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与艺术论文

物理与艺术论文

物理与艺术论文
物理与艺术论文

物理与艺术

【摘要】物理与艺术,实则艺术的物理和物理的艺术的统一,它们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那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它以两条主线将二者对比统一,即艺术:乔托~达·芬奇~毕加索和物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在我们过去的认识中好像二者是不相干的两门学科,其实二者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艺术主要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则表现在数字和方程上。

【关键字】物理,天体运动,光学,静电场,艺术

【引言】在艺术和物理学中同时获取有关自然(实在)的观点,会从三个维度上全面看到它的更宏大的图景,会理解它在扩展开的现在上的存在。艺术与物理学的有机结合,能使人们对自然厕身其内的世界产生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理解。【正文】

天体运动与艺术

古希腊人曾强烈地致力于自然界中和谐的研究,并认为音乐仅是自然界和谐中的一种。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曾说:“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一首歌,一首连续的、有几个声部的歌。”在他看来,

有声的乐调固然很美,但有调无声的

仙曲则更美,因为它只对人类的灵魂

吹奏。他反复计算了有关行星近日点

和远日点的运动速度和各种比例关

系,并从研究一首古老的名为《和谐

的序曲》的乐曲中受到启发,终于得

到了(这里T为行星绕日运

动的周期,D为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的关系,进而谱写了行星运动这首不能为听觉所感知,却可以为思维所理解的“直接用乐谱、广为使用音乐语言”的行星协奏曲(如图1所示),并通过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表达出这首乐曲的主调。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按史莱因的观点,日心说从根本上来说脱胎于艺术家选定观察位置(注意乔托的“透视法”涉及观者位置)。伽利略通过观察支持哥白尼的学说,进而提出惯性参考系、绝对静止概念。前有艺术中观察透视画法作品,观者需处于一个绝对静止状态,今有物理学中绝对静止点,史莱因提醒说这是艺术与物理的有趣并行。

光学与艺术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航行或在海边了望,往往会看到空中映现出远方船舶、岛屿或城廓楼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现,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可是当大风一起,这些景象突然消逝了。原来这是一种幻景,通称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得先从光的折射谈起。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进行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进行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当你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与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象折断的一般,这就是光线折射所成的,有人曾利用装置,使光线从水里投射到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就可以看到光线在这个交界面上分两部分:一部分反射到水里,一部分折射到空气中去。如果转动水中的那面镜子,使投向交界面的光线更倾斜一些,那么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现象就会显得更厉害些。当投向交界面的光线如左下图所示的情况时,光线就全部反射到水里,再没有折射到空气中去的光线了。这样的现象叫做全反射。

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总会引起一些折射,但这种折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在夏季,白昼海水湿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现在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为低,密度就显得特别大,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稀的差别异常显著。

假使在我们的东方地平线下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它的。如果由于这时空气下密上稀的差异太大了,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像。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映像比实物是抬高了许多,所以叫做上现蜃景。

除了海市蜃楼,美丽的彩虹也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的光学艺术。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

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夏天雨后,乌云飞散,太阳从新露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中,会出现半圆形的彩虹。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发射与折射造成的。

我们知道,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时候,前景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而且把原来的白色光线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带。

下过雨后,有许多微小的水滴漂浮在空中,当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很多小水滴同时把阳光折射出来,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会看到一条半圆形的彩虹。彩虹的色带分明,红的排在最外面,接下来是橙、黄、绿、青、蓝、紫6种颜色。

静电场与艺术

沙雕艺术中也隐藏着物理玄机,沙垒是一种游戏.用干沙或含水量多的沙都

筑不成沙垒,只有湿沙才能筑成.沙垒筑成后,一旦

干燥即崩溃;要使沙垒保持原来的形状,就得小

心浇水,使它保持一定的湿度.

