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完成知识转化的首要任务是很好地进行教材分析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

只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是分析教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可能,但学生这时的兴趣一般还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上。初二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物理只有直接兴趣,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开始表现有操作性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但往往忽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联系生活现象,使课本上的物理能变成生活中的物理,这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思维认识过程的特点是,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初中后期还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模仿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重视由形象思维开始,教学需要形象、具体材料的支持,重视展现物理图景,重视表象的作用。同时,又要不失时机地、适时地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情况,其原因除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上的障碍和某种心理倾向的干扰。物理学以概念、

规律为基础而形成完整的体系,物理学的思考要严格以概念和逻辑关系作依据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这种逻辑思维的习惯。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很容易养成一种从现象出发,想当然地看问题的习惯。他们常常用事物的现象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在联系,在现象和本质发生矛盾的时候,相信现象而怀疑物理理论的正确。此外,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的干扰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如隐蔽因素的忽视或干扰,由于改变问题的方式造成思维的混乱,习惯思维的定势影响,不善于寻找替换方案,抓不住关键的中间环节,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等,都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不重视这些因素的分析,就难于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也是分析教材特别是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三)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根据教育目标,考虑到学科结构、学生情况而制定的。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课程标准包括两大部分:说明部分;内容纲要部分。说明部分主要反映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出了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说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要点。内容纲要部分具体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课题、教学时

数、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项目,并对某些课题的要求作了说明或限定。

钻研课程标准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验来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如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明确认识这些目的要求,并以此来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进行教学。离开总的目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就失去了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既是我国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中的规律性的认识,也是针对当前教学提出的,对开展教学改革有实际指导意义。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不能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囿于个人经验,抓不住大问题,这就不能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教师应当很熟悉。特别是在几年后过渡到一个课程标准多种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更为重要。掌握课程标准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的要求。

二、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分析教材一般可按全书、各部分、章节等层次进行,通常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中要注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系,具体地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一)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分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物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

并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我们要把握住这些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教材分析得全面深入,在教学处理中才能够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使用现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处理各部分教材。有些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不重视了解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起课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因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教材体系或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物理学科体系有所不同,它不仅受学科体系所制约,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安排。同一内容和程度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即不同的教材体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必须清楚地认识教材的体系或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是怎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教材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展开的。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才可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行初高中教材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的次序来安排的,但这并不是中学物理教材唯一可行的体

系。特别是初中,由于内容浅显,较少受学科体系制约,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考虑不同的安排。

在教材的结构上,通常有两种组织方法。一种是直线式,即把整个初高中教材组织成为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教材基本上不重复。另一种是螺旋式,即教材内容在初高中不同教学阶段逐步扩大范围,加深程度。现行中学物理教材是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的,因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初高中有个反复过程。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这样做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要注意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考虑到学生初中毕业后并不都升入高中,有一部分人要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因而现行初高中教材各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分析初中教材,既要分析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又要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联系,以及小学自然的知识准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初中教材,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处理。

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是对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定性的研究,只对某些基本的、重要的物理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液体的压强、热平衡方程、欧姆定律等作适当的定量计算。分析教材,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掌握教材的深广度。讲深讲透是有条件的,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深、广、全,而任意加深教材。这样做,学生不能很好消化,加重了负担,不利于学好知识。

(三)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教材是一节一节编的,课是一堂一堂讲的,因此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往往易于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

材整体的把握,这样就难于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如初中力学教材中,力的概念是整个教材的重点。但若不是把力放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这个大的背景下去分析,而只限于一章一节的范围里,孤立地进行分析,就不可能很好认识这部分教材的重要,恰当地掌握这部分教材的要求。如果从教材整体来分析,就不难看出力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材始终,它关系到运动和力,压力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这样一来就会使我们增强对这部分教学的认识,看到教材的发展和联系,认识到力的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处理教材时才能掌握住分寸,而不是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想一次完成对力的概念的教学要求。

掌握了整个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要求和发展。为了看清知识的整体结构,常常用结构图表的形式来表示教材的知识结构。

(四)要分析知识的有关价值

分析教材还要注意对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知识价值的研究。怎样认识和分析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呢?当前人们的看法虽未一致,但对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教育功能和能力价

值,认识上却比较统一。因此如何从知识的不同价值来分析教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力的概念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论是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在不同特定情况下反映出力的本质特征(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抓住了力的本质特征就可以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各种具体力的作用和特点,便于逐步学习各种具体的力如浮力、压力等概念,为整个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而“力”这部分知识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这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看知识本身,而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及其发展。

