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创优信通文化传媒甘肃站申明:

此文版权属于论文发表原杂志社,粘贴于此仅为交流,请勿抄袭转载。

以“婚姻”相关词语为例论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

[摘要] 文字是文明的展示,又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这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女性婚姻为例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女部汉字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 女性社会婚姻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道:“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1](p2)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

一、“女”字的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汉字“女”是这样解释的:“女,妇人也,象形。”[2](p719)在甲骨文里,“女”字形象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家中室内,闺阁之间,而交手端坐是其在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形态之人形来表示女子。我们也可以认为:甲骨文女字形象乳房高耸而跪坐的人形。因为乳房是女人最显著的生理标志,也是女子和男子最重要的区别,古人正是抓住了女子的这一显性生理特征,用以来表示女子。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甲骨文“女”字像面朝左跪着的人形,反映了女字在造字之初就表现了对女性的不歧视。这种说法就未免显得有些臆断了,这只能说是探索者的一种心理折射而并非造字者的最初意愿。因为在上古时代还没有出现凳子,人们所谓的坐,其实就是席地而跪。另外,甲骨文的女字其实也生动的

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男子主外,女子主内的生活文化特征,而且也形象的表现了女子的阴柔曲婉之美。

二、女性婚姻

在原始社会的初始阶段——母系社会阶段,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是女尊男卑,氏族社会中没有明确的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婚姻处于群居群交的群婚阶段。发展到了后期,男子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已逐渐提高,他们对在婚姻中以女子为中心,男子向女靠拢的形式产生了不满,希望能以自己为中心,让女子归向自己。但是女子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凭借自己强于女子的力量,用武力把女子抢到自己家中,强行结为婚姻。这种行为发展成了后来的“劫夺婚”的结婚仪式,即“抢婚制”婚姻。

分析“妻”,“娶”,“婚”等字的结构特点,可以发现它们记录了这种历史现象。“妻”在甲骨文里的字形左部像长发女子形,右部像一只手,整个字形像用手抢女子,这就是说,妻子是抢来的女子。古文字学家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上说:“上古有掠夺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后来“妻”字所表示女子的长发变为“十”,“又”插入发中,即变成今天“妻”字形。“娶”亲的“娶”在早期的文献中只写作“取”,如《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3](p81—82)“取”的本意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拿来”,而是:“抢夺”。《说文解字?又部》:“取,捕取也。”取的本意是捕获、抢掠,自然“娶亲”就是劫夺婚了。“娶”字是在“取”的基础上加了“女”字旁,这显然是在掠夺婚的影响已经消失,而娶亲的意义又很常用,需单独成词的情况下产生的。先秦文献用“取”而不用“娶”,说明掠夺婚的影响那时仍然存在。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晋献公伐骊戈而娶骊姬。《国语晋语》中载周幽王伐有褒而娶褒姒。《说文》:“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4](p720)“婚”是女子一方的代称,称女家为婚,这也是早期黄昏抢婚习俗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与婚姻有关的字还有:姻(“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所因,即所就,也可称趋就。“姻”是男子一方的代称,因为女子将因就男方,所以称男家为“姻”。去了男方家必须依附于丈夫家才意味着有了归宿,因此也

就有了婚姻。),媒(“媒,謀也。謀合二姓。从女某聲”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姻以家族利益为前提不以双方感情为基础并且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妁(“妁,酌也。斟酌二姓也。从女勺聲”。中国古代同姓不婚男女双方的结合要先经过媒人的斟酌媒合。),嫁(《说文女部》:“女適人也”。),娉(《说文女部》:“问也”。)在古代,男女双方经过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谋和之后就可以“娉”,然后经男“娶”女“嫁”而达成婚姻。

婚姻牵涉到男女双方,但和男性比起来,家庭对于女性更加重要。女性在家庭中一方面承担着传宗接代生子育女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还得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从事家务劳动,所以女性在婚姻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把这种对女性生活状况的认知反映到造字当中,就出现了一大批以女子为部首的反映婚姻家庭的字。而这一类字的存在,又为我们完整地记录并诠释了古远的婚姻制度。

文字是文明的化石,又是文化的载体。透过女部汉字我们认知了女性文化的特殊文化内涵。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岁月渗透着女性文化逐渐没落的历史轨迹,我所阐述的只是一个角度的透视,不可能展示轨迹的全部。但是,女性的种种文化内涵却在女部字中得到了微妙曲折的展示。现代社会是由女性和男性共同主宰着的社会,希望通过本文使大家对女性朋友能够有一个全新的,公正的认识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弘治《“女”偏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语文建设通讯》第59期