是什么力量使沙垒能保持不散呢?湿沙含有

一定量的水.水一般是作为润滑剂使用的,它怎么

又能增加沙子的黏性呢? 有人认为,沙垒是由于沙

中水的表面张力而结合在一起的.水分子具有一个

永恒的电偶极,被称为极性分子.这些电偶极相互

吸引.在水与空气的表面上,相邻水分子的相互吸

引使得水面实际上处于紧张状态.相互吸引产生的合力,使水面弯曲.在沙垒表面,这个合力是有助于沙垒的稳固的.然而在没有空气界面的沙垒内部,沙出同样稳固.虽然内部的水分子通过其电偶极的电场互相吸引,但这种引力很弱,它无助于沙的稳固,不足以阻止它的流动.因此,这种解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那么沙子在潮湿时黏结的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一颗湿的沙粒表面存在正负两种离子.通常这两种离子成对组合,其中一人比另一个离沙粒表面稍微远些.究竟哪个离子在外,这在沙粒表面上是处处各异的.两种取向的离子在沙粒周围的空间产生了一个电场。

负离子中,负电荷比正电荷多,其带负电的电子云朝着邻近正离子方向,稍稍偏离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这样,形成电偶极.它在沙粒表面以外形成一个较弱的电场.而表面的正离子缺少负电荷,且它的电荷并不像负离子那样发生分离.因此,它的电场,是一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这个电场比电偶极所产生的电场要强.由此可见,一个沙粒周围的电场主要是由于沙粒表面的正离子产生的。

沙粒周围的电场,改变了离沙粒表面较远的水分子中的氢核的平均距离.临近表面的水层相对地具有负电性;而远离表面的水层相对具有正电性.从负电性到正电性的变迁是渐进的.这一现象,称为电的双层扩散。正是沙粒周围的电场,重新安排了水中氢原子的平均距离.从而使水的流动性减小了.由于水的粘度增加,阻碍了沙粒间的相对滑动,沙就稳固了.

水的稳定趋势,随着离开沙粒表面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当沙粒间的水量过大使湿沙流动时,它就不能用来构筑沙垒了.尽管沙粒周围相对带负电的水,仍然吸引着离沙粒较远的相对带正电的水,但是水把沙粒分离得太远了.这种粘度较小的水流动着,它不能阻止沙粒及周围相对带电的水相互滑移.因此,含水过多的沙是筑不起沙垒的.

【结论】经过这次的详细搜索和阅读后,我发现物理与艺术是相互联系的,我们随处可以见到物理与艺术的结合,随时可以从我们身边中发现物理的踪迹。虽然它们各自有其专门的研究领域,各自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人类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然而,它们却如同一对孪生兄妹,形影不离地发展着。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存在着渗透,存在着融合,它们有相通之处,有内在的统一性。正如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分所说:“像画家运用色调,雕刻家利用石膏,音乐家通过音符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一样,科学家们是通过似乎是周围的浓缩物的公式和定理来表现自己的高水平的美感的。”我们在发现美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奥妙的物理知识,近年来,国内有关艺术与科学的讨论已成热门话题。然而不可否认,表层的多,深刻的少;形之予物的多,思之予心的少。如何推动艺术与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能只拘束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多积累课外的内容,学会将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艺术与物理学》,[美]伦纳德·史莱因著,暴永宁、吴伯泽译。

2.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423080.html,/html/5/41/110/2006/8/li355644151198600218436-0. shtml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423080.html,/question/25804188.html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423080.html,/view/6293.htm

5.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423080.html,/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 2284632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物理毕业论文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1、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家用电冰箱正在进入千家万户。你知道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吗?以单门电冰箱为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示。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在制 冷系统中,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其中蒸发器安装在电冰箱内部的 上方,其他部件安装在电冰箱的背面。 系统里充灌了一种叫“氟里昂(CF2Cl2,国际符号R12)”的物质作为制冷剂。它有个怪脾气,在零下29.8℃就蒸发变成气体, 同时吸收冰箱内的热量。R12在蒸发器里由低压液体汽化为气体,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因此放入冰箱内的任何食品,都要被它吸走热量而降低温度。当压缩机运转后,变成气态 的R12被压缩机吸入,靠压缩机做功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R12不断向周围空间放热,逐步凝结 恢复成液体。这些高压R12液体经过过滤器过滤后,又穿过只有 几根头发丝粗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高压液态的R12一进入蒸 发器,体积突然膨胀,又迅速地吸热汽化。就这样,冰箱利用电 能做功,借助制冷剂R12的物态变化,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使 冰箱内温度降低到需要的数值,以达到制冷目的。 冰箱里有个感温器件,紧贴在蒸发器的表面。当压缩机停机时,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回升,感温器件就推动相应的机构,接通压 缩机电机的电路,压缩机开始工作;温度下降到需要值时,压缩 机即停机。通过对压缩机的开停控制,自动控制温度。 2、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空调器是空气调节器的简称,夏天除使室内降温外,还有净化