再如二力平衡的知识虽然在教材中只是一节,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有重要的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对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具有极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后面学到的一些重要的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不少关键地方就在于二力平衡的运用。如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连通器、浮力等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对于具有这样重要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如果能充分认识到它的作用,在教学中就会不失时机地抓住,并提供学生运用知识的条件,使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过程,但它需要从充分发挥每一个具体环节的作用着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教材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要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

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要求既是决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目的要求不明确将无法恰当地进行教学。教学目的不是教师随意主观来确定的,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从实际出发来确定。其中教材内容又有很大的制约性,脱离开教材内容,就无法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思想教育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教材具体章、节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教学目的确定不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教材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具体对教材进行分析是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的前提。

(六)要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在前三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全面和局部的不同角度把握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就便于确定教材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考虑到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因此一般地说教材的重点都是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确定教学难点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重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重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难

点从知识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点。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因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本文后面将要展开讲解。

(七)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状况和教学条件与手段。对这些因素既要进行具体分析,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优化处理。可见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所在。

三、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

教学的各种目的都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的确定与知识的价值和功能的分析紧密相关。前面我们已经叙述了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也就是要明确知识所要发挥的各种具体功能的要求。下面就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分别加以说明。

(一)知识要求的确定

这里所谈的知识要求,指的是对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要求。中学物理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知识,一类是重要知识,一类是一般知识。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

凡属重点知识都应该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所谓掌握,应当包括领会和巩固两个环节。教师即使把知识都讲给了学生,但它

并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领会,经过思维加工,才能理解和消化,变成自己的。但仅有领会这个过程还不够,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还可能得而复失,因而必须经过巩固的环节。巩固就是要针对人的遗忘规律,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强化,向遗忘作斗争。只有经过了领会和巩固这样两个环节才可能达到掌握的程度。知识的运用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应用也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强化。

重要知识有的也要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和重点知识相比存在着程度上和定量要求上的差别,有的只要求领会或理解。重要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教学处理中要统筹安排互相配合。

一般知识具有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或者为重点知识提供背景的作用。它要求学生了解或知道。一般没有定量要求,也不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划分这三类知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呢?

首先,要考虑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来说重点知识应该是物理学中那些主干的、关系全局的、有生命力而活跃的知识。从大的方面来看,力、能、场、波等概念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由此所派生的概念,如浮力,功和功率等,在具体章节中往往也处在重要的地位。从某部分教材来看,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往往形成重点。如力学部分中力的概念、惯性和惯性定律、密度、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定律等就是重点。

其次,要看知识应用的广泛程度。有些物理知识,在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中虽不处于重要地位,如直流电的知识,但它们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跟日常生活和生产联系很密切。考虑到这类知识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四化建设有较大作用,因此,有时也可以划为重点知识。

第三,要看学生的知识基础。物理教学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水平和准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这一点,物理教学比起其它某些学科更为突出。因此在确定知识的分类上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如原子物理学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属性,深入学习需要较多的基础知识,中学生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因而中学阶段无法展开,只能做些简单的定性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本身是物理学中的很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初中不可能展开,因而只作初步的介绍。

(二)能力要求的分析

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和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分析教材中知识的能力价值。

所谓知识的能力价值,就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要分析知识的能力价值,必须首先认识知识的能力价值的特殊属性。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掌握了知识,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是可以发现的,而且它还具有结构性和等级性,即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这个结构往往带有方法论的意义。相同的知识内容,

由于不同的结构,其能力价值就不同。这种不同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级别。

知识能力价值的发挥,重要的在于挖掘。如对初中力学中力的概念,如果教学中注意力仅仅放在知识上,只着眼于如何使学生知道力的概念,则不能很好地培养能力。其实,在力的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挖掘出不少发展学生能力的因素,但这种因素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常常要和教学过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在讲授力的概念时,先举出一些实例,如两个学生相距较近互相推,提起重物,手握握力计,拉弹簧拉力器等,并从这些推、提、压、拉产生力的不同动作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即都必须有物体,而且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通过力的概念的学习,就会逐步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分析、归纳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能力。如果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运用得到的力的概念来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物理概念来分析各种具体现象的能力。在注意发挥知识的能力价值的时候,除对知识本身的能力因素深入挖掘外,更要注意提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因为能力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是在动态中形成的,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运用环节。如在实验课中,如果不是让学生作实验,而是由教师讲实验,或者给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册,只让学生按空填数,毫不动脑,这样就不能提供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把培养能力的过程简单地变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这显然是不可能培养学生能力的。

