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简述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思维科学,狭义的科学则指自然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基本特征

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而且要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科学能够预见目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自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对事实的解释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本身是按照一定的理论预期进行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它试图告诉人们世界是怎么样的。但由于人类认识本身的局限性,这种探索结果可能会出错.

5、科学的系统性。作为科学知识要求知识体系在逻辑上的自洽性以及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一致性。

6、科学的主体际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的、普遍的,能够被不同的认识主体所重复和理解,能够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即科学的主体际性

2、什么是科学技术一体化?

科学的技术化:重大的科学研究完全离不开先进、复杂的技术手段,离不开各类技术人员的合作;科学研究工作本身日益具有工程技术特点。

技术的科学化:传统技术因新科学理论基础而推陈出新,当代重大科学技术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开发出

第二章

1、简述自然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就失去了其作为独立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系统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出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简单之和的特点。是系统最为鲜明、最为基本的特征。

(2)开放性:系统具有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只有开放,不断从环境吸收负熵,并使所吸取的负熵的绝对值大于系统自发产生的绝对值,系统才可能保持稳定,得以进化和发展。(3)层次性:较低层次系统参与构成较高层次的系统,逐渐构成等级结构,其中参与构成新系统的系统可称为下层系统,而被构成的新系统可称为上层系统。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普遍存在涨落现象,系统客观上存在着新旧结构更替的可能

涨落,即刻画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瞬时值对平均值的起伏。

2、什么是自组织?其条件和根据有哪些?

自组织:指在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在开放的背景下,外部提供一定的条件,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形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和现象.

自组织一般包含三类过程:

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

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

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

自组织的条件:

(1)开放系统科学家普利高津,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2)远离平衡态。只有非平衡状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自然演化的内在机制,具有相干性的耦合,使各要素间产生相干效应与协调动作,从而导致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和新质的出现。

(4)正反馈放大作用。自然系统进入自组织,必须存在一个反馈通道,可以通过正反馈的方式放大系统的某种波动或起伏,从而产生新质,加速系统的自组织。

(5)涨落。所谓涨落,使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对宏观状态产生的微小偏离。

3、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天地人和,物我为一。”人,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整个自然界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繁衍。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人的自我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为环境的友好、自然的和谐作出更多的努力。

一是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调整和改造不利于环保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加强环境伦理、环境文化宣传,培育环境友好的理念。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无论是研制、引进节能技术,还是治理环境污染,都需要投入,早投入事半功倍,晚投入花费翻倍。要加大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的投入;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是要有制度作保障。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能够使资源、环境、发展保持协调前进。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还应当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

四是要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近年来,资源环境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逐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人负责”的监管体制。要提高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和案件,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章

1、为什么说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A、实践:

1、近代科学(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科学始于观察”。亚里士多德:提出过“归纳-演绎的研究顺序”;牛顿:总结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向”;均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经验材料,即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

2、现代科学(20世纪以来):“科学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回答的是现实的科学工作者从哪里开始研究,是从问题开始还是从观察开始?它不是回答人的科学认识从哪里开始的问题;“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着眼于回答人的认识来源问题。

进行科学观察,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等先行问题,这些先行问题的确定,取决于科学家要研究什么问题。培根:“跛足而不迷路者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科学研究本身的探索性所决定的:

(1)基础研究是为了解决对新的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的探索问题;

(2)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解决生产中带有方向性或共同性的生产技术问题;

(3)开发研究是为了解决如何把应用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产品或工艺的改进和研制问题。

B、理论分析:

(1)内涵:事物的矛盾,那里有未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数学家希尔伯特(1863-194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问题已经包含假说,它已经事先假定了问题的解决范围,问题的求解方向。

如弗莱明提出的问题:葡萄球菌是不是被它周围的绿霉具有的某种作用致死?预示了一个研究方向,即葡萄球菌被致死的原因,他正是在这一假定的指引下从事研究并获得成功。

(2)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①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观察和实验总是要从一定的研究课题出发,不可能是盲目进行的。

