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月经周期与调周法课稿

浅谈月经周期与调周法课稿

中医方法论

——月经周期与调周法姓名:曹梦娣专业:一临中医学特色一班学号:031413127

月经是女性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因其周期长短与周月相近,故称为月经。又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又称为月讯、月信或月水。正常月经是女性发育成熟的标志之一,表示其已具有生育能力。月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健康的一个侧面。

从初潮到绝经,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月经有周期的来潮,称为月经周期。行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第一天为一个周期。正常的月经周期一月一行(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21~35天也属正常范围。

此外,月经经常两月一至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称为“居经”或者“季经”;一年一行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称为“暗经”;怀孕以后按月行经而无损与胎的称为“激经”,又叫“盛胎”或者“垢胎”。这些个别的特殊生理异常现象,一般不作疾病论。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性的来潮可持续三十余年,也就是说妇女的生育能力可保持三十余年。

女性月经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生化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其中,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行经、养胎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道路,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因此,妇女月经的生理特点,与脏腑、经络、气血、天癸、胞宫的有密切的联系。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肾气盛:“五脏之真,唯肾为根本。”(《医贯》)女性在发育过程中,必待肾气充盛,天癸泌至,冲任通盛,作用于胞宫,月经始能潮至。肾气全盛,月经才能按时来潮,故《医学正宗-妇人科》说:“月经全赖肾水施化。”《傅青主女科》

亦说:“经水出诸肾。”如前所述,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所以说肾气盛是产生月经的根本。

天癸至:天癸,是古人长期动态观察人体生理现象所推断出先天存在的物质,即“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人生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类经》)所以,天癸产生于先天,并受肾气盛衰支配,随肾气的生理消长变化而变化,肾气初盛,天癸亦微,肾气既盛,天癸蓄极而泌,肾气渐衰,天癸亦渐竭以至竭止。天癸在一定年龄时期盛泌。促使冲任脉通,太冲脉盛,调节月经依时来潮,使其具有生育能力,又在一定年龄时期,随着肾气的衰竭,天癸亦渐竭止,月经不再潮至,生育能力亦衰退。可见天癸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冲任的通盛,月经的潮至,生育能力的有无。

任通冲盛:任脉通,太冲脉盛,亦是月经产生的必要条件。女性在二七以前,肾气未盛,天癸未至,冲任脉未大盛,二脉相资不足,故不能产生月经。当冲任脉受纳诸经之精血并得到天癸的作用后,二脉开始流通盛大,血海满盈,作用于胞宫而产生月经。

子宫溢泄经血:子宫为行经之所,发育成熟的子宫,受冲任血气的相资灌注,并受到天癸的作用,以备种子育胎。如未交合成孕,则子宫须去旧血更新血,故排出旧血而成月经。

所以说,月经是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冲任流畅,阴阳平和的状态下,以肾为先导,受天癸的调节,得冲任二脉的相资,共同作用于胞宫产生的。

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其中肾是产生月经的根本,气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冲任是行月经之所。

月经现象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月经周期可以说是女性的生殖周期。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医宗金鉴》)健康女子到十四岁左右,

天癸成熟之时,月经开始来潮。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形成规律的月经。妇女月经一般正常规律是30天左右,如不足30日,提前一周以上者,为月经赶前或超前,如只提前3、5天而又无所痛者,不属病。妇女月经错后一周以上者,为月经错后。同样的,如退后3、5日有无其他所苦,此不属病论。除上述两种,妇女月经时赶前,时错后,先后无定期为月经愆期。

月经先期,有因平素体阴虚内热,虚热灼伤血海而致月经先期者;有因平素性躁多怒,肝郁化火,或偏嗜辛辣,体内多热,迫血妄行而致月经先期者;还有因脾虚中气下陷,统摄失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其中冲任不固是发病的主要机制,而引起冲任不固的原因又有气虚、血热之不同,治疗多以清热和补虚为基本大法。但清热不宜用大苦大寒,以防寒凝血滞;补虚须佐理气之品,以免骤补滞气。

月经后期主要是由于阴血不足,血海盈亏,或气血运行不畅而造成。月经后期辨证,应从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证候,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位血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属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本病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辨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在肾选用适当方药。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在于气血失调,冲任功能紊乱,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则有肾气亏虚、肝气失调、脾气虚弱等。