[2] 李大遂著《简明实用汉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版

[3] 许慎著《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

[4]转引许慎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下册岳麓书社1997版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汉字教学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汉字教学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成分,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研究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将汉字文化融入汉字教学之中。因此,本文就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汉字文化有机地融入汉字教学之中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社会生活汉字是起源于绘图构形显意的形义文字。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构成过程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原形。在汉字的构形中有一句名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说明了先人在以形来象义时,总是取自己最熟悉最近切的形体。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贾、赠、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贝壳,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可见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到了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也作为“货币”使用了。“布”本来是一种麻布,至周而有货币的功能,

并与“泉”有了分工:“其藏日泉,其行日布,取名于水泉”。但此时,“贝”也仍作为货币的一种,即许慎所言“周始有泉,而不废贝也”。到了秦代,“贝”就开始不作货币用了,这时开始出现了“钱”。“钱”的本义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它获得“钱财”又是因假借“泉”之音而成。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这种货币演变清楚地反映在汉字中,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因此,现代表示财富的字大都仍是从“贝”。汉字就犹如一块块化石,在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贝”、“布”、“钱” 及用它们来构成的一串串汉字,无声却有力地告诉我们古代货币的一幕幕演变史。 总之,汉字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极好史料。 (二)、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我们还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人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例如“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古代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候经历了一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而有一些用“女”作偏旁的字,如“妄、奸、妖、妒、婪”,则表现出古代的一段时间里对女性的歧视。再如,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因此在古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社会社会规范文化内涵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

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 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汉字文化传承文化特征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宋祖英等政协 委最提出的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从汉字的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汉字的确具有文化的传承性,但是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又使得汉字的理据性有所降低,如果一味强调传承而忽视了文字的发展,也会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要在尊重文字自身规律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强汉字的文化信息分析,从而培养年轻一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l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该提案建议,国家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这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这个提案一出来,就引起一片争议之声。叫好的反对的彼此争论不休。毋庸置疑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敬重的,也都希望能够把这个根一直传承下去,但是究竟应该怎样传承,采用什么形式来传承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范围来说,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忠实体现者。所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第二条就写着“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说明人们已经把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语文学习与继承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了。的确如此,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字都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和体现者,而汉字中蕴涵的文化信息,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裘锡圭先生说:“原始汉字的出现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到公元前第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约在前 17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几千年的积淀使得汉字的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至今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统,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汉字失去了象形的外貌,但在本质上还保留着早期文字的许多特征,而且越古其特征越明显,所以说委员们把繁体字与中国文化的根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帕尔默在《语言学概要》中指出,汉字是由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的,汉字书写的书面语是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的。所以,在中国,一个学生只要学了4000个左右的汉字之后,几千年的文献就立刻展示在他的面前。而一个学习古希腊文献的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方言才能欣赏诸如《荷马史诗》一类的经典。“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量不过为小学生(和欧洲人)省出一两年学习时间。但是为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人就会失掉他们对持续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承权。”(L.R.帕尔默《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这段话虽然是针对过去有人提出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言论发表的看法,但也恰恰说明了汉字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它除了记录语言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汉字的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价值。“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张德馨《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9)正是汉字形体构造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也体现着汉字与其他文字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特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创优信通文化传媒甘肃站申明: 此文版权属于论文发表原杂志社,粘贴于此仅为交流,请勿抄袭转载。 以“婚姻”相关词语为例论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 [摘要] 文字是文明的展示,又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这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女性婚姻为例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女部汉字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 女性社会婚姻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道:“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1](p2)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 一、“女”字的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汉字“女”是这样解释的:“女,妇人也,象形。”[2](p719)在甲骨文里,“女”字形象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家中室内,闺阁之间,而交手端坐是其在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形态之人形来表示女子。我们也可以认为:甲骨文女字形象乳房高耸而跪坐的人形。因为乳房是女人最显著的生理标志,也是女子和男子最重要的区别,古人正是抓住了女子的这一显性生理特征,用以来表示女子。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甲骨文“女”字像面朝左跪着的人形,反映了女字在造字之初就表现了对女性的不歧视。这种说法就未免显得有些臆断了,这只能说是探索者的一种心理折射而并非造字者的最初意愿。因为在上古时代还没有出现凳子,人们所谓的坐,其实就是席地而跪。另外,甲骨文的女字其实也生动的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文化 ----一笔一画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天天都在学汉字,写汉字,但是,你可曾知道,一笔一划都有它的故事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对于汉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什么是汉字?如果将之理解为简单的一笔一画,那就太肤浅了;如果将之复杂化,那就有失偏颇了;如果将汉字神秘化,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甚至我会怀疑,你并非中国人。那么,汉字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玛雅文字)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从汉字自身特征看,字形本身确实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一个字,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但通过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语言中的意义。如:休——休息;采——用手采摘果实。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文化”、“文明”都是直接借用的日语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两个单音节词。与“武力”相对而言,是“文德教化”的意思。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出自刘向《说苑?指武》。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汉字的字义系统是对客观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划分和整理,其中有客观成分,也有特定文化的影响因素。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在第二方面。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从中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古人的构想和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记录了造字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心理状态等。 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汉字这一载体而得以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来说,其与汉字的关系则是微妙而复杂的。汉字记录着思想,而汉字本身又带有一种思想。所以说,汉字不仅仅充当着记录思想的角色,汉字本身也反映着某种思想。 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身并没有表音的标志这说明汉字是纯粹表意的,没有部首语言制约,是记录人们的思维、意识、观念的符号。因此汉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都能独立反应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汉字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思想。 汉字能反映出一个故事,一种思想。我们学习汉字与文化,也就是学习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包括了宗法制度、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以及自然等等。上面提到的

