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紫绀型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

紫绀型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

紫绀型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
紫绀型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

1.预冲液和红细胞比容。采用乳酸林格氏液、人工胶体液、悬浮红

细胞、人血白蛋白、5%碳酸氢钠、20%甘露醇、6-氨基己酸、5%氯化钙、10%氯化钾、25%硫酸镁、肝素、甲基强的松龙等。一般紫绀型患者的红细胞比容较高,但是临床上可遇见紫绀并不明显的患者,这大都是同时存在贫血的缘故,在纠正贫血后紫绀便显现出来。红细胞比容高是患者机体在生存过程中自发的代偿。建立体外循环时需要一定程度的血液稀释,但和非紫绀型先心病不同,保持较高的红细胞比容有利于组织,尤其是保证脑部的氧供。最近的美国体外循环会议上有专家提出新的界限,即根治手术停机时的红细胞比容达到40%,姑息手术达到50%为宜[4]。使用人工胶体和人血白蛋白调整血浆渗透压≥15MMHG,能够降低肺水肿的发生。

2.氧的管理。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2819099.html,HD)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仍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几死亡原因。有学者认为着与体外循环中长期缺氧的心脏接受突然、大量的氧导致的再氧合损伤有关[1]。对于CCHD,人们一直认为由于组织长期供氧不足、对氧的需要高,CPB时应保持较高的PaO2以保证血液氧合,利于灌注及再灌注时偿还氧债,满足心肌氧耗。常规CPB时PAO2通常在350-500MMHG,大量分子氧经血液循环后达到组织。长期缺氧使CCHD患儿心肌组织线粒体功能低下

[2]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障碍,大量分子氧的到来非但不

能增加有氧代谢,反而为自由基的生成提供基质。加上缺氧心肌

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造成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爆发产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损伤,如线粒体失功能、酶的释放、心肌收缩性的降低等,即缺氧再氧合损伤。以前的研究表明[3],低PAO2启动CPB及CPB中控制血流复温前PAO2≤130MMHG有利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可以心肌酶的释放,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我院前并行及主动脉阻断期间中采用21-50%的氧浓度,根据静脉氧饱和度调整氧分压至100-150MMHG。

3.灌注流量管理。按照实时的患者体温提供足够的流量,根据静脉

氧饱和度的连续监测及血气检查来作为参考来调整。但是侧枝循环的存在需要注意隐行的流量丢失。调整灌注流量不但维持机体组织灌注需要,还要满足外科手术需要。要与外科医师有良好的沟通。

4.温度控制与血气管理。低温是把双刃剑。它可以降低人体氧耗,

保护器官的同时也影响机体的各项代谢功能和酶的活性。因此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温度,我院大多采用中低温方法,个别采用深低温方法,降温速度平稳缓慢,减少升降温过程的温差,采用PH稳态与ɑ稳态血气管理[6]。

5.超滤器的使用。凡体外循环必用血液稀释,必有全身性的炎症反

应。超滤器的使用能够去除体内多余水分,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改善肺顺应性,提高红细胞比容,改善凝血功能等多重好处。另外可以利用平衡超滤调节内环境,去

除部分炎性介质,使超滤的功效进一步放大。[5]

[1] Ihnken K. Myocardial protection in hypoxic immature hearts [J].Thorac Cardiovas Surg,2000,48(1):46-54.

[2] 石玉秀,郭玉坤,王占友,等.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镜报,1994,13(5):401.

[3] 陈萍,张方镜,张晓华,等.体外循环中控制氧分压对缺氧型心脏病心肌保护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1(4):157-159.

[4] Shunji Sano. Recent Advances of Brain Protection During Cardiac Surgery From Deep Hypothermia and Circulatory Arrest to Cerebral Perfusion[R].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diatric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Systems and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Perfusion,Boston,USA.2010.

[5]Tobias JD,Russo P,Russo J.Changs i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J].Ann Card Anaesth,2009,12(1):17-22.

