的挤压空气和空气的收缩、膨胀过程中得到传送。钟摆、弹簧、音叉的振动都会产生正弦曲线的声波,形成乐音,这是类似语音的声音,又是简单波。三种不同频率的简单波以不同的周期结合在一起,就构成复杂波。

语音的声学过程是通过声腔对声源进行过滤,在发音过程中不断变换声源和声腔的性质。声带的周期性振动叫做成音作用,为声腔提供声源。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振动周期的调整、肌肉紧缩和空气动力对其频率和强度进行修正成为语音输出。

通过有关频谱仪器,我们可以得出语音的图示,对语音进行各种物理分析。

思考题:

1.语音具有哪些声学性质?

2.语音与非语言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如果有条件,自己用仪器制作一些频谱图,按照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口音的人发音上的差异。

第八章语音感知

语音的感知是对语音的听觉和理解,这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本章首先讨论感知的复杂性(8.1),然后介绍人耳的结构(8.2)和感知功能(8.3),简述语音的可识别性(8.4)和对语音的感知(8.5),继而对元音(8.6)和辅音(8.7)的感知、感知的基本单位(8.8)、节律的感知(8.9)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语音感知的复杂性在于,我们对语言单位(音节、词、句)的认识基于多个因素,包括语音信号本身的声学结构、语境、与说话人的熟悉程度、作为听者的期待等等。对于连续的语音信号,有人认为我们具有一种“从整体到部分”的语言处理能力,而不是通过“识别单音-建立结构-再识别意义”的语言处理过程。目前尚有两个问题不明,一是何以识别语音信号的千变万化,二是语言和语境知识在语音信号识别中的作用。

固然,人耳具有复杂的生理结构,但听觉系统除了它的物理性质之外还有其心理性质。语音信号首先必须具备人耳所能识别的物理性质,使听者能够感知其声学的语音特质。比如,声音太低就很难使人听到。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来说,识别单音的能力往往是比较弱的,因此有人把音位的识别看作是一种心理现实。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角度来说,很容易把语言识别看作是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但许多研究证明,对于单音的感知,人们往往依赖于语音环境的提示。本章介绍的对于元音、辅音、音位、节律的识别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语音的感知绝非简单的语音问题。听到别人说话是一回事,理解又是一回事。试考虑,受过不同程度教育的人对同一串语音信号的理解可能不一样。显然这种理解不是纯粹的语音问题,甚至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但是,语言学家解释不了的现象,归结于心理现象似乎是一个好办法,可这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

思考题:

1.举例说明语音感知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2.语音感知在哪些方面可以有心理学的解释?

3.怎样证明语音感知和认知有关?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语音感知的复杂性。

第九章节律

本章讲述有关节律的一些基本概念。节律特征又称非音段特征或超音段,与辅音、元音等容易分离的音段相对。超音段的特点是它们往往超出单音以外,在文字中难于记录。然而,对节律特征的分离并不是不可能的。节律特征主要包括声调、重音和语调,此外还有音高、音长和音响等。

第二节(9.2)介绍超音段的语音学基础,涉及音高、音长和音响的动态模型。音高起加重和强调作用,音长取决于单音的类别和所处的语音环境,音响既受声门下气压的控制,也受有关音节中语音自然响度的影响。三者与音段结构相互作用,可以使我们辨别口语表达中的情感、态度等内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和语音的感知有关。

第三节(9.3)讲节律的体系。节律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声调、重音和语调。在英语中,声调是语调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有升调和降调之分,分别表示疑问和陈述。在汉语中,声调具有区分词的作用。在这方面类似英语的语言称为语调语言,类似汉语的语言称为声调语言。重音常常被认为是某些音节相对于其他音节的一种音响的变化,在英语中,多音节的词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音节重读,称为词重音。根据不同的需要,句子中的重音会有不同的变化,形成重音模型。

第四节(9.4)介绍声调语言。许多亚洲和非洲的语言都是声调语言,使得这一现象显得更为重要。声调语言又分为两种:拱度型(又称旋律型,主要是亚洲语言)和音阶型(又称高低型,主要是非洲语言),前者属音节的性质,后者是词汇的性质。

第五节(9.5)讲述声调重音语言,这类语言(如日语、挪威语、瑞典语等)与完全的声调语言不同,部分词的某个音节带有上升的或下降的重音,用以区别其他的词。

第六至八节(9.6~9.8)分析英语中的重音和语调问题,内容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涉及的理论问题也不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思考题:

