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Data_摩擦摆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理论研究_何志坚

iData_摩擦摆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理论研究_何志坚

iData_摩擦摆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理论研究_何志坚
iData_摩擦摆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理论研究_何志坚

(完整版)框架结构专项模板施工方案

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施工流程的划分 4模板设计与安装 基础梁与导墙模板 基础梁模板 导墙模板 柱模板 主要技术参数 柱模设计 柱、梁节点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设计 梁模板设计 墙模设计 楼梯模设计 门、窗、洞口模板设计 墙体模板安装 穿墙螺栓 顶板模板和梁板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拆除 5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模板工程质量 6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成品保护 1工程概况 一、建筑设计 本工程设计室内外高差为1.2 m。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为15.7 m,局部高度为19 m。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二、结构设计 梁式条形防水板基础,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内墙厚240mm非粘土烧结砖,±0.000以上填充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300 mm,内墙200 mm。 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采用一道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SBS)防水层。门窗选用90系列PVC白色塑钢中空玻璃窗。设外墙保温及楼板保温层。 2编制依据 2.1 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2 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3 DG/JJ08-016-2004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2.4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5 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6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2.7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9 本工程施工图纸。 3施工流程的划分 根据地下室后浇带布局该工程被分为二个区域,根据以上情况将其分为二个施工段即:I区为第一施工段,II~III区为第二施工段,按照以上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 4模板设计与安装 4.1条形基础、基础梁与导墙模板

框架结构完整施工方案

牙浪乡卡岗村幼儿园教学用房 施 工 方 案 黄南州德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7月28日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承担本工程施工的指导思想: 确保结构安全、满足使用功能、消灭质量通病、建设精品工程;科学管理保工期、周密策划保安全、统筹协调顾大局。 2、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招标答疑、地址勘察报告,现行国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规范》、《规程》、《标准》。以及青岛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等有关文件进行编制。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 尽量使用现有场地,并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尽力减少周围区域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的干扰,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确保施工其间所有相关人员、财产的安全;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资源内耗。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牙浪乡卡岗村幼儿园内。主体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采用独立基础。地上一层,无地下室,建筑总高度为3.9米,室内外高差为300mm,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为基础顶部。 2、施工现场特征: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条件已经具备,施工电源由总配电箱引入施工点,水源由水塔引至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及施工用水。 三、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目标 1、质量保证措施 1.1、严格遵守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工程质量责任控制保证体系。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健全以质量为主线的经营管理体系,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重点作好施工工序控制、工程质量评审、物资材料管理等工作。 1.2、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工程项目经理是质量责任者,质检员负责工程质量,施工队长、施工员、技术员三者协助经理抓好质量工作,各工序承担工序质量责任,各工序质量控制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到:坚持没有质量计划和组织设计不安排施工;坚持没有校验达标工程不竣工交付使用;坚持没有质量签证不能决算施工任务或承包合同。 1.3、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的按施工进度合理调配劳动力。对段道工序都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系统,遵守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要求,实行样板引路、以样板间、样板段或样板工序指导施工。 1.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做到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开展自检、互检、工序匀接,做到上道完成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进行的原

