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文翻译译文

外文翻译译文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商学院

专 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张兴昊

班级学号:12005225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价:

1.翻译内容与课题的结合度:□优□良□中□差

2.翻译内容的准确、流畅:□优□良□中□差

3.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优□良□中□差

4.翻译字符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不符合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物流外包与物流活动外包动因的关系

摘要

一个强大的关系链已经被建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完善的物流组织、性能监测、信息技术投资等因素,如多尔蒂?GE博士和日尔曼(1992)最新提出了的边缘模型。同时,托运人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向第三方物流外包他们的物流活动。

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巴西托运人的地址和物流组织维度间的关系的研究与调查,发现了物流外包的复杂性和动因。为此,他们首先调查了物流活动背后的复杂性。从因素分析的结果看来,得出了物流复杂性的六个维度。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可能与这些维度有关,如物流组织的形式化,对某些物流活动外包的动因,巴西托运人为了节约成本等。这些结果表明分割物流活动的可能是根据他们物流组织的特点而进行的,这可能对于物流服务提供方会很有用处。

关键词:物流的复杂性;物流外包;物流外包的动因。

简介

物流活动的卓越成就,就是一个公司的能力,如何在相同的时间段以低成本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一直是近几年来各个物流公司研究的重点(Bowersox,1999)。

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趋势,将非核心的物流活动进行外包(兰利,1997)。事实上,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3PL)而开展物流活动,在美国(科奈迈尔& Murphy,2004;Lieb &兰达尔,1996;Rabinovich,温德尔,Dresner,& Corsi,1999)和欧洲(Laarhoven,彼得斯,2000)物流服务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增长。美国托运人年度支出的物流预算在40%,比前几年的30%要高,而其中的80%是使用外包物流来帮助管理海外供应链(Morris,2004)。这项研究报告指出未来行业预期收入将会

增长14%(Morris,2004)。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北部物

流企业物流预算中外包活动所占的百分比是(48%)、亚太(63%)、西欧(64%)、拉丁美洲(39%)(凯捷,2006)。事实上,美国或者是欧洲的其

他物流外包情况会有一定的延迟,自中期以来,巴西的客户一直在加强对外包物流功能的利用。(Figueiredo,弗勒里,2003)。这些增加的需求也就是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超常行业增长(也称契约物流):据估计,一家美国物流外包公司其年营业额已从10亿美元增长至约90亿美元(tecnologí,斯蒂卡,2006)。

文献揭示了对物流活动进行外包的几个原因,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能降低成本,并且带来更高的效率(Corsi&Dresner,1999;隆德 & Maltz,1992)。然而,

不同的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外包活动时会有不同的原因,这都要根据自己的物流组织的特点来制定(多尔蒂& Droge,1997;selviarides,2007)。因此,物流公司复杂的职能可能与物流活动外包的动机有关。例如,托运人可以根据简单的预计与较为简便的外包公司进行合作从而降低成本,而与更先进的物流公司合作是为了推动外包过程,以提高灵活性和扩大其市场覆盖面。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环节,通过调查文献中物流功能的复杂程度与物流功能的关系挖掘他们外包物流活动的动机。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将不同的复杂因素关联到物流外包的客户中去寻求外包物流活动的原因。这主要是通过解答下面的研究问题而得出的:(1)主要组成部分规模的特点和物流组织的复杂性。(2)物流外包各个维度间的关系从而驱动这一行为发生。此外,本文还具有相当的实践相关性,因为结果应该可以帮助供应商根据细分不同的客户

类型从而得到更好地理解是什么驱动他们进行物流外包。

下面的内容回顾了研究背景,重点以往的研究基础上考虑,以确定物流的复

杂性和物流活动外包的动机。研究问题和方法的详细说明在第三部分,其次是

介绍和讨论的得出的结果。最后一节指出本文的主要贡献,并提出未来所将遇

到的问题,从而得到进一步的认知。

研究背景

物流功能的复杂性

物流的复杂性的概念源于多尔蒂基于最佳实践模式的开创性工作,?葛博士,日尔曼和Rogers(1992)。该模型其中具有丰富的灵感(Chuong,1999;克林顿,1997;多尔蒂与罗杰斯,1992;弗勒里,2000;罗杰斯&多尔蒂,1994;

