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曾国藩的对联以它内容的广博、艺术的精湛、格律的谨严在中国的对联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艺批评的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文艺批评的对联精选5副: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

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

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

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

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

文艺批评的对联大全:

文以载道,史以记事。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沉郁悲壮,昂扬激越。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笔落惊风神,诗成泣鬼神。

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言其志也,歌?其声焉。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

横如列阵排云,直如倒?垂露。

牵如万岁枯藤,纵如惊蛇激水。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虎尾春冰真学问,马蹄秋水大文章。诗情岛佛非嫌瘦,书法坡仙不碍肥。多画要和诗句读,古琴今作水声听。山川出云即霖雨,日月合壁为文章。举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相如一赋值千金,屈原一骚传万代。苏轼唱大江东去,柳永吟晓风残月。

稼轩笔下龙蛇走,定庵砚上风雷吼。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一批次 通俗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建立基础。正确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我国实践派美学代表性观点。错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是::“诗言志” 五四时期以写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誉为“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的现代诗人是:汪静之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 文学非文学各种应用文体议论文 “诗言志”中的“志”在古代主要是指:政治抱负 文学作为审美乌托邦,它所代表的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冲突与对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徐干“时有齐气”,这意味着影响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评论》 充分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的理论家是:泰纳 我国传统文论史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一部文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明确提出诗歌应“乐意戴着脚链跳舞”的现代诗人是:闻一多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态度主要是: 斥责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为“革命好莱坞”的是:当代革命文学 第二批次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文心雕龙》。错误 白居易曾激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正确 文革时期,被奉为“革命文艺”最高典范的艺术样式是:报告文学 中国当代战争文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 作为人类整个心灵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为:感觉梦幻欲望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尽管主题的种类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农业诗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叙事长诗包括:《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30年代郑振锋、傅东华主编的《文学百题》一书把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散文诗小说戏剧 近代以来,在域外小说及文艺的译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性 艺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立发展道路不同于科学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包括:“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三陪衬” 过去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作为文学艺术传统的典范的是士大夫文艺宫廷文艺民间文艺山歌 受古代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文论在阐释诗的起源及情感表达方式时多采用:物感说 第三批次 1、现代新诗即摆脱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的。正确 2、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特别是在红色经典中与西方常常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往往都与女色女色无染日正确 3、当代中国革命战争文学所严厉批评和鞭笞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信奉活命哲学的叛徒 4、在《什么是散文》中主张把散文视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把论文、宣言等斥于散文之外的人物是:朱自清 5、李泽厚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主观直觉性客观功利性 6、在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理论主张的人物是:刘勰、泰纳泰纳、孟德斯鸠 7、文学批评的核心应当是:文学性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为国家文艺理论类重要核心期刊。本刊倡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观察、分析和评论当代中国以及世界的文艺现象和思潮,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作积极的贡献。本刊坚持人民美学的立场,探索中国的文论和批评方法,对80年代以来日趋僵化的新潮话语和洋八股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意识。本刊以发现、培养年青的、新锐的左翼作者为己任。它刊发的重要文章有见解,有力度,有针对性,信息量大,准确及时,有参考和保存价值。 本刊设有“理论探索”、“中国问题/中国话语”、“商讨与争鸣”、“当代文艺评论”、“自由论坛”、“作家书简”、“海峡论坛”、“外国文艺研究”、“文坛信息”、“聊天室”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 本刊每逢单月24日出版,全年6期。每期定价人民币8.00元,全年48.00元。本刊国内代号:82-205; 本刊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邮编:100029。 来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杜绝一稿多投。论文应包括:题名(20字内,含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及所在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属基金项目资助的请详细注明基金项目具体名称及编号,并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以及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

2、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如第一次投稿或对投稿有任何疑问,均可联系本刊189/918/33174,本刊将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答,欢迎各界人士投稿。 3、文内表格一律用三线表;插图切勿过大,各图形符合制图规范;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矢量、矩阵和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及解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联律通则》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规定。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联律通则制订者中国楹联学会作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之格律依据 中国楹联学会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

