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酶标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酶标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酶标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酶标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兰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酶标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姓名:钟晓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学

指导教师:李凤民;贾春平

20090501

金纳米探针

【摘要】由于金纳米粒子(AuNPs)具有与大小、形状和聚集程度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中,并发展成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生物分析检测手段。以AuNPs为探针的分析方法通常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并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探针;合成与修饰; 1 引言 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结合,对分析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超灵敏检测和成像方法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由于AuNPs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和共振光散射)、易进行表面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常认为裸AuNPs 是无生物毒性的,而修饰后的AuNPs的生物毒性由其配体决定),因此功能化AuNPs的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特别是其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3]。本文综述了生物分子修饰的AuNPs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检测金属离子、小分子、DNA、蛋白质和细胞内分析等方面的新进展,以若干应用实例突显一些技术突破及发展趋势。 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稳定性和功能化 2.1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以金的化合物为原料,在还原反应生成金纳米粒子时控制粒子的生长,使其维持纳米尺度。化学合成法包括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晶种法、模板法、

微乳液法、微波合成法和光化学法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有:(1)Turkevich-Frens法,即在100 ℃下,通过改变还原剂(柠檬酸钠)和三价金的化合物(氯金酸或氯金酸钠)的比例来控制AuNPs 粒径的大小,从而获得粒径在10~60 nm范围内且分散性较好的AuNPs。该方法制备程序简单,且包裹在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容易被其它配体置换(如巯基修饰的DNA等);(2)Brust-Schiffrin 法,即在两相(液/液)体系或单相体系中,以四正辛基溴化铵(TOAB)为相转移剂,将三价金的化合物(氯金酸或氯金酸钠)转移到有机相中,以烷基硫醇为稳定剂,NaBH4为还原剂,制备粒径为1~8 nm的AuNPs;硫醇/金盐的比例越大、加入还原剂速度越快,冷却溶液可以制得尺寸更小和单分散性更好的粒子,进一步通过配体交换反应改变AuNPs表面的配体而实现其功能化;(3)聚合物保护法:通常以含有聚乙二醇、硫醇或硫醚基团的聚合物为配体,以NaBH4为还原剂,制备水溶性或具有疏水性的粒径小于10 nm的AuNPs。聚合物稳定剂决定纳米粒子的溶解性;例如,采用硫醚或硫醇修饰的聚合物配体(烷基硫醚终端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等)一步法合成了具有高分散性的粒径小于5 nm的AuNPs,粒子的大小和分散性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结构、浓度和配体上能与金属结合的基团个数来控制,并且可以将粒径为1.1~1.7 nm的无荧光纳米粒子转变为荧光纳米粒子。物理法是利用各种技术将块状固体金分散为金纳米粒子,包括真空沉积法、电分散法、激光消融法等[12]。物理法容易控制AuNPs的形状并能获得图案化的AuNPs的阵列,但通常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

一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氯金酸溶液、CTAC、硼氢化钠溶液,得到老化的种子溶液;(2)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氯金酸溶液、CTAC、溴化钠溶液、抗坏血酸溶液,得到生长溶液1;(3)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氯金酸溶液、CTAC、溴化钠溶液、抗坏血酸溶液,得到生长溶液2;(4)取(1)中的老化好的种子溶液加入到(2)中的生长溶液1,反应完全后得一次生长的Au纳米颗粒分散溶液;(5)取(4)中的溶液加入到(3)中的生长溶液2,反应完全后得二次生长的Au纳米颗粒分散溶液,即为最终的Au纳米颗粒。本发明以水为基液,具有经济性好、操作简单、分散性好的优点,所获得的产品粒径大小比较均匀,且可控,从10 nm到100 nm均可获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在5~2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0.001 ~ 0.2 ml氯金酸溶液,然后加入0.01 ~1 g CTAC,与氯金酸溶液混合后均匀后,再加入0.01 ~ 1 mL硼氢化钠溶液,摇晃10 ~ 20 s将溶液混合均匀,静置30 ~ 60 min 后得到老化的种子溶液; (2)在5~2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0.001 ~ 1 ml氯金酸溶液,然后加入0.01 ~1 g CTAC,再加入0 .001~ 0.01 mL溴化钠溶液,超声震荡0.5 ~ 5 min将溶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0.01 ~ 1 mL抗坏血酸溶液,摇晃30 ~ 60 s使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生长溶液1; (3)在5~2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0.001 ~ 1 ml氯金酸溶液,然后加入0.01 ~1 g CTAC,再加入0.001 ~ 0.01 mL溴化钠溶液,超声震荡0.5 ~ 5 min将溶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0.001 ~ 1 mL抗坏血酸溶液,摇晃30 ~ 60 s使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生长溶液2; (4)取(1)中的老化好的种子溶液1 ~ 100 μL加入到(2)中配置好的生长溶液1,摇晃10 ~ 20 s使溶液混合均匀后,在30 ℃条件下放置5 ~ 30 min使其反应完全,得一次生长的Au纳米颗粒分散溶液; (5)取(4)中的溶液1 ~ 100 μL加入到(3)中配置好的生长溶液2,摇晃10 ~ 20 s使溶液混合均匀后,在30 ℃条件下放置10 ~60 min使其反应完全,得二次生长的Au纳米颗粒分散溶液,即为最终的Au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u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 nm到100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0.00025 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碳纳米管的制备