罗杰斯,多尔蒂,1992)。在这个模型中,内部物流活动这里所谓的物流复杂性,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组织的形式化程度,利用信息技术和利用指标来监

测性能。物流组织的职能形式化程度与与组织结构中首席执行官的职能有关。

传统上意义上,物流公司的活动是分散的(Amstel及斯塔维尔德,1993)和分

层职能管理的,其中员工的个人水平较低(Bowersox和Closs,1996),这意

味着一个较低程度的协调。在物流功能中一个更高的层次,大致反映了相关的

总后勤部经理在公司高层的职位,这将有利于物流活动的综合管理和典型功能

的选择权衡(多尔蒂et al.,1992;兰伯特,1998)。也可以根据这个模型,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和传递大数据对物流功能决策的快速反应力,其结果是,导致更短的运行周期和抗击打的适应(Bowersox和多尔蒂,1995)。最后,成本和服务的性能监控与系统的控制也将持续改进。绩效指标系统链接到成本

和客户服务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为整个系统的灵活可变性带来积极的影响(弗

勒里,2000;1994)。物流活动外包的动因在过去几年里被大量地研究。为了

找出物流外包的主要动因,利用期刊数据库的一个完善的文献搜索功能展开了

研究(如数据库、直接科学理论和EBSCO)。结果如下表1。

表1:物流活动外包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论)

表1:物流活动外包的主要驱动因素

如表1所示,似乎有一个共识,托运人进行物流外包的关键驱动力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也是一个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灵活性的活动,得到了表一中在这项研究中考虑的降低生产活动成本四个相关的物流驱动程序的确认;以提高主要服务能力为核心,提高物流运作的灵活性。以前的文献也表明了其他六个相关因素的确认。

为了达到本文的目的,并考虑到在前一节所作的文献回顾中所发现的变量,有2个研究问题待解决:(1)主要组成部分的尺寸特征识别和物流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基于变量下物流组织形式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绩效的测量(Bowersox et al.,1992);和(2)物流复杂性维度与物流外包的动因。在2006 / 2005的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我们看到,在一项调查中,大型制造业的现实研究中,巴西的托运人回答了以上的问题。调查人口组成了这340个制造公司,都被列入了500 melhores E maiores考查列表,巴西年度财富值超过500。所有公司都通过电话联系以验证他们是否外包物流活动,并且都愿意参与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以获得该调查的人的名称与决策有关的人数据将被发送)。问卷项目的开发是根据以前的文献,并进行了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对三家大型巴西公司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重点研究最重要的物流外包过程中,这些公司都已经经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由此产生的资料记述,然后筛选了五名学者和从业者,以确定可能出现的不一致的问题。测试了五个客户,以确保最终的研究方法将被很好地理解以及为了验证结构和目标测试者的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回答者的意见,在问卷调查上删除了一些问题。

电子邮件发送到一个拥有218个托运人的邮件列表,有同意在初步电话联系后参与研究的。最后在考虑后筛选出了93个目标客户,收回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的响应率是百分之42.6,占在测试中上市的公司制造业人口的百分之

27.4)。非反应偏差的存在是由交叉验证的频率分布的响应在行业中的样本对来自人口的相应数据。关于样本的资料见表2。

表2:样本企业的特性

a) 对无显著差异的样品和人口分布进行了测定,借鉴肯德尔stau-b。

对先前确定的变量(Bowersox et al.,1992)物流可能相对复杂的托运人进行了调查,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他们的运作和规模变量,如表3所示。

表3:与物流复杂度相关的变量的特性

(结论)