(三)思想教育要求

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我们分析教材时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提高自觉性,认识到它是物理教学自身的一项要求,每个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要掌握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讲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应该体现在:在教学中渗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应该很好地体现在物理教学中。这种教育应该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反映我们中华民族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凡是把科学献给祖国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把科学奉献给自己祖国的献身精神都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还要注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初中就能养成这种态度和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一生的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重点及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重点知识以及如何确定重点在前面讲述“知识要求的确定”时,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多重复。知识是否是重点,是由知识本身和教学情况双方面来确定的。就知识本身来说,重点知识应该是那些主干的、基本的、有生命力的、应用广泛的知识。就教学情况来说,

则需考虑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教学时间是否允许等诸多条件。

下面着重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对如何确定重点作一点补充。

根据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要求,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材能力因素的分析也应成为确定重点教材的一个依据。由于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对这一点往往认识得不够,因而在我们进行教材分析时就更应加以重视。如电磁感应一章教材是从介绍电磁感应实验开始的。这个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磁感应的规律要从这个实验得出,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平时的观察往往是静态的观察,而这个实验是一种动态的观察,只有导体运动,而且是切割磁感线运动,才能有感生电流。这对学生认识场的概念很有价值。对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概括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有好处,做好并分析这个实验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不少教师只把教学重点放在电磁感应规律本身的表达上,对规律中的字句反复讲练,并不在观察分析实验上下功夫。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可能不少,但都是静止的、孤立的,并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而也就不可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分析教材重点时,重视对知识能力价值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一)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物理课本浮力这一章可分为两个

单元,第一个单元是阿基米德定律,第二个单元是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材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定律,它是全章教材的核心。各节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课题来安排。要做好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演示前要交待清楚实验目的,表演时应层次分明,每演示一步都应让学生既有思想准备,又能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要讨论并纠正学生对浮力的一些错误看法和糊涂观念。在浮沉条件的教学中要注意复习、巩固阿基米德定律。这样,阿基米德定律的重要地位自然在全章中就突出来了。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对于重点内容应该有较高的教学要求。要强调它的应用,并通过运用知识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学生只是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不等于掌握。必须把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只有在反复应用过程中,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具体、丰满起来。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具体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使所学的知识活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谓应用,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解计算题。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有关的知识,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都是应用。应用的形式要多样化,单纯地理解为计算,甚至拼凑类型,并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重点内容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重点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要以重点知识作为引起学生思维的引爆点,使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以重点的知识为核心或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如八年级讲测量时,长度与质量的测量方法是全章的重点,有的教师采用下述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铅笔的长度,如测出为13.1厘米。再让另一个学生测量,并强调要测得准确些,于是可能测出为13.13厘米。再让一个同学测量,并要求测得更准确些,测得的结果可能是13.131厘米。那么三个人谁测得最准呢?让学生们判断,多数人会认为第三个同学测得最准,因为他们已测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了。这时再让大家分析米尺的最小分度,说明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来测量,上述测量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可以准确地读出,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是估计的了,那么第三位同学竟然读出了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显然是乱说的。这样长度测量这个知识点就自然突出了,而且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引爆点,同学们的积极思维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要处理好重点教材与非重点教材的关系

教材分析要明确教材重点,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重点,但这决不是说课堂教学只能重视重点内容,非重点内容就可有可无了。如果是那样也就看不出重点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课讲得一大片,胡子眉毛一把抓,听不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当然不好。但如果只讲重点知识,只讲有限的那些概念与规律,看不到重点知识和其它知识间的关系,把物理知识讲得很枯燥,很孤立,学生也绝然不会学好物理。突出重

点知识可以带动其它知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全面知识。因此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但又不能轻视其它非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对重点知识有巩固、扩大、加深的作用。因此处理好重点教材和非重点教材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做到以重点教材为中心,以一定数量的非重点知识做外围,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整体,同时体现出知识的不同层次。当今物理新知识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又要求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物理知识。因而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知识,就更显得十分重要。

五、难点的形成与突破

(一)形成教学难点的基本原因

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

物理学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一环扣一环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如浮力一章在研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和浮沉时,就需要大量地联系和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如密度的概念,重力G=mg=ρVg,二力平衡和平衡条件,压力和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等。学生在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时,常常由于前面某个环节上的准备知识没有很