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张建东 上传时间:2006-06-26 nantong 一、传统的抗震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1、概念设计的一些原则 1)总体屈服机制。例如强柱弱梁。 2)刚度与延性均衡。砌体结构中为提高延性设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较弱的框架。 3)强度均匀。结构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载力均匀。 4)多道抗震防线。 5)强节点设计。 6)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区。 2、在此基础上作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 ①地震荷载法; ②振型分解法; ③动力时程分析法。现在还发展了push-over法、能力谱等方法。抗震设防目标也从单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态标准发展到基于各种性态,强调“个性”设计的设计理念。 3、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主体结构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能和滞回耗能来耗散地震能量,这使得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变得特别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将严重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破坏部位位于主要结构构件,其修复是很难进行的。 由于传统抗震结构是以防止结构倒塌为目标,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构件)的延性,以往的许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方面,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 4、传统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结构性能方面有较多困难。 传统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很难实现。 1)框架结构 许多研究者推荐强柱弱梁体系作为最合适的抗震框架体系。该体系可将地震输入能量分散在结构的许多部位耗散掉,甚至可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顺序与部位,延性对于使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中保存下来固然很重要,但这些预期的塑性铰区在中等程度的地震中也会产生,延性也同时应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后期修复费用也很高。 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抗侧刚度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小,其总的水平地震作用也大等特点,常见的震害一般来说为墙面的斜向裂缝或是底部楼层的水平施工缝发生水平错动,当底部屈服后,剪力墙的抗侧作用就很小,且剪力墙的耗能也基本集中与底部塑性铰区域,上部墙体对抵御强震无显著作用。而且剪力墙要承担一定的竖向荷载,因此底部的破坏也十分难修复。 3)框架-剪力墙结构 从抗震概念设计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了多道抗震防线。有框架和墙体组成的抗震结构中,框架的刚度小,承担的地震作用力小,而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却较小。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很快超过自身的较小弹性极限变形,出现裂缝,水平承载力下降,此时框架尚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抗力;墙体开裂后,框架承担的地震力增大,同时由于结构刚度的变化,地震作用效应也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剪力墙还是框架,都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损伤坏后的修复工作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花费也不小。 二、减振、隔震和振动控制的现状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潘克君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潘克君 摘要: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当前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破坏严重性最大的一种地质类 自然灾害,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于当代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重视,目前已经逐步通过了各 种结构来增强建筑的隔震减震效果,隔震减震结构是一种能够通过建筑物内部相 关结构吸收地震过程中所产生巨大能量的构造物。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 1 抗震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地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数以亿计,地震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破坏的巨大性和不可预测 性给我国的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国家抗震规范中明确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小的地震,要求是在地震中建筑物和构 筑物的不发生破坏,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受力;对于中型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 筑物在地震后能够通过修理可继续使用;对于大型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筑物在 地震中不倒塌。随着我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对于抗震已 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在地震中由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损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不断减少,对房屋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减少。尽管我们在控制人员伤 亡方面和控制经济损失上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人们的住房结 构设计以生活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原则,但是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和不可预见性,在 地震中还是有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了破坏,使得其不能够再继续使用,造成 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避免人员伤亡 和保护房屋建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房屋结构作为住宅建设中最关键的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房屋的安全系数, 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大多数房屋在设计时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还要以抗震设计原则为依据,结合瞬变地震本身的特点和不确定性,确保安全和 设计思路,以应对自然灾害。 2建筑结构隔震减震介绍 建筑物内部的阻尼大小有利于地震能量消耗。而减震措施恰好利用这一点, 借助建筑阻尼增加吸取地震能量,以此来维护主体结构,降低震害。隔震技术被 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中,特别是汶川地震后涌现出较多的隔震建筑。因隔震设计 选取的材料和以往设计存在差异,和传统抗震设计对比,当前的隔震设计,特别 是高层隔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隔震措施存在时间限制,不仅能应用到新建结构,而且在建筑物建成后可通过阻尼增加来实现减震。从适用部位层面而言,减震措 施较为广泛,无论是上部结构,还是隔震夹层均适用。而消能减震技术利用消能 减震装置配设来提高结构阻尼比,进而防控结构变形问题,借助附加装置来吸取 地震能量,实现主体结构的全面防护,让主体结构遭受地震灾害时不会出现严重 破坏。依照数据统计可知,消能减震结构能够显著增强抗震性能。另外,抗震构 造还能够依据未采用消能减震之前的结构来降低。 3 隔震措施 3.1 隔震构造措施 隔震结构在地震时会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保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具有 发生较大变形的能力,设计时在上部结构的周边设置竖向隔离缝,缝宽取为

隔震设计指导

目录 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 (2) 一、隔震目标: (2) 二、隔震建筑要求: (2) 三、嵌固端: (2) 四、隔震层设计: (2) 1、隔震层层高: (2) 2、隔震层位置: (2) 3、隔震层结构体系: (3) 3、隔震层结构抗震等级: (3) 4、隔震支座类型: (4) 5、隔震支座设计: (4) 6、竖向隔震缝设计: (4) 6、上支蹲和下支蹲设计: (5) 7、隔震层的抗风验算: (6) 8、其他隔震措施: (6) 五、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 (6) 1、隔震后地震作用的确定: (6) 2、隔震后抗震等级的确定: (6) 3、竖向地震作用: (7) 4、剪重比: (8) 5、计算模型: (8) 六、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9) 1、计算模型: (9) 2、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的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9) 七、基础设计: (9) 1、计算模型: (10) 八、抗风设计: (10) 九、采取的加强和改进措施: (10)