1.分析一些英语和汉语的实例,讨论超音段的作用。

2.对比英语和汉语,说明为什么有必要区分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

3.语调语言中有声调问题,声调语言中也有语调问题,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第十章特征体系

本章和下一章是本书的归纳,分别讲特征和音系学的发展。书中不断提及特征的概念,特征是语音的构成成分。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集中介绍了语音的声学特征(10.2)、发音特征(10.3)、感知特征(10.4)、区别性特征(10.5)、音类特征(10.6)和抽象特征(10.7),然后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准确性(10.8)、普遍性(10.9)、离散性(10.10),并介绍了80年代中期从属音系学的特征层级结构(10.11)和90年代初生成音系学的特征几何理论(10.12)。

作者指出,语音的声学特征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总是相对于其发音特征和感知特征而存在的。语音的发音特征比声学特征更容易描述,因为对发音部位的确认来得更为清楚、直接。最著名的两个发音特征体系是Ladefoged在A Course of Phonetics (1982, 第二版)中罗列的“传统特征”(254~264页)和SPE一书第七章中提出的“语音特征”。实际上,这两种特征体系后来都作了很大的修正。Ladefoged在第三版(1993)正文中的特征体系同第二版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并取消了“传统特征”一节,SPE的特征体系后来也经过其他人的多次修改而面目全非了。其中1983年和1992年由哈勒所做的两次语音特征修正方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相比起来,感知特征主观性比较强,许多是凭借印象而产生的。因此,对于研究语音和音系的人来说,没有能够构成体系的感知特征可以参照。

关于区别性特征,可能是我国读者听说得最多的,也是音系学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多的,本书这方面的介绍显然比较薄弱。第五节只介绍了50年代以前的一些有关区别性特征的初步设想,已经完全过时了。对于音类特征和抽象特征以及后面一些问题的讨论也限于一些过时的理论,倒是在最后几节才蜻蜓点水地涉及了一些近期的理论,而对特征几何理论的介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反而令读者摸不到头脑。要想弄清这些,非参考其他教材不可。

本章是本书除导言以外最短的一章,也是写得最弱的一章。

思考题:

1.语音/音系特征在哪些情况下具有语言共性,在哪些情况下具有具体语言的特殊性?

2.各种语音/音系特征综合起来归纳为“区别性特征”,常常在研究中作为通用术语使用。如果有条件,研读一下下面这几本书的有关章节,看看目前比较通用的特征体系是什么样的。

Ladefoged, Peter. 1993. A course in phonetics.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pp. 42~44).

Kenstowicz, Michael. 1994.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 Oxford: Blackwell. (第一章) Roca, Iggy & Wyn Johnson. 1999. A course in phonology. Oxford: Blackwell. (第四、六章) Spencer, Andrew. 1996. Phonology: theory and description. Oxford: Blackwell. (第四章)

第十一章音系学的进程

本章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鸟瞰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发展,既是全书的总结,又弥补了书中音系学部分的薄弱环节。

这一章共16小节,第一节(11.1)讨论理论的意义。作者首先强调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功能主义作为本书的理论基础,然后探讨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实证主义,到20世纪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的行为主义,再到20世纪后期乔姆斯基的新理性主义,进而指出现代科学史中哲学基础的重要性。

第二节简述20世纪以前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对语音的兴趣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那时虽然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但印度学者对梵语的发音描述已是十分准确。2100年前希腊语法学家已经可以区分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但对浊音的确定有误。在东方,汉字在4000年前就已使用,汉字虽然不易表现语音的音段,但很早就能区分出“声母”和“韵母”,这与西方语音学中的音节概念不谋而合。15世纪出现的朝鲜语字母也区分了辅音和元音。即使是在拼音文字当中,语言的发音和拼写之间在许多情况下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在英语中尤为明显。

第三节以后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三至八节(11.3~11.8)介绍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上半叶,主要叙述音系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形成。第九至十六节(11.9~11.16)讲述20世纪中期生成音系学形成以后的理论发展。

第一部分简述音位理论、语音学传统、北美的音系学、布拉格学派、语符学和层次音位学,以及节律音系学。

· 在16和17世纪,英国人对语音描写的研究已经非常重视,其经验主义的科学传统导致出现了斯威特和琼斯(Daniel Jones)这样的语音学家,他们重语音描写,不重音位