[6] Warren CS,DeFoe GR,Groom RC,etal.Variation in Arterial in-Flow Temperature-A Reginal Qualitty Improvement Project[R].AmSECT 48th Internayional Conference,Reno,NV,USA, 2010.

体外循环术后体温护理

体外循环术后体温护理 【摘要】目的:观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对体外循环心胸手术患者术后持续测量体温,并采取相应的复温或降温措施。结果:287例体外循环术后体温发生异常57例,占19.86%,经合理的复温或降温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体温。结论:维持体温稳定是确保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的关键,使用暖风毯复温,安全、有效、经济、简便。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体温;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06年8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手术287例,其中,男165例,女122例,年龄8~72岁(平均4 2.7岁),手术方式有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回监护室体温发生异常57例,占19.86%,其中,低体温46例、高体温11例,分别占16.3%和 3.8%。46例低体温异常者的临床表现有: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定或偏低、心排量降低、频发早搏、尿量减少、四肢厥冷、寒战,需要较大量升压药物才能维持一定血压。 1.2观察方法: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测量导线探头插入直肠内距肛门6 cm左右,观察即刻体温。接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以后每15分钟观察记录1次,同时,经常触摸患者的四肢皮肤和远端小动脉搏动,以感知患者四肢的表面温度和血供情况,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护理措施 2.1低体温的护理:对回监护室后46例直肠温度低于36℃的低体温患者,首先将室温调节至22~25℃。然后分两组采取复温的措施:对22例心律、呼吸、血压起伏较小者采用自然复温,即给予加盖被子、减少翻身或加温静脉输液、使用热水袋(40~50℃)复温;对24例心律、呼吸、血压起伏较大者直接使用专用暖风毯复温。两组均注意:(1)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烫伤或电灼伤。(2)精确观察尿量,合理补充液体。(3)严密监测体温,预防体温反跳。(4)根据心律、血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尿量和体温上升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体内的有效血容量,调整输液速度,确保循环稳定。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强心、扩血管、利尿药物,减少脏器损伤。在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治疗时注意加温加湿,维持气道温度35℃。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心肺功能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手术结束后,常规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供氧,改善气体交换,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预防呼吸衰竭,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 ,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康复。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呼吸机辅助阶段监测 1.1呼吸机参数设定:术后患者返回ICU 监护室常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一般将PB-840 呼吸机设定为SIMV+PSV+PEE,PSIMV: 分钟内按预先设置的呼吸参数给予指令通气。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触发指令;若无,在触发窗结束时呼吸机自动给予通气。 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定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辅助患者的吸气。应用PSV 时,患者感觉良好,易被接受。合理应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功能及氧耗量减少。PEEP使病人的吸气在未完全平静呼出前即开始下一次呼吸,意义在于防止支气管和肺泡萎陷,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还可以将萎陷的肺泡重新打开,使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弥散。 SIMV+PSV使每一次的自主呼吸都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可以克

