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冈地区 中图版2013年九年级地理练习4(七下)

黄冈地区 中图版2013年九年级地理练习4(七下)

黄冈地区 中图版2013年九年级地理练习4(七下)
黄冈地区 中图版2013年九年级地理练习4(七下)

1.下表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C、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D、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2.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3.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4.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A.兴修水利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B.多在平原区打井,大力开采地下水

C.兴修水库,拦蓄洪水D.采用喷灌和滴灌方法,节约用水

5.调节水资源空间不均的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利C.注意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

6.下列水利工程为调水工程的有()

A.长江三峡工程B.引黄济青工程C.小浪底水利工程D.葛洲坝工程

7.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东北地区

8.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9.北京李小华高兴地对同学说:“我们就要喝到长江水了。”他说的“长江水”来自下列的哪项工程()

A 引黄济青

B 南水北调

C 兴修水库

D 引滦入津

读图,完成10~11题。

10.此图表示我国在资源调配方面的()

A.南水北调工程B.北煤南运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

11.该资源的调配直接反映了我国()

A.水资源季节变化大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能源季节变化大 D.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2. 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在()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地区

C.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区D.新疆、东北边疆地区

13.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

B.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

C.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D.东北山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山地

14.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A.东部季风区

B.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

C.西部内陆高原和山地

D.半湿润地区

1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二、综合题

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图例中字母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

⑵土地利用类型A和B主要分布于_________地区和

_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地形主要是_______和低缓

______。二者大致以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

⑶土地类型C所分布地区的地形主要是_____。

1、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2、我国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

D.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右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4.下列农业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

B.在半干旱草原区,开垦耕地种粮食()

C.在坡度大于25度的上坡上开垦耕地

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

5.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的分布具有“南稻北麦”的格局

B.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甘北甜”的格局

C.油料作物的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D.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南部、黑龙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6.下列地区中,农作物属于两年三熟制的是()

A.成都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读下图,回答9~12题。

9.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10.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11.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

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12.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二、综合题

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甜菜,甘蔗,花生,油菜)

(2)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C类作物主要

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盆地。

(3)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为界

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又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

南方和北方。南方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

________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北方

以_________为主。

练习(15)中国的工业与交通运输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分别是指()

A.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农业

B.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C.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D.国防、交通运输业、高新技术产业

2.下列中的我国城市中,铁路—水运枢纽的城市是()

A.石家庄

B.武汉

C.济南

D.北京

3.“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是哪一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4.关于货物运输方式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贵重、急需而数量不大的货物,多航空运输

B.容易死亡或变质货物,短程的一般选择公路运输,远程且数量大用航空运输

C.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用公路运输

D.活物、鲜货一律选择航空运输

5.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主要原因为()

A.当地人民勤劳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C.政策优惠

D.有很多地方是侨乡

6. 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油田和煤矿的是()

A.辽宁、河北B.山西、山东C.黑龙江、内蒙古D.江苏、安徽7.下列省区中,有色金属矿产丰富的是()

A.山西、河北B.辽宁、吉林C.江西、广西D.陕西、河南

8.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重工业的是()

A.日用机械B家用电器 C.电光源 D.冶炼钢铁

9.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沪宁杭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地区

D.辽中南地区

10.下列关于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劳动力资源充足

C.自然资源丰富

D.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二、读图分析题

11.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铁路线分布图,读图填空。

(1)写出图示铁路线的名称:①________铁

路;②___________铁路。

(2)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个城市,不

但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另外,还具有_________

运输的优势。

(3)图中所示,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的特点

是: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铁路_________,

其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我国简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陇海—兰新线是“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的一部分,该东西干线东起__________(城市名),西到阿拉山口,在__________(填铁路枢纽名称)与宝成线交汇。

(2)京九铁路从北京到最终点_______,途中唯一经过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

(3)将新疆的长绒棉从乌鲁木齐运到上海,经过最近的铁路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图中字母与所代表的铁路枢纽城市及其所交汇的铁路线连接起来:

A 郑州京广线与浙赣线

B 兰州兰新线与包兰线

C 株洲京沪线与陇海线

D 徐州京广线与陇海线

拉成

西

连云

城铁长

练习(16)地方文化与旅游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是()

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

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

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

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

2、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的旅游胜地是()

A、黄山

B、嵩山

C、峨眉山

D、井冈山

3、被誉为我国20世纪最重要考古发现的历史文物古迹是()

A、明十三陵

B、云冈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4、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5、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雨水下泻

6、下列菜系中,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

A、湖北菜系

B、浙江菜系

C、广东菜系

D、山东菜系

7、以麻辣厚味著称的是()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闽菜

8、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他们竹楼的是为了适应()

A、寒冷的气候

B、多雨的气候

C、干旱的环境

D、地表崎岖

9、四合院是哪个城市居民建筑的代表()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10、“早穿棉袄,午穿衣,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哪里的现象()

A、黑龙江

B、海南

C、南京

D、新疆

11、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A.蒙古包

B.四合院

C.两面坡式民居

D.窑洞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傣族的住宅多为竹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当地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B.藏族的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的气候潮湿很有关系

D.一月份,我国长春与海口市的居民服饰特点区别不大

13、下列服饰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

A.西双版纳:妇女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

B.云南傣族;男子爱穿无领小袖衫,紧凑短裤,非常凉快

C.长江中下游地区;妇女们出门爱戴头巾或面纱

D.东北地区:人们一年四季常穿较单薄衣服

14、具有五岳之尊的是我国的哪座名山()

A、黄山

B、华山

C、衡山

D、泰山

15.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是()

A 服饰

B 民居

C 饮食

D 歌舞

16.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A 山东泰山

B 北京故宫

C 安徽黄山

D 山西平遥古城

17.下面民居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

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

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

D 吊角楼——西北地区

18、下列旅游胜地与其附近铁路组合正确的是()

A、苏州园林—京广线

B、秦始皇陵兵马俑—陇海线

C、黄山—京九线

D、泰山—胶济线

19、下图为“我国318国道路线图”,下列四组世界遗产中,全部位于该国道所经省区的是()

A. 黄山、大足石刻、峨眉山、布达拉宫

B. 庐山、莫高窟、都江堰、布达拉宫

C. 泰山、秦陵兵马俑、九寨沟、明孝陵

D. 明孝陵、武陵源、武夷山、大昭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重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的“干极”的是() A.乞拉朋齐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D.塔里木盆地 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3.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A.B.C.D. 4.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韶关乳源必备瑶寨的传统居民(如下图)与我国下列传统居民最为相似的是() A.新疆泥砖平顶屋B.北京四合院C.陕西窑洞D.湘西吊脚楼6.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7.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8.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9.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10.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11.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3.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 4.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5.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6.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 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7.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 8.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9.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10.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 11.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12.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1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14.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A.寒冷B.高寒缺氧C.炎热干燥D.湿热 15.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1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17.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A.寒冷B.高寒缺氧C.炎热干燥D.湿热 2.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 3.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4.西亚村庄的房屋通常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原因是() A.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B.减少太阳辐射和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5.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8.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9.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10.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2.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13.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15.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模拟复习重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模拟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 1.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即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 A.大陆B.大洲C.半岛D.岛屿 2.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A.B.C.D. 3.下图表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带B.中低纬度地带 C.平原盆地地带D.温和湿润地带 4.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5.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6.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7.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造成此诗句中景观差异的原因()A.纬度位置因素B.海陆位置因素C.地形因素D.海陆热力差异因素9.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 10.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1.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13.“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运动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 14.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15.被称为世界的“干极”的是() A.乞拉朋齐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D.塔里木盆地 16. 某海上救援队在图中甲点时,收到一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 (20°S,160°W)。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中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的是 (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作业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会影响建筑特色。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至今保留大量的石材建筑,高大宏伟;中国古老的房屋多木质,易腐烂,难存留。中国建筑材料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筑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技术先进 B.地形不同 C.气候差异 D.中国多地质灾害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3、南方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可能为适应()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凉爽干燥 C.冬季温暖少雨 D.春秋凉爽干燥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石油化学工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有色冶金工业 5、两地工业地域中,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①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①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6、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7、区域发展阶段与主要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8、与其它地理现象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蒙古西伯利亚一带高压十分强大 B.塔里木河出现洪峰 C.上海遭受寒潮袭击 D.南极大陆考察人员增多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9—11题。 9、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地图三要素是指:() 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3.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5.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6.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7.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8.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9.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10.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 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1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1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国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说明了()A.中国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B.发达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C.我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13.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15.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A.河流发源地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 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D.河流的峡谷地段 2.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 4.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5.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6.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7.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8.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9.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B.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D.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10.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11.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12.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14.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A.B.C.D. 15.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