理论的争论,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伦敦大学院的语音研究体系,被看作是音位

理论中“语音论”的中心。

· 美国的音系学研究始于鲍厄斯(Franz Boas)的人类学传统,影响到萨丕尔(Edward Sapir)和布隆菲尔德,但萨丕尔和布隆菲尔德运用不同的哲学基础,前者是心智主义

的,后者是行为主义的。

· 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期欧洲语言学的一个中心,其代表人物雅柯布逊和特鲁别茨科伊不仅对音位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提出了区别性特征的理论基础。

· 欧洲语言学的另一个中心是哥本哈根学派,以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和乌尔达尔(Hans Jorgen Uldall)为代表提出的语符学和层次音位学曾一度引起注意,但终于

没有能够进行下去,部分原因归咎于其术语和图形结构复杂,另外的原因恐怕是60

年代以后生成音系学被普遍接受造成的。

· 节律音系学的奠基人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弗斯(J. R. Firth),他打破了斯威特和琼斯的英国传统,是一个十足的结构主义者。

第二部分前六节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生成音系学内部的发展。

· 正统的生成音系学是转换-生成语法的一个构件,是从底层形式到语音表现的转换规则。

· 自然生成音系学摈弃生成音系学的抽象性,认为底层形式必须是语音表现的一个形式。

· 自然音系学认为音系规则不是语言规则问题,而是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自然表现。

· 自主音段音系学和CV音系学起自对声调和语调的研究,进而扩展到其他现象,这时音系学进入非线性(Non-linear,现多称为“多层次”[Multilevel])阶段。

· 节律音系学从研究重音开始,后来很快进入到自主音段音系学的领域。

· 词汇音系学涉及音系学与形态学的接触,提出了“后词项规则”的概念,即适用于短语或跨词界的音系规则。

本部分最后两节分别介绍从属音系学和实验音系学。

· 从属音系学的基础被认为是语法、形态和语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修饰关系(如语法中

的中心词和修饰语的关系),而现代语言学中的成分关系被看作是从属关系派生的

(Durand, 1990: 276)。从属音系学70年代开始出现(Anderson & Jones, 1977),80年代

中期达到高潮,虽一直未成为音系学中的主流,但至今仍有人在不懈地进行(Durand &

Laks, 1996)。

· 实验音系学代表着语音学和音系学融合的趋势,强调语音实验在音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思考题:

1.学习一下A.C.Gimson的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Edward Arnold, 1980以后版本),看看伦敦大学院学派的语音描述有什么特点。

2.近年来以伦敦大学院John Wells教授为主的英国语音研究转向“河口英语(Estuary English 或EE)”。《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载文对此进行介绍(左飚,1997),现在伦敦大学院在因特网上收集了许多相关文献(https://www.wendangku.net/doc/0d19020001.html,/home/estuary/home.htm)。如果有条件,从网上看一下这些文章,看看它们对语音研究有什么启示。

3.正统的生成音系学与现在的生成音系学有什么不同?

4.你如何看待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分与合?

参考书目:

Anderson, J.M. & C. Jones. 1977. Phon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English. Amsterdam: North-Holland.

Durand, J. 1990. Generative and non-linear phonology. Harlow: Longman.

Durand, J. & B. Laks. 1996. Current trends in phonology: models and methods. Salford: University of Salford Press.

左飚, 1997。“河口英语”的崛起。《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4~20页。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城市管理学本科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两份x

城市管理学本科期末复习 模拟试题两份x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本 科) 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2分,共1 0分}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2. 城市人口的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 多年来,我国对城市经济基本上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管理,人为地割断了城市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割断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了城市经济效益。 4. 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5.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1.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 A. 行为协调 B. 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规则的协调 2. 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有( ) A. 大社区型 B. 混合型 c.政府主导型 D.自治型 3. 城市经济管理的特征是( )。 A. 综合性 B.两面性 C. 二重性 D. 区域性 4.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 )功能为主。 A. 军事

