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读书笔记

─关于20世纪60 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

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姓名:李芬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号:14121030130

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

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

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再

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

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

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

开始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这种

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

志。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

人杰奎琳。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

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

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

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

杰奎琳杰奎琳

◆“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随着年轻风格的兴起,当时的代表设

计师库雷热将超短裙与连裤袜与平底靴搭配在一起,认为这样的搭配才有气质。那个时期沙宣头开始出现,各种想象力十足创意十足的发型(波波头、A字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利索的短发契合了当时中性化的潮流,普通女性开始和男性使用同样的发型,中性化直至现在也是不变的潮流。

◆“比基尼”:1962年首个邦女郎荧屏形象由瑞士美女Ursula Andress

奠定,“bikini”是一座小岛的名字,40年代末这座小岛发生了核爆炸,于是设计师以此为名,证明它的出现就像核爆炸一样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影响至深。

“波普艺术”:“OP”是“optical”的缩写,意思是指视觉上的艺术,“波普艺术”是指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也称之为“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艳俗的大众风格,追求标新立异。由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塑造的玛丽莲梦露的着装是波普艺术的代表。

安迪沃霍玛丽莲梦露

60年代波普艺术服装波普艺术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嬉皮士”:嬉皮士文化中男士穿着“繁复、随性、颓废”的服装,

打破了西方传统男士服装以阳刚英挺的形象。其改变了部分年轻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模式,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80年代。其主要特征有:带着流苏的喇叭裤、破烂的披风、奢华的民族花纹、宽松的拖地长裙、带着流浪艺术家的异域气息,色彩鲜艳。它代表的是充满宽松随性的自由精神。

嬉皮士风格在现代服装上的体现

◆“摇滚风”:披头士乐队的服装和嬉皮士的服装有着相似的内涵,

无论是队员的刘海、“披头士靴”,还是嬉皮士凌乱蓬松的大胡子和头发、还是头上的插花,都是当时年轻人的一种情绪反应。

Beatles反对时装界带给社会的制服式观念,于是发起文艺复兴的革命,实行古着主义。当时波西米亚民族风打扮同样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安德烈?库雷热”:到底是设计师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还是玛丽官(Mary Quant) 发明了超短裙,这一话题从20 世纪60年代一直争执至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最先推出超短裙的时装品牌之一,并自此名声大震。作为20 世纪60 年代巴黎时装界最富有革命性的人物之一,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继时装女王可可·香奈尔(Coco Chanel) 之后第一位将男装的设计素材大胆的运用于女装的设计师,为女性提供简洁明快的款式,并建立起全新的现代美学观念。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六零年代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理念直到现在已经影响深刻。

“未来主义”:60年代,全世界都惊讶地注视着巨型火箭将人类送上太空,这奇迹般的现实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关注太空和航天技术的热潮,敏感的时装界也似乎突然间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感。对于宇宙的神往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设计主调,由太空、宇航主题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应运而生,它被叫做“未来主义”(Futurism)。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帕克·拉邦纳(Paco Rabanne)等就是时装界“未来主义”潮派的鼻祖。如头盔般的沙宣头,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面料,透明塑胶PVC,贴身的皮革等等都是60年代未来主义的标志。

“伊夫?圣?洛朗与中性服装”:

伊夫·圣·洛朗时装界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第一位倡导女性穿裤子取代裙子的人,第一个倡导女性穿男装的人,第一个聘用黑人模特的设计师,第一个倡导女性在西装内舍弃胸罩。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喇嘛裤、套头毛衣、无袖汗衫、嬉皮装、长统靴全部都是他的发明。他年少成名,20岁就一人掌管Dior,被称为克里斯汀-迪奥二世,不过可能是天妒英才,或者他的才华并不被所有人接受,他被Dior当时的老板用计谋送去军营服役而且受到了精神上的创伤。60年代他康复回来以后就离开Dior自己创建YSL。

1966年,圣·洛朗设计了“烟装”。吸烟装在最初的时候是指上流社会的男士在晚宴结束后,脱下燕尾服坐在吸烟室里抽烟,换上那种黑色轻便装,也叫“烟装”。他在中性风格中加入一些女性化的设计元素,令原本严谨的款式变得时装化,将男女式时装的精华完美结合。以修长的西服、燕尾服、加长的紧身铅笔裤为特点,整体呈i形轮廓,修长纤细,比如一根纤长的香烟,有一种不羁的帅气,又不失女人的妩媚。吸烟装的经典元素有:领结、马甲、铅笔裤、粗跟高跟鞋、金属质感配饰、英伦绅士礼帽、修长收身皮草西服、皮手套、褶皱的长丝巾、长筒马靴等。