②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矛盾和焦点。数学和逻辑学中最典型的问题即“悖论”,无力学中最典型的问题有如“佯谬”。科学中的“悖论”、“佯谬”是典型形式。如伽俐略通过一系列假设和严密的逻辑推导,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动力学理论中的悖论,结果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2、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确定科研选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问题的提出不是孤立的,它蕴涵着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和求解的应答域

获取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进行思维加工: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实践检验论证:科学观察、科学实验

建立理论体系:类比法与移植法

3、简述科学抽象的内涵及基本步骤。

所谓科学抽象,是指人们在理性思维中,对同类科学事实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科学抽象的具体步骤

科学抽象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关于科学抽象的步骤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思维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治学方法问题。

基本步骤:

(1)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细胞,从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内涵于其中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2)作出科学判断:对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作出关于对象极其属性的肯定或否定的断定。

(3)进行科学推理: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科学判断中,通过归纳、演绎或类比等方法,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4、何谓公理?简述公理设置和选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构造一公理化体系时,公理的设置和选取应符合三大条件

①无矛盾性:要使整个理论体系满足协调性和相容性,只要从该公理体系出发,不论推论到多远,都不应但出现命题A和“非A”同时成立的情况。

②独立性:在任何一个公理体系内部,每个公理都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不应当出现一个公理可以被其他公理推导出来的情况,即要求一个公理体系中公理的数目应降到最低程度。

③完备性:一个公理体系的对象不能随意扩展,而是应当已经组成最广义的集合,任何新的元素都是不必要的。

第四章

1、何谓创新型国家?中国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当前,创新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也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历史时期的我国而言,自主创新更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摆脱资源瓶颈性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要依靠自主创新,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自主创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更要依靠自主创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制定和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长三角”、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加强自主创新的宏观调控和统筹部署。

第二,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

研究制定出台软件、集成电路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生物产业政策,实现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重点领域行业产业政策,促进利用先进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加快推进落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办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第三,制定中长期科技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国家制定有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实施细则;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实施细则,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四,加强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建设。国家将启动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体系,继续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

第五,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将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三是要加快推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投资担保等多种投融资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第六,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启动高技术产业工程,组织实施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积极推进核电、高速铁路装备研制;进一步建设一批包括IT制造、软件、生物产业和航空等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发展合理布局。

第七,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鼓励跨国高技术企业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融入世界产业与科技体系,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面向未来,我们要努力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机遇,同时有效应对在此进程中的各项挑战。要坚持和平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协调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五章

1、简述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R.K.默顿(R.K.Merton)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规范。

答:科学规范,四种制度上必需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

普遍主义,是关于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界的准入资格的规范。

公有主义规范有两重含义,其一,它要求把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无偿地交流和使用,反对把科学知识作为创造者的私有财产,要求科学家承认和尊重同行的知识产权。一个科学家的“知识产权”通过发表其成果而确立,对于这样的“知识产权”其他科学家应予以承认和尊重,即在无偿利用这一成果的同时应该注明其来源。

非谋利性,这一规范涉及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的制度性控制,它要求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工作,要求科学家,以科学本身为目的,“为科学而科学”,“只问真伪、不计利害”。反对利用科学谋取个人利益,也不以服务他人和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

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它既是方法论的要求,也是制度上的要求。科学中的“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根植于西方源远流长的怀疑主义哲学传统。作为科学的一个制度性规范,“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有两层含义:其一,“质疑和审查”,它与哲学上的怀疑论、个人的怀疑精神是相通的,但又有本质区别,主张依据经验和逻辑,对现存的信念和权威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其二,这种怀疑和批判是“有组织的”,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而不仅是个人行为。

2、简述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与民主变革

a科学的理性与民主精神体现

文化学意义上的民主在当代的三层含义:对国家,是一种治理形式;对某种组织或共同体,是一种决策方式;对个人,是一种工作或生活作风。科学在哲学层面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在社会层面体现为一种民主精神。

b科学技术与民主

科学精神对民主内在气质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为民主政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不能保证民主必然实现。

(2).科学技术与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种博弈规则,是人们创造用于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科技属于生产力范畴,制度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技术的变迁导致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需要,就会促使制度变迁。