B.社会 C. 政治 D.文化 5.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 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 "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 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 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7. ( )在我国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A. 市人大 B. 中共市委c.市政协 D.市政府 8. 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 ( )。 A. 质量规制 B.价格规制 c.数量规制 D. 进入规制 9.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 )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与密度 B.人口构成 D.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10. 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 )属于城市政治参与系统。 A. 市政协 B.市民 c.街道办事处 D. 城市居委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 0分)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成反比。 ×2. 粮食总产量属于离散型数据。 ×3. 样本标准差的数学期望是总体标准差。 ×4. F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对称曲线。 √5. 在配对数据资料用t检验比较时,若对数n=13,则查t表的自由度为12。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x~N(1,9),x1,x2,…,x9是X的样本,则有() x N(0,1)B.11 - x ~N(0,1)C.91 - x ~N(0,1)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 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 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大小 8. 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 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u值 B.应用t分布表查出t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分布表查出F值 9. 1-α是()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10. 如检验k (k=3)个样本方差s i2 (i=1,2,3)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检验在统计上称为 ( )。 B. t检验 C. F检验 D. u检验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12. 13. 已知F分布的上侧临界值F0.05(1,60)=4.00,则左尾概率为0.05,自由度为(60,1) 的F 14. 15.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N (8,4),P(x < 4.71)(填数字) 四.综合分析题(共60分)

城市管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复习资料

《城市管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复习资料 2009年6月 填空题 绪论 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P4 2、城市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P2 3、“城”既与“郭”隔离自守,又为一体对外防御,而且“城”中的统治阶级又对“郭”行使着统治职能,体现了强烈的政治、军事功能,这就是城的本质功能。老版本P5 4、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都是为了防御上的需要而修筑的,因此,早期形态的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军事防卫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老版本P5 5、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P7 6、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P7 7、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的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P11 8、市政就是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P11 9、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老版本P15 10、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的体制。P14 第一章市政管理的主体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P28 2、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P28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P30 4、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P51 5、市民的意见和利益表达方式的创新,是市民参政方式创新的重要突破口。P52 6、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P41 7、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P44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P46 9、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P46 10、居民会议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机构。P47 第二章市政管理体制与市政管理职能 1、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P81 2、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P56 3、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P62 4、副省级市是20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产生的。P61 5、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P63 6、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制。P65 7、市行政决策是市政管理中主要的、经常性的一种决策。P68 8、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基本上是采取事业单位或市政府监督下的委托企业单位经营的方式。P58

药剂学实验指导——热原检查

实验十四热原检查 实验目的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结果的判定方法。 ●理解注射剂热原检查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器材 药品注射剂供试品。 器材家兔、无菌无热原的注射器及针头、肛温计。 实训指导 1.方法步骤 (1)供试用家兔的选择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的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2)试验前的准备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音干扰。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h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肛温计(精密度为±0.1℃)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5min,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3)检查法取适用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min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每隔30min测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如3只家兔中有1只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但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4℃或1.4℃以上,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家兔升温为负值时,均以0℃计)(4)结果判断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不超过1只,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3.5℃以下,均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超过3.5℃,均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2012春《城市管理学》在线测试答案

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匹配简答论述计算其它 总共:25道 题 试题 总分: 100 页尾 二.单选。(15小题共60分,)页首 1 .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重点是()(4分) A.预警防范 B.组织灾民自救 C.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D.与媒体保持沟通 2 .()属于城市的公益性文化载体。(4分) A.酒吧 B.古代帝王皇陵 C.农贸市场 D.电视台 3 .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来分类,()属于内地城市。(4分) A.郑州 B.丹东 C.烟台 D.上海 4 .全国性中心城市的市区人口一般在()以上。(4分) A.50万以上 B.100万以上 C.200万以上 D.500万以上 5 .()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分) A.农业化 B.商品化

C.工业化 D.市场化 6 .()是城市教育管理过程的第一步(4分) A.教育决策 B.教育计划 C.教育预测 D.教育组织 7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城市的特征:(4分) A.和谐性 B.高效性 C.历史性 D.整体性 8 .以下不属于城市财政管理特征的是哪一项:(4分) A.非营利性 B.高度法制化 C.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结合 D.经营管理的垄断性 9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4分) A.城市规划是城市营销的灵魂 B.经营土地是城市营销的起点 C.投融资渠道是城市营销的支撑 D.市场运作是城市营销的手段 10.近40年来,中国每年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人.(4分) A.百 B.千 C.万 D.十万

11 .以下对中国街道办事处的建制标准描述错误的是:(4分) A.10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 B.5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一般不设街道办事处 C.街道办事处必须包括一名专做街道妇女工作的干部 D.主任由选举产生 12 .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住房规划管理应坚持的原则:(4分) A.充分考虑城市的地方特色 B.符合居民的生活活动规律 C.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D.建筑群体单一化 13 .()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4分) A.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B.合理的管理体制 C.坚固的生命线系统 D.完善的信息系统 14.()是在城市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住宅区或在农村的镇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4分) A.居委会 B.街道办事处 C.政协组织 D.人民代表大会 15 .城市交通的三原色不包括以下哪项:(4分) A.步行 B.自行车 C.火车 D.汽车 三.多选。(10小题共40分,)页首