空气的功能,冬天可向室内供热。家用空调器分窗式和分体式两种。窗式空调器安装在窗上,正面向室内,背面向室外。分体式 空调器的原理与窗式空调器完全相同,只是分成室外与室内两部分,蒸发器和离心风机在室内,其余部分移到室外,两部分用管 路连接。室内部分可安装在任何位置。压缩机在室外,大大减少 了室内噪声。空调的制冷循环路线与电冰箱相似,也有压缩机、 冷凝器、蒸发器。 空调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汽通过高压 软管进入冷凝器;由于室外温度低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 借助于冷凝风扇的作用,在冷凝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大部分热量 被室外空气带走,从而高温高压气体被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 这种高温高压液体流过节流膨胀阀时,由于节流作用,体积突然 变大而降压,变成低压低温的雾状液体进入蒸发器,并在高压下 汽化,由于制冷剂在管内汽化时的温度低于蒸发器管外的室内循 环风,故它能吸收管外空气中的热量,从而使流经蒸发器的空气 温度降低,从而产生制冷降温效果,汽化了的制冷蒸汽被压缩机 抽吸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完成一个制冷系统的循环。 3、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的热水器。 如果把水作为加热物体,经过太阳光线照射,使水分子得到较 多的动能,从而使分子运动加剧,水的温度就会提高,太阳能热 水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多个真空玻璃管集热,管上都涂有黑色物质,让集热管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能,管中的冷水经过太阳光线的照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红光和红外线),使水分子得到较多的动能,从而使分子运动加剧,水的温度就会提高,从而使管中的水加热,热水上流,输入贮水器内,贮水器内的冷水流入加热管中,再被 加热,如此循环,贮水器内再由管道输出供用户使用。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案例: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11104612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 周数/学分:12/12 适用专业:物理学 开课教研室:物理教育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1.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是本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论文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研、应用工作的基本训练。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写出开题报告,并初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然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经指导教师的多次审阅,参考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学生逐步修改、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每位学生至少2次,每次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必须经物理教育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经系主任审批通过,报教务处确认后下达任务书。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论文(设计)选题要求符合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要与科研、实际相结合,难易程度要合适,工作量要考虑在12周内完成。要及时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实行师生“双向选择”。 四、撰写要求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和修改;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对论文进行校正和补充,再交指导教师修改。指导教师至少应修改8次。 1.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正式文本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2)目录;(3)中、

【毕业论文选题】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目睹了人类分裂原子、拼接基因、克隆动物、开通信息高速公路、纳米加工和探索太空。很难设想,若没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物理学也经历了极其深刻的革命。可以说,物理学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发展,其活跃的前沿领域很多,是最有生命力、成果最多的之一。下面学术堂为你提供了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 1、MATLAB在大学物理实验仿真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的大学物理电学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3、量子点和一维量子线相耦合系统在Kondo区物理性质的研究 4、基于时域物理光学方法的半空间上方目标散射研究 5、有机光电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 6、基于激光混沌的全光物理随机数发生器 7、基于超导电路系统的量子模拟和基础量子物理研究 8、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电磁场增强及光学异常透射的机理研究 9、微型热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 10、外尔半金属的反常物理性质研究 11、中子光子输运物理过程蒙特卡罗处理方法研究 12、红外视景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13、关于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研究 14、高真实感红外场景实时仿真技术研究 15、氢化非晶硅薄膜结构及其物理效应 16、PIC数值方法以及激光-物质相互作用若干物理研究 17、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18、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 19、基于激光自混合效应的多物理参数同步测量方法研究 20、高性能多物理场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21、超薄Bi薄膜的电子态研究 22、铁电基复合薄膜的光伏效应及其调控研究 23、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 2