3 女字旁

第3课女字旁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女字旁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帖观察、分析结构,总结书写规律的能力,把字写得美观大方,养成“提笔即写字”的习惯。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女字旁汉字的书写技巧。 3、鼓励学生细致耐心、意志专一做好每件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女字旁的字,提高分析能力,掌握书写技巧。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分析常见错误,用细致耐心的品质写好每个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女” 1.提问:今天我们的学书内容是“女”。 2.学生交流。分析“女”。(独体字、笔顺、组词。)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我们来书写“女”。 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尺一拳一寸。 3.学书“女”的起笔:撇折 (1)讲解:基本特征——头重、折方、尾重。 书写提示——撇由撇加长点组成,撇与长点夹角约90度。 书写方法——稍顿后向左下撇,由轻渐重向右下行,略顿后收笔。(2)请同学们跟我做手势,用手势表示90度的转动。 范写。学生临摹。评讲。 4.教学“女”的写法 学生讨论,书写要点。把握几个要点:“垂线”、“折点”、“中点”等 师引导,生临摹。 二、教学“女”字旁 “女”与“女”字旁的比较,由学生讨论说出书写要领。 1.基本特征:内紧外松。 2.书写方法:撇要长,点要短;下撇要与上撇平行;横画要改长挑。3.书写提示:女字旁的下面左低右高,撇与折的交叉点应与上面的起笔同在一条垂直线上。(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重点讲解书写技巧。) 三、女字旁的字,分类比较;学生练习,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1.我会写:女字旁的字。妈、姓、奶、姐、姑、姨、如、妙、娘、要、安、婆、妻、妾、耍、姿 归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2.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上窄下宽。 3.写字比赛。配轻音乐。师巡视,指导。 4.评讲。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位同学的作业,给予中肯的评价。 (1)请同学们用铅笔,在自己写得好的字上画红圈圈。 (2)有选择性地选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品评、教师评价,评出优胜者,发放奖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女字旁