表3:与物流复杂度相关的变量的特性

为了提取影响物流复杂度的19个变量,在93份问卷中运用了因素分析法进

行了观测。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下面的部分。综合前人的研究综述(参见上面的

表1)对于物流外包的十个动因被确定下来。用于解决二次研究物流外包的动

因的特性是表4。

表4:物流外包动因的变量特性

二是研究问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物流的复杂度和驱

动力的物流活动外包,是以简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手段解决(Anderson &,1998)。这分析了双组数据分离的判别分析的优点或不确定的驱动因素),作

为一个功能的一个特定标准(物流的复杂度组织),由于其优越的灵活性,它

的使用和解释类似于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Kleinbaum,Kupper,穆勒,1998),且无需保证正常数据协方差矩阵(1998)。认为是被百分之的主要探索物流研

究所接受(Mentzer,1997)。

结果与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与巴西的托运人导致识别物流复杂因素的提取结果如表5所示。他们包括那些大于50,本征值大于1的因素。据塔巴切尼克,菲德尔(2001),只有负载因素大于50(25%重叠的方差),在这种情况下,有理由表明这是一

个很好的衡量因素。在本次分析的情况下,六因素代表不同维度的物流组织。

表5:物流复杂因素的提取结果

KMO值= 626;χ= 305.409(SIG。= 000);括号内的字母是为目的而编写的尺寸的编码。本文的进一步分析。括号内的数字表明该因素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变量和变量的共性。

因此,它是可能的,以确定表六中所示的5个维度,对应于每个所提取的因子。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计算出的复杂度变量代表一个测试和有效的规模测量物流的复杂性,如所指示的下面的变量:

. STR = 0.46 [射频0.19 [条码] 0.26 [负载状态监测]]

. SSR = 0.30 [采购调度] + 0.53 [供应商管理] + 0.05 [电子信息互换]

. SMH = 0.33 [分离0.50 [地址系统]

. SPM = 0.33 [成本监测] + 0.50 [服务监测]

. SOS = 0.21 [路由] + 0.29 [系统]

. SOF = 1.13 [高层物流管理人员的层次

结果显示“是”的答案,托运人决定物流外包的驱动因素的频率如表6。

表6:物流外包驱动程序肯定答案的频率

这些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相一致(例如,1999;szymankiewicz,1994),这也往往表明,超过百分之50的样本的重要驱动力是-成本降低,专注于核心业务,灵活性,投资减少,并提供服务水平的提高客户-链接到基本的成本/服务的考虑。在其他一方面,更复杂的关注是,例如物流控制,技术创新和改进,以及市场扩张,是不太经常提到的。物流回归分析的维度间的关系物流组织和物流活动外包的驱动力更进一步的研究如表7示。

表7:外包复杂度(因素)与物流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第一列数字与表4中括号内的驱动因素的百分比以及对应的Nagelkerke

R大胆的数字估算表明了其结果见有显著的联系。

驱动因素扩展市场的组织形式化,更进一步地解释了比例较大的数据其组织形式化的程度更高。复杂的供应链增强了物流经理的角色,他们似乎认识到需要外包物流活动,以挖掘海关和海关的知识。

在目标市场的基础设施(Razzaque,1998)。驱动因素在物流运作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活性,这说明了托运人与物流供应商在事件处理和组织形式化的关系。系数迹象表明,托运人拥有组织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物流,在事件处理和密集,与供应商的关系并不那么复杂,这个肯定的答案是与供应商的比例显著相关的。由兰利(1997)指出采购服务比收购的产品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物流组织形式的复杂性似乎表明,托运人知道灵活性的利益可能是通过物流外包所获得的,同时他们还在学习建立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必要的联系。

驱动因素为新的物流解决方案的产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同时解释了事件处理和性能监测的原因,伴随着系数的迹象,表明在物料搬运和低水平的性能监控中,托运人使用外包服务是密集的,与此驱动因素的肯定答案所占的比例显著相关。作为第一方似乎是相当简单的,表明托运人已经更多地将服务转向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在重要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特别是可以使用它来解决越来越重要解决方案。通过动机因素降低成本,来解释组织形式化和性能监控。有迹象表明,低层次客户组织的形式化和性能监控与较高一方的对这一非常基本的物流活动外包的驱动因素的答案是一致的。以前的文献表明,在不同行业的客户从事物流活动的外包为了降低成本是最常见的原因,(萨海2006;和

juriado,2004)。因此,该驱动因素与低层次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组织和绩效