“60年代服装对现代服装的影响”:60年代的“年轻风暴”,结束了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流行方式,世界服装的主角开始由成衣来扮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进入21世纪后,时代事象对服饰文化的冲击,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21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从早期的中国文化大行其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东方服饰文化热潮;到世界范围的反战、反恐怖主义情绪高涨,使戎装风格的服饰铺满街头;再到最近世界由于各种疫病的大范围传播,使人们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惧之中,人们渴望回归、渴望平静,导致服装风格的休闲化和复古回归化……种种的社会现象促使了后现代思想的诞生,并对服装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表现形式。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潮的发展才赋予了服装更多的深刻内涵,使时装的发展更具时尚化,服饰风格更具多元化。

这是个复古大行其道的时代。各大时尚品牌从2006年起,就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复古系列,开始玩复古,高腰裙裤,bob头,好像大家都生错了年代。从06年到08年,60年代的风格,连续几季我们都看到它强大的潮流回归。它个性鲜明的无穷魅力,让大师们一次又一次地以它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迷你、印花、PVC 面料、未来感这些潮流物质其实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延伸。

说到底真正影响服饰文化变化的,却只有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的心里变化。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要点

读书笔记 ─关于20世纪60 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 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姓名:李芬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号:14121030130

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 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 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再 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 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 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 开始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这种 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 志。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 人杰奎琳。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 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 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 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 杰奎琳杰奎琳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对抗文化初探

第19卷 第6期Vol.19 No.6 重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2005年6月 Jun.2005 【文化视野】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对抗文化初探3 苏红莲1,刘雪玲2 (11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部,陕西汉中 723003;2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200083) 摘要:青年对抗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繁荣的经济,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 运动,“越战”和“新左”思想是对抗文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消极的嬉皮士文化和积极的青年学生 运动是60年代对抗文化的主要形式。相同的目标,使这两股力量在必要的时候联合起来。他们 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成为牵制美国对越战争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 济的衰退和右倾势力的强大,学生运动和嬉皮士文化都走向衰落。 关键词:青年;对抗文化;嬉皮士;学生运动 中图分类号:C912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924(2005)0620114204 Pr i m ary Explora tion on the Confron ti n g Culture of Am er ican Y outh i n1960s S U Hong2lian1,L I U Xue2ling2, (11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 m ent,Shaanxi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Hanzhong723003,China; 21English School,Shanghai I nternati onal Study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China) Abstract:Youth confr onting culture is a character of American s ociety in1960s.The p ri m ary fact ors f or the appearing of confr onting culture involves p r os per ous economy,the intense black civil right movement,the V ietnam W ar and the Ne w Left thought.The main f or m s of the confr onting culture of1960s are the negative hi ppy culture and the positive young student movement.W ith the same target,the t w o powers united when necessary,made achieve ment with their ef2 forts and became the main restraining f orce in America launching war against V ietna m.However,with the econom ic re2 cessi on and the m ightiness of R ight opportunist tendencies in the late of1960s and early1970s,the student move ment and hi ppy culture faded. Key words:youth;confr onting culture;hi ppy;student move ment 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青年文化特别繁荣的时期。美、英、法、德等国的青年遥相呼应,在艺术表现方式、政治思想、道德、宗教等方面对抗本国的主流传统价值观。美国则是60年代青年对抗文化的“精神家园”。在西海岸的旧金山和东部的纽约,前卫艺术家推动着艺术往流行、通俗方面迈进;嬉皮士追求自我的行为风格成为这个时代典型的时尚;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中心的青年学生运动也在60年代如火如荼。激进的学生组织组建自己的民主组织S DS,借鉴黑人民权运动的静坐、绝食等方式反对学校的冷漠管理、社会不公、技术化社会对大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破坏等。“越战”则成为诸多矛盾的焦点。 随着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衰退,黑人民权法的通过以及通俗艺术被吸纳进主流艺术范畴,对抗文化逐渐衰弱。60年代末,70年代初学生运动首先退出这一波澜壮阔的青年对抗潮流,接着嬉皮士文化也在过度的毒品和性的放纵中走向衰落。 3收稿日期:2004212222,修回日期:2005206222 作者简介:苏红莲(1978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1

