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寇-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侵略

元寇-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侵略

元寇-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侵略(1)战争的缘起

2013-03-15 17:23:03|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元寇,指日本镰仓时代中期,支配着整个东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元朝)以及附庸于元帝国的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国对于日本的侵略。

元寇发生过两次,是为1274年的文永之役和1281年的弘安之役。两次战役的主战场,在日本九州的北部。

此外,元朝曾于1284年实行第三次侵日计划,但是于1286年终止。

对此历史事件的称呼,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称呼为“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古合战”、“异国合战”,江户时代之后称呼为“元寇”;而元朝和高丽王国的文献中则称之为“征东”和“征服日本”。---按:本来历史记载尚能心平气和地写个蒙古来袭,元朝以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你称我“倭寇”,我便反唇相讥你是“元寇”。

第一次元寇,前奏

1)前奏:

吞并高丽:1259年,高丽崔氏政权投降蒙古帝国。1260年,蒙古帝国5代大汗库比拉伊汗(中国史书中一般译为忽必烈)即位,国号改称大元,即为元世祖。元世祖对高丽从原本施行的武力镇压政策改为怀柔政策,使之成为附庸国。

侵略桦太半岛:1264年,应居住在阿穆尔河下游、已经臣服蒙古帝国的尼布夫族首领吉利弥之邀,蒙古人进攻阿伊努族的骨嵬(库伊)部。

2)日本诏谕的缘起:

1265年,身为元朝官员的高丽人赵彝向元世祖进言,建议诏谕日本,向日本派出使节。赵彝出生于邻近日本的朝鲜庆尚南道的咸安,熟知日本的情况。他说:“日本是高丽的邻国,通晓中国的典章和政治。汉唐以来,时常向中国派遣使节与中国相交。”元世祖接受了赵彝的进言,随即向日本派出了使节。---『元史』巻二百八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日本國「元世祖之至元二年、以高麗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擇可奉使者」

事实上,元世祖对日本也抱有极大的兴趣。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里曾经以夸张的口吻记载过日本的富足:“日本是一个位于大洋之中的大岛,距离大陆1500英里(按:这个数字有误),居民肤色白皙而知礼仪,崇尚神明。岛上有金矿,岛民们拥有无尽的黄金。因为海洋相隔,大陆和日本的经商十分困难,因此大量无处可用的黄金被用来建造君主的华丽宫殿。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覆盖的,就像西欧诸国的教堂用铅覆盖屋顶一样,其价值无法计算。地板是用厚厚的金板铺就,窗户也是纯金打造的。谁都无法想象这座宫殿的华丽。(按:马可波罗大概把稻草屋顶看成金顶了,哈哈!)岛上多赤色的鸡,其肉鲜美无比。(按:这倒是真的,九州一带的军鸡很美味)另外,岛上还盛产宝石。库比拉伊汗听说这个岛竟然如此富足,便起了征服的念头,随即派出了两位将军和大量的船只、骑兵和步兵攻打日本。”--(按:看了这些,觉得马可波罗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小报记者,他的游记胡编得厉害!元世祖绝对被坑了)

南宋遗臣郑思肖也在《心史》中兴集/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中写道:“元賊聞其豊庶、怒倭主不来臣、竭此土(指南宋)民力、弁(办)舟艦、往攻焉。”

---另有研究者认为,元朝侵略日本的原因之一,是南宋攻略中的一环。因为元军缺少强有力的海军,为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必先拔除日本这个潜在的威胁。

3)第一次赴日使节

1266年,元世祖派出第一批使节,兵部侍郎黑的任主使,礼部侍郎殷弘任副使,使团携带《蒙古皇帝国书》经过高丽前往日本。同年11月,使团到达高丽,高丽国王元宗命枢密院副使宋君斐和侍御吏金赞作为向导带领使团前往日本。--- 『高麗史』巻二十六世家二十六元宗二元宗七年(十一月)癸丑(二十五日)条「蒙古遣黒的殷弘来、詔曰、今爾國人趙彝来告、日本與爾國為近隣、典章政治有足嘉者、漢唐而下、亦或通使中國、故今遣黒的等往日本、欲與通和」,『高麗史』巻二十六世家二十六元宗二元宗七年(十一月)丙辰(二十八日)条「丙辰、命樞密院副使宋君斐侍御史金贊等、與黑的等往日本。」高丽王国担忧元朝强令高丽负担巨额的军费,因此向导也是做得虚与委蛇。1267年当使团到达朝鲜东南岸的巨济岛后,宋君斐等人便以“对马海峡风大浪急,航海极其危险;对马的日本人不知礼仪粗暴凶悍,进入日本十分不利”为理由竭力劝阻使团前往日本。使团听了宋等人的陈述后,便与宋等一行打道回府了。