物理与艺术论文

物理与艺术 【摘要】物理与艺术,实则艺术的物理和物理的艺术的统一,它们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那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它以两条主线将二者对比统一,即艺术:乔托~达·芬奇~毕加索和物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在我们过去的认识中好像二者是不相干的两门学科,其实二者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艺术主要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则表现在数字和方程上。 【关键字】物理,天体运动,光学,静电场,艺术 【引言】在艺术和物理学中同时获取有关自然(实在)的观点,会从三个维度上全面看到它的更宏大的图景,会理解它在扩展开的现在上的存在。艺术与物理学的有机结合,能使人们对自然厕身其内的世界产生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理解。【正文】 天体运动与艺术 古希腊人曾强烈地致力于自然界中和谐的研究,并认为音乐仅是自然界和谐中的一种。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曾说:“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一首歌,一首连续的、有几个声部的歌。”在他看来, 有声的乐调固然很美,但有调无声的 仙曲则更美,因为它只对人类的灵魂 吹奏。他反复计算了有关行星近日点 和远日点的运动速度和各种比例关 系,并从研究一首古老的名为《和谐 的序曲》的乐曲中受到启发,终于得 到了(这里T为行星绕日运 动的周期,D为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的关系,进而谱写了行星运动这首不能为听觉所感知,却可以为思维所理解的“直接用乐谱、广为使用音乐语言”的行星协奏曲(如图1所示),并通过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表达出这首乐曲的主调。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按史莱因的观点,日心说从根本上来说脱胎于艺术家选定观察位置(注意乔托的“透视法”涉及观者位置)。伽利略通过观察支持哥白尼的学说,进而提出惯性参考系、绝对静止概念。前有艺术中观察透视画法作品,观者需处于一个绝对静止状态,今有物理学中绝对静止点,史莱因提醒说这是艺术与物理的有趣并行。 光学与艺术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物理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水对流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完全被动的学习地位。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本文,笔者将从一个比较普通的生活现象引入,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热得快放在水桶中间给水加热时水桶底部的水没有被迅速加热,研究“热得快”电加热器给水加热热量传递的方式,探究以活动的形式为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对流思考 【正文】 一、前言 都说西方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的教育制度不一样,这也是人们近几年来讨论最多的话题,以致人们都有些怀疑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为什么西方国家能教育出那么多诺贝尔获得者,而我国的却寥寥无几。且看教学模式上就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中学教学主要是以讨论为主,老师甚至与学生围在一块,在聊天中进行教学,我而我国历来都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学生在下方井然有序的坐着,传到授业解惑,老师主要以“灌输式”的把知识传给学生。当然我们还不能断章取义,觉得西方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在尝试着进行“探究式”教学,从中收获这样教学模式的益处我国也在尝试着发展探究式教学,但应试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应试教育的高节奏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尽快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好让学生在考试中容易过关,因为我国对人才的考试都是以考试为主的。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有时是我们感到困惑,“高分低能”的例子屡见不鲜,学生学到了一套套理论,在考试中如鱼得水,遇到实际点的问题则束手无策,或者使深究其原理时,也是无法解释。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的我,在赵老师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前却无法解释清楚:空气阻力的本质时什么?我们几个竟然只能不约而同地回答:空气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究竟如何阻碍,阻碍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S16E05班陈世军2016440557)摘要:物理与艺术都是人类理解自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貌离神合,但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联系,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凡是前卫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并给予创新性的描述。本文主要例举牛顿与达·芬奇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成就上的异同与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字:牛顿;达·芬奇;物理;艺术;感悟 一、物理与艺术 李政道教授曾说“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传统上来说,艺术创造幻象以表达情感,使用的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表达自然的实证科学,根植于清晰的数学关系,应用数字和方程表达自然规律。艺术家以艺术作品表达审美情感;科学家以自然定律描绘客观规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对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各种现象贯穿在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和思考,从而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艺术和物理学都是构造模型的活动,它们是人类感悟、认知自然的两种相异又相关的手段。 二、达·芬奇与牛顿 达·芬奇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名词,他的画作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对人物内在细微情感的刻画,以及表现光与影的种种变化,将绘画的写实主义推向了不可企及的高峰。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最高峰,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达·芬奇和牛顿,一个是15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一个是17世纪的天才;一个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信念和成就上的异同。 两人都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牛顿的父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夫,在儿子出生前几个月死去。母亲不久后再婚,将年幼的牛顿送到外祖母那里抚养。小小孩子不得不同继父争夺母爱。他得益于舅舅的支持而来到剑桥大学读书。达·芬奇则是私生子,母亲是大字不识的农家女。他也同牛顿一样,由母亲或其祖父抚养。牛顿和达·芬奇在童年时代都没有什么朋友,且都