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使浮力的学习受到了阻碍。因此,在分析教学难点时,不能只注意产生困难的知识点本身,还要看到准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2.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迁移原理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正向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但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却干扰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给物理教学带来困难。如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即认为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错误观念在学生学习物理以前就已经形成,尽管学物理时再三告诉他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一碰到具体问题,思维定势仍然在起作用。如认为车子开得快不容易停下来,开得慢容易停下来,是由于两种情况下车子的惯性大小不同造成的。他们很难于真正理解惯性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物理公式之前,已经学过大量的数学公式,因而习惯于用数学公式代替物理概念。如学完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后,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艘轮船停在海面上,船上放下一个悬梯,梯子露在水面上的长度是1米,如果海水开始上涨,每分钟上涨5厘米,10分钟后悬梯在海面上的长度还有多少?”相当多的学生认为10分钟后悬梯露在水面上的长度还有0.5米。这就是因为不少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心理倾向,见到数字就想到运算,很少再从物理意义去思考问题。这就影响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本质的理解,造成一系列的思维障碍和困难,形成教学的难点。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专题

电路故障分析专题 1.如图12所示,闭合电键S,灯L亮,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R上。现用一只规格相同且完好的灯L′替换灯L,正确的判断是 ( ) A.若灯L′亮,则灯L一定断路 B.若灯L′亮,则灯L一定短路 C.若灯L′不亮,则电阻R一定断路 D.若灯L′不亮,则电阻R一定短路 2.(08上海)在图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电流表突然无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 发生在电阻R1或R2上。 (1)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强同学用一只完好的灯L替换电路中 的电阻R1,闭合电键S,观察灯的亮暗情况。若灯L亮,说明故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灯L不亮,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长沙)如图所示,小灯泡L l和L2规格相同,当开关S闭合时, 两灯均发光,电流表A和A2比较,的示数较大。经过一时间 后有一盏灯熄灭,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且滑片P无论怎样滑动,电流 表A的示数都不再发生变化,由此可判断,灯已烧坏。 4.(08连云港)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灯泡均发光,两表均 有示数。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0,电流表示数增大。 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可能是 ( )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 1短路 D.灯L1、L2均断路 5.(08桂林)如图9所示,闭合开关S时,小电灯L1、L2都不亮。 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 时,两灯也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对此,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A.灯L1 断路B.灯L2断路 C.开关S断路D.灯L2短路 6.(08乐山)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 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 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 A、L1灯丝断了 B、L1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通了 C、L2灯丝断了 D、L2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通了 7(08哈尔滨)某同学采用如图27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 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 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断路 C.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断路 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报告解题技巧和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实用文档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 、先根据题给条件确定故障是断路还是短路:两灯串联时,如果只1有一个灯不亮,则此灯一定是短路了,如果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一定是断路了;两灯并联,如果只有一灯不亮,则一定是这条支路断路,如果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干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故障不能是短路,因为如果短路,则电源会烧坏。、根据第一步再判断哪部分断路或短路。2两端电压,开关闭合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L2L21:L1与例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什么?解:你先画一个电路图: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跟电源两极相连接,这部分导线没断,那么只L1断路了。有示数很大,V2电压,V2,串联,电压表L1与L2V1测L1、例2都断示数很大,说明L2V1=0B、若而V2L2则L1短路而正常;电压。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路。测L2V1=0 、若A。首先根据题给条件:两灯都不BA。其实答案为解:可能你会错选相当于V2L2亮,则电路是断路,A肯定不正确。当断路时,此时连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它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很大。而此时的示数为零。由于测有电流通过,因此两端没有电压,因此L1V1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首先要分析串并联,这个一般的比较简单,一条通路串联,多条并联。

如果碰上了电压表电流表就把电压表当开路,电流表当导线。这个是因为电流表电压小,几乎为零。但电压表不同。此处要注意的是,电压表只是看做开路,并不是真的开路。所以如果碰上了一个电压表一个用电器一个电源串联在一起的情况,要记得。电压表是有示数的(话说我当时为这个纠结了好久)。还有一些东西光看理论分析是不好的,要多做题啊,做多得题,在分析总结以下,会好很多。而且如果有不会的,一定要先记下来,没准在下一题里就会有感悟、一.常见电路的识别方法与技巧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电路图中各个 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问题。不能确定各个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无法确定可以利用的规律,更谈不到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正确识别电路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当然首先必须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图1(甲)、(乙)),这是简化、改画电路图的最终结果。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表法)、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标准文案.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图及思考方法