服自主呼吸使的费力及通气不足。呼吸机首设指标,呼吸频率 ⑴:成人12次/min,儿童16次/min ;潮气量(VT):成人8ml/kg , 儿童10~12 ml/kg ;吸呼比( I:E ):1:2.0;PSV:6;PEEP:2cmH2O持续机械通气调吸入氧浓度(FiO2% 80% 1.2肺部呼吸音听诊:首先听诊双肺野呼吸音及分布情况, 30分钟内床旁摄X线胸片,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通畅,应用一次性寸带固定好气管插管,并测量插管至门齿的距离,随时观察分钟通气量(VE),每次送出潮气量、患者呼出潮气量、吸气末与停滞末呼吸道压力,了解患者肺血氧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Sa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氧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观察指标在 90%以上。注意观察患者是 否平静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患者入室后急查动脉血气分析,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可将氧浓度 (FiO2%直接调至50%半小时后再复查血气,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3酸碱失衡的调节一般情况下,呼吸性酸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量不足和肺交换不够,均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PH值下降6.0kpa,PaO?2正常或下降。应考虑到每分通气量设置过低,或吸呼比设置不当,如吸气时间过长,呼气时间过短,使CO?2非出受限。其它原因有可能为管道漏气、呼吸机故障等,应注意鉴别。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通过增加潮气量或呼吸频率来提高每分通气量;通过减小吸/ 呼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当PaO?2过低时,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发表时间:2010-11-02T14:17:41.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黄锦芳[导读] 拔管时常规给予地塞米松,防止喉头水肿,半小时后复查血气给予面罩吸氧。调节氧流量,进行呼吸道湿化。黄锦芳(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广西桂林 541002)【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32-02 【摘要】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关键词】婴幼儿体外循环呼吸道护理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诊和选择手术的年龄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低体重化。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1],再加之体外循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因此对这类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呼吸管理,在术后监护中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5月收治体外循环患者208例,男118例,女90例,年龄72天~25个月。平均10.13±2.09月,体重4.5~10kg,平均7.05±0.69kg。109例术前均有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伴心功能不全者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高压,其中中~重度肺高压59例,34例患儿伴有紫绀。术后ICU监护时间2~21天,平均6.03±3.85天,呼吸机辅助时间18~216h,平均40.67±32.58h。全组婴幼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术后常规经口鼻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经上述方法进行呼吸道管理,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3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护理患儿术后未醒回监护室,正确连接呼吸机,牢固固定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摄床头X线胸片,常规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末梢血氧饱和度。以后根据情况1~2天摄X线胸片1次。术后必要时从插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患儿必须保持安静,需放置约束带约束。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采用无菌操作,吸痰管选用气管插管直径的1/2~1/3,一次一管,吸痰时间每次小于15s,如痰液黏稠注入生理盐水,如果肺部感染严重则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2 U,每次注入0.5~1ml,然后吸尽痰液,吸痰前后用呼吸皮囊加压数次,避免缺氧。吸痰时,吸痰管在无负压状态进入气管插管内,深度适宜[2],然后,缓慢退出,启动负压。根据肺部听诊情况,决定吸痰次数。但每次吸痰必须有效,带机时间较长的患儿要定时侧卧位,以利痰液引流。 2.3术后机械通气时的舒适护理 2.3.1舒适环境的管理监护室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安静,室温、湿度适宜,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2.3.2舒适的体位机械通气时患者应以去枕平卧或床头高10°~15°左右的斜坡卧位,也可以为侧卧位,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并每1~2h 转动头部,变换导管压迫点,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 2.4拔管的护理回ICU先吸入氧浓度(FiO2)1.0,通气15 min后做血气分析。若氧分压(PaO2)>300mmHg,FiO2分步降为0.4;若PaO2>200mmHg,FiO2降为0.45;若PaO2<200mmHg,FiO2降为0.5~0.6。视患儿的胸廓运动,听诊呼吸音强弱及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病人采用经口或鼻插管, 合理使用镇静剂、肌松剂,使患儿保持安静。病儿循环功能稳定,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和感染,自主呼吸有力、规则,病人安静,血气分析满意,则可拔管。拔出气管插管前30min,注射地塞米松0.3mg/kg,拔管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及后鼻道分泌物,在镇静给氧的情况下,拔出气管插管。准备拔管后的吸氧工具及再插管的物品,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插管内的分泌物。同时吸尽口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然后更换吸痰管,切断负压,轻柔迅速的插到远端气管及支气管内,开放负压吸引,边退边吸。拔管时常规给予地塞米松,防止喉头水肿,半小时后复查血气给予面罩吸氧。调节氧流量,进行呼吸道湿化。 2.5拔管后的护理拔管后6h需禁食,拔管后常规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后充分拍背吸痰。