(3).科学技术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动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直接作用于国际经济而间接作用于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的较量,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科技发展导致国际政治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

科技使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3、试比较影响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两大倾向——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1)悲观主义

指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又称反技术主义。它是技术否定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怀疑、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主张技术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尽管这个定义有以偏盖全之嫌、值得进一步商榷。当然,从现在的角度考虑,一些科学悲观论者,还有一些持有其他观点的人,如西方某些极端环境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科学的某些研究者有技术悲观主义的倾向,但是,科学的巨大负效应可以说还没有出现。自卢梭以后,对技术的批判就不曾停止过,而且技术越发展,对技术的批判和指责越强烈。因为“技术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于人类历史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

(2)乐观主义

实际上就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本质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圣神化,认为技术的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主要认为是指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不仅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而且还能解决经济危机、失业、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战争等问题,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托夫勒、贝尔等人就持这种观点。“技术万能论”则是技术乐观主义的极端表现。

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推动社会制度的转换。但不能否认的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就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来拓展未来的发展之途,而不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的前途对立起来,不被科学技术

的负面影响所累。

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两种观点都是以历史为依据,却显示一定的片面性。科学技术的价值总是两面的,既能造福社会,也会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并非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人类如何去运用。现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这种双重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真正造福人类的利器。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精讲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 尊敬的领导,您好! 为全面了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现开展调研。您是我们了解培养现状的重要对象,您提供的信息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要,请帮助我们认真填写本问卷。此次调研结果将只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与配合! 填写说明:请在您认为符合的选项上打“√”或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每题限选一项。学校管理人员指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主管校领导、主要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建议各类管理人员至少填写一份。至少共三份。学校管理人员填写一、二、三部分。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各填写一份所在专业学位点的情况,请填写一、二、四、五部分。您也可通过二维码扫描答题,赢取百元手机话费! 调研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4年11月 咨询电子邮箱:buaazhangle@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2787314.html, 一、基本信息 1.您所在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 2.您的职称是 (1)教授(正高级) (2)副教授(副高级) (3)讲师(中级) (4)其他 3. 您的学位是 (1)博士 (2)硕士 (3)学士 (4)其他 4. 您的年龄 (1)30岁以下 (2)31-45岁 (3)46-55岁 (4)55岁以上 5. 您是否指导研究生 (1) 否 (2)学术型学位研究生 (3)专业学位研究生 (4)两类均指导 6. 您是贵校专业学位的 (1)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校领导 (2)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人 (3)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具体管理人员 (4)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 7. 您是否是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成员或专家 (1)是,您所担任成员的专业学位名称____________ (2)否 8.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理论性,没有实践 (2)理论性很强,略有实践性 (3)理论与实践并重 (4)实践性很强,略有理论性 (5)特别偏向实践,没有理论知识 9.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知识性,没有技能 (2)知识性很强,略有技能 (3)知识与技能并重 (4)技能性很强,略有知识性 (5)特别偏向技能,没有知识性 10.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学术性,没有应用性 (2)学术性很强,略有应用性 (3)学术与应用并重 (4)应用性很强,略有学术性 (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 (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硕士研究生的种类及区别