受力分析 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图 1 图2 图 3 图 5 图 6 图 7 图9 图 11 图10 图 12 图 8 图 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 图13 v 图15 v 图16 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图23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图24 物体处于静止 图25 图26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2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图36 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 两物体均静止 图37 图42 A 、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图38 随电梯匀速上升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4) (6) (7) (5) (9) (8) (10) (11) (12) (1) (2) (3) 水平地面粗糙 水平地面粗糙 碗光滑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滑轮重力不计 (22) (23) (24) 以下各球均为光滑刚性小球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 静止 A 、 B 匀速运动 A 、B 匀速运动 (37)(38)(39)(40)A 、B 、C 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 三者的受力图 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O 表面粗糙,OB 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 分析 一、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__________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_______。(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__________。(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初中阶段)。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三、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2、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初中阶段)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四、受力分析方法 1、隔离法与整体法整体法隔离法概念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注意问题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例:分析下图中物体B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 2、假设法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假设存在摩擦力),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a、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没有摩擦力);b、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例1:如图所示:物体A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假设法)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浙江杭州卷)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停止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解题技巧和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 1、先根据题给条件确定故障是断路还是短路:两灯串联时,如果只有一个灯不亮,则此灯一定是短路了,如果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一定是断路了;两灯并联,如果只有一灯不亮,则一定是这条支路断路,如果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干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故障不能是短路,因为如果短路,则电源会烧坏。 2、根据第一步再判断哪部分断路或短路。 例1:L1与L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开关闭合后, 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什么?解:你先画一个电路图: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跟电源两极相连接,这部分导线没断,那么只有L1断路了。 例2、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电压,V2, V2示数很大,则L1 短路而L2正常;B若V1=0而V2示数很大,说明L2都断路。测L2 电压。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V1=0解:可能你会错选A。其实答案为B。首先根据题给条件:两灯都不亮,则电路是断路,A肯定不正确。当L2断路时,此时V2相当于连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它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很大。而此时L1由于测有电流通过,因此两端没有电压,因此V1的示数为零。首先要分析串并联,这个一般的比较简单,一条通路串联,多条并联。 如果碰上了电压表电流表就把电压表当开路,电流表当导线。这个是

因为电流表电压小,几乎为零。但电压表不同。 此处要注意的是, 电压表只是看做开路,并不是真的开路。所以如果碰上了一个电压表 一个用电器一个电源串联在一起的情况, 要记得。电压表是有示数的 (话说我当时为这个纠结了好久)。还有一些东西光看理论分析是不 好的,要多做题啊,做多得题,在分析总结以下,会好很多。而且如 果有不会的,一定要先记下来,没准在下一题里就会有感悟、 一.常见电路的识别方法与技巧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电路图中各个 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问题。不能确定各 个电阻之间 的连接关系,就无法确定可以利用 的规律,更谈不到如何 解决问题。因此正确识 别电路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当然首先必须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这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图1(甲)、(乙)),这是简化、改画 电路图的最终结果。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 表法)、 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 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 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 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 出电流通过电阻的各条路经,一直达到电源的负极。 If ------------ 图1 (甲)

初中物理电路图分析大全

初中物理电路图分析大全 初中物理电路图的简单画法初中的同学们,物理学科可是很重要的哦,赶紧来看看初中网给大家带来的物理电路解析吧。 简单来说就是线段和圆圈。这是精髓。若是稍过复杂,你就找一个地方开始,画完。多练习会发现规律的。 其实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对待的稍后我们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电路图的哦。 初二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讲解下面是对物理中电路图分析方法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首先,看到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一定要记住两种电路各自的电流电压的特点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标注在图上还有,多做有关这方面的典型习题,尤其是老师的举例,多问同学和老师同一个电路图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结果是一样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善于思考电路图不会刻意和老师多沟通画电路图的方法:先辨别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再找开关控制哪条干路和支路。 首先牢记电器符号的代表意义,弄清每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中常遇电路,多看、多画、多联系实际。遇到电路图时,按:电源+——开关——用电器——电源- 的

顺序看,注意串联、并联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这个还是要多加练习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电源正极,电流就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导线流。遇到分叉路的时候这样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没有任何电器的,只是一条导线,或者只有电流表,,那么所有的电流肯定只会走这个叉路,不会走别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有电压表的,那么电流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除了上述两种特殊情况外,电流到了分叉路口就会往各个支路流去,每个支路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路图分析方法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初中物理电路图分析讲解关于物理学中电路图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第1步:所有电压表以及它左右两边直至节点的导线遮去不看。 第2步:寻找有没有其他节点,如果有再看两两节点之间的东西,比如电流表测什么电流之类的。 第3步:复查,重新走一遍电路,还是电压表遮掉。 第4步:看电压表两端导线“抱”着哪个用电器或者电阻,就是测哪个的电压。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 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 图 1 图2 图 3 图 5 图 6 图 7 图9 图 11 图10 图 12 图 8 图 4 图19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 图13 v 图15 v 图16 图14 物体处于静止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1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8 图22 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 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 图23