每日定时叩击背部,让病人咯出或被动吸出分泌物,叩击的同时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咳嗽及排痰情况。每隔2~4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调整体位,使痰不至于滞留在肺底部,还可预防肺不张及皮肤压伤。 3 讨论 鼻插管容易固定,较安全,不易引起恶心、流涎,对吞咽功能影响小,这样不但患儿舒适性好,而且有助于口腔护理,减少因口腔护理不彻底而引起的继发性口腔溃疡并方便进食。撤机时不能用肌松剂或镇静剂,婴幼儿对一些药物更为敏感,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拔管时需慎重,拔除气管插管前吸尽插管内的痰液,同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经常翻身可减少分泌物滞留在肺低垂部位,患侧在上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所有婴幼儿均不能主动排痰,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勤听呼吸音,以确定插管位置,发现痰鸣音时及时吸痰。正确的进行呼吸道管理,才艽锏阶罴训闹瘟菩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参考文献 [1]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6-192. [2]蒋玉梅.婴儿气管插管的护理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各科室、办: 为进一步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经2017年8月31日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由医务科管理,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监控和组织再次手术调查、评估、干预等工作。手术室、导管室、各手术科室均需实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登记管理。 三、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四、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时,科室必须及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报告表》并主动上报医务科,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天上报,急诊手术需在术前口头上报,并在术后24小时内书面上报。上报内容包括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备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采取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处置预案等),报告表原则上由首次手术的术者填写,由其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人员)或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非工作时间(包括节假日)的急诊手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由手术医师术前口头报告行政值班,行政值班接到报告后,做好相应记录并报告医务科,由总值班组织协调手术事宜,必要时报告带班院长。手术科室须将《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于次日(逢周末或节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报送医务科。 医务科在接到报告表后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调查、评估,科室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总结表》,并反馈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定期落实、督导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五、各手术科室设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下列项目:患者姓名、病案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案、再次手术后情况。 六、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七、医院将把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绩效管理挂钩,并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评估作为手术医师资格评价、授权的重要依据。 八、手术科室在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后,应本着客观的态度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1-06-27T09:33:17.4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朱林 [导读] 术后拔管常常表示术后早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开始逐步稳定。 朱林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03月第30卷第03期经验交流经验交流No.30 Vol.03March 2011CHINA HEALTH MONTHLY【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84-0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心肺功能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手术结束后,常规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供氧,改善气体交换,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预防呼吸衰竭,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康复。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呼吸机辅助阶段监测 1.1呼吸机参数设定:术后患者返回ICU监护室常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一般将PB-840呼吸机设定为 SIMV+PSV+PEEP,SIMV:分钟内按预先设置的呼吸参数给予指令通气。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触发指令;若无,在触发窗结束时呼吸机自动给予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定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辅助患者的吸气。应用PSV 时,患者感觉良好,易被接受。合理应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功能及氧耗量减少。PEEP:使病人的吸气在未完全平静呼出前即开始下一次呼吸,意义在于防止支气管和肺泡萎陷,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还可以将萎陷的肺泡重新打开,使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弥散。SIMV+PSV:使每一次的自主呼吸都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可以克服自主呼吸使的费力及通气不足。