十、隔震后楼梯和电梯设计: (11) 十一、隔震层建筑、机电专业做法 (13) 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 震项目总结 一、隔震目标: 仅隔离水平地震,不隔离竖向地震。 通常采用隔震设计后,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1度、1度半。 根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经验,场地条件较好,属于ⅠⅡ类场地,上部结构比较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层数6层及以下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6~12层,位于高烈度区,一般会采用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或者一度半以上;对于12~22层的隔震建筑,可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 具体隔震目标需计算确定。详下述。 二、隔震建筑要求: 建筑高宽比<4;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 对于剪力墙结构,结构周边要尽量少布置剪力墙,尽量降剪力墙布置在结构内部。 三、嵌固端: 通常取隔震层下面一层顶板为嵌固端 四、隔震层设计: 1、隔震层层高: 一般隔震层梁底到地面的净高不应小于600,建议不小于800,因此层高至少为“梁高+800”。 2、隔震层位置: A:有地下室结构,通常设置在地下室顶部设置一个隔震层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模板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开来?都市丰景一标段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片区,是武汉龙河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高层住宅楼,总用地面积82000吊,地上40层,地下1 层,建筑高度为116.3m。 地下部分由车库、水泵房、配电房、风机房等各类辅助设备用房组成;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柱耐火极限为3.0 小时; 梁耐火极限为2.0 小时;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为1.5 小时; 楼梯间、电梯井的耐火极限为2.0 小时;房间隔墙耐火极限为2.0 小时。 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幼儿园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六度,地下防水等级H级(设计抗渗等级P6),建筑室内标高士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为22.00 m;建筑物耐久年限:主体结构为二级耐久年限,正常使用限为50年。 本工程由地下室及1#、2#楼组成,均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本工程高度级别为A级(主楼),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速度为0.07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高层主楼基础,地下室平面范围内的基础及无上部结构处的地下室基础连成一体形1#、2#楼桩筏基础,裙房基础均采用筏板基础(无上部结构的裙楼)。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 、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 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术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模板的数量应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概述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概述 发表时间:2017-06-15T14:45:19.08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期作者:李淼陈海彬[导读] 本文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基础隔震中粘弹性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原理及特点的介绍。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基础隔震支座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隔震、减震措施,本文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基础隔震中粘弹性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原理及特点的介绍,对基础隔震支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基础隔震;抗震设计;橡胶隔震;摩擦摆隔震【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2-0245-02 引言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近些年来,四川的汶川地震、青海的玉树地震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问题成为关系到民生的关键问题,随着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发展,隔震和消能减震成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目前研究较多隔震措施包括特殊材料隔震、基础隔震、层间隔震、无粘结支撑隔震、悬挂隔震等措施,但应用最广泛的隔震措施为基础隔震。 1.基础隔震概念及原理 基础隔震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中间隔震层,将上部结构与基础隔开,在地震作用下,隔震装置可以隔离地震能量的向上传输,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1]。与传统抗震措施相比,基础隔震有其独特的特点:传统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主要做法是增加结构屈服段长度,但在遭遇地震时主体结构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强烈晃动,而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小建筑物的晃动,使上部结构只发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和变形,从而保证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倒塌。不仅能保证居住者的人身安全,还能保证建筑结构和内部设备的完好。 2.基础隔震分类及特点 基础隔震包括粘弹性隔震、滑移隔震、摩擦摆隔震等多种形式,隔震装置有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混合隔震装置等形式。 2.1 滑移隔震支座 滑移隔震按其隔震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滚轴滑移隔震和摩擦滑移隔震,滚轴滑移隔震利用滚轴和滚球作为摩擦装置,摩擦滑移隔震采用特殊的摩擦阻尼器进行隔震,两者的作用机理相似,通过在基础面上设置滑移层,隔开基础与上部结构,从而抑制地震能量的向上传递。当地震作用较大时,水平地震作用力大于滑移层的摩阻力,滑移面产生相对滑移,通过滑移耗散地震能量,并阻止能量的传递。滑移隔震的关键问题在于隔震支座的选择,由于全部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均由滑移支座承担,因此支座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强度;为了更有效的隔震,要求滑移面的摩擦系数较小,同时还需要设置一定的滑移范围保证滑移量。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2-3],并提出了新的隔震装置和摩擦面材料,为滑移隔震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 2.2 粘弹性隔震支座 粘弹性隔震主要是通过粘弹性阻尼器作为隔震装置,是一种典型的速度相关型隔震支座,通过粘弹性材料的变形性能减小结构地震动作用[4]。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可以分为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天然橡胶隔震支座由钢板层和橡胶层粘结而成,在提供较大的竖向刚度的同时,限制了横向变形。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则是在天然橡胶支座中心增加铅芯制作而成,在相同橡胶层和钢板层条件下,其水平抗变形能力将大大提高,提高了粘弹性隔震装置在大震作用下的隔震性能。 2.3 摩擦摆隔震支座 摩擦摆隔震支座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滑移支座,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在较大地震作用下,滑移摩擦隔震支座产生的相对滑移很难进行复位,必须借助特制的复位阻尼装置,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影响其使用性能。Zayas等[5]在1985年,研发了摩擦摆隔震系统(FPS),通过特质的圆弧滑动面使得隔震装置具有自复位功能。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构造形式已有10余种,其地震敏感度、稳定性和自复位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隔震支座 3.结语 进行隔震设计的建筑抗震性能较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具有较大的提升,而基础隔震措施作为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具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其隔震性能经受住了实际地震作用的考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隔震减震技术必将在工程实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西林,朱玉华,施卫星.组合基础隔靈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1,(2):34-39. [2]周锡元,韩森,李大望.并联和串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某些特征[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5,(4):1-5. [3]王荣辉,许群.竖向弹簧一滚球隔靂系统的水平地震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3,31(6):11-12. [4]王烨华,周云,等.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6(1):109-120. [5]Zayas V,Low S and Mahin S.A simple pendulum technique for achieving seismic isolation[J]. Earthquake Spectra, 1990,6:34-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162)