人类学期末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 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 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指导教师:李晓芳 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20153320143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 2017年6 月10日

目录(黑体四号)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 (一)家庭的涵义 (4) (二)家庭的类型 (4)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 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 (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 (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 (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 (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 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 (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 (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 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关于热传导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热传导问题 学生姓名:姜丽丽 学号:200600910058 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李健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2010年5月20日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介绍 论文(设计) 题目 关于热传导问题 选题时间2010.1.10 完成时间2010.05.20 论文(设计) 字数 8000 关键词热传导,热量,温度 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 题目来源:基础研究。 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地分析热传导的过程,得出热传导的微分方程,从量上对热传导过程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将热传导微分方程应用于解决各种几何形状的固体材料,得出温度分布的情况,以及简单的应用于气体、液体。热传导是深入学习和研究各种传热现象乃至工程热物理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热传导过程的理论分析,总结出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分析各种热传导现象温度的变化规律。 创新点:1、总结了不同传热条件下热传导过程中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2、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附:论文(设计)本人签名:2010年5月2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热传导理论基础 (2) (一)热传导的概念 (2) (二)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3) (三)热传导方程 (4) 三、固体、液体、气体热传导及热源的影响 (7) (一)无源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8) (二)有源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10) 四、影响热传导的因素 (11) 五、热传导的应用 (12)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2)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物理教学研究方向 1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研究 3 从批判性思维走向批判性教学 4 试论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5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6 物理教学中体验性活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7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研究 8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9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0 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11 物理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2 物理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13 谈微型物理实验 14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15 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16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7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18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19 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 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1 浅谈物理创造教育的模式 22 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24 谈物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25 论物理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6 谈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7 物理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8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9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30 物理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物理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32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34 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35 物理课堂顺应教学方法研究 36 定义不完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教学研究 37 李约瑟难题与中学物理教育 38 从经营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材沿革回顾 39 中学物理学习“差生”的归因分析 40 不同类型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比较分析 41 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2 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有限性的矛盾 43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 44 物理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46 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与培养 47 在教学中“育人”与理想教育 48 科学用脑和发展高效性学习 49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益问题 50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用变限积分函数求导法、通量法则和电动力学方法,通过对感应电动势的形成进行了探究,证明了当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同时存在时,感应电动势等于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之和,其中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没有交叉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关键词: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变限积分函数;通量法则;电动力学方法

目录 引言: (1) 1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简单介绍 (1) 1.1 动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1) 1.2感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3) 2 变限函数求导法 (5) 3 电动力学方法 (7) 4 通量法则方法 (8)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电磁感应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容易混淆和疑惑的问题,如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根据楞次定律的法拉第定律表达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感应电动势。大家知道: 当穿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按照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 又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动生电动势:磁场B不随时间变化,而闭合回路的整体或局部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另一种为感生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任意一部分都不动而磁场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如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同时存在时,很多人可能就会迷惑,有太多的不确定,一时下不了手。就比如说,能不能单独把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先算出来,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相加呢?为了使更多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大胆的毫无顾忌的使用这一结论。本文就是通过用积分变量函数求导法、通量法则和电动力学方法,对感应电动势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证明了感应电动势是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之和,其中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没有交叉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1 对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简单介绍 法拉第定律说明,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有变化就有感应电动势,不问这种变化起于什么原因。按照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 又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动生电动势:磁场B不随时间变化,而闭合回路的整体或局部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另一种为感生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任意一部分都不动而磁场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1 动生电动势的来由及大小 如下图1所示,一段直导线放在矩形导轨上,直导线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匀强磁场B垂直向里穿过导轨。直导线相对于导轨以速度v向右沿AD方向运动,导体棒内每个自由电子也就具有随棒一起运动的速度v,因而每一个自由电子都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 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 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 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 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 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 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的婚制 藏族的青年男女,多通过婚前的情侣和着桑关系建立感情,然后缔结婚姻关系。但是,正式结婚有的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有的则以父母的意志为主。以父母意志为主的婚姻,有的是拒绝当事人的要求,由父母为其另选配偶;有的父母通过媒人说合,缔结秦晋之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结婚,藏族各地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禁止近亲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索取彩礼等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举行,由男方请喇嘛占卜决 定。结婚仪式隆重、热烈,男女双方要在佛 像前磕头才算婚姻成立。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是藏族婚姻的另一大特点。多偶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家庭占家庭户的比例不大,而且各地也有差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