使团无功而返,引得元世祖大怒。他说风浪险阻使使团返回的理由不成立,严词斥责高丽国王元宗,并要求元宗负责将国书交到日本君主手中。面对元世祖的

盛怒,元宗一边竭力表达对元朝的忠诚,一面对向导违反元朝的命令将使团带回一事表示极大的愤慨。元世祖命令元宗派出使节向日本递交蒙古皇帝国书,并带回日本君主的回复。在元朝的淫威下,元宗不得不派遣自己身边的亲信起居舍人潘阜和书状官李挺前往日本。

4)第二次赴日使节

潘、李一行于1268年1月抵达大宰府(大宰府是7世纪后叶设立在九州筑前国(现福冈附近)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大宰府的镇西奉行少贰资能将蒙古皇帝国书、高丽国王的信件和潘、李二人的信件等送往镰仓幕府。

当时镰仓幕府的第八代执政是同年3月刚刚就任的北条时宗。13世纪的日本,政权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但是外交事务由朝廷处理。镰仓幕府随即通过幕府和朝廷间的联系人关东申次(官职名)西园寺实将蒙古国书转交给实际掌握朝廷事务的后嵯峨天皇。随后数日,日本朝廷对于如何应对元朝国书举行了庭议。镰仓幕府告知朝廷,元朝国书居心叵测,幕府将做好迎战准备。而流亡到镰仓建长寺等寺院的南宋僧人们,也纷纷告知朝廷蒙古帝国的暴虐。因此日本朝廷采取了拖字诀,迟迟不给予高丽使团任何答复。

等待了7个月以后,得不到朝廷答复的高丽使团只能怏怏回国,向元世祖报告使命失败。

实际上,元世祖根本就没有等待日本的答复。1268年5月,在使团尚未归国之时,元世祖便表示“朕将会同高丽一起讨伐南宋和日本”,并下令高丽建造战船1000艘。10月,元世祖命高丽出兵士10000人,战船1000艘,随时准备会同元军攻打南宋或者日本,“凡逆我命令者皆予讨伐”。同时派出元朝官吏前往朝鲜的黑山岛一带调查侵入日本的路线。

同年,蒙古帝国开始进攻南宋。至1273年,襄阳、樊城相继陷落,南中国处于血雨腥风之中。

5)蒙古皇帝国书

上天眷命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

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

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徳者、不可悉數

朕即位之初、以高麗无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

義雖君臣、而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

日本密迩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

朕意

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爲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

至元三年八月日

翻译成大白话,便是这个意思:

我听说自古以来,邻近的小国之君,应该识时务,讲信义,修和睦。

我祖宗上受天命,所以得了中原,其他远方异域的不可计数的小国,无不害怕我的威严,感恩我的德政。

我当了皇帝以来,因为怜悯高丽人民的久经战乱、无辜受难,所以命令我的大军收起旗帜、罢兵还乡。

高丽君臣感恩戴德,前往朝拜。虽说是君臣,相互间却处得像欢乐的父子。

你日本国的君臣们,也应该知道,现在高丽已经是我蒙古东边的篱笆了。

日本紧邻高丽,立国以来也常常来朝中国。至于这次我当了皇帝,你们竟然一个使节都没派来祝贺,大概是你们还不知道吧。

所以这次我派遣特使来告诉你们一声。

我的意思是,

希望从今往后,咱们该多多来往,相亲相睦。

再说了,圣人以四海为家,你不和咱相好,那如何能算一家?

至于说用兵打仗,大概谁都不喜欢的吧?

你好好想想,咱不多说了!