高层隔震结构的抗倾覆设计方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高层隔震建筑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1.2.1 高层隔震建筑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3 1.2.2 高层隔震建筑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4) 1.3本文研究的内容 .................................................................................................... .6第2章高层隔震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 .7 2.1引言 (7) 2.2软件概述 (7) 2.3隔震设计方法及软件实现流程 (8) 2.3.1上部结构设计 (8) 2.3.2隔震层设计 (9) 2.3.3下部结构设计 (9) 2.3.4基础设计 (10) 2.3.5时程分析方法计算隔震结构的技术原理 (10) 2.4框架-剪力墙高层隔震结构实例计算分析 (11) 2.4.1工程概况 (11) 2.4.2隔震层布置 (12) 2.4.3地震波的选取 (15) 2.4.4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 (16) 2.4.5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计算 (19) 2.5与ETABS结果的对比分析 (20) 2.5.1计算模型 (20) 2.5.2不同设计软件隔震结构周期计算结果对比 (21) 2.5.3ETABS与YJK计算结果分析对比 (22) 2.6本章小结 (23) 第3章高层隔震结构的倾覆判定条件 (24) 3.1 引言 (24) 3.2 隔震结构整体抗倾覆比计算公式 (24) Ⅰ

框架结构施工组织方案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技术准备 1: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建立测量组,检查验收红线桩,做好施工现场平面、高程控制桩的设置,以及自然地坪高程网络测量记录等测量准备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图集、图纸、施工规范以及技术文件。 3:公司主任工程师牵头,组织学习工程图纸、审查工作,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 4:翻样进行本工程钢筋、铁件、模板的翻样工作。 5:图纸会审内容,在开工前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编制工作。 6:各分部项目工艺卡,以及主要分项工程冬雨季施工措施。 7:品加工(门、窗及埋件等)加工、订货计划、明确进场时间。 现场准备 1:主要求的时间,组织及时进场,进一步按计划进行现场改造。 2:现场给定的水、电源,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布置现场。 3:设计有计划地组织机械料具进场。 4: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5:部施工员实施定位放线,设置坐标控制网并埋设控制标桩。 6:场地做好排水组织。 7:配备消防器具,确保消防安全。 8:移动电话,连接天气预报通讯台。 施工程序 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柱梁板)→屋面板→填充墙→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内墙粉刷→门窗工程→外墙粉刷→零星工程→室外工程。 注:其中水电、设备安装穿插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由于层高较高,因此柱子砼需分层浇筑。其施工流程为:框架柱钢筋绑扎→支模→浇砼柱→柱(屋)面梁板支模→柱砼浇灌→楼(屋)梁板钢筋绑扎→楼(屋)面梁板砼浇灌→轴线标高垂直传递和复测。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脚手架均用ф48钢管搭设而成。 本工程全高为17.4米,局部达到22.17米,所以用四根6米钢管对接,搭设正式外脚手前,必须认真处理其下部的地基,使之密实,并检查钢管、扣件的质保书是否符合要求;搭设时每一立杆的下部垫50mm厚,300mm宽,长度不得小于1.5m的木板。 脚手架内外杆的间距1m,排距1.5∽1.8m,步高1.8m,内设杆距墙面的距离为20∽30cm,大小横杆的两端伸出构架10∽20cm,落在屋面上的脚手架下端要加垫木。外脚手架必须随着施工层的升高而超高一层搭设,搭设好的脚手架应及时在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挂安全网时,须用不小于10#的镀锌9.1钢筋工程 钢筋制作: 钢材进场后必须按要求取样试验,送试验室进冷拉、冷弯试验。质量不合格、不检验的钢材严禁使用,钢材下料严格按图纸施工,要根据不同钢筋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减少接头,如需钢筋代换,必需经设计院同意方可。 钢筋焊接: 钢筋焊接前首先进行可焊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并且按规定抽样送检,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梁筋采用闪光对焊,板筋采用电弧焊。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严禁漏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的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梁、柱节点处箍筋安放质量,可按下列方法施工,当梁骨架钢筋在楼盖上绑扎时,将预先焊好的成品“套箍(按设计要求,几个箍筋按规范间距焊接而成)放入,以便当梁骨架沉入时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间距施工。对135度/135度的箍筋施工,因其安放难度较大,制作时先做成135度/90度的箍筋,待其绑扎好后再用小扳手将90度弯钩扳成135度,所有板负弯筋必须用小马凳搁置,浇灌砼时,严禁破坏小马凳,确保负弯筋的位置正确。 钢筋保护层: 基础保护层为:有垫时保护层是40mm,无垫层时保护层是50 mm;柱梁的保护层均为25mm,板的保护层为15mm,在工程开工时,预先制作一部分与砼同标号的砂浆垫块,垫块厚分成25mm和15mm,中间预埋1个扎丝,以便柱梁钢筋施工时使用。