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试卷_20160613215851

[试题分类]: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 [题型]:单选 [分数]:3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市民团体() A.市侨联 B.市文联 C.市总工会 D.市残联 答案:D 2.居民委员会属于() A.城市权力系统 B.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C.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D.城市权力社会系统 答案:C 3.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A.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人民法院 答案:B 4.以下那一项不是城市人口管理的核心内容() A.城市人口的数量调控 B.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C.城市人口的质量提高 D.就业引导 答案:B 5.城市综合执法涉及的主要是以()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 A.社会治安 B.市容市貌 C.外来人口管理 D.摊贩管理

答案:B 6.城市规划脱胎于一下哪个学科() A.建筑学 B.经济学 C.管理学 D.心理学 答案:A 7.新加坡的地铁线呈()形 A.W B.I C.T D.O 答案:C 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标志 A.城市政府和市民高度重视垃圾问题 B.政府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对行为不当的进行惩罚 C.市民自觉坚持分类倾倒垃圾 D.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科学化 答案:B 9.早在1833年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城市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答案:B 10.【此题无法解析,请核对原始试题,题号:30793】 A.三年 B.四年 C.二年 D.五年 答案:D [试题分类]: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第三产业 B.工业 C.手工业 D.农业 答案:A 2.早在1833年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城市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答案:B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标志 A.城市政府和市民高度重视垃圾问题 B.政府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对行为不当的进行惩罚 C.市民自觉坚持分类倾倒垃圾 D.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科学化 答案:B 4.超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以上的城市。 A.100万 B.150万 C.200万 D.250万 答案:C 5.我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于()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 实 验 指 导 邵阳医专药理学教研室

前言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掌握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客观地对药理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奠定初步基础。 一、药理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②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③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 实验时①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造成实验失败;②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以及最后结果,联系理论内容进行思考;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避免造成浪费。 实验后①认真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②整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妥为安放。将实验后的动物按要求放到指定地点,课后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辞应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验报告一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①实验题目与日期 ②实验目的实验的意义所在,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 ③实验材料包括动物、实验药品、主要使用仪器、也包括手术器材、玻璃器材等的数量,及实验条件。 ④实验方法步骤要清晰、使别人能看懂、能重复。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变更,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结果时,应做简要说明。 ⑤实验结果可用文字,也可表格或图示多种方法表示,是实验报告中重要的部分,需保证其绝对的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记录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将原始记录搁置很久之后再做整理,这样易致实验结果遗漏或错误。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⑥分析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根据实验内容详细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是否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和观察到设计的现象;各项指标说明了哪些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生物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 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 。所用的SAS 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62-63='62-63' 64-65='64-65' 66-67='66-67' 68-69='68-69' 70-71='70-71' 72-73='72-73' 74-75='74-75'; run; n y y n i i ∑== 1

城市管理学复习题(已整理)