---按历史小说家陈舜臣的说法,这大概是历代中国王朝给日本的国书中,最没礼貌和赤裸裸以武力恫吓的了。

6)第三、四、五次使节

1269年2月,元世祖第三次派出以黑的为正使、殷弘为副使的使团,由高丽的知门下省事申思佺、侍郎陈子厚以及起居舍人潘阜为向导,一行75人浩浩荡荡在对马登陆。朝廷把拟好的答复草案递交给了幕府,幕府依旧采取“不给元朝答复”的策略,并将幕府的决定告知了朝廷。---『蒙古来使記録』「文永六-ニ-十六-蒙古高麗使等渡海事<蒙古人官人三人<同従人五人、>高麗人六十七人船四艘着対馬嶋豊岐浦云々>同二-廿二日馳申了、同三-廿四日、逃帰本審事(畢カ)云云、文永六年-十-十七-、蒙古牒一通、高麗牒一通持之、牒使二人、令着対馬嶋之由申之云々、彼至元六-六-日、而如院宣者、通好之義、准唐漢之例、不可及子細、但彼国与我国、自昔無宿意、用兵之条、甚以不義之旨、可被遣返牒也、且草者可長成卿之由、諸卿評定之由云々、而関東評定了、先度牒使来朝之時、不可返牒之由」

由于受到阻拦,第三次使团无法从对马继续深入内地,不得已返回大都。回国途中,蒙古使团还顺便掳走了对马岛人弥二郎和塔二郎。---『元史』巻二百八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日本國「五年九月、命黑的?弘復持書往。至對馬島、日本人拒而不納。執其塔二郎、彌二郎二人而還。」

1269年7月,第四次使节金有成、高柔等经江都于9月抵达对马。来使携带元朝中书省文书和高丽国王的国书,同时送还被掳走的弥二中书省文书中明确提出了要求日本国臣属元朝的要求。日本朝廷原来打算给予明确反驳:“不清楚蒙古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毫无来由地便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我国臣服,这是非常无礼的。日本是日照大神居住的神国,没有臣服外国的习惯。”但幕府仍然坚持采用“不答复”战略。

1271年9月,元朝使节赵良弼携带国书第五次出使。这次的国书中,明确命令日本必须臣服元朝。这次出使,依旧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无功而返。

前后共计5次的出使,元朝始终无法令日本屈服,甚至连一个答复都得不到,这让元世祖极其没面子,也极其愤怒。最终,元世祖决定武力侵攻日本。

第一次元寇,元帝国的进攻计划

1)如何进攻日本,元朝有三个方案。

第一案:日本是岛国,渡海强攻难以奏效。因此不如在高丽布置强大兵力,继续用国书的方式胁迫日本就范。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无须作战,同时强化了对朝鲜的统治,还能将日本和南宋隔断。

第二案:首先攻灭南宋,然后以南宋降伏的众多兵员侵攻日本。这个方案得到大多数蒙古高级官员的赞同。

第三案:利用高丽军从东路进攻日本。这个方案的缺陷是兵力可能不足。

根据《元史》和《高丽史》记载,几乎所有的蒙古高官均担心进攻兵力不足,因此赞同第二方案。但是由于高丽的坚持,其中高丽忠烈王尤为狂热,最终元朝采取了经由高丽从东路进攻日本的第三案。---蒙古人最终采用的竟是最差的第三案,而没有采纳暗合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第一案。未战,则败局已定。

元世祖命令高丽建造运送兵员的战舰,并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建立兵站以保证食粮供应,建造战舰的费用全由高丽负担。经过高丽人半年的赶造,加上原本准备用于进攻南宋的战舰,战争开始前元军拥有900艘的战舰。

2)镰仓幕府的应对-异国来袭警固体制

镰仓幕府自蒙古第一次来使以后,便加紧了战争的准备。

1271年,第八代执政北条时宗命令在日本西部拥有领地的东部武士,返回西部

的领地(当时不少居住在东部的武士在日本西部拥有分封的领地),担任守护的指挥和肃清当地的恶徒,平定地方。在此命令下,很多东部武士逐渐移居到九州一带,加强了九州的兵力。

1272年,北条命令在九州各地设立“异国警固番役”(外敌警戒哨所),任命镇

西奉行少贰资能、大友赖泰为番役总指挥,加强肥前、筑前和博多湾的警备。少贰等人命九州丰前、筑前、肥前、对马等地的领主带着武士名单前往大宰府报道,以便战时的统一调度。

1272年2月,北条时宗平定了同父异母兄弟北条时辅的叛乱,肃清其余党,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同时命令神道教、佛教日莲宗等宗教在日本各地举行抵御外敌入侵的祈祷仪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同时,幕府非常重视对蒙古军的情报收集,经常派出船只前往朝鲜沿海,探听元军动向。