基础隔震综述

基础隔震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其有造价低廉,施工便捷、控制效果佳,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基础隔震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基础,隔震,支座,阻尼,进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结构的隔震研究十分活跃,工程应用日益增多,已开始从理论和试验研究、方案设计、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在我国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增加了隔震专门章节。工程结构应用橡胶支座的推荐性设计标准亦已批准。在国际方面,自第一届国际结构控制会议于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以来,大约每9 年召开一次,有关领域的文章也常见于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 二、概念 建筑结构隔震的本质思想是通过增加能够提供柔性和适当耗能装置(阻尼)的隔震层(系统),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基础隔震,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隔震层,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从而使建筑物不发生破坏或倒塌。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变形能力的增加,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不倒;而阻尼的增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大减小地震作用、基底位移和结构变形。同时,结构变形能力的增大导致了结构产生的第一振型周期变长。这与增大的阻尼相结合,就可以大大降低地震影响系数,并且结构底部有足够的横向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使得结构底部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避免了常见的结构底部首先破坏的可能性。 三、基础隔震体系的主要类型 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可划分为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实用范围和设计与分析方法,并通过一隔震结构的设计实例说明隔着结构的优越性。 关键词:基础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法; 引言 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抗震方法是将建筑物设计为“延性结构”,通过适当控制调整结构物的自身刚度和强度,使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使整个结构“裂而不倒”,这就是“延性结构体系”[1~3]。它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有其明显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很多重要的建筑(电力、通讯中心、核电站、纪念性的建筑、海洋平台等)结构及内部设备的破化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这类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不允许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因此采用传统抗震方法很难满足此类建筑抗震要求。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各国地震工程专家一直寻求新的结构抗震设计途径,以隔震为代表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便是这种努力的结果[4~6]。 1、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 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某种隔震装置,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地面分离开来的一种结构体系[6]。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图1进一步阐明。图中三条曲线表示不同的阻尼大小,为普通中低层建筑的自振周期,为隔震层建筑的自振周期。 (a)加速度反应谱(b)位移反应谱 图1隔震原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结构自振周期延长,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减小,地震位移反应增大;结构阻尼增大,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均减小。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远远低于上部结构的抗侧刚度,因此,结构的自振周期大大延长,

