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自考2015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北京自考2015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第一章绪论

简答:

1.简述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

作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2)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更是

一种物质的力量。

二者的关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

道德教育的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1

2.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

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论述:

1.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么课程?

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身体力行,切实践履。

课后:

1.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

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质、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

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已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参考简答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

2

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完全可以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南。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的情况下,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特点,尤其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切实践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 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

1) 当代大学生要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对当

今世界和中国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迎接挑战。

2) 从国际看,科技飞速发展,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

们要具备高度历史责任感,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但不能全盘照抄。

3)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有不足,在认清当

前主要社会矛盾,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同时,认清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党的领导下承担起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使命。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简答:

1. 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12年4月;09年10月真题)★

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知基础上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 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点?(16年10月真题)★

1) 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2) 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3. 简述理想信念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 人们的理想信念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

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2) 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

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变化并不可怕,只要能不断调整自己,完善自己,与时俱进,他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理想信念正是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

3

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4.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13年10月真题)

根据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1)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

2) 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择业时和从业中的理想追求。

3) 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

4) 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对理想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追求。

5.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14年4月真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的一个阶段。

3)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

想指明前进方向。

6. 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5年4月;13年4月真题)★

1)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7. 怎样理解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的理想,也不是在一个早晨就能够实现的。期望自己一觉醒来发现理想已经实现,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论述:

1. 试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涵义和特征。

1)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2)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

会。

3) 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剥削,消除了工农之间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社会

生活实现真正的和谐。

4)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2.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12年十月真题)★

1)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展开,完美和缺陷,未来和当下,

理想源于现实,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等)

2)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要走出两个片面性的误区。一是用理想否定现实(展开),二

是用现实否定理想。(展开)

3) 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展开)

4

3. 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 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坍塌。尤其是人生当中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

击,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就会垮掉,这时候理想信念就会支撑自己战胜困难。

2) 中国革命就是在非常有严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党

和人民走向了胜利,正如习近平主席形象的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这个“钙”,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课后: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16年4月真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我们团结一致,战胜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武器。

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2. 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1)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奋

斗的精神,只知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某种理想,而这种人实际上也根本不会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2) 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人的理

想信念经受了考验,从而变得更加坚定,才能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理想信念之可贵。为理想而艰苦奋斗,也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体验。

3.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

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 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因此,

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

2) 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

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简答:

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有?(★每年都考的真题)

1)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3) 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 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5)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5

2.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拥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 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的统一。

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 为什么说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1)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

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

2) 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来谈爱国是毫无意义的。历史证明所有爱国者都是

热爱自己的人民、自己的骨肉同胞。

5. 简述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的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一个国家。正是在祖国的统

一不断地交错,民族的融合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

2) 自从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

统一,团结。中华各族人民深深懂得分则弱,合则强的道理,希望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

3)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凡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总能流芳千古,

受到后人的敬仰,相反者则必将遗臭万年。

6. 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2年10月;09年10月真题)★

1)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新时期的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过程当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失误,而且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得以纠正。

6

2) 事实一再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

的领导,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定四分五裂。

3)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们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8. 简述时代精神的定义及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1) 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

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2)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

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9. 为什么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

方面的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0. 简述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2)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三者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1. 简述民族自尊的体现。

1)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

2) 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

3) 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

4) 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

论述: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6年10月;13年10月真题)★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疑惑,

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面临更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始终捍卫国家的安全和主权,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展

开)。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展开)。

2. 试述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1) 要加强学习,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法规政策和基本知识,不断增加中华民族的归

属感,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伟大中国的自豪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2) 要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展开)

3)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展开)

7 课后:

1. 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 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2) 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3) 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简答:

1. 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10年4月真题)★

1)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

回答。

2) 它决定着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 简述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的关系。★

1)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

人生才有意义。

2)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

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3.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错误的人生观?这些人生观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1) 当前我国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

2) 这些人生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没能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需要和

享乐,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 简述人们对待人生的两种态度极其影响。

1)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们用乐观的心态看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怕困难

挫折,使人们能够经得住各种考验。

2) 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社会缺乏责任,悲观厌世,痛

苦绝望。

5. 简述顺境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

1) 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顺水行舟,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2) 但另一方面,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得意忘形,大

意失荆州。

6. 简述人生道路上应该协调的各种关系。★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3)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

7. 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11年10月真题)★

1) 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 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3) 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论述:

1. “能力大的人就能实现较大社会价值”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1)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但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不

同、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不同,不能简单的认为能力的大小决定社会价值的大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就是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价值。

2) 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不仅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比如雷

锋,以自己高尚的品格,为别人树立了榜样,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精神价值。

2. 什么是人生价值?联系实际论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14年10月真

题)★

1)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意义。

2) 在社会生活中,人生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

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一个人只有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价值,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实现了自我价值。

3)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树立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贡献祖国和人们。

3. 试述成功交往的艺术。(16年10月真题)★

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展开)

2)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展开)

3)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展开)

课后:

1. 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生尊奉。

1)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展开)

2)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展开)

3)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展开)

2.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在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影响都具有两重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1) 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可借同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

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让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是得意忘形,

9

大意失荆州。

2)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困难大,同样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才能成功,但逆境对人生是一种磨砺,锻炼人的品质、意志,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 所以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对于逆境,不能怨天

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

3.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1)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

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 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为社会做了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求,才能从社会