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元寇-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侵略(2)文永之役

文永之役,即元帝国第一次入侵日本的战役,发生在1274年11月4日-19日(日本纪元文永10月5日-20日,元朝纪元至元11年10月5日-20日),主战场在今九州北部福冈一带。(以下日期均以文永纪年记叙)

蒙古/高丽联军的出航

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命蒙古大将忽敦Hindus(中国史籍中译为忻都,蒙语Hindu的意思是星)为都元帅,高丽人洪茶丘为右副元帅,汉人刘复亨为左副元帅,率蒙汉军15,000人(一说25,000人)的主力部队,高丽都督史金方庆率领的高丽军5,300人(一说8,000人),加上元军和高丽军水手27,000人,登上900艘战舰,浩浩荡荡杀往朝鲜半岛的合浦(今大韩民国的马山),在此等待女真人军队前来会合。因女真军迟迟不到,蒙汉军与高丽军便先行出发,在日本的对马岛(属长崎)登陆。

联军900艘战舰由千料舟-大型主力战舰、拔都鲁(蒙语意为勇士)-快速登陆用的一种轻便快速小船和补给船只各300艘组成。---『元史』巻二百八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日本國「十一年三月、命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抜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

对马登陆

1274年10月5日下午4点,元军在对马岛的小茂田浜登陆。

对马守护代宗资国以区区80余骑迎战,不久全部战死。但是,宗资国在出战之前,已经派小太郎、兵卫次郎二人从佐须浦驾船前往博多报警。

元军占领对马之后,岛上男人或被屠杀或被掠捕,女人也大部被掠捕。元军用利刃穿透俘虏的手心,用绳索串成一排系在船舷边上。(当时元军的传统,捕获的俘虏是军人的私有财产。俘虏用来充当奴隶,或作为战利品进献)

攻占壹岐,肥前登陆

1274年10月14日,元军进攻壹岐。壹岐守护代平景隆以100余骑应战,不敌元军。第二天,平景隆在樋诘城自杀,壹岐陷落。--『高麗史』巻一百四列伝十七金方慶「入對馬島、撃殺甚衆、至一岐島、倭兵陳於岸上、之亮及方慶婿趙卞逐之、倭請降、後來戰、茶丘與之亮卞、撃殺千餘級、捨舟三郎浦、分道而進、所殺過當、倭兵突至衝中軍、長劍交左右、方慶如植不少却、拔一嗃矢、厲聲大喝、倭辟易而走、之亮忻卞李唐公金天祿申奕等力戰、倭兵大敗、伏屍如麻、忽敦曰、蒙人雖習戰、何以加此、」(高丽人喜欢自吹真是渊远流长啊!)10月16-17日,元军在肥前的松浦郡以及平户岛、鹰岛、能古岛登陆。松浦地方武士佐志房率长子佐志直、次子佐志留、三子佐志勇和石志秉、石志二郎父子等迎战,佐志房父子4人全部战死,同时被杀的松浦武士约数百人。

对马、壹岐的战况传到大宰府,少贰和大友二人一边向京都和镰仓告急,同时急令九州各地武士向大宰府集结。

博多湾登陆

10月20日,元军主力部队蒙、汉军在博多湾的早良郡百道原登陆。

此时,两军的兵力如下:

元军

东征都元帅忽敦/右副元帅洪茶丘/左副元帅刘复亨

昭勇大将军阿拉帖木儿/官职不详三没合

战舰900艘,兵力15,000人,水手人数不详

高丽军

都督史金方庆/左军使金侁/右军使金文庇

兵力5,300人,水手6,700人

总计兵力4万。

日军

总大将少贰景资骑兵500余人

肥前御家人白石通泰骑兵100余人

肥后御家人菊池武房骑兵100余人

九州各地武士/步兵人数不详。据元史记载称多达10万。--『元史』巻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三十九劉通「十年(十一年)、遷征東左副都元帥、統軍四萬、戰船九百、征日本、與倭兵十萬遇、戰敗之」

赤坂之战

在早良郡登陆的元军,布阵于百道浜东边约3公里处的赤坂。赤坂位于博多西部的丘陵地带,古代曾建有大津城,近代又建福冈城,是博多攻防的战略要地。日军总大将少贰将主力集结在博多的息之浜,静待元军的进攻。为什么少贰不在赤坂迎击元军呢?原来当时日本武士的主要作战方式是骑射,而赤坂一带丘陵上松林密布,不适合骑兵的冲锋。