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 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交通大学水利系(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工业学院、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

大学选修课《物理与艺术》论文

宇宙中存在的三样最本质的东西——时间、空间、光。 1、泰勒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古希腊哲学由此展开。言,万物源于水。 2,、毕达哥拉斯,言,数即万物、和谐简单。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学生。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4、欧几里得,几何之父,提出宇宙观点。著有《几何原本逻辑学》。 5、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东西坚不可摧的话,就是那些永恒的物理常量和那些伟大的诗一般的方程。——理查德·费曼 6、《十字军东征》——天主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7、《最后的晚餐》 8、《犹大之吻》 9、《相遇金门》 10、《哀悼基督》 11、《宫娥》 12、艺术发展史:乔拓(意大利),西方美术之父,达芬奇,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西班牙),现代美术之范。爱德华·马奈,19世纪印象主义奠基人之一。 13、物理发展史:伽利略,科学之父,物理学之父;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纪伟人。 14、乔治·萨顿 15、拉斐尔,文艺复兴时期,,《雅典学院》。 16、黄金比例,黄金分割线 17、两百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科学与艺术最直接的表现。 18、霍金,《时间简史》 19、乔托,奠定了艺术,远古之谜——春的故事——百花齐放——日出印象——现代艺术。 20、梵高,《星月夜》,展现的是宇宙的神秘感,螺旋状的光环在画面中央席卷整个天空,银河的表现极其形式感,扩大的星星被包围着,月亮像太阳般耀眼。包围着星体的暗物质全部发光,读到一个生命的颤动,一个想象的大成,生命在宇宙中的再生与永恒。 21、王国维——《人间词话》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耳濡目染产生出)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 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 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 社会人类学(英) 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 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认识) 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 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 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

函授毕业论文典型范例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住宅供热热负荷校核计算的研究 学生姓名:刘志民学号00103005 年级、专业、层次:2000级、热动、本科 函授站:直属 二○○六年四月

住宅供热热负荷校核计算的研究 摘要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设计供热系统的最基本依据,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热源厂锅炉出力、换热站内各种设备的选型、用户供热系统的方案选择以及供热管道的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等,关系到供热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益问题。本文针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规划或初步设计时往往尚未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设计工作,不可能提供较准确的建筑物热负荷资料的问题,采用通常的概算指标法确定了各类热用户的热负荷,并举出实例。在实例中,讨论了供热热负荷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供热热负荷设计负荷计算和热负荷面积指标计算方法的步骤,分析了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和对设计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供热事业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住宅供热,热负荷计算, 计算方法

Study on The Calculation and Check of Heating Load in Housing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heating load is the base of heating system, which has direct influnce on the out-comes of boilers,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s and the method of user,s heating, even on the diameter of pipes and the use of radiators. As above reasons mentioned, the success of a heating system and its economy are attached with it. Generally, the design for the heating system goes befor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impossible to give exact information on heating load of the buildings, therefore, a method of budgetary estimate is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load. In this article, true examples are made to discuss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to study two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steps and compare their results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designs, economy on power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far meaning on continual development on heating career. Keywords: heating system, the design for heating load, calculation method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