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1.1.1 任意角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1.1.2弧度制(一)

1.定 义

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 .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 单位省略. 弧度制的性质:

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ππ=r r

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22ππ=r

r

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

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r

l

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

π2360=?; π=?180;rad 01745.01801≈=?π

;rad n n 180

π=?. ②将弧度化为角度:

?=3602π;?=180π;815730.57)180

(

1'?=?≈?=πrad ;?=) 180 (π

n n . 5.常规写法:

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6.特殊角的弧度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顶点

A

O

αα?=?=r l r

l

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

1. 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诱导公式

)

Z (tan )2tan()Z (cos )2

cos()Z (sin )2sin(∈=+∈=+∈=+k k k k k k ααπααπααπ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

P x y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 1.有向线段:

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P (,)x y , 过P 作x A 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

长线交与点T

由四个图看出: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x MP y ==,于是有

sin 1y y y MP r α====, cos 1x x x OM r α====,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

(Ⅳ)

(Ⅲ)

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 OM 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说明:

(1)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正弦线为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x 轴的垂直线段;余弦线在x 轴上;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x 轴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位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

(2)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正弦线由垂足指向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余弦线由原点指向垂足;正切线由切点指向与α的终边的交点。

(3)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三条有向线段凡与x 轴或y 轴同向的为正值,与x 轴或y 轴反向的为负值。

(4)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那么

(1)比值y r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r α=;

(2)比值x r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r α=;

(3)比值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

x α=;

(4)比值x y 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x

y

α=;

说明: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

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P x y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2

k k Z π

απ=

+∈时,α的终边在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 都等于0,

所以tan y

x

α=

无意义;同理当()k k Z απ=∈时,y x =αcot 无意义;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y r 、x r 、y

x

、x y 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注意: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2) α是任意角,射线OP 是角α的终边,α的各三角函数值(或是否有意义)与ox 转了几

圈,按什么方向旋转到OP 的位置无关.

(3)sin α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 ”与“α”的积.其余五个符号也是这样.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联系与区别:

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它们的基础共建立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r ”同为正值. 所不同的是,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边的比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以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距离与坐标的比来定义的,它也适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实质上,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和研究过程.

(5)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三角函数定义的一致性,将直角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使一锐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一直角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利用我们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 3.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各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通过本例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0; (2)π; (3)32

π

解:(1)因为当0α=时,x r =,0y =,所以

sin00=, 01cos =, tan 00=, cot 0不存在。 (2)因为当απ=时,x r =-,0y =,所以

sin 0π=, cos 1π=-, tan 0π=, cot π不存在,

(3)因为当32

π

α=时,0x =,y r =-,所以

3sin 12π=-, 3cos 02π=, 3tan 2π不存在, 3cot 02

π

=, 例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2,3)P -,求α的四个函数值。

解:因为2,3x y ==-,所以r ==,于是

sin

13y r α=

==-; cos 13x r α===

; 3

tan 2

y x α==-; 2cot 3x y α==- .

例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0)a a a ≠,求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解:因为过点(,2)(0)a a a ≠,所以|r a =, ,2x a y a ==

当0sin

y a r α>=

===时,cos x r α===

;1tan 2;cot ;sec 5;csc 2αααα===;

当0sin

5y a r α<====-

时,;

cos

x r α=

==; 15

tan 2;cot ;sec 5;csc 22αααα===-=-. 4.三角函数的符号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

①正弦值

y

r 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0,0y r >>),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0,0y r <>); ②余弦值x

r 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0,0x r >>),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0,0x r <>);

③正切值y

x

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x y 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x y 异号).

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 5.诱导公式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知道: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同。即有:

sin(2)sin k απα+=,

cos(2)cos k απα+=,其中k Z ∈. tan(2)tan k απα+=,

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4-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商数关系:α

α

αcon sin tan = (2)平方关系:1sin 22=+ααcon

说明:

①注意“同角”,至于角的形式无关重要,如22sin 4cos 41αα+=等; ②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

tan cot 1(,)2

k k Z π

ααα?=≠∈;

③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如:

cos α= 22sin 1cos αα=-, sin cos tan α

αα

=

等。 总结:

1. 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在求值中,确定角的终边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位置的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

2. 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角的终边位置;②利用平方关系开平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

小结:化简三角函数式,化简的一般要求是:

(1)尽量使函数种类最少,项数最少,次数最低; (2)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式; (3)根式内的三角函数式尽量开出来;

(4)能求得数值的应计算出来,其次要注意在三角函数式变形时,常将式子中的“1”作巧妙的变形,

1.3诱导公式

1、诱导公式(五) sin )2

cos( cos )2sin(

ααπ

ααπ

=-=-

2、诱导公式(六) sin )2

cos( cos )2sin(

ααπ

ααπ-=+=+ 总结为一句话:函数正变余,符号看象限 小结:

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

②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口诀:

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行了.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1、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法):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数

(1)函数y=sinx 的图象

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任取一点1O ,以1O 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 轴的交点A 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 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预备:取自变量x 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

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6,0π,3π,2

π

,…,2π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

表” ).把角x 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 ).