60年代服饰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第一章流行是在回归中不断前进的 当今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服饰流行常常是猝不及防地就出现在我们旁边,同时又转瞬即逝,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美,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流行正因为美所以存在。人们千百年来都在追求美,创造美。美的标准不断发生变化,流行随之也不断变化着。“小脚女人”在昨天看来是美的,而今己变得十分丑陋。那是因为人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过往的“流行”变得不再为人们追捧,于是便会有一种新生事物代替旧有的流行,成为新的流行。 第一节服饰流行的历史进程 服饰是时尚产品,它是沿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而同步向前的。服饰本身具有历史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如同洒落在服饰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指引我们找出服饰流行的奥秘。一路伴随时光走来的不只有时代的变革,更有服装风格的不断变化。 18世纪后半叶,由于西方工业化文明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使近代的流行在范围和速度上逐渐向现代化靠拢。到了二战后期,服装的流行特征开始呈现出来,高级时装设计师开始执掌流行的领导权,流行的商业性开始出现,个人品位成了选择服饰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时服饰界真正的流行出现了。这时的服饰受战争影响,相当多设计师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们战后所迸发出的对美、对和平盛世是强烈期待,设计倾向从最初几何形的硬直的女强人式,向柔和的外形变化。 到了现代的社会,流行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模式,成为了工业化社会大量生产到大量消费之间的重要桥梁,流行也不再只有过去那种单一的流行模式,而是显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时流行的主导权也不再是只由高级时装设计师来掌握,而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来决定的。 第二节服饰流行的基本模式 服饰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无数的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它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一种表征作用,不仅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流动、变迁和发展,还反映了同时代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服饰文化的流行传媒不胜枚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在20世纪之前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设计师”。欧美上层社会的服装都是由裁缝们精心制作的,而这些裁缝们并不署名在服装上,他们只是传统的匠人。而称得上是世界上时装设计第一人的就是保罗·波烈 (Paul Poiret)。 20世纪初期,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以及通过有组织的抗议取得投票权的运动正在赢得声势。Poiret的口号“把女性从紧身胸衣的独裁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时装革命的号角,启发了设计家,也启发了女性,使她们对于时装有了全新的看法和主张。 20世纪10年代,女裙有了许多质的变化,紧身胸衣失去了意义,厚重的裙撑也不见了,东方服饰的那种自然、宽松和简洁的美被西方时尚界所借鉴。女装线条趋于直线,传统改变,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尚。 代表作:蹒跚裙,宽松腰身,膝部以下收窄,裙口狭小。 在Poiret设计的服装中,我们总是隐约可以找到古罗马裙袍、日本和服、中国旗袍、阿拉伯长裙、印度纱丽的痕迹,他根据这些异国元素把服装变得宽松、简洁,把衣服的支撑点挪到肩头,开创性的设计了胸罩、单肩睡衣和灯笼裤等服饰。由于对异国情调的钟情和追求戏剧效果,Poiret在1912年设计出了一种极端的裙子,这款裙子下摆很窄,裙长及踝、臀部较宽斜,使着裙者无法迈出三英寸的步履,这就是有名的霍步尔紧口裙(Bobble skirt)。时髦女子不惜用布条绑住自己的腿,以适应这种蹒跚的时尚,尽管这种款式在行走时诸多不便,但由于其造型简洁明快,并恰好适于南美传来的探戈舞步,故风靡一时。 Poiret改变了曲