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 电弧放电法 碳纳米管制备 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 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石墨电极置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4000度左右。在 这种条件下,石墨会蒸发,生成的产物有富勒烯(C60)、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 米管。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调节几种产物的相对产量。使用这一方法制备碳纳米管技术上比较简单,但是生成的碳纳米管与C60等产物混杂在一起,很难 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并且得到的往往都是多层碳纳米管,而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的是单层的碳纳米管。此外该方法反应消耗能量太大。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采用熔融的氯化锂作为阳极,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中消耗的能量,产物纯化也比较容易。 发展出了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称为碳氢气体热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弧放电法的缺陷。这种方法是让气态烃通过附着有催化剂微粒的模板,在800~1200度的条件下,气态 烃可以分解生成碳纳米管。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残余反应物为气体,可以离开反应体系,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碳纳米管,同时温度亦不需要很高,相对而言节省了能量。但是制得 的碳纳米管管径不整齐,形状不规则,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催化剂。这种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希望通过控制模板上催化剂的排列方式来控制生成的碳纳米管的结构,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激光烧蚀法 激光烧蚀法的具体过程是:在一长条石英管中间放置一根金属催化剂/石墨混合的石墨靶,该管则置于一加热炉内。当炉温升至一定温度时,将惰性气体冲入管内,并将一束激光聚焦于石墨靶上。在激光照射下生成气态碳,这些气态碳和催化剂粒子被气流从高温区带向低温区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CNTs。 固相热解法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 1.引言 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在1 nm -100 nm的超细微粒。由于纳米微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类无机功能材料备受关注。氧化钛(TiO2)俗称钛白粉,具有无味、无毒、无刺激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且来源广泛,极易获得,从晶形角度而言,TiO2分为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三种,其中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应用较为广泛。纳米二氧化钛因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倍受关注。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纳米二氧化钛在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紫外线吸收剂、光敏性催化剂、防晒护肤化妆品、涂料填料、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纳米二氧化钛用于涂料是涂料发展的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它的开发与应用为涂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利用其各种特殊效应来提高涂料的多方面性能。目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本文将对其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 2.气相法 气相法通常是采用某些特定的方法使反应前体物质气化,以使其在气相状态下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变化,继而通过冷却使其成核、生长最终形成颗粒二氧化钛。气相法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其中PVD是将前提物质通过挥发或者蒸发为气体,然后冷凝成核,从而得到粉体的方法,通常包括热蒸发法、溅射法等。PVD法是制备纳米材料采用的最早方法,多用于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在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中并不发生化学反应,所得的二氧化钛粒径小、纯度高、分散性较好,但是成本高、回收率低。[3] 2.1 扩散火焰法 以钛醇盐或四氯化钛、燃料气体和氧气等作为原料,首先将前提气体物质通入火焰反应器中,然后将燃料气体经烧嘴打入空气中,利用扩散作用使其相互混合而达到燃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气相会发生水解和氧化等作用,随之经过结晶成核、成长、转化晶型等过程最终制得二氧化钛。典型的P25是德国的Deguss公司通过TiCl4氢氧火焰法制的,其反应方程式为: TiCl4(g)+2H2(g)+O2(g)→4Ti02(a)+4HC1(g) (1) 工艺流程见图1: 日本Aerosil公司和美国Cabot公司等也利用此方法制的了超细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Jang等人分别用五路管径将空气与Ar,O2,Ar/TiCl4加入到经过改进的火焰反应器中,并且利用改变气体浓度来对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进行控制。从前期文献可见,当反应器火焰的温度在1000℃一1700℃范围内时,可制得粒径在12nm-29nm范围的二氧化钛,所含锐钛矿所占的比例在28%-75%,产量最高可达到20g/h。 Katzer等人将N2 ,CH4 ,Ar/TiCl4与氧气混合使其反应,且通过对电极电场的控制来调整火焰的温度和结构,进而控制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 此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小粒径、高纯度、良好的分散性和大的表面活性、较小的团聚现象等优点,但是此过程要求温度较高,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比较精确,且对设备材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生产成本相对较高。[3] 2.2 TiCl4气相氧化法