然而,布阵在赤坂松林中的元军,却遭到肥后御家人菊池武房军队的袭击。一场战斗后元军败退,撤向早良郡的麁原。此时,寻求和元军作战的武士竹崎季長率领的约100余骑兵和菊池武房的军队相遇。

鸟饲潟之战

撤向麁原的元军,大部分在一座叫做麁原山的小高地上布阵;小部分逃向别府的塚原。这小部分逃向塚原的元军,打算和麁原的元军主力会合,在经过鸟饲潟的时候,突然遭遇竹崎季長的追击。幸好竹崎的马匹在干涸的溪流中滑倒,这部分元军才得以逃脱。

竹崎的部下藤原太资光劝阻他,等友军会合以后再一同进攻,竹崎说:弓箭之道,在敢为先驱!说完便率众骑兵向元军本阵冲锋。此时元军也从麁原山向鸟饲潟进攻,两军在鸟饲潟的盐屋的松林中相遇,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战斗中,竹崎等三人中箭负伤。情势岌岌可危之时,肥前御家人白石通泰的100余骑兵赶到,决然向元军发起攻击。在白石的突击下,元军退回麁原山。

于此同时,肥前御家人福田秉重、丰后御家人都甲惟亲率众杀入战场,元军渐渐不支,开始退往早良郡百道原。在百道原,元军再次受到丰后御家人日田永基的追击,元军副帅刘复亨被日军总大将少贰射中一箭受伤(元史记载称被流矢所伤),元军开始撤退。

据《八幡愚童训》记载:蒙古军“被轻甲,善骑马,孔武有力,豪盛勇猛”;同时又很残暴,他们会把战死的武士破腹,取肝脏食用。大将身处高处用鼓声调度军队,进军有进军鼓,撤兵有撤兵鼓。元军弓箭威力不足,因此箭头上涂有毒药。元军退却时常常使用装有火药的地雷-铁火炮来迟滞追兵。

纵观博多湾登陆以来,元军虽人多势众,却陷入了当地武士的分路围攻。每次战斗的规模不算很大,却持续了整整一天,演变成一场纠缠不清的乱战。元军激战终日,军士疲惫,箭矢用尽,不得不退回船上。

蒙古/高丽联军会议,元军撤退

当夜,蒙古/高丽联军商议战事。高丽军主帅金方庆主张继续作战,他说:我军远离本国千里进军,全仗一鼓作气。现在应该模仿秦朝孟明焚船、汉朝韩信背水故事,再做一战。但蒙古军主帅忽敦则说:孙子兵法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目前军士疲惫,敌军日渐聚集,勉强作战下去只会招致大败,因此应该撤军。按当时船只的航行能力,从九州撤往朝鲜,必须在晴朗的白天,乘南风北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按当时的天气,要等待一个月才能出现合适条件。因此元军不顾

危险,于当夜强行起锚,结果在途中遭遇暴风雨,大部分的船只撞崖、触礁,高丽军左军使金侁溺死。11月27日,幸存的船只到达合浦,元朝的第一次侵攻日本以惨败告终。

10月21日,博多湾内已不见元军踪影。大约有200余艘元军战舰坐礁,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数字是对马1艘,壹岐130艘,小吕岛2艘,志贺岛2艘,宗像2艘,其他地区9艘;沉没者则无法统计。

双方的战损

元军

未能归回朝鲜者13,500人。包括战死,溺死,被俘后斩杀等。同时遗弃了大量的盔甲弓箭等武备。

日方

武士死195人。包括对马守护代宗资国,壹岐守护代平景隆和松浦党(地方武士集团)佐志房父子等。

各武士集团的下属步兵死亡人数不详。

第一次侵攻日本的失败,最大的受害者是高丽。建造战舰、供应军粮已经极大地耗费了高丽的国力,而战争的失败又使得高丽丧失了大批的青壮年,耕种田地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高丽已经无法再为蒙古帝国承受侵攻日本的负担了。--『高麗史』巻二十八世家二十八忠烈王一元年正月庚辰(八日)の条「庚辰、遣侍中金方慶大将軍印公秀如元、上表曰、小邦近因掃除逆族(三別抄)、惟大軍之糧餉、既連歳而戸収、加以征討倭、民修造戦艦、丁壮悉赴工役、老弱僅得耕種、早旱晩水、禾不登場、軍國之需、斂於貧民、至於斗升、罄倒以給、已有採木實草葉而食者、民之凋弊、莫甚此時、而況兵傷水溺不返者多、雖有遺噍、不可以歳月期其蘇息也、若復擧事於日本則其戦艦兵糧、實非小邦所能支也」元朝进攻失败后,对南宋战事倒是渐入佳境。于是元军主力大部调往江南参与灭宋战争。

神风?