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 ,x ∈[0,2π]的图象.

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 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 ,x ∈R 的图象.

把角x ()x R ∈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sinx 的图象.

(2)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

根据诱导公式cos sin()2x x π=+,可以把正弦函数y=sinx 的图象向左平移2

π

单位即得余弦

函数y=cosx 的图象.

正弦函数y=sinx 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 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正弦函数y=sin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2π,1) (π,0) (23π

,-1) (2π,0) 余弦函数y=cosx x ∈[0,2π]的五个点关键是哪几个?(0,1) (2π,0) (π,-1) (2

,0) (2π,1)

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

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

个值时,都有:f (x+T)=f (x)那么函数f (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问题:(1)对于函数sin y x =,x R ∈有2sin()sin 636

πππ+=,能否说23π

是它的周期?

(2)正弦函数sin y x =,x R ∈是不是周期函数,如果是,周期是多少?(2k π,k Z ∈且0k ≠) (3)若函数()f x 的周期为T ,则kT ,*k Z ∈也是()f x 的周期吗?为什么?

(是,其原因为:()()(2)()f x f x T f x T f x kT =+=+==+)

2、说明:

1?周期函数x ∈定义域M ,则必有x+T ∈M, 且若T>0则定义域无上界;T<0则定义域无下界;2?“每一个值”只要有一个反例,则f (x)就不为周期函数(如f (x 0+t)≠f (x 0))

3?T 往往是多值的(如y=sinx 2π,4π,…,-2π,-4π,…都是周期)周期T 中最小的正数叫做f (x)的最小正周期(有些周期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y=sinx, y=cos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一般称为周期)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sin y x =,x R ∈;cos y x =,x R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判断:是不是所有的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 (()f x c =没有最小正周期)

说明:(1)一般结论:函数sin()y A x ω?=+及函数cos()y A x ω?=+,x R ∈(其中,,A ω? 为

常数,且0A ≠,0ω>)的周期2T π

ω

=;

(2)若0ω<,如:①3cos()y x =-; ②sin(2)y x =-; ③12sin()26

y x π

=--,x R ∈.

则这三个函数的周期又是什么?

一般结论:函数sin()y A x ω?=+及函数cos()y A x ω?=+,x R ∈的周期2||

T πω=

1.4.2(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二)

1. 奇偶性

(1)余弦函数的图形

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 取同一值。 (2)正弦函数的图形 2.单调性

从y =sinx ,x ∈[-2

3,2π

π]的图象上可看出:

当x ∈[-2π,2π

]时,曲线逐渐上升,sinx 的值由-1增大到1.

当x ∈[2

π,23π

]时,曲线逐渐下降,sinx 的值由1减小到-1.

结合上述周期性可知:

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π+2k π,2π

+2k π](k ∈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大

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

π+2k π,23π

+2k π](k ∈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

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 -1)π,2k π](k ∈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加到1; 在每一个闭区间[2k π,(2k +1)π](k ∈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

3.有关对称轴

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可知 y=sinx 的对称轴为x=2

π

π+k k ∈Z y=cosx 的对称轴为x=πk k ∈Z

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1.正切函数tan y x =的定义域 ?

??

???∈+≠z k k x x ,2|ππ

2.正切函数是周期函数

()tan tan ,,2x x x R x k k z πππ??

+=∈≠+∈ ???

且,

∴π是tan ,,2y x x R x k k z ππ??

=∈≠+∈ ???

且的一个周期。

π是不是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下面作出正切函数图象来判断。

3.作tan y x =,x ∈??

?

??-2,2ππ的图

说明:(1)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不能比π小,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π;

(2)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上述图象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

R x x

y ∈=tan ,且()z k k x ∈+≠

ππ

2

的图象,称“正切曲线”

(3)正切曲线是由被相互平行的直线()2

x k k Z π=+

∈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的。

4.正切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

??

???∈+≠z k k x x ,2|ππ;

(2)值域:R 观察:当x 从小于()z k k ∈+2ππ,2

π+π?→?k x 时,tan x ??