关于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 一、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 1.红色 (red) 在任何一种语言内,词语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或有褒义,或有贬义,或者不褒不贬。这种褒贬之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人对于客观对象往往有一定的情感或伦理评价.有不同的好恶与爱憎。在英语和汉语中,有关红色的词组,有些含义可以完全对应,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译文的语言 (或目的语)与原文的语言(或始发语)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采用直译。例如:红旗一red flag,红十字会--Red Cross.红葡萄酒一red wine等等。除此之外,无论是在英美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所以在中国.很多日历都使用红色字体来表示节假 13。因此,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13”或“喜庆的 13子”。此外,鲜艳的红色能给人以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但同时也能给人以危险的心理反应.所以英语里的red light就指危险信号或十字路口的交通红灯,也因此使得我们在处理一些激情高扬的新闻信息时。可以佐以红色来配合传播。但在西方,红色往往还与恐惧、流血和淫荡相连.如:red—light district就是红灯区,暗指城镇中的妓院区:而 catch sbred—handed 则表示当场发现某人做坏事;还有 see red 和 likea red rag to a bull都可表示生气,大怒的意思。除此之外,红色还可指“负债”或“亏损”,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经常用红笔来登记负数的原因。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含红色的词组:red figure/red ink 赤字;in the red 亏损;red—ink entry赤字分录;redbalance赤字差额等。但需注意的是,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同一个所指都可能有几个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同样,不同的语言在指称同样的对象时,也可能因对该对象的注意重点或感知不同,而采用具有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所以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不一定用“red”。例如:红糖 brown sugar;红茶 black tea;红榜 honour board;红运 good luck;红利 dividend/bonus;红尘 human society;红事 wedding;红脸 get angry or beshy等等。 2.白色 (white) 白色 white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的含义,可以说是纯洁无瑕的象征,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 [内容提要]本文对虚构性传播语境和非虚构性传播语境中女性话语的分析,显示了中国当代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普遍受压抑状况。这源于男权中心主义的文化现实,更反映出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和主动认同取悦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后殖民文化心态。 [关键词]女性话语男权中心主义转换性话语领域后殖民现象 当今,传播中的话语研究作为媒介研究、分析的重要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一. 其研究课题也涉及到传播学探索的各个领域。比如男女性阅读是要产生差异的,“女人的经验,将会引导她们从与男性不同的角度来估评作品,而男人们对女性读者聚精会神的问题往往是索然无味。”①话语研究可以作为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女性话语的范畴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即男性话语,因而一切谈论女性话语的问题都绕不开男权中心主义。这里,话语一词除通常认为的言语形式之外,重要的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切规范形式。例如福柯的权力话语,萨义德的东方后殖民话语理论都是从一切生活中的规范形式入手。我们分析中国传播中的女性话语, 也是除言语之外重点立足在她们生活中的规范形式,是从文化、历史、人类学等深层心理因素去探索问题的症结。 一般说来,中国当代传播屮的女性话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为:误读、偏移、取悦等现象,即便当代中国有一批女权主义运动,她们也未必能真正正确地解决女权问题。这并不在于中国男权如何强大,而在于女性视觉中对这一问题的立论偏颇,认识上的误置。本文想拟就几个问题作出粗浅的探索。 二.传播中的女性话语研究,本文想分虚构与非虚构两组进行。非虚构性的是指新闻报道、娱乐业、广告等传播中的女性状况;虚构性的则指文学作品、影视文化、绘画设计等与创作相关的传播形式中的女性形象。 虚构与非虚构己构成传播媒介中女性的全部语境,也是中国女权全部的直接现实。因为中国还没有以女权为中心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所以无法从运动、事件等概念谈中国的女性话语,这也许是中国女权就其g身的一个局限。同时在中

汉字与中国文化Word版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的故事。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

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发展到现代社会,虽然经历了“废存问题”和“拼音化问题”的波折坎坷,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焕发着新的生机,到如今,汉字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受大众喜欢的现代大众文化,它传承着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意义,并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现在汉语已经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这对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汉字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魂牵梦绕的中华魂。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赤县也好神舟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魂不灭美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

汉字偏旁部首及名称

偏旁部首名称《小学教材全解》《学生规范字典》 偏旁名称例字偏旁名称例字 冫两点水次冷止止字旁武 冖秃宝盖军写户户字旁扇 刂立刀旁制别木木字旁村杜 八八字旁谷分车车字旁辆输 人人字头仓全日日字旁暇明 厂厂字旁原压曰冒字头冒暑 力力字旁努父父字头爹斧 又又字旁艰牜牛字旁牵特 亻单人旁侵攵反文旁敏故 卩单耳刀却斤斤字头新 阝双耳刀陆爫爪字头爱 廴建字旁延月月字旁腹肋 勹包字头甸穴穴宝盖穿空 厶私字儿参立立字旁竖 匚三框儿医区目目字旁盲瞳 冂同字框网田田字旁男胃 氵三点水泸石石字旁研砂 彡三撇儿彤矢矢字旁矮 忄竖心旁悄疒病字旁疼 宀宝盖儿宜衤衣字旁衬 广广字旁底钅金字旁错 夕夕字旁梦罒皿字头蜀 辶走之旁邀皿皿字底孟盖 寸寸字旁封禾禾木旁秋秀 扌提手旁拖白白字旁泉 土提土旁地鸟鸟字旁鸭 艹草字头药米米字旁粒糕 大大字头套西西字头栗要 小小字头肖页页字旁顷 口口字旁唱舌舌字旁乱 囗方框儿国缶缶字旁缸缺 门门字框阅耳耳字旁耽职 巾巾字旁师虫虫字旁蛹 山山字旁峡虍虎字头虑虚 彳双人旁徐竹字头管篮 犭反犬旁猪舟舟字旁船 饣食字旁饱走走字旁赵 尸尸字头屡足足字旁距踞 弓弓字旁张角角字旁触解 孑子字旁孩身身字旁躲 女女字旁妈鱼鱼字旁鲜鳄 纟绞丝旁绒隹隹字旁雀 幺幺字旁幼亠部 马马字旁骝雨雨字头露霜 灬四点底热齿齿字旁龄 方方字旁旅革革字旁靴鞭 手手字旁拜骨骨字旁骼 欠欠字旁欲音音字旁韶韵 火火字旁灭心心字旁意 一般地说,除独体字外,每个字都由几个偏旁组成,但却只有一个部首。 例如“转”字,偏旁是“车”和“专”,部首是“车”。在这里部首是其中一个偏旁。“辉”字的偏旁是“光”和“军”,部首是“小”或“车”。在这里部首和偏旁完全不同。 部首是为查字典服务的,有时没有名称。