监测方面更具有重要性,现在看来,似乎是合理的。在现实中驱动要素的改进,它被解释为事件处理的复杂性,该系数标志表明,托运人使用外包处理事件与所占比例高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惊讶,由于这两个变量的材料处理因素与相关的软件和使用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支持系统较为复杂。驱动程序的减少对于资产的投资只有通过复杂的调度来支撑操作,一个系数符号即表明低级别的客户通过它来调度他们的操作和答案是肯定的因素所占的比例是有着显著相关的。即使没有现成的明显的理由,这一发现也可以在以前文献的基础上表明不使用企业规划或路由系统外包的客户也可能是一个迹象。因此,大部分的物流运作,是由减少投资的角度在进行资产选择。这些结果似乎并没有与现有的物流外包文献所写的发生冲突。他们倾向于显示高层次的物流组织形式化,即更复杂的物流组织的术语,是出于外包的动机,以便获得更多的业务灵活性,弥补较弱的供应商关系。这反过来,可以让他们扩大他们的市场。另一方面,正如预期的那样,客户的物流组织水平较低的形式化,倾向于更基本的和经常发生的物流问题,如成本和资产的驱动和投资的减少。

在使用现有资料来处理信息时,它似乎也使托运人技术以提高他们使用和带来的技术,可能创造出更新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其物流业务在市场上的迅速扩大。即使这两个驱动因素没有通过调查托运人而进行选择,它也指向了一个明显的集中在一个范围里的巴西托运人。在物流外包的驱动力方面,没有一个清晰的画面。物流外包,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为中心,其次最常见的驱动要素,就是不出现任何物流的复杂影响,而改善物流服务,即第五个最经常提到的驱动要素。事实上,一个假设情况下,即承担更复杂的物流任务的托运人或者组织将被诱导一个能提供更好服务的外包供应商,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客户。

本文的贡献是双重的。在理论方面,一个有价值的规模测量的物流复杂结构的构建被验证,这个价值指数是基于使用的物流企业的物流复杂度、性能测试和形式化物流组织而得出的。另一方面,这种可能性的管理含义被用来衡量物流组织的复杂程度,它可以使物流服务供应商更好地细分市场。例如,在一个某些产业在其物流组织中表现出更高的复杂度产业,这可能意味着需要不同的专注度,如在服务提供,谈判条件等方面。事实上,未来的研究中可能会研究到这个问题,寻求区分物流的几个方面是基于这种复合特征的客户外包上。一种聚类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复杂元素的特点,从而确定客户的细分领域;反过来也可以通过这种调查的方法进行外包,不仅在驱动要素上的差异而且在对第三方供应商的活动外包和选择标准的类型会有更清晰的思路以及其他作用。

本文中的两个问题处理结果的可能性,发现了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活动外包和物流复杂度的确定,这就需要更深入理解推动物流外包业务的特殊驱动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个联系,如预期的程度之间的形式化的物流组织在物流外包上可能出现的某些驱动力,如寻求更大的灵活性和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这个建立起的联系来进行外包服务,以使托运人在物流软件方面的创新优势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然而,这几个重要的驱动要素,是希望提高服务水平和重点核心业务而不能与物流中的任何一组组件进行相关活动。

在未来的研究中国,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根据客户的分类聚合,分析他们的复杂的物流活动特点,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发展这一非常重要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Amstel, W. P. van, & Starreveld, D. W. (1993). Does your company need a logistical executiv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4(1), 48-58.

Bardi, E. J., & Tracey, R. (1991). Transportation outsourcing: a survey of US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1(3), 15-21.

BAR, Curitiba, v. 5, n. 4, art. 1, p. 260-274, Oct./Dec. 2008

Bhatnagar, R., Sohal, A. S., & Millen, R. (1999).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a Singapor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9(9),569-587.