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史上最经典对联

史上最经典对联 哪些对联是史上最经典的对联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史上最经典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上最经典对联1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下联: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上联:一经飞红雨;下联:千林散绿荫。 上联:山静水流开画景;下联:鸢飞鱼跃悟天机。 上联:五车诗胆;下联:八斗才雄。 上联: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下联: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上联:问青牛何人骑去;下联:有黄鹤自天飞来。 上联: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下联: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上联:古今奇观属岩壑;下联:往来名士尽风流。 上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下联:松涛竹韵水中央。 史上最经典对联2 上联:雨过林霏清石气;下联:秋将山翠入诗心。 上联:留此湖山,得此佳趣;下联:召以佳景,假以文

章。 上联:掬水月在手;下联:弄花香满衣。 上联:风旌不动真乘义;下联:月印常圆了悟因。 上联:开张天岸马;下联:奇逸人中龙。 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上联:笔底江山助磅礴;下联:楼前风月自春秋。(来自张广楠苏东坡读书的台联) 上联:铁石梅花气概;下联:山川香草风流。 上联: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月光千里白;下联:秋色一天青。 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 上联:开轩敫朗月;下联:对弈趁清风。 上联:偶呼明月问千古;下联:临对青山思故人。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下联: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上联:天上何曾有山水;下联:人间岂不是神仙。 上联:提笔四顾天地窄;下联:长啸一声山月高。 上联:瑞气降寰宇;下联:兰香遍大千。 上联:云水风度;下联:松柏气节。 上联:荡思八荒;下联:游神万古。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曾国藩的对联以它内容的广博、艺术的精湛、格律的谨严在中国的对联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艺批评的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文艺批评的对联精选5副: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 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 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 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 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 文艺批评的对联大全: 文以载道,史以记事。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沉郁悲壮,昂扬激越。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笔落惊风神,诗成泣鬼神。 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言其志也,歌?其声焉。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 横如列阵排云,直如倒?垂露。 牵如万岁枯藤,纵如惊蛇激水。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虎尾春冰真学问,马蹄秋水大文章。诗情岛佛非嫌瘦,书法坡仙不碍肥。多画要和诗句读,古琴今作水声听。山川出云即霖雨,日月合壁为文章。举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相如一赋值千金,屈原一骚传万代。苏轼唱大江东去,柳永吟晓风残月。

稼轩笔下龙蛇走,定庵砚上风雷吼。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

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

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福來似海正逢時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迎春接福福滿堂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枝報三春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福壽康寧滿戶春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戶納春風吉慶多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 1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学礼可以立身;人性的完善依靠音乐的熏陶 2思无邪指诗经的内容具有雅正的特点。无邪即是归于正,提倡中和之美,内容与文学语言都应该委婉曲折,不能过于激烈过于只露。 3兴观群怨 兴:审美作用诗歌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兴奋,感情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客观内容,也观诗人的主观意图。 群:团结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对不仁的现象通过诗歌加以揭发。 4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关于意的理解两种,一是作品之意,一是读者之意。从孟子的思想体系和诗的状况来看,应是后者。 5知人论世孟子认为为了做到以意逆志,就必须要知人论世,即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6 心斋坐忘:“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的《人间世》,即废止人地感觉、知觉器官的作用,使自己无知无欲,绝思绝虑,进入空明静寂的心理状态。坐忘在《大宗师》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7“得意忘言”《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与多丰富复杂的思维和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语言文字中,领会无线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沿着它所比喻、象征、暗示的方面,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补充丰富它,以获得比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广阔的多的内容。 8发愤著书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例举历史上八位遭受迫害的伟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此皆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所谓的“发愤著书”在作者看来是为了达意通道。应从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作者崇高的志向与抱负不能施之于事业,没有在实际上实现,这才借“思来者,述往事“来寄托二是作者的志向就是要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系统理论,写‘成一家之言’的作品。 9 《毛诗大序》的内容 主张:①“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文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起“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不能超越礼义大防,在批判社会现实时,应委婉地在统治者允许的范围内作客接受的批评。 ②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谏上”百姓通过文艺对统治者进行批评,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③六艺说“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指诗经分类,赋比兴表现方法的分类 ④情致统一说发展了荀子《乐论》《礼记?乐记》情志结合的思想,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 10陆机《文赋》的艺术构思说 1、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