实用文档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 2KM:5.1亿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赤道周长:4 地球仪二) (线经1.接连------的极北两南线指示南①②半北方向;③长度圆形; 相等线2.纬地------与圆直的轴垂圈①指示东西 ②形状方向;) 极点;最小是:最大是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赤道O, 经度(0经线 也叫本初子午线3.W) 西经东经E,, 数字越大为东经线从左往右看,分布特点: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O S) N,南纬纬线,04.纬度(起点赤道为北纬 ①纬度的分布特点 数字越小为南,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1) 纬度纬度先由大到小,再2) 从北极到南极, 由小到大高、中、低纬的划分②OO -30 0低纬度OO -6030中纬度OO高纬度-9060 5.半球的划 分: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数轴图示法 实用文档

界线OO W-16020为东、西半球E②东西半球:以的分界线(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绕地轴) 1.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北逆南顺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一天或24小时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3.二、公转(绕太阳)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最热,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地球的最 O) 北回归线北界线23.5N( 阳光斜射厉害冬季:最冷,,阳光直射地球的O) S(南回归线最南界线23.5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三、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OO 23.5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之N-23.5S

部编(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 2.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3.西亚村庄的房屋通常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原因是() A.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B.减少太阳辐射和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 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5.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6.韶关乳源必备瑶寨的传统居民(如下图)与我国下列传统居民最为相似的是() A.新疆泥砖平顶屋B.北京四合院C.陕西窑洞D.湘西吊脚楼 7.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8.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9.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10.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11.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1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14.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15.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一下册地理试卷及答案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的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C.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在小明的图片收藏夹中,有一组欧洲风光照,上面注明了国家,你会发现其中标注错误的一张是 A.冰雪皑皑的山峰——瑞士B.阳光灿烂的海滩——西班牙C.陡峻幽深的峡湾——意大利D.风光旖旎,景色如画的田园——法国 3.结合下图说出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高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

类活动 4.以下对南、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形分为南北三大纵列带 B.南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均衡 C.南美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D.北美洲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5.2008年1 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该处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 当黑瞎子岛(东九区)日出为6时时,北京时间约为 A.6时B.5时C.4时D.7时6.关于世界各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南亚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B.南极洲有“冰雪大陆”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C.欧洲西部地势低平,冬温夏凉,降水较多,适合牧草和谷物生长 D.中东撤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是一片干旱的世界 7.关于下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号称“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图版_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2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部编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2.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3.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A.B.C.D. 4.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5.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6.“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 A.黑种人B.白种人C.黄种人D.混血种人 7.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8.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 9.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且1月正处于夏季的地区是()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 2.下列能解释“酷寒的南极大陆下沉睡着万顷煤田”这种现象的是 A.大陆漂移B.气候变暖C.人类活动D.植被迁移 3.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4.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5.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6.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9.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 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③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10 )。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发源地性质风 向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西北、东北(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印度洋、太平洋温暖湿润西南、东南(偏南风)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本州岛。(掌握图上位置)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中图版)

地理必修三地理试卷及答案(中图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 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图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 .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 ),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图3 乙 丙 120° 40 30° 110° 乙 甲 图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3.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陆差异 D.地势差异 4.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5.地图三要素是指:() 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6.“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运动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 7.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 8.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9.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11.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12.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且1月正处于夏季的地区是()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13.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14.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即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 A.大陆B.大洲C.半岛D.岛屿 1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