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研习5、6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放失(yì,义):散失。失,同“佚”。

下流多谤议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言论。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翻译:也是想借此探究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

(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翻译:因此,愁肠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如今少卿却教诲我要推荐贤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

三、归纳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三)古今异义

1、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两次;今义:第二次)

2、曩者辱赐书(辱:表示谦称;今义:耻辱)

3、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4、若望仆不相师(望:埋怨,怨恨;今义:希望)

(师:效法;今义:老师)

5、幸勿为过(过:责备;今义:过错)

6、用之所趋异也(用:因为;今义:使用)

7、其次不辱身(身:自己;今义:自己)

8、婴金铁受辱(婴:绕;今义:婴儿)

9、审矣,何足怪乎?(审:明白;今义:审判,审讯)

10、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所以:……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

11、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触,碰;今义:一种武器)

12、受械于陈(械:刑具;今义:机械)

1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14、定计于鲜(鲜:不以寿终;今义:新鲜)

15、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今义:怨恨,仇视)

(私心:自己的心愿;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1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抒发愤懑;今义:刻苦努力)

17、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今义:垂直)

18、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1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落入。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2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21、下流多谤议(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卑鄙龌龊)

22、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言论。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四)一词多义

师若望仆不相师(效法,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名词)

或师焉,或否焉(从师学习,动词)

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显露,动词)

使人先表雍水(设立标记,动词)

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连词)

思厥先祖父(他们的,代词)

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是,就是,表判断的副词)

倾权倾五伯(超过,动词)

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动词)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省略句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被动句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固定结构

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四、探究阅读:

1、提问: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刑。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接踵而来。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明确:

1)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慷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

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

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得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五、教师总结全文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六、布置作业:

1、预习《史记·太史公自序》

2、课外探究:司马迁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 教案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言、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体会和感悟课文的情思和哲理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掌握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大量的典故的作用,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师: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明确: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师: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参考)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插入藤王阁视频) 二、学习《藤王阁诗》 三、学习《藤王阁序》 1、教师范读全文,并做诵读指导 师:听完全文,给我们第一个感觉是这篇文章在句式上采用大量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大量用典,而且词藻华丽,节奏鲜明,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古文相似,大家说是哪一篇? 明确:《阿房宫赋》 师:说得好,因为《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都属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其主要特点是:特点:1. 讲求对仗,2. 平仄相对,3. 多用典故,4讲究藻饰。5.多用四六,6音律和谐。其句子多为: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四六、六四六四五种形式。 四字句读法(一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读法(四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有关生字词的注音及含义; 2、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烘托人物形象或氛围、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其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其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例如:酒馔(zhuàn,酒食)。 赍发(ji,一声,资助)恶(wu,四声,触怒)了高太尉恁地(nen,四声,那么,这么)不省得(xing,三声,不明白)仓廒(ao,二声,仓库)沽酒(gu,一声,买酒)庇佑(bi,四声,保护)央浼(mei,三声,恳求,托请)肐察(ge,一声,拟声词)掇开(duo,一声,拿,搬)搠倒(shuo,四声,刺,扎) 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故事梗概应该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节主要叙述了林冲因为触怒了高俅而被刺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和福安串通了差拨防火烧掉了草料场来谋害林冲,不料被在山神庙中避雪的林冲撞破,大怒之下的林冲杀了三人,雪夜离开了沧州。 三、试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分值设定:10分。已经有固定格式,请记住这些固定的用语,以便使答案更规范。) 1.从语言描写看,①当店小二让林冲住在店里时林冲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个。”这表现了他懦弱、忍气吞声、同时而又善良、仁慈的性格特征;(1分) ②当林冲听店小二说陆虞侯、福安来沧州时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 叫他骨肉为泥!”这表现了他嫉恶如仇、大义炳然的性格特征;(1分) ③当林冲听说自己被派去照看草料场时林冲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 差使,正不知何意?”这表现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 ④当看到草料场的茅草屋摇摇欲坠时林冲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 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5课腾王阁序第一课时

腾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博苑 09-26 0521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以微贱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 (三)反馈矫正 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另外,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 (四)迁移巩固

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5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9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背诵篇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wú)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jiàn),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zhān)衡宇,载(zài)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jiǎo)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lè)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xìng)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wèi)乎遑遑(huáng)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yún 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chéng)化以归尽,乐夫(fú)天命复奚疑!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成语及解释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 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 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 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 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 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 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 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 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 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链接 一·有关雪的名句 1·不知雪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酬》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绝奇。——(宋)吕本中《踏莎行》 5·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6·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御落城雪》 7·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1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二·《水浒》经典名句 1·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3·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声有泪为之哭;有泪无声为之泣;无泪有声为之号。 4·一切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5·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6·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7·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三·有关抗争名人名句 1·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2·一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斗争。——泰戈尔 3·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四·关于命运名人名言

1·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鲁迅 2·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雨果 3·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伊丽莎白·鲍恩4·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蓬皮杜 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古罗马 6·命运永远走它自己的路途。——古罗马 7·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雨果 8·我们自身就是我们命运的原因。——徐志摩 《装在套子里的人》链接 一·契诃夫名言 1·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东西。 2·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 3·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4·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案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 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 是谁呢?王熙凤。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 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 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 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未至而声先至)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对比。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 服饰 【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程婷婷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 (三)反馈矫正 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另外,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作为生物的社会》全套教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书的精彩章节《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