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图24 物体处于静止 图25 图26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27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 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28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图32 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 匀速下滑 图36 A 、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B 两物体均静止 图37 图42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 C 两物体均静止 图38 随电梯匀速上升

(4) (6) (7) (5) (9) (8) (13) (14) (15) 滑轮重力不计 (10) (11) (12) (1) (2) (3) 水平地面粗糙 水平地面粗糙 碗光滑 以下各球均为光滑刚性小球

(16) (17) (18) (19) (20) (21) (29) (30) 三球静止 (25) (26) (27) 小球A静止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2) (23) (24) AO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 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

2020中考物理 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一、串联电路 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R1的连接方式是。 图1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串联不用分析电流表,各处电流都相等,重点分析电压表,电压表测量两端的电压(并联法)。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电源电压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电路中的总阻值→电流表的示数→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实质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实质是定值电阻R1的阻值)。(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串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确定串联电路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分压(电阻大分得的电压就大),确定定值电阻及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电功、电功率的公式确定电功、电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先电流后电压、先整体后部分) 滑片的移动方向R滑的变化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定的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的变化 图2 2.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A示数,电压表V1示数,电压表V2示数,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并联电路 3.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图4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灯泡L的连接方式是。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并联电路不分析电压表,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重点分析电流表,电流表测量的电流。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通过灯泡L的电流→灯泡L亮度、电流表A的示数→电路总电阻→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并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示数,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变化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其他支路各物理量均不变(快速找出该支路),如图5所示(注:I1为定值电阻所在支路电流,I滑为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先电压后电流,先支路后干路)滑片移动时R滑的变化本支路电阻的变化 本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干路电流的变化 图5 4.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电压表V的示数,电流表A2的示数,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受力分析专题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练习题 一、练习 1、已知物体A重500N,对A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A受力分析图。求出A所受支持力。 2、已知:A质量为30kg,受到拉力F=1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支持力。(g=10N/kg) 1 2 3 3、已知:V A=100cm3,ρA=3×103kg/m3 ,G B=1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支持力。(g=10N/kg) 4、已知:A的重力为10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浮力。 5、已知:A的质量为10kg,求:A的重力是多少N?(g=10N/kg) 如果A所受浮力为18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求出绳对A的拉力是多少N? 4 5 6 6、已知: V A=20cm3,ρA=3×103kg/m3 ,求A的质量是多少?重力是多少? 如此时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0.4N,求物体A所受浮力? 7、已知:物体A重30N,所受浮力为20N,求A所受拉力? 7 8 8、若F =50N,G A=10N,物体A匀速下滑,求:墙对A的摩擦力? 二、练习: 1、如图1,画出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置的杯子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2,画出在平直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受力示意图。 1 2 3 4 3、物体A重50牛,受浮力30牛,画出力的示意图,求出支持力? 4、V A=100cm3,ρA=2.7×103kg/m3 ,G B=100N(g=10N/kg). 求A受到的重力,画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求出其它他的力?

5、如图质量是3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0N的向上的拉力, (g=10N/kg)画出力的示意图,求出它受的支持力? 5 6 6、物体A重100牛,受压力F=30牛,此时,物体A匀速下滑,画出力的示意图,求出摩擦力? 三、练习 1、如图3,木块A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4,小船静止漂浮在水面上,画出小船的受力示意图。 3、如图5,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小汽车,但车仍保持静止,画出小汽车的受力示意图。 4、如图6,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正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对此时的A、B进行受力分析。当用F的力向左拉着物理A匀速运动时呢? 5、如图7已知A、B为边长为10cm正方体,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求图中地面受的压力? 图6 图7 6、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B的重力为30N,求: (1)物体A对B的压力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 7、如图所示,物体重10 N,现用24 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 A.10 N B.12 N C.24 N D.34 N 6 7 8 8、重10 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3 N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 N,方向____;如果它以0.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如果将水平拉力增大到8 N,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 N. 图 4 图5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及典型例题(超级有用)

例5:如图所示,当接通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 动,则故障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B.L2的灯丝断了 C.L1的接线短路D.L2的接线短路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