基于金纳米粒子探针可视化检测基因点突变

基于金纳米粒子探针可视化检测基因点突变 2016-06-30 12:47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纳米金识别单链和双链DNA过程示意图 基因点突变分析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传统的点突变检测方法中,常采用各种标记探针, 如放射性元素探针、荧光色素探针及酶标记探针等; 或采用各种染色方法, 例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染色. 这些技术大都存在着操作复杂、费时或费用昂贵等缺点, 因此发展一种简便、快速、低成本的基因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 Au-nps)作为一种新型的色团报告分子已被应用于基因检测中. 一方面,纳米金具有高的消光系数.例如, 尺径为 13和50 nm的金颗粒在波长为520 nm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2.7×108和1.5×1010 mol?L-1?cm-1, 它比常规有机发光团分子的消光系数高3~5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 纳米金的光学性质依赖于粒子直径以及间距, 由于纳米金胶颜色与粒子的聚集程度有密切关系, 根据其聚集程度的不同, 颜色可由酒红色逐渐变成粉色,紫色或灰色等. 纳米金表面修饰一段寡核苷酸序列制成纳米金探针, 在靶基因序列识别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中Mirkin等在纳米金探针的应用上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Rothberg等在2004年发展了一种新颖的纳米金比色基因检测(colorimetric detection)方法. 该法直接采用纳米金作为比色报告基团, 根据单链DNA (single-stranded DNA, ss-DNA)和双链DNA (double-stranded DNA, ds-DNA)与纳米金存在不同的静电作用, 即可实现对特定基因序列的识别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 该法的检测原理如图所示. 单链和双链DNA具有不同的结构, 因此与纳米金存在不同的静电作用力; 单链DNA与纳米金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单链DNA能够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且吸附的速率与单链长度及环境温度有关; 而双链DNA 由于其骨架中带负电的磷酸根基团(PO43-)暴露在外, 与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金颗粒之间存在静电斥力, 使双链不能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 表面吸附了DNA的纳米金能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不发生聚集. 因此, 纳米金在盐溶液的调控下能够比色识别单链和双链DNA, 进而达到判断基因是否发生杂交及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目的.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llele-specificamplification,ASA)是利用DNA延伸过程中3'端碱基的特殊重要性所设计的扩增技术, 用于对已知突变基因进行检测,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技术应用的发展. 等位特异性

生物纳米探针构建哪家好

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纳米探针由信号组件与亲和组件构成,前者指分子或纳米粒子等成像对比剂或标记物,后者指配体或抗体等特异性分子,使其与成像靶点特异性结合,利用高成像技术获得分子信息,纳米探针结合治疗还可以实现靶向治疗一体化。先丰纳米作为专业的生物纳米探针构建厂家,下面就简单的介绍生物纳米探针构建服务。 一、纳米探针组成 纳米颗粒(信号组件)+分子探针(识别组件) 二、用于构建纳米探针的材料如下: 1.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造影剂 2.半导体量子点作为光学造影剂 3.金纳米颗粒作为CT造影剂/拉曼探针/光声探针 4.微气泡作为超声造影剂等 三、案例: 1. 纳米颗粒表面修饰DNA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2.金纳米笼的多模态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3.PEG化磁性纳米颗粒的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4.蛋白载体的多模态分子探针制备及肿瘤靶向成像研究。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纳米探针构建的内容,欢迎立即咨询先丰纳米。 先丰纳米是江苏先进纳米材料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 米管、分子筛、黑磷、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现拥有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膜 完整生产线。 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科研和工业两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完善服务。科研客户超过 一万家,工业客户超过两百家。 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9月注册于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现 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筛、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立志做先进材料及 技术提供商。 2016年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开发区成立“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形成了运营、研发、中试、生产全流程先进纳米 材料制造和技术服务中心。现拥有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膜完整生产线,2017年年产高品质石墨烯粉末50吨,石墨烯浆料1000吨。 欢迎广大客户和各界朋友莅临我司指导!欢迎电话咨询或者登陆我们的官网进行查看。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主要介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 法, 包括石墨电弧法、催化裂解法,激光蒸发法等方法,也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 点进行 了阐述。 关键词:碳纳米管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tub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some synthesis methods, including graphite arc discharge method, catalytic cracking method, laser evaporation method and so on, are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also described. Key words:carbon nanotube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纳米材料被誉为是21世纪最重要材料,是构成未来智能社会的四大支柱之一 ,而碳纳米管是纳米材料中最富有代表性,并且是性能最优异的材料。碳纳米管是碳 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它包涵了大多数物质的性质,甚至是两种相对立的性质,如从高 硬度到高韧性,从全吸光到全透光、从绝热到良导热、绝缘体/半导体/高导体和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等。正是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这些奇异的特性,被发现的短短十几年