教科书上记载的元军在陆战中取胜后返回船上,夜间在博多湾遭遇暴风雨,因此船毁人亡导致战争失败的说法,无论在日本史料和元史、高丽史的记载中都找不到支持。

通常登陆作战,已经占据陆战优势的军队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巩固桥头堡。已取得优势,却放弃桥头堡再次返回船上,从基本战术来讲是讲不通的。

元史中关于第一次攻日失败的记载极其简略。--『元史』巻二百八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日本國「至元十一年冬十月、入其國敗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虜掠四境而歸」

高丽史称撤退途中遇到暴风雨,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农历10月并无台风,应该不是台风而仅仅是普通的风暴。

即使元军的很大一部分损失来自于归航途中的风暴,那也是在决定撤兵之后的遭遇,不是决定此战胜负的要因。

在镰仓时代的日本,抗元之战被认为是日本神明和异国神明之间的一场争斗。而这场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是神明对日本的加护。因此不足以决定战争结果的、一场或许发生过的暴风雨,便被抬高到“神风”的地位。

关于文永之役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文永之役仅仅是蒙古帝国对于日本的一次武装侦察。

蒙古帝国在征服他国的过程中,通常先使用100-10,000人左右的兵力对敌国进行数次武装侦察后,才进行真正的战争。

武装侦察的目的,一是骚扰和掠夺,不在于攻城略地。其次,在实行武力侵扰的同时,派出使节威吓利诱,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国。向日本一连派出五次使节,也证明了忽必烈本来想用威吓的办法来征服日本。

否则很难理解元帝国为什么仅仅以15,000人的兵力(加上高丽联军和水手总共也就40,000人)便入侵日本,而且准备工作做得如此草率和匆忙:仅仅战斗了一天,主要的武器--箭矢便告罄。这对于久经战争考验的蒙古统帅和军队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应该说当时蒙古帝国作战的主要对象是南宋,进攻日本仅仅是出于切断南宋和日本的海上联系,防卫蒙古军队沿海侧翼的战略吧。因此作为主帅的忽敦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当即作出撤退的决定,应该说也是早有预案的。

然而,还没有史料证明这确确实实就是一场预先计划好了的武装侦察。

元寇-蒙古帝国对日本的侵略(3)第二次侵攻日本的计划

2013-03-19 11:16:2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日本的第一次高丽征伐计划

文永之役击退元/高丽联军的入侵之后,镰仓幕府一方面加强九州地区的防御,建造抵御元军再次入侵的石墙-“元寇防垒”;另一方面准备逆袭朝鲜,防止朝鲜再次成为元军入侵的桥头堡。为此,幕府命令除负责建造元寇防垒之外的各地领主,做好出兵的准备。

1276年3月,幕府正式动员出兵朝鲜,镇西诸国的战船和兵士开始在博多湾集结。但是不久以后,正在紧张动员中的镇西以及山阳、山阴、南海各道的领主们,突然接到取消朝鲜出兵的命令。史家猜测,建造石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幕府没有能力同时再准备一场战争。

元帝国第七次使节

文永之役的失败,看来没有对元帝国造成很大影响。正如上篇所分析的那样,第一次入侵日本仅仅是一次武装侦察。元帝国一边紧锣密鼓地准备再次入侵,一边再次派出使节试图让日本屈服。文永之役前元帝国向日本共派遣过6批使节(包括第一次没有到达日本的使节),第七次使节的正使是礼部侍郎、蒙古人杜世宗,副使是兵部侍郎、唐人(南宋人)何文著。高丽人徐赞任翻译,同行的还有刑议官、维吾尔人(回回)彻都鲁丁,书记官维吾尔人杲。