线统治几百年的欧洲服装,使直线重新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的雏型。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轻便化。此时服装流行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平胸,松腰,束臀的男性化外观。去掉胸腰的刻意强调,而以简单的管线造型来取代,头发被剪短,与男子差不多,裙子越来越短,短致只盖住膝盖,称为“管子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发生了新的改变。妇女直接参加生产和战争,获得了经济积极地主张性别平等,为反抗男权社会,女性们一整天都穿上长裤,裤装的舒适方便使裤装一直流行,女性的裤子第一次成为正式服装部分。人们不再需要那种使身体扭曲变形的紧身衣,开始拒绝那些强调女性特征的设计,而是需要更多的腿部白由。由此便出现了简单单宽松的直筒连衣裙和直筒短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女装的设计主调确立了——适用、简练、朴素、活泼而年轻。女裙进一步缩短,由踝部以上改为至小腿肚处,而且非常宽松。女装廓形直线条,不再收紧腰部也不再夸大臀部。尤其是流行“男孩似的”风格,导致发型也随着减短。 法国女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装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装上,为女装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设计生产了自己的运动装,这种服装以宽松内衣的基本结构为根据演化而成,宽松、简单,并且采用松软的棉质面料,这种宽松服装的设计方式,其实原来是用做女性内衣的,而夏奈尔把它变成外衣,是一个重大突破。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是思想文化转型的探针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1968年5 月的巴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其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次社会运动。上百万的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在国际事务和社会生活中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当时法国思想界的巨擘萨特和福柯,不仅以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思想引导学生,还身体力行地走在运动的前列。这场为期约10 年的学生运动来势汹涌,几乎席卷所有西方国家,但又倏然消逝,整个世界归于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无独有偶,远在东方的中国此时也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运动,学生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两者有很多不同。美国“迷惘一代”的文艺思潮对中国八九十年代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崔健的《一无所有》可以与美国作家克鲁亚克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相呼应:“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这也是那个“以梦为马”、“白衣飘飘”80年代的精神实质) 究竟是什么使得60年代的西方中产阶级学生集体反叛社会,为何又群体回归社会主流?持续多年的学生运动本质是什么?这场学生运动为什么样的思想所指引?它给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怎样的思考和印记?研读历史,照耀未来;研究西方,反思东方。 清教伦理与世俗精神的冲突。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早期,社会的常态是资金与物质的普遍匮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虽充满着血腥与掠夺,但是精打细算、谨慎持家、能吃苦、敢于背井离乡基本上是整个商业社会初期崇尚的精神。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催生了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从而使社会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力。战后突如其来的经济繁荣与物质诱惑,生产大于消费,投资多于购买,使得强调花销、赞美富足、讲究实惠、注重感官和心理满足的享乐主义,“笑贫不笑娼”被“去道德化”,堂而皇之地获得伦理上的合理性,甚至是必要性。这种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使得年轻人,一方面贪图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压抑和束缚,乃至思想的混乱。而学生运动正是两者冲突的发泄口。 本质上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把人性从神性中解脱出来,塑造了伟大的人文精神。但是,随着日益丰裕的物质把感情和欲望、独立思考和判断挤压到小小的角落,“理性”君临天下,成为新的“上帝”。所以,学生们怀着革命嘉年华的喜庆和从未有过的解放感,抱着彻底颠覆现存社会秩序的决心,举着象征革命的红旗和代表无政府主义的黑旗,穿着奇装异服,占领校园,走上街头,向前来阻止的警察的枪口插花。巴黎的学生们甚至模仿巴黎公社的作战方式,高唱国际歌,用石头、广告板搭起不堪一击的街垒,制造着“革命的”浪漫主义氛围。其实质并不是要推翻政府,而是对文化的否定之否定,它要实现的是人性的第二次解放。所以,当五月风暴骤起时,当时的法国总理蓬皮杜就意识到,“受到冲击的不是政府,不是制度,甚至也不是法国,受到冲击的是我们自己的文明”。当年的学生领袖,现在欧洲议会的绿党议员科恩〃邦迪也认为,“这场运动想改变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政府”。 点燃学生运动的思想火焰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批判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古巴格瓦拉的游击战思想,中国的毛泽东

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到80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 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心理学学科形成的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 的学科,到80年代逐步分化,至今其重点关注的问题既有一贯的核心问题,也有一些 热点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管理心理学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对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和实际应用,应首先掌握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和 模型。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泰勒 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 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 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一、管理心理学的早期研究 管理心理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 产效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它 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在早期的工业 社会,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工资福利待 遇是劳方的要求。资方追求效益,劳方期待公平,满足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求。劳资 矛盾的加剧,比如,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关闭工厂甚至流血冲突等,会使得劳资双方

两败俱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解决劳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只有这样,劳资双方的日子都好过。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质生产的需要。当时交战各国的男性青壮年大量应征入伍。工厂由于缺乏熟练工人,除雇佣大量妇女外,还不得不采取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等办法来增加生产。但延长劳动时间,增加了工人的疲劳度,因而还是达不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这就引起了对疲劳的研究。如英国就专门设立了疲劳研究所。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1856—1915)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他在美国伯利恒钢铁厂对工人实行严格管理,并用记件奖励工资激励工人努力生产。他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Taylor,1964),工人按他设计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进行劳动,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1863—1916)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Münsterberg,1913)一书中,芒斯特伯格明确提出,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芒斯特伯格的著作得到莉莲·吉尔布里斯(L. M. Gilbreth,1878—1972)创新思想的补充。在1914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Gilbert,1980)一书中,吉尔布里斯就想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她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把心理学应用到管理方面的另一位重要的早期管理心理学家是沃尔特·斯科特(W. D. Scott,1869—1955),他于1900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写过许多关于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书(Scott,1908),还写了一些关于有效地选拔人才等人事管理实务方面的著作(Scott,196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员选拔上的需要也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各交战国为了有效地使用兵员资源,需要对应征入伍的大量兵员进行甄别和选拔。这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学的人员测评研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有很多心理学家被征召

(完整版)(陈列篇)60年代至今服饰流行趋势

60年代的“嬉皮士 嬉皮文化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嬉皮文化主要宣扬和平,反战,反政府对人权的控制和反对当时中产阶级以金钱为主的价值观.所以嬉皮士们向往过一种没有阶级的,自由的生活,他们喜欢流浪,与当时的主流社会背道而驰.这也许是他们不穿西装不打领带,而要穿休闲服原因吧.当然这种极端的自由主义渐渐演变为后来的吸毒,群居,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最初的政治观点已经名存实亡了。 Just Cavalli Trussardi 就是卡沃利[+] 楚萨迪 意大利狂野性感的时尚潮流先锋。意大利经典与现代感的结合。 Gucci Anna Sui 古奇安娜苏 意大利身份与财富之象征。美国将绚丽的设计发挥到淋漓尽致。