来,已经广泛影响了物理、化学、材料等众多科学领域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即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它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 构成碳纳米管的层片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管身是准圆筒结构,并且大多数由五边形截 面组成,端帽部分由含五边形的碳环组成的多边形结构。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 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两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存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S)两种形式。单层碳纳米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理想的多层碳纳米管可看成多个直径不等的单层管同轴套构而成,层数可以从二层到几十层,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距离约为0.34nm,直径一般为2~20nm.但实际制备的碳纳米管并不完全是直的或直径均匀的,而是局部 1 区域出现凸凹弯曲现象,有时会出现各种形状如L、T、Y形管等。研究认为所有这 些形状的出现是由于碳六边形网络中引入五边形和七边形缺陷所致。五边形的引入引 起正弯曲,七边形的引入引起负弯曲。

纳米金制备

纳米金的制备 一、实验药品 氯金酸、柠檬酸钠、二蒸水、超纯水、铬酸洗液(H2SO4/K2Cr2O7) 二、实验器材 精密电子天平、电动搅拌器、500mL圆底烧瓶、100mL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1000μL移液枪 三、实验步骤 ①玻璃器皿的清洁 据文献表明,玻璃器皿的清洁是纳米金制备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玻璃器皿内不干净或者有灰尘落入就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形成,形成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微红、无色或浑浊不透明的溶液。所以在制备纳米金之前,必须认真地清洗所有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和一般的洗涤剂将所有玻璃器皿清洗一遍,然后用铬酸洗液(H2SO4/K2Cr2O7)充分浸泡,24小时之后用清水将铬酸洗液冲洗干净,最后再用高纯水冲洗3-4遍,放入烘箱中充分干燥后,待用。通过此方法处理过的玻璃器皿不需要硅化处理,可以直接制备胶体金,也可以用已经制备的胶体金溶液用同等大小颗粒的金溶液去包被所有的玻璃器皿的表面,然后弃去,再用蒸馏水清洗,即可使用,因为它减少了金颗粒的吸附作用。 ②溶液的配制 氯金酸(HAuCl4)水溶液的配制:将1g氯金酸一次溶解于新鲜的高纯水中,用100mL容量瓶配成1%的水溶液,移置于100mL广口瓶中,放置于阴暗处保存。 柠檬酸钠溶液的配制:将1g柠檬酸钠一次性溶解于新鲜的高纯水中,用100mL容量瓶配制成的1%水溶液,移置于100mL广口瓶中,放置于阴暗处保存。 所有配制试剂的容器均按照上述要求的酸处理洗净。 ③实验步骤 按班级人数分为1组~4组。1组作为对照组,第2组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对纳米金颗粒大小形成的影响;第3组探究还原剂浓度对纳米金颗粒大小形成的影响;第4组探究在温度及其还原剂浓度同时变化对纳米金颗粒大形成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由于在一定范围内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制备纳米金影响不大,但考虑到化学反应的需要和水蒸发过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时搅拌强度以不产生漩涡、搅拌时间控制在 15min左右。 第一组 所有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超纯水,用1000μL的移液枪移取500μL事先配制好的1%的氯金酸水溶液于50mL超纯水中,使得溶液中氯金酸的浓度降低至0.01%(w/v),将此溶液在油浴中加热恒温于100℃内。在磁子的剧烈搅拌下,迅速加入4mL的事先配制好的柠檬酸三钠溶液(1%),继续搅拌,反应10 min 至合成液不再变色,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待合成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 4℃冰箱储存,以备表征和标记应用。第二组 所有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超纯水,用1000μL的移液枪移取500μL事先配制好的1%的氯金酸水溶液于50mL超纯水中,使得溶液中氯金酸的浓度降低至0.01%(w/v),将此溶液在油浴中加热恒温于100℃内。在磁子的剧烈搅拌下,迅速加入3mL的事先配制好的柠檬酸三钠溶液(1%),继续搅拌,反应10min至合成液不再变色,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待合成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 4℃冰箱储存,以备表征和标记应用。 第三组 所有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超纯水,用1000μL的移液枪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 历史 在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即碳纳米管 1993年。S.Iijima等和DS。Bethune等同时报道了采用电弧法,在石墨电极中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仅仅具有一层管壁的碳纳米管,即单壁碳纳米管产物。 1997年,AC.Dillon等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也相继展开。初步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自身重量轻,具有中空的结构,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储存的氢气密度甚至比液态或固态氢气的密度还高。适当加热,氢气就可以慢慢释放出来。研究人员正在试图用碳纳米管制作轻便的可携带式的储氢容器。据推测,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量可达10%(质量比)。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来储存甲烷等其他气体。 结构 碳纳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绕中心按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纳米管。 按照所含石墨片层数的不同,碳纳米管可以分成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MWNTs)。其中,SWNTs由一层石墨片组成;MWNTs由多层石墨片组成,形状与同轴电缆相似。 目前单壁碳纳米管存在三种类型的结构,分为扶手式碳纳米管,锯齿形碳纳米管和手性碳纳米管,分别如下图