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

第一章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框架结构层施工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柱筋制绑(钢筋隐蔽)→支柱模板(模板补缝,复核)→支梁底模板(模板检查、校正、复核)→制绑梁筋(复核)→支梁侧模及板模(模板检查、校正、复核)→制绑板筋(检查、验收、签字)→浇灌柱梁板砼,取样(养护)→反复循环进行。 第二节模板工程 一、模板、支模架选材及支设方法 1、墙柱模 支撑架必须与梁架及楼板满堂架连成整体。 2、梁模 采用12厚木胶板,梁底模按3/1000起拱(当梁净跨大于4m时)。当梁高≥700mm时,设对拉螺栓,其间距宜在0.5~0.7m。梁采用钢管支撑承重,其立杆间距800mm,对于大于800mm的梁,在梁底加设一根立杆支撑,支撑架横杆步距为1200mm~1500mm,并设扫地杆和剪刀撑。 3、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2mm厚木胶板,辅以50×80mm木枋,间距≤300mm。板承重架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1000。 4、楼梯模板 (1)模板选择:

底模采用木胶板,侧模采用木模。 a、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确定楼梯板底模高度和踏步平面、立面位置。 安装顺序:立平台梁模板→立平台板模板→钉托木,支搁栅→支牵杆、牵杆撑→支外侧模→钉踏与侧模→钉反三角木。 b、搭设竖向脚手架和水平连系杆。 c、搭设支底模的纵横向钢管,铺楼梯底模,模板采用12mm厚木模板。 d、等绑扎好楼梯钢筋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挡木。 e、在侧板处用套板画出踏步位置线。 f、安装踏步立模,模板高度为楼梯踏步高度减去模板厚度,模板顶为踏步平面,将踏步立模和两边侧模固定。 g、在踏步模上每米固定三角木,每隔三个踏步用对拉螺栓φ14将楼梯底板和踏步模板拉紧固定,为周转使用,对拉螺栓套上PVC 管。 二、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墙柱模支撑采用钢管与梁板支承架连成整体。 2、梁板:本工程现浇梁板面积较大,周转材料用量大,针对这一特点,为了缩短工期、加快周转材料周转,降低造价,梁板模采用快拆体系。 3、为保证结构几何尺寸和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模板各部分尺寸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夏昌 0引言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 0级特大地震,造成死亡、失踪 8 万余人,房屋倒塌数千万平米的重大损失。纵观世界范围, 20世纪由于地震而 死亡的人数,中国人占到60%,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惨烈景象历历在目,三 十年后悲剧 再度重演,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如何保证房屋在地震中的使用功能,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我们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首先探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1结构传统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结构抗震技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研究,多版本抗震规范的 完善,在工程实践中已有显著成果,但是,传统抗震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抗震设防思想落后: 设计人员错误把“设防烈度”当作保证安全的准确指标, 而实际上,预防为主不 是预报为主,地震预报工作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 中长期预报很不准确,地震区 划方法、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有待提高。基于上述不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只能 定出不准确的“设防烈度”, 突发强地震时,难于控制结构受损程度,难保证 不倒塌。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大地震烈度(设防烈度)如下: 因此,抗震设计既应满足“按烈度设防”,也要考虑防御高烈度的大地震。 2)适应性问题:现有抗震技术只要求保护结构在设防烈度内可修、不倒,未保 护非结构构件及装修,未保护内部设备、仪器。 3)采用抗震技术设计时,若建筑设计复杂结构更易破坏: 不规则平面扭转破坏,不规则立面层间剪切破坏。 结构传统抗震设计存在的上述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们防震减灾目标的完美实 现。如何做到在突发强地震时房屋不坏、不倒,保护室内装修和内部设施,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多年的探索,更为科学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已臻成熟。 