嬉皮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存在于青少年中,也出现在成年人中。他们追求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在服饰、发型等方面标新立异。男的穿花衣服、喇叭裤,有的不穿皮鞋,穿拖鞋;女的穿超短裙、著比基尼泳装;男的留长发,女的剪短发。牛仔裤则是男女皆宜的穿著。有些男人涂口红……。 混搭想穿的衣服,综合想做的事情,就是新嬉皮时代的精髓。 70年代的“朋克”、“街头文化” 朋克起源于七十年代初的英国,最初是一种具有叛逆性音乐风格.这种音乐提倡简单,不刻意雕琢,反对当时 音乐流行化和偶像歌手,体现下层社会的现实等.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主要反对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并宣扬 无政府主义.他们的服装风格来自于他们反主流的精神,他们瞧不起那些每天穿得干净整洁,工作挣钱,买车打高 而夫的人,所以他们"以丑为美",不洗澡,住在破房子里,故意佩戴一般被认为丑的饰物,用破旧的物品.以提醒社会,不是所有人都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你们的价值观 超模Agyness Deyn是机车皮夹克的忠实粉丝。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最典型的朋克装扮是长发、手链、破烂的裤子。那么,这些颓废的元素都被今天的大牌服装设计师“偷”去,成为普通人追捧的流行新元素。比如超大慵懒的风格、不规则的缝线设计、黑色网眼丝袜、皮带上的铆钉、格子超短裙、黑色机车皮夹克。 朋克的特点是,发型奇异比如鸡冠式或者某些部位剃光,头发一般染成刺眼的红色,蓝色,绿色等,要么黑色.黑色的皮衣,皮披风和高帮皮靴,女朋克穿黑色的网眼长统袜或者勾破的黑丝袜.喜欢佩带金属饰物,如金属项链,大的夸张的戒指,背军用包,皮衣上很多金属拉链等.还有,他们看起来总是邋遢懒散 红格子的造型,给整套服装增加了活力,豹纹其实是前几年的流行,而各色豹纹的混搭,使朋克生动了起来。而女士松糕靴是个亮点。白色高筒靴使整体风格更加fashion。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 读书笔记 ─关于20世纪60 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 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姓名:李芬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号:14121030130

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 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 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再 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 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 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 开始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这种 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 志。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 人杰奎琳。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 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 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 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 杰奎琳杰奎琳

20世纪60年代西方偶像引领的流行风尚-4页word资料

20世纪60年代西方偶像引领的流行风尚20世纪60年代是动荡的年代,是一个反传统、反文化的时代,过去所有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都被质疑、被抛弃,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渴望和平,在思想、文化背景上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流行完美太太和反潮流思想。这一时期的时代偶像Jacqueline和Twiggy分别代表了标准的审美与反叛的审美,凭借自身的品位征服了世界,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1杰奎琳?肯尼迪 2001年的《时代》周刊报道说:虽然赫本更可人,温莎公爵夫人更铺张,但杰奎琳却定义了现代时尚,在60年代没有人对时尚世界有着像她一样对时尚的巨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这时期最突出的偶像,首推美国第一夫人Jacqueline Kennedy(杰奎琳?肯尼迪),她的着装品位一直为大众津津乐道。这个美丽且有极高鉴赏力的女人,不仅使美国所有的第一夫人都相形见绌,也让她成为蒂芙尼最为恭敬的座上客,并被当时世界所有顶尖时尚杂志争相报道。每当我们看到梳着外翻短发、穿着款式简练但面料精良的套装裙并带着一副硕大的乌蝇墨镜的女子优雅地从私人飞机上款款而下时,“Jackie.O”的名字就会跃入我们的脑海。 20世纪6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嬉皮盛行的年代,破衣烂鞋的嬉皮风貌把传统的绅士淑女形象挤兑得一无是处,但对杰奎琳而言却是个例外。当时其他上层妇女普遍穿金戴银,而杰奎琳只是选择穿简单的棉织服装,简简单单的淡雅色彩,从来不穿那些大红大紫的颜色,反而有一