通过汉字折射出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中的文化内涵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4级人文教育姚丽(222004305040019)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悠久岁月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形体虽多有变异,但又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从汉字字形所承载的古代文化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创造文字的智慧,观察到古代中国人在生活劳作、民风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与思想情趣诸方面留下的历史印记。它所展示的当时的社会画面,表现的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比如“仁”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其形体都作“二人”会意,表明古人心目中的“人”,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社会关系,无论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都是这种“二人”关系,独则无朋,偶则相亲,这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仁”字就是以“二人”相亲来规范人际关系,并纳入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中。中华文化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根本在于“仁”,要做到“仁”,首先就要相亲相爱。自孔子以来的历代思想家、教育家解释“仁”字,都强调“仁者爱人”,“天下归仁”,一个“仁”字也就成了统治中国人头脑数千年之久的儒学思想的核心。 又比如“男”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男字作,是左田右力结构。从小篆开始,男字就变成了上田下力结构。不论何种结构,“田”的外框口代表田间,内横线代表田间的东西向小路,内竖线代表田间的南北向小路。“力”是手臂的象形,表示人在出力。“田”和“力”合起来,表示田间劳作的人。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父系社会里,这在田间劳作的人自然就是主外的男子了。所以,《说文解字》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又如“妇”字,在甲骨文里,妇字作,右旁是女子的形象,左旁是扫帚的形状,合起来表示使用扫帚的女子。在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常常与扫帚打交道的人自然就是主内的女子了。所以,《说文解字》说:“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所谓“服也”,是说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与家庭中,女子在总体上须服从于男子。 人类社会的演进,大多是由渔猎到畜牧,再由畜牧到农耕。这些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情状,在甲骨文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比如“渔”,甲骨文从鱼、从手、从线,意为用鱼杆钩鱼。“逐”,甲骨文从鹿、从足,意为追逐野兽。“摧”,像人手持木棒击鸟。这些文字反映了先民们在渔猎经济时代的生产、生存方式。“采”,甲骨文像以手摘野果之形,反映了先民以草木的果实根茎作为食物的原始生活。“牧”,甲骨文像手持皮鞭放牧牛羊之形。“牢”,像把牛圈养在栅栏中。“家”,则是把猪豢养在猪圈内。“豢”,像用手喂猪。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人们逐步熟悉了动物的性情,了解到哪些动物适于豢养,于是人类逐渐过渡到畜牧经济时代。“垦”,甲骨文像用双手把盛在器具中的土倒在地上,表现了先民垦田运土的劳动场景。“畴”,像人手持木棒打碎田里翻起来的土块。“耒”,像耕田用的曲木工具。“种”,甲骨文像人在精心地栽种禾苗。“禾”,甲骨文像顶着长穗的谷子之形。“稷”,像黍子成熟,沉甸甸的谷穗低垂之状。“利”,则像以刀收割禾谷之类的作物。这