2结构减震控制技术 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置(如隔震垫),或某种机构(如消能支撑), 或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或施加外力,以改变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 力作用,这就是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结构抗震技术和减震技术机理对比如下表 1。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方法主要有:隔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调谐减震技 术、主动控制技术、半主动混合控制技术。 隔震(免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体重量,又具有 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能力的隔震层, 将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变形集中于隔震层。 在 隔震层中,设置用于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的隔震器。 表1结构抗震减震技术机理对比 1966年,邢台大地震, 1975年,海城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10度(6度); 9、10 度(6 度); 11度(6度); 11度(7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多层和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施工按设计有现浇结构施工、预制装配式吊装施工、预制与现浇结合施工等几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将柱、墙(剪力墙、电梯井)、梁、板(也可预制)等构件在现场按施工图浇筑。 现浇框架混凝土施工时,要由模板、钢筋等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因此,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施工中要合理组织,加强管理,使各工种密切协作,以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接受技术交底 框架混凝土施工前,全体作业人员应接受技术人员必要的技术交底,将技术部门编制的混凝土工程珠施工方案,在作业层进行全面的理 解并实施。其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和特点:框架分层、分段施工的方案,浇筑层的实物工程量材料数量。 2)混凝土浇筑的进度计划、工期要求、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 3)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的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包括搅拌台(站)的平面布置、材料堆放位置、计量方法和要求等。 4)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要相适应。如为泵送混凝土时,对楼面的水平运输通道,应按浇筑顺序的先后,用钢管把输送管 架至浇筑区域。用双轮车运输时,用钢管架好运输通道,高度应 离板面30~50㎝。 5)浇筑顺序与操作要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6)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配合比及坍落度要求。 7)劳动力的计划与组织、机具配备等。 (2)材料、机具、工作班组的准备

1)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品种与规格是否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各种原材料应满足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需要。 2)检查施工用的搅拌机、振捣器、水平及垂直运输设备、料斗及串筒、备品及配件设备的情况。所有机具在使用前应试转运行。 3)灌注混凝土用的料斗、串筒应在浇筑前安装就位,浇筑用的脚手架、桥板、通道应提前搭设好,并进行一次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4)对砂、石料的称量器具应检查校正,保证其称量的准确性。 5)安排好本工种前后台劳动人员,配备值班电工、翻斗车司机、看护模板及木工和钢筋工、机械修理工、水电工等配套工种作业人员。 (3)钢筋及水电管线的检查 1)模板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位置、标高、尺寸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模板与支撑是否牢固可靠、支架是否稳定。模板拼缝是否严密,锚固螺栓和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时回报处理。 2)钢筋的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砂浆垫块或支架是否按要求铺垫。绑扎成型后的钢筋是否有松动、变形、错位等。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要求钢筋工处理。检查后应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现场的清理工作 1)模板清理:模板底木屑、绑扎丝头等杂物清理干净。木模在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润湿,模板拼缝缝隙较大时应用水泥袋纸、木片或纸筋灰填塞,以防漏浆影响混凝土质量。 2)对粘附在钢筋上的泥土、油污及钢筋上的水锈应清理干净。