种脱俗面貌。她所使用的淡粉红色成为了1962年的流行色。为了突出自己秀丽的脖子,她的衣领设计处理也总是很简单,她喜欢使用三串珍珠项链,也成为当时的流行风尚。杰奎琳的衣服袖子是仅仅长及小臂的3/4长度,再搭配上长手套。 杰奎琳意识到自己对时尚的影响力时,她开始了著名的“霓裳外交”,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会以最优雅的形象出现,哪怕是在1962年她出访印度骑上一头大象时,她仍然穿着丝质的浅黄色蓬蓬裙。在她之前,美国第一夫人历来只选择美国本土设计师的服装,但杰奎琳出访法国时,既穿美国设计师奥雷格?卡西尼设计的服装,也穿法国设计师纪梵希设计的服装,这无疑深得法国入欢心。 1963年11月2日杰奎琳的丈夫――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了,杰奎琳身上粉红的夏奈尔外套上浸染了鲜红的血渍,这使她的生命充满了失望。1968年杰奎琳下嫁希腊船王0nassls(奥纳西斯)之后,穿着上更加率性随意,她甚至穿迷你裙,突出一对修长的腿。她开始把自己晒得像个地中海贵妇,穿紧身裤、吊带T恤、拖鞋、大太阳镜、马尾发型,并且用希腊船王的钱为自己购买大量的珠宝和时装。此时杰奎琳的形象已渐渐远离了肯尼迪时代的优雅高贵,开始向更加奢华的休闲风格渐变。她用围巾包裹自己的秀发,配上短袖黑色线衫和笔挺收型长裤,加上做工考究的船鞋和手拎包,乘坐豪华游艇和私人飞机游走于各大party之间,这种生活尽管惹人非议,但还是让全世界的女性竞相效仿,日本人甚至发明了“JET―SET”这个词来形容她的风格,或者说定义了她的阶级。由此可见这位第一夫人对时尚非同凡响的影响力。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读书笔记 ─关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以及对后世的影 响

:芬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号:14121030130 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 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 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再 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 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 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开始

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这种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志。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 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 学生运动;造反;20 世纪60 年代 [摘要] 20 世纪60 年代在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它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这次新型的群众运动是在世界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重大事件,具有不同于以往革命群众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伏彼起的学生造反运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历史上前所未闻,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左翼运动的高峰。这次学生运动对于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的制度,作了尖锐的批判,震动了西方社会。它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流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方各国,以1968 年为中心的这场西方学生运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不同的政治派别对它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密特朗认为,“五月事件”不可能导致一次革命“, 环境还没有帮助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走到一

起来”[1 ] (p70) 。雷吉斯·德布雷认为:“1968 年5 月是新资产阶级社会的摇篮。”[2 ]格卢克斯曼评论说:“‘五月运动’揭示了一种全国范围的危机折磨着法兰西:它不是革命本身,而是一种使它成为可能的形势。”“‘五月运动’通过暴力和言辞在两个方面唤醒了社会。”[3 ]霍布斯鲍姆称:“60 年代末学生的反抗运动,是旧式世界革命的最后欢呼。”[4 ] (p665) 而沃勒斯坦则高度评价说,1968 年是世界体系内发生的一场革命,它“是我们现代世界体系历史上最伟大的形成性的事件, 是一 种我们称之为分水岭的事件”[5 ] (p65) 。哈贝尔马斯则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原则的 造反。”[6 ] (p21) 国外研究60 年代学生运动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晚近 我和一位在德国的朋友稍加收罗,就找到了一百七八十种参考书。实际出版的相关研究著作恐怕不下于此数目的数倍。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却很少有认真的研究著作。原因是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的政治和学术走向影响到学者的视野。一代中国学人将注意力倾注于呼唤政治改革和改良,对西方世界的兴趣转到资产阶级主流社会,对西方思潮的介绍则偏重于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而对左翼思潮和左派运动的关注锐减。本文基于对法国、美国、联邦德国和英国60 年代学生运动的研究,对这次运动的若干形态特点作一探讨,藉以说明这次运动的特殊历史地位。