Bowersox, D. J., & Closs, D. J. (1996). Logistical management: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wersox, D. J., Closs, D. J., & Stank, T. P. (1999). 21 century logistics: making supply chainst integration a reality. Oak Brooks, Ill.: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owersox, D. J., & Daugherty, P. J. (1995). Logistics paradigm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6(1), 65-80.

Bowersox, D. J., Daugherty, P. J., Dr?ge, C. L., Germain, R. N., & Rogers, D. S. (1992). Logistical excellence: it’s not business as usual. Burlington, VT: Digital Press.

Boyson, S., Corsi, T., Dresner, M., & Rabinovich, E. (1999). Managing effective third party logistics relationships: what does it tak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 73-100.

Buck, D. (1988). Changing to contrac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26(5), 42-47.

Capgemini (2006). 2006 Third party logistics: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 11th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432498.html,/m/at/tl/Third-Party_Logistics_2006.pdf

Cavinato, J. L. (1989). The logistics of contract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19(1), 13-20.Chee-Chuong, S.,& Chew-Been, T. (1999). Strategic posture of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in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 29(9), 588-605.

Closs, D. J., Goldsby, T. J., &Clinton, S. R. (199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on world classlogistics cap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7(1), 4-17.

Daugherty, P. J.,&Droge,C. (1997).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divisionalized manufacturers: the potential for outsourcing logistical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7(5/6), 337-349.

Daugherty, P. J., Stank, T. P., & Rogers,D. S. (1992). The impact of formalization of warehousing fir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3(2), 1-15.Fernie, J. (1989). Contract distribution in multiple retai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19(7), 2-35.

Figueiredo, K. F., Fleury, P. F., & Wanke, P. (2003). Logística egerenciamento da cadeia desuprimentos: planejamento do fluxo de produtos e de recursos. S?o Paulo, SP: Atlas.

Hair, J. F.,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York, NY:Prentice-Hall.

Kleinbaum, D., Kupper, L.,& Muller, K. (1998). 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ultivariate methods. New York, NY: Duxbury Press.

Knemeyer A. M., & Murphy, P. R. (2004).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arrangements: 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40(1), 35-51.

BAR, Curitiba, v. 5, n. 4, art. 1, p. 260-274, Oct./Dec. 200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432498.html,.br/b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Sophistication and Drivers of the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Activities273

Laarhoven, P. van, Berglund, M., & Peters, M. (2000).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Europe – five years l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30(5), 425-442.

Lambert, D. M., & Stock, J. R. (1998).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New York, NY: Irwin-McGraw Hill.

Lavalle, C., & Fleury, P. F. (2000). Avalia??o da organiza??o logística em empresas dacadeia desuprimentos de alimentos. Revista de Administra??o Contemporanea, 4(1), 47-67.

Lieb, R. C., & Randall, H. L. (1996). A comparison of the user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by large american manufacturers, 1991, 1994 and 1995.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7(1), 55-62.

Londe, B. J. la, & Maltz, A. B. (1992). Some propositions about outsourcing the logistics funct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3(1), 1-11.

Mentzer, J., & Flint, D. J. (1997). Validity in logistics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8(1),199-216.

Morris, J. (2004, December 1). 3PLs Gain nearly half of logistics budgets, foresee continued growth.

Multichanne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432498.html,/https://www.wendangku.net/doc/1e432498.html,/ advisor/3PLs-growth/index.html.

Rabinovich, E., Windle, R., Dresner, M., & Corsi, T. (1999). Outsourcing of Integrated Logistics Functions: an examination of industry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9(6), 353-373.

Rao, K., & Young, R. R. (1994). Global supply chains: factors influencing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fun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4(6), 11-19.

Razzaque, A. M., & Sheng, C. C. (1998).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functions: a literature surv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8(2), 89-107.

Rogers, D. S., Daugherty, P. J., & Stank, T. P. (1992). Enhancing service responsiveness: the strategic potential of ED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22(8), 15-20.

Sahay, B. S., & Mohan, R. (2006). 3PL practices: an Indi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