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 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 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 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 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 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 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习题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典型例题 【1】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 ,试画出A 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2】试画出下图中斜面上木块A 的受力示意图。 【3】如图所示,物体A 、B 各重10N 、20N ,水平拉力F1 = 2N ,F2=4N ,物体保持静止, 则A 、B 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 ) 【7】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 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 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 的砝码时, 物体M 能以速度v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 能在水平 桌面上以2v 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 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 A 、G B 、2G C 、3 G D 、4 G 【8】如图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 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的点。图10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A.F1<F2,v1<v2 B.F1=F2,v1<v2 C.F1=F2,v1>v2 D.F1>F2,v1>v2 、B A B C D 1 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2 __________N;若使物体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N。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4m/s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若速度为1m/s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合力为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4、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650N,伞重200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伞受到的阻力为 N。

初中物理复杂电路分析.教师版

一.连接实物图: 1.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将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首尾顺次连接起来, 最后回到电 源负极, 电压表根据其测量范围, 并联在所测部分电路的两端; 2.并联电路:先选择最长的一条支路与电源构成的回路, 对照这个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 元件连接好, 再对照电路图, 把其余支路连入实物图的相应位置, 注意电流的 分流点和汇合点, 将其余支路并联接入这两点之间. 3.注意事项:①导线连载电路元件的接线柱上 ②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电流均正极进负极出 ③滑动变阻器, 采用“一上一下”法连接 ④导线不能有交叉 ⑤考试时用铅笔画线 二. 电路中电表的简化为了看清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 我们需要先将电流表、电压表简化, 简化方法如下: ①电压表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 几乎不能通过电流,可以将电压表 及两端导线一起去掉 ②电流表对电流几乎没有阻碍作用,可以将电流表替换为导线 知识互联网 思路导航 复杂电路分析

【例1】 【答案】 【例2】 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S 4 S 3 S 2S 1 L 3 L 2L 1 例题精讲 模块一 补充导线, 连接实物图

【答案】 【例3】 (2013朝阳一模实验题用图)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小灯泡调光, 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 【答案】 如右图 【例4】 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下列要求, 并且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①只闭合开关S 1, 电路中R 0与R X 串联, 电流表示数为I 1; ②开关S 1、S 2都闭合时, 电路中只有R 0工作, 电流表的示数为I 2 S 2 S 1 R x R 0 A B C P D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 一、几个概念要弄懂 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 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 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 (1)假设法; (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专题

《电路分析专题训练》----物理竞赛专题一 知识准备:1、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联; 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电压的关系是: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电压的关系是: 3、分析电路时,电流表看作电压表看作 方法:1、先根据电流的走向分析电路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 2、再分析电表测量的内容(看电流表与什么串联,电压表与什么并联) 3、最后根据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关系做出判断。 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在甲、乙、丙处分别填上合适的电表。 练习:1、在图2中分别填上合适的电表 2、在图3中分别填上电表或电源 3、如图6-13所示,电路中两只灯泡L1和L2均发光,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B.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C.甲、乙都是电流表 D.甲、乙都是电压表 例2: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 1 V、 2 V和 3 V分别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两端的电压;如果电压表 1 V、 2 V的示数分别为6V和4V,那么电压表 3 V的示数为____V. 图6-13 V L2 S1 S2 图6-16

练习:1、如图6-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1断开、S 2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当开关S 1 闭合、S 2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L 1 和L 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3V和4.5V B.1.5V和4.5V C.3V和1.5V D.1.5V和3V 2、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由4节干电池串联组成,当电路接通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3 V,三只电阻R1、R2、R3两端的电压分别是、、。例 3、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灯L可能变亮。(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练习:1、如图6-14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灯L1、L2 都不发光,且两电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电灯的位置对调,再次 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 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电流表内部接线断了 B.灯L1灯丝断了 C.灯L2灯丝断了 D.电流表和两个电灯都坏了 2、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例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与A2的指针都如图乙所示,那么通过L1与L2的电流分别是、 练习:1、在图11中,灯泡L 1 和灯泡L 2 是______联连接的。当开关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15 图14 图11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木块受力分析专题

木块受力分析专题 1.(2019潍坊,15)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F将质量均为m的木块A、B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F B.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木块A受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D.若增大力F,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2.(2019泰安,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个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 =20N的水平向右的力作用在A物块上,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两个物块一起移动了60cm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物块A对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③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④拉力F的功率为4W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3.(2019枣庄,21)如图,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以上两空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4.(2019怀化,19)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F1=10 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如果在物体A上面再放一个物体B,使A、B一起在水平拉力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 F1(选填“<”、“=”或“>”)。

