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A )。

A.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B.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D.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A )的基本职责。

A.政府B.企业C.市场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D )。

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A )。

A.排他性B.分割性C.市场性D.社会性

5.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 D )。

A.垄断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D.产品供不应求

6.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7.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B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错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对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错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5.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对6.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错

7.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对

8.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错

9.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错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3.资源配置4.财政

四、思考题

1.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主要表现。

3.论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4.论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支出属于(B )。

A.生产性支出B.经常性支出C.投资性支出D.购买性支出

2.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B )。

A.公共工程投资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教育经费支出

3.以下项目不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 )。

A.基础设施投资支出B.行政管理支出C.文化教育支出D.社会保险支出

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A ) 。

A.行政管理支出B.医疗卫生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税收支出

5.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 B )。

A.收费

B.税收

C.国债

D.国有资产收益

6.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实质上是指按( A )分类。

A.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B.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C.支出的具体用途D.支出的财政功能

7.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

A.是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和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共同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把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8.经济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D ) 。

A.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C.行政效率D.宏观经济政策

9.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A.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没有关系

B.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是符合瓦格纳法则的

C.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不利于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

D.在经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

二、判断题

1.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错

2.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错

4.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错

5.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对6.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错

7.通常以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规模。错相对指标

8.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对

9.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错

10.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对

三、名词解释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四、思考题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2.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3.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内容。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是什么?

第三、四章经常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世界范围内,政府在三级教育经费投入的级次结构上普遍满足:( B )。

A.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级教育B.高级教育>中级教育>初级教育

C.中级教育>高级教育>初级教育D.没有普遍规律

2.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是( A )。

A.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B.比例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C.累退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D.比例所得税、累进所得税

3.直接影响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因素有( B )。

A.机构设置B.政府职能C.经济发展水平D.国土面积

4.下列哪项不属于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 A )。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并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D.私人保险市场具有保障功能

5.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主要有完全基金式、部分基金式和( A )。

A.现收现付式B.全额拨款式C.部分拨款式D.全额交费制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A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A.工伤保险B.最低生活保障C.社会慈善D.生育保险

7.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 C )同方向变化,同()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投资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D.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8.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财政投资标准的是:( C )。

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B.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C.资本—利润比率最大化D.就业创造标准

9.下列项目中不应属于政府财政投资范围的是:( D )。

A.京沪高铁B.南水北调C.三峡工程D.家用小汽车

10. 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比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C )

A.经济外向程度B.经济创新程度C.经济体制D.储蓄规模

11.在我国,下列政府进行农业财政投资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前沿,位于产业链的高端,需要政府扶持

B.农业部门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12.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领域包括先行资本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本质上是一种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二、判断题

1.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对

2.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对

3.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对

4.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错

5.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对6.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必要性之一。对

三、名词解释

1.经常性支出2.财政投资性支出3.基础设施4.财政投融资

四、思考题

1.试述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性质。

2.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3.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4.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5.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6. 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思路和措施。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财政补贴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险支出一样与价格直接相关

B.财政补贴可以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和纠正市场缺位

C.财政补贴是各国运用调节经济的手段D.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A.由于税式支出是一种隐蔽型财政补贴支出,因此税式支出不可估

B.税收抵免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越高,这种抵免的实际价值就越大。

C.加速折旧使税负前轻后重,使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

D.照顾性税式支出在于扶持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

二、判断题

1.社会保险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对

2.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错

三、名词解释

1.财政补贴2.税收支出

四、思考题

1.简述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异同点。

2.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第六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政府收费说法正确的是( A )。

A.收费只能部分弥补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本B.征税比收费公平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征税必然最终取代收费D.收费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纳入预算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D )。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B.价格C.分配制度和分配制度D.所有制结构3.下列哪项不属于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D )。

A.财政收入虚增B.财政收入贬值C.财政收入实增D.财政收入公平分配

4.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形成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D )。

A.定额税B.比例税C.累进税D.累退税

5.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A )。

A.对企业减税让利和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

C.税收征管成本过高D.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6.对于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缩小

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

二、判断

1.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对

2.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错

3.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对4.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错

三、名词解释

1.政府性基金收入2.预算外资金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2.简述收费与征税的区别。

第七章税收原理和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税收的“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包括税收的( B )。

A.强制性、有偿性和固定性

B.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C.强制性、无偿性和浮动性

D.自愿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分,税收可分为( D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3.在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范畴的税种是( C )。

A.关税

B.营业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4.在下列税种中,可以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D )。

A.财产税

B.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5.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 A )。

A.前转和后转

B.前转和混转

C.混转和后转

D.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6.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 C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7.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8.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为( D )。