隔震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的区别及优点

隔震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的区别及优点 传统建筑把上部结构和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能量就经过基础传输到上部结构,使结构发生振动和变形,当结构受力超过其结构强度时,便发生破坏甚至倒塌。为了抵抗地震的破坏,传统建筑物抗震技术是通过增大梁柱截面的尺寸、增加梁柱配筋和提高建筑材料强度等方法来实现。但这种以刚克刚的办法会导致结构刚度越大,向上部结构传递的地震作用越强的结果。简单地说,传统建筑的抗震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刚制刚”。  建筑隔震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抗震技术,其“灵魂”是“以柔克刚”。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一般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专门的橡胶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刚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相对于传统抗震技术,采用隔震技术更有以下优点: 1、更安全可靠 隔震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双保护”不仅保证结构主体及非结构构件安全,同时要保证内部设备功能完好,地震后能够正常运转。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仅为传统抗震结构(非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1/6~1/3。目前全世界已有6000多栋橡胶支座隔震建筑,有多栋隔震建筑经受了地震的考验,显示出良好的隔震效果。 2、更经济 从短期和直接的经济投入角度分析:一方面,隔震结构增设某些装置(隔震支座等),增加了结构的造价;另一方面,由于采用隔震设计,主体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大大减小,因此,构件截面减孝构件配筋减少、跨度增大和高度增加等等,减少了结构的造价。对我国已有的隔震结构调查显示,隔震结构的造价与所在地区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结构层数等相关。一般而言,在7度及以下地区采用隔震技术,造价会略有增加或基本持平,但结构会更加安全;而在7度以上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在结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工程造价。  从长期角度分析,即考虑到未来该建筑遭遇较大地震的情况。传统的建筑遭遇地震时,其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地震后建筑加固维修和重建的费用以及室内设备、物品维修和更换的费用。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地震造成的建筑、设备和物品等损坏导致的企业、工厂等不能正常工作和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地震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间接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为超过直接经济损失。在遭遇较大地震时,隔震建筑及室内设备、物品不损坏或轻微损坏(不维修或简单维修即可使用),因此,采用隔震技术从根本上避免或者大大降低了直接经济损失,从而有效地降低间接经济损失。隔震建筑具有传统抗震建筑无法比拟的经济效益。  3、检修更方便 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主要通过隔震支座实现,因此其抗震性能检测的主要对象是隔震支座,这比检测结构本身要快捷方便很多,它能确保地震后的快速修复,对震后快速恢复生产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上部结构设计更自由 由于采用隔震技术,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大大减小,因此,结构选型更自由灵活。  5、节约资源

隔震结构设计实例

隔震结构工程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商业办公楼,地上6层,首层5.1m,其余层高度皆为3.6m,总高24.6m,隔震支座设置于基础顶部。上部结构为钢框架结构,楼盖为普通梁板体系,基础采用独立基础。丙类建筑,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场地类别Ⅱ类,地震分组第一组,不考虑近场影响。 表1.1 上部结构重量及侧移刚度 侧移刚度KN/m815796796796796796 2 初步设计 2.1是否采用隔震方案 (1)不隔震时,该建筑物的基本周期为0.45s,小于1.0s。 (2)该建筑物总高度为24.6m,层数6层,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无液化。 (4)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未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以上几条均满足规范中关于建筑物采用隔震方案的规定。 2.2确定隔震层的位置 隔震层设在基础顶部,橡胶隔震支座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其规格、数量和分布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拉应力。 2.3隔震层上部重力设计 上部总重力为如表1.1所示。 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确定目标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0,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并计算出每个支座上的轴向力。根据抗震规范相应要求,丙类建筑隔震支座平均应力限制不应大于15MPa,由此确定每个支座的直径(隔震装置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即各柱底部分别安置橡胶支座)。

隔震支座布置图1.1 图确定轴向力3.1. ?GF?=19261kN 竖向地震作用vevk kNN84679?竖向地震作用??活载) ?1.31?.2?(恒载?0.5柱底轴力设计kNN2057.92?中柱柱底轴力 中kNN1884.86?边柱柱底轴力边.2确定隔震支座类型及数目3,共20个。中柱支座:LRB600型,竖向承载力2673KN ,共20个。边柱支座:LRB600型,竖向 承载力2673KN 其支座型号及参数如表3.1。 表3.1 隔震支座参数 ?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4 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多遇地震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为50% 由式 ?kNmmKK/?83.68092??40?2.jh由式 ?K?292092?0..40?2jj?2920?.??。eg K83.68h由式G??1.27S?5T?5?0.T?24?2.0s。g1Kg h??.050eg??1??0.57 2?7.06?10.eg??050.eg??0.9??0.78?5?.50eg由式 ?0.9???0.37?)0(T/T).5?2T(/T gg210即水平向减震系数满足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