呼吸机首设指标,呼吸频率(f):成人12次/min ,儿童16次/min;潮气量(VT):成人8ml/kg,儿童10~12 ml/kg;吸呼比(I:E):1: 2.0;PSV:6;PEEP:2cmH2O;持续机械通气调吸入氧浓度(FiO2%)80%。 1.2肺部呼吸音听诊:首先听诊双肺野呼吸音及分布情况,30分钟内床旁摄X线胸片,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通畅,应用一次性寸带固定好气管插管,并测量插管至门齿的距离,随时观察分钟通气量(VE),每次送出潮气量、患者呼出潮气量、吸气末与停滞末呼吸道压力,了解患者肺血氧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Sa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氧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观察指标在90%以上。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平静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患者入室后急查动脉血气分析,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可将氧浓度(FiO2%)直接调至50%,半小时后再复查血气,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3酸碱失衡的调节一般情况下,呼吸性酸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量不足和肺交换不够,均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下降<7.35,PaCO2升高>6.0kpa,PaO2正常或下降。应考虑到每分通气量设置过低,或吸呼比设置不当,如吸气时间过长,呼气时间过短,使CO2排出受限。其它原因有可能为管道漏气、呼吸机故障等,应注意鉴别。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通过增加潮气量或呼吸频率来提高每分通气量;通过减小吸/呼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当PaO2过低时,可增加FIO2,当FIO2>60%而PaO2仍偏低时,应加用PEEP。如果气管导管过长,可剪去一部分,以减少无效腔量。重要的是要查明原因,如气胸、肺不张等,积极采取措施解除病因。呼吸性碱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量过多,均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PH值升高,>7.45,PaCO2明显下降,<4.7kpa,PaO2正常或升高。主要原因为每分通气量过大,可能为呼吸次数过多或潮气量过大所致。其它原因有癔症、发热、哭泣等。当PaCO2在4.0~4.7 kpa者不需治疗。因这种轻度呼碱中毒,患者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无自主呼吸。这样患者处于安静、呼吸肌不作功的状态,减少了氧耗量,人与呼吸机也无对抗之虞,有利于循环的平稳及氧的供需平衡。当PaCO2过低时,呼吸机参数调节应通过减少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来降低每分通气量,增大吸/呼比,缩短呼气时间,PaO2过高时,降低FIO2,同时应给予镇静治疗。低氧血症:任何原因引起肺通气量不足和肺气体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均可引起低氧血症。PH值正常或下降,PaCO2正常或升高,PaO2明显下降,<8.5kpa。呼吸参数调整应增加FIO2,延长吸气时间。如果FIO2>60%,而PaO2仍偏低,可加用PEEP治疗。 2呼吸道管理 2.1呼吸机湿化装置的管理: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 [2]。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要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适宜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作用[3]。一般湿度为98%~99%,温度为32~36℃,这样能保证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正常排除分泌物功能,从而达到湿化作用。注意观察呼吸机湿化装置内存的水量,及时补水,绝对不允许无水加热,这样极易导致患者体内水分大量散失,并在呼吸道内形成痰痂,严重可致管道闭塞,引起患者窒息。 2.2正确掌握吸痰时机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持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照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一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4]。吸痰前后充分给纯氧2 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由于机械通气期间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规的翻身拍背湿化吸痰,不能排出细小支气管末梢的痰液,易造成局部的阻塞而导致肺不张,同时吸痰时负压吸引也可能引起小肺泡不张及低氧血症。所以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期间应使用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氧分压和预防肺部并发症。 2.3膨肺技术的使用由两人操作,甲护士首先连接人工气囊与氧气管,流量为10L/min,分离呼吸机与气管插管,人工气囊接口与气管插管连接,然后均匀挤压人工气囊,以10~12次/min的频率挤压人工气囊3~5次,气量是平时潮气量的1.5倍。持续2min后由乙护士迅速将准备好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后甲护士再次接人工气囊与气管插管挤压3~4次,之后接呼吸机呼吸。如痰液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碳酸氢钠稀释液3~5ml,接人工气囊挤压3~4次再次吸痰,效果更好。 3拔管后的呼吸道管理 术后拔管常常表示术后早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开始逐步稳定。拔管后的呼吸处理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容易使人麻痹的重要阶段[6]。因失误而造成术后死亡的病例在此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大。采用积极措施、改善缺氧、支持心功能、加强体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拔管后治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 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 (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油:速度0.5-1ug/(kg·min)②硝普钠:速度0.1-8ug/(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作用时间为5小时。 (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低血压的处理首先补充血容量,如果补充大量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立即回升,应立即予氯化钙300mg~500mg静注,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并调整药物的速度。 2.心率和心律的监测和管理