A.生产型B.收入型C.发展型D.消费型

9.所得课税的优点不包括( C )。

A.税负相对公平B.课税有弹性C.计征简便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10.以下增值税类型中最有利于激励投资的是( C )。

A.生产型B.收入型C.消费型D.发展型

11.我国增值税2009年起全面推行的是( B )。

A.收入型B.消费型C.生产型D.投资型

12.增值税中所说的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即( B )。

A.C+V+M B.V+M C.C+M D.M

13.我国消费税是在对商品普遍征收( A )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A.增值税B.营业税C.关税D.都不对

14.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 D )。

A.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和累退税率C.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D.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15.我国增值税采取( C )计算。

A.加法B.减法C.扣税法D.基数法

16.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 C )。

A. 33%

B. 27%

C.25%

D.18%

二、判断题

1.国家运用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对

2.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对

3.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免征额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起征点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错

4.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通常所说的负税人。错

5.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对

6.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税负较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错

7.资源税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对

8.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错

9.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对

10.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对

三、名词解释

1.纳税人和负税人

2.课税对象

3.比例税率

4.累进税率

5.税负转嫁

四、思考题

1. 简述起征点与免征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3. 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4. 增值税的特点和优点。

5.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优点。

第八章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D )。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2.国家预算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B)。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3.增量预算的要点包括( A )。

A.以上年度各项支出的支出数为依据B.逐项确定支出预算

C.重新编制年度预算D.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4.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的原则的是(D)。

A.公开性B.可靠性C.完整性D.保密性

5.我国的预算年度是( A )。

A.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B.公历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

C.农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D.公历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

二、判断

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对

2.我国政府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对

3. 与政权结构相应,我国的政府预算是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组成。错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对

5.由于预算涉及到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严格强调预算的保密性。错

三、名词解释

1.复式预算2.增量预算3.零基预算4.政府采购制度

四、简答题

1.何谓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2.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第九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能够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增长的是( C )。

A.预算赤字B.决算赤字C.赤字政策D.预算盈余

2.下列政策能够造成周期性财政赤字的是( A )。

A.政府支付高额失业救济金B.政府军备竞赛大量增加军费开支

C.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进行减税D.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增加4万亿财政支出

3.现时期我国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是( B )。

A. 赤字或节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B.赤字或节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C.赤字或节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

D.赤字或节余=(经常收入+无条件赠款)-(经常支出+净增贷款)

4.( D )不是财政政策的目标。

A.物价水平基本稳定B.收入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

5.( B )不是财政政策工具。

A.税收B.利率C.公共支出D.政府投资

6.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 A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C.赤字政策和盈余政策D.预算平衡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7.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A )。

A.增税减支

B.减税增支

C.收支平衡

D. 财政赤字

8.下列( C )政策组合可以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B.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下列( B )政策组合可以有效的遏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B.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10.补偿政策是( A )。

A. 是一种全面干预的政策

B.医治经济萧条政策

C.以民间投资为调节对象

D.只以公共投资为载体

二、判断题

1.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绝对平衡,即收恒等于支。错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对

3.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对4.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的、紧缩性和中性的财政政策错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需借助外力才能产生调节作用。对

6.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两种主要形式。错

7.补偿政策是专门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错

8.汲水政策借助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错

9.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税减支。对

1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支和减税。对

11.一般情况下,财政中性政策要求财政收支平衡。因此,预算收支平衡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错1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是中央政府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的有效手段。错

三、名词解释

1.财政赤字2.预算赤字3.决算赤字4.赤字政策5.财政政策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比较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3.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4.试述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学练习题(2012-2013)

财政学练习题 (2012-2013) 导论 1、关于政府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由政府制定社会目标。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二是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东西。没有个人,也就没有国家,个人是社会最为重要的主体。请你评述这两种观点。 2、请你解释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和政府有机论者对下列法律法规的态度及理由: (1)禁烟条例;(2)强制使用安全带法规;(3)危害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言论法;(4)禁止上访条例。 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 1、结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比较中国、北韩和美国的经济效率。 2、简述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政策含义。 3、牛郎和织女两个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一共有100颗花生(x )作为食物。 (1)如何分配这100颗花生,才是帕累托最优的? (2)牛郎的效用函数是11U x =,织女的效用函数是224U x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是功利主义的,如何分配花生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4、“现代政府的目标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财政收入最大化。”这一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5、当前中国哪些行业存在垄断?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假定牛奶需求由下式决定:Q=100 ?10P ,其中,P 是每升牛奶的价格,Q 是每年的需求量。生产牛奶的边际成本为2,没有固定成本。 (1)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求牛奶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2)如果所有牛奶厂商被一家企业垄断,则会把价格定在多少?均衡产量是多少? (3)该垄断产生的租金是多少? (4)假定为了维持垄断,牛奶厂商要向官员行贿,最大行贿额是多少?造成的社会净损失是多少? 7、在中国,下列市场会产生效率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1)医疗;(2)高铁、邮政、航空和金融服务;(3)缺乏污染净化设备的造纸厂;(4)笔记本电脑。 8、请简要解释中国政府从事下列活动的原因。 (1)实行九年制免费基础教育; (2)在西部设立国家级新区,如兰州新区; (3)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 (4)建设社会保障房; (5)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章 公共选择 1、假设A 、B 是某国的两个利益集团,其中A 集团人数占社会总人数的1%,但具有垄断优势(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B 是弱势集团,占社会总人口的99%。请运用林达尔模型说明:(1)A 利益集团损害B 集团利益的可能性;(2)如果仅在A 集团内部实行民主,能否解决社会不公正和不公平问题? 2、某宿舍甲、乙、丙三位同学计划购买一台电脑,现按多数票规则对价格不同的三种方案