→+∞ 当x 从大于()z k k ∈+ππ2

,ππ

k x +?→

?2

时,-∞?→?

x tan 。 (3)周期性:π=T ;

(4)奇偶性:由()x x tan tan -=-知,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5)单调性:在开区间z k k k ∈??

? ??++-ππππ2

,2

内,函数单调递增。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二)

的物理意义:其中,二、函数)0,0)(,0[)sin(A >>+∞∈+=ω?ωA x x y

函数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A :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y

x

x

T :. 2T 间,称为“周期”往复振动一次所需的时ω

π

=

f :. 2T 1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时间内往返振动的π

ω==

f :?ω+x 称为“相位” .

:? x=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

2.1.1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这两个向量就

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

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

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2.1.2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1、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 A(起点)

B

(终点)

a

2、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 ,=b,则向量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 规定: a + 0-= 0 + a

(1)两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与不共线时:

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

当与反向时,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 若||<||,则+的方向与相同,且|+b|=||-||.

(3)“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

3.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A

B

C

a +

b a +b

a

a b b

a

b aa

六、备用习题思考:你能用向量加法证明: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2.2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

(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0

如果a、b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b = -a, a + b = 0 (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a - b = a +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 - b

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 - b

∵(a-b) + b = a + (-b) + b = a + 0 = a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a,AB= b 则BA= a - b

即a - 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AB表示a - b. 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 b = a + (-b)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

1.(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

1、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O

A

a

B’

b

-b

b

B a+ (-b)

a b

O a

b

B

a

b

a-b

(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2.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作a A O =,b B O =,则∠AOB =θ,叫向量a 、b

的夹角,当θ=0°,a 、b 同向,当θ=180°,a 、b 反向,当θ=90°,a 与b 垂直,记作a

b 。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正交分解:把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 yj xi a +=…………○

1 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2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 特别地,)0,1(=i ,)1,0(=j ,)0,0(0=.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 为起点作a =,则点A 的位置由a 唯一确定. 设yj xi +=,则向量的坐标),(y x 就是点A 的坐标;反过来,点A 的坐标),(y x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2)若),(y x a =和实数λ,则),(y x a λλλ=.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设基底为i 、j ,则a λ)(yj xi +=λyj xi λλ+=,即),(y x a λλλ=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3) 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 则数量|a||b|cos 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 |a||b|cos θ,(0≤θ≤π).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 θ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 ?b ;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 ×b ,而a ?b 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 ≠0,且a ?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 ≠0,且a ?b=0,不能推出

b=0.因为其中cos θ有可能为0. (4)已知实数a 、b 、c(b ≠0),则ab=bc ? a=c.但是a ?b = b ?c

a = c

如右图:a ?b = |a||b|cos β = |b||OA|,b ?c = |b||c|cos α = |b||OA|

? a ?b = b ?c 但a ≠ c

(5)在实数中,有(a ?b)c = a(b ?c),但是(a ?b)c ≠ a(b ?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 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 与c 不共

线.

2.“投影”的概念:作图

定义:|b|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

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 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 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 当θ = 0?时投影为 |b|; 当θ = 180?时投影为 -|b|. 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方向上投影|b|cos θ的乘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 1、a ⊥b ? a ?b = 0

2、当a 与b 同向时,a ?b = |a||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b|. 特别的a ?a = |a|2或a a a ?=|| |a ?b| ≤ |a||b| cos θ =|

|||b a b

a ?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a ?

b = b ? a

证:设a ,b 夹角为θ,则a ? b = |a||b|cos θ,b ? a = |b||a|cos θ ∴a ? b = b ? a 2.数乘结合律:(λa)?b =λ(a ?b) = a ?(λb)

证:若λ> 0,(λa)?b =λ|a||b|cos θ, λ(a ?b) =λ|a||b|cos θ,a ?(λb) =λ|a||b|cos θ, 若λ< 0,(λa)?b =|λa||b|cos(π-θ) = -λ|a||b|(-cos θ) =λ|a||b|cos θ,λ(a ?b) =λ|a||b|cos θ,a ?(λb) =|a||λb|cos(π-θ) = -λ|a||b|(-cos θ) =λ|a||b|cos θ. 3.分配律:(a + b)?c = a ?c + b ?c

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 = a , AB = b ,OC = c , ∵a + b (即O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等于a 、b 在c 方向上的投影和,即 |a + b| cos θ = |a| cos θ1 + |b| cos θ2

∴| c | |a + b| cos θ =|c| |a| cos θ1 + |c| |b| cos θ2, ∴c ?(a + b) = c ?a + c ?b 即:(a + b)?c = a ?c + b ?c

说明:(1)一般地,(a·b)с≠a(b·с)

(2)a·с=b·с,с≠0

a=b

(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

(a+b)(с+d)=a·с+a·d+b·с+b·d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b a ?2121y y x x += 2.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设),(y x a =,则222||y x a +=或22||y x a +=.