这些类型的碳纳米管的形成取决于碳原子的六角点阵二维石墨片是如何“卷曲起来”形成圆筒形的。 将石墨平面卷曲成一个圆柱,在卷曲过程中使矢量R末端的碳原子A 与原点上的碳原子O 重合,然后在石墨圆柱的两端罩上碳原子半球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碳纳米管. 这样形成的碳纳米管可用( n , m) 这对整数来描写. 因为这对整数一经确定, 碳纳米管的结构就完全确定. 所以,把这对整数称为碳纳米管的指数. ●当m = n 时即手性角θ= 30°时,成为扶手型碳纳米管(Armchair); ●当m = 0或n = 0时即手性角θ= 0°时,成为锯齿型碳纳米管(Zigzag); ●当0°< θ< 30°时,则成为手性型碳纳米管(或螺旋型碳纳米管)。 制备 碳纳米管的合成技术主要有:电弧法、激光烧蚀(蒸发)法、催化裂解或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以及在各种合成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定向控制生长法等。 电弧法: 利用石墨电极放电获得碳纳米管是各种合成技术中研究得最早的一种。 其原理为电弧室充惰性气体保护,两石墨棒电极靠近,拉起电弧,再拉开,以保持电弧稳定。放电过程中阳极温度相对阴极较高,所以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同时在石墨阴极上沉积出含有碳纳米管的产物。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碳纳米管能够最大程度地石墨化,管缺陷少。但存在的缺点是:电弧放电剧烈,难以控制进程和产物,合成物中有碳纳米颗粒、无定形炭或石墨碎片等杂质,杂质很难分离。

氧化镓纳米带的制备研究

氧化镓纳米带的制备研究 Synthesis of -GaQ Nan obelts 物理系98级向杰 摘要:纳米带是继纳米线、纳米管之后,在2001年新报道的又一种准一维纳米 结构。本文介绍了Ga^O s纳米带制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与首次报道的纳米带的生长方法有很大不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纳米带宽约200nm,厚度约10nm,宽度-厚度比大于20。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表明,产物是纯净的Ga2O s单晶。实验还发现了一些特殊形态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片、柳叶状纳米带等,证明了纳米带是纳米线之外Ga2O3一种很常见并稳定存在的形态。最后,我还根据实验现象对纳米带的生长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Abstracts: Nano belts are a n ewly discovered family of quasi-one dime nsional nan ostructures besides nano tubes and nano wires. Here we report a new route to syn thesis Ga 2Q nano belts, which is differe nt from previously reported. SEM and TEM an alysis of the samples revealed that our nano belts are approximately 200nm wide, 10nm thick, with a width-thickness ratio larger than 20.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has con firmed that the products con sist of pure GaQ sin gle crystals. Other kind of nano structures, such as nano sheets and shuttle-shaped belts are also observed. We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nan obelts can occur as com monly as nano wires and is thermally stabl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how such structure is formed are prese nted. 近几年来,低维纳米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的焦点是纳 米管和纳米线。这些纳米材料已经显示出奇特的介观物理特性,包括电子弹道输运1,库仑阻塞2,纳米激光3等。这些准一维材料的结构与大块材料不完全相同,如纳米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它们同体材料一样 都是热力学稳定的。为什么会形成纳米线、纳米管这样独特的稳定结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搞清楚。现在已经提出了以下模型来解释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生长机制:(1)VLS(Vapor-Liquid-Solid)机制。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体小液滴,小液滴互相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作为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因为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或纳米