5.(2019德州,17)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2019荆州,20)如图所示,A、B 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 F1、F2分别作用于 A、B 两个物体上,A、B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 F1=3N,方向水平向左,力 F2=5N 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和 B 之间摩擦力为 0 B.地面对 B 的摩擦力为 2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 B 的摩擦力为 5N,方向水平向左 D.B 对 A 的摩擦力为 5N,方向水平向右 7..(2019荆门,27)如图所示,重为5N的铁块紧紧吸附在磁性平板的下表面,若用2N的水平力向右拉铁块时,铁块匀速运动,此时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若用3N的水平力拉铁块前进了0.5m,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拉力对铁块做的功为 J。 8.(2019邵阳,9)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判断专题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现象分析判断专题 惠丰中学周崇田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电路故障分析与诊断。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的电路故障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为此,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此为同学们做个总结(仅供参考)提供一点练习巩固,希望能为同学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只有几类:1)、短路(包括电源短路和局部用电器短路);2)、断路; 3)、电流、电压表正负接反;4)、电压表串接等等。 ▲断路(即开路)的判断 1、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流,则电路开路。 2、具体到那一部分开路,有两种判断方式: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则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 则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断路(电源除外); ②把电流表分别与各部分并联,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电流表有电流,则当时与电流 表并联的部分断开了。(适用于多用电器串联电路) 根据近几年中考物理中出现的电路故障,总结几条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的主要判断方法:一、电路中故障及原因 故障1:闭合开关后,灯泡忽明忽暗,两表指针来回摆动 原因:电路某处接触不良排除方法:把松动的地方拧紧 故障2:闭合开关前灯泡发光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了两表也无示数 原因:开关与电源并联导致所有东西都被短路后果:极容易烧坏电源 故障3: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所呈示数几乎为电源电压 原因1:灯泡(电压表2接线柱之间)断路故电压表串联到了电路中 分析:如果电压表与一灯泡并联而这个灯泡断路了就相当于直接把这个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I=U/R 因为电压是恒定的电阻巨大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就很小了而串联式靠电阻分压的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巨大在这么大的电阻前灯泡的电阻就显得微不足道所以电压表显示的几乎是电源电压 原因2: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接反了 这样也是相当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里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几乎分到了全部电压而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大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故电流表几乎无示数 补充一下啊:有时做题会问你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或是电路图中只有一个灯泡两表)如果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互换会有什么后果就答: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其实就是没示数)电压表所示几乎为电源电压(其实就是电源电压) 故障4: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亮度与两表示数均无改变 原因:变阻器没有按照一上一下的方法来接 补充一下:变阻器全接上接线柱时:相当于导线(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造成电路电流过大)变阻器全接下接线柱是: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 故障5: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都不亮 原因1:电路某一处断路原因2:灯泡被导线或电流表短路 故障6:灯泡亮两表指针反向偏转原因:两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二、电路中出现的症状及诊断 症状1:用电器不工作。 诊断:(1)若题中电路是串联电路,看其它用电器能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能工作,说明可能某处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 (2)若题中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说明干路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所在的支路断路。

中学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例题__物理受力分析

中学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例题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3.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 4.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 V (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球 (2)在力F 作用下静止水 平面上的物体球 F (4)在力F 作用下行使在 路面上小车 F V v (5)沿传送带匀速运动的物体 (6)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运动的物体 F>G F A V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A V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接触面不光滑. A V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A (4)在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 A F (5)各接触面均光滑 A (6)沿传送带匀速上滑的 物块A A F 1)A 静止在竖直墙面上 A v (2)A 沿竖直墙面下滑 A (4)静止在竖直墙轻上的物体A F A (1)A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 B A F F B A (2)A 、 B 同时同速向右行 使向 (6)在拉力F 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A F A (5)静止在竖直墙轻上的物体A F A

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起动 6.如图所示,匀速运动的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1)向上运输 (2)向下运输 7.分析下列物体A 的受力:(均静止) (4)静止的杆,竖直墙面光滑 A (5)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A (6)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A α B A B A (光滑小球A ) A B α

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专题训练汇编

第15讲动态电路分析 【知识点】: 1.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2.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3.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 1/R总= 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知识点透析】 动态电路在中考中一定有一个题,可能是选择,也可能是填空 【精讲例题】 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滑到b,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 流表A1的示数逐渐变小,这一过程中 A.滑片P是向左滑动的 B.电压表V的示数逐渐变小 C.电流表A的示数逐渐变小 D.电流表A与A1的示数差逐渐变小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 C.小灯泡亮度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 4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当滑片向右移动时,请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电流表 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4 【随堂检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