城市管理学 一、多项选择题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 信息化 ()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 市人民政府()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 增长型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 需求型C. 供给型D. 资源型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 第三次 ()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A. 市人大 ()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D. 市建制体制 C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可以划分为()。A. 自然社区B. 功能社区C. 法定社区 C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 职业型社区D. 居住型社区 C城市财政管理包括()A. 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 税收管理D. 预算外资金管理 C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 系统分析方法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 综合分析方法 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A. 战略措施B. 战略反馈C. 重点战略D. 战略依据和战略愿景 C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获取。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 历史分析方法 C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生活质量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社会进步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 C城市环境具有()的特征。A. 脆弱性B. 开放性C. 人为性D. 复合性 C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年。C. 20 C城市出现在()。D.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C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 产品B. 城市营销主体C. 目标市场需求D. 目标市场 C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的特性。A. 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 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 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 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C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 行政性组织 D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G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 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C. 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D. 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G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 混合型C. 政府主导型D. 自治型 J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法国 J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A. 人口数量和密度C. 产业构成D. 行政管辖 K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的协调与统一。 A. 生态可持续发展C. 经济可持续发展D. 社会可持续发展 M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B. 道路C. 污水处理S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A. 任免权B. 监督权C. 决定权D. 立法权 S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的城市。A. 适于居住B. 银行信赖C. 治理和管理良好D. 有竞争力 S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B. 信息不对称问题D. 自然垄断 S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 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B. 市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S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 市 行政管理体制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 市政府构成体 D. 市建制体制 T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 动 态原则B. 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 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 T土地利用主要受()的影响。A. 社 会经济因素B. 技术因素C. 土地利用 现状D. 自然因素 W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A. 上海模式B. 杭州模式C. 南通模式D. 武汉模式 W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 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 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 展服务B.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 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 保障和创造 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W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 副 省级市B. 县级市C. 地级市D. 直辖市 W 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 现为()。A. 水污染B. 固体废弃物 污染C. 视觉污染 D. 大气污染 W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 归纳为()。A. 首长负责制B. 纵向 层级的集权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相结合D. 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 X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 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 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 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 企业资源基 础论B. 企业动力能力论C. 企业知识 基础论 X下列的城市政府职能中,()属于 传统职能。A. 消防D. 治安管理 X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萌生。 A. 美国 Y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 是()。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Y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对区 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A. 支配效应C. 溢出效应D. 乘数效应 Y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人口的流动B. 总人口 的增长C. 技术进步D. 经济增长 Y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成 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 市场导 向B. 结果趋向C. 绩效标准D. 顾客导 向 Y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 城市划分为()。A. 稳定型城市B. 衰退型城市D. 增长型城市 Y以下的()属于我国城市政府财 政收入的一般预算收入来源。A. 利润 收入C. 政府公债D. 税收收入 Z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 垄断势力的存在 Z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属 于城市政治参与主体。A. 市政协B. 市 民D. 城市居委会 Z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指的是 ()。A. 全过程学习B. 团体学习C. 全员学习D. 终身学习 Z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 主要以()为主。A. 军事功能C. 政 治功能 Z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 括()。A. 市人大B. 中共市委D. 市 政府 Z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 括()。A. 市法院B. 中共市委C. 市 检察院D. 市政府Z在我国,市人民团 体特指()。A. 市妇联B. 市共青团 D. 市工会 Z中共市委对()起着领导作用,处 于领导地位。A. 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 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Z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 控具有()的特征。A.以“间接性” 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 共物品”属性 Z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 为的假设有()。A. 慈善模式B. 民 主模式 C. 巨物模式Z在市政决策领 导体系中,()在决策中处于核心 地位。D. 中共市委 Z在()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 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D. 衰退型 二、简答题 B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 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 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 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B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 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 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 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 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 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 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 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 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 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 控制完成。(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 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 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 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 用土地的障碍。(4)协调原则。土地利 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 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 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C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 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 发展条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 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 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3)重点战略, 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 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 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 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 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 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5)战略反馈。 C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答:(1)综合性;(2)法治性、政策性; (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 实践性。 C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 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 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 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 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C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 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 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W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 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 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 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 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 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 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 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 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 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 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 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 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 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 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 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 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 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 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 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 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 公共服务。 W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 题? 答:(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 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 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 用; W我国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区域性。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 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本城市区域范围 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因 此,城市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区域经 济管理。(2)综合性。城市经济管理既 包括城市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又包括城市的各 个经济部门、各类企业,是对城市经济 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的平衡、协调 和控制。城市政府要在城市经济各环 节、各部门、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 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 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3) 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是指,城市经济管 理既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 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 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 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 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的局 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发 展与本市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以避免城 市经济的盲目畸形发展,实现城市经济 结构的合理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4)二重性。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 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W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 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 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 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 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 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 情况。 X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 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 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 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 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 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 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X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 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 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 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5)弹性 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 主管理。 1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城市管理学历年题集及答案(整理)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 增长型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C 第三次 ()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 B 荷兰 C 日本 D希腊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 信息化 ()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C 工业化 ()是城市环境的根本宗旨。答:以人为本 ()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市场运作方式,即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买卖排污指标,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排污量。答:排污权交易 ()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A 英国 ()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 D. 市建制体制 ()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 市人民政府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C 保障系统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C 预防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 A 美国 ()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副省级市 ()细微颗粒物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答:煤烟型 ()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B 行政合理原则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 需求型C. 供给型D. 资源型 ()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法定社区 ()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A. 市人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 D )左右。D 60% 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A 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超城市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 B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 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B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C 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C 城市边缘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中,(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C 城市财政管理的具有公共性和(地方性)的性质。 C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 ABC D ) 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 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 管理 C 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 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C 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C 城市出现在()。D.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C 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C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