金纳米颗粒聚集以及金纳米探针 微阵列技术研究进展

金纳米颗粒聚集以及金纳米探针-微阵列技术研究进展 逄键涛 文思远 王升启#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摘 要 金纳米颗粒 (GNP )探针正引起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GNP 自组装聚集反应的生物检测和微阵列-金标银染检测的最新进展,对GNP 在电化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前沿也进行了探讨。引用文献41篇。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微阵列,生物检测,评述 2005-08-10收稿;2005-12-03接受 本文系国家863资助项目(No.2004BA519A46) 1 引 言 金纳米颗粒(GNP )是直径为0.8~250nm [1]的缔合胶体,具有纳米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 隧道效应。按粒子尺寸和聚集情况,GNP 可显示不同的颜色,已被广泛用于光学、电学、电子显微镜检 测的生物分子标记[2]。单个纳米颗粒的尺寸和颗粒间的组装形式,使胶体Au 溶液表现出不同的整体 特征。生物分子可参与到GNP 的聚集和组装过程中, 从而干扰GNP 的原始组装方式。通过胶体Au 溶液最终的物理状态(如颜色、吸光度等)可得到参与组装的生物分子的“质、量”特征,达到检测的目的。另外,GNP 逐渐在生物芯片检测中显现出应用前景。生物芯片技术本身是纳米尺度的分子操作和组装技术,芯片诊断、纳米检测等技术可以在此得到良好的融合。本文着重就GNP 自组装以及GNP 探针-微阵列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2 生物分子辅助的GNP 聚集和组装 2.1 DNA-GNP 探针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单、低成本是生物检测的重要指标。基于GNP 聚集反应的分子诊断方法能满足这些要求。Mirkin 发现DNA 特异杂交可使DNA-Au 颗粒自组装为复合结构,开创了GNP 用 于生物检测的新领域[3]。GNP 经巯基修饰的短链DNA 修饰成为编码探针[4],溶液中加入目标互补 DNA 后,纳米颗粒发生有序、可逆的聚集反应[5]。聚集后溶液颜色发生红7桃红7紫色变化,几小时出 现桃灰色沉淀(DNA-胶体金沉淀)。该现象是DNA 介导的胶体-胶体键合,其过程是可逆的。系统在没有优化的情况下能检测10fmol 的寡核苷酸。 DNA 修饰的GNP 以非交联结构聚集,对于颗粒表面结合的杂交体末端错配有很好的选择性[6],可 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进行检测。5个人瘤细胞系的基因组DNA 的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质谱、直接测序)一致。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为SNP 医护现场诊断、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Storhoff 等[7]研究了GNP 距离和光学性质的关系,开发出“杂交-读出”的比色检测方法,鉴别核酸序列。DNA 修饰的金纳米探针识别核酸目标分子后发生颜色变化,可检测到zmol (10-21mol )级的核酸,不需要目 标分子的扩增或信号放大。S?nnichsen 等[8]采用等离子体耦合对金银纳米颗粒间距进行测量,研究了 金银纳米颗粒二聚体的实时组装以及单个DNA 分子杂交的动力学。 “等离子体标尺”可连续监控分子间距离上限达到70nm ,时间超过50min 。 2.2 非标记DNA 检测 双链DNA (dsDNA )比单链DNA (ssDNA )表面负电荷堆积程度高,并且dsDNA 的双螺旋结构使氮(N )、硫(S )等对GNP 亲和性高的原子包埋更深,所以ssDNA 和dsDNA 对GNP 有不同吸附力。 Li 等[9,10]据此设计了基于Au 颗粒聚集反应的核酸杂交比色检测方法。ssDNA 可吸附负电荷纳米金颗第34卷 2006年6月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 评述与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6期 884~888

金纳米粒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一)