财政学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习题集()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提供的大多数基础设施的产品性质通常是 ( )。 A.公共产品 B. 私人产品 C.混合产品 D.奢侈品 答案:B 2.下列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是( )。 A.服装业 B.农业 C.餐饮业 D.家具业 答案:B 3.根据投资乘数原理,乘数与()同方向变化,与()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 答案:A 4.下列关于政府支出乘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B.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C.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D.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量越小 答案:A 5.财政投融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国外公司 答案:A

6.以融物形式达到融资目的的筹资方式是()。 A.借贷 B.抵押 C.透支 D.租赁 答案:B 7.在投资修建高速公路时,能体现出公共财政非盈利性的方式是()。 A.招标 B.贷款 C.引进外资 D.政府补贴 答案:D 8.下列项目不属于投资性支出的是()。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答案:C 9.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答案:B 10.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答案:A 11.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练习题(2)-19页word资料

财政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的税收基本要素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B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免国际重复课税的方法是 ( D ) A.低税法 B.扣除法 C.豁免法 D.抵免法 3.政府全部预算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 D ) A.完整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4.一般来说,不易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5.当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时,最适当的政策搭配是( D )A.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6.衡量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指标中,"财政支出水平"是指 (B) A.财政支出总额 B.财政支出/GDP C.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D.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

额 7.下列税负转嫁形式中,一般认为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是 ( A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8.从鼓励投资的角度上说,效果最好的增值税类型是( D )A.生产型增值税 B.交换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9.外债的偿债率是指( C ) A.外债余额/GDPB. B.外债余额/当年外汇收入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外汇收入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外汇储备 10.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是指( A) A.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比 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D.财政收入与企业收入之比11.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被称为( D ) A.赋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人 10.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B)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消转 11.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并有利于维护国债市场价格的国债还本方式是 ( C)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述 第一部分财政收入 一、填空题 1、政府收费主要是,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 2、1997年以后,我国财政统计中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包含的项目有税收、企业亏损补贴(抵减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为标准的。 4、1997年以后,预算外资金项目包括、、、和其他收入。 5.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 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二、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预算外收入不体现在财政预算报告中。 3、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 9、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不定项选择 1、关于税费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 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税收代替收费 2、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 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 B、提出最重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 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 3、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5、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第一章财政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高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机制是市场,而市场失灵时,就为政府的介入找到了理由,政府失灵时也可以靠市场来调节。所以,以市场为主,政府财政为辅为补充,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尽管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由政府来解决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问题。似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补品的关系,但政府与市场远远不是照相机与胶卷的关系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互补”。并非离开政府,市场就无法运作;离开市场政府就无所适从,政府是有意识的来调节市场的缺陷,从而完成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二者关系不应界定在互补的范围内,而应界定为替代品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与其说时间影响着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如说是市场规律在自发的支配其自身的运作。既然市场自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政府就不能够回避这个规律。政府有着强大的宏观调控部门,有着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在明确市场动态的同时,可以调整自身干预范围的大小及自身适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并能够及时回应市场要求的机制体系。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信息越充分,政府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比如政府干预房地产租金价格,由于政府无法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只能减缓中方供给量减少或服务质量恶化的程度。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政府作出的各种决策最终是需要政府中的某个机构予以执行的。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政府干预会影响到很多人,但决策是由一部分人进行的,所以政府需要协调不同偏好。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4.失业问题。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外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国防、路灯、航标灯等,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A )。 A.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B.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D.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A )的基本职责。 A.政府B.企业C.市场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D )。 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A )。 A.排他性B.分割性C.市场性D.社会性 5.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 D )。 A.垄断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D.产品供不应求 6.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7.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B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错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对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错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5.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对6.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错 7.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对 8.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错 9.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错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3.资源配置4.财政 四、思考题 1.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主要表现。 3.论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4.论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支出属于(B )。 A.生产性支出B.经常性支出C.投资性支出D.购买性支出 2.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B )。 A.公共工程投资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教育经费支出

