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二.声调的性质和特点

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在汉语普通话音节中,音长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高的变化,是由于发声时,声带的松紧变化。发音时声带越紧,在单位时间内颤动的次数就越多,声音的频率就越高,声调就越高。发音时,声带越松,在单位时间内的颤动次数就越少,声音的频率就越低,声调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可以先松后紧或先紧后松还可以松紧相间。这样按一定规律造成的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声调。

声调的高低和音乐中音阶的高低是有区别的。同样是音高的变化,声调的音高变化是相对的,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由于人的嗓音高低各不相同,声调高低并不是要求人人发的同样高。女性和儿童由于声带比成年男性要短一些、窄一些、薄一些,所以他们的声调音高要比成年男性高一些;同一个人的情绪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所以这时他的声调音高要比情绪平和时高一些。音阶的高低变化则是相对的,不变的。另外,声调的音高变化包括上升、下降等,升降的变化形式是逐渐滑动的变化。音乐中音高的移动、变化,则常常表现为跳跃式的变化。

相对音高指的是根据各自的嗓子划分出合乎比例的声音的高低

三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调值指的是对声调的分类。调类的名称只代表某种汉语方言声调的种类,而不表示实际的调值。普通话声调可分为4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调值也叫调形,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记录。用一条竖线表示声音的高低,由下面最低点到最高点共分为五度,即低、半低、中、半高、高。分别用1、2、3、4、5依次表示。普通话各类声调的调值为;阴平:高平调,55

阳平:中升调,35

上声:降升调,214

去声:全降调,51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05-04-18 编辑:陈章太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这是我国近期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社会上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二是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卫方言”。我搞了一辈子语言学,许多精力用在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及其相关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些实际感受,现在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同朋友们讨论。 首先,怎样认识这场讨论。作为语言研究与语文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极大的好事儿,因为我们的语言问题过去很少引起社会这样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语言与语言问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同穿衣吃饭一样平常,现在有这么多人参加讨论,这说明大家关心这个问题,社会关心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语言存在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它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民族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现在这场讨论必然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处理不妥当就会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语言生活,这是非常实际的。这场讨论还会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理性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好,并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卫方言”?我觉得这涉及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很好讨论、认真研究。 1.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2.关于推广普通话。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这是大家都了解、看到的客观事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事业发展,交际便利,普通话功不可没。 3.当前普通话是不是已经普及,已经完全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普通话的普及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说普通话的人是否已占全部人口的大多数,大致要在70%以上;二是教学、传媒、公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显然没有,据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最近正式发布的信息,现在全国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会使用普通话的占53%,我认为实际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还要小一些,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如

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国家之所以专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确立普通话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就是要增强人们对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视程度。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也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之间的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方言是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低级形式,是普通 话的地域分支,普通话与方言同属一脉,是相互依存,互补分用的关系,把普 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是不科学也是不合实际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在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是有必要的,首先,推广 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际困难,有利于社 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蓬勃发展的21世纪,文化教育 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 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新的要求。最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 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 焦急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保护方言也不容忽视。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还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土壤,是文化的活化石。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扞卫文明。 方言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被千古传诵。 在艺术领域,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中国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各自地方语言而生存。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所以方言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但是,现在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流之下,方言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的方言能力渐渐消失。以方言为基础的大部分中国戏曲、曲艺迅速走向衰落,大部分已经濒危或实际消失。

文秘写作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方言研

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条城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兰银方言区兰州方言片中的一种方言,语音上与兰州、皋兰、榆中方言最接近,与景泰、永登方言较接近。 条城人的先祖主要是600年前明朝组织大规模移民时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这是条城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主要原因。"正宗"的条城指今天的榆中青城。《明史.地理志》中说,金县(今榆中县)"东北有一条城,明万历二十五年(15xx)置"。清末,这里还称"一条城",到了民国则简称为"条城"。明末,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鞑靼势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渐过黄河向北迁移,先水川、强湾,继而王岘、武川,还有景泰、靖远等其他一些地方。今景泰、靖远两县大部分人的先祖是清朝年间从条城迁去的。随着人口的迁徙,条城的外延也扩展了。从一些地方志资料看,清末时还没有水川等地名,而称"一条城河北",强湾、王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李佳林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 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解决的是全国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商贸的社会活动,而地方方言立足于解决地区间的语言交流。 2、使用范围不同 方言在一些表达特定的感情方面具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地方,方言更加生动、更加亲切,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传递感情。 3、使用人数悬殊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而方言只是少部分人使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共性 从表面上看,地方方言确实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面存在差异,尤其在语音上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对应规律。毕竟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尽管几千年来它们的发展趋势、变化的方向、速度不同,但都综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在语音方面,就拿绍兴方言为例,绍兴方言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头”的声母d ,“共、柜”的声母g,“旗、忌”的声母dz, “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通话里却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均念成相应的清声母。语音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意义语言习得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 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 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 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 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 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 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 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 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 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 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 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尽管在青岛方言中尽量避免对卷舌音的 使用,但非常奇怪的一点是在方言中却存在大量儿化音,至少一半左右的方言词汇后 会跟儿化音,这可能是北方地区方言的通用特点。 在语言方面,青岛方言有大量地方性词汇,其中对于状语的表述更是千奇百怪, 几乎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状语都不相同,就拿“很”这个状语来说,在形容多或 者大时,我们使用的状语发音类似“mu shi”,而在形容小时,却说“麻点儿”;很白叫做“条北儿“,很黑叫做”红黑儿“,很红叫做”通红“,很绿叫做”铮绿“;很 咸叫做”齁咸“,很甜叫做”细甜“等。而且有一些词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同,比如 青岛市区一些原住崂山县的老人把脸上长的雀斑称作”痦子“,而王哥庄地区的人们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 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