网络词汇的文化内涵

网络词汇的文化内涵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日常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学习,工作,娱乐都已离不开网络,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拥有多的空间和自由,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表达自己的思想,挥洒自己的才能。语言是承载信息的工具,是表达我们生活状态的依托。随着网络的应用,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日益翻新,许多人都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甚至会应用到高考,面试等正式严肃的场景中。这种现象的利弊在许多学者的讨论中已经被频频提出。一些人认为时代在进步,词语也需要创新,时代变了,不能总抱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墨守陈规,只要能被大众接受的东西,就应该被承认。现在我们所用的词语,也不是人类存在的时候慢慢提炼成的吗?要对网络语言宽容接受。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如今的网络语言缺乏规范,不符合中国人遣词造句的逻辑,有些中央主持人在一些高端访问或者晚会上也常常应用,这种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情景中出现一些搞怪低俗的词语是不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庸俗化,所以在正规场合网络语言应当被禁止使用。那么我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怎样体现的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当今网络语言是指那些话语,网络语言从何而来。因为打上了“非正式”的烙印,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略词、方言、俚语等非正式词汇,还会根据一些流行事物即时创造新词汇,甚至用符号、汉字、字母等组合成象形文字。其词汇除规范词汇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缩略词,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也有不少字母的缩略如cu(see you),BTW(by the way),H&G(hello and good bye) 。谐音词,数字在网络语言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比如520(我爱你),88(拜拜),而且数字和符号的组合也有同样的谐音效果,比如4ever(forever),+U(加油)。用汉字的谐音来表达某一种意思也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情况比如说,果酱(过奖)、童鞋(同学)、油菜花(有才华)、肥猪流(非主流)、楼猪(楼主)木有(没有)。借词,网络是一个无国界的媒介,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各种语言相互碰撞结合,丰富了我们的网络语言这些借词有些来源于日文汉字,有的则来自日本动漫、电影及其港台翻译版。例如:御姐(日语词汇,指年龄25岁以上,身高1.65米以上,身材丰满、性格强硬的女性)。颜文字,颜文字这个概念听起来比较新,其实它是指用电脑符号组合用来表示人面部表情的网络语言,最早在美国出现,如:∶-)笑容、∶-p吐舌头等。真正将颜文字发扬光大的是日本网民,依托网络,这些颜文字逐步影响到中国网络词汇,如:o(∩_∩)o(开心)、T.T(哭)等,还有orz,颜文字中少见的纯单词组合,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拟声词,因为在网络上有许多口语化的交流,所以许多拟声词就应用而生,给网络交流带来很多方便和生动如:哇啦哇啦(唠叨个没完)、mua(亲吻)等。生造词,当今中国网民主体多为80后,追求标新立异的他们针对当今热点创造了许多新词。这些生造词、有一些生造词,因其所指事物生命力强大,而融入到了规范语言词汇当中。如:博客、闪人等。换喻词,就是我们给传统名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粉丝,沙发、潜水等。 网络词汇的生命力是比较短暂的,很多网络语言可以迅速风靡全球,比如“给力”,“给力”是中国北方方言,有“很好”“牛”“有意思”等的意思,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还有网友根据“给力”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 (不给力)。“给力”一词在先登《人民日报》之后,再上《纽约时报》迅速变成一个高频词汇,然而随着另外一些词语比如“伤不起”,“hold柱”等的流行,“给力”一词的使用率似乎变小了。为什么网络词语的热度只有短短一时呢?这应该与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系。网络词汇只是浮光掠影的一刹那,就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流行歌曲那样,可能只是在某一个时期很受歌迷的欢迎。网络词汇也是那样,在一个时间内很受各位观众朋友的欢迎,慢慢的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界中。 现在由我们先看看文化内涵是什么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所给出的解释,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总说周知,语言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是一个多年沉淀积累的产物,由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们总结而延续下来。所以说语言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众人的精神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直接体现。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

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201202010454 中文5班张艳娇 摘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从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关于使用此文字的民族的文化习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唯一使用至今的文字,因此,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华夏文明。本文将从汉字中探索中国女性文化。 关键词:汉字女性文化 一、与“女”有关的褒义字 在上古时代,社会制度是母系氏族制社会,女人在部族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生活在各种生活资源有限的原始社会下,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他们互相保护,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以确保部族的发展。分工中青壮年男子担任狩猎、捕鱼和防御野兽等任务;女性担任采集食物、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繁重任务;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女子从事的职责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有比较稳定的性质,是可靠的生活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是氏族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她们的活动是为了氏族集体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维系氏族的生存和繁衍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妇女在氏族公社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视。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上古原始部落里,部落的人口数量决定了这个部落的繁荣程度。而当时绝对低下的医疗水平,导致死亡率很高,要保证一个部落的人口数量,就必须保证出生率。于是在各个氏族之间实行群婚制,一个女人可以有很多个配偶,生下的孩子并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母系氏族的社会里也不需要知道父亲是谁。于是,能够繁衍后代的女性就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尊贵地位。 《说文解字·女部》:“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上古时期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古人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女娲一个人所造的。后来很多伟人的出生都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认为这些能力超群的人是感天地灵气所生。还有一部分专门用来指女子怀孕的字:

浅谈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定稿版

四川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 学院:四川文理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姓名:张文涛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题目浅谈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姓名:张文涛 指导教师:白晓华(中学高级教师)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I 目录.................................................................................................................................II 1. 数字文化归类.. (1) 1.1 数字文化归类--谐音 (1) 1.2 数字文化归类--双数 (2) 1.3 数字文化归类--俗语、成语中的数字 (2) 1.4 数字文化归类--虚数和概数 (2) 1.5 数字文化归类--来源于历史故事 (2) 2.汉语数字文化产生机制 (2) 2.1 汉语语音特点 (3) 2.2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 (3) 2.2.1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趋吉避祸 (3) 2.2.2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对称的和谐之美 (4) 3.汉语数字文化的发展 (4) 3.1 原有数字,有了新的内含 (4) 3.2 数字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 (5) 4.小结 (5) 参考文献 (6)