术后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处理工作流程 一、术后患者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4、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5、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6、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 7、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术后患者处理工作流程 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 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并共同将患者 破坏性较大手术及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 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 送监护病房 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 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 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护士执行术后医嘱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填写 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三、四类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

内容摘要: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丁振元,骆荩,张涛 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丁振元,骆荩,张涛 【摘要】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 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 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 ℃,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体外循环;大血管手术;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大血管手术的操作技术复杂,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由于动脉瘤所累及的病变部位不同,使手术方法也较多变,由此也决定了不同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灌注方法。从2000年5月至2007年9月本院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术中ecc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1例,男性50例,女性11例,年龄26~67岁,体重48~100 kg。病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7例,升主动脉瘤24例,大动脉炎2例,马凡综合征8例,合并冠心病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急诊手术8例,其余均为择期手术。 1.2.手术方式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 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 1.3.麻醉及ecc方法 1.3.2 ecc设备及预充所有患者均使用膜式氧合器(safemaxi或terumo-18),连续血气监测(cdi-500,terumo),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polystan)。预充液包括:乳酸林格氏液、万汶注射液、人血白蛋白、5% nahco3及20%甘露醇注射液。 1.3.3 ecc灌注方式未累及到弓部的升主动脉瘤,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建立ecc,中度低温下手术。病变部位累及弓部者,采用右侧腋动脉、右房插管建立ecc。停循环手术时间超过30 min则经腋动脉行顺行性脑灌注,流量8~10 ml(kg·min)。恢复循环后加入甲基强地松龙15 mg/kg,抑肽酶27.8 u/kg(停循环者在恢复循环后使用),甘露醇200 ml。当静脉血氧饱和度达80%以上时开始匀速复温, 同时应用超滤器滤水。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灌注。 1 / 2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本组病例73例,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管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在ICU早期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1例。术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ECG、SpO2、心率、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间断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乳酸、凝血功能;记录纵膈和(或)心包引流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及时拔除气管导管。控制心率在100次/min左右,维持血压90~110/60~70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8~14cm水柱。输液量维持0.5~1.5ml/Kg.h。维持血气PH值7.40~7.45,PaCO2在35~40mmHg,PaO2在80~100mmHg以上,血浆钾离子4.5~5.0mmol/L,血红蛋白100~12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5%以上,尿量1~2ml/kg.h以上。待呼吸循环稳定、神志清楚转回普通病房。结果7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ICU监护,71例稳定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经2~4w的治疗均康复出院。2例死亡,死亡率2.74%。71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未发生低氧血症。经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硝普钠泵注,未发生严重或长时间低血压、高血压。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80次/min,8例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20次/min,4例频发室性早搏,11例心房颤动,共计28例。气胸和肺不张各1例,分别经穿刺抽气、物理治疗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成功及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维持目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常规、血气、电解质指标是维持循环稳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指标及胸腔引流量、肺部情况、周围循环情况等,适量输液及血制品是维护心功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标签: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呼吸循环;管理体外循环是经管道连接,用人工心肺装置替代人的心肺功能,使得心肺暂时停止生理泵血和呼吸功能的技术[1]。心内直视手术常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低温及全身麻醉下完成。体外循环、低温及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心内手术对心脏的直接创伤,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发生心血管意外,甚至心脏停跳,因此术后监护,尤其是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计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现将其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2~70岁。体重6.5~71Kg,平均38.2Kg,73例患者中,行房缺修补术21例,室缺修补术28例,法四根治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3例。术前7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9%至76%,平均62%。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心房颤动12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性室性早搏8例,I房室传导阻滞5例。纽约心脏病心功能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84094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特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为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现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准入制度、日间手术评估制度、院前院内宣教制度和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等为主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和转归流程,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医院拟定符合本院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包括病种的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检查项目、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用药、出院评估标准、临术路径变异情况规定及出院后随访内容等,报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 二、准入制度 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