(2)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

那么221221)()(||y y x x a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判定

)

,(11y x a =,

)

,(22y x b =,则b a ⊥

?21+

x x 4.两向量夹角的余弦(πθ≤≤0)

cos θ =

|

|||b a b

a ??2

2

222

1

2

12121y x y x y y x x +++=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

()()()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

+++=

=+-.

()()()()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

(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注意:,,()2

2

2

k k k k z π

π

π

αβπαπβπ+≠

+≠

+≠

+∈

将)(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和角公式,)(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差角公式。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变形: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

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

αααααα

+=+=

=--. 注意:2,2

2

k k π

π

απαπ≠+≠

+ ()k z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

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

()()1

sin cos sin sin 2

αβαβαβ=

++-????; sin sin 2sin

cos

2

2

θ?

θ?θ?+-+=.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

(1) 二倍角公式:

.tan 1tan 22tan ,sin 11cos 2sin cos 2cos ,

cos sin 22sin 2

2222α

α

ααααααααα-=

-=-=-== (2)二倍角变式:

αααα2cos 1sin 2,2cos 21cos 222-=+=

(3)三角变形技巧和代数变形技巧 常见的三角变形技巧有

①切割化弦;②“1”的变用;③统一角度,统一函数,统一形式等等.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打印版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非常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象限的角: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 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叫做轴线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①角度化为弧度: 180180ππ n n n o o o = ? =,②弧度化为角度:o o 180180?? ? ??=?=παπαα (3)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是角的弧度数),半径为r ,则: 弧长公式: ①,180 (用度表示的)π n l = ② (用弧度表示的)r l ||α=; 扇形面积:①)(3602用度表示的扇r n s π=② lr r S 2 1 ||212==α扇(用弧度表示的) 5、三角函数: (1)定义①: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 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 0r OP r ==>, 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定义②: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那么v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y ; u 叫做α的余 弦,记作cos α,即cos α=x ; 当α的终边不在y 轴上时, 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 即tan α=x y . (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口诀:全正,S 正,T 正,C 正。 口诀:第一象限全为正; 二正三切四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αsin x y + + _ _ O x y + + _ _ αcos O αtan x y + + _ _ O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全套教案

第1,2课时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始 边 终 边 顶 点 A O B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 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 -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 - 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 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 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岀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I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0分) 1、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__________,C=_________,S=_____________ 2、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则r=__________sin α=_______,cos α=________,tan α=________. 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________为正,第二象限__________为正,第三象限___________为正,第四象限______________为正. 4、三角函数线:sin α=________,cos α=____,tan α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___________ =1, cos 2α=__________________; sin 2α=__________________ (3)tan α=____________. 6、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Sin(2k +πα)=___________ cos(2k +πα)=___________ tan(2k +πα)=___________ (2) Sin(π-α)=___________ cos(π-α)=___________ tan(π-α)=___________ (3) Sin(π+α)=___________ cos(π+α)=___________ tan(π+α)=___________ (4) Sin(-α)=___________ cos(-α)=___________ tan(-α)=___________ (5)sin(2π-α)=_________cos(2π -α)=_________ (6) sin(2π+α)=_________cos(2 π +α)=_________ 7、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_____(_____)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_______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知识点归纳 第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角的概念:角的定义,角的三要素,角的分类(正角、负角、零角和象限角),正确理解角,与角终边相同的 角的集合 } {|2,k k z ββπα=+∈ , 弧度制,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弧长l r α=、扇形面积2112 2 s lr r α==,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任意角α的终边上任意取一点p 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22r x y =+(r>0),那么角α的正弦r y a = sin 、余弦r x a =cos 、正切x y a =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1.平方关系: 22sin cos 1 αα+= 2. 商数关系: sin tan cos α αα = 3.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 余弦 正切 第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 基础知识:1、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 1-1 y=sinx -3π2 -5π2 -7π2 7π2 5π2 3π2 π2 -π2 -4π-3π -2π4π 3π 2π π -π o y x 1-1y=cosx -3π2 -5π2 -7π 2 7π2 5π2 3π2 π2 -π2 -4π-3π -2π 4π 3π 2π π -π o y x

2、熟练求函数sin()y A x ω?=+的值域,最值,周期,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 ,会用五点法作 sin()y A x ω?=+简图:五点分别为: 、 、 、 、 。