对联解释

对联解释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茵茵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形象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理坑《云溪不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不二首》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是什么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青水秀,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盛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祝愿,期待着祖国经济的腾飞。 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的意思是什么?家里人勤劳,就能过上好生活,家人和睦相处,就会感受非常幸福。 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的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5.“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是什么意思?春天来了,柳树披上绿衣,散开秀发,粉红的桃花也要盛开来迎接又一个暖春。 6.满招损,谦受益.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能够得到益处。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虚的美德,杜绝骄傲。出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古今贤文·真理篇》 7.“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讲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满招损,谦受益。”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满招损,谦受益。”用于劝不人不要骄傲自大。 8.求大同,存小异。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示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近义词:求同存异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 9.有过之无不及。拼音:yǒu gu zhī ,wú bù jí。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例子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格言·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10.前怕狼,后怕虎。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此联为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专门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12.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3.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纳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能够讲明,相同的艺术手段,能够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14.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纳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15.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亲小孩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讲东家待我专门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

周作人早期文艺批评评价

周作人早期文艺批评评价 周作人的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论》)能够代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艺思想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胡适,因为他最早发表了《文学改良诌议》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运动。然而,周作人要比胡适深刻得多,他很早就看到了白话文运动的局限性,而提出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的问题。1919年3月,他发表了《思想革命》一文指出:“中国人如不真正‘洗心革面’的改悔,将就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多下来”。在此前后,他写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新文学的要求》等几篇文章都谈到了思想革命的问题,他在《人的文学》中指出:“?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价值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周作人是以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散文家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他的文学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且还接受西方各种思想,纵观周作人数个文学活动,他的文艺思想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他于1941年作的自序《书房一角》中说:“我写文章始于己已(1905)已36年了。这期间可以分为三载,其一是己已?,多翻译各国作品,其二是民国十一年后写批评文章,其三是民国二十年之后只写随笔或称读书录。我则云看书偶记,似更简明得当,古人云‘祸从口出’,我写文章向来不例外,但这三期尤为甚”。他对自己的文学活动进行了分期,并进行简单的剖白。他在给孙伏园的一封信中,对自己的思想说得更明白清楚:“我近来的思想动摇与混乱,可谓已至其极了。托尔斯泰的无我爱与尼悉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我只将这各种思想凌乱地堆在头里,算是乡间的杂货,或者世间未来就没有思想上的同道也未可知”。 周作人早期人道主义,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弗洛依德学说以及蔼里士的性心理学。 2、日本的桦派的新村运动。 3、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 4、孔子的中庸主义。 周作人这种庞杂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上,便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批评:一种:文艺批评的短论式,集中在《自己的园地》。 二种:文艺批评的序跋式。 三种:文艺批评的读书笔记,如《夜读抄》等。 阿英曾针对周作人文艺批评的思想特点和评论手法称许道:“周作人的批评方法,在《自己的园地》1922年一集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的反动势力学衡家的········《沉沦》、《桂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谓是重要的贡献”。周作人研究专家舒芜也说:“他提出著名的人的文学的理论,是为了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以大批评家的权威说出来,支持郁达夫的《沉沦》和汪静之德《桂诗》,是为了打击伪善的礼教”。(《周作人概观》) 《沉沦》具有开拓性,评论《沉沦》体现了周作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远见卓识。郁达夫曾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是成于一时期,年代1921年,虽然国内有一般人在提倡文学革命,然而他们的目标是钻进了思想方法,于纯文学的讨论还少,这年秋《沉沦》出版,当时社会还看不惯这种畸形的书,也不知受的讥评嘲笑有几十百次。后来周作人在北京晨报上为我写了一篇申辩文字,一般骂我海淫,造作文坛壮士,稍稍收敛他们的雄词,过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七体 2.建安七子 3.诗格 4.势 5.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6.宋诗派 二、分析题 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请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文字出自哪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3)试通过这段文字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2.宋张鎡云:“古文分三等,周为上,七国次之,汉为下。周文气雄,七国文壮伟,失于骋,西汉之文华缓,失于滞。东汉以下文无可取。” 根据其中提到的文章写一篇文学批评史。 3.分析下列作品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论述题 1.论述唐朝诗歌批评对唐诗的影响。 2.《牡丹亭》中《惊梦》一节六支曲子如何刻画杜丽娘的心理? 3.分析《聊斋志异》小说中的诗性特征。 2017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 1.诗《四始》 2.香草美人 3.有为而作 4.沈汤之争 5.境界说 二、材料分析题(每个20分) 1.给的材料是文心雕龙宗经篇,问作者和文章出处,然后分析理论内涵。 2.材料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问作者和时代,以及分析文论史上的意义。 3.给的是桃花扇最后一支曲子问出处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论述司马迁和班固对《离骚》的评论,并略作点评。 2.论宋人“以文为诗” 3.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郊寒岛瘦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1、“诗言志” 《尚书&S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S226;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 2、“思无邪”。 原出《诗经&S226;鲁颂&S226;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 “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3、“兴观群怨”说 孔子在《论语&S226;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4、“尽善尽美”说 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做的评价。他认为舜时的韶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原因是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5、知言养气 “知言养气”说,出自《孟子&S226;公孙丑上》。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6、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S226;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7、知人论世 出自《孟子&S226;万章下》。孟子的愿意是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十七年”文艺批评述评