(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 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具体标准包含五个分项:

绩效管理体外循环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措施

绩效管理体外循环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措施 在我们走访的许多企业中,发现绩效考核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务部门员工的考核目标由直线主管来下达,而员工目标的日常工作情况、完成情况则由一些职能部门来检查考核,如企管部、办公室等。而企业最终还要向职能部门经理要部门结果。这样,本来是一个由直线经理全权负责的,由计划、实施、检查、提升组成的完整绩效管理系统,现在却断成了两半截。这样,职能部门人员经常会隔三差五的到下去检查业务部门员工的目标实施情况,给员工的业绩考核表现打分,而直线主管失去了检查考核权利,他们也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对下属员工的业绩表现和改进不管不问。你检查你的,我干我的,考核与管理成了两层皮,这就形成了企业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坏处多多 考核本末倒置:由于职能部门员工对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不熟悉,结果他们检查的更多的是规章制度履约情况,上级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完成如何等,只要按时做了,就行了,检查代替了考核。至于人员的核心职责和目标做的怎样?达标没有?效果如何?就不了了之。因为这些内容下达目标的直线主管更清楚。 这样,看得见的检查,看不见的不检查。员工迟到早退等细致末节成了考核重心。考核本末倒置,把核心职责给淡化掉了,员工履职履约情况、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评价,业绩好坏得不到合理奖惩,更谈不上改进提升了。结果大家对考核怨声载道,越考核越混乱,企业绩效上不去,绩效考核成了一句空话。 企业内耗激增:这种人为的体外循环,造成了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大矛盾,业务部门主管认为职能部门检查太多,给本部门找麻烦,认为自己老是在帮职能部门的忙。而职能部门也抱怨业务部门主管不配合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双方更是相互推诿指责、把问题推给对方。导致很多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久拖不决,如质量问题、缴货延期问题,员工流失问题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 管理者成业务员:由于企业的考核汇集到了职能部门,直线主管丧失了核心的管理功能,他们也就缺乏了管理热情,责任心也慢慢消逝,时间一长就由管理者变成了一线业务员。他们对下属的行为不管理,结果不负责,听之任之。而且,由于长时间不做管理,这些主管的管理技能也就弱化了,慢慢的不会管理了。 不健康的文化形成:由于检查考核通常与奖罚挂钩,搞不好就得罪人,职能部门人员为了少树敌,也往往走中庸之道。采取人治而非法治,只要不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一般员工考核都能得优,老好人成了最大受益者,整个公司形成了不思进取、缺乏责任的文化。绩效考核成了表面文章,奖优惩劣的作用无法实现。 体外循环是如何造成的?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 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 (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修订]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修订]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 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 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 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 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 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 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 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 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 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流程 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 交给巡回护士 填写好标本标签 并将标本拿给家属观看 标本分类 冰冻病理标本将普通标本装入 有固定液的标本袋中 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标本袋内保存 在标本送检本上登记签收 将标本与病理申请单 一起送至病理科 冰冻报告石蜡切片细胞学检查 病理科按规定 将病理结果发给手术科室 利辛县中医院

术后管理制度与流程.doc

术后管理制度与流程1 十三、术后管理制度与流程(试行)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术后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巡回护士手术结束前15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将患者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主管医师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二、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原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四、患者送至病房后,麻醉医师与病房护士应进行床头交接。麻醉医师必须对实施麻醉的所有患者进行麻醉术后评估,对全麻术后患者,实行术后24小时随访并记录。 五、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或第一助手按《病历书写规范》格式书写,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对患者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在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中要有明确的记录。 六、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 师开具。 七、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征监测结果需记录在病历中。

八、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患者。接受三、四级手术或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必须由主刀医师及治疗组组长亲自查房,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 九、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手术常见并发症,并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骨关节及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做好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对重大手术并发症的案例及时分析并上报医务部。医务部定期进行相应监管、分析与反馈。 十、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 十一、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物的应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附:术后管理制度与流程(详见附图2-1-5-13)。 术后管理制度与流程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 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 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 (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 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油:速度(kg·min)②硝普钠:速度(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作用时间为5小时。 (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低血压的处理首先补充血容量,如果补充大量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立即回升,应立即予氯化钙 300mg~500mg静注,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并调整药物的速度。

相关文档