硕士研究生的种类及区别 硕士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考研和在职研的区别详细解答:【普通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 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今年年初,又新增了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 个专业学位。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 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 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地大研发〔2017〕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一种突出应用性、职业化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其区别于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二章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超过最长修业年限者且未达到结业要求的,将按照《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超过基本修业年限而未达到最长学习年限者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第四条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具体授课方式及时间安排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第三章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第五条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六条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进行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七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基本改革方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八条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部分。 第九条各专业学位点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并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与专业实践报告范文汇编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与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汇编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申请书案例库名称:专业学位点名称:所属单位:项目责任人:申请日期:研究生院20**年制申报须知1.申报者必须认真阅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管理办法》、《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并按专项通知的要求申报。 2.申报者打字完整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由单位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交所在学院(中心)评审后集中上报(其他部门直接报研究生院)。 3.本表封面上“年度、编号”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制填写。 4.案例库名称:专业学位点名称+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案例库。 5.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表格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 6.申请书及证明材料必须同时上报电子版。申报人提交电子文档时,请务必将所有文档置于一个文件夹中并按“学院-姓名”命名。 7.本项目按专业学位点开展项目建设,每个学位点立项1项。为规范经费使用,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共同审批开支,如项目负责人同时为该学位点负责人,则由项目负责人与学位点所在学院分管领导共同审批开支。下页余下全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基本要求一、案例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1.标题及关键词;标题要点明案例的组织背景(企事业单位名称)和案例的主题、关键问题和焦点。选题要能够反映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经营、管理或法律问题。关键词3-5个。 2.首页注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案例版权,案例真实性(注明是否经掩饰处理等; 3.内容提要;要求: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 4.主体部分(1)引言/开头;要求:简要说明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 (2)相关背景介绍;要求:详尽说明案例所在行业、公司、主要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 (3)主题内容: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二级标题。 (4)结尾;要求:根据需要,写法有所不同,比较通行的写法有三种: 一是对主体部分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 5.脚注,附件(图表、附录等);说明: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编号,设标题(中英文)。 二、案例使用说明的基本结构1.教学目的与用途:适用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 2.启发思考题:提示学员思考方向,10—15题为宜; 3.分析思路: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

附件1: 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的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相关说明 校外实践研究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践研究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确保校外实践研究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校外实践研究保障 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教学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校外实践研究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基地。 二、校外实践研究时间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校外实践研究,具体时间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执行。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校外实践研究阶段。 三、校外实践研究内容 校外实践研究的具体内容由各领域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培养计划制订。 校外实践研究可以采取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校外实践研究可采

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⑴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⑵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⑶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末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简称“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研究生应将“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及时报所在学院,各单位要及时做好汇总审核工作。 四、校外实践研究考核 我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教学环节考核采用学分制,计算总学分为6学分。该成绩由平时成绩、中期检查成绩、总结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不低于20%、中期检查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20%、总结报告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60%。此项成绩在60分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6学分,低于60分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研究,应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日记》。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初必须参加中期检查,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校外实践研究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二、简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以及学术观点?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 (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十九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科学为哲学提供资料和依据; 3、《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 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 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4:51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大研字[2008]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专业学位成立相应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和协调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

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等。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协调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的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同时抓好学风建设。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每年4-6月到相关学院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各学院须于7月10日前将新生入学注册情况报研究生院,并认真做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应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专业学位新生。 第八条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10月必须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各学院应在每年10月底将

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基本要求

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基本要求 教学案例分案例正文和案例使用说明两部分,分别要求如下: 一、案例正文 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为: 1.标题:以不带暗示性的中性标题为宜(例:企事业名/企事业名+主题);要求:提供企事业真实名称,如需隐去,另附说明。选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某地区、某行业或更大范围的经营、管理或技术等问题。 2.首页注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案例版权,案例真实性等; 3.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要求: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引言/开头—开门见山/点题; 要求:点明时间、地点、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相关背景介绍; 要求:行业、公司、主要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 6.主题内容: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 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二级标题(1(正文一级标题); 1.1(正文二级标题)……,1.2……) 7.结尾; 要求:根据需要,写法有所不同,比较通行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 8.脚注,附件(图表、附录等); 说明: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编号,设标题(中英文)。 9.(英文)案例名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与中文内容提要相对应),关键词。要求:英文摘要150-200个英文单词,题目和摘要符合科技英文书写规范。