1275年2月,杜世宗一行5人在到达日本长门国(今山口县)的室津后,执政北条时宗命令将使团押送至镰仓,在江之岛附近的龙之口刑场处以斩首。幕府认定使团刺探和记录日本的国情以及防卫情报,因此以间谍罪名处死这5人。

杜世宗(34岁)有绝命诗一首遗留至今:出門妻子贈寒衣、問我西行幾日帰、来時儻佩黄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何文著(38岁)也作诗云:四大元無主、五蘊悉皆空、両国生霊苦、今日斬秋風。

元帝国第二次日本侵攻计划的延期

忽必烈在向日本派出使节的同时,也在拟定第二次入侵日本的计划。

1275年9月,忽必烈派使节到朝鲜,调查从朝鲜直达日本的航路。

同年10月,命令高丽建造攻打日本用的战舰。

同年11月,为补充文永之役中丧失的军备,命令朝鲜的庆尚道、全罗道大量增产箭矢用的羽毛和箭头。

1276年1月,蒙古和南宋的战争进入最后关头,忽必烈命令高丽暂停建造战舰和箭矢,全力支援灭宋战役。

1276年1月,南宋第七代皇帝恭帝开杭州城投降,南宋事实上灭亡。南宋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继续拥戴南宋第八代皇帝瑞宗和第九代皇帝祥兴帝,一直抵抗到1279年。

灭南宋后,忽必烈询问大臣们,是否可以立即攻打日本。南宋降臣范文虎、夏贵、吕文焕、陈奕等人皆言“该讨伐日本”(无语啊,奴才就是奴才,换了主子也还是奴才相!),但是忽必烈的重臣耶律希亮反对。他说:蒙古从攻打辽、金、宋至今,300年战争不息。应该收起干戈,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经过数年之后,再远征日本也为时不晚。忽必烈斥退了南宋旧臣的进言,采纳耶律希亮的意见,侵攻日本的计划被押后了。

第八次使节

1279年,延期了三年后,忽必烈再次计划进攻日本。此时范文虎建议再向日本派遣一次使节,假如日本仍不肯降伏就出兵。忽必烈采纳了范文虎的建议,派出以周福、栾忠为正使的使团前往日本。当时忽必烈并不知道杜世宗使团已被斩首。周福一行抵达博多后,递交了国书。幕府在确认国书的内容还是要求日本臣服元帝国之后,当即下令将使团一行5人斩首。

日本用处斩使团这种与一般外交礼仪相悖、非常激烈的方式,向元帝国发出明确的挑战。(南宋人鸟你,老子不鸟你!)

第二次侵攻日本计划

忽必烈一边还在傻等杜世宗他们回国,一边开始了作战计划。

1279年2月,忽必烈命令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建造战舰600艘。

同年6月,命高丽建造战舰900艘。

同年8月,逃回高丽的水手向高丽国王报告了杜世宗等使团被斩首的消息。高丽随即报告忽必烈。得知此事后,任东征都元帅的忻都、洪茶丘两人按捺不住,当即就要带兵进攻日本。忽必烈经过朝议,认为尚未准备好,不能草率出兵。1280年。忽必烈设置了征服日本的司令部-日本行省(征东行省)。战争,迫在眉睫!

无学祖元的进言

无学祖元(1226年-1286年9月22日),是南宋末期避难日本的高僧。字子元,谥号佛光国师/圆满长照国师。他开创的无学派(又称佛光派)在镰仓时代很有影响,在建长寺和圆觉寺说法的时候,对日本的临济宗有过很深的影响。无学的讲经风格用语恳切,被调侃地称为“老婆禅”,众多的镰仓武士均是其信徒。无学祖元生于明州庆元府(今浙江),俗姓许。1237年,在杭州的净慈寺出家。1240年,参见径山的无准师范。1262年,移居东湖的白云庵。1275年蒙古军入侵南宋,避难于温州的能仁寺。1279年应北条时宗之邀东渡日本,居建长寺。1282年北条时宗耗费巨资为弘安之役战死者建圆觉寺,无学祖元为其开山方丈。1286年圆寂于建长寺。(圆觉寺在神奈川县内,至今尚在)

1281年,弘安之役开始前的一个月。

已经预知元军即将入侵的无学祖元,给北条时宗写下了两条偈语:前一条是“莫烦恼”,后一条是“一直去”。这两条偈语以禅的大悟,给予北条时宗精神上莫大的支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