摘要:在汉语中,数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系,同时,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因素等有关。数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数字文化归类发展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在文字的国度里,英文简洁,俄文神秘,法文浪漫... ... 真 可谓摇曳生姿,万紫千红!而最具魅力的,却只有汉字这种! 这些美丽的方块符号横平竖直,撇如帚,捺如刀,上下左右,穿插谦让,几千年来,在这横竖撇捺的方寸之间,孕育出了多少倜傥潇洒的文人骚客,多少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今天小C 为大家挑选了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这100 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让我们从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社会语境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截取其中的某些碎片,进行宏观解读。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 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 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身二人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 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

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 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 大对立面是阴阳。 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直为人们 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 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 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 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 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 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 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 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 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 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 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 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 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 《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 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

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红也是富贵的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以《说文解字》女部字为例

西江月
文化语言
2013 年 5 月上旬刊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 ——以 《说文解字》 女部字为例
广东广州 510006) (华南师范 大学文学院,

宋海群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说文解字》中女部部分汉字,即涉及到妇女三从
家内,实实在在地沦落 为“ 第二性” 。 这种定位经由 后来的 儒家 所肯定、维 护并进行了众 多的论证 ,绵延数千年,甚至影响到 现当代社会。 这一变化我们 可以从 “女”字的形状 看出来 。 “女” 字, 甲骨文作: 金文作: , ,展示的是女子两手交叉于 胸前,屈膝跽坐的姿态,此种 形象 ,金文作: 。李孝定:
四德的女部字进行分析, 从中探讨以儒学为主流的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定位和 要求等。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女部字;三从四德 汉字是汉民族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换言之, 汉字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特定阶段的文化 意识, 也必然会渗透到汉字的构造和应用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以 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在学术史上有 着崇高的地位。它一方面为我们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提供线索,另 一方 面也是一部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 珍贵典藏 。 在《说文》中女部字有 238 个,重文有 13 个,新附 文 7 个, 共计 258 个。一个“女”字统领 以下 257 字,然后根据语义,分门别类如下: 1. 关于女子“姓氏” ,共 11 字,占总数 4.6% 2. 关于女子“婚姻家庭” ,共 16 字, 占总数 6.7% 3. 关于女子“容貌品性” ,169 字,占总数 71.5% 4. 关于女子“亲属称 谓” ,共 17 字, 占总数 7.1% 5. 关于女官女奴,6 字, 占总数 2.5% 6. 关于女子“名字 ” ,18 字, 占总数 7.5% 鉴于本文的针对性,在 此仅仅涉及前四类 。 历史是以男性 为中心的, 女性观主 要指的是 处于主体 地位的男性对女性 的认识、看法 。在中国 漫长的几千年思想 史中,儒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 从特有的宇宙论、社会 关系以及政治、经济 的视角出 发确立了 一整套“女人 是什么” , “如 何做女人”的思想体系和行 为准则,我把这称为儒家女性观。