金纳米粒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一) 作者:马立娜刘殿骏王振新 【摘要】由于金纳米粒子(AuNPs)具有与大小、形状和聚集程度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中,并发展成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生物分析检测手段。以AuNPs为探针的分析方法通常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并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本文综述了目前生物分子修饰的AuNPs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检测金属离子、小分子、DNA、蛋白质和细胞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探针;合成与修饰;评述 AbstractDuringlastdecade,goldnanoparticled(AuNPs)-basedassayshavebeenwell-developedandwidelyusedinbiologicalanalys isandbiomedicaldetectionbecauseAuNPshaveuniqu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whichdepend onthesize,shapeanddegreeofaggregation.TheAuNPs-basedassayshavealreadybeenemployedfordetectingpra cticalsampleswithhighsimplicityandselectivity.Thisreviewdiscussestherecentlydevelopmentofthes ynthesisandbiologicalmolecularfunctionalisationofAuNPsandtheirapplicationsontheheavymetallic cations,smallorganiccompounds,nucleicacidsandproteinsdetectionandcellularanalysis. KeywordsGoldnanoparticles;Probe;Synthesisandfunctionalization;Chemicalsensing;Review 1引言 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结合,对分析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超灵敏检测和成像方法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由于AuNPs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和共振光散射)、易进行表面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常认为裸AuNPs 是无生物毒性的,而修饰后的AuNPs的生物毒性由其配体决定),因此功能化AuNPs的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特别是其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3]。本文综述了生物分子修饰的AuNPs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检测金属离子、小分子、DNA、蛋白质和细胞内分析等方面的新进展,以若干应用实例突显一些技术突破及发展趋势。 2金纳米粒子的合成、稳定性和功能化 2.1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以金的化合物为原料,在还原反应生成金纳米粒子时控制粒子的生长,使其维持纳米尺度。化学合成法包括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晶种法、模板法、微乳液法、微波合成法和光化学法等2],其中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有:(1)Turkevich-Frens法6,7],即在100℃下,通过改变还原剂(柠檬酸钠)和三价金的化合物(氯金酸或氯金酸钠)的比例来控制AuNPs粒径的大小,从而获得粒径在10~60nm范围内且分散性较好的AuNPs。该方法制备程序简单,且包裹在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容易被其它配体置换(如巯基修饰的DNA等)2,4];(2)Brust-Schiffrin法8,9],即在两相(液/液)体系或单相体系中,以四正辛基溴化铵(TOAB)为相转移剂,将三价金的化合物(氯金酸或氯金酸钠)转移到有机相中,以烷基硫醇为稳定剂,NaBH4为还原剂,制备粒径为1~8nm的AuNPs;硫醇/金盐的比例越大、加入还原剂速度越快,冷却溶液可以制得尺寸更小和单分散性更好的粒子,进一步通过配体交换反应改变AuNPs表面的配体而实现其功能化;(3)聚合物保护法:通常以含有聚乙二醇、硫醇或硫醚基团的聚合物为配体,以NaBH4为还原剂,制备水溶性或具有疏水性的粒径小于10nm的AuNPs。聚合物稳定剂决定纳米粒子的溶解性;例如,文献10,11]采用硫醚或硫醇修饰的聚合物配体(烷基硫醚终端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等)一步法合成了具有高分散性的粒径小于5nm的AuNPs,粒子的大小和分散性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结构、浓度和配体上能与金属结合的基团个数来控制,并且可以将粒径为1.1~1.7nm的无荧光纳米粒子转变为荧光纳米粒子。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由于不同状态的纳米粒子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故人们已经尝试很多方法用简单和多样的合成方法制备特定形貌和大小的金纳米粒子,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球纳米片和纳米立方。下面将介绍下目前合成金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 1梓檬酸盐还原法 目前在众多的合成金纳米粒子方法中,最方便的方法是还原Au的衍生物。很长的一段时间最流行的方法是在1951年Turkevitch提出的水溶液中用梓檬酸盐还原HAuCl4的方法,可得到20mn左右的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合成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金的盐溶液在适当的溶液中分解;第二,在某种还原剂中还原金的盐溶液;最后,在稳定剂中合成稳定的金纳米粒子。目前,最流行的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用梓檬酸盐还原HAuCl4。对于这个方法,通过改变金的浓度和梓檬酸盐的浓度,可以制备出大量的平均粒度的金纳米粒子。 2 Brust-Schiffrin法:两相合成并通过硫醇稳定 人们于1994年提出了合成金纳米粒子的Brust-Schiffrin方法。由于热稳定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此方法在所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金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能分散和再溶解,并且没有不可逆的团聚或分解。作为有机分子化合物,它们能很容易的控制和功能化。Faraday的两相合成体系给予合成技术一定的启发,由于Au和S的软性质,这种方法便利用硫醇配体强烈绑住金。四正辛基溴化按作为相转移试剂将AuCV转移到甲苯溶液中,并用NaBH4在正十二硫醇中还原AuCLT。在NaBH4还原过程中,橙色相在几秒内向

