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3费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3费下载

1.1我们周围的土壤 (2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

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

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

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

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

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1.2了解土壤 (24-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

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

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

有什么变化

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1、学生分小组回答

所研究的情况

2、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

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

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

听:摇动一下杯子

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

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

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

黏土下面的水最少

壤土次之

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3、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

(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

水稻适合黏土

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

1.3肥沃的土壤 (2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

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

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

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

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

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

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

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

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

鼹鼠能够挖洞松土

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

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

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1.4土壤的保护 (24-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

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教学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

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

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

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

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

正是有了土壤

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

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

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完成实验册

2.1果实和种子(24-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

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

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

(每组一套)

学生: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回忆原有知识

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

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

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

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

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

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

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

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讨论积极

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讨论

发表意见

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

填写活动记录

1、积极发现问题

2、能完成7天实验

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

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2.2根和茎(24-6)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根和茎的不同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及作用

教学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直根须根的植物、盆栽植物、课前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或芹菜茎、刀片等

学生自带两种带根的蔬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

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谈话:课前老师叫同学准备两个带根的植物

请同学投影自己所带的植物

同学观察它们根的特点

2、汇报小结:像菠菜、青菜、芫荽菜等这样

根是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

粗粗的

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

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直根

像葱这样

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

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

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须根

3、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按直根和须根分为两类然后画出一个直根和一个须根

(在书67上)

4、学生按要求活动

二、认识不同形态的茎

讲述:植物的根上连接的就是植物的茎

大多数植物都有茎

同样茎也有多种类型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见下资料)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

同时简要板图

三、认识根和茎的作用

1、谈话: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

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

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

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

演示横切和纵切

观察茎内部的变化

6、学生对茎进行横切和纵切

汇报现象

小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四、巩固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取一支白百合或其他白色的花

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

一半浸泡在红水中

一半浸泡在蓝水中

观察现象

2、完成科学实验册

2.3叶和花 (24-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寻找到不同植物的叶形状、颜色、大小、结构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知道花的构造

2、知道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

能够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叶子里自己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料;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解剖一朵植物的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了解叶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

1、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讨论:种葫芦的人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交流观点

3、提问:你知道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二、展示课前采集的叶子

观察叶子

1、对植物的叶子你还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采集了不少叶子

组内展示

布置任务:观察一片树叶的正面和反面

比较有什么不同

2、汇报观察结果

3、小组活动:观察更多的树叶

从颜色、形状、大小、品种等不同的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采集的叶子

三、研究关于叶子的问题

1、关于植物的叶子

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2、出示研究问题一:阳光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四、拓展活动:

你还能对叶子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吗?找几个同伴

课后研究你们感兴趣的关于植物的叶的问题

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及时与老师联系

五、认识花的构造

1、出示几盆鲜花

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

你还见过

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

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

吗?学生说说

雄蕊花药柱头

花丝雌蕊花柱

子房(胚珠)

3、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油菜花

强调力要小

手要轻

4、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

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5、展示自己画的花的构造

看看同学们带来的花是不是都具备这四部分?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完全花有这四个结构

6、用放大镜观察雄蕊

发现了什么?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

在白纸上再抖抖

看留下了什么?

7、这些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你能猜出来吗?出示备选答案

六、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讲解:植物花朵里的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

花就可能结出种子

2、花粉成熟以后从雄蕊的花药里散出来

落到雌蕊的柱头上

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2.4植物和我们 (24-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教学准备:

图片

一些食物

教学过程:

1、引入:

(1)问:我们平常吃什么?

(2)生回答

(3)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2、新授:

(1)了解植物的用途

A:出示图片:棉花、枸杞子、各种蔬菜、燃料、建筑材料B:分组研究

C:大组交流

D:小结:

棉花就可以用来进行纺织

做衣服

各种蔬菜都是我们平常必须要的

还有一些建筑材料可以制作家具

还有......

(2)了解我们吃植物的哪一部分

A:出示图片:土豆、花生、香焦、南瓜、大豆、青菜

B:分组研究:我们吃它们的哪一部分

C:大组交流

D:小结:

土豆是吃的茎

香焦是吃的果实

南瓜是吃的果实

青菜是吃的茎和叶

山芋吃的是根

(3)以小组为单位

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

A:出示:一棵植物图

B:指出:叶、花、果实、茎、根、种子

分组研讨:一棵西红柿植物

并进行记录

C:大组交流:

D:小结:

一棵西红柿植物

有根、茎、叶、果实和种子

我们吃的是果实

作业:

1、课后继续进行植物的研究

2、完成实验册

3.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

哪些是固体

哪些是液体

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4-9)

(一)导入新课

1、今天

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

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

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不需要下定论

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

不停地搅拌

直到搅不动为止

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第二课时(24-10)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上认识固体

二、新授

1、继续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

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

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2、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通过数据分析

使学生发现

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

通过数据分析

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

使学生明白

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

(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五颜六色的树杈、每组一份表格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4-11)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

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

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

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

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

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

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82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

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

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82

第二课时(24-12)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上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新授

1、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P47的图

(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2、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

充分搅拌

使盐完全溶解

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

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

周围塞好报纸

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

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三、总结

3.3认识液体(24-1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

2、学生准备:厚塑料袋、简易天平、蜡光纸、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

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

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思考

3、学生开始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用

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

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

比一比

谁说的比较好

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戏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

(2)完成P49的表格

此表格可以加长

比一比

谁加得长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上的性质

其实

液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质

2、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

(1)学生阅读P50的内容

请学生参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研究

你能发现哪些液体的其他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

A.倒出同样多的液体

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

B.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上

C.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纸上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研究

发现了液体在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此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3、小结本课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

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年2月 李学明

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三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实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实行验证; 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 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展开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 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实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实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实行流动比赛,并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实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相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注重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 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松坪小学三年级科学 任课教师:彭全友

2014.3.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英语实验学校CHANG DE YING YU SHI YAN XUE XIAO 任课教师 教学科目科学 教学年级三年级 使用时间 英语实验学校 年上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XX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五、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