12 20世纪60年代美国诞生极限运动的社会背景_叶萌

!" #$$%&%体育文化导刊 “这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体育战线的第一个标兵,我们还要培养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标兵”。会后,贺老总让李梦华等陪 着一起到国家乒乓队宣讲了毛泽东的批示。很快,徐寅生的讲话以《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为题,在《人民日报》《体育报》等发表,引起全国很大震动和反响。这次围绕徐寅生讲话产生的反响,李梦华经历了全过程。伟人敏锐的思维,深遂的思想,远大的目光,让李梦华深深地认识到,做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敏锐,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生事物,而其前提是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为一个领导,看问题必须辩正,决不能只看表面,不看内容,只看现状,不看实质。贺老总的“看一篇稿子是不是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一定看它引没有引原话”,使李梦华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尤其是毛泽东说“讲的是打球,我们要从他那里学习的是理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让李梦华感受到千军万马力量的鼓舞,切身感到一个体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从此,李梦华像变了一个人。他更加注意学习提高自己,更加注意调查研究。他给自己规定每周必须至少有’天下队, 每次不少于#小时。李梦华当时的秘书张一沛说:“他下去不 像有些领导兴师动众,前呼后拥,他只给秘书打个招呼,就只 身走了。到了训练场馆,也是悄悄地坐在角落里,认真的看着, 不时还在小本上做记录。他要求每个队每月都要有总结,每个 队每个教练都要写体会。而对这些总结、体会,他都要亲自看, 重要的、有价值的部分总要用红笔画出来”。李梦华默默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默默地提高自己,从群众中默默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后来成功地成为中国体育部门的最高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待续)参考文献: *&荣高棠: 《当代中国体育》#&谢武申, 王鼎华:《共和国体育元勋》"&徐寅生:《我与乒乓球》’&邱钟惠: 《笑对人生》(作者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在极限运动的起源问题上,不同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表述,但基本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极限运动诞生在#$世纪%$ 年代的美国。关于“%$年代”,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它并非是完全按照时间的纪年划分,历史含义上的“%$年代”始于+$年代末,以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为起点,止于!$年代初,以“黄金时代”终结、各种社会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标志,在西方有 “漫长的%$年代”(,-./0123140) !之说。北京体育大学的曹建民、张健指出“极限运动最早兴起于 #$世纪%$年代美国的一些社区” " 。这是对极限运动诞生的表述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基于此观点,对#$世纪%$年代美国社会和文化上的背景做一分析。 一、哲学背景 现代文明有三个本质特征,即“经济领域中的工业化,政 治领域中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理性化”。#以理性化为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明从产生之初就展示出史无前例的巨大推动力,将人类引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现代社会。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期资本主义经营管理越来越严格,工作被分解为按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围绕专业和科层组织建立的轴心结构形成了一个官僚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个人要接受“角色要求”的调节,人成了物,成了最大限度谋求利润的工具,个人消失在他的功能之中。整个社会正如马尔库赛所言“以科学技术为轴心的现代文明并没有能从肉体和精 神上解放人类,只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 $#$世纪%$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辉煌的时代,但也正在步入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弊端突显的时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丹尼尔?贝尔认为的“后工业社会”、马尔库塞认为的“消费社会”和鲍德里亚称之为的“后现代社会”。享乐主义在西方青年中逐渐蔓延扩大,人文主义理性丢失,整个社会被工具理性异化成 了希腊传说中的“达玛斯提斯之床”,% 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别无选择地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成了“单向度社 会”中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5%’)。面对人的这一处境,后现代主义继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口号之后,福柯提出“人 已死了”,主体消失了。这为美国后工业社会中人对自身个性化发展和自由的渴求埋下了伏笔。 摘要:极限运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世纪%$年代的美国,在它诞生的背后,有着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文章 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哲学背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突显的文化背景、特殊的人口背景、特有的种族运动背景以及合适的经济发展背景等多个角度解释了极限运动在#$世纪%$年代美国诞生的原因。 关键词:#$世纪%$年代;美国;极限运动;社会背景#$#$世纪世纪%$%$年代美国诞生年代美国诞生极限运动的社会背景 极限运动的社会背景叶 萌 郑浩然

女装服装风格大全

具体风格包括:瑞丽、嘻皮、百搭、淑女、韩版、民族、欧美、学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园、朋克、OL、洛丽塔、街头、简约、波西米亚等18种。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612341.html, 1、瑞丽风格: 瑞丽是一本时装杂志,它一个月有三本是关于服装的。有“可爱先锋”,主要受众群是学生MM;“伊人风尚”主要受众群是年轻白领;而“服饰美容”大家都可以看。但总体说来,瑞丽的主要风格还是以甜美优雅深入人心。看它们的专属模特桥本丽香就是最好的诠释。 2、嘻皮风格: 嬉皮士(英语Hippie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xxx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新嬉皮主义”风尚延续,多种元素的混合搭配特点:从细节上看,繁复的印花、圆形的口袋、细致的腰部缝合线、粗糙的毛边、珠宝的配饰等,都将成为个性化穿着的表达方式;从颜色上看,暖色调里的红色、黄色和橘色,冷色调里的绿色和蓝色都将大热;从款式上看,为了展示身体曲线的美感,女式紧身服采用轻薄又易于穿着的面料;而男式衬衫甚至外套广受异域风情的影响,把夏威夷海滩风情穿进办公室也不奇怪。 3、百搭风格: 百搭,一般为单品,可以搭配各类衣服, 很实用的单件服饰,与其他款式、颜色的服饰均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一般都是比较基本的、经典的样式或颜色。如纯色系服装,牛仔裤等。 4、淑女风格: 自然清新、优雅宜人是淑女风格的概括。蕾丝与褶边是柔美新淑女风格的两大时尚标志. 5、韩版风格: 韩装舍弃了简单的色调堆砌,而是通过特别的明暗对比来彰显品位。服装的设计者通过面料的质感与对比,加上款式的丰富变化来强调冲击力,那种浓艳的、繁复的、表面的东西被精致的、甚至有点羞涩的展现取而代之,简洁得连口袋都省了的长裤、不规则的衣裙下摆、极具风情的褶褶花边都在表白它的美丽与流行。 最典型的韩装就是那种淡淡的纯度很高的色彩;面料精当,面料更多喜欢用棉,锦等