深棕色转变(图1): 图1 Au化合物在硫醇溶液中被还原,其Au纳米粒子表面被有机外壳所覆盖 其反应机理如下: 3其它含硫配体 其它含硫配体已经用于稳定金纳米粒子,如黄酸盐和二硫化物等。二硫化物不如硫醇的稳定,但是在催化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同样,硫醚不能很好的约束金纳米粒子,但是Rheinhout 团队利用聚硫醚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利用碘氧化以硫醇为包覆剂的金纳米粒子,使其分解为金的碘化物和二硫化物。Crook等人利用这一现象制备了以金纳米粒子为模版的环胡精的空心球。 4微乳液,反向胶束,表面活性剂,细胞膜和聚合电解质类 在有或是没有硫醇溶液的情况下,使用微乳液,共聚物胶束,反相胶束,表面活性剂,细胞膜和其它两亲物都是合成稳定的金纳米粒子重要探究领域。用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两相系统会引起微乳液或是胶束的形成,将金属离子从水相抽离到有机相,从而维持良好的微环境。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角色和硫醇与金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控制金纳米粒子或是纳米晶体的稳定和生长。聚合电解质也广泛用于金纳米粒子的合成。酸衍生的金纳米粒子的聚合电解质包覆剂己经通过带电的聚合电解质静电自组装 得到了。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

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

摘要: 简要论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几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包括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液法、模板法、基于MBE 和MOCVD的纳米材料制备法、激光烧蚀法和应变自组装法等,并分析了以上几种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材料;溶胶一凝胶法;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激光烧蚀淀积:应变自组装法; Several Major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of Novel Semi conductor Nanometer Materials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nductor nanometer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Several major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of semiconductor nanometer materials are discussed,including sol-gel process,tiny-latex process,template process,based on MBE and MOCVD,laser-ablation and strain-induced self-organized process,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ir prospect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nanometer material;sol-gel process; MBE; MOCVD: laser ablation deposition; strain-induced self-organized process; 1.引言

点印迹法中的金纳米粒子探针

点印迹法中的金纳米粒子探针 2016-09-04 12:17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金纳米粒子探针 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利用金纳米粒子本身具有颜色,对白色基底(如硝化纤维膜)上点样点处的待检测物,进行染色定量分析。金纳米粒子表面需要修饰上,特定可以和待检测物结合的探针分子;待检测物通过吸附或其他方法附着固定在基底上,形成含有不同量待检测物的点样点。基底上样品点之外部分进行了封闭,尽量减少金纳米粒子在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造成的干扰。将点样点在分散有修饰探针分子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进行孵育,充分结合后取出,此时依据点样点上所固定的待检测物的量多少,结合了相应数量的金纳米粒子。再将点样点浸泡在银离子溶液中,银离子会在金纳米粒子表面沉积,使原有的颜色进一步加深,而结合的金纳米粒子越多,银沉积的也越多,有利于进一步增加信号灵敏度。 台湾国立台北大学Chun-Yen Huang等人利用点印迹法进行了免疫检测。他们合成了表面修饰有可以结合待检测分子的抗体(即探针分子)的金纳米粒子。检测时,将一定体积含有待检测分子的溶液滴在白色硝化纤维膜上,待检测分子可以吸附固定于膜表面;然后将膜在含有修饰了探针分子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孵育,通过待检测分子-抗体的结合将金纳米粒子连接固定到膜表面。膜上金纳米粒子颜色越深,则该点样点处待检测分子越多,由此可以实现定量检测。

为了进一步增加检测灵敏度,他们在金纳米粒子表面沉积银,放大检测信号。实验比较表明,通过银沉积放大,可以将检测灵敏度提高1000倍(从100 amol 到100 zmol)。这个方法可以扩展到很多免疫检测上,只要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合适的抗体作为探针分子。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小组通过点印记阵列的方法,实现了对蛋白质凝血酶的简便、快速和灵敏的检测。该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使用点印记法,另一个特点为采用适配子作为蛋白质检测探针。适配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序列,能特异性结合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或者小分子的单链DNA。蛋白质与对应适配子的结合,具有可以比拟“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结合常数,而适配子的合成、纯化非常简单,因此近年来适配子被普遍应用于蛋白质的检测。Wang等首先合成了粒径约13nm的金纳米粒子,再将其表面修饰上凝血酶的适配子。检测时,将含有待检测物凝血酶的溶液滴在硝化纤维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上。凝血酶通过静电、疏水作用而固定在硝化纤维膜表面,再将膜上空余部分用10%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减少其后金纳米粒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然后,将硝化纤维膜浸泡在含有适配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孵育。此时金纳米粒子便会和硝化纤维膜表面的凝血酶结合,凝血酶越多,结合的金纳米粒子越多,则该处颜色越深。经过银沉积到金纳米粒子上,可以进一步增加检测灵敏度。他们还检测了模拟实际样品的凝血酶含量,发现含有低于8%的血浆不会明显降低检测效果,但是10%以上的血浆会干扰检测。 以上点印迹法的检测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操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方法的实用性,有必要简化操作过程,降低复杂程度,以便日常家庭中的使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