《财政学》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财政学》习题、答 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财政学第五章答案

Chapter 5 – Externalities Brief Outline 1.The Nature of Externalities 2.Graphical Analysis a.Implications b.Conclusion 3.Private Responses a.Bargaining and the Coase Theorem b.Mergers c.Social Conventions 4.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Taxes and Subsidies a.Taxes b.Subsidies 5.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Emissions Fees and Cap-and-Trade Programs a.Emissions Fee b.Cap-and-Trade c.Emissions Fee versus Cap-and-Trad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9027278.html,mand-and-Control Regulation 6.The US Response a.Progress with Incentive-Based Approaches 7.Implications for Income Distributions a.Who Benefits? b.Who Bears the Cost? 8.Positive Externalities a. A Cautionary Note Answers to End-of-Chapter Questions 1.Before passengers were charged for checked bags, they would choose whether to check bags or carry them on based on whether they were willing to trade time for the hassle of dealing with carry-on bags. That is, passengers who valued saving time by not having to deal with baggage claim more than the cost of dealing with carry-on baggage will choose to carry on. The fact that passengers are now charged for checked baggage but not for baggage carried onto the plane will inefficiently allocate overhead space. Passengers will carry on more and bigger bags to save the fee charged, resulting in full overhead luggage containers. Overhead space will go to the first passengers on the plane, rather than being distributed more evenly. Bags checked (without a charge) at the gate forces some who would choose to carry on even without the fee to have to check, which is a loss in efficiency. Those who elect to carry on to avoid the fee, but would rather check their bags, also result in an inefficiency. 2.The Coase theorem suggests that the church and the comedy club could negotiate. If the church possessed the right to the “noise” in the building, the comedy club could pay the church to be quiet. If the comedy club possessed the right to quiet in the building, the church could compensate the club for the noise.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单项选择 10、同时具备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征的物品是( 11、财政调节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A 、资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经济稳定职能 12、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 A 、政治条件 B 、经济条件 C 、历史条件 二、多项选择 1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主要区别是(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E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行驶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D 、财政分配的集中性、强制性和无偿性 2、 财政分配对象,从价值形态看有( )。 A 、全部社会产品价值 E 、剩余产品价值M 部分 C 、包含有折旧基金C 部分 D 、职工劳动报酬的V 部分 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手段有( )。 A 、税收 E 、转移支付 C 、收入政策 D 、发挥财政监督机制 4、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 A 、政府决策失误 B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 、政府职能的 越位”和 缺位” D 、寻租行为 5、 下列项目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国家征税 B 、发行国债 C 、销售商品 D 、国家投资修建青藏铁路 E 、王鸣到北海旅游 6、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导论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 A 、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财政分配的主体( )。 A 、国家 E 、家庭 E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D 、促进经济的稳定的增长 C 、企业 D 、个人 3、?从财政分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 、社会产品的全部 E 、剩余价值的全部 C 、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 、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 4、?财政属于( )范畴。 A 、生产 E 、分配 C 、交换 5、在财政分配中,( )居于主动的支配地位。 A 、企事业单位 E 、居民个人 C 、国家 6、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财政分配具有( A 、强制性和自愿性 E 、无偿性和有偿性 C 、有偿性 D 、消费 D 、中央政府 )特点。 D 、强制性和无偿性 7、 混合产品的供给,( )。 A 、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B 、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 C 、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 8、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 A 、国防 B 、花园 C 、教育 D 、桥梁 D 、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 、市场 B 、政府 )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C 、企业 D 、个人 A 、私人物品 B 、公共物品 C 、纯公共物品 D 、准共公物品 D 、维护国家职能 D 、文化条件

第七版财政学第二章财政支出的理论问题word精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名词解释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益。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向公众提供产品的 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若同一班商品买卖一样,使用者购买使用权的提供方式。 公共生产:即由政府出资(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 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查与检查活动。 简答 1.试作图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答: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垂直相加求得。 如图所示,di, 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 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用 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如图中的S曲线,公共 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产量和 均衡价格。 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 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2.—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请说明理由。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 品。从公共物品的提供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这样消费者不自愿花钱消费而是期望免费搭车。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财政学作业与思考题(1)

第一专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及职能 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大纲P66、课本P17) 概念: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这种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又叫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职能:(1)资源配置功能(2)收入分配功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4)监督管理职能 2、市场失灵及表现。(大纲P66、课本P24)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 (1)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 (4)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5)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3、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失真或不及时 (4)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

4、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课本P28)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者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5、什么是外部效应?(课本P24)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简单说就是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得到应有报酬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外部效应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6、简述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 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选择不当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