第23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5月Vol. 23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1 “十七年”文艺批评述评 齐玉朝徐丁林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十七年”文艺批评进程曲折,面貌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整体环境较为宽松,文艺批评寻求着科学理性精神,但受“一体”文艺思想制约,批评开始向政治斗争异化。50年代中后期,既有科学理性精神的高扬,又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横遭践踏,科学理性与政治异化双重变奏的态势更为明显。60年代初至“文革”前夕,文艺批评在阶级斗争语境中力图自救,最终又别无选择地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关键词:“十七年”文艺批评;科学理性;政治异化;批评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1)03-0037-05 文艺批评是整个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七”年的文艺批评是整个文艺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同文艺运动、文艺思想斗争、文艺创作实践及文艺理论研究密切相联,对新中国“十七”年文艺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曾说过:“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1](P373)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也说:“批评──这意味着要在个别的现象里去探寻并显示该现象所据以出现的一般的精神法则,并且要确定个别现象和它的理想之间的生动的、有机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2](P258)普希金和别林斯基在这里实际上界定了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和职能,文艺批评要研究、分析作家、作品、文艺思潮及种种文艺现象,从中发现并总结出规律性,以超越具体文艺现象的理论形态,指导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等文艺实践活动。文艺批评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文艺的科学理性活动,基本目标在于促进文艺的发展、繁荣,建设性应该成为文艺批评活动的显要特性,这也是衡量文学史上某一时段文艺批评是否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尺。从这一角度考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艺批评,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段的文艺批评进程呈现科学理性与非科学理性、建设性与破坏性相互对立又错综纠结的极为复杂的面貌。梳理十七年的文艺批评,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建设文艺批评的科学理性精神,发展正常、健康的文艺批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1949-1955:对科学理性的寻求与扭曲 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文艺历史的开端,文艺批评继承五四以来新文艺批评特别是40年代解放区文艺批评的传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1949年到1955年,文艺批评的整体环境比较宽松,理论批评家们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新特点的批评对象,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力图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发言。他们大都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为批评方法,遵循文艺规律,努力探讨社会主义时代文艺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问题,试图做出理论的回答。这一阶段文艺批评的成果首先表现为新作品评论。当时,在毛泽东工农兵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表现新题材、新人物的作品,如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结婚》、谷峪的《新事新办》等农村题材短篇小说;鲁煤等人集体创作的话剧《红旗歌》、老舍的话剧《龙须沟》;赵树理的《三里湾》、杨朔的《三千里江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长篇小说。批评家们面对新的创作实践,迅速做出批评反映。茅盾在《读〈新事新办〉等三篇小说》一文中,比较分析了三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素材选择和细节描写,热情肯定了这些小说的成绩。冯雪峰发表《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文章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小说主题提炼、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成就,认为在当时出现的反映人民革命战争的文学作品中,“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这还是第一部”。老舍的《龙须沟》创作并演出成功,在批评界引起了热烈关注,周扬给予了热情肯定,提出“要学习老舍 ────────── 收稿日期:2000-01-18 作者简介:齐玉朝(1955-),男,河北玉田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3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