i
尽显古代女子 身份地位的卑微 , “屈而 自处,活画其柔顺 而服从” 。同时 ,这 也反映出了男女分工 。 “男”字,甲骨文作: “夫男女之别于文字之形体上殊难表示,固就男女工作之差异 以为区别 ,女 盖象两手所操 有作之形,女工之 事多在室 内。男则以 力田会意,男耕女 织有 所专司,故制 字以见义。 ” iii
二、女人是什么:男人眼里的女人——三从
(一)女人应为男人的附庸,处于顺从地位 从“婦” 、 “嫔 ” 、 “如” 、 “娽”等 字可以看出女性的 顺从。 婦: 嬪: 如: 娽: 《说文》 : “服也。 从女持帚灑掃也。 房九切〖注〗 , 古文婦 。 ” 《说文》 : “服也。 从女賓聲 。 ” 《说文》 : “从隨 也。从女从口 。人 諸切〖注〗徐鍇曰 : “女子从 《说文》 : “ 隨從也。从女彔 聲。力玉 切”
父之教,从夫 之命,故 从口。會 意。 ” 以上这些女部文字许慎 都解释为“服从、顺从”之意,这足以 看出当时 由于男女分工 后, 男人在 体力上的 优势成为 了驾驭女性的资本 而掌握了 话事 权,女性在体 力方面的 欠缺而只 能依附于男性。这就 是女子的 三从:在 家从 父, 出嫁从父, 夫 死从子。 女性从一出 生到老死都 必须服从于她身边 的男性 , 这样才能成为 乖女、贤 妻、良母 、孝媳、 贞妇。 再看看在古代 家庭拥有 较高地位的“妻 ” 。 妻: 《说文》 : “婦與夫 齊者也。从女从 屮从又 。又,持事,妻職也。 ” 表面上看, 妻 子与丈夫 在家庭中 的地位是 相等的,看齐的,所以许慎说 “又 , 持事,妻 职也。 ” 在家里管理家 务事和大小奴 隶是妻 子的本 分。 但这只 是名 分上的, 夫妻间 实质上的地位是“ 夫为妻 天” ,这可 以从夫妻的 另一个称呼 “夫妇”可以 看出, “ 夫”始终位 于“妇”前 。 《白虎通·嫁娶》iv认为“夫 ” 和“妇” 字音背 后就含 有尊 卑贵贱 之意 : “夫妇者, 何谓也 ?夫 者,扶 也, 以道扶接 也。妇 者,以 礼屈服。 ”可见 ,在儒家的观 念里, 妻服 从夫是 妻的 本分。 再来看看“妾 ” ,按理说既然 妻要服从于夫,那么 妾岂不得惟命是从了。 : “ 辠女子 ,給事 之得接於 君者。从女 。 《 春秋》云: “女 妾: 《说文》 ”妾,不娉也。 ”这里说“妾”是“有罪的 ” ( “ 辛” , “罪”的本 字) , 爲人妾。 跟童、仆一样 都是古代 的奴隶,而 到了东汉许慎的年 代,妾已 经不是女性奴 隶的意思,但 其在家中 的地位与 奴隶无异 。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 : “盖 妻子从女,上象 发加笄形。妾 则从女,上加 头饰。其意相 同。初无地位上之 差别。许 君之训 盖后起 之义,不足 以语殷 制也。 ”李孝定说许慎是误解 了妾 的本义,可是许慎的误 解恰恰是 受到当时 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从而我们可 以更加清楚认 识到妾在 家中如同 奴隶的卑 贱地位, 妾 要承受来 自夫和妻 双方 的压迫地位, 这也反映 出东汉儒 学确立统 治地位后对女性尊 卑地位的 限定。 (二)男人对女人是鄙夷的 《说文》里许 多从女之字都带有 贬义,如: 奸: 《说文》 : “犯婬 也。从女从干,干 亦聲。古 寒切” 姦: 《说文》 : “私也。从三女 。 ” “从 三女。三女爲? 亦三女爲 姦。是 以君子遠色而 貴德 。 ”v 嫖: 《说文》 : “ 輕也。从女 聲。 ” 婪: 《说文》 : “貪 也。从女 林聲 。 ”
而在儒家所形成的女性观中,三 从四德 ii 的妇女道德标准是核心部分。
一、女姓文字到“女”字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的转变
相对于历史上 任何一个 时期来说, 妇女在 母系社会 中可谓是崇高的。 《吕 氏春秋? 恃君览》中有“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 处。知母不 知父,无 亲戚兄弟夫妻 男女之别 ,无上下 长幼之道 ” ,而且 许多古老 的姓氏也 多从女 。 如: 姞: 嬴: 妘: 姺: 娸: 《说文》 : “黃帝 之後百姓 ,后稷妃 家也。从女吉聲。 巨乙切” 《说文》 : “少昊 氏之姓也。从女羸省聲。以成切” 《说文》 : “祝融 之後姓也。从女云聲。籒文 妘从員。 王分切” 《春秋傳》曰: ‘商 《说文》 : “殷諸侯爲亂,疑 姓也。从女先聲。 《说文》 : “人姓 也。从女 其聲。杜林說:娸 ,醜也。 去其切” 左边为“女” ,右边为“生 ” , 《说文》解说为“人所
有姺邳。 ’所臻切 ” 来看看“姓” :
生也。古之神 聖母,感天而生子 ,故稱天 子。从女从 生,生亦 聲。 《 春秋傳 》 “ 天子因 生以賜 姓 。 ”息正切〖注〗古 文姓 。 ”由 此可见 ,在 氏族社会, 曰: 女性的地位来 源于先人对女性生 育的崇拜 。这说明 人类的“姓”来源于人类 自身的生育。圣 人如伏羲、大 禹等,均由母 亲感天而 生,均只知有 母,所以 “天子因生以 赐姓” 。一母所生聚为一 姓, “姓”成为 家庭的标 志。古代 常以 所居之为家族的姓氏 ,如“ 姜”姓 ,是因“ 神农居姜水” ; “ 姬”姓 ,是因“黄 帝居姬水”等 。地名也 因生育的 关系,大 都添加“女”旁,因 此远古时 男性 不称姓只称氏 。 随着国家的出 现,父权制开始取代母 系制。周朝建 立后,以“周礼”为 代表的社会性别制度建 立, “男女有 别” , 开始形成 了性别分 工和婚姻 制度。 婚姻、宗法、 家族等一系列的礼制与伦常 将女性定位和规范 在从属、 卑下、
(1990-)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 宋海群 , 女, 广东肇庆人,
· 178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