除了上述提及的病因病机外,中医学还认为,日常生活不知慎戒,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房劳多产等均影响脏腑、气血、冲任的正常功能而导致月经周期不正常。而且,中医还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是

影响月经周期的重要因素。《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情志异常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之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脏腑气机失常,进一步影响冲任督带就会导致月经周期出问题。所以调理月经不能单纯用以药物,还应辅以精神心理方面的调节。

对于月经周期的有关的月经问题,不得不提夏老独到的调周之法。夏桂成教授根据《周易》的理论,将月经周期的周而复始看作一个基本的太极阴阳结构运用易学中的后天八卦学说建立阴阳太极八卦图的模式,诠释月经周期演变的实质是“阴阳循环式 (周)转变(易)”。

太极图中,一条白眼阴鱼,一条黑睛阳鱼。图中白色代表阳,源于白昼为阳,黑色代表阴,源于黑夜为阴。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整体“太极”里。鱼头鱼尾互相环抱,意味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整体“太极”里。这种太极运动,阴阳相互消长,转化。

女性月经周期的实质也是太极阴阳消长规律。在月经后的阶段,雌激素逐渐增多,阴分变浓,阴主静、性沉、质重、运动速度慢,故在此阶段感到体沉肢重,人懒而发困;而月经前一阶段,孕酮水平增高,阳性成分偏高,阴分变淡,因为阳主动、性升、质轻、运动速度快,故在这一时期,觉得身体变轻,灵活而好动,兴奋性增高。这些现象说明月经周期节律的基模础是阴阳的消长转化。

下面以夏桂成教授治疗经前期漏红证之法,了解太极阴阳消长规律与女性月经周期的联系。

调周治法,即周期中4期均治。

经后期:属于周期中的奠基阶段,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健脾助阳,方用归芍地黄汤合异功散。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太子参、白术、陈皮、续断、菟丝子、炙甘草等。随着经后期的后移,还要逐渐加入杜仲、肉苁蓉、锁阳等,以阳中求阴,促进阴长。

经间排卵期:是重阴转阳的转化期,亦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时期,补肾调气血以促转化,方用自拟经验方补肾促排卵汤。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炒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五灵脂等。经前期漏红,脾肾亏虚者多,故常加党参、黄芪等;如有明显的阴虚血热现象者,经前在原方基础上去鹿角、当归,加女贞子、旱莲草、紫河车等,有利于经前期控制出血。

经前期:是阳长的时期,也是漏红发作的时期,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出心肝火旺的血热证候,因此,在经前期以补肾助阳的同时,必须佐以清热止血之法,方选健固汤,或毓麟珠,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霜或鹿角胶、钩藤、栀子、炒荆芥、大蓟、小蓟等。但是病发时期,要在辨证的前提下,结合调周法。血瘀证者,可在加味失笑散合毓麟珠方上进退,因为补肾助阳有利于活血化瘀,或者限制血瘀的发展。血热证者,可在保阴煎的方药中加续断、紫石英、制香附等,不仅照顾到经前期的特点,而且亦有利于经期经血排泄之顺畅。脾肾气虚证者,仍当以健固汤加减,或偏于脾虚者,可以温土毓麟汤治之。

行经期: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时期,排泄经血有利于阳转阴,故经血的顺利排泄,标示转化顺利,故需用五味调经散(汤)加味。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益母草,再加入艾叶、制香附、茯苓、续断、牡丹皮等。如阴虚血热,表现月经过多者,上方去艾叶、丹参,加入大蓟、小蓟、生地黄等。如气虚脾弱,

亦见月经过多者,上方去丹参、赤芍,加入炒白术、党参(重用)、砂仁等。

需要注意的是,调周法亦要针对各种证型进行辨证加减,但前提在于调整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整体,以保障月经周期演变的正常进行,自无经前期漏红之疾也。

初步了解月经周期与调周法的理论,让我对月经的调理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新颖的视角。无数事实都已经强有力地说明,抓住月经周期对治疗月经的有关疾病有着不容小觑的效果。中医以辨证的方式调理月经周期,同时又不拘泥于中药治疗,注重生活方式和情志变化,多角度,多思维,中医一定会有更明朗的未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