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肯定性的体验,即感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4. 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遵循成功交往的原则。具体如下: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2)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掌握成功交往的艺术。具体如下: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3) 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己。

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章 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简答:

1. 简述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问题上的正确态度。★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既不全盘否定,全部抛弃,也不全盘肯定,全部接

受。

2) 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有传统美德,也有消极落后的道德,我们要加以区分,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2.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是什么?(15年4月;13年4月真题)★

1)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 简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条件。(15年4月真题)★

1)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10

4. 简述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的区别。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部分,取其精华,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

遗产。

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即包含着中国古代的优良道德,也包含着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道德,还

包含着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从其他民族道德中吸取的营养。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精神动力,是我们的根,是

我们在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必须要大力弘扬的传统美德。

5. 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任务等已经逐步确立。

6.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4年4月真题)★

1)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2) 只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激发整个民族的潜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

动力。

3) 只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

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

7. 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6年10月真题)★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8. 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 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9.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2年10月真题)★

1)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创造精神。

10. 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

11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只是集体主义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和先进

分子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3)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论述:

1. 试述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1)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

会道德。

2) 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特定阶级利益而具有

阶级性。

4)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 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3)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课后:

1. 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1)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

2) 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 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1)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有多方

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和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2)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道德的社会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 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3. 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17年4月真题)★

1) 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

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产生了没有对立、

没有阶级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形成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主占有一切生

产资料,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于是产生了两种对立的道德,其中奴

隶主道德占统治地位。随之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关系的原因,都产生了

对立的道德,封建主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在这两种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社会主义道

德不再是对立的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道德将进一步发展成为

人类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

2)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12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5.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

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

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6.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展开)

2)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展开)

7.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13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简答:

1.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主要特点?★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 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 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3年10月真题)★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3. 简述社会公德的特点。★

1) 基础性。

2) 全民性。

3) 相对稳定性。

4. 简述职业和职业道德的涵义。★

1)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

作。

2)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

准则。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领域。

5. 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1) 规范性和专业性。

2) 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

3)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14

6. 简述个人品德的形成。★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和发展形成的:

1)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2)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7. 简述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这是一个把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自我完善过程,因此,又可成为个人品德修养。

论述:

1. 试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通过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3)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2. 什么是个人品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17年4月;14年4月;真题)★

1) 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道德修养是个人品德形成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

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

自我完善的活动。

● 认真学习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识,是提高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如学思明理,择善

而从。

● 勤于道德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这是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如知行统一,

积善成德。

●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是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如省察克治,慎独自律。

课后: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 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1)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和文明上网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5

2)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3. 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1) 职业道德的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意义有: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4. 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1) 家庭美德的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

2)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1) 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二,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三,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总之,良好个人品德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目的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而努力。

6. 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1)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包括学思明理、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2)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包括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3)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包括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简答: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

16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 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5年4月真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

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2) 这五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 从不同侧面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

本图景。

● 即体现了对人类社会法治实践一般规律和特性的认识与尊重,更突出了对社会主义性

质以及中国国情的高度强调。

● 即反映了法治这一特殊社会实践的性质和要求,又把法治置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之

中,使法治与社会主义其他各项事业密切融合。

3. 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4. 简述执法为民的含义。★

执法为民的基本含义是,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等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自主地从事各种正当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合理地追求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改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

5. 我国目前的大局是什么?★

我国目前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一致。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 人民群众意志与党的意志相统一。

4) 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

7. 简述如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1) 必须坚持法制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们根本权利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保证怎么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2) 必须保证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 必须使人们意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和义务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增强全体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8.如何理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

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

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

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17

9.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的要求。★

1)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2)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

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3)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

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0.简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1.简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具体措施。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3)推进严格司法。

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12.简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论述:

1.试述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6年10月真题)★

18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

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

的重要标志。(展开)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展开)

2. 试述执法为民的要求. ★

1) 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展开)

2) 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展开)

3) 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展开)

4) 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展开)

3. 试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16年10月真题)★

1)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展开)

2)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展开)

3) 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展开)

4. 试述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1) 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2) 正确处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

3) 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 试述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16年10月真题)★

一.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

二.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对于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

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

带动作用所决定的。

2)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

新要求。

3)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

6. 试述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 牢固树立法治信仰。

2) 加强法制学习培训。

3) 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课后:

19

1. 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理念?

1) 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

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2) 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的法律意识。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1)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3. 简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4. 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

根本的保证。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

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

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3) 提高司法公信力。

4)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20

简答:

1. 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主要有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

二要素说将法律规范的结构分为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

三要素说将法律规范的结构分为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2. 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1)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 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法律关系是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 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3. 简述法律权力的主要内容。

法律权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 权力主体自主决定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权利。

2) 权力主体依据法律或约定要求他人履行一定义务的权利。

3) 权力主体在权力收到侵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的权利。

4. 简述在当代我国法的渊源具有的特点。★

在当代,我国法的渊源具有以下特点:

1) 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2) 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3) 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的意义不大。

5. 简述法律解释的概念与分类。(12年10月;11年10月真题)★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率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正是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1) 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2) 非正式解释,也称无权解释、学理解释,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或组织对法律的内容作出

的学术性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适用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制宣传等方面,对法律适用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论述:

1. 试述法的规范和社会作用。★

1)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

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

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2. 试述社会监督的概念及其分类。

社会监督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们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