二、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地方院校应根据地方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端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以促进有效管理。 标签:地方院校;研究生管理;特点;对策 1.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生源结构复杂,主体差异性大[1]。由于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总体控制,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总体偏小,每年招生人数有限,但研究生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一是年龄层次跨度大,年龄范围在20到40不等。二是专业背景不一,有入学前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也有跨专业录取的,他们主要来源于招生时的调剂,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三是来源不一,有从重点大学过来自愿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才生,有从事中等教育的老师,也有本校在职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思想、思维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差别较大,管理也不能一刀切。 (2)学习方式不一,凝聚力不够。研究生除了集中学习理论课外,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由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学习时间、地点上非常分散,因而研究生整体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很多时间与学院安排的其他活动相冲突,工作上难以协同,组织集体活动比较困难。这种学习、工作模式,很容易使研究生的组织纪律性放松,集体观念淡化,团队意识薄弱,这些问题的出现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科研条件有限,成果不突出。地方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有所不同,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氛围、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等诸多条件有限,加之研究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差,消极等待毕业现象严重。 2.提高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对策 (1)重视思想教育,树立正确导向。一是倡导自主教育,注重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2]。采用集中学习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班主任、班干部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开展心得交流,力争每人都容入研究生团队这个大家庭。三是拓展导师教育。导师是第一责任人,他不仅在学术和专业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还应该承担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强化专业学习,拓深业务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相对较短,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一整套的培养方案,设计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强调抓质量、重创新;其次是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活动的展开,要积极主动联系基层单位或调查对象,与他们进行紧密的合作,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有效;最后,鼓励研究生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校除了鼓励研究生参加较高层次的本专业相关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doc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填写

内蒙古医科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年级 学号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二级培养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关于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规定为贯彻内蒙古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及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原则 1、各专业必须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研究生的个人情况及特点制订个人的培养计划。 2、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要立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这一基本点,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达到基础宽厚、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和适应性强的要求。 3、根据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二、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见表内) 2、主要研究内容或病例分析报告内容(依据内蒙古医学院发[2005]166号《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与实施要求(试行)》文件规定执行)。 3、课程设置(详见表内,并依据当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览表选课)。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能力训练为主,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第一导师所在科室完成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三、其他 1、培养计划由导师、指导小组与研究生共同制订;于入学后一周内将填写完整,经导师、教研室(科室)签署意见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式四份交所属二级培养单位。二级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留存三份备案(研究生毕业时随同其他材料上交研究生学院二份、培养单位存档一份),一份返还研究生本人(导师及教研室所需由研究生提供复印件)。 2、在制订培养计划时除遵循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和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外,还应留有余地,以便在执行中有可能进行调整,但一般不应做大的更改,若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时要按有关规定办理。 3、本表要求用宋体四号字填写,如内容较多可改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要求用A4打印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整齐后上交所属培养单位。表内格式不允许改动。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的区别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 | 设置 搜索答案 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考研 添加到搜藏 已解决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哪个好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3-18 10:54 听一些朋友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没学术型研究生好。我想考翻译硕士,但不想考二外,看了下招生简章,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不需要看二外,但是学术型的要考。所以很想弄清楚两者有什么区别。希望详细说明,谢谢! 提问者:yscohappy - 二级 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学术型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学术型研究生: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性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学习某种专业,有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风景园林、军事、建筑学、兽医、临床医学、会计、口腔医学、农业推广、体育(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除项目管理方向)。 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硕士,另一类是专业硕士。很多学子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针对他们对这两类教育培养方式的概念模糊,相关专家对此做出解释。 普通硕士授予学术型学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其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简称“统考”(考试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南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基本要求

南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基本要求 教学案例分案例正文和案例使用说明两部分,分别要求如下: 一、案例正文 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为: 1.标题:以不带暗示性的中性标题为宜(例:企事业名/企事业名+主题);要求:提供企事业真实名称,如需隐去,另附说明。选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某地区、某行业或更大范围的经营、管理或技术等问题。 2.首页注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案例版权,案例真实性等; 3.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要求: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引言/开头—开门见山/点题; 要求:点明时间、地点、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相关背景介绍; 要求:行业、公司、主要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 6.主题内容: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 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二级标题(1(正文一级标题); 1.1(正文二级标题)……,1.2……) 7.结尾; 要求:根据需要,写法有所不同,比较通行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 8.脚注,附件(图表、附录等);

说明: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编号,设标题(中英文)。 9.(英文)案例名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与中文内容提要相对应),关键词。要求:英文摘要150-200个英文单词,题目和摘要符合科技英文书写规范。 二、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