20世纪60年代欧美摇滚乐及精神

内容提要 亚文化作为一种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文化概念,本身就有对主文化的解构与对立,而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摇滚乐以及那些著名的摇滚英雄仿佛从一出世就连带着反抗的基因。所以如果要真正深入探究摇滚乐的历史及其精神内核的话,摇滚乐的反抗精神就是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与落脚点,而这一研究的最佳载体就是摇滚的童年历史,即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与嬉皮文化。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认为所谓的“摇滚精神”只是一种虚无的文化建构、情感投射,或者是文化霸权主义的阴谋。 【关键词】摇滚乐嬉皮士亚文化反抗 前言 摇滚乐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起源于美国黑人南方布鲁斯音乐,融合白人民谣与乡村音乐等,形成一种节奏强烈、音节简单、声音巨大、歌词粗糙的新音乐形式,并迅速跨越种族界限在青年中间飞速传播,在60年代蔚然成风。而此时一群奉行波西米亚主义的青年发起的反战、性解放、无政府运动正好通过摇滚乐这一渠道发泄了自己的力比多和政治诉求。直至60年代末,雅皮们抱着棺木在海特街上象征性地为嬉皮士送了终,这一伟大的时代及运动算是画上了一个淡淡的句号。可以说六十年代是摇滚乐的童年,而根据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起绝对重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个人所有表现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所以我认为摇滚乐原始的精神和信仰全部蕴藏在60年代之中。我们对于摇滚乐的种种误解与错觉也许也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对六十年代的历史及人物进行深入和全面了解。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最初到底是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回到狂飙的六十年代去问一问扭着骨盆的埃尔维斯?普莱斯利,问一问带着圆框眼镜的约翰?列侬,问一问点燃吉他的吉米?亨德里克斯,问一问躺在浴缸里的吉姆?莫里森…… 一、摇滚乐与“反叛精神”的关系 著名乐评人、亚文化研究者颜峻在《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一书中的自序中曾说:“我对别人好的主要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好友很多方法,因人而异。我还在学习中。如果我不够好,在你对世界的负面情绪中增添了砝码,请一定原谅,并且,请继续让自己变得更干净、更勇敢,争取多影响我。”看似谦和低调的陈述,里面却极尽辛辣的暗讽和戏谑。的确,摇滚乐的世界里从来不是干净的,你可以想象一个整天酗酒抽大麻且牛仔裤几年都不洗的壮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齐腰长发的吗?诚然,摇滚乐也不一定是勇敢的,虽然大多数摇滚乐手的形象和音乐都充满了阳刚气,但是被认为是嬉皮士运动代表人物的约翰?列侬在面对激进的嬉皮士时却是这样说的:“因为那些激进派嬉皮实在让我恶心透了,不管他们是谁,跟我好像就是过不去。不管在街上还是在哪里,在电话上,或者想吸引我的注意,好像我欠他们什么一样。操,我又不是他们的爸妈,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扛着去他妈的和平符号跑来我家门口,然后在房子周围游行之类的,就像以前的披头士迷。他们幻象只要留长发就代表着觉醒,那就是我觉得恶心的地方。我被他们吓坏了,一大帮神经兮兮的狂热分子走来走去,还扛着去他妈的和平符号。”The Who乐团一次在台上演唱的时候,六十年代最出名的一个大左派霍夫曼上了台,呼吁大家为刚被抓起来的“白豹党”领袖声援抗议。可是,乐团吉他手彼得?汤申德却用吉它把他撞到一边。就当时来说,搞摇滚的尽量要和搞革命的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摇滚乐的确反叛,但这种反叛始终只是精神和意识上的,摇滚乐从来没有真正举起过机枪,相反“花童”们高唱“做爱,不作战”。那么摇滚乐的反抗精神在到底如何变现呢?我觉得就是对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冷漠和蔑视以及行为表现出来的对现代文明生活的逃遁,这种反抗看似消极,但是却是真实和彻底的反抗,是思想与灵魂的反抗。著名的作家、乐评人郝舫在他的著名的《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