3、图象的基本变换:相位变换:sin sin()y x y x ?=?=+ 周期变换:sin()sin()y x y x ?ω?=+?=+ 振幅变换:sin()sin()y x y A x ω?ω?=+?=+ 4、求函数sin()y A x ω?=+的解析式:即求A 由最值确定,ω有周期确定,φ有特殊点确定。 基础练习: 1、tan(600)-= . sin 225?= 。 2、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圆心角是1弧度,则扇形的面积= cm 2 . 3、设a <0,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a ,4a ),那么sin α+2cos α的值等于 4、函数 y =的定义域是_____ __ 5、. 的结果是 。 6、函数x y 2sin 3=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3 x 2sin(3y π -=的图象-------( ) (A)向左平移个6π单位 (B )向右平移个6π单位(C )向左平移个3π单位 (D )向右平移个3 π 单位 7、已知0tan ,0sin ><θθ,那么θ是 。 8.已知点P (tan α,cos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9、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直线3 π = x 对称的是( ) A .sin(2)3π=-y x B.sin(2)6π=-y x C.sin(2)6π=+y x D .sin()23 π =+x y 10、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的偶函数是( ) A.cos y x = B.sin 2y x = C. tan y x = D. sin(2)2 y x π =+ 解答题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第一类型: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4,3),求) 2 9sin()211cos() sin()2cos(απαπαπαπ +---+的值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理论 本文分析的内容为新人A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其出发点就是将教材看成是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以及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从整个数学教育发展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再到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教材分析的意义;然后,按照树立正确教材观、深刻理解课标、分析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处理教材等步骤研究如何科学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其中的案例均来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最后,结合典例分析的感悟,提出了高中数学教材分析时应坚持的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及发展性原则,以提升教材分析的效果。 二、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的教材分析 从系统上看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必修四,它是由“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三部分内容组成。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都有好处。 本章内容以三角恒等变换重点,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并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等建立的正弦、余弦值的等量关系。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向量方法的应用;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

体会化归思想;在应用公式进行恒等变换的过程中,渗透了观察、类比、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特别是充分发挥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的作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进行引导。教材还对三角变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了明确的总结。 本章还强调了用向量方法推导差角的余弦公式,并用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上,降低变换的技巧性要求。教学时应当把握好这种“度”,遵循“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要随意补充知识点(如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这些公式只是作为基本训练的素材,结果不要求记忆,更不要求运用)。 三、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课时的教材分析 3.1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①能利用和、差、倍角的公式进行基本的变形,并证明三角恒等式。 ②能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③能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三角问题,通过三角变换解决。 发展要求: ①了解和、差、倍角公式的特点,并进行变形应用。 ②理解三角变换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 ③了解三角变换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2重点难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经典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详细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复习资料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高一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公式总结 复习指南 1.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立足教材,学好用好教材,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注意避免眼高手低,偏重难题,搞题海战术,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不良倾向,当然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的同时,应注重一题多解的探索,经常利用变式训练和变式引申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只停留在“懂”上,因为听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对,对了不一定美。即数学学习的五种境界:听——懂——会——对——美。 我们今后要在第五种境界上下功夫,每年的高考结束,结果下来都可以发现我们宿迁市的考生与南方的差距较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们的学生的解题的素养不够,比如仅仅一点“规范答题”问题,我们老师也强调很多遍,但作为学生的你们又有几人能够听进去! 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做到我经常所讲的做题的“三观”: 1. 审题观 2. 思想方法观 3. 步骤清晰、层次分明观 3. 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注重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习与反思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或者其他人传授给学生的,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一个充满想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你不想学,老师强行的逼迫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作用不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数学学习不但要对概念、结论和技能进行记忆,积累和模仿,而且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将让大家一定要好好预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位中科院的教授曾经给“科学”下了一个定义:科学就是以怀疑和接纳新知识作为进步的标准的一门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容得到巩固,知识的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希望大能够让数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自然的习惯! 5.注重平时的听课效率 听课效率高不仅可以让自己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事半功倍,可以省好多的时间。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上课时听不到什么,索性就不听,抓紧课堂上的每一点时间做题,多做几道题心里就踏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想象如果上课没有用的话,国家还开办学校干嘛?只要印刷课本就足够了,学生买了书就可以自己学习到时候参加考试就行了。 想想好多东西还是在课堂上聆听的,听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老师是如何想到的,与自己预习时的想法比较。课堂上记下比较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注重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过程。课后宁愿花时间去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样讲的,自己在整理时有比较好的想法,就记下来,抓住自己思维的火花,因为较为深刻的思维火花往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函数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 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0、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 系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系统总结(全)

必修四常考公式及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考点一 角的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β|β= k ·360 °+α,k ∈Z } 2.象限角的表示方法: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α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